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热还原氮化法合成γ-AlON粉体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朱丹 周佳成 +1 位作者 郑建新 戴煜 《宇航材料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1,共8页
针对碳热还原氮化法合成γ-AlON粉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首先简要介绍了γ-AlON陶瓷材料的性质,随后重点对原材料及其混合方式和合成工艺进行综述,分析和总结各因素在碳热还原体系中对γ-AlON粉体性能的影响,最后对碳热还原氮化法合成... 针对碳热还原氮化法合成γ-AlON粉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首先简要介绍了γ-AlON陶瓷材料的性质,随后重点对原材料及其混合方式和合成工艺进行综述,分析和总结各因素在碳热还原体系中对γ-AlON粉体性能的影响,最后对碳热还原氮化法合成高品质γ-AlON粉体的方向进行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AlON 碳热还原氮化 原料 粉体合成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Ti(C,N)固溶体粉末研究现状与进展
2
作者 任少杰 董定乾 +3 位作者 陈力发 颜招强 陈鑫辉 丁浩然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4-99,108,共7页
Ti(C,N)基金属陶瓷因其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及物理化学性能优异,成为替代传统WC基金属陶瓷的理想材料,但其断裂强度和韧性不足,限制了高速切削应用。本文综述了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Ti(C,N)固溶体粉末的反应机理及关键工艺参数的影响,分析... Ti(C,N)基金属陶瓷因其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及物理化学性能优异,成为替代传统WC基金属陶瓷的理想材料,但其断裂强度和韧性不足,限制了高速切削应用。本文综述了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Ti(C,N)固溶体粉末的反应机理及关键工艺参数的影响,分析了当前Ti(C,N)粉末制备方法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Ti(C,N)粉末的反应过程分为三个阶段:TiO_(2)与C发生固-固反应生成Ti_(3)O_(5)中间相;Ti_(3)O_(5)中间相与N_(2)和CO发生气-固反应生成Ti(C_(x),N_(y),O_(z));Ti(C_(x),N_(y),O_(z))中的C、N、O原子发生置换反应获得Ti(C,N)粉末。提高反应温度、延长反应时间有利于提高Ti(C,N)粉末的C含量但会增大其晶粒,而小粒径碳源和优化的氮气流速可提升Ti(C,N)粉末纯度与性能。尽管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Ti(C,N)因成本低、易工业化被视为主流技术,但仍面临产品纯度不高、晶粒粗大等挑战。未来研究需聚焦于开发高效经济的制备工艺、精确调控Ti(C,N)固溶体粉末粒度及减少团聚,以便推动Ti(C,N)基金属陶瓷的工业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 N) 金属陶瓷 碳热还原氮化 固溶体 粒度 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品级氮化铝粉体及其碳热还原氮化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秦运璞 张智睿 +15 位作者 赵勇智 王永 刘鸾 张一铭 徐海峰 吉晓霞 张泽鹏 王月隆 何庆 鲁慧峰 张德印 吴昊阳 浦恩祥 贾宝瑞 曲选辉 秦明礼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5-225,共11页
