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4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磷腈/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电磁屏蔽和导电性能研究
1
作者 张晓光 卫天琪 +4 位作者 崔哲 毛明珍 黎汉生 王伯周 吴芹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5,共5页
以聚磷腈为基体,碳纳米管(SWNTs)为填料,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了聚磷腈/SWNTs复合材料,其中SWNTs随机分布在聚磷腈基体形成导电相。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失重分析仪(TG)、导电性能测试仪和矢量网络分... 以聚磷腈为基体,碳纳米管(SWNTs)为填料,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了聚磷腈/SWNTs复合材料,其中SWNTs随机分布在聚磷腈基体形成导电相。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失重分析仪(TG)、导电性能测试仪和矢量网络分析仪等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聚磷腈/SWNTs复合材料的电磁屏蔽和导电性能与SWNTs的添加量密切相关,当含量为15%(质量分数,下同)时,电磁屏蔽效能达到60.9 dB,平均导电率达到0.989 4 S/cm,且在700℃时的质量保留率达到35.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磷腈 碳纳米管 电磁屏蔽效能 导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负载对苯二酸用作氧还原催化剂性能
2
作者 杨晓武 李宏涛 +2 位作者 张康 李培枝 王晨 《分子催化(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8-345,I0003,共9页
创新性地设计了多壁碳纳米管负载对苯二酸的新型氧还原反应(ORR)催化剂,旨在寻求替代贵金属铂基催化剂的可持续解决方案.该催化剂的制备过程经过精细调控,通过控制多壁碳纳米管(CNTs)与对苯二酸(PTA)的负载比例,优化催化活性中心的分散... 创新性地设计了多壁碳纳米管负载对苯二酸的新型氧还原反应(ORR)催化剂,旨在寻求替代贵金属铂基催化剂的可持续解决方案.该催化剂的制备过程经过精细调控,通过控制多壁碳纳米管(CNTs)与对苯二酸(PTA)的负载比例,优化催化活性中心的分散和电子传递效率.为准确评估该催化剂的综合电化学性能,采用旋转圆盘电极测试系统,评估其在不同电位下的电流密度、过电位等关键指标.实验结果表明,PTA与CNTs的最佳比例为10∶5,该比例下的催化剂展现出卓越的ORR性能;当CNTs比例过高时会掩蔽反应活性位点;而CNTs比例过低时,则可能影响电子传递效率.在最优比例下,催化剂的极限电流密度高达−7.57 mA·cm^(−2),显著优于商业Pt/C催化剂(−4.67 mA·cm^(−2)),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此外,为考察催化剂的实际应用潜力,还深入评估了其在燃料交叉反应(甲醇)中的稳定性.与商用Pt/C催化剂相比,该催化剂表现出卓越的稳定性,电流波动较小,证明其对燃料交叉反应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这项研究为设计高效、稳定的ORR催化剂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还原 电催化 多壁碳纳米管 对苯二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光伏板静电除尘的单壁碳纳米管透明导电薄膜老化性能研究
3
作者 刘云鹏 李浩义 +3 位作者 李乐 尹晓萱 吴欣玥 周松松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64-877,共14页
该文基于光伏板静电除尘的应用需求,制备得到一种单壁碳纳米管透明导电薄膜。首先搭建人工加速光老化、盐雾老化、高温老化、高低温老化实验平台,开展单壁碳纳米管透明导电薄膜的老化实验,并进行薄膜的耐老化性能分析。然后搭建光伏板... 该文基于光伏板静电除尘的应用需求,制备得到一种单壁碳纳米管透明导电薄膜。首先搭建人工加速光老化、盐雾老化、高温老化、高低温老化实验平台,开展单壁碳纳米管透明导电薄膜的老化实验,并进行薄膜的耐老化性能分析。然后搭建光伏板静电除尘实验平台,对该薄膜在静电除尘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高温老化和高低温老化对单壁碳纳米管透明导电薄膜结构形貌和光电性能的影响较小,而经过2 000 h光老化和盐雾老化后,薄膜方阻分别上升至未老化时的14.6倍和28.7倍。盐雾老化造成部分导电薄膜从基底上脱落,使得静电除尘率由未老化时的98.35%下降至81.76%,而其他三种类型的老化不会对静电除尘效果造成明显影响。最后采用整合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预测单壁碳纳米管透明导电薄膜的品质因数和应用寿命。研究结果对单壁碳纳米管透明导电薄膜在以光伏玻璃外表面为代表的室外应用场景下的有效使用和寿命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壁碳纳米管 透明导电薄膜 人工加速老化 静电除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聚酰亚胺多孔保持架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
