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流对碳纳米管-银-石墨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1
作者 张敏 凤仪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8-332,共5页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碳纳米管-银-石墨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在机械磨损和带电磨损2种状态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及接触电压降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在带电磨损条件下的摩擦系数和磨损体积损失均比不带电条件下的大.这是由于外...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碳纳米管-银-石墨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在机械磨损和带电磨损2种状态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及接触电压降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在带电磨损条件下的摩擦系数和磨损体积损失均比不带电条件下的大.这是由于外加电场不利于保持摩擦副接触表面在摩擦热等作用下形成润滑膜的均匀性和完整性所致.此外,在带电磨损条件下,阳极的磨损体积损失比阴极的大.其原因在于,摩擦副接触表面润滑膜中的水在电场作用下发生离解,在正刷侧释放出活性氧,活性氧与电刷表层中的碳或金属发生氧化反应,从而使得磨损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银-石墨复合材料 电流 接触电压降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加载荷对碳纳米管-银-石墨复合材料电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凤仪 张敏 徐屹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483-1488,共6页
研究了压力变化对碳纳米管银石墨复合材料纯机械磨损和电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纯机械磨损条件下,随着压力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磨损体积线性增加;在电磨损条件下,复合材料的磨损体积与压力成U型变化;当压力过小时,由于电气磨损量大... 研究了压力变化对碳纳米管银石墨复合材料纯机械磨损和电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纯机械磨损条件下,随着压力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磨损体积线性增加;在电磨损条件下,复合材料的磨损体积与压力成U型变化;当压力过小时,由于电气磨损量大以及电刷跳动产生的火花磨损,导致复合材料的电磨损体积较大;当压力过大时,破坏了电刷和换向器之间形成的润滑膜,产生严重的犁削和粘着磨损,使复合材料的电磨损体积急剧增大;复合材料的电磨损体积与电刷的极性有关,正刷的磨损体积大于负刷的磨损体积;随着压力的增大,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也随之增大,且在相同条件下,电磨损时的摩擦系数大于纯机械磨损时的摩擦系数;碳纳米管的加入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抗电磨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银-石墨复合材料 机械磨损 电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周速度对碳纳米管-银-石墨复合材料接触电压降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徐屹 凤仪 +3 位作者 王松林 张学斌 张敏 沈剑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5-227,共3页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碳纳米管-银-石墨复合材料,研究圆周速度对复合材料接触电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压力一定时,随着圆周速度的增大,复合材料的接触电压降略有增加,而圆周速度增大到一定值后,接触电压降急剧增加并伴有火花磨损出现...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碳纳米管-银-石墨复合材料,研究圆周速度对复合材料接触电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压力一定时,随着圆周速度的增大,复合材料的接触电压降略有增加,而圆周速度增大到一定值后,接触电压降急剧增加并伴有火花磨损出现。压力较小时(1N/cm2)圆周速度为7.5m/s时就出现电火花,压力较大时(2.5N/cm2)圆周速度为15m/s出现电火花。在圆周速度不变的条件下,接触电压降先升后降最后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银-石墨复合材料 接触电压降 圆周速度 润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动速度对碳纳米管-银-石墨复合材料电磨损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孙宇峰 徐屹 凤仪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9-32,共4页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碳纳米管-银-石墨复合材料,研究了圆周速度对复合材料摩擦系数、磨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压力一定时,随着速度的加快,机械磨损的摩擦系数减小,而电磨损的摩擦系数增大;复合材料的电磨损量远远大于机械磨损的磨损...