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五大城市群碳排放特征分析与减碳策略探讨
1
作者 徐素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55,共8页
城市群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和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的重点地域,在科学技术创新、产业集群形成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以生产消费与空间为视角,探讨了中国五大城市群的碳排放总体特征、构成特征、空间分布、转换特征和碳汇的... 城市群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和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的重点地域,在科学技术创新、产业集群形成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以生产消费与空间为视角,探讨了中国五大城市群的碳排放总体特征、构成特征、空间分布、转换特征和碳汇的结构与空间特征。通过对比五大城市群的碳排放结构关联,评估了总量与强度、碳中和特征,以及与社会经济因素的相关性;揭示了各城市群之间及城市群内部地级市产业门类在碳排放方面的相互影响。最后,基于现行减碳政策和机制,并参考相关国际经验,对五大城市群的减碳策略做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大城市群 碳排放特征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全国碳排放特征与预测研究
2
作者 何柳林 张丽丽 +4 位作者 李帅 赵莹芳 叶旺鑫 杨佳惠 徐志强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28期26-30,共5页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引起广泛关注。为降低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世界各国纷纷制定相关减排目标。中国在2020年提出“双碳”目标,即到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指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该...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引起广泛关注。为降低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世界各国纷纷制定相关减排目标。中国在2020年提出“双碳”目标,即到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指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该文旨在基于我国碳排放核算数据库1970—2020年碳排放量、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口数量等数据,探究全国碳排放的时空特征,并采用LSTM模型对2030年的碳排放峰值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目标 LSTM模型 碳排放特征 减排 排放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运营期碳排放特征及减排路径思考 被引量:21
3
作者 任南琪 许志成 +1 位作者 鲁垠涛 姚宏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共6页
铁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有着“运量大,碳排低”的特点,将在未来交通运输业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铁路行业运营期碳排放占全生命周期的80%以上,其中牵引供电占60%左右,非牵引供电占40%左右。以中国北方某... 铁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有着“运量大,碳排低”的特点,将在未来交通运输业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铁路行业运营期碳排放占全生命周期的80%以上,其中牵引供电占60%左右,非牵引供电占40%左右。以中国北方某铁路局集团为例,分析了35个站段碳排放特征,发现机务段与客运车站碳排放量高于其他站段,其中铁路车站的碳排放来源主要包括通风空调、照明系统、商业广告三大功能单元。通过敏感性分析发现,铁路运营期碳排放量对电力排放因子、化石燃料使用量更加敏感,提出铁路运营期采用新能源替代、运营期系列关键节能减碳技术替代和智慧化能效-碳管控系统是实现碳减排和碳中和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运营期 站段 碳排放特征 减排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开发过程碳排放特征及碳中和发展的技术途径 被引量:49
4
作者 任世华 谢亚辰 +1 位作者 焦小淼 谢和平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0-68,共9页
理清煤炭开发过程碳排放特征,是推动煤炭开发过程碳达峰、碳中和的前提和基础。基于煤炭开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清单分析方法,重点从生产用能、瓦斯排放及矿后活动3个环节,建立煤炭开发过程碳排放计算模型,测算煤炭开发过程碳排放量,并分... 理清煤炭开发过程碳排放特征,是推动煤炭开发过程碳达峰、碳中和的前提和基础。基于煤炭开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清单分析方法,重点从生产用能、瓦斯排放及矿后活动3个环节,建立煤炭开发过程碳排放计算模型,测算煤炭开发过程碳排放量,并分析不同环节碳排放特征,提出煤炭开发过程碳减排技术途径。研究表明:1)生产用能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由2010年81.5 kg/t,先快速降低到2015年的66.5 kg/t,而后缓慢降低到2020年的65.4 kg/t;2)瓦斯排放(碳排放)强度呈快速下降趋势,由2010年的123.7 kg/t,降低到2020年的67.6 kg/t;3)矿后活动碳排放强度呈缓慢降低趋势,由2010年的21.5 kg/t,逐渐降至2020年的18.0 kg/t。基于碳排放量和排放特征分析,提出了煤炭开发过程实现碳中和的5大技术途径,即大力推广应用煤炭开发节能提效技术,减少煤炭开发过程能源消耗带来的碳排放;持续攻关煤矿瓦斯抽采利用技术,减少煤炭开发过程甲烷排放;加快探索煤炭开发新技术,从原理上改变碳排放特性;有序研发和示范煤矿区煤与新能源耦合利用技术,降低单位产品碳排放强度;尽早谋划煤矿区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固化、封存技术,形成煤炭行业独有的碳中和实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发 煤矿瓦斯 生产用能 矿后活动 碳排放特征 减排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工煤矿开采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特征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曹原广 刘娜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2-167,共6页
