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伐对小兴安岭森林沼泽土壤碳质量分数和碳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夏 牟长城 +1 位作者 周文昌 包旭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2-47,共6页
为了研究不同采伐强度对小兴安岭森林沼泽土壤碳质量分数和碳密度的影响,选取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油桦(Betula ovalifolia)—修氏苔草(Carex schmidtii)沼泽、兴安落叶松—油桦—笃斯越橘(Vaccin-ium uliginosum)—藓类沼泽和... 为了研究不同采伐强度对小兴安岭森林沼泽土壤碳质量分数和碳密度的影响,选取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油桦(Betula ovalifolia)—修氏苔草(Carex schmidtii)沼泽、兴安落叶松—油桦—笃斯越橘(Vaccin-ium uliginosum)—藓类沼泽和兴安落叶松—狭叶杜香(Ledum palustre var.angustum)—泥炭藓(Sphagnum magel-lanicum)沼泽3种森林沼泽类型,利用Elementar vario MACRO元素分析仪测定土壤碳的质量分数,并计算土壤碳密度。研究结果表明:采伐对土壤碳质量分数和碳密度的影响因森林沼泽类型和采伐强度的不同而不同,不同土层受到采伐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在碳质量分数方面,采伐一般使兴安落叶松—油桦—修氏苔草沼泽土壤层的碳质量分数有所降低,且随着采伐强度的增大降低幅度加大;采伐改变了兴安落叶松—油桦—笃斯越橘—藓类沼泽土壤层碳质量分数的分布格局,但对其土壤碳质量分数影响不大;择伐既改变了兴安落叶松—狭叶杜香—泥炭藓沼泽各土壤层碳质量分数的分布格局,也提高了深层土壤碳的质量分数;皆伐对土壤碳的质量分数及其分布格局的影响规律与择伐相类似,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对0~50 cm土体的碳密度而言:相对于对照样地,兴安落叶松—油桦—修氏苔草沼泽择伐后减低1.9%,皆伐后降低40.6%;兴安落叶松—油桦—笃斯越橘—藓类沼泽择伐后降低8.8%,皆伐后降低18.3%;兴安落叶松—狭叶杜香—泥炭藓沼泽择伐后增加27.3%,皆伐后降低2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沼泽 择伐 皆伐 碳质量分数 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烃源岩有机碳质量分数测井定量预测模型 被引量:3
2
作者 韩双彪 张金川 +2 位作者 黄卫东 王志勇 俞益新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3期406-408,共3页
烃源岩地层通常具有高声波时差、高孔隙度、高电阻率和低密度等测井响应特征。正常情况下,烃源岩有机碳质量分数越高,其在测井曲线上的异常反应就越大。将测井信息与有机碳质量分数之间建立一种定量关系模型,就可以计算出烃源岩有机碳... 烃源岩地层通常具有高声波时差、高孔隙度、高电阻率和低密度等测井响应特征。正常情况下,烃源岩有机碳质量分数越高,其在测井曲线上的异常反应就越大。将测井信息与有机碳质量分数之间建立一种定量关系模型,就可以计算出烃源岩有机碳质量分数在纵向上的连续变化值,从而有效地弥补实验室测样的不足。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相关的探讨与研究,提出的定量预测模型可分为单参数型和多参数型。文中依据吐哈盆地地质资料,在Δlg R方法的基础上同时结合多元统计原理,选取了声波时差测井与电阻率测井,建立了两者与有机碳质量分数之间的线性关系式。根据实测值与拟合值的比较,认为建立的定量预测模型拟合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有机碳质量分数 测井响应 定量预测 吐哈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筛网孔径与取样量对蒙古栎树木组织部分碳质量分数及其变异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忠林 李岩 +3 位作者 杨宇宁 李慧莹 侯佳君 张成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8-41,共4页
利用不同孔径筛网(1 700、830、380、180、96μm)处理蒙古栎不同树木组织部分的粉碎样品,并利用德国元素总有机碳分析仪实测不同树木组织部分的碳质量分数,旨在确定合适的取样量和筛网孔径,探索蒙古栎不同树木组织部分碳质量分数测定过... 利用不同孔径筛网(1 700、830、380、180、96μm)处理蒙古栎不同树木组织部分的粉碎样品,并利用德国元素总有机碳分析仪实测不同树木组织部分的碳质量分数,旨在确定合适的取样量和筛网孔径,探索蒙古栎不同树木组织部分碳质量分数测定过程中数据的变异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比较不同树木组织部分碳质量分数的差异,为蒙古栎林碳储量的客观评估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筛网孔径对细根、中根、细枝、中枝碳质量分数影响较大,40目筛网处理的样品碳质量分数低估和变异程度比较小;测定蒙古栎不同树木组织部分的合适取样量为14.93mg;蒙古栎不同树木组织部分的碳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中根、老枝、细枝、中枝、老叶、细根、粗根、树皮、树干、新叶,不同树木组织部分碳质量分数总体上差异显著。可确定,合适的取样量和筛网孔径能够保证蒙古栎各树木组织部分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在利用森林清查数据估算森林碳储量与碳封存能力时,蒙古栎的不同树木组织部分碳质量分数的差异是不容忽视的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栎 碳质量分数 树木组织部分 总有机分析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事例推理技术确定飞灰含碳质量分数实时目标值
4
