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风光发展趋势与碳排放评估的多能源系统优化运行模型 被引量:1
1
作者 步天龙 寇汉鹏 +3 位作者 张大沛 聂伟峰 宁昭军 王健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0-267,共8页
开展多能源系统碳排放量化评估是实现能源系统低碳运行的关键环节,因此,文章提出了一种考虑风光发展趋势与碳排放评估的多能源系统优化运行模型。首先,通过分析火电机组、燃气轮机、电转气、多能源储能等设备的能量输入输出特性,建立多... 开展多能源系统碳排放量化评估是实现能源系统低碳运行的关键环节,因此,文章提出了一种考虑风光发展趋势与碳排放评估的多能源系统优化运行模型。首先,通过分析火电机组、燃气轮机、电转气、多能源储能等设备的能量输入输出特性,建立多能源系统拓扑结构和多能源功率平衡模型;其次,采用广义巴斯模型对风电、光伏发展趋势进行量化,在此基础上,建立考虑风光发展趋势的多能源系统碳排放评估模型;再次,以包含多能源系统能量调节收益、碳配额交易收益和运行成本的总收益最大为目标,提出考虑风光发展趋势与碳排放评估的多能源系统优化运行模型;最后,进行算例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多能源系统优化运行模型能够有效提升系统的运行收益和降低系统的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能源系统 碳排放评估 可再生能源 储能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生态城区低碳规划建设管理碳排放评估模型 被引量:10
2
作者 叶祖达 王静懿 +1 位作者 吴涛涛 郑怡然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4-92,共9页
在推动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建设的同时,提升城市规划决策科学性的研究却相对缺乏。要把低碳城镇化目标纳入法定的城市规划管理决策流程,必须要有科学、定量的方法对规划方案与管理决策产生的碳排放量进行评估。目前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针... 在推动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建设的同时,提升城市规划决策科学性的研究却相对缺乏。要把低碳城镇化目标纳入法定的城市规划管理决策流程,必须要有科学、定量的方法对规划方案与管理决策产生的碳排放量进行评估。目前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针对国家、省级和城市整体宏观层面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与评估方法,而针对城区规划层面的碳排放评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尤其缺乏。论文整理分析近年该领域相关的理论研究和规划实践,指出城区规划的空间尺度与规划管理体制的特性,把针对总体规划的碳排放评估方法内涵进行梳理,建立了适合绿色生态城区空间尺度的规划碳排放评估模型,用以对与详细规划相关的碳排放活动量、排放量以及碳清除活动量、清除量进行测算。论文旨在为活动量的界定与排放系数的梳理方法和数据来源提供参考,构建效果导向的碳排放评估指标体系,将之作为城市详细规划层面碳排放评估的应用工具,并以上海市世博后续发展城市最佳实践区为实证案例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生态城区 温室气体排放清单 碳排放评估 控制性详细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评估方法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3
作者 邱红 金广君 林姚宇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1-27,共7页
将碳排放评估技术融入现有的城市规划与设计体系,是低碳城市建设背景下规划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向之一。从碳足迹计量和碳排放审计的基本原理出发,针对城市的四类低碳物质要素,可提出适用于中微观尺度城市设计项目的碳排放评估方法,包括固... 将碳排放评估技术融入现有的城市规划与设计体系,是低碳城市建设背景下规划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向之一。从碳足迹计量和碳排放审计的基本原理出发,针对城市的四类低碳物质要素,可提出适用于中微观尺度城市设计项目的碳排放评估方法,包括固定碳源碳排放评估、移动碳源碳排放计量、过程碳源碳排放计量、自然碳汇碳清除计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评估 计量 城市设计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CA的模块化建筑物化阶段碳排放协同仿真平台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7
4
作者 蒋博雅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9-136,149,共9页
虚拟实验技术嵌入理论讲授环节,有效地将课堂上传授数学模型的真实实验转化为可视化的、操作性强的虚拟仿真实验流,帮助学生解惑释疑。以全生命周期评价(LCA)物化阶段环境热点分析为基础,引入Three.js支持构建了三维虚拟实验系统,并利用... 虚拟实验技术嵌入理论讲授环节,有效地将课堂上传授数学模型的真实实验转化为可视化的、操作性强的虚拟仿真实验流,帮助学生解惑释疑。以全生命周期评价(LCA)物化阶段环境热点分析为基础,引入Three.js支持构建了三维虚拟实验系统,并利用LCA融合碳排放、三维模块化建筑、图形界面等多元化元素集成实现多功能交互设计。开拓工业化建造技术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相结合的创新型途径,具有较强实用价值;并且有利于学生工程思维和多学科整合能力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周期评价 碳排放评估 模块化建筑 协同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全过程碳足迹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碳感知与优化方法 被引量:19
