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负荷碳排放特征的配电网源荷协同规划方法
被引量:
3
1
作者
冯翼晗
郑宇鹏
+3 位作者
陈权威
徐琛博
汤波
来鑫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6-975,I0031-I0033,共13页
随着大规模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和可调负荷接入配电网,低成本最大化减排对配电网低碳发展至关重要。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负荷碳排放特征的配电网源荷协同规划方法。首先,基于配电网的碳势和净负荷曲线,建立了考虑...
随着大规模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和可调负荷接入配电网,低成本最大化减排对配电网低碳发展至关重要。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负荷碳排放特征的配电网源荷协同规划方法。首先,基于配电网的碳势和净负荷曲线,建立了考虑用电碳排量、距离低碳度、趋势低碳度和低碳用电率的负荷碳排放特征量化模型,得到区域电网内各配电网的低碳规划优先级;其次,以碳排放量最低为目标,建立了配电网源荷协同规划模型,得到响应后负荷特性曲线、DG接入种类及容量,融合DG发出的零碳电力和柔性负荷的灵活调节能力以充分降低系统碳排放;最后,在改进后的IEEE30节点系统上通过仿真对所提方法的碳减排效益进行分析与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
势
负荷
碳排放特征
低
碳
需求响应
源荷协同
低
碳
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河流域能源生产和消费视角下的碳排放特征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张倩
王莉娟
+1 位作者
祝胜来
徐峰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01-2412,共12页
基于能源生产和消费不同视角研究碳排放流动特征,明确碳排放责任,对“全国一盘棋”统筹推进减碳起到至关重要作用。该研究以2000-2020年为分析时段,采用碳排放因子法精准核算黄河流域能源生产和消费侧碳排放量;基于能流图和碳流图,定量...
基于能源生产和消费不同视角研究碳排放流动特征,明确碳排放责任,对“全国一盘棋”统筹推进减碳起到至关重要作用。该研究以2000-2020年为分析时段,采用碳排放因子法精准核算黄河流域能源生产和消费侧碳排放量;基于能流图和碳流图,定量揭示流域及各省区生产和消费侧的能源-部门-碳之间的关联、能源流动特征、碳排放动态演变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流域内相邻省区碳排放协同特征,阐明流域碳排放差异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黄河流域能源生产侧碳排放8量比消费侧高10%~31%,且碳排放差额逐渐增大,2020年差额达到7.27×10^(8) t,原因在于黄河流域二次能源净调出量逐年增加。②黄河流域9省区碳排放差额呈现3种演变趋势,其中,青海省、四川省、河南省由能源生产侧碳排放量高转变为消费侧高,山东省则呈相反趋势,而流域中部省区生产侧碳排放量一直高于消费侧。③能源生产主导型的内蒙古自治区生产侧碳排放量远高于消费侧,生产侧碳排放中近60%来自火力发电,原因在于能源加工转换中原煤使用量持续增加,且火力发电效率较低。由于电力低碳化程度高,能源消费主导型的四川省工业电力终端消费占比达到24.47%,但相应碳排放仅为9.20%。④黄河流域内相邻省区碳排放协同状态向好发展,2020年呈现“东西良好协调,中部初步协调”的特征。研究显示,黄河流域以能源生产主导型省区为主,明确能源生产侧与消费侧的碳排放责任、制定各省区差异化减碳战略、构建省区间协同减碳机制,有利于支撑流域实现“双碳”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能源生产侧与消费侧
碳
排放
核算
碳排放特征
能源流动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提标升级对乡镇污水处理厂碳排放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
4
3
作者
刘思玉
张建强
+3 位作者
白华清
汪锐
陈杨武
何杨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98-807,共10页
在碳达峰、碳中和和流域水污染防治的背景下,乡镇污水处理厂减污降碳协同势在必行。基于成都市某乡镇市政污水处理厂2016—2022年水质水量数据,分析提标升级前后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的时间变异性,利用《IPCC 2006国家温室气体...
在碳达峰、碳中和和流域水污染防治的背景下,乡镇污水处理厂减污降碳协同势在必行。基于成都市某乡镇市政污水处理厂2016—2022年水质水量数据,分析提标升级前后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的时间变异性,利用《IPCC 2006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19年修订版)、《城镇水务系统碳核算与减排路径技术指南》评估直接、间接碳排放强度特征,探究提标升级前后碳排放量对季节、水质及污染物削减量的响应。结果表明:1)污水处理厂主体工艺从周期循环活性污泥法(CASS)升级为厌氧-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法(AAO-MBR)后,出水水质满足DB 51/2311—2016《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升级后通过增加碳源、利用MBR膜截留污泥等措施,使出水水质指标更加稳定,对污染物的处理效率更高;2)提标升级后,直接、间接碳排放强度分别为0.296和1.082 kg/m^(3)(以CO_(2)当量计),分别增加41.59%和105.70%,且夏季碳排放强度显著低于其他季节(P<0.01),升级前后的间接碳排放强度均高于直接碳排放强度;3)提标升级后,总碳排放强度增加了0.643 kg/m^(3)(以CO_(2)当量计),工艺升级导致的电耗增加,使得间接碳排放强度变化更显著。乡镇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在提高处理效能的同时也增加了碳排放量,建议在工艺改造中协同考虑污染物去除与能耗控制,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特征
提标升级
污水处理
周期循环活性污泥法(CASS)
厌氧-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法(AAO-MB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国际碳排放特征演进及中国应对建议
被引量:
3
4
作者
杨占红
裴莹莹
+1 位作者
罗宏
薛婕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5-192,共8页
通过系统地比较各主要国家CO_2排放总量、人均排放量及排放强度等,总结发达国家碳排放特点,分析中国碳排放历程及各阶段出现的原因。比较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政策,结合中外碳排放特征,总结中国碳排放及应对气候...
