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能—碳”模型的构建与碳排放测算:以江苏为例
1
作者 张天培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3,共11页
江苏的制造业发展和绿色转型升级在全国均位于领先地位,在国家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江苏如何应对产业结构调整与碳排放减少任务,对我国其他省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能源与环境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对江... 江苏的制造业发展和绿色转型升级在全国均位于领先地位,在国家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江苏如何应对产业结构调整与碳排放减少任务,对我国其他省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能源与环境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对江苏产业绿色生产提出了新挑战,形成一套兼顾合理性和时效性、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碳排放核算标准,有利于中国企业应对日益严峻的出口环境,也有助于整体经济的稳定发展。通过创新性地提出“电—能—碳”模型算法,利用电力消费数据推算能源消费量,结合碳排放因子精细估算碳排放量。基于江苏省电力大数据,对江苏企业、行业和总体层面的碳排放进行估算,并分析江苏省碳减排面临的风险与不足。研究发现,江苏各行业和企业的碳排放呈总量增加、强度减小的趋势“;电—能—碳”模型显著提高碳排放测算的实时性与精度,可以克服传统方法中能源数据滞后问题,为评估微观企业层面的碳排放提供支持。最后,从完善碳测算体系、增强技术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监管力度等方面对下一阶段江苏乃至全国的低碳发展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测算“ 电—能—”模型 产业绿色发展 CB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供应链碳排放测算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杨颖 梁洁林 +1 位作者 李佳霖 薛锋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9,共9页
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背景下,根据全生命周期理论,对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供应链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边界进行界定,将轨道交通产业全生命周期划分为上中下游3个阶段。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四川省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供应链在2020年产生的碳... 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背景下,根据全生命周期理论,对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供应链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边界进行界定,将轨道交通产业全生命周期划分为上中下游3个阶段。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四川省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供应链在2020年产生的碳排放总量为1149.63万t·CO_(2),引入Kaya等式,综合考虑碳排放强度、能源结构、能源强度等影响因素,使用LMDI分解法处理四川省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供应链2010—2020年的碳排放数据,结果表明:能源强度、经济产出和人口因素的影响大多为正效应,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大多为负效应且是最大的影响因素。从优化能源结构和能源强度、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碳排放监测与评估机制3个方面为助力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供应链的低碳转型提供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产业 集群供应链 全生命周期 排放测算 LMDI分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奶牛养殖业碳排放测算及动态演变分析
3
作者 李东桧 刘逸清 +2 位作者 李梦迪 张河 张艳新 《河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25-30,105,共7页
绿色低碳农业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奶牛养殖业作为农业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碳排放问题尤为突出。基于2012—2022年面源数据,采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和空间相关性,对我国奶牛养殖... 绿色低碳农业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奶牛养殖业作为农业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碳排放问题尤为突出。基于2012—2022年面源数据,采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和空间相关性,对我国奶牛养殖业碳排放的分布、时序演变、空间关联程度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2—2022年我国奶牛养殖业碳排放总量、奶牛肠道发酵、粪便管理的碳排放量变动趋势基本一致,整体呈下降趋势;奶牛养殖业碳排放的核密度曲线中心总体趋向右移,2022年的峰值较2012年明显减少且变化范围变窄,说明各地区奶牛养殖业的碳排放正从集中向分散演化;2022年我国奶牛养殖业碳排放主要呈现H-H和L-L型空间聚集特征,存在全局正的空间自相关性。根据结论,提出加强政府支持力度、促进清洁能源等技术研发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养殖业 排放测算 核密度估计 空间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域高速公路网车辆碳排放量测算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闫晟煜 王钊龙 +2 位作者 武瑾 白书铭 孙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095-7104,共10页