氮化铝(AlN)具有高导热、绝缘、低膨胀、无磁等优异性能,是半导体、电真空等领域高端装备的关键材料,特别是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新能源装备、高功率LED、5G通讯、电力传输、工业控制等领域功率器件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高品级粉体... 氮化铝(AlN)具有高导热、绝缘、低膨胀、无磁等优异性能,是半导体、电真空等领域高端装备的关键材料,特别是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新能源装备、高功率LED、5G通讯、电力传输、工业控制等领域功率器件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高品级粉体是制备高性能陶瓷的基础,氮化铝粉体的性质直接影响了后续成形、烧结等工艺以及材料的组织和性能。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氮化铝粉体具有纯度高、粒度细和烧结性好等特点,本文综述了氮化铝粉末的评价指标以及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氮化铝粉末的研究进展,提出未来研究与产业化的方向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 碳热还原氮化 粉体制备 粉末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热还原氮化硅藻土制备Si_(2)N_(2)O/SiC复合粉体
4
作者 万赣 匡猛 +3 位作者 黄思源 张琎珺 王平 张声洲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80-2684,共5页
氧氮化硅(Si_(2)N_(2)O)是性能优良的耐火材料和高温结构材料,具有优异的抗蠕变性、耐腐蚀性和抗氧化性等优点。本工作利用硅藻土作为硅源,乙炔炭黑作为还原剂,通过碳热还原氮化法在硅藻土表面原位合成Si_(2)N_(2)O/SiC复合粉体。采用X... 氧氮化硅(Si_(2)N_(2)O)是性能优良的耐火材料和高温结构材料,具有优异的抗蠕变性、耐腐蚀性和抗氧化性等优点。本工作利用硅藻土作为硅源,乙炔炭黑作为还原剂,通过碳热还原氮化法在硅藻土表面原位合成Si_(2)N_(2)O/SiC复合粉体。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N_(2)吸附/脱附等温线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原料配比m(硅藻土)∶m(乙炔炭黑)=1∶1条件下,1 450℃煅烧4 h后,SiO_(2)完全转变成Si_(2)N_(2)O和β-SiC物相,样品整体呈球状形貌,大颗粒周围分布大量片层状小颗粒,并存在介孔结构。Si_(2)N_(2)O/SiC复合粉体作为性能优良的高温结构材料,有望在结构复合材料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_(2)N_(2)O/SiC 硅藻土 碳热还原氮化 多孔结构 高温结构材料 复合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热还原氮化工艺制备AlON透明陶瓷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学建 袁贤阳 +2 位作者 张芳 黄政仁 王士维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78-682,共5页
以γ-Al2O3为原料,炭黑(C)为还原剂,通过碳热还原氮化(carbothermal reduction and nitridation,CTRN)工艺合成了氮氧化铝(AlON)粉体,并通过气压烧结工艺制备了AlON透明陶瓷.借助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反应温度、保温时间及碳用量对CTRN... 以γ-Al2O3为原料,炭黑(C)为还原剂,通过碳热还原氮化(carbothermal reduction and nitridation,CTRN)工艺合成了氮氧化铝(AlON)粉体,并通过气压烧结工艺制备了AlON透明陶瓷.借助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反应温度、保温时间及碳用量对CTRN反应产物相组成的影响,借助电子探针研究了AlON透明陶瓷的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该反应主要受热力学控制,动力学因素也具有重要作用,反应温度和保温时间对AlON粉体的合成均具有重要影响.在1300℃时,开始发生CTRN反应;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AlN的生成量逐渐增加;在1650℃时,开始形成AlON;在1700℃时,AlON的CTRN合成反应基本完成,产物中除含有极少量的AlN外,其余均为AlON相;进一步提高反应温度至1750℃,产物中残余AlN的量有所减少,但不能完全消除.采用CTRN工艺制备的粉体为原料,经1950℃高温气氛反应6h可制备出AlON透明陶瓷,材料微观结构致密、均匀,平均晶粒尺寸约5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化铝(AlON) 粉体 透明陶瓷 碳热还原氮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热还原氮化高岭土合成Sialon粉末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宏泉 戴英 +1 位作者 李晔 李凝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40-144,共5页
