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阶段pH控制和碳氮源协同补加促进谷氨酸棒杆菌高产L-谷氨酰胺
1
作者 刘畅 陆丹丹 +2 位作者 浦军平 张春枝 陈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3,共7页
为提高谷氨酸棒杆菌发酵产L-谷氨酰胺产量、糖酸转化率、生产强度等技术指标,该文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摇瓶发酵培养基中葡萄糖、(NH_(4))_(2)SO_(4)和玉米浆含量,并利用50 L发酵罐进行分批发酵,构建了菌体生长、底物消耗和产物生成动力... 为提高谷氨酸棒杆菌发酵产L-谷氨酰胺产量、糖酸转化率、生产强度等技术指标,该文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摇瓶发酵培养基中葡萄糖、(NH_(4))_(2)SO_(4)和玉米浆含量,并利用50 L发酵罐进行分批发酵,构建了菌体生长、底物消耗和产物生成动力学模型,进而在50 L发酵罐中采用两阶段控制pH策略,并通过补加葡萄糖和(NH_(4))_(2)SO_(4),协同控制发酵液中碳氮源浓度,促进菌体高效合成L-谷氨酰胺。结果表明,优化后发酵培养基中葡萄糖、(NH_(4))_(2)SO_(4)和玉米浆含量分别为167、61、31 g/L,摇瓶发酵L-谷氨酰胺产量达到38.13 g/L,较优化前提高了34.12%;50 L发酵罐分批发酵80 h后L-谷氨酰胺产量达42.06 g/L,糖酸转化率达到25.85%,生产强度为0.53 g/(L·h);在50 L发酵罐中基于两阶段pH控制的碳氮源协同补加策略,显著促进了谷氨酸棒杆菌高产L-谷氨酰胺,发酵周期缩短至52 h,L-谷氨酰胺产量达68.01 g/L,糖酸转化率达33.93%,生产强度为1.31 g/(L·h)。该研究对促进L-谷氨酰胺的工业化生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棒杆菌 L-谷氨酰胺 培养基优化 50 L发酵罐 两阶段pH控制 碳氮源协同补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碳氮源对牛樟芝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8
2
作者 赵能 原晓龙 +3 位作者 陈剑 杨宇明 王娟 王毅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6年第4期7-12,共6页
为研究不同碳氮源对牛樟芝菌丝体生长的影响,采用不同碳源(甘露醇、麦芽糖、山梨醇、蔗糖、乳糖、葡萄糖、肌醇、果糖、可溶性淀粉)、不同氮源(麦芽浸粉、酵母提取物、番茄浸粉、马铃薯浸粉、大豆蛋白胨、胰蛋白胨、牛肉浸粉、酪蛋... 为研究不同碳氮源对牛樟芝菌丝体生长的影响,采用不同碳源(甘露醇、麦芽糖、山梨醇、蔗糖、乳糖、葡萄糖、肌醇、果糖、可溶性淀粉)、不同氮源(麦芽浸粉、酵母提取物、番茄浸粉、马铃薯浸粉、大豆蛋白胨、胰蛋白胨、牛肉浸粉、酪蛋白胨、麦芽浸粉肉汤)及不同浓度果糖(0.2%~3.2%)对牛樟芝菌丝体进行培养,观测其菌落大小、菌落长势、生长速率及菌丝生长指数。结果表明,以麦芽浸粉与酵母提取物为氮源,9种糖类中果糖作为碳源时,牛樟芝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培养30d时的菌丝生长速率为1.47mm/d,且菌丝呈红色,与野生牛樟芝子实体颜色接近。以麦芽糖和果糖为碳源,9种提取物中牛肉浸粉作为氮源时,牛樟芝生长最佳,培养30d时的菌丝生长速率为1.51mm/d,但其菌丝呈黄白色。果糖浓度在4%以内,生长的各个指标均随着果糖浓度的升高而升高。本研究为今后研究牛樟芝菌种扩繁、大规模发酵及椴木接种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樟芝 不同碳氮源 生长速度 菌丝颜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氮源对枯草芽孢杆菌发酵产β-甘露聚糖酶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龚劲松 李恒 +5 位作者 刘恒霞 陆震鸣 蒋敏 罗春勤 许正宏 史劲松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4-39,共6页
