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铺层方式对碳纤维/环氧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吕超 徐艳英 +1 位作者 王志 陈健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73-1175,共3页
采用氧指数测试仪、垂直/水平燃烧测试仪、锥形量热仪,对不同铺层方式(厚度和角度)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的火灾蔓延特性及烟气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铺层厚度增加,材料的氧指数增大,垂直/水平燃烧速率降低,CO/CO_2达到产生速率峰值的... 采用氧指数测试仪、垂直/水平燃烧测试仪、锥形量热仪,对不同铺层方式(厚度和角度)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的火灾蔓延特性及烟气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铺层厚度增加,材料的氧指数增大,垂直/水平燃烧速率降低,CO/CO_2达到产生速率峰值的时间均缩短,材料产烟速率峰值减小,且达到峰值所需时间延后,总烟释放量增加,且烟气释放过程持续时间更长。铺层角度对材料的氧指数、产烟速率及CO/CO_2相关参数影响作用不明显。铺层方向[0°/90°]与火灾蔓延方向相同时,垂直/水平燃烧速度更大。铺层方向[±45°]与火焰蔓延方向不同时,可导致结构完整性、力学性能丧失,利于底层烟气的释放,使总烟释放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复合材料 铺层方式 指数 垂直燃烧 水平燃烧 烟气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表面处理对三维编织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王玉果 王玉林 +1 位作者 万怡灶 董向红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01年第2期41-43,72,共4页
在对长碳纤维 /环氧复合材料 (Cl/Ep)研究的基础上 ,重点研究了纤维空气氧化和次氯酸钠氧化对三维编织碳纤维 /环氧复合材料 (C3D/Ep)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纤维表面处理可显著增强纤维 /基体的界面结合强度 ,使其力学性能大幅度... 在对长碳纤维 /环氧复合材料 (Cl/Ep)研究的基础上 ,重点研究了纤维空气氧化和次氯酸钠氧化对三维编织碳纤维 /环氧复合材料 (C3D/Ep)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纤维表面处理可显著增强纤维 /基体的界面结合强度 ,使其力学性能大幅度提高。其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处理 三维纺织 力学性能 碳纤维/环氧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涂层在碳纤维/环氧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汪信 陆路德 +1 位作者 杨绪杰 郝艳霞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36-641,共6页
该文研究纳米级氧化物涂层对碳纤维 /环氧基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和耐热性能的影响。采用溶胶 -凝胶法在碳纤维的表面涂覆了氧化铝和钇稳定的氧化锆(YSZ)涂层 ,透射电镜分析表明涂层中粒子的大小约为 1 0nm。通过比较氧化物涂层前后碳纤... 该文研究纳米级氧化物涂层对碳纤维 /环氧基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和耐热性能的影响。采用溶胶 -凝胶法在碳纤维的表面涂覆了氧化铝和钇稳定的氧化锆(YSZ)涂层 ,透射电镜分析表明涂层中粒子的大小约为 1 0nm。通过比较氧化物涂层前后碳纤维 /环氧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发现 ,Al2 O3 和YSZ涂层后使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分别提高了 1 7.7%和 52 .0 % ,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也均稍有提高。且在碳纤维表面形成的Al2 O3 或YSZ涂层在 350~ 70 0℃能有效地减缓碳纤维环氧基复合材料的氧化失重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物涂层 纤维/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耐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等离子体接枝处理对碳纤维织物/环氧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刘新宇 秦伟 王福平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0-43,共4页
采用冷等离子体接枝法对碳纤维织物进行表面处理,在纤维表面产生活性官能团,研究了冷等离子体接枝处理对碳纤维织物/环氧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冷等离子体接枝处理提高了碳纤维表面活性,从而改善了碳纤维织物/环... 采用冷等离子体接枝法对碳纤维织物进行表面处理,在纤维表面产生活性官能团,研究了冷等离子体接枝处理对碳纤维织物/环氧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冷等离子体接枝处理提高了碳纤维表面活性,从而改善了碳纤维织物/环氧复合材料的界面粘结性能,进而改善了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等离子体接枝处理 纤维织物/环复合材料 表面处理 剪切强度 界面性能 粘结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神经网络设计碳纤维织物/环氧复合材料界面性能 被引量:2
5
作者 秦伟 张志谦 +1 位作者 吴晓宏 盖学维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34-335,共2页
 提出一种设计碳纤维织物/环氧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新方法。利用BP(backpropagation)神经网络,建立起工艺参数与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关系模型,同时给出了实例用来验证此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纤维织物/环复合材料 界面性能 神经网络 工艺参数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与不同金属材料的电偶腐蚀行为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龚文化 杜姝婧 +2 位作者 高晓进 江建英 许亚洪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2-57,共6页
本文对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与30CrMnSiA高强钢和1Cr17Ni2不锈钢两种金属材料之间的电偶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不同试验状态下金属材料表面的微观腐蚀形貌,对1Cr17Ni2不锈钢试样进行原子能谱分析。研究结果... 本文对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与30CrMnSiA高强钢和1Cr17Ni2不锈钢两种金属材料之间的电偶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不同试验状态下金属材料表面的微观腐蚀形貌,对1Cr17Ni2不锈钢试样进行原子能谱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直接接触情况下,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与30CrMnSiA高强钢发生了明显的电偶腐蚀现象,与1Cr17Ni2不锈钢几乎没有发生电偶腐蚀现象。采用玻璃布/胶膜的阻隔防护方式对30CrMnSiA高强钢电偶腐蚀的阻隔效果非常明显,可以明显提高30CrMnSiA钢的耐腐蚀性,但对1Cr17Ni2不锈钢影响不大。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与30CrMnSiA高强钢需要进行防护后才能接触使用,与1Cr17Ni2不锈钢可以直接接触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CrMnSiA高强钢 1Cr17Ni2不锈钢 纤维/复合材料 电偶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铺层方式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的燃烧特性 被引量:5