以高岭土为原料,CaF2和Na2CO3为添加剂,在1400℃保温4h,通过碳热还原氮化法合成了β′Sialon粉末。XRD、SEM、XPS等测试手段对合成产物的测试结果表明:控制适当的C含量不仅可以合成质量较好的β... 以高岭土为原料,CaF2和Na2CO3为添加剂,在1400℃保温4h,通过碳热还原氮化法合成了β′Sialon粉末。XRD、SEM、XPS等测试手段对合成产物的测试结果表明:控制适当的C含量不仅可以合成质量较好的β′Sialon(Z=3),而且可以避免产物中生成FeSix。详细地讨论了CaF2和Na2CO3添加剂及其它工艺因素对合成Sialon的影响与作用,并探讨了β′Sialon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ALON粉末 碳热还原氮化 高岭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碳源对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Ti(C,N)粉末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余鹏飞 叶金文 +3 位作者 刘颖 何旭 王杰 杨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50-853,共4页
以纳米TiO2和不同碳源为原料,采用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了Ti(C,N)粉末。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热分析、扫描电镜、化学成分分析等手段研究了TiO2碳热还原氮化过程的反应机理和不同碳源对制备碳氮化钛粉末的影响。结果表明,在TiO2碳热还原... 以纳米TiO2和不同碳源为原料,采用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了Ti(C,N)粉末。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热分析、扫描电镜、化学成分分析等手段研究了TiO2碳热还原氮化过程的反应机理和不同碳源对制备碳氮化钛粉末的影响。结果表明,在TiO2碳热还原氮化过程中,前期主要为TiO2/C固-固反应,后期CO参与的气-固反应变为主要反应;当碳黑为碳源时,比之活性碳和石墨,反应最为完全,而且粉末产物粒度较为细小均匀;同时随着碳黑比表面积的增大,碳氮比随之降低,游离碳和氧含量随之减小;当以比表面积为600m2/g的碳黑为碳源时,配碳量为28.8%的混合物在加热到1700℃,保温3h,氮气流量为1000mL/min的条件下,得到了游离碳含量<0.2%、氧含量<0.5%,总碳为11.42%的碳氮化钛粉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 碳热还原氮化 TI(C N) 反应机理 氮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水解sol-gel法的碳热还原氮化合成氮化铝超细粉体 被引量:9
8
作者 魏颖娜 魏恒勇 +3 位作者 赵冬梅 卜景龙 于云 王瑞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2546-2549,共4页
以无水氯化铝和异丙醚为原料,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出氧化铝凝胶。其经800℃煅烧才析出少量γ-Al2O3晶体,γ-Al2O3向α-Al2O3晶型转变在1200℃附近,经900℃煅烧后比表面积仍高达145m2/g,具有介孔结构。以该高活性氧化铝凝胶作为铝... 以无水氯化铝和异丙醚为原料,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出氧化铝凝胶。其经800℃煅烧才析出少量γ-Al2O3晶体,γ-Al2O3向α-Al2O3晶型转变在1200℃附近,经900℃煅烧后比表面积仍高达145m2/g,具有介孔结构。以该高活性氧化铝凝胶作为铝源,采用碳热还原氮化工艺合成氮化铝粉体。结果表明,氧化铝凝胶经300℃预煅烧,按n(C)/n(Al)=7.8与碳黑混合,在流量80mL/min高纯N2中,于1450℃还原氮化2h便可合成出平均粒径在400nm的高纯六方相AlN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解溶胶-凝胶法 碳热还原氮化 氮化 超细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热还原氮化法合成O′-Sialon粉 被引量:6
9
作者 杨建 薛向欣 +2 位作者 刘欣 姜涛 王文忠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47-352,共6页