为提高枯草芽孢杆菌产甘露聚糖酶的能力,对Bacillus subtilis YH12产β-甘露聚糖酶的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重点考察了碳氮源对发酵产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魔芋精粉和甘露寡糖作为碳源时能对菌株发酵产酶起到良好的诱导... 为提高枯草芽孢杆菌产甘露聚糖酶的能力,对Bacillus subtilis YH12产β-甘露聚糖酶的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重点考察了碳氮源对发酵产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魔芋精粉和甘露寡糖作为碳源时能对菌株发酵产酶起到良好的诱导作用,魔芋甘露寡糖的诱导效果要优于魔芋精粉,从经济效益角度考虑选择魔芋精粉作为碳源和诱导底物;以胰蛋白胨作为发酵氮源时产酶效果最佳。研究同时发现,产酶的最佳碳氮比为2:1;Na^+、K^+和Mg^(2+)对酶活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发酵条件的考察结果显示,选择初始pH和培养温度分别为7.5和30℃时产酶效果最好。产酶发酵过程及SDS-PAGE分析表明,发酵33 h时产酶量达到最高。在此条件下B.subtilis YH12发酵产酶高峰期β-甘露聚糖酶活力达到280 U/mL,相比初始水平提高约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Β-甘露聚糖酶 诱导 发酵条件 碳氮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氮源对Bacillus sp.B_(53)发酵产聚谷氨酸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惠明 齐东梅 +1 位作者 马晓娜 牛天贵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0-73,共4页
考察了 8种不同碳源和 7种不同氮源对Bacillussp B53 发酵产聚谷氨酸的影响。结果表明 ,柠檬酸、甘油和硫酸铵是合成聚γ 谷氨酸比较适宜的碳源和氮源 ,前体物质L 谷氨酸的存在是聚谷氨酸高产所必需的。经过正交试验和回归分析 ,确定最... 考察了 8种不同碳源和 7种不同氮源对Bacillussp B53 发酵产聚谷氨酸的影响。结果表明 ,柠檬酸、甘油和硫酸铵是合成聚γ 谷氨酸比较适宜的碳源和氮源 ,前体物质L 谷氨酸的存在是聚谷氨酸高产所必需的。经过正交试验和回归分析 ,确定最佳碳氮源配比为 :L Glu 2 0 g/L ,CTA 9 86 4g/L ,Glycerol 80 36 g/L ,(NH4) 2 SO47g/L ,其他培养基成分有MgSO4·7H2 O 0 5 g/L ,FeCl3 ·6H2 O 0 0 2 g/L ,K2 HPO41g/L ,CaCl2 ·2H2 O0 2 g/L ,MnSO4·H2 O 0 0 5 g/L。在既定发酵条件下 ,Bacillussp B53 在优化培养基上产生γ PGA 19 12 g/L比基础发酵培养上的 8 87g/L提高了 115 5 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谷氨酸 碳氮源 发酵 (NH4)2SO4 HPO L-谷氨酸 高产 培养基成分 优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氮源对广叶绣球菌液体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马璐 杨驰 +3 位作者 肖冬来 江晓凌 应正河 林衍铨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7-41,45,共6页
以菌球形态特征及菌丝体生物量为指标,考察不同碳氮源添加比例及添加量对绣球菌液体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持培养基碳氮源添加比例一定时,随着二者用量的加大,菌球直径逐渐减小,菌球密度逐渐增加,菌丝体生物量先升高后降低。综合考虑... 以菌球形态特征及菌丝体生物量为指标,考察不同碳氮源添加比例及添加量对绣球菌液体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持培养基碳氮源添加比例一定时,随着二者用量的加大,菌球直径逐渐减小,菌球密度逐渐增加,菌丝体生物量先升高后降低。综合考虑培养基成本及发酵效果,适宜的液体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30 g·L-1、鱼粉蛋白胨3 g·L-1,KH2PO40.30 g·L-1, MgSO40.15 g·L-1,此时菌丝生物量得率最高(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叶绣球菌 液体发酵 碳氮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盐和碳氮源对噬夏孢欧文氏菌积累类胡萝卜素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李丽 杜桂彩 +3 位作者 凌树宽 陈建锋 李荣贵 郭道森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83-186,共4页