作者 洪军 王雷 +1 位作者 司风琪 徐治皋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31,共4页
为降低锅炉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从锅炉运行优化的角度提出了飞灰含碳质量分数目标值的定义。采用基于趋势提取的检测方法对锅炉原始运行工况数据库进行稳态判定,依据外部约束条件将锅炉稳定运行工况进行分类,以锅炉效率为评价标准获得... 为降低锅炉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从锅炉运行优化的角度提出了飞灰含碳质量分数目标值的定义。采用基于趋势提取的检测方法对锅炉原始运行工况数据库进行稳态判定,依据外部约束条件将锅炉稳定运行工况进行分类,以锅炉效率为评价标准获得各工况类中的最优运行工况组成锅炉运行目标工况数据库。以当前工况的运行不可控因素作为当前事例,以锅炉运行目标工况数据库作为事例库,通过相似度计算获得当前工况所对应的飞灰含碳质量分数目标值。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计算精度高、实时性好,能够向运行人员实时提供当前工况的飞灰含碳质量分数目标值,为飞灰含碳质量分数的运行调整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灰含碳质量分数 锅炉 运行优化 事例推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测井方法计算泥页岩有机碳质量分数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柯童 刘华 +4 位作者 鲁雪松 田华 张宝收 芦慧 乔柱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7-352,共6页
有机碳质量分数(TOC)是评价页岩气资源潜力的重要参数之一。利用测井信息的特殊响应,可以快速识别井下泥页岩地层。依据大量的实测数据,结合测井方法计算泥页岩TOC,可以有效地筛选富有机质泥页岩层段。以塔里木盆地2口井为例,探讨测井... 有机碳质量分数(TOC)是评价页岩气资源潜力的重要参数之一。利用测井信息的特殊响应,可以快速识别井下泥页岩地层。依据大量的实测数据,结合测井方法计算泥页岩TOC,可以有效地筛选富有机质泥页岩层段。以塔里木盆地2口井为例,探讨测井方法计算TOC的适用性。研究认为:经典的△lg R法对高—过成熟阶段的海相泥页岩TOC的计算并不适用,对中等成熟阶段的陆相泥页岩TOC的计算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对海相、陆相泥页岩利用U曲线法计算TOC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在缺乏成熟度数据的非高—过成熟阶段的泥页岩层段,使用△lg R与U曲线组合法计算TOC,可以提高计算值的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测井响应 有机碳质量分数 △lg R法 U曲线法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反射法测量飞灰碳质量分数 被引量:1
6
作者 徐何伟 周昊 岑可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90-895,共6页
采用红外反射法研究飞灰中碳的质量分数.在自行设计的实验台架上,对碳质量分数为3%~14%的烟煤飞灰样品进行测量分析.测量结果表明,样品厚度对反射光强有影响,当样品厚度在1cm以上时红外反射光强较稳定;当不同样品间碳的质量分... 采用红外反射法研究飞灰中碳的质量分数.在自行设计的实验台架上,对碳质量分数为3%~14%的烟煤飞灰样品进行测量分析.测量结果表明,样品厚度对反射光强有影响,当样品厚度在1cm以上时红外反射光强较稳定;当不同样品间碳的质量分数近似相同时,飞灰粒径对反射光强有影响,反射光强与飞灰粒径成正比;对于碳质量分数渐变的多个样品,粒径对反射光强影响不大,红外光反射比能够反映飞灰中碳质量分数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反射法 反射比 粒径 碳质量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图像信息熵差检测炉渣碳质量分数 被引量:1
7
作者 邢超 张晓明 +2 位作者 赵亚琳 王昭 高建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9-53,123,共6页
为了快速准确地检测反映锅炉燃烧效率的重要指标炉渣碳质量分数,实时掌握锅炉燃烧工况,针对目前炉渣碳质量分数高精度检测法检测时间长而快速视觉检测法准确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锅炉炉渣碳质量分数检测方法。该方... 为了快速准确地检测反映锅炉燃烧效率的重要指标炉渣碳质量分数,实时掌握锅炉燃烧工况,针对目前炉渣碳质量分数高精度检测法检测时间长而快速视觉检测法准确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锅炉炉渣碳质量分数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采集炉渣图像,基于图像信息建立图像信息熵差与炉渣碳质量分数之间关系模型,再根据此关系模型,获得待测炉渣的碳质量分数。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灼烧失重法比较,检测时间少,所提方法的平均偏差小于2%,满足目前检测精度要求;与目前存在的视觉检测方法相比,提出的方法检测结果不受拍摄光照环境的影响,精度显著提高。该研究为进一步实现炉渣碳质量分数的实时在线检测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质量分数 炉渣图像 信息熵差 关系模型 光照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井震联合反演方法的泥页岩有机碳质量分数预测及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张鲁川 卢双舫 +3 位作者 肖佃师 黄文彪 李进步 郭思祺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4-41,7,共8页
