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遮荫处理对杉木幼苗生长及土壤碳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吕宁宁 刘子晗 +6 位作者 杨培蓉 钟淑芳 郑雪燕 唐银 叶义全 曹光球 许珊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600-3611,共12页
遮荫是苗木培育的关键措施,它可以通过影响根系向土壤释放分泌物的量改变土壤碳氮酶活性,进而影响土壤碳氮循环过程。然而,有关遮荫对土壤碳氮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苗木生长之间的关系如何,研究较为缺乏。以杉木1年生幼苗“洋061”为研究... 遮荫是苗木培育的关键措施,它可以通过影响根系向土壤释放分泌物的量改变土壤碳氮酶活性,进而影响土壤碳氮循环过程。然而,有关遮荫对土壤碳氮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苗木生长之间的关系如何,研究较为缺乏。以杉木1年生幼苗“洋061”为研究对象,设置五个不同遮荫处理:不遮荫(CK)光强1157.82μmol m^(-2)s^(-1)、30%遮荫(T1)光强856.31μmol m^(-2)s^(-1)、55%遮荫(T2)光强542.68μmol m^(-2)s^(-1)、70%遮荫(T3)光强382.08μmol m^(-2)s^(-1)、85%遮荫(T4)光强219.56μmol m^(-2)s^(-1),比较不同遮荫处理对杉木幼苗生长、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含量和土壤碳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杉木苗高、不同器官生物量、根冠比和苗木质量指数均随光强减弱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除苗高和根冠比分别在T3和T1时最大,其余指标均在T2时最大,而地径则随光强的减弱逐渐变小;(2)土壤SOC含量对遮荫响应存在差异,T3处理下SOC含量显著低于CK,而在T4时显著高于CK,遮荫不同程度降低土壤TN含量,但不同处理间不存在显著差异;(3)土壤碳氮代谢酶对不同遮荫处理的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与CK相比,不同遮荫处理显著改变土壤酶活性,其中土壤纤维素酶(S-CL)、土壤蔗糖酶(S-SC)、土壤酸性转化酶(S-AI)、土壤木质素过氧化物酶(S-LiP)活性在T4处理时最高;土壤过氧化氢酶(S-CAT)、土壤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S-NAG)、土壤几丁质酶(S-C)则在T3达到最大值;土壤多酚氧化酶(S-PPO)活性在T1处理下最大;T2遮荫强度时,土壤淀粉酶(S-AL)、土壤亚硝酸转化酶(S-NiR)活性最高;但遮荫还不同程度的降低了土壤脲酶(S-UE)、土壤硝酸转化酶(S-NR)活性。冗余分析发现,土壤酶活性对SOC、TN的解释度高达76.61%,表明S-LiP、S-AL、S-AI、S-PPO、S-CL与SOC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S-UE、S-NR对TN影响较大。综上所述,30%—55%遮荫即光照强度为542.68—856.31μmol m^(-2)s^(-1)是较适宜杉木幼苗生长的光照条件,这与该处理下提高土壤碳氮酶活性进而改善碳氮养分循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遮荫 土壤碳氮代谢酶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微地形对烟叶光合特性、碳氮代谢酶活性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洪勋 王龙昌 +3 位作者 冉春艳 陈光宇 潘文杰 陈伟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1,共11页
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于2014年在贵州省凯里市大风洞设置坝地、坡地和台地等3个微地形单元处理,通过区组试验,分析其烟叶群体光合特性、碳氮代谢酶活性等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并对其烟叶进行了化验评吸.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烟叶PAR,... 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于2014年在贵州省凯里市大风洞设置坝地、坡地和台地等3个微地形单元处理,通过区组试验,分析其烟叶群体光合特性、碳氮代谢酶活性等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并对其烟叶进行了化验评吸.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烟叶PAR,Pn,Gs,Tr变化均呈开口向下"抛物线"趋势,成熟期由小到大依次为坝地烟叶,台地烟叶,坡地烟叶,其余时期依次为台地烟叶,坡地烟叶,坝地烟叶,各个微地形处理间差异不同时期各指标有所不同;整个生育期坝地烟叶胞间CO2浓度变化呈上升趋势,坡地烟叶和台地烟叶为"低-高-低-高"的浮动趋势.