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用骨修复碳素增强生物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殷武雄 李玲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11,共3页
介绍了材料组分、制备方法对骨修复碳素增强生物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的影响。综述了碳素增强生物复合材料用于骨组织修复的最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 骨修复 碳素增强生物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模锥角对生物质复合材料自增强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蔡建臣 蒋金云 +1 位作者 薛平 周兆忠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0-92,共3页
采用Deform软件对生物质复合材料连续固态挤出自增强过程进行计算机模拟,通过对速度分布云图以及最大等效应力场的分析,研究了挤出口模锥角对连续固态挤出自增强过程的影响;同时,通过实验对挤出过程中制品的表面形态与模拟结果进行对比... 采用Deform软件对生物质复合材料连续固态挤出自增强过程进行计算机模拟,通过对速度分布云图以及最大等效应力场的分析,研究了挤出口模锥角对连续固态挤出自增强过程的影响;同时,通过实验对挤出过程中制品的表面形态与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可靠性,最终发现选取口模锥角20°~30°可以获得理想的生物质复合材料制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模锥角 增强 连续固态挤出 生物复合材料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纤维增强HA/PMMA生物复合材料 被引量:2
3
作者 曾丽平 郭申 +1 位作者 曹丽云 黄剑锋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30,共4页
采用原位合成与溶液共混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短切碳纤维(Cf)增强纳米羟基磷灰石(H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生物复合材料。研究了Cf含量和长度对HA/PMMA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Cf/HA/PMMA的力学性能及... 采用原位合成与溶液共混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短切碳纤维(Cf)增强纳米羟基磷灰石(H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生物复合材料。研究了Cf含量和长度对HA/PMMA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Cf/HA/PMMA的力学性能及断面的微观形貌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Cf在Cf/HA/PMMA中分布均匀,且有效提高Cf/HA/PMMA的力学性能;Cf的质量分数在4%左右时,Cf/HA/PMMA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压缩强度和弹性模量等均达到极大值;Cf/HA/PMMA的断裂伸长率随Cf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当Cf含量一定时,随Cf长度的增加,Cf/HA/PMMA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弹性模量均增加,断裂伸长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纤维 羟基磷灰石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生物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竹纤维增强塑料复合材料成型工艺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新功 吴义强 郑霞 《世界竹藤通讯》 2009年第4期22-26,共5页
生物可降解竹纤维增强塑料复合材料是以竹纤维和生物可降解塑料为原材料经过特定工艺加工而成。其成型工艺主要包括模压成型、注射成型、挤出成型以及层压成型等。本文较详细阐述了上述4种成型工艺及成型过程中关键问题。
关键词 生物可降解 竹纤维增强塑料复合材料 成型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纤维增强聚乳酸可生物降解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胡建鹏 邢东 张燕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8-111,共4页
聚乳酸由于具有优异的可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被称为最具应用前景的绿色高分子塑料。采用价廉质轻、比强度和比刚度高、可生物降解的麻类纤维增强聚乳酸,制备可完全生物降解的绿色复合材料,不仅能够变废为宝,弥补聚乳酸性能的缺陷,... 聚乳酸由于具有优异的可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被称为最具应用前景的绿色高分子塑料。采用价廉质轻、比强度和比刚度高、可生物降解的麻类纤维增强聚乳酸,制备可完全生物降解的绿色复合材料,不仅能够变废为宝,弥补聚乳酸性能的缺陷,还可降低生产成本、减轻环境污染,在绿色环保材料领域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从麻纤维类别角度出发,在总结剑麻、亚麻、苎麻、汉麻、黄麻、洋麻纤维特性的基础上,系统归纳了不同种类麻纤维增强聚乳酸可生物降解复合材料在材料成型、界面改性、阻燃、生物降解等领域的研究现状,展望了麻纤维增强聚乳酸可生物降解复合材料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纤维 纤维增强 聚乳酸 复合材料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钙质成分增强的聚乳酸类复合材料 被引量:5
6
作者 汪朝阳 许娟 曹曼丽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03年第9期8-11,共4页