以纳米SiO2 ,Al(OH) 3 和碳黑为原料 ,在 14 0 0℃N2 气氛下采用碳热还原氮化法合成出O′ Sialon粉。绘出了 14 0 0℃时体系的优势区域图 ,用XRD分析法测定了产物相组成及相对含量 ,用TEM观察了产物的形貌 ,并用EDX分析法测定了产物中O... 以纳米SiO2 ,Al(OH) 3 和碳黑为原料 ,在 14 0 0℃N2 气氛下采用碳热还原氮化法合成出O′ Sialon粉。绘出了 14 0 0℃时体系的优势区域图 ,用XRD分析法测定了产物相组成及相对含量 ,用TEM观察了产物的形貌 ,并用EDX分析法测定了产物中O′ Sialon的Si和Al摩尔比。在此基础上 ,研究了保温时间和添加剂含量对合成过程的影响 ,对合成过程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保温 7h ,含 3%添加剂的试样中O′ Sialon含量最高 ,达70 %左右 ,O′ Sialon中z值基本达到 0 .3。添加剂含量的增加有利于Al2 O3 向O′ Sialon中固溶。SiO是碳热还原氮化过程的中间产物 ,SiO的挥发导致体系较大的质量损失和Al2 O3 的残存。保温时间超过 8h ,体系气氛的改变使O′ Sialon分解转化为 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ialon粉 碳热还原氮化 合成机理 工程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β-Sialon粉体的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明 高立春 +3 位作者 徐利华 仉小猛 王缓 王体壮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60-1263,共4页
采用山西大同土为主要原料,利用碳热还原氮化法(CRN)制备了β-Sialon材料,并利用SEM、XRD等检测手段对其进行了检测分析。研究了温度、N2流量、保温时间以及配碳量等因素对制备β-Sialon的影响,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确定了反应的最佳工艺... 采用山西大同土为主要原料,利用碳热还原氮化法(CRN)制备了β-Sialon材料,并利用SEM、XRD等检测手段对其进行了检测分析。研究了温度、N2流量、保温时间以及配碳量等因素对制备β-Sialon的影响,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确定了反应的最佳工艺参数,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α-Si3N4晶种对生成产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烧结温度为1500℃,氮气流量为1 L/min,保温时间为2 h,配碳量为0.8化学计量时可以生成较多的β-Sialon相。SEM微观形貌表明具有一定长径比的β-Sialon柱状晶呈均匀分布。此外,加入3%的晶种α-Si3N4可促使晶粒大小均匀并获得高品质细密结构的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同土 Sialon粉 碳热还原氮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典型煤气化炉渣的碳热还原氮化过程 被引量:14
11
作者 汤云 袁蝴蝶 +3 位作者 尹洪峰 帅航 辛亚楼 赖鹏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136-3141,共6页
煤气化炉渣是煤炭气化过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选取5种煤气化炉渣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化学和显微结构后,将炉渣分别在1 350-1 500℃进行碳热还原氮化,并对氮化产物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①5种无定性炉渣的化学结构... 煤气化炉渣是煤炭气化过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选取5种煤气化炉渣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化学和显微结构后,将炉渣分别在1 350-1 500℃进行碳热还原氮化,并对氮化产物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①5种无定性炉渣的化学结构均可描述为Si O4四面体与AlO4四面体相互连接的架状结构;②炉渣中的玻璃相呈规则球体状,无定性碳呈多孔海绵、长带或长片状;③ 5种炉渣经碳热还原氮化反应均可合成出Ca-α-Si Al ON粉体,且Ca-α-Si Al ON的形成过程一致;④炉渣氮化产物中杂质相的产生与炉渣的化学组成中Ca O,Si O2,Al2O3和C的相对含量密切相关;⑤在氮化过程中,炉渣中玻璃球体发生表面粗糙、多孔、空心等形态的变化,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炉渣的氮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炉渣 碳热还原氮化 化学组成 杂质相 CA-Α-SIAL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热还原氮化合成TiN的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吴锋 李志坚 +1 位作者 陈俊红 亓华涛 《耐火材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9-91,共3页