供试的8种无机盐中,MgSO_4的单因子效应最好,可促进噬夏孢欧文氏菌(Erwinia uredovora)的生长和类胡萝卜素合成。在供试的4种碳源中,葡萄糖是最适碳源。噬夏孢欧文氏菌不能利用无机氮源,在供试的有机氮源中以酵母膏最有利于类胡萝卜素... 供试的8种无机盐中,MgSO_4的单因子效应最好,可促进噬夏孢欧文氏菌(Erwinia uredovora)的生长和类胡萝卜素合成。在供试的4种碳源中,葡萄糖是最适碳源。噬夏孢欧文氏菌不能利用无机氮源,在供试的有机氮源中以酵母膏最有利于类胡萝卜素合成。培养基中的含碳量保持在2.45~4.90g/L,含氮量保持在1.60~2.40g/L时,对噬夏孢欧文氏菌生长和类胡萝卜素合成均为有利,培养基的最适C:N为2.5:1。类胡萝卜素稳定性的初步实验证明,所得到的类胡萝卜素丙酮溶液在常温下稳定性较差,容易分解。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结果表明,从噬夏孢欧文氏菌细胞得到的天然色素成分比较复杂,在菌体中共检测到11种色素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夏孢欧文氏菌(Erwinia uredovora) 无机盐类 碳氮源 胡萝卜素产率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口蘑的碳氮源营养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金若忠 苑辉 +3 位作者 栾庆书 云丽丽 洪涛 王尧 《辽宁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7-47,50,共2页
为了给蒙古口蘑人工驯化栽培提供依据,开展了蒙古口蘑的碳、氮源营养研究。结果表明,蒙古口蘑的最佳碳源为蔗糖,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甘露醇也较好;牛肉膏为蒙古口蘑的最佳氮源,营养肉汤、酵母膏、蛋白胨、硝酸铵为蒙古口蘑的较好氮... 为了给蒙古口蘑人工驯化栽培提供依据,开展了蒙古口蘑的碳、氮源营养研究。结果表明,蒙古口蘑的最佳碳源为蔗糖,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甘露醇也较好;牛肉膏为蒙古口蘑的最佳氮源,营养肉汤、酵母膏、蛋白胨、硝酸铵为蒙古口蘑的较好氮源。用蔗糖20g和牛肉膏2g加入琼脂20g、水1 000ml配制成培养基,培养10d后蒙古口蘑菌丝体可长满9cm直径的培养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口蘑 碳氮源 营养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液体发酵过程中碳氮源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孟庆国 周建树 +5 位作者 赵杰 修翠娟 赵国学 陈超 韩冰 勾丽丽 《中国食用菌》 2007年第4期47-49,共3页
香菇液体发酵过程中碳氮源研究表明:香菇L-26菌株能利用多种碳氮源,其中碳源以地瓜淀粉最好,氮源以麦麸最好。最佳配方为:A1B2C2D2(1%的葡萄糖、0.5%的酵母膏、3%的麦麸、3%的地瓜淀粉)。
关键词 香菇 液体菌种 碳氮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碳氮源对樟芝液体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杨会成 李瑞雪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31-36,共6页
研究了以不同碳氮源配制合成的液体培养基对樟芝(Antrodia camphorata)发酵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并对培养基的参数进行了比较,确立了最佳的培养基条件。樟芝对碳源利用较广,其中以玉米粉效果最好,而对山芋粉和乳糖的利用较差;樟... 研究了以不同碳氮源配制合成的液体培养基对樟芝(Antrodia camphorata)发酵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并对培养基的参数进行了比较,确立了最佳的培养基条件。樟芝对碳源利用较广,其中以玉米粉效果最好,而对山芋粉和乳糖的利用较差;樟芝对氮源的利用具有差异性,其中对有机氮源的利用较无机氮源好,以硫酸铵+麸皮复合培养效果最佳,而对碳酸铵几乎不利用。结果表明,采用玉米粉4%、硫酸铵+麸皮1.5%、硫酸镁0.02%、磷酸二氢钾0.2%时,菌体发酵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芝 液体培养 碳氮源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培养猴头菌对碳氮源的利用试验 被引量:7
10
作者 石勇民 丁彦怀 马麟祥 《食用菌》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5-16,共2页