提出一种基于联网收费数据测算省域高速公路碳排放量的方法,通过车辆理论油耗模型,结合车型差异、车辆总质量、汽车运行工况等因素,实现路段级碳排放的精细计算.依托高速公路收费数据,通过数据清洗和聚合,计算路段平均速度,运用TransCA... 提出一种基于联网收费数据测算省域高速公路碳排放量的方法,通过车辆理论油耗模型,结合车型差异、车辆总质量、汽车运行工况等因素,实现路段级碳排放的精细计算.依托高速公路收费数据,通过数据清洗和聚合,计算路段平均速度,运用TransCAD实现交通分配;运用Python实现Dijkstra算法确定实际行驶路径矩阵,结合路段平均速度和NEDC工况曲线构建汽车行驶工况;通过MOVES数据库反推燃油消耗率来计算油耗并转化为碳排放量;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计算月度省域高速公路碳排放量,并分析碳排放分布特征,通过MOVES、COPERT模拟及对比国家统计局数据发布的各类燃料消耗量,验证测算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2019年9月宁夏回族自治区高速公路碳排放总量为21.04万t,客货分布比为1:3.92;5轴及以上的重型货车碳排放量占货车总量的82.34%;乘用车碳排放量占客车总量的83.18%;碳排放量主要集中在连接省会城市和周边地级市的路网干道;模型测算结果较MOVES高出15.86%,较COPERT高出32.16%,与由国家和地方统计部门公布的燃油消费量折算为碳排放量的偏差率仅为4.29%.研究可揭示省域高速公路上各车型的碳排放量及各路段的碳排放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 高速公路 排放测算 收费数据 汽车运行工况 燃油消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畜牧业碳排放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
5
作者 吴光宇 李缘丽 +1 位作者 薛翃燕 李晓华 《畜禽业》 2025年第7期48-50,54,共4页
为了实现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可持续低碳发展,采用IPCC碳排放系数法对内蒙古近十年畜牧业碳排放进行测算,并结合使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模型对其4个驱动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同时构建Tapio脱钩模型探究其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为了实现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可持续低碳发展,采用IPCC碳排放系数法对内蒙古近十年畜牧业碳排放进行测算,并结合使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模型对其4个驱动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同时构建Tapio脱钩模型探究其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近十年间畜牧业碳排放整体呈上升趋势;效率、结构、人口对内蒙古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而经济因素则表现为促进;自2019年以后,畜牧业碳排放与经济发展间的脱钩关系趋于稳定,并表现为弱脱钩状态,为未来内蒙古畜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畜牧业 畜牧业 排放 排放测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价的铁路物流基地碳排放测算及减排策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凌云 王宇航 +1 位作者 马骏 孙春峰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5-33,共9页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环保政策部署,推动铁路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积极开展铁路物流基地碳排放测算工作,识别主要碳排放源。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分析铁路物流基地碳排放,分为建造施工、运营管理2个阶段,重点考虑现场施工、货运装卸...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环保政策部署,推动铁路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积极开展铁路物流基地碳排放测算工作,识别主要碳排放源。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分析铁路物流基地碳排放,分为建造施工、运营管理2个阶段,重点考虑现场施工、货运装卸、运转等场景,明确碳排放测算对象及范围。运用排放因子法,构建铁路物流基地各阶段碳排放测算模型。以某铁路物流基地为例,计算其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为301.41万t CO_(2e),设计能源转型、能效升级、增加碳汇3种减排情景,模拟不同情景下碳排放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能源转型情景减排效果最佳,共减少碳排放17.91万t CO_(2e)。提出绿色集约、能源转型、能效升级、增加碳汇4方面减排策略,促进铁路物流基地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实现我国铁路现代物流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物流基地 排放测算 全生命周期评价 排放因子 情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种植业碳排放现状、动态演进及预测 被引量:7
