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北郊早春霾污染过程及硫酸盐形成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赵云卿 陈善莉 +1 位作者 朱彬 郭照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438-2444,共7页
对2016年3月南京北郊PM_(2.5)进行采样分析,通过样品中的水溶性离子(Na^+、NH_4^+、K^+、Ca^(2+)、Mg^(2+)、Cl^-、NO_3^-、SO_4^(2-))和碳质组分(OC、EC),探讨霾污染的特征、来源及硫酸盐形成机制.结果表明,采样期间南京北郊PM_(2.5)... 对2016年3月南京北郊PM_(2.5)进行采样分析,通过样品中的水溶性离子(Na^+、NH_4^+、K^+、Ca^(2+)、Mg^(2+)、Cl^-、NO_3^-、SO_4^(2-))和碳质组分(OC、EC),探讨霾污染的特征、来源及硫酸盐形成机制.结果表明,采样期间南京北郊PM_(2.5)平均浓度(103.22±48.5)μg/m^3.污染天二次硫酸盐的形成与NO_2对SO_2的氧化相关性较强,而O_3的氧化作用影响较小;清洁天则相反.污染天,具有酸度缓冲作用的矿物粉尘使得气溶胶颗粒物总体呈弱碱性,而碱性环境下又更利于二次硫酸盐的形成.南京北郊早春二次污染严重,SOC主要由大气中碳氢化合物与O_3发生光氧化反应生成.污染天主要排放源为机动车尾气排放,其次是生物质和煤炭燃烧;清洁天主要排放源为煤炭燃烧和扬尘,机动车尾气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水溶性离子 碳质组成 二次硫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