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经济背景下人口流动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来自中国城市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4
1
作者 田淑英 郭浩 董战峰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21,共9页
基于2011—2019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组成的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等,实证研究了人口流动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了数字经济对二者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人口流动显著提升了碳排放绩效,但也受到城市... 基于2011—2019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组成的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等,实证研究了人口流动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了数字经济对二者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人口流动显著提升了碳排放绩效,但也受到城市资源禀赋、地理位置差异以及人口流动规模的影响;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是人口流动提升碳排放绩效的重要机制;数字经济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发展水平越高,人口流动对碳排放绩效的促进作用越强。基于研究结论,从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提升数字经济低碳化水平等方面提出促进碳排放绩效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人口流动 碳排放绩效 发展 超效率SBM-GM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城镇化背景下浙江省碳排放绩效的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
2
作者 陈玉娟 王思佳 +1 位作者 王志斌 胡俊琪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4-458,472,共16页
在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下半程,县域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研究城镇化投入要素与碳排放绩效的关系意义重大。以浙江省51个建制县及县级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Super-SBM)模型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探究浙江... 在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下半程,县域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研究城镇化投入要素与碳排放绩效的关系意义重大。以浙江省51个建制县及县级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Super-SBM)模型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探究浙江省县域碳排放绩效的时空演化特征和城镇化要素投入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得到:(1)在时间上,县域碳排放绩效自2000年以来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2010年后普遍由降转升,反映相关政策提高了城镇化绿色水平。在空间上,碳排放绩效由“条带分布”向“南北分异”演变,都市圈、县域和地市尺度均呈现两极分化的格局,表明空间因素或影响绩效演变。(2)碳排放绩效影响因子的识别表明,城镇化投入要素与县域碳排放绩效的相关性逐渐增强。除人口规模外,其余要素均与绩效存在较强相关性。此外,各县市发展路径与条件的差异导致城镇化要素对碳排放绩效的作用存在时空分异。各县市碳排放绩效演进路径共性规律与个性特征并存,共性为要素效益转换水平相对均衡,个性则为发展条件与路径不同导致其绩效存在空间分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绩效 县域城镇化 Super-SBM模型 MGW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旅融合对碳排放绩效的作用机制与空间效应 被引量:1
3
作者 甘畅 王凯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6-745,共10页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以文旅融合为代表的产业融合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借助熵权-TOPSIS法和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分别测算2010−2021年中国省际文旅融合水平和碳排放绩效(不包含西藏自治区...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以文旅融合为代表的产业融合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借助熵权-TOPSIS法和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分别测算2010−2021年中国省际文旅融合水平和碳排放绩效(不包含西藏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数据),综合运用动态SYS-GMM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探索文旅融合对碳排放绩效的作用机制与空间效应。结果表明:①文旅融合水平每提高1%,碳排放绩效将显著提升0.019%,即文旅融合有助于提升碳排放绩效。②文旅融合可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和高效化来提升碳排放绩效。③文旅融合所产生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会显著抑制邻地碳排放绩效提升。研究显示,文旅融合能直接和间接地提高本地碳排放绩效,但对邻地碳排放绩效产生负向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融合 文旅融合 碳排放绩效 产业结构升级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人才集聚能提升城市碳排放绩效吗?——来自中国地级市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
4
作者 鲍鹏程 尹朝静 杨坤 《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42,共19页
