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碳纤维预制体中料浆浸渗引入SiC微粉工艺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谢翀博 徐永东 +4 位作者 王毅 张立同 成来飞 王一光 童长青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4期88-93,共6页
为了在厚度为10mm的3D碳纤维预制体中大量引入SiC微粉,在料浆不变的基础上采用真空浸渗法、加压浸渗法、加压过滤法、真空吸滤法等四种料浆浸渗法进行试验,并对引入微粉的量及其分布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对于含1μm SiC微粉4vol%的料... 为了在厚度为10mm的3D碳纤维预制体中大量引入SiC微粉,在料浆不变的基础上采用真空浸渗法、加压浸渗法、加压过滤法、真空吸滤法等四种料浆浸渗法进行试验,并对引入微粉的量及其分布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对于含1μm SiC微粉4vol%的料浆,加压过滤法效果最佳,3次浸渗即能引入27.4vol%的SiC微粉,SiC微粉均匀致密填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碳纤维预制体 料浆浸渗法 SIC微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性短切碳纤维预制体和酚醛浸渍碳烧蚀体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6
2
作者 杨威 贾献峰 +2 位作者 乔文明 凌立成 龙东辉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18,共6页
以短切碳纤维、热固性酚醛树脂为原料,经真空成型得到短切碳纤维预制体(Fiberform),再以Fiberform为骨架、酚醛树脂溶液为浸渍液,经反应干燥得到酚醛浸渍碳烧蚀体(PICA)。结果表明:Fiberform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当Fiberform的密度由0.13... 以短切碳纤维、热固性酚醛树脂为原料,经真空成型得到短切碳纤维预制体(Fiberform),再以Fiberform为骨架、酚醛树脂溶液为浸渍液,经反应干燥得到酚醛浸渍碳烧蚀体(PICA)。结果表明:Fiberform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当Fiberform的密度由0.13 g/cm^3增大到0.18 g/m^3时,其纵向压缩强度由0.10 MPa增大到0.39 MPa,横向压缩强度由0.33 MPa增大到0.79 MPa。PICA具有酚醛气凝胶/碳纤维复合型结构,其密度可以通过控制酚醛树脂溶液浓度来调节。当PICA的密度由0.27 g/cm^3增大到0.43 g/cm^3,其纵向压缩强度由0.45 MPa增大到2.42 MPa,横向压缩强度由1.36 MPa增大到3.12 MPa。PICA的隔热性能与Fiberform相近,其纵向和横向热导率分别为0.08和0.11 W/(m·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浸渍烧蚀 短切碳纤维预制体 低密度热防护材料 压缩强度 导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VI过程中三向正交预制体孔隙结构的演变及气体扩散行为
3
作者 肖佳文 杨敏 +4 位作者 姚彧敏 黄成杰 李红 任慕苏 孙晋良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7,共10页
为探究碳纤维预制体孔隙结构对碳/碳材料致密化效率的影响,以织造参数不同的3种三向正交预制体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同的化学气相渗透(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CVI)工艺致密化,并研究气体在纤维束内、纤维束间孔隙中的扩散行为,探究不... 为探究碳纤维预制体孔隙结构对碳/碳材料致密化效率的影响,以织造参数不同的3种三向正交预制体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同的化学气相渗透(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CVI)工艺致密化,并研究气体在纤维束内、纤维束间孔隙中的扩散行为,探究不同类型孔隙对增重速率的影响.借助ImageJ软件计算CVI后3种预制体中纤维束内规则化模型孔隙的演变;借助显微观测法获得预制体参数,定量计算模型孔隙通道面积及气体扩散系数.