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除具较高营养价值外,许多研究表明它还具明显抗癌活性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从而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代料栽培及深层发酵的涌现,也使大量提取有效活性物质的生产研究成为可能.本文主要报道猴头菌在不同... 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除具较高营养价值外,许多研究表明它还具明显抗癌活性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从而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代料栽培及深层发酵的涌现,也使大量提取有效活性物质的生产研究成为可能.本文主要报道猴头菌在不同碳氮源及不同C/N的液体培养中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为深层发酵提供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猴头菌 液体培养 碳氮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枝虫草子实体生长碳氮源需求及主要成分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敏 宋斌 +2 位作者 黄浩 林群英 李挺 《中国食用菌》 2014年第6期43-45,共3页
研究不同碳源和氮源对分枝虫草子实体生长的影响,并分析栽培所获得子实体的主要成分。结果显示,在本实验条件下分枝虫草子实体生长的最佳碳源、氮源分别是甘油、硝酸钾;其子实体的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分别为17.9%、13.3%、... 研究不同碳源和氮源对分枝虫草子实体生长的影响,并分析栽培所获得子实体的主要成分。结果显示,在本实验条件下分枝虫草子实体生长的最佳碳源、氮源分别是甘油、硝酸钾;其子实体的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分别为17.9%、13.3%、1.02%和2.5%,腺苷、多糖、虫草素和虫草酸的含量分别为1.1%、0.01%、0.005%和4.82%,含有17种氨基酸,微量元素铁、锰、铜、锌、镍和铬含量分别为16.7 mg·g-1、8.0 mg·g-1、9.6 mg·g-1、49.9 mg·g-1、1.4 mg·g-1和0.15 mg·g-1,铅、砷、汞的含量符合国家食用菌相关标准的要求。研究结果可为分枝虫草人工栽培技术研究提供有用的参考依据,并显示分枝虫草子实体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虫草 人工栽培 子实体 碳氮源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法优化鸡腿菇JM-08深层发酵碳氮源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常慧萍 《中国食用菌》 2008年第4期40-41,共2页
以菌丝体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对鸡腿菇JM-08深层发酵的碳、氮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JM-08发酵最适碳源为2%葡萄糖和3%玉米粉,氮源为5%麦麸和0.5%酵母粉。
关键词 正交法 鸡腿菇 碳氮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虫草液体培养菌种碳氮源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许庆国 《食用菌》 2011年第6期13-14,共2页
以菌丝生物量为测量指标,作最佳碳源、氮源的单因子试验,以所选最佳碳源、氮源做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配方。试验结果表明:北虫草能利用多种碳源,优选马铃薯和蔗糖,氮源是牛肉膏和蛋白胨,最佳液体培养基配方:马铃薯100g/L,蔗糖20g/L,牛肉... 以菌丝生物量为测量指标,作最佳碳源、氮源的单因子试验,以所选最佳碳源、氮源做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配方。试验结果表明:北虫草能利用多种碳源,优选马铃薯和蔗糖,氮源是牛肉膏和蛋白胨,最佳液体培养基配方:马铃薯100g/L,蔗糖20g/L,牛肉膏5g/L,蛋白胨15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虫草 液体菌种 碳氮源 正交试验 菌丝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云金芽胞杆菌sigL基因的缺失对菌体碳氮源利用的影响