整个生育期烟叶AMS,sucrase,GS,NR,SOD,POD,CAT活性变化呈开口向下"抛物线"趋势,其中GS活性为打顶期最大,其余酶活性均为旺长期最大,成熟期各酶活表现为坡地烟叶最大,其余时期由大到小依次为坝地烟叶,坡地烟叶,台地烟叶;烟叶SS活性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曲线,由大到小依次为台地烟叶,坡地烟叶,坝地烟叶,后期微地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烟叶SPS活性也呈单峰曲线,旺长期达到最大值,旺长期坝地烟叶明显高于台地烟叶,成熟期微地形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之,不同微地形烟叶成熟期以前群体光合指标和各种碳氮代谢酶活性由大到小依次基本表现为坝地烟叶,坡地烟叶,台地烟叶,成熟期依次为坡地烟叶,坝地烟叶,台地烟叶,坡地烟叶生理生化指标总体较协调,坝地烟叶次之,台地烟叶最差.研究成果为揭示山区烟叶品质特征和烤烟生产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形 烤烟 光合特性 碳氮代谢酶 烟叶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用量对陕南烟叶氮钾含量、光合特性和碳氮代谢酶活性及产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崔志燕 阮志 +5 位作者 陈富彩 张玲 郑璞帆 高梅 金保锋 张立新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28-634,共7页
采用大田试验,以秦烟96为材料,通过设置4个供氮水平,研究增施氮肥对烤烟移栽后团棵期、现蕾期、圆顶期和成熟期烟叶氮钾含量、生理特性以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90.0 kg/hm^2范围内,随施氮量增加,各生育期烟叶氮钾和叶... 采用大田试验,以秦烟96为材料,通过设置4个供氮水平,研究增施氮肥对烤烟移栽后团棵期、现蕾期、圆顶期和成熟期烟叶氮钾含量、生理特性以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90.0 kg/hm^2范围内,随施氮量增加,各生育期烟叶氮钾和叶绿素a、b及胡萝卜素含量逐渐增加,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以及中部叶硝酸还原酶和淀粉酶活性逐渐提高,大田生育期延长,农艺形状改善,产质量提高,影响程度因生育期而异;90-112.5 kg/hm^2范围内,除淀粉酶活性,大部分指标无显著变化或降低。综合分析,在陕南特定气候和土壤生态、栽培等条件下,以纯氮用量90.0 kg/hm^2,既可改善烟叶营养和碳氮代谢,提高光合性能和烟叶产质量,又可降低氮肥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用量 光合特性 碳氮代谢酶 产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镁肥优化施用对烤烟后期光合荧光特性和碳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谢榕榕 柯玉琴 +3 位作者 李文卿 李春英 郑朝元 吴良泉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119-126,共8页
为研究烤烟生产过程中适宜的钾镁比例,通过开展田间随机区组试验,以农户常规施肥(N∶P_(2)O_(5)∶K_(2)O=1∶0.68∶3,施K_(2)O量为315 kg/hm^(2))为对照,研究了优化钾肥处理(N∶P_(2)O_(5)∶K_(2)O=1∶0.68∶2,施K_(2)O量为210 kg/hm^(2... 为研究烤烟生产过程中适宜的钾镁比例,通过开展田间随机区组试验,以农户常规施肥(N∶P_(2)O_(5)∶K_(2)O=1∶0.68∶3,施K_(2)O量为315 kg/hm^(2))为对照,研究了优化钾肥处理(N∶P_(2)O_(5)∶K_(2)O=1∶0.68∶2,施K_(2)O量为210 kg/hm^(2)),优化钾肥+MgO 19.5 kg/hm^(2)处理,以及优化钾肥+MgO 39.0 kg/hm^(2)处理对烟株成熟期光合特性、荧光特性和碳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钾镁比例,烤烟各处理叶绿素中Chl含量的增幅分别为2.2%、11.8%、18.3%;Car含量的增幅分别为3.5%、17.5%、19.7%;最大荧光(F_(m))的增幅分别为13.3%、18.0%、24.1%;可变荧光(F_(v))的增幅分别为17.3%、23.6%、30.9%;F_(v)/F_(o)的增幅分别为11.0%、17.2%、23.1%;F_(v)/F_(m)的增幅分别为3.7%、4.7%、5.5%。活性反应中心效率ET_(o)/ABS、ET_(o)/TR_(o)上升,单位面积电子传递的有效性(ET_(o)/CS_(m))提高,减少荧光产生(TR_(o)/RC、ABS/RC下降),提升采收期烤烟光反应系统功能的协调性,提高光反应系统的整体活性(PI_(ABS)、PI_(total)上升)。RuBP羧化酶(RuBPCase)、谷氨酰胺合成酶(GS)、硝酸还原酶(NR)、蔗糖合成酶(SS)的活性均以优化钾肥+MgO 19.5 kg/hm^(2)处理最高。优化钾镁比例可以提高光反应系统的活性,提高烤烟的光合作用效率,对平衡碳氮代谢具有积极作用,以钾镁比例为10.77∶1左右、优化钾肥+MgO 19.5 kg/hm^(2)处理下生理代谢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镁互作 叶绿素 光合参数 光合荧光参数 碳氮代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碳肥对叶用莴苣生长品质及碳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李俊鹏 陈日远 +3 位作者 刘厚诚 宋世威 苏蔚 孙光闻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8-103,共6页