研究结果表明,气体在纤维束内孔隙中扩散时,前期发生Fick扩散,后期以Knudsen扩散为主,束内孔隙数量主要通过影响前期增重速率来影响孔隙填充;纤维含量低的A3预制体中束间孔隙率高,孔隙截面积大,具有更高的扩散系数,束内单丝按同心圆式排列,在CVI过程中易形成闭孔,气体在纤维束间孔隙处主要发生Fick扩散,扩散系数主要受扩散通道面积和孔隙率影响,并对后期增重速率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预制体 孔隙结构 化学气相渗透 (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 CVI) 致密化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复合刹车材料的基体改性 被引量:1
4
作者 蔡艳芝 殷小玮 +1 位作者 尹洪峰 范尚武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18,共6页
刹车材料的成分和结构设计影响其性能及服役寿命。从碳纤维增强复合刹车材料的性能要求出发,对基体改性的应用现状、改性填料的引入方法进行系统详细的论述,并展望了新型复合刹车材料的发展思路及浆料法浸渗三维纤维预制体引入改性填料... 刹车材料的成分和结构设计影响其性能及服役寿命。从碳纤维增强复合刹车材料的性能要求出发,对基体改性的应用现状、改性填料的引入方法进行系统详细的论述,并展望了新型复合刹车材料的发展思路及浆料法浸渗三维纤维预制体引入改性填料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刹车材料 碳纤维预制体 改性 浆料浸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合碳纤维缎纹织物复合材料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郭扬 宫少波 邢福军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43-344,共2页
使用高强度玻璃纤维缝合G803-T300-40B五枚缎纹碳纤维织物预制体,并用树脂膜熔融渗透(RFI)工艺成型复合材料。测试了改性环氧树脂胶膜熔体粘度对固化温度和时间的依赖性,将缝合与未缝合复合材料层合板试样的基本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对比。
关键词 缝合复合材料 RFI 碳纤维预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织造预制体微观结构及致密化 被引量:2
6
作者 黄成杰 杨敏 +2 位作者 李红 任慕苏 孙晋良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4-111,共8页
碳纤维预制体是碳/碳材料的骨架,致密化过程中,基体碳填充预制体孔隙形成碳/碳复合材料。为探索碳纤维预制体微观结构与致密化的关系,以3种三维织造预制体为研究对象,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预制体微观结构,建立预制体理论结构数字化模型,... 碳纤维预制体是碳/碳材料的骨架,致密化过程中,基体碳填充预制体孔隙形成碳/碳复合材料。为探索碳纤维预制体微观结构与致密化的关系,以3种三维织造预制体为研究对象,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预制体微观结构,建立预制体理论结构数字化模型,计算对比孔隙率情况后获得预制体中不同类型孔隙的体积含量,研究孔隙结构对化学气相沉积致密化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三维织造预制体中孔隙呈周期性重复排列,XY向纤维层间距、Z向纤维间距越小,预制体中纤维体积含量越高;预制体中孔隙主要由纤维束内孔隙和X,Y,Z向纤维束包围的束间孔隙构成;预制体中的孔隙大小和分布影响致密化效率,孔隙率高的预制体在致密化前期增密速率快,孔隙结构均匀的预制体在致密化后期增密速率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预制体 孔隙结构 孔隙率 CVI致密化 结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Al复合材料异形件预制体制备及其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宝林 周计明 +2 位作者 韩立军 王建成 齐乐华 《精密成形工程》 2020年第3期88-94,共7页