通过系统地比较各主要国家CO_2排放总量、人均排放量及排放强度等,总结发达国家碳排放特点,分析中国碳排放历程及各阶段出现的原因。比较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政策,结合中外碳排放特征,总结中国碳排放及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中国新常态下应对气候变化的建议,包括在国际层面上,积极参与气候谈判,推动国际社会低碳化发展,在中国层面上,切实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引领经济低碳发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
碳排放特征
气候变化
应对建议
CO_2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铁路运营期碳排放特征及减排路径思考
被引量:
24
5
作者
任南琪
许志成
+1 位作者
鲁垠涛
姚宏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共6页
铁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有着“运量大,碳排低”的特点,将在未来交通运输业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铁路行业运营期碳排放占全生命周期的80%以上,其中牵引供电占60%左右,非牵引供电占40%左右。以中国北方某...
铁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有着“运量大,碳排低”的特点,将在未来交通运输业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铁路行业运营期碳排放占全生命周期的80%以上,其中牵引供电占60%左右,非牵引供电占40%左右。以中国北方某铁路局集团为例,分析了35个站段碳排放特征,发现机务段与客运车站碳排放量高于其他站段,其中铁路车站的碳排放来源主要包括通风空调、照明系统、商业广告三大功能单元。通过敏感性分析发现,铁路运营期碳排放量对电力排放因子、化石燃料使用量更加敏感,提出铁路运营期采用新能源替代、运营期系列关键节能减碳技术替代和智慧化能效-碳管控系统是实现碳减排和碳中和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运营期
站段
碳排放特征
减排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煤炭开发过程碳排放特征及碳中和发展的技术途径
被引量:
58
6
作者
任世华
谢亚辰
+1 位作者
焦小淼
谢和平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0-68,共9页
理清煤炭开发过程碳排放特征,是推动煤炭开发过程碳达峰、碳中和的前提和基础。基于煤炭开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清单分析方法,重点从生产用能、瓦斯排放及矿后活动3个环节,建立煤炭开发过程碳排放计算模型,测算煤炭开发过程碳排放量,并分...
理清煤炭开发过程碳排放特征,是推动煤炭开发过程碳达峰、碳中和的前提和基础。基于煤炭开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清单分析方法,重点从生产用能、瓦斯排放及矿后活动3个环节,建立煤炭开发过程碳排放计算模型,测算煤炭开发过程碳排放量,并分析不同环节碳排放特征,提出煤炭开发过程碳减排技术途径。研究表明:1)生产用能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由2010年81.5 kg/t,先快速降低到2015年的66.5 kg/t,而后缓慢降低到2020年的65.4 kg/t;2)瓦斯排放(碳排放)强度呈快速下降趋势,由2010年的123.7 kg/t,降低到2020年的67.6 kg/t;3)矿后活动碳排放强度呈缓慢降低趋势,由2010年的21.5 kg/t,逐渐降至2020年的18.0 kg/t。基于碳排放量和排放特征分析,提出了煤炭开发过程实现碳中和的5大技术途径,即大力推广应用煤炭开发节能提效技术,减少煤炭开发过程能源消耗带来的碳排放;持续攻关煤矿瓦斯抽采利用技术,减少煤炭开发过程甲烷排放;加快探索煤炭开发新技术,从原理上改变碳排放特性;有序研发和示范煤矿区煤与新能源耦合利用技术,降低单位产品碳排放强度;尽早谋划煤矿区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固化、封存技术,形成煤炭行业独有的碳中和实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发
煤矿瓦斯
生产用能
矿后活动
碳排放特征
碳
减排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井工煤矿开采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特征研究
被引量:
13
7
作者
曹原广
刘娜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2-167,共6页
基于生命周期法和井工煤炭开采工艺流程分析了井工煤炭开采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边界和碳排放源,构建了煤炭开采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核算模型,并结合煤炭生产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进行案例分析。结果显示,甲烷的逃逸和电力的消耗是煤炭开采...