探究创新人才集聚与碳排放绩效之间的关系对中国经济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2011—2021年中国285个城市面板数据,测算各城市碳排放绩效,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创新人才集聚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及其机制,并对异质性表现和空间效应进... 探究创新人才集聚与碳排放绩效之间的关系对中国经济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2011—2021年中国285个城市面板数据,测算各城市碳排放绩效,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创新人才集聚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及其机制,并对异质性表现和空间效应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创新人才集聚能够提升城市碳排放绩效,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创新人才集聚可以通过增强可持续竞争力和驱动绿色技术创新两个作用渠道提升城市碳排放绩效。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创新人才集聚对碳排放绩效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大中城市、强吸引力城市和高互联网发展水平城市中更为显著。空间效应分析发现,创新人才集聚能够抑制空间关联地区碳排放绩效的改善。经验研究不仅证实了创新人才集聚在提升碳排放绩效、实现“双碳”目标中的重要地位,也为地方政府完善人才战略布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人才集聚 碳排放绩效 可持续竞争力 绿色技术创新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城市碳排放绩效的影响机理及溢出效应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奕淇 董昊娟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6-517,共12页
本文基于数字经济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机制,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中国城市碳排放绩效的影响机理及空间效应。结果表明:①数字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数字鸿沟现象有所缓和;碳排放绩效水平整体较低,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②数字经济可以... 本文基于数字经济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机制,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中国城市碳排放绩效的影响机理及空间效应。结果表明:①数字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数字鸿沟现象有所缓和;碳排放绩效水平整体较低,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②数字经济可以显著改善城市碳排放绩效,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成立。影响机制的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主要是通过绿色技术进步、产业集聚、能源利用效率对碳排放绩效产生积极影响。③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改善东部地区和非资源城市的碳排放绩效,而对中西部地区和资源城市的碳排放绩效的影响不显著。④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本城市的碳排放绩效,而且能够促进相邻城市碳排放绩效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碳排放绩效 超效率SBM模型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紧凑度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
6
作者 程兰花 杨显明 吴昕燕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38-853,共16页
国家“双碳”目标背景下,适度的紧凑是黄河流域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最佳选择。以黄河流域77个地级市为例,多维度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权法、综合加权求和模型、核密度估计、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和... 国家“双碳”目标背景下,适度的紧凑是黄河流域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最佳选择。以黄河流域77个地级市为例,多维度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权法、综合加权求和模型、核密度估计、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2005—2021年黄河流域城市紧凑度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5—2021年黄河流域城市紧凑度与碳排放绩效均略有提升,分别呈现“上中游低、下游高”“中游低、上下游高”的空间分布格局。(2)2005—2021年黄河流域内城市紧凑度与碳排放绩效的关联性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多呈空间负相关性,且呈空间负相关性的城市数量增多,呈空间正相关性的城市多位于中下游地区。(3)2005—2021年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紧凑度和人口紧凑度对碳排放绩效的负向影响较为明显,土地利用紧凑度负向影响减弱,人口紧凑度在中上游地区负向影响增强但在下游地区负向影响减弱;经济紧凑度和交通紧凑度对碳排放绩效主要为正向影响,但交通紧凑度在上下游地区负向影响区均增多。(4)2005—2021年黄河流域城市紧凑度与其他社会经济因子交互后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均增强,各因子协同作用共同影响碳排放绩效,其中经济紧凑度和能源消耗水平协同作用影响最大。未来,该流域应通过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的城市紧凑发展策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镇化质量、强化低碳技术创新和加强城市紧凑度动态调控等方式,促进经济增长、社会福利提升与低碳减排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紧凑度 碳排放绩效 影响效应 交互作用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提升碳排放绩效?——基于TOE框架的组态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盛明泉 何木子 盛安琪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4,共8页
为进一步促进碳排放绩效提升,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文章基于技术—组织—环境(TOE)框架,运用NCA、fs/QCA方法选取30个省份碳排放绩效案例进行组态分析。结果表明:一是单一要素并不构成高碳排放绩效的必要条件。高碳排放绩效驱动路径有3... 为进一步促进碳排放绩效提升,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文章基于技术—组织—环境(TOE)框架,运用NCA、fs/QCA方法选取30个省份碳排放绩效案例进行组态分析。结果表明:一是单一要素并不构成高碳排放绩效的必要条件。高碳排放绩效驱动路径有3类,分别为“组织—环境—平衡型”“组织—环境型”“技术—组织—环境型”,其中“组织—环境—平衡型”在提升碳排放绩效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非高碳排放绩效驱动路径有3条。二是高碳排放绩效驱动路径中,组织条件尤其是政府干预发挥主要作用。三是非高碳排放绩效驱动路径中,非高绿色金融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高碳排放绩效驱动路径存在明显差异。文章拓宽了碳排放绩效研究视角,积极响应了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号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 碳排放绩效 fs/QCA TOE框架 ES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环境规制与碳排放绩效 被引量:7
