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半干旱采煤塌陷区植被土壤碳循环及源、汇功能转换特征
被引量:
5
1
作者
王琦
叶瑶
+2 位作者
韩煜
史娜娜
全占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6-172,205,共8页
以大柳塔矿区采煤塌陷前后不同草地为研究对象,以区域实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0—8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以及春季、夏季、冬季3个季节不同植被部位以及土壤碳循环差异及碳源/汇功能转换特征。结果表明:(1)对照区和沉陷区不同季节土...
以大柳塔矿区采煤塌陷前后不同草地为研究对象,以区域实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0—8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以及春季、夏季、冬季3个季节不同植被部位以及土壤碳循环差异及碳源/汇功能转换特征。结果表明:(1)对照区和沉陷区不同季节土壤碳储量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采煤沉陷造成春季草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储量显著下降(P=0.001),随季节变化呈现出冬季>夏季>春季的趋势;(2)采煤沉陷造成草地生态系统春季地上立枯和枯落物碳储量显著上升(P=0.000,P=0.004),冬季枯落物和根系碳储量下降(P=0.016,P=0.015),沉陷区不同植被部位碳储量随季节变化均呈现出春季>夏季>冬季的趋势;(3)相较对照区,沉陷区植被碳储量随季节变化均表现为碳源过程,土壤碳储量随季节变化由碳源—碳汇过程转变为碳汇过程;(4)相关分析显示,对照区地上新鲜植被碳储量和立枯碳储量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而沉陷区地上新鲜植被碳储量和立枯碳储量呈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塌陷
碳储量
碳源/汇转换
半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半干旱采煤塌陷区植被土壤碳循环及源、汇功能转换特征
被引量:
5
1
作者
王琦
叶瑶
韩煜
史娜娜
全占军
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6-172,205,共8页
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半干旱采煤塌陷区土壤养分循环过程及控制"(2013-YSKY-14)
文摘
以大柳塔矿区采煤塌陷前后不同草地为研究对象,以区域实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0—8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以及春季、夏季、冬季3个季节不同植被部位以及土壤碳循环差异及碳源/汇功能转换特征。结果表明:(1)对照区和沉陷区不同季节土壤碳储量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采煤沉陷造成春季草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储量显著下降(P=0.001),随季节变化呈现出冬季>夏季>春季的趋势;(2)采煤沉陷造成草地生态系统春季地上立枯和枯落物碳储量显著上升(P=0.000,P=0.004),冬季枯落物和根系碳储量下降(P=0.016,P=0.015),沉陷区不同植被部位碳储量随季节变化均呈现出春季>夏季>冬季的趋势;(3)相较对照区,沉陷区植被碳储量随季节变化均表现为碳源过程,土壤碳储量随季节变化由碳源—碳汇过程转变为碳汇过程;(4)相关分析显示,对照区地上新鲜植被碳储量和立枯碳储量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而沉陷区地上新鲜植被碳储量和立枯碳储量呈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
关键词
采煤塌陷
碳储量
碳源/汇转换
半干旱区
Keywords
mining subsidence
carbon storage
carbon source and sink conversion
semi-arid areas
分类号
S154.4 [农业科学—土壤学]
X17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半干旱采煤塌陷区植被土壤碳循环及源、汇功能转换特征
王琦
叶瑶
韩煜
史娜娜
全占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