基于生命周期法和井工煤炭开采工艺流程分析了井工煤炭开采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边界和碳排放源,构建了煤炭开采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核算模型,并结合煤炭生产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进行案例分析。结果显示,甲烷的逃逸和电力的消耗是煤炭开采温室气体排放的最主要因素;煤炭开采的全生命周期内,维持矿井正常运行的基础电力消耗是最大的耗电项目,掘进和回采设备在电力消耗中也占有较大比重。最后提出了煤炭生产企业的低碳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特征
井工煤矿
煤炭开采
全生命周期
碳
排放
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清单算法的碳排放特征与空间分异分析——以四川省为例
被引量:
6
8
作者
李乔楚
陈军华
何京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13-1519,1525,共8页
基于清单算法从能源活动、工业生产、林业活动、废弃物处置4个方面编制四川省2010—2018年的碳排放清单,对其变化特征开展分析并研判主要排放源,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技术探讨碳排放的空间分异。结果表明:(1)能源活动是四川省碳排放的...
基于清单算法从能源活动、工业生产、林业活动、废弃物处置4个方面编制四川省2010—2018年的碳排放清单,对其变化特征开展分析并研判主要排放源,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技术探讨碳排放的空间分异。结果表明:(1)能源活动是四川省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其中以能源加工转化和工业能源消耗为重点行业;工业生产碳排放在水泥、钢铁生产两大部门呈现显著聚集性;林业活动固碳效应能够有效对冲区域自身碳排放;废弃物处置对碳排放的贡献日益凸显。(2)成都市、绵阳市等发达地区碳生产力较高,应充分发挥区位、人才和技术优势大力培育低碳产业集群;巴中市、广元市等欠发达地区现阶段碳排放量较小,但未来会面临工业化带来的陡增局面,应着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内江市、攀枝花市等工业城市碳排放强度较高,应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刚性产业转型升级;西部高山高原区应积极探索绿色低碳与全面小康共赢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特征
空间分异
四川省
清单算法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藏玉米田养鹅模式下的土壤碳排放特征
被引量:
3
9
作者
杨红
柳文杰
+1 位作者
刘合满
曹丽花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3-212,246,共11页
为探究玉米田养鹅模式(RGC)对高寒农田土壤碳排放的影响,以藏东南玉米田养鹅模式下高寒农田为研究对象,采用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定系统进行实地测定。结果表明:土壤温度、体积含水量和碳排放速率均表现为“单峰型”日变化特征,但在峰值...
为探究玉米田养鹅模式(RGC)对高寒农田土壤碳排放的影响,以藏东南玉米田养鹅模式下高寒农田为研究对象,采用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定系统进行实地测定。结果表明:土壤温度、体积含水量和碳排放速率均表现为“单峰型”日变化特征,但在峰值和谷值出现时间上存在差异,即土壤呼吸速率滞后于土壤温度和含水量的变化;整个生育期内,土壤碳排放速率均表现为RGC>CK,说明玉米田养鹅模式可有效提高土壤碳排放效率,但从空间变异性(变异系数CK>RGC)和温度敏感性系数(Q_(10)值表现为CK(1.19~1.38)>RGC(1.12~1.30))来看,玉米田养鹅生产模式可有效提高土壤呼吸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和降低高寒区域农田土壤温度敏感性;双变量拟合模型显示,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极显著响应于土壤温度与体积含水量的协同变化(0.862<R^(2)<0.981),但不同测定日期的响应程度存在差异;土壤呼吸速率表现为RGC>CK,但变异系数表现为CK>RGC,说明CK的土壤呼吸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高寒区域农田玉米田养鹅模式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碳稳定性、降低土壤碳排放速率温度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田养鹅
土壤呼吸
土壤温度
体积含水量
土壤
碳排放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居住建筑施工阶段碳排放计算及其分布特征
被引量:
1
10
作者
佘洁卿
屈兵
魏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8-296,共9页
居住建筑施工阶段碳排放占全过程碳排放的比重较低,但施工阶段的碳排放时间相对集中,是建筑行业节能减排不容忽视的一环.通过构建基于能源用量和机械用量的两种居住建筑施工阶段碳排放计算方法,并确定能源和施工机械的碳排放因子,以福建...