以聚乳酸类生物降解高分子为基体、以无机钙质成分(羟基磷灰石、磷酸钙、珊瑚、珍珠层等)为增强材料的聚乳酸类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骨修复领域有重要的应用。本文介绍了其研究近况,指出使用新型的复合工艺、采用纳米增强... 以聚乳酸类生物降解高分子为基体、以无机钙质成分(羟基磷灰石、磷酸钙、珊瑚、珍珠层等)为增强材料的聚乳酸类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骨修复领域有重要的应用。本文介绍了其研究近况,指出使用新型的复合工艺、采用纳米增强材料和开发新型增强材料是聚乳酸类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钙质 增强 聚乳酸类复合材料 生物降解高分子 骨修复 增强材料 羟基磷灰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纤维增强的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可生物降解性
7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71-1171,共1页
研究人员对使用天然纤维生产的各种聚丙烯(PP)复合材料的好氧生物降解程度和降解速率进行了研究。使用的复合材料分别含有10%、15%和50%(体积分数)的菠萝叶纤维、香蕉纤维和竹子纤维,
关键词 聚丙烯复合材料 天然纤维增强 生物降解性 菠萝叶纤维 降解速率 降解程度 好氧生物 纤维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体外力学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石志才 李家顺 +3 位作者 贾连顺 叶晓健 何海龙 戈俊国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792-794,共3页
目的:研究碳纤维增强(CFR)的聚酯(PE)、聚砜(PSF)和聚醚醚酮(PEEK)等复合材料在模拟生理环境中的力学性能变化。方法:将试样分别浸泡于37℃,65℃和95℃林格液中,并在0~256 d 的时间段内分别测量材... 目的:研究碳纤维增强(CFR)的聚酯(PE)、聚砜(PSF)和聚醚醚酮(PEEK)等复合材料在模拟生理环境中的力学性能变化。方法:将试样分别浸泡于37℃,65℃和95℃林格液中,并在0~256 d 的时间段内分别测量材料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干燥试样作为对照。计算材料强度和模量降低的百分比。结果:在给定时间和温度的条件下,CFR/PEEK 在林格液环境中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均无明显改变。而CFR/PE和CFR/PSF则随浸泡时间的延长,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明显降低。其降低值与时间和温度均相关。结论:CFR/PEEK 在模拟生理环境中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而CFR/PE和CFR/PSF在应用于体内时则必须考虑材料力学性能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生物力学 生理环境 碳纤维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生物启发的微纳米尺度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9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6-76,共1页
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受天然巨骨舌鱼鳞片盔甲的微纳尺度螺旋胶合板结构的启发,提出了一种仿生组装策略,以具有生物相容性的微纳米纤维和天然高分子为构筑组分,成功制备出了具有仿生螺旋胶合板结构的三维体型... 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受天然巨骨舌鱼鳞片盔甲的微纳尺度螺旋胶合板结构的启发,提出了一种仿生组装策略,以具有生物相容性的微纳米纤维和天然高分子为构筑组分,成功制备出了具有仿生螺旋胶合板结构的三维体型结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纳米尺度 生物启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天然高分子 生物相容性 纳米纤维 结构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和香草醛基vitrimer及可回收碳纤维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李晨曦 侯淑俊 +7 位作者 侯心昕 杨瑞 张波 杨森 张威伟 纪永军 杨桂花 徐宝财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22,共11页
热固性树脂广泛用于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reinforced polymers,CFRPs)的构建,其固化后具有不溶、不熔的特点,导致热固性树脂和碳纤维难以实现回收和再利用。类玻璃高分子材料(vitrimer)兼具热固性树脂与热塑性树脂的... 热固性树脂广泛用于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reinforced polymers,CFRPs)的构建,其固化后具有不溶、不熔的特点,导致热固性树脂和碳纤维难以实现回收和再利用。类玻璃高分子材料(vitrimer)兼具热固性树脂与热塑性树脂的优点,可实现高性能CFRPs制备和CFs无损回收。此外,利用资源丰富、廉价易得的木质素及香草醛等生物基原料构建vitrimer及其CFRPs,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本文总结了木质素和香草醛构建生物基vitrimer的方法、性能及其应用;综述了香草醛基vitrimer在可回收CFRPs领域的应用;对木质素/香草醛基vitrimer及其CFRPs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高性能木质素及其衍生物基vitrimer和CFRPs构建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香草醛 生物基vitrimer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 高性能 可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壳素纤维增强聚复合材料的相间相互作用
11
作者 杨安乐 吴人洁 孙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44-446,共3页
