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气-乙炔碳氮氧离子多元共渗工艺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王铁 周上祺 +3 位作者 周安若 任勤 刘林飞 孔纪兰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2-64,共3页
用空气-乙炔混合气体作为气源,对40Cr钢进行了离子碳氮氧多元共渗;用光学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显微硬度计,对渗层形貌、物相和显微硬度进行了分析检测。结果表明:乙炔浓度是影响性能的关键因素,它对硬度、物相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用空气-乙炔混合气体作为气源,对40Cr钢进行了离子碳氮氧多元共渗;用光学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显微硬度计,对渗层形貌、物相和显微硬度进行了分析检测。结果表明:乙炔浓度是影响性能的关键因素,它对硬度、物相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与常规离子渗氮相比,以空气-乙炔混合气体作为气源的碳氮氧离子多元共渗工艺操作简便,成本低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 碳氮氧共渗 空气 乙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Cr13钢氮碳氧硫变温离子共渗工艺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钟厉 邵丽 陆亚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49-152,共4页
从温度、时间、氨气流量和混合气(乙醇和二硫化碳混合液)流量方面研究2Cr13不锈钢氮碳氧硫变温离子共渗工艺,寻找最优的共渗参数,并与常规离子渗氮和变温离子渗氮相比较。利用显微硬度计、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电化学工作站对试样... 从温度、时间、氨气流量和混合气(乙醇和二硫化碳混合液)流量方面研究2Cr13不锈钢氮碳氧硫变温离子共渗工艺,寻找最优的共渗参数,并与常规离子渗氮和变温离子渗氮相比较。利用显微硬度计、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电化学工作站对试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Cr13钢经535℃变温共渗8 h,氨气流量1.5 L/min,混合气流量0.25 L/min变温离子共渗处理,表面硬度达到硬化要求,共渗层厚度0.28 mm,梯度平缓;共渗层中微量的Fe3O4可降低摩擦系数,FeS具有储油减磨的特性,使工件耐磨性更好;另外,其耐腐蚀性略低于常规离子渗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Cr13不锈钢 硫变温离子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80钢表面碳、氮、氧、铬共渗层的组织和耐腐蚀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小红 闫静 +2 位作者 陈小时 任呈强 黄本生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4-56,共3页
采用低温气体多元共渗技术在N80钢表面制备了碳、氮、氧、铬共渗层,采用SEM、EDS等分析了渗层形貌、厚度及共渗元素的分布;采用XRD测定了共渗层的相组成;在饱和CO_2模拟油田介质中测试了共渗层的极化曲线与渗层的腐蚀速率。结果表明:渗... 采用低温气体多元共渗技术在N80钢表面制备了碳、氮、氧、铬共渗层,采用SEM、EDS等分析了渗层形貌、厚度及共渗元素的分布;采用XRD测定了共渗层的相组成;在饱和CO_2模拟油田介质中测试了共渗层的极化曲线与渗层的腐蚀速率。结果表明:渗层厚约70μm,由靠近基体含有大量Cr-O相约40μm厚的氧化物层、紧邻氧化物层含有ε、γ′相约15μm厚的氮化物层及最外层的铁氧化物层组成;碳、氮、氧、铬共渗层自腐蚀电位比基体正移320 mV,在饱和CO_2模拟油田介质中腐蚀速率仅为基体的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80钢 、铬 组织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SI440C钢氧-氮-碳三元共渗渗层显微组织与硬度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仁德 郑贺 汪爱英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130-132,136,共4页
以空气、丙烷、氨气等作为气源,利用低温气体多元共渗技术在AISI4400C钢表面进行低温气体氧-氮-碳三元共渗处理,以提高其表面硬度。借助光学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和扫描电镜,对渗层形貌、物相、显微硬度梯度变化趋势以... 以空气、丙烷、氨气等作为气源,利用低温气体多元共渗技术在AISI4400C钢表面进行低温气体氧-氮-碳三元共渗处理,以提高其表面硬度。借助光学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和扫描电镜,对渗层形貌、物相、显微硬度梯度变化趋势以及元素分布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基材表面共渗层形成了厚且均匀致密的化合物层,该化合物层以氮化物、碳化物和氧化物为主;三元共渗过程中氧的加入可促进化合物层的形成,缩短共渗时间,获得的三元共渗层表面硬度最高可达1170 H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SI440C钢 --三元 化合物层 相结构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氮氧硫硼共渗在抽油泵泵筒制造中的应用
5
作者 蒲宝林 宫善锋 吴光英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60-61,共2页
为了探索适合抽油泵泵筒的热处理工艺 ,着重对碳氮氧硫硼多元共渗工艺进行了探讨。试验工艺用电炉采用真空脉冲氮化炉 ,分别从上、中、下三处同时充氨气 ,并同时从上部滴注液体 ,成分包括 :稀土、甲酰胺、硫尿、三氧化二硼、乙醇。现场... 为了探索适合抽油泵泵筒的热处理工艺 ,着重对碳氮氧硫硼多元共渗工艺进行了探讨。试验工艺用电炉采用真空脉冲氮化炉 ,分别从上、中、下三处同时充氨气 ,并同时从上部滴注液体 ,成分包括 :稀土、甲酰胺、硫尿、三氧化二硼、乙醇。现场试验表明 ,经多元共渗后的抽油泵泵筒表面硬度大幅度提高 ,表面硬度梯度比其他处理方式更合理 ,耐磨性能明显改善 ,抽油泵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 ,比普通泵平均提高 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硼 抽油泵 泵筒 防腐 耐磨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与C3H8含量对气体氧-氮-碳三元共渗化合物层结构的影响
6
作者 郑贺 陈仁德 +2 位作者 杨巍 柯培玲 汪爱英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5-147,共3页
以NH3、空气、C3H8与N2混合气体作为气源,采用两段式气体氧-氮-碳三元共渗方法,在580℃加热2 h,随后降温至540℃继续加热1.5 h,实现对S20C钢的表面强化。保持通入气体总流量、空气与C3H8添加比例不变,改变空气与C3H8的总含量,研究不同... 以NH3、空气、C3H8与N2混合气体作为气源,采用两段式气体氧-氮-碳三元共渗方法,在580℃加热2 h,随后降温至540℃继续加热1.5 h,实现对S20C钢的表面强化。保持通入气体总流量、空气与C3H8添加比例不变,改变空气与C3H8的总含量,研究不同气氛组成处理后S20C钢表面渗层的厚度、形貌以及相结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经过处理后的样品表面形成了具有良好耐摩擦、耐腐蚀性能的亮白色化合物层,该化合物层具有单一ε-Fe2-3(N,C)物相,其厚度随空气与C3H8的总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 空气 C3H8 化合物层厚度 ε-Fe2-3(N C)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