作者 李媛媛 李柯颖 +2 位作者 尚晓辉 陈鑫宇 孙小波 《轴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6-91,共6页
基于碳纳米管优异的性能,通过机械混合法用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对聚酰亚胺(PI)进行填充,再经冷压烧结得到多孔聚酰亚胺(PPI)保持架材料,对其微孔性能、力学性能以及摩擦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MWCNTs独特的多层管状结构有利于PPI复... 基于碳纳米管优异的性能,通过机械混合法用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对聚酰亚胺(PI)进行填充,再经冷压烧结得到多孔聚酰亚胺(PPI)保持架材料,对其微孔性能、力学性能以及摩擦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MWCNTs独特的多层管状结构有利于PPI复合材料孔结构的生成;相较于纯PPI,含1.0%MWCNTs的PPI保持架材料耐磨性能明显提高,磨损深度降低了48.4%,磨痕宽度和磨损率分别降低了27.3%和64.8%。将该材料加工成保持架,装配至轴承进行跑合测试,保持架性能优异,轴承组件运行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保持架 碳纳米管 聚酰亚胺 孔径 磨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场表象理论对双壁碳纳米管嫁接嵌段聚合物刷体系的自组装模拟研究
5
作者 肖立勇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9-202,共4页
利用粒子-场表象理论,结合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对双壁碳纳米管嫁接嵌段聚合物刷体系进行计算模拟,通过计算模拟发现:(1)当双壁碳纳米管嫁接嵌段聚合物中A、B组分只存在相互排斥时,双壁碳纳米管中的嵌段聚合物将分层;(2)当双壁碳纳米管嫁接... 利用粒子-场表象理论,结合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对双壁碳纳米管嫁接嵌段聚合物刷体系进行计算模拟,通过计算模拟发现:(1)当双壁碳纳米管嫁接嵌段聚合物中A、B组分只存在相互排斥时,双壁碳纳米管中的嵌段聚合物将分层;(2)当双壁碳纳米管嫁接嵌段聚合物中A、B组分存在相互排斥,且A组分或B组分相容时,纳米管中会形成相应的纳米通道,且随着相容性增强,纳米通道更明显;(3)当嵌段聚合物刷的聚合度逐步增加时,其对应的纳米通道将从圆柱形向网状形过渡;(4)随着碳纳米管内壁半径的变化,其纳米通道空间变化很大并存在一个最优内壁半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场表象 碳纳米管 聚合物 蒙特卡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与金纳米粒子修饰纳米通道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在粮食重金属检测中的应用
6
作者 胡维 周玉蓉 +4 位作者 蒋栋磊 王楠玮 张思迪 张娜 王立峰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24-333,共10页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金纳米粒子(AuNPs)修饰纳米通道(阳极氧化铝AAO膜)的电化学传感器,并结合丝网印刷电极(SPCE),用于粮食中痕量镉离子(Cd^(2+))和铅离子(Pb^(2+))的检测。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金纳米粒子(AuNPs)修饰纳米通道(阳极氧化铝AAO膜)的电化学传感器,并结合丝网印刷电极(SPCE),用于粮食中痕量镉离子(Cd^(2+))和铅离子(Pb^(2+))的检测。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对AuNPs-MWCNTs@AAO膜表面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电化学阻抗谱(EIS)评估电化学性能。优化后的检测条件为:AAO膜超声处理10 min、缓冲溶液pH5.5、溶出电压−1.2 V、溶出时间180 s。在0.1~10.00μg/L浓度范围内,Cd^(2+)和Pb^(2+)的氧化峰电流与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903和0.9993,检出限分别为0.23μg/L和0.11μg/L。传感器对常见干扰金属离子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即使在其浓度为100倍时,Cd^(2+)和Pb^(2+)的电流响应变化仍不超过5%。在重复性、重现性和长期稳定性方面,传感器表现出良好的可靠性,氧化还原峰电流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5%和2.3%。该传感器制备简便,性能可靠,能够为粮食中痕量重金属离子的检测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传感器 纳米通道 多壁碳纳米管(MWCNTs) 纳米粒子(AuNPs) 重金属 离子检测 粮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水泥基传感器压阻性能研究进展