居住建筑施工阶段碳排放占全过程碳排放的比重较低,但施工阶段的碳排放时间相对集中,是建筑行业节能减排不容忽视的一环.通过构建基于能源用量和机械用量的两种居住建筑施工阶段碳排放计算方法,并确定能源和施工机械的碳排放因子,以福建省15栋居住建筑作为研究对象,计算案例建筑施工阶段的碳排放强度,结果表明:居住建筑施工阶段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强度为6.92~17.75 kgCO_(2)/m^(2),电力是最主要的碳排放贡献者;塔式起重机和施工电梯二者之和占碳排放总量的63.96%;垂直运输工程、钢筋工程和混凝土工程三者之和占碳排放总量的85.93%.结合以上研究成果,提出相应的减排策略,以实现居住建筑施工阶段的节能减排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建筑
施工阶段
碳
排放
计算
碳排放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成都市土地利用碳排放时序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姜强
谢知佚
+1 位作者
夏建国
欧定华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0期83-90,143,共9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化石燃料燃烧和土地利用变化等人为活动所造成的碳排放已逐渐成为影响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在倡导低碳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定量研究及低碳土地利用优化已成为区域土地资源管理领域的重点。对成都...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化石燃料燃烧和土地利用变化等人为活动所造成的碳排放已逐渐成为影响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在倡导低碳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定量研究及低碳土地利用优化已成为区域土地资源管理领域的重点。对成都市土地利用变化展开分析,采用直接、间接估算法计算了成都市土地利用碳排放特征值,借助LMDI模型对成都市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解识别。结果表明:2005—2020年,成都市土地利用结构以耕地和林园地占主导地位,建设用地次之,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较小。建设用地的土地利用动态度最大,面积增加最多,增加789.48 km^(2),主要来源是耕地和林园地;草地和林园地相对稳定。成都市土地利用碳排放总量呈现增加趋势且增速放缓,其中建设用地是碳源的主要贡献地类,林园地是碳汇的主要贡献地类;碳排放强度在逐渐减小,2020年仅相当于2005年的1/4。对碳排放起促进作用的要素包括土地利用结构效应、经济效应和人口效应;土地利用效率在3个时间段内都抑制了碳排放的增加;碳排放强度效应则是经历了抑制-促进-抑制的过程。研究结果可为优化成都市低碳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格局提供理论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碳
排放
时序
特征
LMDI模型
成都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钢铁行业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12
作者
范学峰
何学坤
+3 位作者
赵运建
李朋
刘吕
王刚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142,共11页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作为最直接有效的末端碳减排手段,是实现钢铁行业“双碳”目标的关键技术保障。尽管CCUS技术在石化和电力行业已有多个示范项目,但钢铁行业CCUS技术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围绕CCUS技术原理、钢铁企业碳排放...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作为最直接有效的末端碳减排手段,是实现钢铁行业“双碳”目标的关键技术保障。尽管CCUS技术在石化和电力行业已有多个示范项目,但钢铁行业CCUS技术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围绕CCUS技术原理、钢铁企业碳排放特征和钢铁行业CCUS技术应用3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阐述了CCUS工艺流程中碳捕集、碳运输以及碳利用与封存技术的原理,分析了钢铁企业碳排放源的特点及气体组成、工况和杂质含量特征。通过梳理目前国内外钢铁企业开展的CCUS工业化应用项目及试验,总结了钢铁行业CCUS技术的关键问题及发展趋势。在综述技术应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钢铁企业碳排放源的特征,展望了钢铁行业CCUS项目推广应用需重点关注的技术方向,以期助力于钢铁行业CCUS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行业
CCUS
碳
排放
源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低碳氮比进水AAO污水处理厂低碳运行
被引量:
30
13
作者
周政
李怀波
+2 位作者
王燕
王硕
李激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088-5099,共12页
为探明低碳氮比进水条件下AAO污水处理厂的碳排放特征,提出可行的低碳运行策略,基于排放因子法对7座低碳氮比进水AAO污水处理厂(分为AAO组和AAO-MBR组)运行1a产生的碳排放进行核算与评价,对具有显著低碳表现的污水处理厂开展全流程分析...
为探明低碳氮比进水条件下AAO污水处理厂的碳排放特征,提出可行的低碳运行策略,基于排放因子法对7座低碳氮比进水AAO污水处理厂(分为AAO组和AAO-MBR组)运行1a产生的碳排放进行核算与评价,对具有显著低碳表现的污水处理厂开展全流程分析剖析其碳减排途径.结果表明,电耗和N_(2)O排放是主要碳排放来源,分别贡献49.43%和25.75%的碳排放.AAO-MBR组以间接碳排放为主,电耗碳排放占至约60%,而AAO组生物作用导致的直接碳排放占主导.AAO组平均吨水比碳排放显著低于AAO-MBR组(0.47和0.79kgCO_(2eq)/m^(3)),更具低碳运行潜力.7座污水处理厂中,WWTP7各项比碳排放评价指标均为最低,意味着其最具低碳运行能力.充分利用进水碳源,多路径协同脱氮除磷同时精准控制溶解氧浓度避免过曝气是其大幅削减能耗和物耗,实现碳减排的关键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
碳
氮比
AAO污水处理厂
碳排放特征
多途径协同脱氮除磷
低
碳
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负荷碳排放特征的配电网源荷协同规划方法
