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县域土地利用碳排放模型在上海崇明区的应用
1
作者 周怿 韩震 +1 位作者 翁暄 杨瑞妮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91,共5页
以上海崇明区为研究区域,在传统省域碳排放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区县域碳排放模型估算崇明区2015年、2017年、2019年和2021年碳排放,并利用LMDI模型分析了碳排放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崇明岛碳排放总体呈减少趋势,长兴岛和横沙岛碳排放... 以上海崇明区为研究区域,在传统省域碳排放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区县域碳排放模型估算崇明区2015年、2017年、2019年和2021年碳排放,并利用LMDI模型分析了碳排放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崇明岛碳排放总体呈减少趋势,长兴岛和横沙岛碳排放呈增长趋势;经济效应对崇明区碳排放增加有正向驱动作用,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能够有效抑制碳排放,人口效应对崇明区碳排放影响较小;面向“碳中和岛”“低碳岛”和“零碳岛”目标,须因地制宜采取增汇和减排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模型 LMDI模型 土地利用 区县域 崇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磨削去除率的无心磨削ERWC碳排放模型与实验
2
作者 迟玉伦 江欢 +1 位作者 吴耀宇 李希铭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351-3365,共15页
为准确量化无心磨削过程中的碳排放,提出一种新的无心磨削ERWC碳排放计算模型,该模型用基于功率信号的磨削材料去除率计算材料去除能耗、砂轮磨损碳排放等,相比以往基于经验公式计算得到的无心磨削碳排放,有效降低了与实际加工过程碳排... 为准确量化无心磨削过程中的碳排放,提出一种新的无心磨削ERWC碳排放计算模型,该模型用基于功率信号的磨削材料去除率计算材料去除能耗、砂轮磨损碳排放等,相比以往基于经验公式计算得到的无心磨削碳排放,有效降低了与实际加工过程碳排放之间的误差。深入分析无心磨削碳排放的影响因素,提出建立无心磨削碳排放模型的方法;基于监测功率信号的无心磨削材料去除率模型,综合考虑能源消耗、资源消耗和废弃物对无心磨削碳排放的影响,建立无心磨削ERWC碳排放模型。将无心磨削ERWC碳排放等效模型用于企业工厂柱塞芯磨削加工实验表明,该无心磨削碳排放模型对无心磨削加工过程中的碳排放进行了准确量化,为后续优化磨削工艺参数、降低无心磨削加工过程中的碳排放打下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心磨削 磨削去除率 能源消耗 资源使用 废弃物 碳排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网侧动态碳排放计量模型及方法 被引量:7
3
作者 何恒靖 周尚礼 +2 位作者 张乐平 赵伟 肖霞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5,共7页
针对当前电网碳排放核算边界模糊、碳排放因子更新慢、缺乏时空动态性的情况,构建以输电侧、变电侧、配电侧等为核算节点的碳排放计量模型。基于准输入输出模型(Quasi-input-output,QIO)中流入节点的碳排放总量等于节点内部损耗和流出... 针对当前电网碳排放核算边界模糊、碳排放因子更新慢、缺乏时空动态性的情况,构建以输电侧、变电侧、配电侧等为核算节点的碳排放计量模型。基于准输入输出模型(Quasi-input-output,QIO)中流入节点的碳排放总量等于节点内部损耗和流出结点碳排放量之和的原则,以电能计量网络为基础,利用电能量测数据对电网侧各环节进行碳排放计量。碳排放量、碳排放因子等计算结果具有空间上的灵活性和时间上的动态性特征。最后,通过算例验证方法的有效性,该核算模型对于电网进行准确碳核算、掌握碳排放流向以及引导用户主动实施碳减排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侧 排放核算模型 时空动态性 排放因子 QIO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源侧碳排放模型的电力系统低碳运行模拟方法
4
作者 王伟胜 刘思扬 +3 位作者 张悦 苗博 周明 韩培东 《中国工程科学》 2025年第5期78-92,共15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构建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和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我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正在积极稳妥推进“双碳”目标,而作为碳排放主要来源之一的电力行业,其低碳转型尤为关键。本文通过建立火...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构建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和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我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正在积极稳妥推进“双碳”目标,而作为碳排放主要来源之一的电力行业,其低碳转型尤为关键。本文通过建立火电机组运行碳排放强度模型和多类型低碳能源发电、电化学储能的碳排放源清单,形成了统一的电源侧碳足迹核算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源网荷储”灵活互动的新型电力系统低碳运行模拟方法和区域间碳转移量计算方法,实现了对电力系统源侧运行碳排放的模拟与计算,以我国典型送、受端电网为例,开展了互联电网的碳排放量化评估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跨区域整合电力资源,送、受端双区电网全年总运行碳排放量降低0.4%,新能源利用率提升1.4个百分点;以碳排放最小为目标优化电源运行方式后,送、受端电网全年总运行碳排放量分别降低7.8%、11.2%,优于以新能源消纳最大为目标的优化方法。本研究为电力系统的节能减排和低碳运行提供了科学的量化评估手段,为电力行业的低碳转型提供了可操作的实现手段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碳排放模型 运行模拟 转移量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拉桥全寿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模型 被引量:7