7
作者 郭健 胡山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1-257,共7页
碳纳米管(CNTs)是一种具有优异力学与电学性能的新型碳材料,适量的碳纳米管即可使几乎绝缘的水泥基材料形成具有良好压阻性能的传感器。而压阻性能决定了传感器灵敏度大小,其受到多类因素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综述了国内外对碳纳米管... 碳纳米管(CNTs)是一种具有优异力学与电学性能的新型碳材料,适量的碳纳米管即可使几乎绝缘的水泥基材料形成具有良好压阻性能的传感器。而压阻性能决定了传感器灵敏度大小,其受到多类因素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综述了国内外对碳纳米管水泥基传感器材料组构、受载特性和微观模型的研究,从多方面阐述并总结了目前碳纳米管水泥基传感器压阻性能的研究进展,针对部分研究的不足提出问题,分析原因并进行了讨论,以期为碳纳米管水泥基传感器的设计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压阻效应 材料组构 受载特性 微观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亲性碳纳米管构筑活性保鲜膜对蓝莓货架期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祖晶莹 李宛凝 +6 位作者 乔晶 姜晋 孙健 赵艳 潘鹏远 朴振铭 刘秀奇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7-286,共10页
针对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MWCNTs)固有疏水性制约其在食品包装应用的问题,该研究采用物理吸附-化学接枝协同改性法构建两亲性(hydroxypropyl methylcellulose/acid catalyzed oxidation-multi-walled carbon na... 针对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MWCNTs)固有疏水性制约其在食品包装应用的问题,该研究采用物理吸附-化学接枝协同改性法构建两亲性(hydroxypropyl methylcellulose/acid catalyzed oxidation-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HPMC/AO-MWCNTs)复合体系,实现纳米材料在食品级高分子基体(derivative ternary tissue, DTT)表面的可控负载。制备出两亲性多壁碳纳米管基活性保鲜膜(hydroxypropyl hethylcellulose-carbon nanotube-based selfassembled layer-active packaging film, HM-CSA-AP),在3层组装时展现出最优性能:拉伸强度达68.44 MPa,较DTT层提升27.85%;阻氧率提高62%,水蒸气透过率下降64%,形成致密“迷宫效应”阻隔层。HM-CSA-AP中大肠杆菌和酵母菌菌落数与DTT相比,分别下降61.44%、64.37%,源于HPMC/AO-MWCNTs释放与物理穿刺的协同作用。在蓝莓保鲜试验中,HM-CSA-AP展现出卓越的货架品质维持能力:25℃储藏12 d后,果实硬度保持在3.86 N,为空白对照组的2倍左右;丙二醛含量(20.46 mmol/g)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51.34 mmol/g)(P<0.05);维生素C含量(47.47 mg/100 g)为空白对照组的3倍左右。其保鲜机制包括:高阻氧特性抑制呼吸代谢,低透湿性延缓果胶酶活性,以及纳米管负载抗氧化剂的协同抑菌作用。该研究所构建的HM-CSA-AP体系在阻氧性和透湿特性方面协同优化,为环境友好型活性食品包装材料的开发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在浆果类生鲜储运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性多壁碳纳米管 活性保鲜膜 蓝莓 保鲜 货架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纳米管冷阴极的带状注栅控电子枪
9
作者 黄博文 王少哲 +6 位作者 陈旭媛 柳建龙 袁学松 吕志方 巩华荣 宫玉彬 段兆云 《微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75,共6页