被引量:
3
1
作者
冯翼晗
郑宇鹏
陈权威
徐琛博
汤波
来鑫
机构
上海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温岭市供电公司
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出处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6-975,I0031-I0033,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977131,52277223)
上海市科委创新行动计划(22dz1206802)。
文摘
随着大规模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和可调负荷接入配电网,低成本最大化减排对配电网低碳发展至关重要。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负荷碳排放特征的配电网源荷协同规划方法。首先,基于配电网的碳势和净负荷曲线,建立了考虑用电碳排量、距离低碳度、趋势低碳度和低碳用电率的负荷碳排放特征量化模型,得到区域电网内各配电网的低碳规划优先级;其次,以碳排放量最低为目标,建立了配电网源荷协同规划模型,得到响应后负荷特性曲线、DG接入种类及容量,融合DG发出的零碳电力和柔性负荷的灵活调节能力以充分降低系统碳排放;最后,在改进后的IEEE30节点系统上通过仿真对所提方法的碳减排效益进行分析与验证。
关键词
碳
势
负荷
碳排放特征
低
碳
需求响应
源荷协同
低
碳
规划
Keywords
carbon intensity
load carbon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low-carbon demand response
source-load synergy
low carbon planning
分类号
TM721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河流域能源生产和消费视角下的碳排放特征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张倩
王莉娟
祝胜来
徐峰
机构
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联合研究中心
出处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01-2412,共12页
基金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联合研究项目(No.2022-YRUC-01-0403)。
文摘
基于能源生产和消费不同视角研究碳排放流动特征,明确碳排放责任,对“全国一盘棋”统筹推进减碳起到至关重要作用。该研究以2000-2020年为分析时段,采用碳排放因子法精准核算黄河流域能源生产和消费侧碳排放量;基于能流图和碳流图,定量揭示流域及各省区生产和消费侧的能源-部门-碳之间的关联、能源流动特征、碳排放动态演变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流域内相邻省区碳排放协同特征,阐明流域碳排放差异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黄河流域能源生产侧碳排放8量比消费侧高10%~31%,且碳排放差额逐渐增大,2020年差额达到7.27×10^(8) t,原因在于黄河流域二次能源净调出量逐年增加。②黄河流域9省区碳排放差额呈现3种演变趋势,其中,青海省、四川省、河南省由能源生产侧碳排放量高转变为消费侧高,山东省则呈相反趋势,而流域中部省区生产侧碳排放量一直高于消费侧。③能源生产主导型的内蒙古自治区生产侧碳排放量远高于消费侧,生产侧碳排放中近60%来自火力发电,原因在于能源加工转换中原煤使用量持续增加,且火力发电效率较低。由于电力低碳化程度高,能源消费主导型的四川省工业电力终端消费占比达到24.47%,但相应碳排放仅为9.20%。④黄河流域内相邻省区碳排放协同状态向好发展,2020年呈现“东西良好协调,中部初步协调”的特征。研究显示,黄河流域以能源生产主导型省区为主,明确能源生产侧与消费侧的碳排放责任、制定各省区差异化减碳战略、构建省区间协同减碳机制,有利于支撑流域实现“双碳”目标。
关键词
黄河流域
能源生产侧与消费侧
碳
排放
核算
碳排放特征
能源流动
特征
Keywords
the Yellow River Basin
production-based and consumption-based energy
carbon accounting
carbon emissions characteristics
energy flow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X19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提标升级对乡镇污水处理厂碳排放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
4
3
作者
刘思玉
张建强
白华清
汪锐
陈杨武
何杨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出处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98-807,共10页
基金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2021YFG0280)。
文摘
在碳达峰、碳中和和流域水污染防治的背景下,乡镇污水处理厂减污降碳协同势在必行。基于成都市某乡镇市政污水处理厂2016—2022年水质水量数据,分析提标升级前后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的时间变异性,利用《IPCC 2006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19年修订版)、《城镇水务系统碳核算与减排路径技术指南》评估直接、间接碳排放强度特征,探究提标升级前后碳排放量对季节、水质及污染物削减量的响应。结果表明:1)污水处理厂主体工艺从周期循环活性污泥法(CASS)升级为厌氧-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法(AAO-MBR)后,出水水质满足DB 51/2311—2016《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升级后通过增加碳源、利用MBR膜截留污泥等措施,使出水水质指标更加稳定,对污染物的处理效率更高;2)提标升级后,直接、间接碳排放强度分别为0.296和1.082 kg/m^(3)(以CO_(2)当量计),分别增加41.59%和105.70%,且夏季碳排放强度显著低于其他季节(P<0.01),升级前后的间接碳排放强度均高于直接碳排放强度;3)提标升级后,总碳排放强度增加了0.643 kg/m^(3)(以CO_(2)当量计),工艺升级导致的电耗增加,使得间接碳排放强度变化更显著。乡镇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在提高处理效能的同时也增加了碳排放量,建议在工艺改造中协同考虑污染物去除与能耗控制,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关键词
碳排放特征
提标升级
污水处理
周期循环活性污泥法(CASS)
厌氧-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法(AAO-MBR)