5
作者 马佳星 蒋建男 +2 位作者 谢含军 周朝阳 李忠献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41,共11页
为助力建筑业实现“双碳”目标,对斜拉桥的碳排放量化模型展开研究.将斜拉桥的全寿命周期划分为设计规划、建材准备、施工、运营维护以及拆除报废5个阶段,界定其碳排放边界,梳理碳排放源.采用碳排放因子法逐一建立各个阶段的碳排放计算... 为助力建筑业实现“双碳”目标,对斜拉桥的碳排放量化模型展开研究.将斜拉桥的全寿命周期划分为设计规划、建材准备、施工、运营维护以及拆除报废5个阶段,界定其碳排放边界,梳理碳排放源.采用碳排放因子法逐一建立各个阶段的碳排放计算模型,并对宁波杭州湾新区杭州湾大道跨十一塘江斜拉桥进行定量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案例斜拉桥全寿命周期碳排放量为185900.41 t,主要在运营维护阶段和建材准备阶段产生.各阶段碳排放占比分别为0.04%、45.34%、0.58%、50.75%和3.29%.就综合质量碳排放量而言,案例斜拉桥建设期上部结构最大,为0.78 t(CO_(2)e)/t;附属设施次之,为0.34 t(CO_(2)e)/t;下部结构最小,为0.23 t(CO_(2)e)/t.通过不同桥型间的碳排放对比(设计规划阶段除外)可知,案例斜拉桥与其他3种桥型的全寿命周期碳排放规律略有不同,占比最大的是运营维护阶段,占比最小的是施工阶段.就桥面单位面积碳排放而言,悬索桥最大,为11.22 t(CO_(2)e)/m^(2);混凝土梁桥为6.48 t(CO_(2)e)/m^(2);斜拉桥为4.96 t(CO_(2)e)/m^(2);钢混组合梁桥最小,为4.45 t(CO_(2)e)/m^(2).本文建立的碳排放计算模型可用于指导桥梁选型、运维策略,同时为后续相关标准的出台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全寿命周期 排放计算 排放因子法 碳排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桥梁物化阶段碳排放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鲍学英 薛春燕 +1 位作者 李子龙 吕向茹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4-1232,共9页
为实现铁路桥梁减碳目标,降低桥梁物化阶段碳排放量,建立铁路桥梁物化阶段碳排放计算模型,提出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模型。首先,明确碳排放计算时空边界,采用碳排放系数法计算铁路桥梁物化阶段碳排放量,识别其碳排... 为实现铁路桥梁减碳目标,降低桥梁物化阶段碳排放量,建立铁路桥梁物化阶段碳排放计算模型,提出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模型。首先,明确碳排放计算时空边界,采用碳排放系数法计算铁路桥梁物化阶段碳排放量,识别其碳排放影响因素,明确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其次,通过随机森林算法对影响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采用滑动窗口序贯向前选择法降维,确定关键影响因素;最后,针对关键因素采取相关碳减排措施以有效控制铁路桥梁的碳排放。研究结果表明:该铁路桥梁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在桥梁建设总碳排放中占比最大,为84%;关键影响因素为材料种类、桥梁工程量、桥梁类型、原材料需求量、材料生产工艺、运输方式;针对关键影响因素提出了利用可再生材料、选择符合低碳标准的桥梁类型等主要的碳减排措施,以实现铁路桥梁工程的低碳发展目标。研究成果可为铁路桥梁建设碳减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物化阶段 排放计算模型 影响因素 随机森林算法 减排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强度研究:以广州地铁21号线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黄亚唯 陈霞 +3 位作者 闫雅斌 袁敏正 卢少锋 罗海枫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36,76,共14页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碳排放核算是量化减排路径有效性的关键前提,对促进我国轨道交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测算模型,并以广州地铁21号线为案例进行碳...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碳排放核算是量化减排路径有效性的关键前提,对促进我国轨道交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测算模型,并以广州地铁21号线为案例进行碳排放核算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线路全系统全生命周期的总碳排放量达到4676856.43 t二氧化碳当量,其中建造阶段的碳排放量占总排放的46.35%;运营阶段中,列车牵引和车站运营的碳排放量分别占比30.06%和23.59%。研究明确了城市轨道交通碳排放计算的核算边界,并深入了探讨广州地铁21号线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强度,为轨道交通系统的碳排放评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排放 全生命周期评估 广州地铁 排放核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路基碳排放测算及关键降碳因素分析
8
作者 申中帅 鲍学英 +2 位作者 刘北胜 李慧 李子龙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12-222,共11页