针对含油气泥页岩有机非均质性强的特点,以松辽盆地南部小城子地区青山口组为例,提出利用井震联合反演方法预测有机碳质量分数的空间分布.该方法首先基于改进的Δlg R模型确定井剖面上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变化,分析有机碳质量分数与纵波阻... 针对含油气泥页岩有机非均质性强的特点,以松辽盆地南部小城子地区青山口组为例,提出利用井震联合反演方法预测有机碳质量分数的空间分布.该方法首先基于改进的Δlg R模型确定井剖面上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变化,分析有机碳质量分数与纵波阻抗的相关性;然后根据测井评价和稀疏脉冲约束波阻抗反演数据分别求取垂向和水平变差函数;最后利用井震联合反演得到高分辨率有机碳质量分数数据体.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预测青山口组有机碳质量分数空间分布,后验井检验反演结果与测井评价有机碳质量分数符合率达82.7%;参照页岩油资源分级评价标准,研究区青山口组页岩油主要富集于青一段,区域上分布在西部和城10井区.该方法为少井或勘探初期地区泥页岩有机碳质量分数的空间分布预测提供新思路,对页岩油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质量分数 井震联合反演 页岩油 青山口组(K1qn) 松南小城子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晶硅产品中碳质量分数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被引量:4
9
作者 曹玲玲 蔡延国 +6 位作者 宗冰 魏东亮 吴巧芸 曹岩德 安军林 马婷 王体虎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83-184,186,共3页
通过对多晶硅各生产工艺过程中碳元素来源、分离提纯、转化分布等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控制硅粉中碳质量分数,优化提纯工艺参数等措施来控制氯硅烷中碳质量分数从而控制产品多晶硅中的碳质量分数,同时严格控制氢气中甲烷质量分数也可以降... 通过对多晶硅各生产工艺过程中碳元素来源、分离提纯、转化分布等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控制硅粉中碳质量分数,优化提纯工艺参数等措施来控制氯硅烷中碳质量分数从而控制产品多晶硅中的碳质量分数,同时严格控制氢气中甲烷质量分数也可以降低产品中碳质量分数、提升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晶硅 碳质量分数 产品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可见光和近红外图像对白桦凋落叶碳质量分数的估测模型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莹 董希斌 +3 位作者 刘慧 高彤 任允泽 高然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8-114,共7页
为了克服传统植物凋落叶碳质量分数检测方法成本高、费时耗力等问题,探究基于可见光、近红外图像信息和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凋落叶碳质量分数估测模型,为实时监测和快速获取植物凋落叶的碳质量分数提供技术手段。以白桦凋落叶为研究对象,... 为了克服传统植物凋落叶碳质量分数检测方法成本高、费时耗力等问题,探究基于可见光、近红外图像信息和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凋落叶碳质量分数估测模型,为实时监测和快速获取植物凋落叶的碳质量分数提供技术手段。以白桦凋落叶为研究对象,利用可见光和近红外图片信息提取光学三原色(RGB)、六角锥体模型(HSV)和单色图像中的叶片颜色、纹理和形状特征共47个,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对特征变量进行降维,并利用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模型(GA-BPNN)、3种不同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SVR)和随机森林回归模型(RFR)对叶片碳质量分数进行建模和预测。结果表明:在训练数据集上,RFR模型对叶片碳质量分数的拟合和预测效果最好(平均绝对误差(E_(MA))=4.6253,均方根误差(E_(RSM))=5.6087,平均百分比误差(E_(MAP))=0.0106,决定系数(R^(2))=0.8348);在测试数据集上,GA-BPNN和RFR模型对叶片碳质量分数预测精度相似,RBF-SVR模型的拟合和预测效果最好(E_(MA)=6.5292,E_(RSM)=7.9252,E_(MAP)=0.0150,R^(2)=0.6107),RBF-SVR模型与BPNN和RFR模型相比E_(MA)分别下降13.04%和13.27%、E_(RSM)分别下降8.6%和9.77%、E_(MAP)分别下降12.79%和13.29%。研究结果为快速无损获取凋落叶碳质量分数,及时预测凋落物的分解速率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质量分数 叶片 图像处理 机器学习 回归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年时序滨海耕地土壤有机碳的演变特征分析
11
作者 丁煜 赵成义 郑光辉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1-600,共10页
