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四川省碳排放与碳足迹效应及时空格局
被引量:
80
1
作者
彭文甫
周介铭
+3 位作者
徐新良
罗怀良
赵景峰
杨存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7244-7259,共16页
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与碳足迹研究对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扰动程度及其机理、制定有效的碳排放政策具有重要意义。采用1990—2010年四川省能源消费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通过构建碳排放模型、碳足迹及其压力指数模型,对研究区20年来...
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与碳足迹研究对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扰动程度及其机理、制定有效的碳排放政策具有重要意义。采用1990—2010年四川省能源消费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通过构建碳排放模型、碳足迹及其压力指数模型,对研究区20年来土地利用的碳排放及碳足迹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费碳的足迹呈显著增加趋势。碳排放增加5407.839×10~4t,增长率达143%;能源消费的碳足迹增加1566.622×10~4hm^2,四川全省的生态赤字达1563.598×10~4hm^2。(2)建设用地和林地分别为四川省最大的碳源与碳汇。20年间建设用地的碳排放增加5407.072×10~4t,增长率达126.27%,占碳排放总量的88%以上;林地的碳汇减少10.351×10~4t,但仍占四川省碳汇的96%以上。(3)土地利用碳排放、碳足迹和生态赤字存在明显区域差异。成都平原区碳排放、碳足迹压力最大,生态赤字严重,西部高山高原区和盆周山区碳排放、碳足迹最小,未出现生态赤字;成都、德阳、资阳和内江等地的碳排放、碳足迹压力最大,生态赤字最严重,甘孜、阿坝等地的碳排放、碳足迹最小,未出现生态赤字。(4)土地利用结构与碳排放、碳足迹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趋高的碳源、碳汇比导致土地利用的碳源效应远大于碳汇效应。因此,四川省减排的重点应该在保持或增加现有的林地的同时,主要以降低建设用地的碳排放、碳足迹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碳
排放
碳
足迹
能源消费
碳足迹压力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六盘水市碳排放效应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帅春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5期86-90,共5页
根据2009—2018年六盘水市土地利用变化以及能源消耗数据,分析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以及碳排放效应,研究其与碳排放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土地利用类型发生较大变化,其中园地、水域、建设用地呈上升态势,耕地、林地、草地、未...
根据2009—2018年六盘水市土地利用变化以及能源消耗数据,分析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以及碳排放效应,研究其与碳排放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土地利用类型发生较大变化,其中园地、水域、建设用地呈上升态势,耕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呈减少趋势。近10年净碳排放量呈增加趋势,碳汇出现下降趋势,引起六盘水市碳足迹压力指数、碳排放风险指数亦呈上升趋势。六盘水市不同时期的碳排放空间差异明显,碳排放量空间分布亦存在很大不同,六盘水市碳排放量呈现北部高的特点。碳排放量关联度不同地类不同时间在不同年份存在不同,六盘水市各区(市)建设用地和碳排放的关联度与整个六盘水市关联度比较接近,建设用地对六盘水市碳排放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
排放
土地利用
碳
排放效应
碳足迹压力指数
碳
风险
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川盆地西北部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变化分析:以绵阳市为例
被引量:
30
3
作者
景勇
左玲丽
彭文甫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2-185,共14页
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研究对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机制以及制定差异化的区域碳排放政策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解译2000-2015年遥感影像获得土地利用数据,再利用同期化石能源消费数据,构建碳排放模型、碳足迹和碳足迹压力...