Keywords
carbon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upgrading
sewage treatment
cyclic activated sludge system(CASS)
anaerobic-anoxic-oxic-membrane bioreactor(AAO-MBR)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国际碳排放特征演进及中国应对建议
被引量:
3
4
作者
杨占红
裴莹莹
罗宏
薛婕
机构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与经济研究室
出处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5-192,共8页
基金
能源基金会中国可持续能源项目(G-1406-21486)
国家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109065)
文摘
通过系统地比较各主要国家CO_2排放总量、人均排放量及排放强度等,总结发达国家碳排放特点,分析中国碳排放历程及各阶段出现的原因。比较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政策,结合中外碳排放特征,总结中国碳排放及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中国新常态下应对气候变化的建议,包括在国际层面上,积极参与气候谈判,推动国际社会低碳化发展,在中国层面上,切实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引领经济低碳发展等。
关键词
国际
碳排放特征
气候变化
应对建议
CO_2
排放
Keywords
international carbon emission
climate change
countermeasures
CO_2 emissions
分类号
X32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铁路运营期碳排放特征及减排路径思考
被引量:
24
5
作者
任南琪
许志成
鲁垠涛
姚宏
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北京交通大学环境学院
出处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基金项目(52042201)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科研课题(C18L01180)。
文摘
铁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有着“运量大,碳排低”的特点,将在未来交通运输业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铁路行业运营期碳排放占全生命周期的80%以上,其中牵引供电占60%左右,非牵引供电占40%左右。以中国北方某铁路局集团为例,分析了35个站段碳排放特征,发现机务段与客运车站碳排放量高于其他站段,其中铁路车站的碳排放来源主要包括通风空调、照明系统、商业广告三大功能单元。通过敏感性分析发现,铁路运营期碳排放量对电力排放因子、化石燃料使用量更加敏感,提出铁路运营期采用新能源替代、运营期系列关键节能减碳技术替代和智慧化能效-碳管控系统是实现碳减排和碳中和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铁路
运营期
站段
碳排放特征
减排路径
Keywords
railway
operation period
station segment
carbon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emission reduction path
分类号
U2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F124.5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煤炭开发过程碳排放特征及碳中和发展的技术途径
被引量:
58
6
作者
任世华
谢亚辰
焦小淼
谢和平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科技支持中心
密歇根州立大学地理系
深圳大学深地科学与绿色能源研究院
出处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0-68,共9页
基金
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2022–28–12)。
文摘
理清煤炭开发过程碳排放特征,是推动煤炭开发过程碳达峰、碳中和的前提和基础。基于煤炭开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清单分析方法,重点从生产用能、瓦斯排放及矿后活动3个环节,建立煤炭开发过程碳排放计算模型,测算煤炭开发过程碳排放量,并分析不同环节碳排放特征,提出煤炭开发过程碳减排技术途径。研究表明:1)生产用能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由2010年81.5 kg/t,先快速降低到2015年的66.5 kg/t,而后缓慢降低到2020年的65.4 kg/t;2)瓦斯排放(碳排放)强度呈快速下降趋势,由2010年的123.7 kg/t,降低到2020年的67.6 kg/t;3)矿后活动碳排放强度呈缓慢降低趋势,由2010年的21.5 kg/t,逐渐降至2020年的18.0 kg/t。基于碳排放量和排放特征分析,提出了煤炭开发过程实现碳中和的5大技术途径,即大力推广应用煤炭开发节能提效技术,减少煤炭开发过程能源消耗带来的碳排放;持续攻关煤矿瓦斯抽采利用技术,减少煤炭开发过程甲烷排放;加快探索煤炭开发新技术,从原理上改变碳排放特性;有序研发和示范煤矿区煤与新能源耦合利用技术,降低单位产品碳排放强度;尽早谋划煤矿区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固化、封存技术,形成煤炭行业独有的碳中和实现途径。
关键词
煤炭开发
煤矿瓦斯
生产用能
矿后活动
碳排放特征
碳
减排路径
Keywords
coal development
coal mine gas
production energy
post-mining activities
carbon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path
分类号
TD8 [矿业工程—矿山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井工煤矿开采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特征研究
被引量:
13
7
作者
曹原广
刘娜
机构
山西能源学院
太原理工大学
出处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2-167,共6页
基金
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资助项目(2018041060-6)。
文摘