海岸带是海-陆界面有机碳固定和储存的关键区域,滨海耕地土壤长时间尺度发育下有机碳形成了显著的时空演变特征与规律.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南黄海粉砂-淤泥质海岸带剖面土壤有机碳千年以来的垂直分布特征和时间演变规律.依据历史海岸线... 海岸带是海-陆界面有机碳固定和储存的关键区域,滨海耕地土壤长时间尺度发育下有机碳形成了显著的时空演变特征与规律.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南黄海粉砂-淤泥质海岸带剖面土壤有机碳千年以来的垂直分布特征和时间演变规律.依据历史海岸线位置在研究区内北部射阳和中部东台两个地区共采集20个1 m深的土壤剖面,分析了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SOCC)、密度(SOCD)和储量(SOCS)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属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千年以来滨海耕地土壤剖面有机碳质量分数在1.00~24.44 g·kg^(-1)内变化,有机碳密度在0.13~2.78 g·m^(-2)内变化,两地区内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密度均随深度增加而降低;2)土壤有机碳储量的时间累积函数在两地区内有所差异,射阳地区有机碳储量随成土年龄表现为线性函数,而东台地区有机碳储量随成土年龄表现为对数函数,成土母质的差异是造成两地区碳储量不同时间演变函数的主要原因之一;3)滨海耕地土壤有机碳与土壤理化属性显著相关.两个采样地区相比,射阳地区的土壤有机碳与容重、全盐量的相关系数更高,而东台地区的有机碳与土壤质地的相关系数更高.该研究可为理解滨海耕地土壤碳库的动态特征和长期储存机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序列 滨海土壤 有机碳质量分数 有机储量 时空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烃分子中碳元素质量分数和共价键数目的计算
12
作者 王晓波 田松豪 宋玉臣 《化学教学》 CAS 2011年第8期54-55,共2页
本文对高三化学有关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整理,总结了烷烃、烯烃、炔烃和苯的同系物分子中碳元素质量分数和共价键数目计算的规律,以便于学生学习。
关键词 有机烃分子 元素质量分数计算 共价键数目计算 规律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州半岛轮伐期内尾细桉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3
作者 许宇星 竹万宽 +2 位作者 王志超 黄润霞 杜阿朋 《桉树科技》 2024年第3期10-14,共5页
以广东湛江雷州半岛轮伐期内(1、3、5、7、8年)尾细桉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对0~10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有机碳密度及有机碳储量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提出健康可持续的桉树人工林经营策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桉树人... 以广东湛江雷州半岛轮伐期内(1、3、5、7、8年)尾细桉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对0~10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有机碳密度及有机碳储量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提出健康可持续的桉树人工林经营策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显著下降,从0~20 cm土层的3.45~7.31 g·kg^(-1)下降至80~100 cm土层的1.90~3.01 g·kg^(-1);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土壤碳储量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1 m深土层有机碳储量主要集中在0~40 cm,占总土壤碳储量比达到46.90%~53.00%。随林龄增加,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有机碳密度及有机碳储量均呈现先显著下降而后显著上升的趋势,且在5年生桉树人工林土壤中出现最低值,各龄级桉树人工林0~100 cm土层土壤碳储量具体表现为从1年生到5年生显著下降,而从5年生到8年生显著回升的趋势。土壤全氮、土壤容重以及土壤含水量作为关键环境因子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及碳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细桉 林龄 有机碳质量分数 有机密度 有机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互换
14
作者 陈洪发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3-32,共2页
关键词 碳质量分数 混合物 解题思路 子式 组成成分 丙二酸 氧元素 C6H12 思维的灵活性 中元
全文增补中
桂北地区桉树林及其他三种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密度特征 被引量:15
15
作者 马姜明 梁士楚 +3 位作者 杨栋林 吴蒙 叶泉清 江绍锋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82-1287,共6页
以桂北地区桉树(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和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的土层0~6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4种森林类型的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及... 以桂北地区桉树(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和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的土层0~6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4种森林类型的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及密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在4种森林类型土层中,有机碳质量分数的最大值[(49.49±1.16)g·kg-1]和最小值[(4.50±0.52)g·kg-1]分别出现在毛竹林土层0~15 cm和马尾松林土层45~60 cm。