7
作者 熊鹰 但玉玲 +2 位作者 王斌 向智敏 刘宗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36-1147,共12页
加强种植业碳排放测算,可为推进种植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重要依据。本文针对种植业从投入到产出的全过程,基于农地利用碳排放、稻田CH4排放和农地N2O排放3类主要来源,运用碳排放系数法测算2010—2021年四川省种植业碳排放量,从时序特征... 加强种植业碳排放测算,可为推进种植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重要依据。本文针对种植业从投入到产出的全过程,基于农地利用碳排放、稻田CH4排放和农地N2O排放3类主要来源,运用碳排放系数法测算2010—2021年四川省种植业碳排放量,从时序特征和地区差异揭示四川省种植业碳排放特征,采用核密度分析法剖析四川省种植业碳排放动态演进趋势,运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2022—2030年四川省种植业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结果表明:1)四川省种植业碳排放量在2010—2016年间呈波动上升趋势,2016年以后呈波动下降趋势,其碳排放强度在2010—2021年间持续降低,四川省种植业碳排放以农地利用和稻田CH_(4)碳排放为主,2021年较2010年农地利用碳排放和稻田CH_(4)排放比重均略有减少,而农地N_(2)O排放比重有所上升。2)四川省各市(自治州)种植业碳排放量和强度差异明显,2021年碳排放量最高的南充市比最低的甘孜高24.69倍,碳排放强度最高的巴中市比最低的甘孜高2.8倍。3)四川省五大区域种植业碳排放动态演进呈差异化特征,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和川西北五大区域种植业碳排放强度总体均呈下降趋势,但下降速度和变化幅度各异,总体上五大区域内碳排放强度的差距在逐步缩小。4)四川省种植业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预计保持稳步下降态势,估计到2025年和2030年四川省种植业碳排放量将分别减少约68.72万t和137.84万t,碳排放强度将分别减少约0.13 t·万元^(-1)和0.26 t·万元^(-1)。基于此,四川省种植业碳减排应主要关注源于化肥投入和稻田CH4碳排放,因此需因地制宜采取差异化的减排措施,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提升四川省种植业绿色低碳整体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业 排放测算 核密度分析 灰色预测模型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市县域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丹 唐文群 +3 位作者 陈静媛 王诚 甘志强 张云彬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99,共13页
为探索县域层面农业碳排放量时空特征及其调控策略,以合肥市为例,将种植业与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作为主要碳源,从农业能源利用、农用物资投入、水稻种植和畜禽养殖4个层面构建碳排放量的测度指标体系,结合IPCC清单法构建农... 为探索县域层面农业碳排放量时空特征及其调控策略,以合肥市为例,将种植业与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作为主要碳源,从农业能源利用、农用物资投入、水稻种植和畜禽养殖4个层面构建碳排放量的测度指标体系,结合IPCC清单法构建农业碳排放计算模型,测算2003-2022年县域尺度下的合肥市农业碳排放量及碳排放强度,采用标准差椭圆和重心迁移模型、ArcGIS可视化方法分析其碳排放时空特征。结果显示:从农业碳排放总量和强度上看,合肥市县域农业碳排放量总量在121.338万~141.0324万t,总体呈“先缓慢上升达到峰值、后逐渐降低”的趋势;农业碳排放强度为0.482~2.358 t/万元,总体下降趋势明显;合肥市县域农业碳排放量在2003-2005年间多集中在庐江县、肥东县,南北差异稍小,2006-2022年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差异增大;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变化较大,在2003-2007年、2008-2017年、2018-2022年3个时间段内分别呈现“北高南低”“北低南高”“东北高西北低”的空间格局;从农业碳排放重心上看,合肥市农业碳排放重心整体向东北方向迁移,2003-2022年共计迁移约17.75 km。基于此,提出了合肥市县域层面农业碳减排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排放 排放测算 减排 时空特征 合肥市 县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运营碳排放测算及低碳效应评价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谢汉生 周新军 +1 位作者 黄茵 商一帆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7-122,共6页