基于生命周期法和井工煤炭开采工艺流程分析了井工煤炭开采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边界和碳排放源,构建了煤炭开采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核算模型,并结合煤炭生产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进行案例分析。结果显示,甲烷的逃逸和电力的消耗是煤炭开采... 基于生命周期法和井工煤炭开采工艺流程分析了井工煤炭开采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边界和碳排放源,构建了煤炭开采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核算模型,并结合煤炭生产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进行案例分析。结果显示,甲烷的逃逸和电力的消耗是煤炭开采温室气体排放的最主要因素;煤炭开采的全生命周期内,维持矿井正常运行的基础电力消耗是最大的耗电项目,掘进和回采设备在电力消耗中也占有较大比重。最后提出了煤炭生产企业的低碳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特征 井工煤矿 煤炭开采 全生命周期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清单算法的区域能源系统碳排放特征——以四川省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李乔楚 陈军华 唐荔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2年第5期50-56,共7页
科学测算能源系统碳排放清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前提。为了准确把握区域能源系统碳排放的重点领域,从燃料燃烧、溢散排放、区域电力交易三个方面构建区域能源系统碳排放核算体系,结合Visual Studio集成开发工具编制“区域能源系... 科学测算能源系统碳排放清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前提。为了准确把握区域能源系统碳排放的重点领域,从燃料燃烧、溢散排放、区域电力交易三个方面构建区域能源系统碳排放核算体系,结合Visual Studio集成开发工具编制“区域能源系统碳排放分析软件”,以四川省为例构建能源系统碳排放清单,对碳排放特征开展分析并研判主要排放源。研究结果表明:(1)燃料燃烧是四川省能源系统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区域电力交易能够有效对冲能源系统自身碳排放,石油和天然气系统溢散对碳排放的贡献较小。(2)从能源消费品种上看,四川省以煤为燃料燃烧产生的碳排放量所占比例最大,天然气所占比例最小;从部门构成上看,以钢铁、建材、化工、机械等为主的工业能源消耗是燃料燃烧碳排放的关键部门,火力发电、交通运输及居民生活也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3)四川省石油和天然气系统的溢散排放具有显著“聚集”特点,主要集中在测试井、石油生产以及天然气处理三个过程。(4)四川省通过积极响应“西电东送”战略,有效保障了我国能源供应安全并缓解能源系统的碳排放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系统 碳排放特征 四川省 清单算法 Visual Studi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刚性沥青路面建设期碳排放特征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清华 刘聂玚子 +2 位作者 刘琰然 朱晓东 张兴宇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22年第6期31-37,共7页
为了分析半刚性沥青路面建设过程的碳排放,本文采用生命周期理论,将半刚性沥青路面建设过程进行了阶段划分,建立了碳排放定量计算模型,结合津石高速公路某段建设工程案例,量化了半刚性沥青路面建设过程碳排放,分析了碳排放特征,识别了... 为了分析半刚性沥青路面建设过程的碳排放,本文采用生命周期理论,将半刚性沥青路面建设过程进行了阶段划分,建立了碳排放定量计算模型,结合津石高速公路某段建设工程案例,量化了半刚性沥青路面建设过程碳排放,分析了碳排放特征,识别了关键碳排放源,并对比分析了“油改气”技术的减排效益。研究结果表明,半刚性沥青路面建设期的碳排放主要来源于原材料生产阶段,生石灰和水泥的生产为该阶段主要的碳排放来源;施工现场的碳排放主要来源于场外加工阶段,沥青混合料制拌过程产生了较大的碳排放;采用“油改气”技术减排效益显著,相较于使用重油减排率达28.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排放 碳排放特征 生命周期理论 半刚性沥青路面 减排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玉米田养鹅模式下的土壤碳排放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杨红 柳文杰 +1 位作者 刘合满 曹丽花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3-212,246,共11页