为探究有机碳肥在水培叶用莴苣应用上的最佳叶面喷施浓度,以全年耐抽薹生菜为试材,设置1600、1200、800、400倍液浓度水平,以清水作对照,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液态有机碳肥对叶用莴苣生长、品质以及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 为探究有机碳肥在水培叶用莴苣应用上的最佳叶面喷施浓度,以全年耐抽薹生菜为试材,设置1600、1200、800、400倍液浓度水平,以清水作对照,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液态有机碳肥对叶用莴苣生长、品质以及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液态有机碳肥对水培叶用莴苣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提高了碳、氮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其中,1200倍液处理的效果最佳,叶用莴苣株高、最大叶长、最大叶宽、地上部及根鲜干质量、总叶绿素含量、VC含量、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硝酸还原酶(NR)活性、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地上部氮积累量均显著高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用莴苣 液态有机 生长 品质 代谢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配方对大球盖菇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与子实体产量的影响
6
作者 冀浩 张津京 +3 位作者 戴建成 郝海波 岳一鸿 陈辉 《上海农业学报》 2025年第2期25-32,共8页
以大球盖菇菌株‘沪球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碳、氮配比对其菌丝生长及子实体发育过程中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菌丝营养生长和子实体生长阶段,对照组谷氨酸合成酶活性最高,而天冬酰胺合成酶活性最低,产量较低... 以大球盖菇菌株‘沪球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碳、氮配比对其菌丝生长及子实体发育过程中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菌丝营养生长和子实体生长阶段,对照组谷氨酸合成酶活性最高,而天冬酰胺合成酶活性最低,产量较低;碳氮比50∶1和60∶1处理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不明显,但碳氮比60∶1处理谷氨酰胺合成酶和天冬酰胺合成酶活性在原基期显著高于其他碳氮比配方,且子实体产量最高;碳氮比88∶1处理谷氨酸合成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较低。值得注意的是,在原基时期,碳代谢酶β-葡萄糖苷酶和内切-β-1,4葡聚糖酶活性较高,同时,氮代谢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也较高。综上所述,碳氮比为60∶1处理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大部分较高,且原基出现最早,子实体产量最高。碳氮比60∶1是实现大球盖菇工厂化栽培的最适生产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子实体发育 代谢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水平对黑钙土花生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赵跃 吕永超 +5 位作者 陈小姝 李美君 郭峰 高华援 张志民 李春雨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28,共7页