碳纳米管冷阴极具有良好的场致发射特性,在行波管的电子枪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文中基于场致发射理论,研究了一支适用于G波段行波管的碳纳米管冷阴极带状注栅控电子枪。该电子枪由阴极、阴影栅、控制栅、聚焦极和阳极组成。阴极发射... 碳纳米管冷阴极具有良好的场致发射特性,在行波管的电子枪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文中基于场致发射理论,研究了一支适用于G波段行波管的碳纳米管冷阴极带状注栅控电子枪。该电子枪由阴极、阴影栅、控制栅、聚焦极和阳极组成。阴极发射面为椭圆形,椭圆长半轴长度为0.8 mm,短半轴长度为0.4mm,两个栅极的开孔形状均为方格网状,而聚焦极通道形状为椭圆形,可以将电子注进一步压缩为带状注。文中分析了电子枪中电场分布以及不同阴影栅厚度对电子注的影响。CST模拟结果表明,当阴极电压为-24.6 kV时,电子枪的阴极发射电流为36.9 mA,射程为7.2 mm,注腰处的横向尺寸为0.52 mm×0.15 mm,电子注截面的面积压缩比为12.9,各电极均无电流截获。本研究为碳纳米管冷阴极应用于G波段行波管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控制栅 带状注 电子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的接枝改性及其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研究
10
作者 李杨 刘亭 +6 位作者 杨杰 黄金召 郭利 刘博 赵雪 靳筱宜 颜学敏 《化学与生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3-68,共6页
以碳纳米管(CNTs)为原料,通过胺化和疏水改性合成了一种新型破乳剂CN-18,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其破乳性能并探究了其破乳机理。结果表明,CN-18具有优异的破乳性能,在55℃下,500mg·L^(-1) CN... 以碳纳米管(CNTs)为原料,通过胺化和疏水改性合成了一种新型破乳剂CN-18,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其破乳性能并探究了其破乳机理。结果表明,CN-18具有优异的破乳性能,在55℃下,500mg·L^(-1) CN-18对O/W型乳液的180min破乳效率能达到96.40%;在65℃下,500mg·L^(-1) CN-18对O/W型乳液的120min破乳效率能达到98.73%;CN-18具有良好的耐酸性,在较宽的pH值(2~8)范围具有较高的破乳性能,破乳效率超过95.23%。CN-18可能的破乳机理为:CN-18具有良好的界面活性和界面张力降低能力,可以取代油水界面的沥青质并破坏由沥青质构成的界面膜,促使水滴聚结,实现油水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油水乳液 破乳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ibull分布多壁碳纳米管混凝土盐冻损伤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程续 田威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2-209,共8页
开展了不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掺量混凝土的硫酸盐侵蚀和冻融循环耦合试验,分析了MWCNTs混凝土的耐久性劣化规律,同时基于Weibull分布建立了MWCNTs混凝土的可靠性分析模型.结果表明:掺入MWCNTs可提高混凝土的抗盐冻性能,掺入0.05%MWC... 开展了不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掺量混凝土的硫酸盐侵蚀和冻融循环耦合试验,分析了MWCNTs混凝土的耐久性劣化规律,同时基于Weibull分布建立了MWCNTs混凝土的可靠性分析模型.结果表明:掺入MWCNTs可提高混凝土的抗盐冻性能,掺入0.05%MWCNTs的混凝土经历200次耦合循环后抗压强度比对照组提高了14.5%,此掺量下MWCNTs对混凝土的抗盐冻性改善效果最好;建立的基于Weibull分布可靠性模型能较好地预测盐冻环境下MWCNTs混凝土的损伤劣化情况,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混凝土 冻融损伤 硫酸盐侵蚀 WEIBULL分布 可靠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银与改性碳纳米管自感知水泥基在多种加载制度下的压敏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浩然 孙敏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6-255,共10页
自感知水泥基可以实现对结构的实时、长期、智能的数字化监测,是一种全新的结构监测方式,但目前的自感知水泥基普遍存在导电填料分散困难、价格高、掺量大的问题,导致其难以实现应用。本文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改性技术对碳纳米管(CNT)进行... 自感知水泥基可以实现对结构的实时、长期、智能的数字化监测,是一种全新的结构监测方式,但目前的自感知水泥基普遍存在导电填料分散困难、价格高、掺量大的问题,导致其难以实现应用。本文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改性技术对碳纳米管(CNT)进行官能团嫁接处理,制备出羧基化的等离子体改性碳纳米管(P-CNT),不仅有助于提高CNT的亲水性,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对CNT材料表面的损伤。