土层0~60 cm有机碳质量分数平均值按大小顺序排列为:毛竹林(28.16g·kg-1)>杉木林(25.10 g·kg-1)>桉树林(14.52 g·kg-1)>马尾松林(9.56 g·kg-1)。桉树林、杉木林、马尾松林和毛竹林土层0~15 cm有机碳质量分数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8.29%、39.14%、55.44%和43.94%。(2)4种森林类型土层中有机碳密度的最大值[(6.71±1.72)kg·m-2]和最小值[(1.14±0.11)kg·m-2]分别出现在杉木林土层0~15 cm和马尾松林土层40~60 cm。土层0~60 cm的有机碳密度平均值按大小顺序排列为:杉木林(19.60 kg·m-2)>毛竹林(18.85 kg·m-2)>桉树林(12.91 kg·m-2)>马尾松林(8.47kg·m-2)。桉树林、杉木林、马尾松林和毛竹林土层0~15 cm有机碳密度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5.12%、34.25%、52.07%和32.64%。4种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有机碳密度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 土壤有机密度 森林类型 桂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鬃岭自然保护区土壤碳蓄积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克凤 张鑫童 +4 位作者 汪大林 方海义 陈青 王俊 杨书运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372-2375,共4页
以金寨马鬃岭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布置56个采样点,分析该区森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时空分布特征和碳储量。结果表明:研究区有机碳含量丰富,随着土壤深度、植被类型、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0~20cm土层有机碳质量分数最高为90.88 g... 以金寨马鬃岭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布置56个采样点,分析该区森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时空分布特征和碳储量。结果表明:研究区有机碳含量丰富,随着土壤深度、植被类型、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0~20cm土层有机碳质量分数最高为90.88 g·kg-1,平均为32.47 g·kg-1,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递减,表层有机碳变化幅度高于深层土壤,不同测点递减的程度不同;有机碳质量分数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呈递增趋势;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表层土壤秋季有机碳质量分数最高,冬春季次之,夏季最低,越往表层季节变化越明显。0~20 cm土层有机碳密度平均为6.52 kg.m-2,0~100 cm土层有机碳平均密度为23.26 kg.m-2,有机碳密度分布与有机碳质量分数分布基本一致。0~20 cm土层土壤碳储量为2.258×105~2.265×105 t,0~100 cm土层土壤碳储量为6.91×105~8.76×105 t,碳储量丰富。最后提出该自然保护区封山育林,对温室气体减排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鬃岭自然保护区 森林土壤 有机碳质量分数 时空分布 有机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Cr2Ni4A钢高温真空低压脉冲渗碳工艺 被引量:6
17
作者 田勇 安小雪 +1 位作者 王昭东 王国栋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51-1256,共6页
与传统气氛渗碳相比,高温真空渗碳在提高渗碳效率、产品质量和节约能源方面均表现出明显优势.本文分析了12Cr2Ni4A钢的奥氏体晶粒长大行为、扩散系数及奥氏体饱和碳质量分数等关键参数的影响,结合真空低压脉冲渗碳工艺原理,对高温真空... 与传统气氛渗碳相比,高温真空渗碳在提高渗碳效率、产品质量和节约能源方面均表现出明显优势.本文分析了12Cr2Ni4A钢的奥氏体晶粒长大行为、扩散系数及奥氏体饱和碳质量分数等关键参数的影响,结合真空低压脉冲渗碳工艺原理,对高温真空低压脉冲渗碳工艺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实验钢在930,950,980℃渗碳温度下,渗碳层的硬度梯度曲线和碳质量分数梯度曲线的实测值与预期值吻合较好.此外,随着渗碳温度的升高,碳的扩散系数和奥氏体饱和碳质量分数增加,高温真空渗碳可显著提高渗碳速率,温度每提高10℃约使渗碳效率提高14%~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Cr2Ni4A钢 真空低压脉冲渗 高温渗 渗层深度 碳质量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油松人工林土壤固碳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8
作者 宋超 陈云明 +2 位作者 曹扬 唐亚坤 陆媛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6-82,共7页