14
作者 彭琦 刘刚 +3 位作者 束长龙 张杰 黄大 宋福平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2-127,共6页
sigL基因编码的产物σ54是许多重要代谢途径的转录因子。为研究sigL基因在苏云金芽胞杆菌中的功能,试验分别测定苏云金芽胞杆菌HD-73菌株和sigL基因缺失突变菌株在基本培养基中对不同碳氮源的利用。结果表明,出发菌株和sigL突变体都不... sigL基因编码的产物σ54是许多重要代谢途径的转录因子。为研究sigL基因在苏云金芽胞杆菌中的功能,试验分别测定苏云金芽胞杆菌HD-73菌株和sigL基因缺失突变菌株在基本培养基中对不同碳氮源的利用。结果表明,出发菌株和sigL突变体都不能利用果糖、蔗糖、纤维二糖、柠檬酸作为唯一碳源;sigL突变菌株不能利用肌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丝氨酸和缬氨酸为唯一氮源,说明sigL缺失可能阻碍这些氨基酸参与的代谢途径。β-半乳糖苷酶活性分析表明,调控肌氨酸代谢途径的soxR基因转录活性在sigL突变体中降低,说明sigL是通过调控编码肌氨酸氧化酶的基因簇(sox)而影响菌体对肌氨酸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云金芽胞杆菌 碳氮源 sigL基因 肌氨酸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碳氮源对地衣芽孢杆菌S6降解羽毛蛋白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郭刚 楚杰 +1 位作者 王君高 刘可春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6-39,共4页
通过外加碳氮源对地衣芽孢杆菌S6降解羽毛蛋白的影响进行研究,碳源中麦芽糖对地衣芽孢杆菌S6降解羽毛特性的影响最显著,其酶活力达到224.5 U/ml,可溶性蛋白量达到30 672.07μg/ml,氮源中半胱氨酸对地衣芽孢杆菌S6降解羽毛蛋白的影响最显... 通过外加碳氮源对地衣芽孢杆菌S6降解羽毛蛋白的影响进行研究,碳源中麦芽糖对地衣芽孢杆菌S6降解羽毛特性的影响最显著,其酶活力达到224.5 U/ml,可溶性蛋白量达到30 672.07μg/ml,氮源中半胱氨酸对地衣芽孢杆菌S6降解羽毛蛋白的影响最显著,其酶活力达到101.55 U/ml,可溶性蛋白量达到582.46μg/ml,对提高羽毛利用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源 地衣芽孢杆菌S6 降解羽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虫夏草菌丝液体培养碳氮源最佳组合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桂云 李凤云 +1 位作者 雷景敏 黄俊龙 《中国林副特产》 2002年第4期20-21,共2页
对冬虫夏草菌丝的液体培养碳氮源的最佳组合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设计试验得出:每100ml培养液中葡萄糖15g,蔗糖10g,蛋白胨1g,蚕蛹粉2g的组合为本项试验中最佳组合。
关键词 冬虫夏草 菌丝 液体培养 碳氮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姬松茸深层发酵生产胞外多糖的碳氮源研究
17
作者 潘慧娟 吴应美 +2 位作者 范雷法 Soccol CR Pandey A 《中国食用菌》 2006年第2期44-46,共3页
研究表明摇床振荡培养有利于姬松茸菌丝体生长,而静止培养有利于其胞外多糖的合成。以胞外多糖为目标的研究中,为排除定粉类多糖(碳源)的干扰,红糖是比较理想的碳源,红糖的浓度以20g/L以内,酵母膏是较好的氮源。
关键词 姬松茸 胞外多糖 发酵 碳氮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发酵基质和外加碳氮源对红曲霉色素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童爱均 吕旭聪 +2 位作者 刘晓艳 赵超 刘斌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0,共6页