同时,还引入了在智能穿戴领域中极具潜力的一种压敏材料——纳米银粒子(AgNPs),将其和P-CNT分别加入水泥基中,制备两种具有自感知功能的水泥基复合材料。通过极化试验及长循环下的等幅值加载、变幅值加载和变速加载3种加载试验,深度分析了P-CNT和AgNPs这两种导电填料在水泥基中的压敏性差异。极化试验结果表明:两组试件的极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龄期的增长,极化时间会由14 d龄期的4~5 min逐渐增长至28 d龄期的1.0 h左右,并最终稳定于约1.5 h。等幅值循环加载试验结果表明:AgNPs在0.0048%的极低掺量下可以实现远高于P-CNT的压敏稳定性,显著降低了填料的掺量。变幅值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幅值条件下,AgNPs的应力灵敏程度高于P-CNT的3倍以上;结合SEM图像可以发现,过高的应力幅值加载会导致P-CNT纤维的损伤,对压敏效应产生负面影响。变速循环加载试验结果表明:长周期的循环加载或者高速加载有助于改善自感知水泥基压敏曲线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感知水泥基 低温等离子体改性处理 碳纳米管 纳米 应力敏感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基封端型氧化石墨烯和碳纳米管复合聚氨酯UV固化树脂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夏贤良 娄育培 +2 位作者 李道壮 吴晓静 李再峰 《涂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37,共6页
为提高聚氨酯紫外光固化涂料的力学性能和导电性,基于聚氨酯化学反应,采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对氧化石墨烯(GO)实现了化学接枝,制备出新型氧化石墨烯(HEMA@GO)。探讨了HEMA@GO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协... 为提高聚氨酯紫外光固化涂料的力学性能和导电性,基于聚氨酯化学反应,采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对氧化石墨烯(GO)实现了化学接枝,制备出新型氧化石墨烯(HEMA@GO)。探讨了HEMA@GO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协同复合对聚氨酯基UV固化涂层的机械强度和导电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接枝型氧化石墨烯的层间距由接枝前的0.89 nm扩大到2.10 nm,改善了GO在聚氨酯基体中的分散能力和界面相互作用;当HEMA@GO和MWCNTs的添加量分别为1.0%、3.0%时,聚氨酯膜的拉伸强度和涂层硬度达到了最佳,分别为13.6 MPa和6H。此外,HEMA@GO和MWCNTs的协同作用,显著降低了聚氨酯涂层的方块电阻,从空白涂层的1012 kΩ/□降至7.1 kΩ/□,展现出优异的导电性和力学性能提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UV固化树脂 改性氧化石墨烯 多壁碳纳米管 力学性能 导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荚状磁性碳纳米管降解雷尼替丁性能研究
14
作者 段旭 艾伟 +2 位作者 宋海东 杜红霞 张军 《水处理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0,共7页
本研究通过简便的一锅煅烧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碳基催化剂,该催化剂为包裹Fe_(3)C颗粒的氮掺杂碳纳米管(Fe_(3)C@NCNTs)。利用多种表征手段探究了材料的晶格结构、微观形貌、元素组成和磁性能,该豆荚状磁性碳纳米管的特定结构既有利于电子... 本研究通过简便的一锅煅烧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碳基催化剂,该催化剂为包裹Fe_(3)C颗粒的氮掺杂碳纳米管(Fe_(3)C@NCNTs)。利用多种表征手段探究了材料的晶格结构、微观形貌、元素组成和磁性能,该豆荚状磁性碳纳米管的特定结构既有利于电子转移,又能防止Fe_(3)C在溶液中溶解。将其用于活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典型胃药雷尼替丁(RNT)。当煅烧温度为800℃时,Fe_(3)C@NCNTs表现出最高的催化活性。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得出在RNT初始浓度为10 mg/L,催化剂投加量为0.3 g/L,PMS浓度为0.5 mmol/L、pH=7时,Fe_(3)C@NCNTs-800/PMS体系30 min内对RNT的降解效率达到97.68%,反应速率常数达0.1271 min^(-1)。此外,循环实验表明热处理有利于重塑Fe_(3)C@NCNTs的催化活性且对其晶型无明显影响。活性氧物种淬灭和捕获实验表明·OH、·SO_(4)^(-)、·O_(2)^(-)和^(1)O_(2)共同参与了RNT的降解,提出了该反应体系可能涉及的电子转移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材料 碳纳米管 过一硫酸盐 雷尼替丁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研究及其在神经递质检测中的应用
