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碳质相增强银基复合材料的电接触行为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松 王塞北 +5 位作者 李爱坤 谢明 陈永泰 杨有才 方继恒 侯攀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9-45,共7页
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碳质相质量分数为3%的不同碳质相(石墨、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增强银基复合材料,并对其微观组织和物理性能进行表征。对复合材料触头进行直流阻性负载条件下的电弧侵蚀试验,研究了不同碳质相对复合材料电弧特征、材料... 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碳质相质量分数为3%的不同碳质相(石墨、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增强银基复合材料,并对其微观组织和物理性能进行表征。对复合材料触头进行直流阻性负载条件下的电弧侵蚀试验,研究了不同碳质相对复合材料电弧特征、材料转移和质量净损耗的影响。结果表明,银-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具有最佳的致密度、硬度和抗拉强度;而银-石墨烯复合材料具有最好的导电率。复合材料触头的材料转移方式均为阴极向阳极转移。同等电接触参数条件下,银-石墨烯复合材料具有最佳电接触性能,其燃弧时间最短、燃弧能量最低、材料转移量和质量净损耗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银基 碳质相 电接触 材料转移 电弧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质中间相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53
2
作者 李同起 王成扬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8-285,共8页
碳质中间相是制备高性能炭材料制品的优质前驱体,其产品已在高性能复合材料、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和二次锂离子电池用负极材料等方面得到了成功应用。碳质中间相产品的结构复杂、形态各异,造成了生产这些产品涉及的原料和处理过程的多样化... 碳质中间相是制备高性能炭材料制品的优质前驱体,其产品已在高性能复合材料、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和二次锂离子电池用负极材料等方面得到了成功应用。碳质中间相产品的结构复杂、形态各异,造成了生产这些产品涉及的原料和处理过程的多样化。为了分析和预测一定条件下获得的碳质中间相产品的性能,进而确定其具体的用途,需要弄清碳质中间相的形成机理。通过系统地探讨碳质中间相的形成过程,对以往文献中的解释给予了归纳和分析。分析认为传统解释中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不能对一些现象给予合理的解释;“微域构筑”理论在传统解释的基础上有了很大进步,但由于该理论中引入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片层微晶单元而使其存在缺陷;“颗粒基本单元构筑”理论摒弃了以上两种理论中的不合理成分,能够对碳质中间相的形成过程进行很好的解释。此外,对“颗粒基本单元构筑”理论的一些应用也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 形成机理 基本单元构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石油溶液到碳质中间相——Ⅱ.石油溶液热转化过程中的相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李生华 刘晨光 +1 位作者 梁文杰 朱亚杰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1-65,共5页
石油热转化过程包含由物理化学因素引起的相态分离与转化。第二液相的出现是相变化的初级阶段,碳质中间相的形成是相变化的中间阶段,焦的形成是相变化的高级阶段。与沥青质和碳质中间相类似,第二液相也是一种溶液度类物态,其工作定义为... 石油热转化过程包含由物理化学因素引起的相态分离与转化。第二液相的出现是相变化的初级阶段,碳质中间相的形成是相变化的中间阶段,焦的形成是相变化的高级阶段。与沥青质和碳质中间相类似,第二液相也是一种溶液度类物态,其工作定义为甲苯(或苯)不溶而为喹啉(或吡啶)可溶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溶液 中间 热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球磨时间对碳质中间相结构及其高温摩擦磨损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齐效文 张瑞军 杨育林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2-146,共5页
采用高能球磨法对煤焦油沥青碳质中间相进行非平衡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激光Raman光谱仪研究中间相高能球磨前后的结构变化,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试不同状态下碳质中间相的结构稳定性,在SRV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上采用阶梯升温方式考察了... 采用高能球磨法对煤焦油沥青碳质中间相进行非平衡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激光Raman光谱仪研究中间相高能球磨前后的结构变化,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试不同状态下碳质中间相的结构稳定性,在SRV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上采用阶梯升温方式考察了碳质中间相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高能球磨处理导致中间相的结晶有序度下降,微晶石墨平面尺寸减小,层间间距增加,说明高能球磨处理促使中间相向无定形结构转变.高能球磨时间越长,中间相的无定形结构特征越明显.高能球磨处理降低了碳质中间相的稳定性,随着球磨时间增加,碳质中间相的稳定性变差.球磨态碳质中间相具有高温减摩抗磨效应,球磨时间越长,其减摩抗磨效果越明显.高能球磨处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摩擦机械诱发碳质中间相的石墨化转变,从而对其高温减摩抗磨效应有一定促进作用,球磨时间越长,其促进作用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 高能球磨 晶体结构 稳定性 高温减摩抗磨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合金化法掺杂镍的碳质中间相结构及其高温摩擦磨损特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瑞军 崔小浩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30-335,共6页