用短切甲壳素纤维增强聚 (ε-己内酯 )制备出新型生物可吸收复合材料 ,通过热分析方法(DSC、DMTA)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纤维相和基体树脂相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间相互作用 ) .结果表明 :复合材料的熔点并不随纤维含量的增加而改变 ,而结晶... 用短切甲壳素纤维增强聚 (ε-己内酯 )制备出新型生物可吸收复合材料 ,通过热分析方法(DSC、DMTA)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纤维相和基体树脂相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间相互作用 ) .结果表明 :复合材料的熔点并不随纤维含量的增加而改变 ,而结晶温度在纤维含量较高时略有增加 ,但不明显 .动态热机械分析表明 ,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 (E′)随纤维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表征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损耗因子松弛峰的峰值温度和损耗模量的温度都不随纤维含量的改变而变化 .研究表明 ,纤维和树脂之间的相互作用很弱 ,是一种两相分离的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壳素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热分析 相间相互作用 生物医学材料 熔点 结晶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的亚麻增强复合材料
12
作者 魏晓娟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2-22,共1页
据“www.plasticstoday.com”报道,德国克赖灵的Biomer公司与西班牙瓦伦西亚-西班牙塑料技术研究所(AIMPLAS)已经研制出一种高强度再生热塑性复合材料,该材料是基于聚羟基丁酸酯(PHB)生物聚酯连续生产工艺。 该复合材料采用编织的... 据“www.plasticstoday.com”报道,德国克赖灵的Biomer公司与西班牙瓦伦西亚-西班牙塑料技术研究所(AIMPLAS)已经研制出一种高强度再生热塑性复合材料,该材料是基于聚羟基丁酸酯(PHB)生物聚酯连续生产工艺。 该复合材料采用编织的亚麻纤维(未切割亚麻),是100%可再生物质,主要应用于高性能材料和要求较高的场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复合材料 亚麻纤维 高强度 热塑性复合材料 连续生产工艺 聚羟基丁酸酯 高性能材料 生物聚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仿生/超生微结构设计及力学表征
13
作者 原亚南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04-204,共1页
在复合材料微结构设计方面,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本。无论是珍珠母、海螺还是甲壳类生物均通过合理的微结构设计,突破了“强度和韧性,此消彼长”的限制,这为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微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范本。另一方面,随... 在复合材料微结构设计方面,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本。无论是珍珠母、海螺还是甲壳类生物均通过合理的微结构设计,突破了“强度和韧性,此消彼长”的限制,这为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微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范本。另一方面,随着预浸料制备技术的逐渐发展,单层碳纤维面密度可实现低至20 g,这为复合材料提供了极大设计空间。此外,其优异的分层损伤抑制特性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提升提供了新的可能。本报告创新性地将仿生与超薄铺层相结合,探索了两者结合的多种可能方案。此外,将多种仿生微结构继续混合设计并提出了超生设计策略,即将具有防御机制的海螺三层正交微结构与具有进攻机制的螺旋微结构继续力学杂交设计,新的微结构的强度和韧性均有大幅度提升。综合来看薄层化为仿生化提供了制备技术,仿生化为薄层化提供了设计灵感。两者紧密相连,相辅相成,为高性能复合材料的仿生设计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结构设计 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 高性能复合材料 珍珠母 混合设计 抑制特性 甲壳类生物 仿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RTP公司工业化生产聚乳酸生物基塑料复合材料
14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82-1082,共1页
美国RTP公司宣称,其新的玻璃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可提供比未改性的聚乳酸更高的强度、刚度和热性能。这种新的复合材料是RTP公司采用可再生资源衔牛的树脂制得的系列工程生物塑料复合材料的一部分。这些新牌号的玻璃纤维填充量为10... 美国RTP公司宣称,其新的玻璃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可提供比未改性的聚乳酸更高的强度、刚度和热性能。这种新的复合材料是RTP公司采用可再生资源衔牛的树脂制得的系列工程生物塑料复合材料的一部分。这些新牌号的玻璃纤维填充量为10%~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RTP公司 塑料复合材料 聚乳酸 工业化生产 生物 玻璃纤维增强 可再生资源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MA/HA-GF复合材料 被引量:13
15
作者 万涛 闫玉华 +3 位作者 陈波 陈晓明 贾莉 李世普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935-939,共5页
对玻璃纤维 (GF)增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 /羟基磷灰石 (HA)复合材料的组成、成形条件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在PMMA中添加 5 % (质量分数 )HA微粉的复合基体与增强材料GF复合 ,70~ 10 0℃的固化和模压成形 ,可得到密度为 1.48g/cm... 对玻璃纤维 (GF)增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 /羟基磷灰石 (HA)复合材料的组成、成形条件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在PMMA中添加 5 % (质量分数 )HA微粉的复合基体与增强材料GF复合 ,70~ 10 0℃的固化和模压成形 ,可得到密度为 1.48g/cm3 ,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力学强度高、性能稳定和成形简单等特点的复合材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MA 复合材料 HA—GF 玻璃纤维增强聚甲基丙烯酸甲酪 羟基磷灰石 力学性能 生物医用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类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6
作者 汪朝阳 赵耀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3-56,共4页