目的解决铝基复合材料异形件形状特征复杂,对良好的抗拉和抗剪切等使用性能有较高要求,制备难度较大等问题。方法提出了"铺层-缠绕-缝合"碳纤维异形件预制体制备方法,设计了直接式缝合、插销式缝合、整体式缝合3种成形方案,... 目的解决铝基复合材料异形件形状特征复杂,对良好的抗拉和抗剪切等使用性能有较高要求,制备难度较大等问题。方法提出了"铺层-缠绕-缝合"碳纤维异形件预制体制备方法,设计了直接式缝合、插销式缝合、整体式缝合3种成形方案,通过理论计算分析不同方案预制体的力学性能;在此基础上,采用液固高压成形Cf/Al复合材料异形件,并通过断口形貌、微观组织以及致密度的分析,解释了其力学性能提升的原因。结果根据较佳的预制体成形方法,成功制备了预制体和复合材料异形件;异形件内部未发现气孔、微裂纹等缺陷,Cf/Al复合材料拉伸强度达278MPa,较基体提高了114%。结论整体缝合法为较佳的预制体成形方案,可使构件具有较高的连接强度和定位精度;复合材料内部浸渗良好,致密度达98.59%,故该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较铝合金基体提升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预制体 纤维缝合 铝基复合材料 异形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溶胶强化辅助制备C纤维增韧氧化铝结合莫来石陶瓷基复合材料 被引量:4
8
作者 陈照峰 张立同 +2 位作者 成来飞 徐永东 肖鹏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8-32,37,共6页
通过氧化铝先驱体溶液循环浸渍热解结合硅溶胶浸渗强化的方法制备了三维C纤维预制体增韧的氧化铝结合莫来石陶瓷基复合材料 ,研究了氧化铝浸渗工艺对试样增重率、气孔率以及热处理温度对试样内气孔尺寸和分布的影响 ,分析了复合材料物... 通过氧化铝先驱体溶液循环浸渍热解结合硅溶胶浸渗强化的方法制备了三维C纤维预制体增韧的氧化铝结合莫来石陶瓷基复合材料 ,研究了氧化铝浸渗工艺对试样增重率、气孔率以及热处理温度对试样内气孔尺寸和分布的影响 ,分析了复合材料物相、微结构以及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 ,硝酸铝饱和溶液浸渗纤维预制体并热解后试样的增重率和开气孔率呈类似抛物线曲线 ;由于硝酸铝分解生成氧化铝的煅烧温度不同 ,氧化铝晶态及物理特性不同 ,试样内气孔尺寸和分布差别较大 ;选择经过 115 0℃预处理的试样进行硅溶胶浸渗 ,然后 14 0 0℃处理 2h ,氧化硅与氧化铝完全反应生成莫来石 ,获得了较为致密的复合材料 ,室温三点弯曲强度和断裂应变分别为 180MPa和 2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溶胶强化方法 氧化铝结合莫来石 陶瓷基 复合材料 制备 碳纤维预制体 航空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熔渗制备C_(f)/C-ZrC-SiC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及抗烧蚀性能
9
作者 杨良伟 陈昊然 +2 位作者 金鑫 刘伟 刘俊鹏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47,共5页
通过反应熔渗(RMI)方式,以缝合碳纤维预制体和Si-Zr合金作为反应物,制备得到C_(f)/C-ZrC-SiC复合材料,并利用SEM-EDS和XRD系统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可以明确SiC-ZrC陶瓷基体在材料内部分布比较均匀且致密度较高。得益于上述基体结... 通过反应熔渗(RMI)方式,以缝合碳纤维预制体和Si-Zr合金作为反应物,制备得到C_(f)/C-ZrC-SiC复合材料,并利用SEM-EDS和XRD系统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可以明确SiC-ZrC陶瓷基体在材料内部分布比较均匀且致密度较高。得益于上述基体结构,C_(f)/C-ZrC-SiC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模量分别达到323.2 MPa和46.6 GPa,表现为韧性断裂。采用氧乙炔实验进行抗烧蚀测试,在表面温度为1800~1900℃下,ZrC含量较多的C_(f)/C-ZrC-SiC复合材料质量烧蚀率和线烧蚀率分别为1.263 mg/s和2.367μm/s,ZrC含量较少的C_(f)/C-SiC-ZrC复合材料分别为2.056 mg/s和5.067μm/s,C_(f)/C-ZrC-SiC复合材料表现出更加优异的抗烧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合碳纤维预制体 反应熔渗 C_(f)/C-ZrC-SiC 抗烧蚀性能 钉扎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