研究目的:在揭示铁路节能与碳减排相关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碳排放计算模型,测算我国铁路运营近年来碳排放量的变化;通过确定铁路运营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及权重,建立低碳效应评价体系,为铁路节能减排提供评价工具。研究结论:(1)铁路运营... 研究目的:在揭示铁路节能与碳减排相关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碳排放计算模型,测算我国铁路运营近年来碳排放量的变化;通过确定铁路运营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及权重,建立低碳效应评价体系,为铁路节能减排提供评价工具。研究结论:(1)铁路运营中能耗量直接决定碳排放量,通过引入相关系数即可将能耗量转换成对应的碳排放量;(2)由于铁路运营中大量使用清洁能源电能,从严格的意义上看,电能本身并不直接产生碳排放,因此,铁路能耗又不完全等同于碳排放,需要在碳排放量计算时加以明确说明;(3)技术评价和管理评价构成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通过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可以确定各层次权重;(4)本文提出的碳排放量测算方法和低碳效应评价体系,可应用于铁路行业的碳排放统计、监测及评价等项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营 排放测算 交通 能效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通结构发展情景分析的城市交通碳排放测算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刘爽 赵明亮 +1 位作者 包姹娜 刘静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2-227,共6页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满足居民出行需求的同时,需要更加合理的出行结构来促进交通环境的改善.本文利用不同方法分析测算了城市交通碳排放现状,结合低碳目标的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优化模型探讨了交通出行比例不变、交通...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满足居民出行需求的同时,需要更加合理的出行结构来促进交通环境的改善.本文利用不同方法分析测算了城市交通碳排放现状,结合低碳目标的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优化模型探讨了交通出行比例不变、交通出行比例优化和交通出行比例失衡三种发展情景.分析表明,不同情景下的城市交通碳排量的平均年增长率分别为13.1%、7.3%和15.3%.公共交通是交通结构优化的主要推动力,只有在公共交通分担率不断上升的同时,控制并降低小汽车交通出行比例,才能降低碳排放总量的增长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交通结构 情景分析 排放测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旅游业碳排放测算与脱钩关系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王琦 李金叶 何昭丽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5-30,共6页
通过“自下而上”法,建立旅游业碳排放的测算模型,对新疆旅游业CO2排放量进行测算,分析了新疆旅游业碳排放与旅游经济发展情况的脱钩关系。结果显示:2000--2014年新疆旅游产业CO2排放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08--2009年出现较大... 通过“自下而上”法,建立旅游业碳排放的测算模型,对新疆旅游业CO2排放量进行测算,分析了新疆旅游业碳排放与旅游经济发展情况的脱钩关系。结果显示:2000--2014年新疆旅游产业CO2排放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08--2009年出现较大波动,与新疆当时社会突发事件导致旅游经济受到影响相关,2013--2014年出现较小波动。新疆旅游业碳排放与旅游经济以弱脱钩关系为主,占比达到50%。在此基础上提出应通过政府引导、企业推进、加大低碳技术研究与利用、引导游客践行低碳旅游等方式,逐步实现新疆旅游业低碳绿色发展,达到与旅游经济强脱钩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排放测算 脱钩关系 旅游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网车辆碳排放测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林旭坤 张扬 +5 位作者 罗芷晴 林培群 林陆荣 姚岢 李梦月 温惠英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2-28,共7页
在“双碳”政策背景下,维护生态平衡,减少碳排放势在必行。现如今,准确测算大范围路网车辆碳排放指标十分关键。为此,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高速公路网车辆碳排放测算方法。首先提出面向碳排放统计的基础数据清洗方法,对... 在“双碳”政策背景下,维护生态平衡,减少碳排放势在必行。现如今,准确测算大范围路网车辆碳排放指标十分关键。为此,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高速公路网车辆碳排放测算方法。首先提出面向碳排放统计的基础数据清洗方法,对后续碳排放测算所需基础数据进行清洗。其次建立高速公路碳排放测算模型,进而设计相关的计算流程。最后以广东省高速公路网为例,测算了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的车辆碳排放量,并与中国碳核算数据库进行对比、验证所提出方法的科学性与可靠性。研究表明:虽然微型小型客车车均碳排放量较小,但总碳排放量在各车型中占比最大,达到52.1%;汽油车碳排放总量占比达到了49.8%,高于柴油车的45.4%和其它类型能源车的4.8%,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能有效地降低高速公路碳排放量;此外,研究发现“新冠疫情”下不同车辆的出行规律存在明显的差异,但对交通运输经济的整体影响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测算 大数据 高速公路 新能源汽车 “双”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碳排放测算研究综述 被引量:82
13
作者 胡永浩 张昆扬 +1 位作者 胡南燕 武拉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3-176,共14页
