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区间-线路建设阶段碳排放分析
1
作者 施羲渊 姚崇武 +5 位作者 林瑞敏 田浩东 蒲静 郭茹 蔡辰 黄翔峰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30,共9页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引发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预算定额的轨道交通碳排放核算方法,通过整合碳排放强度和经济强度指标,构建“车站-区间-线路”多层级碳排放分析体系。以福州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及西延线工程为...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引发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预算定额的轨道交通碳排放核算方法,通过整合碳排放强度和经济强度指标,构建“车站-区间-线路”多层级碳排放分析体系。以福州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及西延线工程为案例,定量分析轨道交通建设阶段的碳排放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建材生产阶段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占总排放的50%~79%,其中钢筋、混凝土(商品混凝土)和水泥是主要贡献因子。车站层面的碳排放强度为1.67~3.40 tCO_(2)e/m^(2),受车站规模和结构设计影响;单位经济强度为1.54~3.40 tCO_(2)e/万元,主要受轨道交通低碳程度影响。区间层面的碳排放强度因施工方法不同呈现显著差异,其中采用明挖法施工的区间碳排放强度更高,最高达36.5 tCO_(2)e/双延米,主要因其对钢材和混凝土的需求较高。本研究为城市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低碳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对推进轨道交通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建设阶段 排放核算 线路排放 减排潜力 碳排放经济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