8
作者 张慧智 孙茹峰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35,共13页
努力实现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与低碳经济发展双目标是中国面临的关键问题。基于2000-2014年中国制造业行业数据,考察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可发现: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有助于碳排放绩效改善,其赋能效应在不同... 努力实现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与低碳经济发展双目标是中国面临的关键问题。基于2000-2014年中国制造业行业数据,考察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可发现: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有助于碳排放绩效改善,其赋能效应在不同类型、技术水平以及污染密集度的行业中存在差异性;能源利用效率与能源消费结构是全球价值链地位作用于碳排放绩效的主要路径,同时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可以进一步增强其对碳排放绩效改善的正向作用。我国制造业应全方位、多层次融入全球价值链体系,深化链条间行业的上下游合作,推动制造业内部的能源技术溢出效应转换,对不同行业进行差异化政策支持,同时地方政府也应加强适时监督,规制行业的短视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地位 碳排放绩效 能源利用效率 能源消费结构 环境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能权交易制度对城市碳排放绩效改善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胡剑波 周宗康 张宽元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56,共11页
用能权交易制度作为我国实现绿色发展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对改善城市碳排放绩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6~2022年我国28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用能权交易制度对城市碳排放绩效的作用机制及其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 用能权交易制度作为我国实现绿色发展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对改善城市碳排放绩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6~2022年我国28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用能权交易制度对城市碳排放绩效的作用机制及其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用能权交易制度显著降低城市碳强度和提升碳全要素生产率;(2)用能权交易制度有利于非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碳强度的降低,同时也有利于非老工业基地和非资源型城市碳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3)用能权交易制度主要通过结构效应、创新效应和监管效应等途径改善城市碳排放绩效;(4)用能权交易制度的碳排放改善作用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能够实现环境红利和社会福利相容发展。因此,稳步扩大试点政策范围,积极探索实现路径和推进区域协同是实现绿色低碳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能权交易制度 强度 全要素生产率 双重差分法 碳排放绩效 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如何影响城市碳排放绩效? 被引量:3
10
作者 肖远飞 杨雪妮 韩先锋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33,共10页
本文基于2011—2019年中国282个城市面板数据,探究数字金融对城市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显著改善了城市碳排放绩效。异质性检验显示,较中部和东北地区而言,数字金融对东部和西部地区碳排放绩效的改善作用更明... 本文基于2011—2019年中国282个城市面板数据,探究数字金融对城市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显著改善了城市碳排放绩效。异质性检验显示,较中部和东北地区而言,数字金融对东部和西部地区碳排放绩效的改善作用更明显,且数字金融对传统金融发展和集聚水平高、市场化水平较低地区碳排放绩效的改善作用更强。从作用渠道来看,数字金融通过加速产业集聚和提升绿色创新水平有效改善了城市碳排放绩效,同时,提升政府环保工作力度有助于发挥数字金融对碳排放绩效的改善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存在边际递增特征,在中部地区的边际递增最为显著。因此,建议因地制宜加快数字金融发展,强化政府环保工作,支持工业集聚和绿色技术创新,推动碳减排目标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碳排放绩效 中介机制 调节效应 门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工业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基于异质型环境规制的门槛效应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柏桐 李健 +1 位作者 唐燕 夏美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263-5274,共12页
基于2011~2020年30个省的面板数据,以行政命令型、市场激励型及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为门槛变量,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与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对工业碳排放绩效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工业碳排放绩效提升具有促进作用,... 基于2011~2020年30个省的面板数据,以行政命令型、市场激励型及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为门槛变量,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与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对工业碳排放绩效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工业碳排放绩效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但其作用大小受到异质型环境规制的约束,不同类型和强度的环境规制作用下,数字经济的影响效果存在差异;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影响效应在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的门槛约束下发挥最大值,且在门槛前后,数字经济对工业碳排放绩效的影响由抑制作用转变为促进作用;中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影响效应在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的门槛约束下发挥最大值,且在门槛前后,数字经济对工业碳排放绩效的影响由促进作用转变为抑制作用;西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影响效应在行政命令型环境规制的门槛约束下发挥最大值,且影响效应在门槛内最强.