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碳纳米管-银-石墨复合材料,研究了圆周速度对复合材料摩擦系数、磨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压力一定时,随着速度的加快,机械磨损的摩擦系数减小,而电磨损的摩擦系数增大;复合材料的电磨损量远远大于机械磨损的磨损量,电磨损时磨损量在V=10m/s处出现最小值,而机械磨损的磨损量随速度的加快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银-石墨复合材料 圆周速度 摩擦系数 磨损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B_(2)含量对TiB_(2)/石墨-铜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摩擦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钟斌 王元龙 +2 位作者 于正洋 李飞 丁春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3-191,共9页
目的针对铜基石墨复合材料强度低、界面结合弱等问题,采用TiB_(2)陶瓷颗粒作为增强体以改善基体缺陷并提高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方法以8%(质量分数)镀铜石墨粉、纯度99.99%电解铜粉和TiB_(2)陶瓷颗粒为原料,采用火花等离子烧结法(SPS)... 目的针对铜基石墨复合材料强度低、界面结合弱等问题,采用TiB_(2)陶瓷颗粒作为增强体以改善基体缺陷并提高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方法以8%(质量分数)镀铜石墨粉、纯度99.99%电解铜粉和TiB_(2)陶瓷颗粒为原料,采用火花等离子烧结法(SPS)制备了TiB_(2)/铜-石墨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EDS能谱仪和摩擦磨损试验机对TiB_(2)/铜-石墨复合材料进行分析,系统研究了不同TiB_(2)含量对TiB_(2)/石墨-铜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TiB_(2)在铜-石墨复合材料基体中的分布相对均匀,与铜基体形成致密结合。随TiB_(2)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显微硬度持续增加,密度先增大后减小,电阻率先减小后增大。当TiB_(2)添加量为1.5%(质量分数)时,密度达到最大值8.02 g/cm^(3),电阻值达到最小值0.024μΩ·m。当TiB_(2)添加量为4.5%~6%(质量分数)时,TiB_(2)/铜-石墨复合材料耐磨性能显著提高,磨损率达到最低值1×10^(−6)mm^(3)/(N·m),与铜-石墨复合材料相比,降低了57%。结论TiB_(2)陶瓷颗粒可有效改善基体缺陷、提高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通过微观形貌分析可知,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并伴随轻微剥层磨损和氧化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_(2)颗粒 火花等离子烧结(SPS) TiB_(2)/铜-石墨复合材料 微观组织 摩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N-乙烯基-γ-氨基丁酸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及其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性能
6
作者 丁盛 章诚 +1 位作者 成骏峰 刘春林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1-47,115,共8页
为了改善多壁碳纳米管(MWCNT)在环氧树脂(EP)纳米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性以及两者的界面结合作用,从而制备性能优良的EP纳米复合材料,本研究通过使包覆在MWCNT表面上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先后发生水解和置换,制备出聚N-乙烯基-γ-氨基丁酸... 为了改善多壁碳纳米管(MWCNT)在环氧树脂(EP)纳米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性以及两者的界面结合作用,从而制备性能优良的EP纳米复合材料,本研究通过使包覆在MWCNT表面上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先后发生水解和置换,制备出聚N-乙烯基-γ-氨基丁酸修饰的MWCNT,研究了不同反应阶段MWCNT的失重率、亲水性以及在水和丙酮中的分散性,并将改性后的MWCNT与EP复合制备纳米复合材料,研究其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聚N-乙烯基-γ-氨基丁酸修饰的MWCNT的失重率最小为8.36%,相比于PVP修饰和PVP水解修饰的MWCNT降低了17.2%和3.8%,并且在水和丙酮中的分散效果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MWCNT经过聚N-乙烯基-γ-氨基丁酸修饰后与EP较难剥离,MWCNT外面包覆了较厚的界面层,可以显著提高MWCNT与基体EP的相容性和界面结合作用。改性后MWCNT的加入在提高纳米复合材料韧性的同时表现出对弯曲强度更好的保持能力,当MWCNT的质量分数为0.25%时,纳米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提高了50.1%,弯曲强度提高了6.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聚N-乙烯基-γ-氨基丁酸 分散性 界面结合 纳米复合材料 环氧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石墨-WS2-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滑动电磨损机制 被引量:3