以锐钛矿(中位径0.38μm)、金红石(中位径4.58μm)和鳞片石墨(粒度<0.15mm)、炭黑(平均粒度0.02μm)、可膨胀石墨(粒度<0.15mm)为原料,固定配比nC∶nTiO2为5∶1时分别组成不同的原料组合,并以锐钛矿和鳞片石墨为原料,改变配比nC∶... 以锐钛矿(中位径0.38μm)、金红石(中位径4.58μm)和鳞片石墨(粒度<0.15mm)、炭黑(平均粒度0.02μm)、可膨胀石墨(粒度<0.15mm)为原料,固定配比nC∶nTiO2为5∶1时分别组成不同的原料组合,并以锐钛矿和鳞片石墨为原料,改变配比nC∶nTiO2分别为3∶1、4∶1、5∶1、6∶1、7∶1和8∶1进行配料,在管式电炉、流动N2中分别于1300℃和1400℃制备了TiN,并进行了合成产物的氧化脱碳试验;采用XRD测定TiN的特征峰(d200=0.212nm)强度,以表征TiN的合成率,研究了原料粒度、反应物活性、反应温度等因素对TiN合成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粒度较细或晶格活性大的原料,提高反应温度,均有利于提高TiN粉末的合成率;合成TiN粉末的最佳原料组合是可膨胀石墨和锐钛矿;以鳞片石墨和锐钛矿为原料时,其配比为nC∶nTiO2=6∶1时TiN合成率最高;合成产物中均含有一定量的碳,采用普通的加热氧化法不能除碳,其原因是TiN的氧化温度低于石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热还原氮化 二氧化钛 石墨 氮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热还原氮化高钛渣合成TiN/β′-Sialon导电陶瓷粉体 被引量:6
13
作者 姜涛 李江 +1 位作者 薛向欣 巫俊斌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57-860,864,共5页
以高钛渣、高铝矾土熟料、硅灰和炭黑为原料,采用碳热还原氮化法合成TiN/β′-Sialon导电陶瓷粉体.利用XRD,SEM和EDS检测手段研究了合成温度、恒温时间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并探讨了合成机理.结果表明:合成温度、恒温时间对反应过程影响显... 以高钛渣、高铝矾土熟料、硅灰和炭黑为原料,采用碳热还原氮化法合成TiN/β′-Sialon导电陶瓷粉体.利用XRD,SEM和EDS检测手段研究了合成温度、恒温时间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并探讨了合成机理.结果表明:合成温度、恒温时间对反应过程影响显著.1 400℃恒温2 h时,β′-Sialon含量达最大,是最佳的工艺参数.此时β-′Sialon晶粒多呈长柱状,TiN为细小粒状.合成过程中SiO的挥发导致试样较大的质量损失,且随合成温度升高和恒温时间延长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钛渣 碳热还原氮化 TiN/β'-Sialon 导电陶瓷 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AlN超细粉体新工艺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志江 林生 +2 位作者 余寒峰 吴马辉 孙旭东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9-51,66,共4页
为降低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AlN粉体的反应温度,减小粉体粒径、缩短反应时间,以勃母石(-γAlOOH)为铝源、蔗糖为碳源,采用碳热还原氮化法在不同温度下制备了AlN超细粉体,用XRD、TEM等方法分析了所制备粉体的物相组成与形貌。结果表明:在1 ... 为降低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AlN粉体的反应温度,减小粉体粒径、缩短反应时间,以勃母石(-γAlOOH)为铝源、蔗糖为碳源,采用碳热还原氮化法在不同温度下制备了AlN超细粉体,用XRD、TEM等方法分析了所制备粉体的物相组成与形貌。结果表明:在1 480℃、流通氮气氛中保温1 h可制备出平均粒径为350 nm的AlN粉体,大幅度降低了反应温度,缩短了反应时间;在高温下,-γAlOOH分解成Al2O3,部分Al2O3被碳还原成气态铝和铝的低价氧化物(Al2O,AlO),它们与氮气直接反应生成AlN和中间相AlON,随后中间相AlON也发生反应生成Al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勃母石 蔗糖 AlN粉体 碳热还原氮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的化学组成对其碳热还原氮化产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马啸尘 尹洪峰 +3 位作者 张军战 任耘 袁志丽 刘小团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7-119,共3页