基于生命周期法和井工煤炭开采工艺流程分析了井工煤炭开采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边界和碳排放源,构建了煤炭开采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核算模型,并结合煤炭生产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进行案例分析。结果显示,甲烷的逃逸和电力的消耗是煤炭开采温室气体排放的最主要因素;煤炭开采的全生命周期内,维持矿井正常运行的基础电力消耗是最大的耗电项目,掘进和回采设备在电力消耗中也占有较大比重。最后提出了煤炭生产企业的低碳发展对策。
关键词
碳排放特征
井工煤矿
煤炭开采
全生命周期
碳
排放
源
Keywords
carbon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underground coal mines
coal mining
full life cycle
carbon emission source
分类号
TD71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清单算法的碳排放特征与空间分异分析——以四川省为例
被引量:
6
8
作者
李乔楚
陈军华
何京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四川石油天然气发展研究中心
出处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13-1519,1525,共8页
基金
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基地项目(No.SC20EZD062)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重点研发项目(No.2020YFG0145)
四川省科技计划软科学项目(No.2020JDR0178)。
文摘
基于清单算法从能源活动、工业生产、林业活动、废弃物处置4个方面编制四川省2010—2018年的碳排放清单,对其变化特征开展分析并研判主要排放源,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技术探讨碳排放的空间分异。结果表明:(1)能源活动是四川省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其中以能源加工转化和工业能源消耗为重点行业;工业生产碳排放在水泥、钢铁生产两大部门呈现显著聚集性;林业活动固碳效应能够有效对冲区域自身碳排放;废弃物处置对碳排放的贡献日益凸显。(2)成都市、绵阳市等发达地区碳生产力较高,应充分发挥区位、人才和技术优势大力培育低碳产业集群;巴中市、广元市等欠发达地区现阶段碳排放量较小,但未来会面临工业化带来的陡增局面,应着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内江市、攀枝花市等工业城市碳排放强度较高,应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刚性产业转型升级;西部高山高原区应积极探索绿色低碳与全面小康共赢的新路径。
关键词
碳排放特征
空间分异
四川省
清单算法
地理信息系统
Keywords
carbon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spatial difference
Sichuan Province
inventory accounting method
GIS
分类号
X32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藏玉米田养鹅模式下的土壤碳排放特征
被引量:
3
9
作者
杨红
柳文杰
刘合满
曹丽花
机构
西藏农牧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信阳农林学院
出处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3-212,246,共11页
基金
西藏农牧学院林学创新团队建设项目(藏财预支2020-11-13)
西藏农牧学院厅校联合基金(76660026)
+2 种基金
林芝农业科技园区花卉景观设计与应用(603320005)
西藏农牧学院雪域英才项目(2015XYD06)
林芝农业科技园区花卉景观设计与应用(一期)(603320005)。
文摘
为探究玉米田养鹅模式(RGC)对高寒农田土壤碳排放的影响,以藏东南玉米田养鹅模式下高寒农田为研究对象,采用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定系统进行实地测定。结果表明:土壤温度、体积含水量和碳排放速率均表现为“单峰型”日变化特征,但在峰值和谷值出现时间上存在差异,即土壤呼吸速率滞后于土壤温度和含水量的变化;整个生育期内,土壤碳排放速率均表现为RGC>CK,说明玉米田养鹅模式可有效提高土壤碳排放效率,但从空间变异性(变异系数CK>RGC)和温度敏感性系数(Q_(10)值表现为CK(1.19~1.38)>RGC(1.12~1.30))来看,玉米田养鹅生产模式可有效提高土壤呼吸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和降低高寒区域农田土壤温度敏感性;双变量拟合模型显示,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极显著响应于土壤温度与体积含水量的协同变化(0.862<R^(2)<0.981),但不同测定日期的响应程度存在差异;土壤呼吸速率表现为RGC>CK,但变异系数表现为CK>RGC,说明CK的土壤呼吸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高寒区域农田玉米田养鹅模式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碳稳定性、降低土壤碳排放速率温度敏感性。
关键词
玉米田养鹅
土壤呼吸
土壤温度
体积含水量
土壤
碳排放特征
Keywords
Raising geese in corn field
soil respiration
soil temperature
volume water content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carbon emission
分类号
S151.9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居住建筑施工阶段碳排放计算及其分布特征
被引量:
1
10
作者
佘洁卿
屈兵
魏薇
机构
莆田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8-296,共9页
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23J011002)
福建省住建厅科技研究开发项目(2022-K-20)。
文摘
居住建筑施工阶段碳排放占全过程碳排放的比重较低,但施工阶段的碳排放时间相对集中,是建筑行业节能减排不容忽视的一环.通过构建基于能源用量和机械用量的两种居住建筑施工阶段碳排放计算方法,并确定能源和施工机械的碳排放因子,以福建省15栋居住建筑作为研究对象,计算案例建筑施工阶段的碳排放强度,结果表明:居住建筑施工阶段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强度为6.92~17.75 kgCO_(2)/m^(2),电力是最主要的碳排放贡献者;塔式起重机和施工电梯二者之和占碳排放总量的63.96%;垂直运输工程、钢筋工程和混凝土工程三者之和占碳排放总量的85.93%.结合以上研究成果,提出相应的减排策略,以实现居住建筑施工阶段的节能减排目标.