为探讨黑钙土花生适宜施氮量,本研究以吉花25为试验材料,共设置6个氮肥水平,分别为施用纯氮0、112.5(传统施肥,N1)、90(减氮20%)、79.5(减氮30%)、159(增氮40%)、225 kg/hm^(2)(增氮100%),研究了氮肥对花生碳氮代谢相关酶的活性、产量... 为探讨黑钙土花生适宜施氮量,本研究以吉花25为试验材料,共设置6个氮肥水平,分别为施用纯氮0、112.5(传统施肥,N1)、90(减氮20%)、79.5(减氮30%)、159(增氮40%)、225 kg/hm^(2)(增氮100%),研究了氮肥对花生碳氮代谢相关酶的活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会提高硝酸还原酶(NR)活性、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和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但过量施用氮肥会抑制NR、GS、GDH、SS和SPS活性。各施氮处理产量均高于对照,在传统施肥的基础上减氮施肥20%(施氮量90 kg/hm^(2))时,花生产量最高,与对照相比增产9.21%,相较于传统施肥增产1.57%,说明减氮20%即可既满足花生生长发育的氮肥需求,同时又能保证叶片中碳氮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增强了花生对氮素的吸收与利用的能力,并通过降低单株秕果数和单株单果数,提高单株双果数、百果重和百仁重,最终提高花生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肥水平 产量 品质 碳氮代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豆类间作对马铃薯叶片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8
作者 万猛虎 满本菊 +6 位作者 刘威帆 刘昊 马风兰 马小英 李涛 刘吉利 吴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70-2080,共11页
马铃薯连作会产生诸多危害,研究与豆类作物间作对马铃薯叶片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进而选择适宜的马铃薯栽培模式,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护生态环境以及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20年5月至2021年9月在... 马铃薯连作会产生诸多危害,研究与豆类作物间作对马铃薯叶片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进而选择适宜的马铃薯栽培模式,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护生态环境以及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20年5月至2021年9月在宁夏海原县开展,以马铃薯品种‘青薯9号’为材料,采取随机区组试验,设置马铃薯单作(IP)、大豆单作(IS)、蚕豆单作(IB)、马铃薯与大豆间作(PS)、马铃薯与蚕豆间作(PB)5种种植模式,测定马铃薯叶片碳代谢、氮代谢相关指标及作物产量。结果表明:与豆类作物间作能显著提高马铃薯叶片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增加群体产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其中以马铃薯与大豆间作(PS)表现最佳。相关性分析表明,碳氮代谢各指标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碳代谢关键酶(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与氮代谢关键酶(谷氨酰胺合成酶、硝酸还原酶)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与豆类作物间作时,可溶性糖、蔗糖磷酸合成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及硝酸还原酶对马铃薯产量的提升起主导作用。马铃薯与豆类间作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其中马铃薯与大豆间作(PS)两年平均土地当量比为1.20,表现出显著的间作优势。综上,马铃薯叶片碳氮代谢酶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产量形成有促进作用,与豆类间作可显著提升马铃薯叶片碳氮代谢酶活性,进而提高群体产量。在宁夏南部半干旱区,为克服马铃薯连作障碍、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升经济效益,可推广马铃薯与豆类间作模式,以马铃薯与大豆间作最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豆类 间作 碳氮代谢酶 土地当量比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烤烟生长期碳氮代谢关键酶的活性与叶面分泌物的相关性 被引量:4
9
作者 张仲文 张保全 +6 位作者 陈小翔 马留军 郑登峰 曹廷茂 代昌明 蒋明贵 刘琼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期37-40,共4页