7
作者 吕超 徐艳英 +2 位作者 陈健 张旭 王志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4-166,共3页
利用锥形量热仪研究了不同铺层厚度和不同铺层角度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的点燃时间,热释放速率以及质量损失三种燃烧特性参数。结果表明,随着铺层厚度的增加,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的点燃时间延长,热释放速率峰值升高且达到峰值的时间提前... 利用锥形量热仪研究了不同铺层厚度和不同铺层角度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的点燃时间,热释放速率以及质量损失三种燃烧特性参数。结果表明,随着铺层厚度的增加,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的点燃时间延长,热释放速率峰值升高且达到峰值的时间提前,质量损失减小但质量损失速率增大,且这种规律在铺层厚度较大时更加明显;铺层角度对于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的燃烧特性影响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铺层方式 纤维/复合材料 点燃时间 热释放速率 质量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前防撞梁变截面多工况多目标优化设计 被引量:18
8
作者 杨旭静 张振明 +1 位作者 郑娟 段书用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30-1137,1143,共9页
本文中综合考虑汽车低速碰撞中的角度和对中两种碰撞工况,结合碳纤维/环氧树脂材料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变截面复合材料前防撞梁设计方法。首先,通过低速碰撞两种工况中前防撞梁的仿真计算发现,在等厚度的情况下,为满足侵入量的条件,对中... 本文中综合考虑汽车低速碰撞中的角度和对中两种碰撞工况,结合碳纤维/环氧树脂材料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变截面复合材料前防撞梁设计方法。首先,通过低速碰撞两种工况中前防撞梁的仿真计算发现,在等厚度的情况下,为满足侵入量的条件,对中碰撞时所要求的厚度远远大于角度碰撞时的要求,因此,根据对中碰撞时前防撞梁的受力和约束条件,为其提出了中间厚两端薄,即变截面的设计方案。然后,以最小化吸能盒截面力和前防撞梁质量为目标,许用侵入量为约束,两种截面厚度和加厚区域长度为设计变量,基于采集的试验点构建吸能盒截面力和前防撞梁质量的Kriging代理模型,利用NSGA-Ⅱ算法对其进行多目标优化。最终的结果表明,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基础上变截面设计使复合材料前防撞梁的质量分布更为合理,在不增加质量的条件下,角度和对中两种低速碰撞工况中耐撞性能都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防撞梁 轻量化 多目标优化 纤维/复合材料 变截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基硫醇在CF/Epoxy复合材料界面上的自组装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贺金梅 黄玉东 +1 位作者 刘丽 孔令艳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1期76-81,共6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碳纤维表面改性方法——分子自组装,即在表面金属化的碳纤维上进行有机分子的自组装。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SERS)分析证实了末端官能团不同的芳基硫醇化学吸附在银的表面,并形成了平躺取向和倾斜取向的自组装膜结构。X-... 提出了一种新的碳纤维表面改性方法——分子自组装,即在表面金属化的碳纤维上进行有机分子的自组装。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SERS)分析证实了末端官能团不同的芳基硫醇化学吸附在银的表面,并形成了平躺取向和倾斜取向的自组装膜结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进一步证实了两种自组装膜通过S原子和Ag形成共价键吸附在碳纤维表面。表面经组装改性后的碳纤维和环氧复合后界面粘结强度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揭示了界面区域膜结构和性能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复合材料界面 分子自组装 芳基硫醇 SE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热压罐预浸料T700SC/#2510层板的低速冲击损伤特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孔德拴 管国阳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4-76,共3页
通过试验研究了一种非热压罐(Out of Autoclave,简称OOA)预浸料T700SC/#2510层压板的低速冲击损伤特性。针对三种典型铺层方案,获得了层压板的凹坑深度-单位厚度冲击能量(d-e)、损伤面积-单位厚度冲击能量(S-e)和冲击后压缩强度-凹坑深... 通过试验研究了一种非热压罐(Out of Autoclave,简称OOA)预浸料T700SC/#2510层压板的低速冲击损伤特性。针对三种典型铺层方案,获得了层压板的凹坑深度-单位厚度冲击能量(d-e)、损伤面积-单位厚度冲击能量(S-e)和冲击后压缩强度-凹坑深度(σ-d)曲线,以及三个批次的该OOA预浸料准各向同性层压板在标准冲击能量6.7J/mm下的剩余压缩强度结果。结果表明,T700SC/#2510材料体系冲击表面损伤不明显,但内部损伤却较大;该OOA预浸料的d-e曲线、S-e曲线和σ-d曲线均存在拐点现象;准各向同性铺层可以吸收更高的冲击能量,但也导致了更大的内部分层损伤;该OOA预浸料的CAI强度满足第二代OOA预浸料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热压罐预浸料 纤维/复合材料 低速冲击损伤 冲击后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材制件固化过程温度控制的探讨与实践
11
作者 陈贵勇 何凯 张冕 《航空制造技术》 2017年第16期46-52,共7页
复合材料制件在成型过程中温度均匀性的控制,是影响产品各项力学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对实际生产中典型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固化过程进行分析,分别从零件构型、工装结构和热电偶模拟方式3个方面对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制件固化过程... 复合材料制件在成型过程中温度均匀性的控制,是影响产品各项力学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对实际生产中典型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固化过程进行分析,分别从零件构型、工装结构和热电偶模拟方式3个方面对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制件固化过程热温度控制进行研究。分析得出该类复材制件固化时零件温度控制的一般规律,为后续同类型零件的温度控制研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复合材料 固化 温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