采用机械合金化法在煤焦油沥青碳质中间相中掺杂元素镍,借助X射线衍射仪和激光Ram an光谱仪研究了掺杂元素前后中间相的结构变化,利用SRV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机械合金化法掺杂元素镍的碳质中间相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高温摩擦磨损性... 采用机械合金化法在煤焦油沥青碳质中间相中掺杂元素镍,借助X射线衍射仪和激光Ram an光谱仪研究了掺杂元素前后中间相的结构变化,利用SRV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机械合金化法掺杂元素镍的碳质中间相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高温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机械合金化掺杂元素镍后,中间相的结晶有序度下降、微晶石墨平面尺寸减小,表明机械合金化掺杂镍促使中间相向无定形结构转变;碳质中间相作为添加剂具有高温减摩抗磨效应,与原始态或高能球磨处理的碳质中间相相比,采用掺杂镍的碳质中间相作为添加剂时,其高温减摩抗磨效应更为明显且持续时间更长;碳质中间相的高温减摩抗磨效应与高温摩擦机械作用诱发的平面石墨微晶尺寸增加幅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 机械合金化 元素镍 晶体结构 高温减摩抗磨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球磨处理对碳质中间相结构及高温摩擦特性的影响
6
作者 张瑞军 崔小浩 《润滑与密封》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9-31,共3页
采用高能球磨法对煤焦油沥青碳质中间相进行了非平衡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和激光Raman光谱技术研究了中间相高能球磨前后的结构变化,并且使用SRV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碳质中间相的摩擦性能。结果表明:高能球磨处理导致中间相的结晶有... 采用高能球磨法对煤焦油沥青碳质中间相进行了非平衡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和激光Raman光谱技术研究了中间相高能球磨前后的结构变化,并且使用SRV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碳质中间相的摩擦性能。结果表明:高能球磨处理导致中间相的结晶有序度下降,微晶石墨平面尺寸减小,表明高能球磨处理促使其向无定形结构转变。碳质中间相具有高温润滑效应,高能球磨处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碳质中间相发生摩擦机械诱发的石墨化转变,从而对碳质中间相的高温润滑效应有一定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 高能球磨 晶体结构 高温润滑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Ti/Ni碳质中间相的结构及其高温摩擦性能
7
作者 王红 张瑞军 +1 位作者 齐效文 杨育林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21-425,共5页
利用机械合金化法将金属粉Ti/Ni掺入煤焦油沥青碳质中间相中,借助X射线衍射仪分析掺入金属前后碳质中间相的结构,采用MMU-5G型高温端面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不同载荷下,以掺入金属的碳质中间相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磨损性能,用扫描电子显... 利用机械合金化法将金属粉Ti/Ni掺入煤焦油沥青碳质中间相中,借助X射线衍射仪分析掺入金属前后碳质中间相的结构,采用MMU-5G型高温端面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不同载荷下,以掺入金属的碳质中间相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磨损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磨损表面形貌,采用激光拉曼光谱仪分析磨损表面碳质材料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掺入金属Ti/Ni可以抑制碳质中间相因高能球磨处理引起的无定型化而起到催化石墨化作用,在较低温度下达到较好石墨化程度;采用掺入Ti/Ni的碳质中间相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在载荷增加时,摩擦系数降低,摩擦稳定性增强,磨损程度下降,表现出良好的高温减摩抗磨性能;随着载荷增加,磨损表面碳质材料的有序程度增强,微晶石墨平面尺寸La值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 TI NI 晶体结构 石墨化 高温减摩抗磨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延迟焦化装置生产动力类负极焦研究
8
作者 王慧 党建军 花飞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22,共6页
随着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的高速增长,其对石油焦原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传统炼油厂如果能利用现有延迟焦化装置生产满足负极材料要求的焦原料,将是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动力类电池要求负极材料能够实现高克容量、高倍率等性能,相应地... 随着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的高速增长,其对石油焦原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传统炼油厂如果能利用现有延迟焦化装置生产满足负极材料要求的焦原料,将是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动力类电池要求负极材料能够实现高克容量、高倍率等性能,相应地要求负极材料焦原料有高比例的纤维结构和区域结构,这与焦化过程中碳质中间相的形成与生长密切相关。普通延迟焦化装置生产动力类负极焦需从原料和工艺条件两方面寻找改善途径,如掺炼催化裂化油浆,采用低反应温度、高焦化压力、大循环比、长生焦时间操作,并应对上下游衔接、加工效益评估、全厂物料平衡和维持石油焦品质稳定等方面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极材料 石油焦 中间 焦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袁店8煤岩浆热蚀变的微组构响应 被引量:6