为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和高香气、低危害烤烟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以豫烟11号、K326为试验材料,采用大区种植方式研究不同品种烤烟中部叶片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与叶面分泌物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中部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碳... 为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和高香气、低危害烤烟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以豫烟11号、K326为试验材料,采用大区种植方式研究不同品种烤烟中部叶片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与叶面分泌物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中部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均呈先升后降趋势,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在叶龄50d时达峰值,淀粉酶与蔗糖转化酶在叶龄60d时达最大值。叶面分泌物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在叶龄60d时达峰值。在生育期内,豫烟11号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叶面分泌物含量均高于K326。叶面分泌物含量与谷氨酰胺合成酶呈显著正相关,与淀粉酶、蔗糖转化酶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碳氮代谢酶 叶面分泌物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对可溶性糖及碳氮代谢相关酶基因表达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潘冬 张玉磊 +6 位作者 同拉嘎 李明月 李丹 韩云飞 王海微 张忠臣 金正勋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1-56,共6页
【目的】分析不同"库"容量对水稻灌浆后期叶、茎、鞘中可溶性总糖含量及剑叶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Rubisco和谷氨酰胺合成酶同工型基因转录表达量的影响。【方法】选用寒地粳稻穗重型超级稻品种‘松粳9号’和穗数型高产品种‘... 【目的】分析不同"库"容量对水稻灌浆后期叶、茎、鞘中可溶性总糖含量及剑叶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Rubisco和谷氨酰胺合成酶同工型基因转录表达量的影响。【方法】选用寒地粳稻穗重型超级稻品种‘松粳9号’和穗数型高产品种‘龙稻11号’作为供试材料进行盆栽试验。在灌浆期分别进行不同剪穗处理,分别是无穗、半穗和全穗处理。【结果】表明,在同等的"源"条件下减小"库"容量有利于提高籽粒的粒重和成熟度,随着"库"容量的增加所需的灌浆时间就越长;没有"库"容时光合产物主要贮藏在叶、茎、鞘等营养器官中,但有"库"容时主要转移到"库"中,"库"越大转移的光合产物也越多;灌浆后期SPS、AI、SuS活性呈下降,期间的酶活性大小表现为全穗>半穗>无穗,"库"容量越大SPS、AI、SuS酶活性以及Rubisco和谷氨酰胺合成酶同工型基因的转录表达量也越高;Rubisco同工型基因和谷氨酰胺合成酶同工型基因的上调表达会促进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结论】水稻高产甚至超产不仅要构建大的"库"容量,而且还要保障灌浆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可溶性总糖含量 代谢相关活性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激素对水稻籽粒碳氮代谢相关酶基因表达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金正勋 王思宇 +4 位作者 王珊 王剑 张忠臣 李钢夑 朴钟泽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9,26,共10页
试验选用寒地穗重型超级稻品种松粳9号和穗数型优质品种龙稻18号,通过盆栽试验在灌浆初期喷施外源激素6-苄基腺嘌呤(6-BA)和脱落酸(ABA),齐穗期增施氮肥及喷清水对照处理,系统比较分析外源激素对水稻籽粒淀粉和蛋白质合成相关酶基因及Os... 试验选用寒地穗重型超级稻品种松粳9号和穗数型优质品种龙稻18号,通过盆栽试验在灌浆初期喷施外源激素6-苄基腺嘌呤(6-BA)和脱落酸(ABA),齐穗期增施氮肥及喷清水对照处理,系统比较分析外源激素对水稻籽粒淀粉和蛋白质合成相关酶基因及OsRSR1基因转录表达量的影响,旨在阐明外源激素对水稻籽粒碳氮代谢相关酶基因转录表达的影响并为建立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水稻籽粒OsGBSS1、OsSSSI、OsISA1、OsAGPL2、OsSBEIIb和OsGS1;3基因mRNA表达量随灌浆进程呈先升后降单峰曲线变化趋势,在灌浆中期表达量最高;转录因子OsRSR1基因mRNA表达量随灌浆进程呈先降后升V字形变化趋势,在灌浆中期表达量最低;喷施6-BA、ABA和增施氮肥均显著上调OsGBSS1、OsSSSI、OsISA1、OsAGPL2和OsSBEIIb基因mRNA表达量,上调幅度达22.35%~525.97%,显著下调转录因子OsRSR1基因mRNA表达量,下调幅度达3.45%~27.93%;喷施6-BA和增施氮肥显著上调籽粒OsGS1;3基因mRNA表达量,上调幅度达241.79%~457.24%,喷施ABA显著下调籽粒OsGS1;3基因mRNA表达量,下调幅度达13.12%~29.55%,基因转录表达量调控是外源激素和氮素营养等对生物性状调控作用的分子基础,外源激素或氮素营养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通过籽粒碳氮代谢相关酶基因转录表达量调控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外源激素 