7
作者 钱刚 陆大伟 +3 位作者 蔡承宇 赵浩 周子珏 凤仪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57-462,共6页
滑动电接触材料的功能是在设备的固定部件和运动部件之间传递电流,其在运行过程中受到机械载荷和电载荷的共同作用。铜-石墨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机械强度、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以及自润滑特性,常被用来制备电刷、受电弓滑板等滑动电接触... 滑动电接触材料的功能是在设备的固定部件和运动部件之间传递电流,其在运行过程中受到机械载荷和电载荷的共同作用。铜-石墨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机械强度、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以及自润滑特性,常被用来制备电刷、受电弓滑板等滑动电接触元件。然而随着各类电机的高速高载化,传统铜-石墨复合材料已越来越无法满足需求。文章通过粉末冶金热压法在铜-石墨复合材料中掺杂WS2及碳纳米管制备铜-石墨-WS2-碳纳米管(Cu-G-WS2-CNTs)复合材料,在通电条件下对其滑动摩擦磨损性能进行研究并分析其滑动电磨损机制。结果表明:滑动电磨损过程中Cu-G-WS2-CNTs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均低于铜-石墨复合材料,是由于石墨、WS2及碳纳米管三者间的协同润滑作用所致;电磨损表面形貌显示Cu-G-WS2-CNTs复合材料的滑动电磨损机制主要有磨粒磨损、粘着磨损、表面疲劳磨损以及氧化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复合材料 WS2 碳纳米管 电磨损机制 协同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VD合成三维石墨烯-铜复合材料及其超高导电性(英文)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军 马瑜 付金良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64-370,共7页
石墨烯-铜复合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具有超高导电性的石墨烯-铜复合材料仍未成功开发和应用。本研究利用铜粉烧结内部形成三维微孔,并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合成石墨烯-铜异质结构。将其挤压成直径为4 mm的铜-石墨烯复合线材... 石墨烯-铜复合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具有超高导电性的石墨烯-铜复合材料仍未成功开发和应用。本研究利用铜粉烧结内部形成三维微孔,并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合成石墨烯-铜异质结构。将其挤压成直径为4 mm的铜-石墨烯复合线材,测量了其在室温和高温下的电导率,获得了导电率(101.0%IACS)高于国际退火铜(100%IACS)的铜-石墨烯复合材料,且石墨烯-铜复合导线的高温载流量比纯铜线高5.45%。本研究为获得超高导电性铜基复合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复合材料 电导率 三维微孔结构 载荷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3,4-乙撑二氧噻吩)/多壁碳纳米管导电复合材料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8
9
作者 许军 栗建钢 +1 位作者 吴瑶 白双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22,共5页
通过3,4-乙撑二氧噻吩(EDOT)在多壁碳纳米管(MWNTs)表面的原位氧化聚合,得到聚苯乙烯磺酸钠(PSSNa)掺杂聚(3,4-乙撑二氧噻吩)(PEDOT)/多壁碳纳米管导电复合材料.复合材料中PEDOT-PSSNa包覆在MWNTs表面,形成MWNTs为核、PEDOT-P... 通过3,4-乙撑二氧噻吩(EDOT)在多壁碳纳米管(MWNTs)表面的原位氧化聚合,得到聚苯乙烯磺酸钠(PSSNa)掺杂聚(3,4-乙撑二氧噻吩)(PEDOT)/多壁碳纳米管导电复合材料.复合材料中PEDOT-PSSNa包覆在MWNTs表面,形成MWNTs为核、PEDOT-PSSNa为壳的纳米复合结构,PEDOT与MWNTs间存在较强的π-π*共轭效应.复合材料的热失重受PEDOT分子骨架热降解和MWNTs热分解的双重控制,在300~500℃的热稳定性较PEDOT-PSSNa明显提高.聚合得到的核(MWNTs)-壳(PEDOT-PSSNa)结构能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具有良好透光性的水溶性复合分散体系.将水溶性复合材料涂覆于PET薄膜表面,室温电导率比PEDOT-PSSNa提高2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3 4-乙撑二氧噻吩 多壁碳纳米管 复合材料 原位聚合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碳纳米管/SiO_2复合材料过程的TG-DSC-MS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于惠梅 陆昌伟 宁金威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65-68,120,共5页