综述了近年来聚乳酸类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骨修复作为其主要应用领域,未来聚乳酸类复合材料的研究有两方面值得关注:一方面需要通过无机增强材料(尤其是磷酸盐类无机钙质陶瓷成分)的粒径微细化和有机成分进行“内增强... 综述了近年来聚乳酸类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骨修复作为其主要应用领域,未来聚乳酸类复合材料的研究有两方面值得关注:一方面需要通过无机增强材料(尤其是磷酸盐类无机钙质陶瓷成分)的粒径微细化和有机成分进行“内增强”,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填料的加入,使复合材料进一步功能化,特别是利用填料的碱性或药物作用,减少聚乳酸类基体降解引起的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复合材料 研究进展 无机增强材料 磷酸盐 无机钙质陶瓷 生物降解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纤维素与合成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苏茂尧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69-75,共7页
作为合成聚合物复合材料增强的木纤维素包括木纤维素粉(如木粉、细切纤维、花生壳粉、坚果壳粉、玉米芯粉、谷壳粉等)和纤维素纤维。本文综述3个方面主要的研究进展:木纤维素粉在热固性塑料中的增强;用偶合剂涂覆纤维素纤维在热塑... 作为合成聚合物复合材料增强的木纤维素包括木纤维素粉(如木粉、细切纤维、花生壳粉、坚果壳粉、玉米芯粉、谷壳粉等)和纤维素纤维。本文综述3个方面主要的研究进展:木纤维素粉在热固性塑料中的增强;用偶合剂涂覆纤维素纤维在热塑性聚合物中的增强以及纤维素纤维在易生物降解聚合物中的增强。简要介绍了三类木纤维素增强复合材料的性质,指出最终的目标是制备符合环保要求完全生物降解的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生物降解 复合材料 木纤维素 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纤维素复合生物质薄膜材料的功能化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岳峰 马丽莎 +1 位作者 张莉莉 王志国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840-4854,共15页
为了解决传统石油基高分子薄膜不可降解等问题,纤维素、淀粉、壳聚糖等生物质薄膜材料因其具有绿色可降解性等优点而备受关注并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但生物质薄膜往往存在强度低、耐水性差等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及功能化应用。本... 为了解决传统石油基高分子薄膜不可降解等问题,纤维素、淀粉、壳聚糖等生物质薄膜材料因其具有绿色可降解性等优点而备受关注并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但生物质薄膜往往存在强度低、耐水性差等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及功能化应用。本文综述了以木质纤维素作为添加剂增强生物质薄膜的力学强度、防水性、紫外屏蔽等性能的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不同结构性质的木质素和不同尺度的微纳米木质纤维素对生物质薄膜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综述了木质纤维素复合生物质薄膜材料在包装材料、电极材料以及催化材料领域中的功能化应用研究进展。分析并展望了木质纤维素复合生物质薄膜在制备及功能化方面的优势、不足以及发展方向,以期为采用木质纤维素改良生物质薄膜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纤维素 生物 复合材料 增强 功能化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秸秆/弹性体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被引量:2
19
作者 章亚琼 邢明欣 +2 位作者 戚嘉璐 胡蕊 汪钟凯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0-86,共7页
以十一烯酸甲酯为主要原料制备生物基聚酰胺弹性体(PAE),再以小麦秸秆粉(WS)、生物基聚酰胺弹性体PAE、石油基弹性体乙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EGMA)为原料,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不同比例的WS/PAE/EGMA复合材料。通过单向... 以十一烯酸甲酯为主要原料制备生物基聚酰胺弹性体(PAE),再以小麦秸秆粉(WS)、生物基聚酰胺弹性体PAE、石油基弹性体乙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EGMA)为原料,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不同比例的WS/PAE/EGMA复合材料。通过单向拉伸、抗冲击实验扫描电镜(SEM)、接触角测定实验、热重分析(TGA)研究了不同比例的WS/PAE/EGMA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拉伸断面形貌、水接触角及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WS/PAE/EGMA60/0/40复合材料的杨氏模量和极限强度分别为144和8.2 MPa,WS/PAE/EGMA60/20/20复合材料的杨氏模量和极限强度分别为460和14.8 MPa,WS/PAE/EGMA60/20/20复合材料的杨氏模量与WS/PAE/EGMA60/0/40复合材料的杨氏模量相比,提高了316 MPa,极限强度提高了6.6 MPa。水接触角与TGA测试表明,随着PAE的加入,WS/PAE/EGMA复合材料从表面亲水性转变为表面疏水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秸秆 生物基聚酰胺弹性体 复合材料 共混 增强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研发高强度新型复合材料
20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0-70,共1页
日本科研人员日前开发出一种由天然纤维和生物可降解塑料制成的复合材料,新材料的强度是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1.5倍,今后有望代替后者应用于汽车和飞机上。
关键词 新型复合材料 高强度 日本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研发 生物可降解 天然纤维 科研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