灌浆成熟期 代谢相关基因 转录表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肥对水稻籽粒碳氮代谢相关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金正勋 王珊 +4 位作者 王思宇 王剑 张忠臣 李钢夑 朴钟泽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17,共9页
盆栽条件下研究不同钾素施入量对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灌浆成熟期籽粒碳氮代谢相关酶基因转录表达量的影响,旨在为阐明钾素营养对水稻淀粉品质形成分子调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灌浆过程中籽粒碳氮代谢相关酶基因GBSS1、AGPL2、SSSⅠ... 盆栽条件下研究不同钾素施入量对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灌浆成熟期籽粒碳氮代谢相关酶基因转录表达量的影响,旨在为阐明钾素营养对水稻淀粉品质形成分子调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灌浆过程中籽粒碳氮代谢相关酶基因GBSS1、AGPL2、SSSⅠ、SBEⅡb、ISA1和GS1:3转录表达量呈先升后降趋势,转录因子OsRSR1基因转录表达量呈先降后升趋势;随钾素施入量增加,灌浆期间籽粒GBSS1基因转录表达量逐渐下调,对其衰减率影响小;籽粒AGPL2、SSSⅠ、SBEⅡb、ISAⅠ基因转录表达量逐渐上调,而AGPL2衰减率先升后降,SSSⅠ衰减率降低,SBEⅡb衰减率升高,对ISAⅠ衰减率无明显影响;使籽粒转录因子RSR1基因转录表达量逐渐下调,而上升率升高;使籽粒GS1:3基因转录表达量逐渐上调,衰减率先升后降。基因转录表达量调控是外源钾素对生物性状调控作用分子基础,外源钾素营养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影响通过籽粒碳氮代谢相关酶基因转录表达量调控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钾肥 灌浆成熟期 代谢相关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地粳稻不同杂种优势组合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比较分析
13
作者 金正勋 张海彬 +4 位作者 沈鹏 刘海英 张忠臣 赵书宇 王露露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3-107,共5页
选用产量性状杂种优势有显著差异的4个粳稻杂交组合,分析分蘖期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灌浆过程中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分蘖期,高亲优势正向组合的氮代谢关键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高亲优势负向组合;在灌浆过程... 选用产量性状杂种优势有显著差异的4个粳稻杂交组合,分析分蘖期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灌浆过程中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分蘖期,高亲优势正向组合的氮代谢关键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高亲优势负向组合;在灌浆过程中,高亲优势正向组合的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叶片蛋白水解酶活性、籽粒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活性和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高亲优势负向组合。灌浆过程中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与千粒重,单株产量等呈不同程度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杂种优势 代谢关键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毒对大蒜生长、碳氮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灿玉 杨峰 +5 位作者 陆信娟 赵永强 张碧薇 杨青青 葛杰 樊继德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1-145,共5页