15
作者 武玉瑄 刘儒平 +4 位作者 侯兰兰 辛智青 孙志成 李长林 曹梅娟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24,共13页
为了探究多壁碳纳米管材料修饰电极以及其在神经递质检测中的应用,本文介绍了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的原理,从比表面积、导电率、化学稳定性等方面讨论了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的优势。探究了三种常用的多壁碳纳米管电极修饰方法... 为了探究多壁碳纳米管材料修饰电极以及其在神经递质检测中的应用,本文介绍了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的原理,从比表面积、导电率、化学稳定性等方面讨论了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的优势。探究了三种常用的多壁碳纳米管电极修饰方法及其优缺点,并从实例分析了修饰对电极产生的影响。最后讨论了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进行神经递质检测的原理和应用。本文将为开发高性能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深入探索神经系统功能及相关疾病机制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与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修饰电极 电活性 电化学 神经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石墨/碳纳米管复合增强铝碳耐火材料性能研究
16
作者 郭宇琦 廖宁 +2 位作者 李亚伟 王庆虎 朱天彬 《耐火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5-110,共6页
为充分发挥低维纳(微)米材料的协同强韧化作用,以板状刚玉、活性氧化铝微粉、单质硅、纳米炭黑为原料,以热固性酚醛树脂为结合剂,分别引入膨胀石墨(EG)、预合成碳纳米管改性的膨胀石墨(EG-CNTs)以及表面负载含镍催化剂的膨胀石墨(EG-Ni)... 为充分发挥低维纳(微)米材料的协同强韧化作用,以板状刚玉、活性氧化铝微粉、单质硅、纳米炭黑为原料,以热固性酚醛树脂为结合剂,分别引入膨胀石墨(EG)、预合成碳纳米管改性的膨胀石墨(EG-CNTs)以及表面负载含镍催化剂的膨胀石墨(EG-Ni),经混料、成型、固化后,再经800、1000、1200和1400℃保温3 h热处理,制备了低碳铝碳耐火材料。研究了膨胀石墨种类(EG、EG-CNTs、EG-Ni)对铝碳耐火材料结构演变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引入EG-CNTs、EG-Ni的试样的常温抗折强度比引入EG的试样的提高很多,因为EG-CNTs、EG-Ni均能促进试样中SiC晶须的形成,从而起到了很好的增强作用。2)引入EG-Ni的试样的抗热震性最好,因为EG-Ni可以原位生成碳纳米管,伴随有碳纳米管/SiC晶须的原位协同增韧的作用,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抗热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碳耐火材料 膨胀石墨 碳纳米管 力学性能 抗热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钛矿催化剂(La_(0.5)Ca_(1.5)NiCoO_(6))A位取代对CO_(2)转化碳纳米管的催化作用
17
作者 钟读乐 刘磊 +3 位作者 李婉婷 南军 刘立伟 李奇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29-1838,共10页
CO_(2)转化技术的发展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还能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本文重点研究了A位Ca^(2+)取代La^(3+)对CO_(2)的催化活化及转化过程的促进作用。采用改进的Pechini方法制备出了新型钙钛矿La_(2-x)Ca_(x... CO_(2)转化技术的发展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还能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本文重点研究了A位Ca^(2+)取代La^(3+)对CO_(2)的催化活化及转化过程的促进作用。采用改进的Pechini方法制备出了新型钙钛矿La_(2-x)Ca_(x)NiCoO_(6)(x=0、0.5、1、1.5)催化剂,以CO_(2)为碳源,通过连续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将CO_(2)催化活化转化成固态碳纳米管。明确Ca^(2+)以1.5∶0.5比例A位取代La^(3+)的La_(0.5)Ca_(1.5)NiCoO_(6)催化剂催化性能最佳,制备的碳材料具有更高的石墨化程度和有序性。通过化学表征和测试分析,归因于La_(0.5)Ca_(1.5)NiCoO_(6)具有较高的氧空位浓度、较强的表面碱性和增大的比表面积。这为CO_(2)转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结构 化学气相沉积法 CO_(2) 碳纳米管 催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低共熔溶剂基纳米流体光热转换实验研究