关键词
居住建筑
施工阶段
碳
排放
计算
碳排放特征
Keywords
residential building
construction phase
carbon emission calculation
carbon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TU71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X50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成都市土地利用碳排放时序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姜强
谢知佚
夏建国
欧定华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
四川省国土整治中心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0期83-90,143,共9页
基金
四川省科技计划重点研发项目(2021YFS0279)。
文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化石燃料燃烧和土地利用变化等人为活动所造成的碳排放已逐渐成为影响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在倡导低碳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定量研究及低碳土地利用优化已成为区域土地资源管理领域的重点。对成都市土地利用变化展开分析,采用直接、间接估算法计算了成都市土地利用碳排放特征值,借助LMDI模型对成都市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解识别。结果表明:2005—2020年,成都市土地利用结构以耕地和林园地占主导地位,建设用地次之,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较小。建设用地的土地利用动态度最大,面积增加最多,增加789.48 km^(2),主要来源是耕地和林园地;草地和林园地相对稳定。成都市土地利用碳排放总量呈现增加趋势且增速放缓,其中建设用地是碳源的主要贡献地类,林园地是碳汇的主要贡献地类;碳排放强度在逐渐减小,2020年仅相当于2005年的1/4。对碳排放起促进作用的要素包括土地利用结构效应、经济效应和人口效应;土地利用效率在3个时间段内都抑制了碳排放的增加;碳排放强度效应则是经历了抑制-促进-抑制的过程。研究结果可为优化成都市低碳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格局提供理论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碳
排放
时序
特征
LMDI模型
成都市
Keywords
Structure of land use
Sequ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carbon emissions
LMDI model
Chengdu City
分类号
F301.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钢铁行业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12
作者
范学峰
何学坤
赵运建
李朋
刘吕
王刚
机构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142,共11页
基金
五矿集团科技专项经费资助项目(2021ZXD01)
重庆市博士“直通车”项目(CSTB2023NSCQ-BSX0022)。
文摘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作为最直接有效的末端碳减排手段,是实现钢铁行业“双碳”目标的关键技术保障。尽管CCUS技术在石化和电力行业已有多个示范项目,但钢铁行业CCUS技术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围绕CCUS技术原理、钢铁企业碳排放特征和钢铁行业CCUS技术应用3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阐述了CCUS工艺流程中碳捕集、碳运输以及碳利用与封存技术的原理,分析了钢铁企业碳排放源的特点及气体组成、工况和杂质含量特征。通过梳理目前国内外钢铁企业开展的CCUS工业化应用项目及试验,总结了钢铁行业CCUS技术的关键问题及发展趋势。在综述技术应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钢铁企业碳排放源的特征,展望了钢铁行业CCUS项目推广应用需重点关注的技术方向,以期助力于钢铁行业CCUS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钢铁行业
CCUS
碳
排放
源
特征
Keywords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CCUS
carbon emission source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TQ028 [化学工程]
TF4 [冶金工程—钢铁冶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低碳氮比进水AAO污水处理厂低碳运行
被引量:
30
13
作者
周政
李怀波
王燕
王硕
李激
机构
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无锡普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省厌氧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江苏高校水处理技术与材料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088-5099,共12页
基金
无锡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深度处理技术研究和科技示范(N20191003)
江苏省政策引导类计划(国际科技合作/港澳台科技合作)专项资金资助项目(BZ2021030)
+1 种基金
江苏水处理技术与材料协同创新中心预研课题(XTCXSZ2020-2)
无锡市科技创新创业资金资助项目(M20211003)。
文摘
为探明低碳氮比进水条件下AAO污水处理厂的碳排放特征,提出可行的低碳运行策略,基于排放因子法对7座低碳氮比进水AAO污水处理厂(分为AAO组和AAO-MBR组)运行1a产生的碳排放进行核算与评价,对具有显著低碳表现的污水处理厂开展全流程分析剖析其碳减排途径.结果表明,电耗和N_(2)O排放是主要碳排放来源,分别贡献49.43%和25.75%的碳排放.AAO-MBR组以间接碳排放为主,电耗碳排放占至约60%,而AAO组生物作用导致的直接碳排放占主导.AAO组平均吨水比碳排放显著低于AAO-MBR组(0.47和0.79kgCO_(2eq)/m^(3)),更具低碳运行潜力.7座污水处理厂中,WWTP7各项比碳排放评价指标均为最低,意味着其最具低碳运行能力.充分利用进水碳源,多路径协同脱氮除磷同时精准控制溶解氧浓度避免过曝气是其大幅削减能耗和物耗,实现碳减排的关键路径.
关键词
低
碳
氮比
AAO污水处理厂
碳排放特征
多途径协同脱氮除磷
低
碳
运行
Keywords
low-carbon-to-nitrogen ratio
AAO-based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carbon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multi-path synergistic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low-carbon operation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负荷碳排放特征的配电网源荷协同规划方法
冯翼晗
郑宇鹏
陈权威
徐琛博
汤波
来鑫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黄河流域能源生产和消费视角下的碳排放特征研究
张倩
王莉娟
祝胜来
徐峰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提标升级对乡镇污水处理厂碳排放特征的影响
刘思玉
张建强
白华清
汪锐
陈杨武
何杨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国际碳排放特征演进及中国应对建议
杨占红
裴莹莹
罗宏
薛婕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铁路运营期碳排放特征及减排路径思考
任南琪
许志成
鲁垠涛
姚宏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2
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煤炭开发过程碳排放特征及碳中和发展的技术途径
任世华
谢亚辰
焦小淼
谢和平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
5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井工煤矿开采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特征研究
曹原广
刘娜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基于清单算法的碳排放特征与空间分异分析——以四川省为例
李乔楚
陈军华
何京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西藏玉米田养鹅模式下的土壤碳排放特征
杨红
柳文杰
刘合满
曹丽花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居住建筑施工阶段碳排放计算及其分布特征
佘洁卿
屈兵
魏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成都市土地利用碳排放时序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姜强
谢知佚
夏建国
欧定华
《安徽农业科学》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钢铁行业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范学峰
何学坤
赵运建
李朋
刘吕
王刚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低碳氮比进水AAO污水处理厂低碳运行
周政
李怀波
王燕
王硕
李激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