利用热重 -差示扫描量热 -质谱 ( TG-DSC-MS)联用技术对溶胶 -凝胶 ( Sol-Gel)法热压烧结制备碳纳米管 ( CNT) /Si O2 复合材料过程中的热分解行为特性进行了表征研究。采用多离子检测模式预定测量热分解生成的 C+ ( m/z1 2 )、OH+ ( m/... 利用热重 -差示扫描量热 -质谱 ( TG-DSC-MS)联用技术对溶胶 -凝胶 ( Sol-Gel)法热压烧结制备碳纳米管 ( CNT) /Si O2 复合材料过程中的热分解行为特性进行了表征研究。采用多离子检测模式预定测量热分解生成的 C+ ( m/z1 2 )、OH+ ( m/z1 7)、H2 O+ ( m/z1 8)、CO2 + ( m/z2 8)等 9种正离子。实验发现 :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 CNT/Si O2 复合材料过程中 ,在 5 0 0℃以下生成 Si O2 ,CNT在 5 0 0~ 73 0℃左右氧化燃烧。在 5 0 0℃条件下煅烧 1 h,凝胶 Si O2 完全转变成玻璃粉。选择在 5 0 0℃条件下煅烧 CNT/Si O2 复合粉体 1 h可作为CNT/Si 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二氧化硅复合材料 溶胶-凝胶法 制备 热重-差示扫描量热-质谱 热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3-戊酰基吡咯/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导率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郑玉婴 王攀 +1 位作者 张通 李宝铭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1-115,共5页
通过原位化学聚合法制备了聚3-戊酰基吡咯(PVPy)/多壁碳纳米管(MWNTs)复合材料.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热重分析(TGA)与四探针法对样品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FT-IR表明,PVPy... 通过原位化学聚合法制备了聚3-戊酰基吡咯(PVPy)/多壁碳纳米管(MWNTs)复合材料.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热重分析(TGA)与四探针法对样品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FT-IR表明,PVPy与MWNTs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TEM显示,3-戊酰基吡咯(VPy)单体仅在MWNTs的外表面发生聚合.XRD谱显示,PVPy/MWNTs复合材料中MWNTs的两个特征结晶峰强度随着VPy/MWNTs原料比增加而逐渐降低,主要表现出PVPy的结晶峰.电导率测试结果表明,通过MWNTs与PVPy复合,可以显著的提高PVPy/MWNTs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其电导率分别为2.37 S/cm(VPy/MWNTs=2.5/1)与0.25 S/cm(VPy/MWNTs=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聚3-戊酰基吡咯 复合材料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对偶材料对石墨-铜材料磨损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王能慧 王传锋 +2 位作者 许文虎 吴海红 李宏生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2-111,129,共11页
目的为优化石墨-铜复合材料耐磨设计及对偶材料选择,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和试验指导。方法将石墨-铜复合材料与不同硬度的铜基对偶材料组成干摩擦副,研究对偶材料对石墨-铜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采用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激光共聚... 目的为优化石墨-铜复合材料耐磨设计及对偶材料选择,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和试验指导。方法将石墨-铜复合材料与不同硬度的铜基对偶材料组成干摩擦副,研究对偶材料对石墨-铜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采用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电子扫描显微镜等表征手段,分析复合材料的摩擦行为与磨损形貌,并通过能谱仪分析石墨-铜磨损表面的元素分布和含量,揭示对偶材料硬度对石墨-铜磨损性能与机理的影响规律。结果当对偶材料硬度从70HV提高至200HV时,石墨含量为30%(质量分数)的石墨-铜材料表面粗糙度增加了28.1%,磨损率上升了70.2%,但是摩擦副的平均摩擦因数并没有出现明显改变,其值为0.25~0.3。此外,在使用高硬度对偶材料时,45%(质量分数)石墨-铜合金的磨损率是30%(质量分数)石墨-铜合金的1.8~8.4倍。结论对偶材料硬度增大,其在石墨-铜材料表层的压入深度增加,导致剥层磨损现象加剧,从而使得石墨-铜材料表面的塑性变形和材料脱落现象增多。在一定的石墨含量范围内,提高铜含量可在不改变石墨-铜材料自润滑特性的前提下,增强石墨-铜材料对不同硬度对偶材料的耐磨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 对偶材料 石墨-复合材料 硬度 剥层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原位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雷芸 陈菲菲 李容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3-26,共4页