通过比较红曲霉菌株在9种不同发酵基质中的色素产量,筛选最适合的发酵基质;在此基础上外加碳氮源,比较不同种类的碳氮源对红曲霉产色素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红曲霉菌株在以红米为基质的固态发酵体系中的色素产量最高,其醇溶性总色... 通过比较红曲霉菌株在9种不同发酵基质中的色素产量,筛选最适合的发酵基质;在此基础上外加碳氮源,比较不同种类的碳氮源对红曲霉产色素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红曲霉菌株在以红米为基质的固态发酵体系中的色素产量最高,其醇溶性总色价为287.25U/g,水溶性总色价为95.55U/g;以红米为发酵基质,通过添加不同种类的碳源和氮源进行发酵,发现以果糖为外加碳源时红曲霉菌株的醇溶性色素产量可提高到859.87U/g,色调偏黄;其次是葡萄糖,其醇溶性色价为812.17U/g,其色调偏橙红;以氯化铵作为外加氮源时红曲霉菌株的醇溶性总色价高达1560.17U/g,相比不外加任何氮源的对照组提高了6倍左右,其色调偏黄;其次是牛肉膏,醇溶性总色价为1179.07U/g,色调偏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发酵 发酵基质 碳氮源 红曲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种红酵母的蛋白质和叶黄素及其对碳氮源利用的研究
19
作者 温刘发 卢菁 郑诚 《广东饲料》 1997年第3期21-23,共3页
Frive yeast cultures from five strains of red yeast( named art*Iclally A,B,C, D and Erespectively)contained crude protein at 44. 5, 42. 0, 36.8, 54. 6 and 57. l% respectively, andxanthophylls at 37. 6... Frive yeast cultures from five strains of red yeast( named art*Iclally A,B,C, D and Erespectively)contained crude protein at 44. 5, 42. 0, 36.8, 54. 6 and 57. l% respectively, andxanthophylls at 37. 6, 108. 6, 53. 5, 72. 8 and 363.2mg/kg espectively,on dry matter basis.Studies on medium composition showed that the five strains of red yeast could utilize urea as thesole nitrogen source and starch as the sole carbon source effectively. Studies indicated that thefive yeast curtures were rich in protein and xanthophylls compared with several cornconcentrates,and the five strains of red yeast should be studied further as potential naturalsources of protein and pigment for animal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 红酵母 蛋白质 叶黄素 碳氮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茸T_2菌株培养基碳氮源的选择及优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云 孙忠伟 +1 位作者 黄继翔 牛天贵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9-41,共3页
研究了碳氮源对松茸T2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5种碳源中,淀粉、玉米粉和葡萄糖的利用效果较好;26种氮源中,酵母浸膏和牛肉浸膏的利用效果较好。选取不同水平的玉米粉、葡萄糖和酵母浸膏作为碳源和氮源,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 研究了碳氮源对松茸T2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5种碳源中,淀粉、玉米粉和葡萄糖的利用效果较好;26种氮源中,酵母浸膏和牛肉浸膏的利用效果较好。选取不同水平的玉米粉、葡萄糖和酵母浸膏作为碳源和氮源,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试验建立了回归模型,确定了最佳培养基成分配比为:玉米粉2·00%、葡萄糖2·00%、酵母浸膏0·55%。用该培养基,在选定培养条件下菌落直径达到了3·18cm,比对照的2·50cm提高了3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茸 菌丝 氮源 生长 最佳培养基 菌株生长 碳氮源 酵母浸膏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