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研究对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机制以及制定差异化的区域碳排放政策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解译2000-2015年遥感影像获得土地利用数据,再利用同期化石能源消费数据,构建碳排放模型、碳足迹和碳足迹压力指数模型,对研究区15 a的土地利用碳排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碳排放与碳足迹总体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2005年达到最大,净碳排放量为2742217 t,碳足迹达到774257 hm^(2);总体表现为碳赤子。(2)碳源和碳汇分别主要源于建设用地和林地,建设用地碳源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2005年最大值达到3184760 t,林地碳汇表现为缓慢波动增加趋势,2010年达到最大值437387 t,占碳汇总量98%以上。(3)土地利用碳排放、碳足迹与碳生态压力区域性显著,东南丘陵、平坝区域碳排放和碳足迹大,表现为碳赤字,西北山地区域碳排放和碳足迹小,为碳盈余;江油、涪城和安州等东南部县市区为碳赤字,北川和平武为碳盈余。因此,节能减排的重点任务是发展低碳节能经济,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和封山育林政策,提高东南部县市区的化石能源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碳
排放
碳
足迹
碳足迹压力指数
绵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南昌市碳排放效应分析
被引量:
22
4
作者
袁壮壮
叶长盛
李辉丹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0-39,共10页
基于南昌市2000,2005,2010和2017年4期土地利用和能源消耗数据,分析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及其碳排放效应,探究其与碳排放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土地利用发生显著变化,除建设用地外,其他地类均呈减少趋势,建设用地和耕地是变...
基于南昌市2000,2005,2010和2017年4期土地利用和能源消耗数据,分析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及其碳排放效应,探究其与碳排放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土地利用发生显著变化,除建设用地外,其他地类均呈减少趋势,建设用地和耕地是变化的主要类型,总体呈现"一转多"的特征。(2)时间上,净排放量呈显著增长状态,碳足迹压力指数和碳排放风险指数呈同步上升趋势,各区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不同,碳足迹压力指数和碳排放风险指数具有一定差异性;空间上,碳排放整体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特点,城市碳风险压力日益增加,空间分布与碳排放量具有一致性。(3)南昌市及各区县不同年份各地类与碳排放量关联度系数差异明显,建设用地与碳排放量平均关联度最大,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相关性一般;系数整体处于波动状态,具有一致性,以2005年为拐点,表现出先增后缓的走势;碳源为主地类与碳排放的关联系数的变化幅度大于碳汇为主地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碳
排放
碳足迹压力指数
碳
风险
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四川省碳排放与碳足迹效应及时空格局
被引量:
80
1
作者
彭文甫
周介铭
徐新良
罗怀良
赵景峰
杨存建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7244-7259,共1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371125)
文摘
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与碳足迹研究对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扰动程度及其机理、制定有效的碳排放政策具有重要意义。采用1990—2010年四川省能源消费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通过构建碳排放模型、碳足迹及其压力指数模型,对研究区20年来土地利用的碳排放及碳足迹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费碳的足迹呈显著增加趋势。碳排放增加5407.839×10~4t,增长率达143%;能源消费的碳足迹增加1566.622×10~4hm^2,四川全省的生态赤字达1563.598×10~4hm^2。(2)建设用地和林地分别为四川省最大的碳源与碳汇。20年间建设用地的碳排放增加5407.072×10~4t,增长率达126.27%,占碳排放总量的88%以上;林地的碳汇减少10.351×10~4t,但仍占四川省碳汇的96%以上。(3)土地利用碳排放、碳足迹和生态赤字存在明显区域差异。成都平原区碳排放、碳足迹压力最大,生态赤字严重,西部高山高原区和盆周山区碳排放、碳足迹最小,未出现生态赤字;成都、德阳、资阳和内江等地的碳排放、碳足迹压力最大,生态赤字最严重,甘孜、阿坝等地的碳排放、碳足迹最小,未出现生态赤字。(4)土地利用结构与碳排放、碳足迹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趋高的碳源、碳汇比导致土地利用的碳源效应远大于碳汇效应。因此,四川省减排的重点应该在保持或增加现有的林地的同时,主要以降低建设用地的碳排放、碳足迹为主。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碳
排放
碳
足迹
能源消费
碳足迹压力指数
Keywords
land use
carbon emissions
carbon footprints
energy consumption
pressure index of carbon footprints
分类号
F301.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X32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六盘水市碳排放效应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帅春雨
机构
贵州省第一测绘院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5期86-90,共5页
文摘