以鳞片石墨为原料,采用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氧化石墨与硝酸银溶液混合超声处理,通过功能离子预吸附的方式,将银离子有效地分散在氧化石墨烯载体上。以水合肼为还原剂,同时还原氧化石墨和硝酸银溶液中的银离子,原位制备银-石墨烯复... 以鳞片石墨为原料,采用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氧化石墨与硝酸银溶液混合超声处理,通过功能离子预吸附的方式,将银离子有效地分散在氧化石墨烯载体上。以水合肼为还原剂,同时还原氧化石墨和硝酸银溶液中的银离子,原位制备银-石墨烯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制得的银-石墨烯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并对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制得银-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比电容明显高于单纯的石墨烯材料,电化学性质优异,是理想的电化学电容器电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片石墨 石墨 -石墨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滑动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松 谢明 +5 位作者 陈永泰 刘满门 陈松 王塞北 胡洁琼 李爱坤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3-69,共7页
采用球磨混粉、冷等静压和真空烧结的工艺流程制备了含0.5%~2.0%石墨烯的银-石墨烯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进行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以研究其大气环境滑动摩擦磨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因石墨烯易团聚,石墨烯含量限于1.5%时能够有效改善复... 采用球磨混粉、冷等静压和真空烧结的工艺流程制备了含0.5%~2.0%石墨烯的银-石墨烯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进行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以研究其大气环境滑动摩擦磨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因石墨烯易团聚,石墨烯含量限于1.5%时能够有效改善复合材料的性能。与未增强的银相比,由于在接触表面形成自润滑碳质膜,银-石墨烯复合材料表现出较低的摩擦系数、较少的磨损量和较低的接触表面温度。随石墨烯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均下降。复合材料的主要磨损机制为粘着磨损和磨料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石墨 摩擦系数 磨损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增强银/石墨复合材料电接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娟 凤仪 +2 位作者 李庶 林森 赵景淞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1-55,共5页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碳纳米管/银/石墨复合材料(CNTs/Ag/G),研究了碳纳米管增强银/石墨复合材料的电接触性能。结果表明:随CNTs含量的增大,复合材料的布氏硬度、表面粗糙度和接触电阻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说明少量的CNTs可以起到提...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碳纳米管/银/石墨复合材料(CNTs/Ag/G),研究了碳纳米管增强银/石墨复合材料的电接触性能。结果表明:随CNTs含量的增大,复合材料的布氏硬度、表面粗糙度和接触电阻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说明少量的CNTs可以起到提高电接触性能的积极作用。这是因为少量的碳纳米管可以均匀分散在复合材料基体中,能够起到很好的增强作用;随含量的继续增大,CNTs难以在基体中分散均匀,容易发生团聚,割裂基体,从而导致材料性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石墨复合材料 CNTs含量 布氏硬度 表面粗糙度 接触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镀CuNiP-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袁定胜 张静娴 +1 位作者 刘应亮 胡春凤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53-656,共4页
用化学镀的方法在多壁碳纳米管表面沉积Cu-Ni-P合金,制备碳纳米管复合材料. 并对制备出来的复合材料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表征.通过XRD对已 制备的化学镀合金分析,得出沉积铜为立方面心结构而镍是非晶态.TEM观... 用化学镀的方法在多壁碳纳米管表面沉积Cu-Ni-P合金,制备碳纳米管复合材料. 并对制备出来的复合材料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表征.通过XRD对已 制备的化学镀合金分析,得出沉积铜为立方面心结构而镍是非晶态.TEM观察复合碳纳米管,发现 在其表面沉积有分散均匀纳米级的金属颗粒,Cu-Ni-P合金呈球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 多壁碳纳米管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石墨烯-金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DNA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新 张纪梅 代昭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64-1168,共5页