因此,政府应制定多元化环境监管政策组合,并根据地区特点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发展对工业碳排放绩效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型环境规制 数字经济 工业碳排放绩效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政府财政竞争影响上市公司碳排放绩效的机制——以供应链视角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宗翰 雷良海 段江娇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8-53,共16页
在我国致力于实现碳中和、碳达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从政府财政行为的角度,探讨上市公司碳排放绩效对地方政府财政竞争的微观反应机制。具体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竞争和财政支出竞争两个维度,研究两种地方政府财政竞争行为对上... 在我国致力于实现碳中和、碳达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从政府财政行为的角度,探讨上市公司碳排放绩效对地方政府财政竞争的微观反应机制。具体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竞争和财政支出竞争两个维度,研究两种地方政府财政竞争行为对上市公司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并分析客户集中度与供应商集中度等供应链特征在公司碳排放绩效影响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表明,地方政府的财政竞争程度越高,上市公司碳排放绩效越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竞争会降低上市公司碳排放绩效,主要原因在于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形成的财政压力会促使政府放松环境管理约束,导致上市公司碳排放管理政策较宽松,其碳排放绩效因此降低。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竞争会降低上市公司碳排放绩效,具体机制是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会挤占金融资源,影响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和经营效率,导致上市公司碳排放绩效降低。对供应链客户集中度的研究发现,在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竞争对上市公司碳排放绩效负面影响下,客户集中度高的上市公司碳排放绩效更高;在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竞争对上市公司碳排放绩效负面影响下,客户集中度高的上市公司碳排放绩效更高。而供应商集中度则不具有类似客户集中度的调节效应。因此,为保护环境和消除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竞争对碳排放的不利影响,中央和省级政府应该进一步规范碳排放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将财政转移支付和上市公司等重点企业碳排放绩效挂钩;消除财政支出竞争的不利影响,进一步拓宽普惠金融的覆盖范围,缓解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鉴于客户集中度对碳排放绩效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上市公司监管部门可以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供应链碳排放信息披露要求,促使企业提高碳排放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竞争 上市公司 碳排放绩效 客户集中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激励型自愿减排机制能否提升地区碳排放绩效?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迪一 刘俊腾 +2 位作者 张国兴 杜慧滨 陈张蕾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44,共12页
作为一种自愿性个人碳交易机制,碳普惠旨在通过“谁减排谁受益”的激励模式促进个体主动践行低碳行为,是碳排放交易机制向个体层面的延伸和拓展,评估这一政策的碳排放绩效对于挖掘社会个体减排潜力、丰富环境政策工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种自愿性个人碳交易机制,碳普惠旨在通过“谁减排谁受益”的激励模式促进个体主动践行低碳行为,是碳排放交易机制向个体层面的延伸和拓展,评估这一政策的碳排放绩效对于挖掘社会个体减排潜力、丰富环境政策工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2015年广东省实施碳普惠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合成控制法和2005—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评估了碳普惠在提升地区碳排放绩效方面取得的实际效果,并进一步探究了政策效应发生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碳普惠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地区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和碳排放强度的下降,2015—2021年,政策干预使得广东省碳排放总量平均降低4 094万t,人均碳排放量降低0.294 t,碳排放强度降低0.312 t/万元,且该结论在进行安慰剂检验、排序检验和排除其他政策干扰的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的中介机制检验表明,碳普惠政策能通过促进公众绿色出行和降低用电量降低地区碳排放,但不能降低能源消耗。该研究揭示了兼具激励性和自愿性的个人碳交易机制在环境治理中的有效性,据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未来需要重视社会个体在消费端的减排潜力,逐渐将个人碳交易机制纳入到碳减排治理中,鼓励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地应用和发展碳普惠;(2)在碳普惠的设计中,要完善低碳出行场景和低碳生活场景中的激励机制,提高公众参与减排的便利性;(3)注重碳普惠政策设计的应用性、激励性和持续性,开发科学的碳普惠量化核证方法学,构建涵盖社会公众和工业企业的全方位碳交易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交易 普惠 碳排放绩效 合成控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绩效提升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鑫昕 尚娟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4-129,共6页