18
作者 黄英妹 胡艳鑫 +3 位作者 方润泉 陈洁 郑少斌 黄金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8-365,共8页
为开发高性能的直接吸收式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工质,制备以尿素/氯化胆碱组成的低共熔溶剂(DES)为基液,并添加碳纳米管(MWCNT)的纳米流体,结果表明MWCNT-DES纳米流体具有优良的稳定性,在15 d内未出现明显的沉降现象。此外,纳米流体质量... 为开发高性能的直接吸收式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工质,制备以尿素/氯化胆碱组成的低共熔溶剂(DES)为基液,并添加碳纳米管(MWCNT)的纳米流体,结果表明MWCNT-DES纳米流体具有优良的稳定性,在15 d内未出现明显的沉降现象。此外,纳米流体质量浓度越大,其热导率和黏度也越大。对不同种类基液的太阳能光热转换性能展开探究,结果表明与水相比,DES作为基液的纳米流体太阳能光热转换性能更优异。添加MWCNT纳米颗粒可有效提高纳米流体的太阳能光热转换效率。当太阳辐照度为1000 W/m^(2),浓度为0.007%MWCNT-DES纳米流体的太阳能光热转换效率为61.82%,比DES的太阳能光热转换效率提高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碳纳米管 稳定性 纳米流体 光热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石墨和碳纳米管涂层对相变材料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赵新波 屈治国 +1 位作者 张剑飞 江智元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3-72,共10页
针对目前光热转换和储存复合相变材料制备较为复杂和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低成本、易制备的添加涂层的方法。采用膨胀石墨和碳纳米管来改善石蜡/膨胀珍珠岩复合相变材料的储热性能以及光热转换性能,研究了不同太阳光强度下,碳纳米管... 针对目前光热转换和储存复合相变材料制备较为复杂和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低成本、易制备的添加涂层的方法。采用膨胀石墨和碳纳米管来改善石蜡/膨胀珍珠岩复合相变材料的储热性能以及光热转换性能,研究了不同太阳光强度下,碳纳米管和不同质量比的膨胀石墨对太阳能光热转换和储存性能的影响。太阳能光热转换实验结果表明:添加膨胀石墨可以提高纯石蜡和石蜡/膨胀珍珠岩的储热速率,与纯石蜡和石蜡/膨胀珍珠岩相比,添加膨胀石墨的复合相变材料的储热速率分别提高了2倍、0.63倍。添加碳纳米管涂层可有效提高太阳能光热转换性能,石蜡和石蜡/膨胀珍珠岩的光热转换效率分别提高了1.82倍、0.6倍。随着循环时间的增加,复合相变材料的光热转换性能有所下降,并逐渐保持稳定,最高温度稳定在65℃左右。大多数研究样品的光热转换效率在90%以下,所研究的光热转换效率能达到90.76%,这表明在复合相变材料表面添加碳纳米管以提高光热转换性能是一种既简单又有效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石墨 相变材料 膨胀珍珠岩 碳纳米管 光热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案化耐久水性聚氨酯/碳纳米管涂层多功能抗静电复合织物的高效经济制备
20
作者 张喆 王瑞 蔡涛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7-217,共11页
为解决当前合成纤维织物静电严重问题,提出了一种经济高效的多功能抗静电复合织物的制备方法。首先,将碳纳米管分散液添加到水性聚氨酯中制备了抗静电浆料,并采用响应面法以电阻最小为目标优化得到了浆料的最优制备工艺为:增稠剂质量分... 为解决当前合成纤维织物静电严重问题,提出了一种经济高效的多功能抗静电复合织物的制备方法。首先,将碳纳米管分散液添加到水性聚氨酯中制备了抗静电浆料,并采用响应面法以电阻最小为目标优化得到了浆料的最优制备工艺为:增稠剂质量分数0.63%、慢干剂质量分数2.5%、碳纳米管质量分数1.35%,以此工艺制备的涂层织物表面电阻低至4.5×10^(4)Ω。在此基础上,利用丝网印刷工艺设计制备了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网格状印刷涂层织物。结果表明,网格状涂层织物的电荷面密度为2.5~2.8μC/cm^(2),5 kV外部电压下,峰值电压均在(0.2±0.03)kV,半衰期低至3.5 s,与整体涂层织物的测试结果相差较小,值得注意的是网格状涂层的面积仅为整体织物的50%。同时,经过25次模拟家庭水洗、砂纸摩擦以及pH值在1~14的溶液浸泡测试,复合织物仍具备优异的抗静电性能。该研究拓展了其在光热响应领域的应用,在氙灯模拟太阳光照射下,涂层表面温度高达72.84℃,并且具有优异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丝网印刷 网格状涂层 抗静电织物 光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