以徐蒜917常规栽培种作为对照(CK),选用脱毒F_(1)、F_(2)、F_(3)、F_(7)代作为试验材料,研究脱毒对大蒜生长、碳氮组分含量及其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脱毒有利于提高大蒜农艺性状指标,且随繁殖世代的增加,其综合生长势呈先增后降... 以徐蒜917常规栽培种作为对照(CK),选用脱毒F_(1)、F_(2)、F_(3)、F_(7)代作为试验材料,研究脱毒对大蒜生长、碳氮组分含量及其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脱毒有利于提高大蒜农艺性状指标,且随繁殖世代的增加,其综合生长势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以F_(2)代综合长势较好,F_(7)代除假茎粗、叶长和叶宽仍显著高于CK外,其他与CK无显著差异。脱毒大蒜叶片色素含量随繁殖世代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且处理间差异在抽薹期大于鳞茎膨大期。在抽薹期和鳞茎膨大期,脱毒大蒜叶片总糖、还原糖和蔗糖含量均高于CK,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亦显著增加,且均以F_(2)代最高。随繁殖世代的增加,脱毒大蒜叶片蔗糖合成酶(SS)活性在抽薹期呈先降后升的趋势,而在鳞茎膨大期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脱毒有利于提高大蒜叶片中抽薹期和鳞茎膨大期NO_(3)^(-)、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硝酸还原酶(NR)、谷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酶(GOGAT)活性显著增加,脯氨酸含量在鳞茎膨大期亦显著增加。综上所述,脱毒有利于大蒜生长,增强其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促进碳氮吸收同化、糖的积累和蛋白质合成,但随着脱毒大蒜繁殖世代的增加,其生长优势会逐渐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毒大蒜 抽薹期 鳞茎膨大期 生长 代谢 代谢 代谢关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不同浓度三丙二醇单甲醚对花生植株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15
作者 刘燕 蔺益民 +4 位作者 黄明明 司彤 于晓娜 张晓军 邹晓霞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0-1328,共9页
特异根系分泌物-三丙二醇单甲醚(TPM)在玉米花生间作系统下明显增多,探明其对花生植株生长和代谢生理的影响,可为探索调控花生生长发育的有效物质,促进花生提质增产提供参考。本研究以青花6号花生品种为试验材料,以等体积无菌水添加为对... 特异根系分泌物-三丙二醇单甲醚(TPM)在玉米花生间作系统下明显增多,探明其对花生植株生长和代谢生理的影响,可为探索调控花生生长发育的有效物质,促进花生提质增产提供参考。本研究以青花6号花生品种为试验材料,以等体积无菌水添加为对照(CK),研究了3种TPM添加梯度下(T1:10.23μL/盆、T2:20.46μL/盆、T3:40.92μL/盆)花生植株干物质积累、最大光化学效率、碳氮代谢酶活及抗氧化特性。研究表明:与CK相比,T1和T3处理显著降低了花生植株地上部干物重,所有TPM添加处理均显著降低了花生植株地下部干物重和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TPM添加处理显著提高了花生功能叶片碳氮代谢酶活性,其中,T1处理下硝酸还原酶(NR)、蔗糖合成酶(SS)以及磷酸蔗糖合成酶(SPS)活性较CK提升6.49%~203.24%,T3处理下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较CK显著提升39.81%;TPM添加对花生植株产生胁迫影响,各添加处理功能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增加,较CK提升17.32%~34.65%,T3处理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CK分别降低75.82%和75.74%,T1处理下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较CK显著降低30.43%;通过组织化学定位看出,T3处理明显诱导了花生植株功能叶片H2O2和O2-的积累,其中O2-含量较CK显著增加了83.39%。综上可见,TPM会抑制花生植株尤其是地下部生长,降低叶片潜在最大光合能力(Fv/Fm)并抑制SOD、CAT、POD等抗氧化酶活性,但花生植株可通过提升NR、SS、SPS和GS等碳氮代谢酶活性来降低TPM造成的损伤;本研究认为,TPM不适用于花生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三丙二醇单甲醚 干物质积累 碳氮代谢酶 抗氧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戈卢别夫氏菌培养液对烤烟上部叶生理特性的影响
16
作者 田静 魏嘉妤 +3 位作者 姚佳运 刘国琴 艾复清 彭丽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78-84,共7页