数字经济作为低碳发展的新引擎,能够通过驱动经济增长有效促进碳减排。文章基于经济增长中介视角,以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据为样本,考察了数字经济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与内在机制,并深入探讨了此影响效应的区域异质性特征。结果... 数字经济作为低碳发展的新引擎,能够通过驱动经济增长有效促进碳减排。文章基于经济增长中介视角,以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据为样本,考察了数字经济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与内在机制,并深入探讨了此影响效应的区域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绩效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数字经济发展可以通过促进经济增长提升碳排放绩效,经济增长是数字经济作用于我国碳排放绩效提升的重要路径;数字经济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程度在不同区域之间存在异质性,表现出中部地区赋能作用最高、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的非均衡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碳排放绩效 经济增长 区域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转型视角下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碳排放绩效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子墨 王舒乐 郝爱民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84-91,共8页
在实现“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推动绿色制造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文章构建数字指标体系,深入探讨了数字经济如何通过影响技术研发能力来提升制造业的碳排放绩效,并促进其绿色转型。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制造业绿色转型有显... 在实现“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推动绿色制造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文章构建数字指标体系,深入探讨了数字经济如何通过影响技术研发能力来提升制造业的碳排放绩效,并促进其绿色转型。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制造业绿色转型有显著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通过技术创新减少碳排放方面,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的积极推动作用在东部地区最显著。因此,为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在降低制造业碳排放并加速绿色转型过程中的潜力,应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字产业化水平,培养与绿色技术和低碳管理相关的数字人才,夯实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提升碳排放绩效,加快制造业绿色转型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绩效 数字经济 制造业数字化 绿色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绩效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及其形成机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被引量:8
16
作者 林明裕 崔兴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67-2878,共12页
以2006~2019年长江经济带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修正引力模型量化分析长江经济带碳排放绩效的空间关联强度,并进一步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空间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和形成机制.研究表明:(1)长三角经济带城市碳排放绩效整体呈现上升... 以2006~2019年长江经济带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修正引力模型量化分析长江经济带碳排放绩效的空间关联强度,并进一步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空间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和形成机制.研究表明:(1)长三角经济带城市碳排放绩效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具有明显的马太和辐射效应,其空间关联强度整体不高、存在减弱的趋势,空间网络结构的连通性和稳健性较强、网络冗余路径逐渐减少但不具有等级森严特征.(2)从不同流域特征来看,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处于空间网络的相对中心地位,在长江经济带城市碳排放绩效空间网络中扮演着领导者角色,而上游地区城市群处于相对劣势地位,发挥着中枢和传导作用.(3)从空间关联模块来看,长江经济带城市碳排放绩效空间关联模块可划分为“净溢出”、“净受益”和“双向溢出”模块,模块内部各城市之间具有明显的聚集和空间关联效应,各模块之间还存在明显的协同和空间溢出效应.(4)从影响机制来看,空间邻接关系、气候变化差异、交通基础差异、人口规模差异和能源结构差异在长江经济带城市碳排放绩效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的形成与演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碳排放绩效 空间关联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 二次指派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城市碳排放绩效:作用机制与空间效应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奕淇 董昊娟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39,共13页
文章基于数字经济对碳排放绩效的理论机理,构建数字经济和碳排放绩效的评价指标,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中国城市碳排放绩效的作用机制与空间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整体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且区域间差距显著;碳排放绩效呈现波动上升的变动趋... 文章基于数字经济对碳排放绩效的理论机理,构建数字经济和碳排放绩效的评价指标,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中国城市碳排放绩效的作用机制与空间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整体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且区域间差距显著;碳排放绩效呈现波动上升的变动趋势,且碳排放绩效水平整体偏低;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发现,数字经济可以显著促进城市碳排放绩效提升,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主要是通过绿色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和绿色金融发展对碳排放绩效产生积极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改善东部地区城市、人力资本充裕城市、高城镇化水平城市以及低财政压力城市的碳排放绩效;空间效应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可有效改善本地城市和相邻城市的碳排放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碳排放绩效 作用机制 空间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际碳排放绩效空间关联效应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奕淇 甄雯青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7036-7050,共15页