以黄土丘陵区9、23、33、47 a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油松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变化规律,结合土壤全氮质量分数和土壤密度、枯落物现存量、根系生物量指标,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23、3... 以黄土丘陵区9、23、33、47 a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油松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变化规律,结合土壤全氮质量分数和土壤密度、枯落物现存量、根系生物量指标,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23、33和47 a油松人工林0~100 cm土层平均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分别为4.9、5.9、9.2和6.5g/kg,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别为63.0、66.8、100.7和72.5 mg/hm2,二者均表现为随林龄变化先增大(9~33 a)后减小(33~47 a)的趋势,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密度垂直分布规律明显,即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其中,0~3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占0~100 cm土层碳密度的48.5%~57.9%;2)相关性分析及拟合结果显示,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与全氮质量分数、枯落物现存量和根系生物量存在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密度呈线性负相关关系,根系生物量、枯落物现存量与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相关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小,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全氮质量分数和枯落物现存量是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人工林 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 土壤有机密度 影响因素 黄土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作条件下轮作模式和秸秆还田对土壤碳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青 李慧瑛 +4 位作者 孙媛 谭春荐 郝雯辉 任广鑫 冯永忠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12-218,共7页
为稳定农田土壤碳库,减少土壤碳元素流失,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内试验基地开展为期2a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麦豆轮作及秸秆覆盖量对土壤碳平衡影响。以麦闲轮作秸秆不还田(S0)、秸秆全量还田(S1)、秸秆半量还田(S1/2)为对照,设置麦豆轮作S... 为稳定农田土壤碳库,减少土壤碳元素流失,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内试验基地开展为期2a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麦豆轮作及秸秆覆盖量对土壤碳平衡影响。以麦闲轮作秸秆不还田(S0)、秸秆全量还田(S1)、秸秆半量还田(S1/2)为对照,设置麦豆轮作S0、S1、S1/2等处理,采用GXH-3010E1型便携式红外线分析仪及重铬酸钾加热法分别测定土壤碳排放通量和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结果表明,2a试验期间,单位空间土壤(1m3)有机碳储量均发生变化,麦闲轮作土壤有机碳储量提升0.92×105 kg·m-3,麦豆轮作提升2.11×105 kg·m-3。其中,麦闲轮作S1/2处理增加1.64×105 kg·m-3,S1处理增加3.63×105 kg·m-3;麦豆轮作S1/2处理增加0.45×105 kg·m-3,S1处理保持稳定。观测期内麦闲地土壤碳排放通量最高值为9 000kg·m-2·h-1,麦豆地最高值为6 000kg·m-2·h-1;与麦闲区相比,麦豆轮作区碳排放总量降低了1.36×103 kg·m-2,S1/2处理碳排放总量最低。在黄土旱区实行少耕麦豆轮作半量秸秆还田有助于稳定土壤碳库减少土壤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 秸秆还田 有机碳质量分数 储量 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长宁页岩总有机碳地震定量预测方法 被引量:11
20
作者 侯华星 欧阳永林 +3 位作者 曾庆才 杨青 陈胜 朱莎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8-27,共10页
页岩总有机碳(TOC)质量分数是评价页岩储层生烃能力的重要参数,也是页岩气"甜点"预测的关键要素。以四川盆地长宁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页岩TOC地震定量预测方法。首先,通过测井解释和地震资料... 页岩总有机碳(TOC)质量分数是评价页岩储层生烃能力的重要参数,也是页岩气"甜点"预测的关键要素。以四川盆地长宁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页岩TOC地震定量预测方法。首先,通过测井解释和地震资料处理分析,明确页岩优质储层地震和测井响应特征;然后,通过地震岩石物理分析和测井资料分析,确定TOC的敏感参数为密度,并建立它与TOC质量分数之间的拟合关系,得到研究区TOC质量分数经验公式;最后,结合叠前地震反演技术获得的密度体和经验公式,将密度体转化为TOC数据体,进而定量预测TOC质量分数。结果表明,利用叠前反演获得的密度体可进行TOC质量分数定量预测,并且预测的TOC质量分数相对误差小。该技术在研究区页岩气勘探中有很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地震预测 总有机碳质量分数 敏感参数 叠前反演 经验公式 四川长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