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捣固焦高温碳素溶损反应行为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张小勇 吴光有 +1 位作者 郑明东 徐陆佳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3-57,共5页
选择有代表性的捣固焦炭,在连续热反应装置内,考察不同温度下焦炭与CO2反应行为,揭示捣固焦炭在高炉内的劣化机理.结果表明,等温条件下,不同焦炭与CO2反应至30%的水平时,转化率随时间总体呈线性规律变化,反应动力学符合零级反应特征,表... 选择有代表性的捣固焦炭,在连续热反应装置内,考察不同温度下焦炭与CO2反应行为,揭示捣固焦炭在高炉内的劣化机理.结果表明,等温条件下,不同焦炭与CO2反应至30%的水平时,转化率随时间总体呈线性规律变化,反应动力学符合零级反应特征,表观活化能为89kJ/mol^151kJ/mol,碳溶反应后粉化程度与焦炭显气孔率及表观活化能有关,且粉化主要以扩孔和开孔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捣固焦炭 碳溶反应 动力学 气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浓度及配比对焦炭溶损特性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蔡孝庆 葛东 +2 位作者 宋宪锋 张代林 高志芳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9-227,共9页
研究块焦、粉焦混合焦炭在CO_(2)气氛下的反应特性可有效提高干熄焦质量、降低溶损率,故采用自制高温焦炭反应测定装置,研究不同粒径配比及不同浓度CO_(2)条件下的碳素溶损反应,结合光学显微镜分析及Coats-Redfern法探讨了混合不同粒径... 研究块焦、粉焦混合焦炭在CO_(2)气氛下的反应特性可有效提高干熄焦质量、降低溶损率,故采用自制高温焦炭反应测定装置,研究不同粒径配比及不同浓度CO_(2)条件下的碳素溶损反应,结合光学显微镜分析及Coats-Redfern法探讨了混合不同粒径干熄焦的溶损机理。结果表明,不同浓度下粉焦比例增加,粉焦溶损率为混合焦炭溶损率的0.7~0.9倍,较多CO_(2)与粉焦发生碳溶反应,导致块焦-粉焦混合焦炭溶损率随粉焦比例增加而增加。但在不同浓度下块焦和粉焦的各向同性组织含量降低而各向异性组织含量明显增加,其中,粉焦各向异性指数高于块焦,且平均增长4%,其反应活性也高于块焦,反应活化能随CO_(2)浓度、粉焦比例的增加而降低;且同一浓度下,焦炭中粉焦比例越多,碳溶反应越易进行。在低浓度下,粉焦比例对混合焦炭溶损率有显著影响,随粉焦比例增加活化能降幅最大为30%。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降低干熄焦溶损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熄焦 碳溶反应 损率 光学组织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油渣对焦炭微观结构及反应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房永征 张启锋 +2 位作者 曹银平 钱蕙春 金鸣林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35,共4页
对一种工业废焦油渣的基本性质、结构组成及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添加该种废焦油渣于配煤中,使用实验焦炉进行了炼焦实验.应用SCHERRER′S公式研究了焦炭微晶结构的变化,并探讨了添加焦油渣对焦炭微孔结构及碳溶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结果... 对一种工业废焦油渣的基本性质、结构组成及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添加该种废焦油渣于配煤中,使用实验焦炉进行了炼焦实验.应用SCHERRER′S公式研究了焦炭微晶结构的变化,并探讨了添加焦油渣对焦炭微孔结构及碳溶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焦油渣促进了焦炭微晶结构的生长,焦炭微晶结构的网状平面尺寸(La)及堆垛高度(Lc)明显增加,层间距d002减少.碳原子更加容易进行重排并向石墨结构进行转变,焦炭石墨化度增加.添加焦油渣的焦炭微孔结构发生了变化,孔径更细,表面积增加,孔体积下降.就焦炭的碳溶反应而言,焦炭的反应性和反应动力学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炭 焦油渣 微观结构 碳溶反应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渣作为添加剂提高焦炭反应性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朋飞 孙章 +2 位作者 王杰平 李鹏 梁英华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5-69,共5页
以碱渣(质量分数分别为1%和2%)为添加剂配入吕家坨焦煤中炼焦,考察不同碳溶反应温度(850℃~1 200℃)下焦炭的热性质。结果表明,添加碱渣可以提高焦炭的反应性,降低碳溶反应的起始温度;焦炭反应后比表面积最大值的失碳量随着碱渣添... 以碱渣(质量分数分别为1%和2%)为添加剂配入吕家坨焦煤中炼焦,考察不同碳溶反应温度(850℃~1 200℃)下焦炭的热性质。结果表明,添加碱渣可以提高焦炭的反应性,降低碳溶反应的起始温度;焦炭反应后比表面积最大值的失碳量随着碱渣添加量的增加逐渐增大,说明碱渣的添加可以增加焦炭碳溶反应的活性点;电镜分析结果表明,碱渣的添加对焦炭反应前的微观结构影响不显著,但碱渣能够促进焦炭表面的溶损,抑制焦炭内部溶损,从而减缓焦炭的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炭 碱渣 碳溶反应 反应 反应初始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炉用焦炭热强度指标要求及检测方法 被引量:11