为探究玉米田养鹅模式(RGC)对高寒农田土壤碳排放的影响,以藏东南玉米田养鹅模式下高寒农田为研究对象,采用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定系统进行实地测定。结果表明:土壤温度、体积含水量和碳排放速率均表现为“单峰型”日变化特征,但在峰值... 为探究玉米田养鹅模式(RGC)对高寒农田土壤碳排放的影响,以藏东南玉米田养鹅模式下高寒农田为研究对象,采用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定系统进行实地测定。结果表明:土壤温度、体积含水量和碳排放速率均表现为“单峰型”日变化特征,但在峰值和谷值出现时间上存在差异,即土壤呼吸速率滞后于土壤温度和含水量的变化;整个生育期内,土壤碳排放速率均表现为RGC>CK,说明玉米田养鹅模式可有效提高土壤碳排放效率,但从空间变异性(变异系数CK>RGC)和温度敏感性系数(Q_(10)值表现为CK(1.19~1.38)>RGC(1.12~1.30))来看,玉米田养鹅生产模式可有效提高土壤呼吸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和降低高寒区域农田土壤温度敏感性;双变量拟合模型显示,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极显著响应于土壤温度与体积含水量的协同变化(0.862<R^(2)<0.981),但不同测定日期的响应程度存在差异;土壤呼吸速率表现为RGC>CK,但变异系数表现为CK>RGC,说明CK的土壤呼吸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高寒区域农田玉米田养鹅模式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碳稳定性、降低土壤碳排放速率温度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田养鹅 土壤呼吸 土壤温度 体积含水量 土壤碳排放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生命周期高速公路碳排放研究与实践
9
作者 姚沅 崔培强 +1 位作者 梁叶云 田孝武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25年第1期52-56,共5页
本文对高速公路在建设期、运营期及全寿命周期的碳排放模型进行了研究,并根据工程案例对高速公路的碳排放、碳识别、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材料和机械在建设期碳排放重要性以及车辆通行在运营期主要碳排放源,并根据碳排放特征简述了... 本文对高速公路在建设期、运营期及全寿命周期的碳排放模型进行了研究,并根据工程案例对高速公路的碳排放、碳识别、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材料和机械在建设期碳排放重要性以及车辆通行在运营期主要碳排放源,并根据碳排放特征简述了全寿命周期低碳技术,提出在建设期加大低碳材料使用和绿能设备应用,在运营期提升绿能供给和使用等减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特征 措施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场陆侧地面公共交通CO_(2)排放计算与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卓轩 胡荣 谢吉伟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9-97,共9页
为解决机场碳达峰问题,研究了机场陆侧交通对机场CO_(2)排放产生的重要影响,对机场CO_(2)进行科学分析并提出有效调控方法.首先,通过分析不同能源类型(纯电动、液化天然气和柴油)车辆的排放机理,构建机场地面公共交通CO_(2)排放量计算模... 为解决机场碳达峰问题,研究了机场陆侧交通对机场CO_(2)排放产生的重要影响,对机场CO_(2)进行科学分析并提出有效调控方法.首先,通过分析不同能源类型(纯电动、液化天然气和柴油)车辆的排放机理,构建机场地面公共交通CO_(2)排放量计算模型.其次,以深圳宝安机场为例,测算公交线路日均排放量并研究排放特征.然后,采用情景预测和弹性系数法探究CO_(2)人均日分摊量与发车频率间在不同弹性系数下的变动关系;并借助蒙特卡洛方法,对不同发展前景开展不确定性仿真,预测减排潜力.最后,分析机场陆侧交通基于旅客周转量的CO_(2)排放强度,计算不同方式分担比例对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深圳机场市内线路日均CO_(2)排放量约为19.07 t,占机场地面公共交通日均总排放量的72%;跨市巴士线路日均CO_(2)排放量约为7.42 t,若柴油公交车完全替代为纯电动公交可以下降52.8%的CO_(2)排放量;若乘客量对发车频率的弹性系数较大,可以通过加密班次降低人均分摊量;在技术突破情境下,预测2036年机场地面公共交通碳排放总量较2021年可下降33%,实现该领域碳达峰;机场陆侧交通基于旅客周转量的CO_(2)排放强度为0.0779 kg/(人·km),推动公交/巴士对出租/网约车和私家车的替代能够有效降低排放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运输 碳排放特征 蒙特卡洛方法 机场排放 情景分析 弹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建筑业直接碳排放及减排策略研究
11
作者 吴淑艺 赖芨宇 孙晓丹 《能源与环境》 2016年第4期51-53,共3页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节能减排已成为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建筑业体量大、能耗高、减排潜力大,建筑低碳化是实现节能目标的关键路径。计算得到福建省及各设区市建筑业的碳排放,2014年全省建筑业直接排放的CO2气体量已增加到673....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节能减排已成为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建筑业体量大、能耗高、减排潜力大,建筑低碳化是实现节能目标的关键路径。计算得到福建省及各设区市建筑业的碳排放,2014年全省建筑业直接排放的CO2气体量已增加到673.773万t。通过对9设区市的碳排放产值强度、人口强度及面积强度的对比,并考虑所处的夏热冬暖或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给出相应的减排调整梯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业 直接能耗 碳排放特征 减排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造纸》2023年度优秀论文部分获奖作者专访
12
《造纸信息》 2024年第8期9-11,共3页
获奖者心声。由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资源环境研究所撰写的《中国造纸和纸制品行业碳排放特征及减排路径分析》论文荣获《中国造纸》2023年度优秀论文二等奖。在此,我们哀心感谢主办单位,为我们搭建以文自荐和交流分享的宝贵平台与机会。
关键词 获奖作者 环境研究所 交流分享 减排路径 碳排放特征 造纸 优秀论文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