碳排放精准测算是“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在进行农业碳排放测算时,作物类型、生产方式、地理区位等因素均会对碳排放产生影响,因此,虽然诸多学者尝试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农业碳排放展开测度,但在估计方式、样本选取和测算结果等方面... 碳排放精准测算是“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在进行农业碳排放测算时,作物类型、生产方式、地理区位等因素均会对碳排放产生影响,因此,虽然诸多学者尝试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农业碳排放展开测度,但在估计方式、样本选取和测算结果等方面仍未形成一致的有效结论。本研究首先介绍了中国农业碳排放的主要核算方法,包括排放系数法、模型模拟法和实地测量法;其次,从投入产出、生产过程、碳汇以及碳足迹4个方面对现有农业碳排放核算方式进行梳理;再次,对农业碳排放的核算结果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分析现有研究的局限性,并对未来农业碳排放核算研究进行了展望。研究发现:现有研究在农业碳排放测算时,存在遗漏排放源、排放系数使用不科学以及研究视角过多集中于宏观层面等不足。建议未来从构建科学全面的农业碳排放核算体系、完善排放系数以及加强农户等微观层次研究等方面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排放 排放测算 排放系数法 排放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街级治理单元碳排放差异化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14
作者 张超 张钰雪 +2 位作者 李清嘉 王睿 刘晓宇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5-86,共12页
为探究城市镇街级治理单元的碳排放差异化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以广州市为例,采用上下结合的碳排放空间计量方法,核算2020年175个镇街单元的碳排放总量及强度,分析不同类型镇街单元的碳排放空间分布异质性特征;通过IPAT模型和Spearman相... 为探究城市镇街级治理单元的碳排放差异化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以广州市为例,采用上下结合的碳排放空间计量方法,核算2020年175个镇街单元的碳排放总量及强度,分析不同类型镇街单元的碳排放空间分布异质性特征;通过IPAT模型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筛选影响要素并构建岭回归模型,得到镇街级治理单元的差异化治理要素及减碳策略。结果显示:广州市街道单元碳排放总量远高于乡镇单元总量,但乡镇单元的人均碳排放量远高于城区街道单元,其中工业型乡镇的人均碳排放量为14.37 t,约是商业办公型城区街道人均碳排放量(2.89 t)的5倍;从空间分布特征上来看,碳排放总量及强度呈现出“内低-中高-外低”环状格局,但碳排放总量高值区聚集于近郊,人均碳排放量高值区聚集于远郊;结合不同类型镇街级治理单元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人口密度、城镇化率、建设用地结构等城市建设指标均表现出了与碳排放的强相关性,但不同类型的街镇单元呈现显著差异化影响。基于此,针对不同类型街道与乡镇提出了“控总量”和“控强度”的差异化减碳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街尺度排放 排放测算 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蔬冷链物流碳排放测算及控制 被引量:10
15
作者 胡百灵 赵子琪 姚冠新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9-124,共6页
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测算我国果蔬冷链物流2007~2016年的碳排放量,并采用边际分析的经济学方法比较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两种控排方法的优劣。结果表明:果蔬冷链物流碳排放量逐年增加,最高可达410.10万吨,这不利于实现我国2020年的碳减排目... 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测算我国果蔬冷链物流2007~2016年的碳排放量,并采用边际分析的经济学方法比较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两种控排方法的优劣。结果表明:果蔬冷链物流碳排放量逐年增加,最高可达410.10万吨,这不利于实现我国2020年的碳减排目标。耦合政策控制碳排放量效果最佳,即:短期内边际收益变化率比较稳定,果蔬冷链物流领域适合采用价格引导的碳税控排政策;长期来看,边际成本曲线整体呈现稳定的趋势,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更符合未来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 果蔬冷链物流 排放测算 排放权交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0 MW燃煤电厂CO2排放量测算和碳减排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索新良 盛金贵 +2 位作者 王大勇 李福伟 黄友超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21,共5页
以某发电厂2台600 MW燃煤纯凝亚临界机组为例,阐述了燃煤电厂CO2排放量的测算方法,并测算出2010年至2104年全厂CO2排放量。通过碳氧化率、脱硫效率等因素的研究,分析了碳减排的可能性。研究发现,2010年至2014年该厂燃煤CO2排放量占全厂... 以某发电厂2台600 MW燃煤纯凝亚临界机组为例,阐述了燃煤电厂CO2排放量的测算方法,并测算出2010年至2104年全厂CO2排放量。通过碳氧化率、脱硫效率等因素的研究,分析了碳减排的可能性。研究发现,2010年至2014年该厂燃煤CO2排放量占全厂CO2排放量98%以上,飞灰含碳量是影响机组供电煤耗的关键因素。全厂飞灰含碳量提高0.76%~52.7%时,供电煤耗提高0.44 g/(kW·h)~2.29 g/(kW·h)。当以飞灰含碳量降低幅度最小为例,供电量接近时,全厂1年CO2减排量可达到约8000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力发电 排放测算 飞灰含 减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碳排放因素分解——兼论“新常态”下的变动趋势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百吉 张倩倩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9-24,共6页