5
作者 胡博 孙铠彬 +3 位作者 邵常政 黄威 赵宇生 谢开贵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495-2504,共10页
园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升级的空间承载形式,是我国能源消费的重要主体,发展多能互补、绿色高效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结合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的供能特点,提出了全过程碳足迹的概念,其包括外生... 园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升级的空间承载形式,是我国能源消费的重要主体,发展多能互补、绿色高效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结合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的供能特点,提出了全过程碳足迹的概念,其包括外生碳足迹和内生碳足迹2部分。首先,针对外生碳足迹,即汲取自公共能源网络的能流对应的碳足迹,研究了多能流虚拟碳流传输机理,提出了多能流的统一节点碳排放强度评估模型和公共能源网络节点碳排放强度的预测方法,以实现外生碳足迹的可观。然后,结合外生碳足迹和内生碳足迹,考虑园区柔性负荷的用能特性,建立了面向全过程碳足迹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低碳优化模型。最后,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基于所提优化模型,园区综合能源系统能够根据外部公共能源网络的运行状态做出及时响应,进而利用其多能互补赋予的灵活性最小化自身碳足迹,实现深度减排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区综合能源系统 全过程足迹 排放强度评估模型 优化 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碎磨功耗理论的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2
6
作者 左蔚然 戴元松 +1 位作者 许京伟 杨云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27,共12页
矿山碎磨作业电力消耗占据全球总电力消耗的近2%,同时也是矿山生产中能耗最高的作业单元。碎磨流程能耗预测是碳排放和能源管理、矿山生产管理和数字矿山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对基克、雷廷格和邦德等关于碎磨功耗的三大经典理论进... 矿山碎磨作业电力消耗占据全球总电力消耗的近2%,同时也是矿山生产中能耗最高的作业单元。碎磨流程能耗预测是碳排放和能源管理、矿山生产管理和数字矿山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对基克、雷廷格和邦德等关于碎磨功耗的三大经典理论进行了回顾,着重介绍了邦德理论的发展历程并讨论了其在现代碎磨流程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局限性。对上世纪70年代以来陆续提出的多种新的碎磨功耗理论进行了介绍,并讨论对比了邦德理论模型和新的理论模型对碎磨流程单位能耗的预测精度。总结了碎磨功耗理论模型在碎磨工艺流程设计与设备选型、碎磨流程运行效率评估与优化、金属矿山生产能力预测与管理以及金属矿山碎磨能耗碳评估模型等4个方面的应用价值。尽管该领域自主知识产权上的不足对我国数据安全和矿山生产造成了障碍,但随着国内矿山数字化智能化建设的飞速发展,我国碎磨功耗理论模型必将在较短时间内迎来显著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磨功耗理论 碳排放评估 智能矿山 矿石碎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海砂再生混凝土碳化特性及其低碳潜力
7
作者 胡晓龙 肖建庄 +2 位作者 上官一宝 邵光辉 段珍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8期1229-1239,共11页
为探究海水海砂再生混凝土(SSRAC)碳化特性,设计了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及盐度的海水海砂再生混凝土。碳化深度测量及热重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普通混凝土,海水盐度为4%、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100%时,碳化速率可提升81.23%,碳吸收量至多提... 为探究海水海砂再生混凝土(SSRAC)碳化特性,设计了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及盐度的海水海砂再生混凝土。碳化深度测量及热重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普通混凝土,海水盐度为4%、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100%时,碳化速率可提升81.23%,碳吸收量至多提高14.33%。此外,碳化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有提升,基于试验结果拟合得到碳化后混凝土强度预测模型,并结合该模型计算各配合比混凝土全寿命期内的总碳排放量CE、碳吸收量CAS,定义并计算了各配合比净碳排放量CEF。分析结果表明,海水海砂再生混凝土的CEF/CE由普通混凝土的61.37%降低至26.93%,具有良好的低碳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海砂 再生混凝土(RAC) 混凝土强度预测 碳排放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