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碳氮循环与能源结构
被引量:6
- 1
-
-
作者
陈重酉
李志国
胡艳芳
孙瑾
纪晨
-
机构
青岛大学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院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庆昕塑料有限公司
-
出处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72-878,共7页
-
基金
甘肃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2GS054-A44-017)
-
文摘
从描述碳、氮元素的生物地理化学循环入手,说明现有能源结构和其他人类活动,已经造成了地球大气层中(比较一百年以前),CO2的浓度增加了25%,甲烷、N2O、NOX的浓度都有明显增加。今天,全球固定氮的速度增加了一倍。碳、氮循环正在逐渐远离它们的动力学稳定状态,导致出现一系列严重生态环境问题。在碳、氮元素的生物地理化学循环的框架下,说明燃烧生物质(植物或植物提取物),阻断了有机碳进入非生物可得矿石燃料储存区的通道,额外增加了CO2的排放量,增加了氧气的消耗量,干扰了碳、氮元素的生物地理化学循环,使碳元素不能转变成养育土壤的有机肥料,破坏了自然界的自修复功能。还原碳的生物吸收,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是唯一途径,至少有下列方式也可以实现:高分子物质降解物的相当数量代谢碳,在土壤中被植物直接吸收;溶解于水中,尤其是海洋中的HCO3―,可以被生物吸收;由亚硝酸菌属和硝化菌属作用的硝化过程是耗氧过程,氮的氧化伴随着碳元素的还原及生物吸收。另外,植物光合作用转化太阳能为化学燃料能,是一个效率(0.5%)相对低下的过程;生物质燃烧时,会生成NOX和N2O。然而,将生物质废料作为堆肥原料,获得的燃料,基本上没有额外增加CO2的排放量;获得的有机肥料,可减少化肥、农药造成的环境冲击,对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发挥作用。人类需要摆脱以碳元素为能量来源,以燃烧方式获得能量的思维定式,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团结协作,共同构建清洁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能源结构。
-
关键词
碳
氮循环
温室气体
能源结构
生物质能源
碳下沉
碳的生物吸收
堆肥
-
Keywords
carbon and nitrogen cycles
greenhouse gas
energy supply structures
biomass energy
carbon sinks
bio-assimilation of carbon
compost
-
分类号
TK01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