探讨不同浓度戈卢别夫氏菌培养液处理对烤烟上部6张叶片农艺性状及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筛选出最佳浓度处理,旨在为提高烟叶品质提供理论依据。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个戈卢别夫氏菌培养液浓度水平(... 探讨不同浓度戈卢别夫氏菌培养液处理对烤烟上部6张叶片农艺性状及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筛选出最佳浓度处理,旨在为提高烟叶品质提供理论依据。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个戈卢别夫氏菌培养液浓度水平(分别为1/10、1/30、1/50原液)进行田间试验,处理时间分别为打顶后0、7、14 d,在处理后每隔7 d测定1次农艺形状以及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结果表明:(1)与1/10原液处理相比,1/50原液处理7 d后,对倒2叶、倒4叶的叶长、叶宽有明显促进作用;(2)各处理的SPAD值在处理后0~14 d随处理次数的增加呈逐渐上升趋势,在处理后21~28 d呈减少的趋势;其中1/30原液处理烟叶后,倒2叶、倒4叶的SPAD值相较于对照降低效果最优;(3)就碳代谢关键酶而言,在处理后28 d,顶叶SPS活性最高的是1/30原液处理,INV活性最高的是1/50原液处理;从上二棚氮代谢关键酶来看,在处理后28 d,在戈卢别夫氏菌各处理中,GS、NR活性最大的整体上是1/30原液处理。综上,1/50原液处理能够提升烤烟的叶长、叶宽、叶面积、开片度等农艺性状;从处理后28 d来看,1/30原液处理对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促进效果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卢别夫氏菌 烤烟 上部叶 农艺性状 代谢关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γ-氨基丁酸调控小麦灌浆生理机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云秀 吕雪梅 +2 位作者 张燕 杜琬莹 孔令安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3-240,共8页
为探讨γ-氨基丁酸(GABA)对小麦灌浆期旗叶同化物生产与转运以及产量的影响,以济麦22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在小麦花后叶面喷施GABA,测定小麦灌浆期旗叶中内源激素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含量、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以及... 为探讨γ-氨基丁酸(GABA)对小麦灌浆期旗叶同化物生产与转运以及产量的影响,以济麦22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在小麦花后叶面喷施GABA,测定小麦灌浆期旗叶中内源激素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含量、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以及茎秆中蔗糖和游离氨基酸(AA)含量,并分析这些指标变化对成熟期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喷施清水)相比,小麦旗叶中脱落酸(ABA)含量于喷施GABA后7 d、赤霉素(GA 3)和细胞分裂素(CTK)含量于喷施后21 d、T-AOC于喷施后14和21 d均显著提高,MDA含量于喷施后14和21 d显著降低,α-淀粉酶活性、酸性蛋白酶(ACP)活性于喷施后7 d、β-淀粉酶活性于喷施后7和21 d、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于喷施后7和14 d、碱性蛋白酶(AKP)活性于喷施后14 d均显著增强,而中性蛋白酶(NP)活性于喷施后21 d显著降低;茎秆中蔗糖含量于喷施后7和14 d显著增加,天冬氨酸(Asp)含量于喷施后7、14和21 d、游离氨基酸(AA)含量于喷施后21 d均显著降低,谷氨酸(Glu)含量在喷施后各时间点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叶面喷施GABA的小麦千粒重和产量均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6.23%和9.09%。这说明GABA可能通过调节叶片内源激素含量以及增强总抗氧化能力,减少小麦叶片氧化损伤,提高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促进光合同化物装载以及向籽粒转运,最终提高小麦千粒重和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Γ-氨基丁酸 内源激素 代谢相关 蔗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农学报2012年第27卷总目次
18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I0001-I0006,共6页
关键词 冬小麦 冬麦 QTL 华北农学报 代谢关键 籽粒产量 表达分析 超级稻 粒位 抗白粉病 同源基因 遗传分析 分子标记 目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