提高碳排放绩效是促进环境与经济平衡,推动区域协同可持续的关键所在。借助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中国30个省份2005—2022年的碳排放绩效,并采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网络的结构特征、相互关系的传递路径、网络效应和网络影响... 提高碳排放绩效是促进环境与经济平衡,推动区域协同可持续的关键所在。借助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中国30个省份2005—2022年的碳排放绩效,并采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网络的结构特征、相互关系的传递路径、网络效应和网络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中国碳排放绩效显著增长,其空间关联网络特征明显,表现为以“北京—上海”双核为中心的东密西疏格局,并逐渐形成复杂化、紧密化的网络分布。②网络中板块内的关系数量明显低于板块间,“净溢出”和“净受益”板块间的直接联系和关联程度增强,“双向溢出”和“经纪人”板块的影响作用逐渐减弱。③关联网络的整体和个体结构特征均显著影响碳排放绩效,提升网络密度、关联关系数、度数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降低网络效率和网络等级度可以有效提高碳排放绩效。④空间距离缩小,经济发展、技术创新、对外开放和城镇化水平的差异扩大可以显著提升网络的关联强度,产业结构、人口密度、环境规制、能源消费强度差异对网络关联强度的影响大小和方向表现出阶段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绩效 空间关联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 网络效应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城市密度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效应与机制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飞 徐鹤 李永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092-4104,共13页
城市密度是衡量城市各要素空间集聚程度的表征也是调控城市各要素资源分配效率的重要手段。过往主要围绕城市密度的物质形态测度来研究城市空间资源利用与环境问题,少有立足碳排放绩效的视角来研究城市密度的演变逻辑。立足生态效益中... 城市密度是衡量城市各要素空间集聚程度的表征也是调控城市各要素资源分配效率的重要手段。过往主要围绕城市密度的物质形态测度来研究城市空间资源利用与环境问题,少有立足碳排放绩效的视角来研究城市密度的演变逻辑。立足生态效益中自然资源投入最小化与获得价值最大化的观点,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维度构建碳排放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以长三角41个城市为例,基于标准差椭圆分析城市密度与碳排放绩效的时空演变及关联特征,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与地理探测器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城市密度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效应及机制。结果表明:(1)城市密度与碳排放绩效均升高,城市密度增速减慢,而碳排放绩效增速加快;二者均呈东南—西北向发展且关联性不断增强。(2)城市密度分指标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效应存在时空差异,东南部多数城市各分指标影响系数增大且作用方向不变;西北部人口密度负向影响显著增强,经济密度的影响由负转正,而空间密度的影响由正转负。(3)城市密度与其他经济社会因素交互后对碳排放绩效产生影响,其中经济密度与产业结构协同作用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最大,且与因子独立作用相比,人口密度与其他影响因素的交互效应增幅最大。理清城市密度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效应及机制,可以为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绩效 城市密度 影响效应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颠覆性技术创新与碳排放绩效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雪琼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共6页
立足新发展阶段,新质生产力作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生产力,对提升碳排放绩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08—2022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新质生产力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对碳排放... 立足新发展阶段,新质生产力作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生产力,对提升碳排放绩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08—2022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新质生产力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对碳排放绩效具有正向影响,经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成立。空间效应检验显示,新质生产力的碳排放绩效提升效应存在空间溢出特征,即新质生产力不仅能够带动本地区碳排放绩效增长,也对邻近地区碳排放绩效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异质性检验表明,新质生产力对高市场化程度地区的碳排放绩效促进作用更显著。调节效应分析表明,在新质生产力与碳排放绩效关系中存在颠覆性技术创新的调节作用。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强化多元支撑,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深化科研攻关,提升前沿领域颠覆性技术创新水平的建议,以期为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加速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碳排放绩效 颠覆性技术创新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