将粉煤灰和炭黑按n(Al2O3)∶n(C)=1∶5配料,经球磨混合、造粒后,在10MPa下压制成36mm×10mm的试样,经110℃干燥12h,在高温可控气氛炉内于1350℃流动氮气(流量400mL.min-1)中保温9h进行碳热还原氮化反应,然后对氮化产物进行XRD、SE... 将粉煤灰和炭黑按n(Al2O3)∶n(C)=1∶5配料,经球磨混合、造粒后,在10MPa下压制成36mm×10mm的试样,经110℃干燥12h,在高温可控气氛炉内于1350℃流动氮气(流量400mL.min-1)中保温9h进行碳热还原氮化反应,然后对氮化产物进行XRD、SEM和EDAX分析。结果表明:粉煤灰与炭黑混合物的氮化产物是以β-SiAlON为主晶相的粉末,粉煤灰中m(SiO2)/m(Al2O3)比值越高且越接近合成β-SiAlON的理论比值,氮化产物中β-SiAlON和15R的含量就越高,铝的其他化合物的含量就越低;氮化产物中的棒状β-SiA-lON和15R清晰可见且交错分布,球状FeSi合金相弥散分布于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化学组成 Β-SIALON 碳热还原氮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土碳热还原氮化二步法制备β-Sialon结合刚玉复相材料 被引量:13
16
作者 钱扬保 王福明 +1 位作者 徐利华 熊韬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7-79,共3页
以天然粘土为原料 ,采用碳热还原氮化法合成了β Sialon粉体 ,再将它与刚玉复合 ,常压下烧结制备了β Sialon结合刚玉复相材料 ;研究了合成β Sialon粉体的反应过程和最佳工艺参数 ,在反应温度为 1 5 0 0℃ ,保温 6h ,碳的质量分数为2 0... 以天然粘土为原料 ,采用碳热还原氮化法合成了β Sialon粉体 ,再将它与刚玉复合 ,常压下烧结制备了β Sialon结合刚玉复相材料 ;研究了合成β Sialon粉体的反应过程和最佳工艺参数 ,在反应温度为 1 5 0 0℃ ,保温 6h ,碳的质量分数为2 0 % ,氮气流量为 1 .5L·min- 1 的工艺条件下 ,产物中的β Sialon可达 90 % (质量分数 )以上。测定了添加不同烧结助剂的 β Sialon结合刚玉复相材料的力学性能 ,并用SEM观察了其断口形貌 ,发现添加稀土氧化物La2 O3和Y2 O3的样品烧结相当致密 ,抗折强度分别为 1 72MPa和 2 0 1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玉复相材料 耐火材料 粘土 碳热还原氮化二步法 Β-SIALON 烧结助剂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热还原氮化攀钢高钛高炉渣制取Ti(C,N)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慈颖 高运明 +3 位作者 李亚伟 杨大兵 李远兵 聂建华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3-117,共5页
以攀钢高炉渣(粒度≤0.074mm,w(TiO2)=21.19%)和炭黑(w(C)=98%)为原料,在密封管式炉中通入流量0.5L·min-1的工业N2(纯度>95%),分别在1300℃、1350℃、1400℃、1450℃、1500℃保温2h以及在1450℃下分别保温0、2h、4h、6h、8h的... 以攀钢高炉渣(粒度≤0.074mm,w(TiO2)=21.19%)和炭黑(w(C)=98%)为原料,在密封管式炉中通入流量0.5L·min-1的工业N2(纯度>95%),分别在1300℃、1350℃、1400℃、1450℃、1500℃保温2h以及在1450℃下分别保温0、2h、4h、6h、8h的条件下,采用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了Ti(C,N)。用X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图像分析仪等研究了碳氮化处理温度及保温时间对Ti(C,N)的形成及其晶粒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氮化处理温度对高炉渣中Ti(C,N)的形成过程产生显著影响,温度从1300℃升至1500℃时,产物中Ti(C,N)的相对含量增大,其晶粒也逐渐长大,但超过1450℃后,影响又不太显著;在1450℃下延长保温时间能促进Ti(C,N)的生成与晶粒长大,但保温时间超过2h后,此促进作用又不太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钛高炉渣 碳热还原氮化 Ti(C 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热还原氮化粉煤灰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马啸尘 尹洪峰 +3 位作者 张军战 任耘 袁志丽 刘小团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9-63,共5页