根据2009—2018年六盘水市土地利用变化以及能源消耗数据,分析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以及碳排放效应,研究其与碳排放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土地利用类型发生较大变化,其中园地、水域、建设用地呈上升态势,耕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呈减少趋势。近10年净碳排放量呈增加趋势,碳汇出现下降趋势,引起六盘水市碳足迹压力指数、碳排放风险指数亦呈上升趋势。六盘水市不同时期的碳排放空间差异明显,碳排放量空间分布亦存在很大不同,六盘水市碳排放量呈现北部高的特点。碳排放量关联度不同地类不同时间在不同年份存在不同,六盘水市各区(市)建设用地和碳排放的关联度与整个六盘水市关联度比较接近,建设用地对六盘水市碳排放影响最大。
关键词
碳
排放
土地利用
碳
排放效应
碳足迹压力指数
碳
风险
关联度
Keywords
Carbon emission
Land use
Carbon emission effect
Carbon footprint pressure index
Carbon risk
Correlation degree
分类号
X32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盆地西北部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变化分析:以绵阳市为例
被引量:
30
3
作者
景勇
左玲丽
彭文甫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四川师范大学西南土地资源评价与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2-185,共14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川西北高原藏区贫困化地域分异特征及精准扶贫创新对策(17YJA8500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LUCC扰动影响的成都平原土地生态安全维持机理(41371125)。
文摘
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研究对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机制以及制定差异化的区域碳排放政策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解译2000-2015年遥感影像获得土地利用数据,再利用同期化石能源消费数据,构建碳排放模型、碳足迹和碳足迹压力指数模型,对研究区15 a的土地利用碳排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碳排放与碳足迹总体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2005年达到最大,净碳排放量为2742217 t,碳足迹达到774257 hm^(2);总体表现为碳赤子。(2)碳源和碳汇分别主要源于建设用地和林地,建设用地碳源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2005年最大值达到3184760 t,林地碳汇表现为缓慢波动增加趋势,2010年达到最大值437387 t,占碳汇总量98%以上。(3)土地利用碳排放、碳足迹与碳生态压力区域性显著,东南丘陵、平坝区域碳排放和碳足迹大,表现为碳赤字,西北山地区域碳排放和碳足迹小,为碳盈余;江油、涪城和安州等东南部县市区为碳赤字,北川和平武为碳盈余。因此,节能减排的重点任务是发展低碳节能经济,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和封山育林政策,提高东南部县市区的化石能源利用效率。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碳
排放
碳
足迹
碳足迹压力指数
绵阳市
Keywords
land use
carbon emission
carbon footprint
carbon footprint pressure index
Mianyang
分类号
X2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南昌市碳排放效应分析
被引量:
22
4
作者
袁壮壮
叶长盛
李辉丹
机构
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0-39,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2061041)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71BAA208025)。
文摘
基于南昌市2000,2005,2010和2017年4期土地利用和能源消耗数据,分析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及其碳排放效应,探究其与碳排放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土地利用发生显著变化,除建设用地外,其他地类均呈减少趋势,建设用地和耕地是变化的主要类型,总体呈现"一转多"的特征。(2)时间上,净排放量呈显著增长状态,碳足迹压力指数和碳排放风险指数呈同步上升趋势,各区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不同,碳足迹压力指数和碳排放风险指数具有一定差异性;空间上,碳排放整体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特点,城市碳风险压力日益增加,空间分布与碳排放量具有一致性。(3)南昌市及各区县不同年份各地类与碳排放量关联度系数差异明显,建设用地与碳排放量平均关联度最大,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相关性一般;系数整体处于波动状态,具有一致性,以2005年为拐点,表现出先增后缓的走势;碳源为主地类与碳排放的关联系数的变化幅度大于碳汇为主地类。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碳
排放
碳足迹压力指数
碳
风险
关联度
Keywords
land use
carbon emission
carbon footprint pressure index
carbon risk
correlation degree
分类号
X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F301.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四川省碳排放与碳足迹效应及时空格局
彭文甫
周介铭
徐新良
罗怀良
赵景峰
杨存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8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六盘水市碳排放效应分析
帅春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四川盆地西北部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变化分析:以绵阳市为例
景勇
左玲丽
彭文甫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南昌市碳排放效应分析
袁壮壮
叶长盛
李辉丹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