5
作者 魏国 沈峰满 +1 位作者 杜钢 杜鹤桂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237-240,共4页
高炉冶炼通常要求焦炭具有较低的反应性和较高的反应后强度.但焦炭反应性过低不利于提高高炉反应效率.本文对焦炭在高炉内消耗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高炉炉身焦炭消耗量与铁矿石直接还原度相关,炉身消耗的焦炭量是比较稳定的,现有焦炭热... 高炉冶炼通常要求焦炭具有较低的反应性和较高的反应后强度.但焦炭反应性过低不利于提高高炉反应效率.本文对焦炭在高炉内消耗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高炉炉身焦炭消耗量与铁矿石直接还原度相关,炉身消耗的焦炭量是比较稳定的,现有焦炭热强度评价方法存在不足.为了避免焦炭反应过度,应调整焦炭热强度指标的测定方法,如改变反应气氛或根据焦炭失重量确定反应时间,使测定结果能够合理反映炉内焦炭消耗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焦炭 反应 反应后强度 碳溶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焦炉生产焦炭热态粉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钱贵 徐靖 +2 位作者 张小勇 樊俊宝 张代林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24,共7页
针对焦炭在高炉中受到不同料层间的挤压、摩擦以及CO2溶损反应引起的粉化行为,采用高温连续热反应装置考察大焦炉(7 m)生产焦炭与单种煤所炼焦炭在国标条件等30%反应量及非等温条件下对反应速率和不同转鼓转数等参数的影响,揭示了焦炭... 针对焦炭在高炉中受到不同料层间的挤压、摩擦以及CO2溶损反应引起的粉化行为,采用高温连续热反应装置考察大焦炉(7 m)生产焦炭与单种煤所炼焦炭在国标条件等30%反应量及非等温条件下对反应速率和不同转鼓转数等参数的影响,揭示了焦炭热态粉化性能的差异性与CO2反应的劣化机理。结果表明:转鼓转数在350 r~600 r时,非等温和国标条件下焦炭粉化率的特征变化量(Δf)上升的速率趋于稳定,而等反应量30%条件下Δf有轻微下降;焦炭的粉化率与高温碳溶反应时间呈正比,CO2与焦炭内部气孔碳基质扩孔和开孔效应导致其劣化粉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焦炉 热态粉化性能 碳溶反应 劣化机理 气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bon spheres prepared via solvent-thermal reaction method and their microstructures after high temperature treatment
7
作者 尹彩流 文国富 +3 位作者 黄启忠 王秀飞 何良明 刘宝容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5期895-898,共4页
Carbon spheres with size of 50-300 nm were synthesized via a solvent-thermal reaction with calcium carbide and chloroform as reactants in a sealed autoclave.The morphologies and microstructures of carbon spheres befor... Carbon spheres with size of 50-300 nm were synthesized via a solvent-thermal reaction with calcium carbide and chloroform as reactants in a sealed autoclave.The morphologies and microstructures of carbon spheres before and after high temperature treatment(HTT)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ometry(XRD)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y(SEM) ,energy diffraction spectroscopy(EDS)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carbon spheres was discuss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arbon spheres convert to hollow polyhedron through HTT.Carbon spheres are composed of entangled and curve graphitic layers with short range order similar to cotton structure,and carbon polyhedron with dimension of 50-250 nm and shell thickness of 15-30 nm.The change of solid spheres to hollow polyhedron with branches gives a new evidence for formation mechanism of hollow carbon sphe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spheres solvent-thermal method MICROSTRUCTURE high temperature treat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