测算了京津冀地区1995—2013年的碳排放总量并分析了碳排放特征。基于LMDI因素分解法,从产业和地区两个层面对地区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了无残差分解,得到了经济发展是地区碳排放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能源强度是主要抑制因素。从产业层面来... 测算了京津冀地区1995—2013年的碳排放总量并分析了碳排放特征。基于LMDI因素分解法,从产业和地区两个层面对地区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了无残差分解,得到了经济发展是地区碳排放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能源强度是主要抑制因素。从产业层面来看,产业结构和能耗结构贡献度较小且在三地作用不一致,二者均是北京碳排放增长的抑制因素;二者对天津碳排放的影响在各阶段呈正负交替作用;在2005—2010年、2010—2013年对河北起到了微弱的抑制作用,其余阶段均起到了驱动作用。从地区层面来看,地区结构在各阶段起到了微弱的抑制作用;能耗结构除在2000—2005年起到一定的驱动作用,其余阶段起到了微弱的抑制作用。结合"新常态"的经济运行特点,分析了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变动趋势,从区域分工和协同减排角度给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地区 排放测算 影响因素分解 协同减排 LMD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及不同运输方式的碳排放水平和强度分析 被引量:46
18
作者 田佩宁 毛保华 +2 位作者 童瑞咏 张皓翔 周琪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7-356,共10页
针对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量核算边界、范围、方法不清的问题,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运输方式分解,建立统计口径清晰、可与国际对标的交通碳排放测算模型,测算2019年中国交通运输业和各运输方式的CO_(2)排放量,分... 针对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量核算边界、范围、方法不清的问题,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运输方式分解,建立统计口径清晰、可与国际对标的交通碳排放测算模型,测算2019年中国交通运输业和各运输方式的CO_(2)排放量,分析中国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结构和不同运输方式的碳排放强度,为中国交通运输业制定碳减排路径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2019年中国交通运输业的CO_(2)排放量为12.74亿t,仅次于美国(17.88亿t),占全国CO_(2)排放总量的比重为12.42%,占世界交通运输CO_(2)排放总量的比重为14.82%。中国交通碳排放结构较分散,作为碳排放主体的道路运输排放占比(79.15%)低于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85.19%~96.69%),而航空、水路、轨道交通的碳排放占比则高出许多,分别为9.13%、7.06%、4.39%。碳排放强度由大到小排序为航空、公路、铁路、水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和 交通运输业 排放测算 排放结构 排放强度 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我国电动汽车碳减排贡献潜力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于霄宇 纪正森 +2 位作者 嵇灵 牛东晓 许晓敏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31,39,共8页
为分析碳达峰背景下我国电动汽车行驶阶段碳减排潜力,对电动汽车碳排放进行了多情景测算分析。首先,构建PCA-SMA-LSSVM预测模型对我国电动汽车保有量进行有效预测;然后,考虑电动汽车发展、电源及电网结构优化多种情景组合,对未来电动汽... 为分析碳达峰背景下我国电动汽车行驶阶段碳减排潜力,对电动汽车碳排放进行了多情景测算分析。首先,构建PCA-SMA-LSSVM预测模型对我国电动汽车保有量进行有效预测;然后,考虑电动汽车发展、电源及电网结构优化多种情景组合,对未来电动汽车碳排放潜力进行测算分析。最后,基于测算结果提出激发电动汽车碳减排潜力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保有量预测 黏菌算法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排放测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物流绿色效率测度及驱动因素分解研究
20
作者 李倩 陈子杰 +1 位作者 张圣忠 董千里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2,共8页
以黄河流域九省份为研究对象,构建物流绿色效率测度及驱动因素分解的三阶段模型。在运用排放因子法测算碳排放量的基础上,结合超效率SBM模型以及改进LMDI模型,从横向和纵向双维度对2013—2021年黄河流域物流绿色效率及驱动因素进行测度... 以黄河流域九省份为研究对象,构建物流绿色效率测度及驱动因素分解的三阶段模型。在运用排放因子法测算碳排放量的基础上,结合超效率SBM模型以及改进LMDI模型,从横向和纵向双维度对2013—2021年黄河流域物流绿色效率及驱动因素进行测度。结果表明:2013—2021年碳排放量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总体物流绿色效率反复震荡,热力和电力等能源的消耗比例有所提高;九省份物流绿色效率波动式上升,地区间发展不均衡,空间上呈现“上游低、中下游高”的格局,且空间差异逐步扩大。因素分解显示,黄河流域碳排放驱动因素存在时空异质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规模是黄河流域碳排放量上升的主要驱动因素,物流业运输强度与能源效率是主要制约因素,物流业运输强度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排放测算 物流绿色效率 时空演变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