9
作者 安燕飞 汪米娜 +3 位作者 刘玲玲 李云峰 程晋 刘雷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975-2980,共6页
选取袁店8煤层内碎裂煤、焦油煤、天然焦和火夹焦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显微图像和拉曼光谱特征,揭示不同变质程度煤微组构特征及其对岩浆蚀变的响应。结果显示,碎裂煤以均质镜质体为主,微裂隙网脉发育,ID=3 500~7 300,IG=5 000~12 000;焦... 选取袁店8煤层内碎裂煤、焦油煤、天然焦和火夹焦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显微图像和拉曼光谱特征,揭示不同变质程度煤微组构特征及其对岩浆蚀变的响应。结果显示,碎裂煤以均质镜质体为主,微裂隙网脉发育,ID=3 500~7 300,IG=5 000~12 000;焦油煤由碎裂镜质体和少量煤焦油组构,ID和IG均介于1 000~3 500;天然焦由碳质中间相及其内部所包裹的气泡和焦油液滴组成,ID=430~700,IG=380~650;火夹焦由焦化基质及较小气泡和少量矿物微球组成,ID=920~1 560,IG=640~910。分析显示,趋近岩体,碳质组分由干燥破裂、挤压破碎向中间相和熔融态转变;碳质组分拉曼光谱IG/ID值逐渐降低。这表明,趋近岩体,煤层遭受破坏和变质程度逐渐增强,煤分子片层持续解聚,层间缺陷不断增加,碳质组分的结构有序度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 微组构 拉曼 中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萘系化合物对FCC油浆富含芳烃馏分油制备的针状焦组成和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琦 孙昱东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23,共6页
以石蜡基催化裂化油浆的富含芳烃馏分油为原料,添加不同萘系单体化合物(萘、1-甲基萘、四氢萘、十氢萘),通过两段焦化法制备针状焦。采用元素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族组成分析等方法考察了萘系单体化合物对针状焦组成和结构的影响... 以石蜡基催化裂化油浆的富含芳烃馏分油为原料,添加不同萘系单体化合物(萘、1-甲基萘、四氢萘、十氢萘),通过两段焦化法制备针状焦。采用元素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族组成分析等方法考察了萘系单体化合物对针状焦组成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在体系中添加的是小分子芳烃物种,随着萘系化合物含量的不断增加,对于碳质中间相的形成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带有烷基侧链的芳烃通过自由基反应和氢转移反应可以提高体系的炭化活性,能够有效增加产物的缩合度;同时,具有环烷结构的芳烃也可通过开环反应和氢转移反应改变体系的流变性,降低体系黏度,从而降低产物缩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油浆 富含芳烃馏分 萘系化合物 针状焦 中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bonaceous mesophase spherule/activated carbon composite as anode materials for super lithium ion capacitors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娟 周向阳 +1 位作者 李劼 娄世菊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4期972-977,共6页
A series of carbonaceous mesophase spherule/activated carbon 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as anode materials for super lithium ion capacitors using carbonaceous mesophase spherules as the core materials and pitch as the a... A series of carbonaceous mesophase spherule/activated carbon 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as anode materials for super lithium ion capacitors using carbonaceous mesophase spherules as the core materials and pitch as the active carbon shell precursor.The structures of the composites were examin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X-ray diffractometry.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was investigated in electric double layer capacitor and half-cell.The results show that,the composite exhibits good performance in both capacitor and battery with a high reversible capacity of 306.6 mA·h/g(0.2C) in the half-cell,along with a capacitance of 25.8 F/g in the capacitor when an optimum ratio of carbonaceous mesophase spherules to active carbon is adopted.The composite also shows a favorable rate performance and good cycle ability.A working model of this anode in super lithium ion capacitors was establish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 lithium ion capacitor carbonaceous mesophase spherule active carbon compound ano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