以柠檬酸钠为还原剂和稳定剂制备石墨烯-金纳米粒子复合材料,复合材料被柠檬酸钠羧基化后与末端氨基修饰的DNA发生键合,制备DNA探针,并以蒽醌-2-磺酸钠(AQMS)为杂交指示剂检测DNA序列的特异性.结果表明:基于石墨烯-金纳米粒子修饰的DNA... 以柠檬酸钠为还原剂和稳定剂制备石墨烯-金纳米粒子复合材料,复合材料被柠檬酸钠羧基化后与末端氨基修饰的DNA发生键合,制备DNA探针,并以蒽醌-2-磺酸钠(AQMS)为杂交指示剂检测DNA序列的特异性.结果表明:基于石墨烯-金纳米粒子修饰的DNA传感器可选择性区分单碱基错配的目标DNA序列;该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特异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生物传感器 DNA固定 石墨-纳米粒子复合材料 柠檬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铜-石墨烯复合材料耐烧蚀性能提升方法
18
作者 丛浩熹 周阳 +4 位作者 乔力盼 姬振宇 王健 任瀚文 李庆民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96-2506,I0035,共12页
直线推进机构的轨道因滑动电弧烧蚀严重易导致发射失败,研究新的耐烧蚀金属材料是提高发射效率的关键,目前鲜有性能优异的铜-石墨烯复合材料(CuGr)在极端工况下滑动电弧烧蚀的研究。该文对石墨烯层叠式分布CuGr模型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 直线推进机构的轨道因滑动电弧烧蚀严重易导致发射失败,研究新的耐烧蚀金属材料是提高发射效率的关键,目前鲜有性能优异的铜-石墨烯复合材料(CuGr)在极端工况下滑动电弧烧蚀的研究。该文对石墨烯层叠式分布CuGr模型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揭示模拟烧蚀中模型表层温度和材料微观结构的演变规律,并提出石墨烯在材料中合适的掺杂方式。结果表明:石墨烯质量分数越高,层数越少,CuGr导热性能越好。石墨烯能有效的减少轰击最大侵入距离。基体中石墨烯也可阻挡位错深入,不引起反尺寸效应时石墨烯层数越多,质量分数越大,应变残留深度越小。石墨烯可以降低最终侵蚀坑的深度和减少基体材料的质量损失,CuGr模型的侵蚀坑深度类似,质量损失方面各模型相差较小但随着层数增加呈现减小趋势,且都优于Cu模型。综合对比模拟结果,效果最优的是石墨烯6层分布Cu Gr1%。上述结果可揭示铜-石墨烯复合材料耐烧蚀作用规律和微观机理,为制备耐烧蚀性能更高的CuGr材料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电弧 石墨 分子动力学模拟 -石墨复合材料 耐电弧烧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炭-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在水中银检测上的应用
19
作者 秦园 吴建兵 +4 位作者 沈怡佳 吴梅 朱楠 陈蓉 陈祝军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9-462,共4页
以柚子皮粉末、六水合三氯化铁、尿素为原料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生物质炭-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颗粒(NC/Fe_(3)O_(4)NPs)。取10.0 mL水样,加入10.0 mg NC/Fe_(3)O_(4)NPs,振荡15 min,用磁铁吸附NC/Fe_(3)O_(4)NPs,与溶液分离,弃去溶液,再加... 以柚子皮粉末、六水合三氯化铁、尿素为原料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生物质炭-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颗粒(NC/Fe_(3)O_(4)NPs)。取10.0 mL水样,加入10.0 mg NC/Fe_(3)O_(4)NPs,振荡15 min,用磁铁吸附NC/Fe_(3)O_(4)NPs,与溶液分离,弃去溶液,再加入5.0 mL水洗涤NC/Fe_(3)O_(4)NPs,弃去溶液,重复洗涤3次,加入5.0 mL 30%(体积分数)硝酸溶液,振荡15 min,磁性分离NC/Fe_(3)O_(4)NPs,收集溶液,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中银的含量。结果表明,银的质量浓度在0.20~10.0μg·L^(-1)内与对应的吸光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为0.13μg·L^(-1)。对6.0μg·L^(-1)银标准溶液测定6次,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6%。按照标准加入法对实际样品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1.5%9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颗粒(NC/Fe_(3)O_(4)NPs) 磁性固相萃取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震对银-铝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沈晓 李闪光 +2 位作者 李晓征 熊鹏 杜书万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4-68,共5页
采用电镀的方法在铝合金表面制备银镀层,对银-铝复合材料试样进行热震试验。利用金相显微镜、显微硬度计研究热震试验对材料形貌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震试验保温时间30 min后,相较于未热震试验的硬度无明显变化,随着保温时间... 采用电镀的方法在铝合金表面制备银镀层,对银-铝复合材料试样进行热震试验。利用金相显微镜、显微硬度计研究热震试验对材料形貌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震试验保温时间30 min后,相较于未热震试验的硬度无明显变化,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铝基体和银镀层硬度大幅降低;且加热后空冷银镀层的硬度略高于水冷银镀层的硬度;同时,热震试验190℃、30 min后基体晶粒细化,而热震试验190℃、2 h后晶粒有长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震试验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