以粉煤灰加入炭黑为主要原料,在氮气气氛下对粉煤灰进行了碳热还原氮化研究。研究了碳加入量、合成反应温度、保温时间和Fe2O3含量等因素对生成物物相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选用理论加入碳含量的样品,在反应温度为1350℃、保温9h条件下... 以粉煤灰加入炭黑为主要原料,在氮气气氛下对粉煤灰进行了碳热还原氮化研究。研究了碳加入量、合成反应温度、保温时间和Fe2O3含量等因素对生成物物相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选用理论加入碳含量的样品,在反应温度为1350℃、保温9h条件下,产物中含有较多β-Sialon相;而且经磁选除铁后的粉煤灰较未除铁粉煤灰在反应温度为1400℃、保温9h条件下,碳化还原氮化产物中15R相含量明显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Β-SIALON 碳热还原氮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在煤矸石碳热还原氮化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素平 孙洪巍 钟香崇 《耐火材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19-421,425,共4页
以煤矸石、炭黑为原料,分别加入0、2%、4%、6%、8%、10%、15%和20%的TiO2,组成的不同试样在流动氮气中进行热处理,热处理温度分别是1350℃、1400℃、1450℃、1500℃、1550℃,保温时间为6h,测定热处理后试样的质量损失率,借助XRD、SEM和... 以煤矸石、炭黑为原料,分别加入0、2%、4%、6%、8%、10%、15%和20%的TiO2,组成的不同试样在流动氮气中进行热处理,热处理温度分别是1350℃、1400℃、1450℃、1500℃、1550℃,保温时间为6h,测定热处理后试样的质量损失率,借助XRD、SEM和EDS等手段,分析热处理后试样的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和微区成分,研究引入TiO_2对煤矸石还原氮化的作用。结果表明:TiO_2的加入有利于煤矸石还原氮化转变成β-SiAlON,并能促进β-SiAlON晶粒的生长发育。这也许是因为TiO_2的加入有利于莫来石及SiO_2分别还原氮化为X相及Si_2N_2O,Si_2N_2O与Al_2O_3固溶形成O’-SiAlON;最后X相和O’-SiAlON转变成β-SiAlON;多余的TiO_2可以被还原氮化为耐火度高、耐磨性好的TiN。TiO_2的最佳加入量为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煤矸石 碳热还原氮化 Β-SIAL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β’-SiAlON的工艺条件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瑞生 谷小华 +2 位作者 王志发 卜景龙 范增为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0-53,共4页
采用质量分数80%的粘土(广西高岭土或吉林球粘土)和20%的炭黑为原料,以白云石、CaO、TiO2为烧结助剂,经碳热还原氮化反应制备了β’-SiAlON材料。研究了烧成温度、保温时间、烧结助剂、成型压力和粘土种类等因素对制备β’-SiAlON材料... 采用质量分数80%的粘土(广西高岭土或吉林球粘土)和20%的炭黑为原料,以白云石、CaO、TiO2为烧结助剂,经碳热还原氮化反应制备了β’-SiAlON材料。研究了烧成温度、保温时间、烧结助剂、成型压力和粘土种类等因素对制备β’-SiAlON材料的影响。结果表明,烧成温度以1450℃为宜,延长保温时间有利于β’-SiAlON相的形成;烧结助剂的催化效果以TiO2最好,白云石次之;随着成型压力的增大,合成试样中β’-SiAlON相减少;粘土原料的化学组成(m(SiO2)/m(Al2O3))对β’-SiAlON的Z值产生影响,m(SiO2)/m(Al2O3)减小时,Z值趋于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热还原氮化 SIALON材料 烧结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