为定量测算铁路路基工程碳排放水平,首先依据生命周期评估(LCA)理论将铁路路基工程划分为建材生产、建材运输、施工建造与运营维护阶段,通过碳排放因子法与碳排放计算模型,评估各阶段与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其次基于“驱动力-状态-响应... 为定量测算铁路路基工程碳排放水平,首先依据生命周期评估(LCA)理论将铁路路基工程划分为建材生产、建材运输、施工建造与运营维护阶段,通过碳排放因子法与碳排放计算模型,评估各阶段与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其次基于“驱动力-状态-响应”模型(DSR)构建铁路路基工程碳排放评估指标体系,其中以铁路路基工程结构参数为驱动力指标,碳排放量为状态指标,路基降碳措施为响应指标。再次以响应指标为分析对象,运用可解释机器学习模型(SHAP)分析因素对降碳量贡献程度以甄别路基工程关键降碳因素。最后以某铁路路基工程某标段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测算出该标段1 km功能单位长度建材生产、建材运输、施工建造阶段碳排放量分别为7935.02、783.83、549.87 t,运营维护阶段因路基边坡植被具备固碳能力,导致该阶段表征出固碳效应,固碳量为759.47 t,该标段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为8509.25 t。采用可解释机器学习模型,分析出关键降碳因素为低碳建材选型与边坡植被覆盖率。研究结果可为铁路路基工程降碳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路基工程 生命周期评估理论 排放因子法 排放计算模型 可解释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经济下基于排放轨迹约束的电力系统电源扩展规划模型 被引量:27
9
作者 卢斯煜 娄素华 吴耀武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75-181,共7页
电力行业低碳化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电源规划将在其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深入揭示了低碳经济相关要素及其对电源规划的影响,并结合基于总额度约束的CO2排放轨迹,建立了低碳经济下基于排放轨... 电力行业低碳化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电源规划将在其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深入揭示了低碳经济相关要素及其对电源规划的影响,并结合基于总额度约束的CO2排放轨迹,建立了低碳经济下基于排放轨迹约束的电力系统电源扩展规划模型。该模型在传统模型的基础上将低碳电力技术成本、碳交易费用以及碳排放超过排放轨迹额度的惩罚费用加入目标函数,将CO2减排目标引入约束条件,从而更全面地反映低碳经济以及国家不同减排模式下的电源规划费用。利用该模型对某省级电网的电源扩展规划进行了研究,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源扩展规划 经济 排放轨迹模型 电力技术 交易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通大数据的广东省高速公路碳排放计量模型与空间格局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苑君 吴旗韬 +3 位作者 王长建 吴康敏 张虹鸥 金双泉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52-964,共13页
以广东省为例,基于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的路段车流数据,建立包含Ⅰ~Ⅳ类客车和Ⅰ~Ⅵ类货车在内的全样本、高精度碳排放计量模型,并采用地理空间分析法探索广东省高速公路碳排放空间差异性。结论主要有:1)广东省高速公路碳排放主要来自... 以广东省为例,基于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的路段车流数据,建立包含Ⅰ~Ⅳ类客车和Ⅰ~Ⅵ类货车在内的全样本、高精度碳排放计量模型,并采用地理空间分析法探索广东省高速公路碳排放空间差异性。结论主要有:1)广东省高速公路碳排放主要来自于货车,货车碳排放占碳排放总量的57.1%;客车占42.9%。其中,中小型机动车,如Ⅰ类客车(即小汽车)、Ⅰ类和Ⅲ类货车等是高速公路主要碳排放源。2)在高速公路网络中,碳排放高值路段具有集中于国家级高速公路、邻近经济发达和人口密集区、邻近机场和港口等空间特征。客车碳排放高值路段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区域,沿广州市向外呈放射状分布;货车碳排放高值路段主要分布在国家级高速公路,且货车载货量越小,碳排放空间分布越集中。3)广东省高速公路碳排放较高的地市多集中在珠三角城市群,广州市城市首位效应突出。县区尺度下,高速公路碳排放的空间非均衡特征显著,碳排放较高的县区多为广州市和佛山市下属县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目标 交通流大数据 高速公路排放 排放计量模型 空间格局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公路速度区间的轻型车二氧化碳排放量预测
11
作者 程深圳 梁瑶 +3 位作者 赵晓彦 胡俊宏 吴兵 袁李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5期15268-15275,共8页
中国公路运输行业碳排放占比高,车辆排放是公路运输中碳排放的主要贡献,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背景下,减小车辆二氧化碳排放量尤为重要。为预测轻型车在公路行驶过程的碳排放,及研究不同速度区间下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影响因子之间关系... 中国公路运输行业碳排放占比高,车辆排放是公路运输中碳排放的主要贡献,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背景下,减小车辆二氧化碳排放量尤为重要。为预测轻型车在公路行驶过程的碳排放,及研究不同速度区间下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影响因子之间关系,利用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ortable emission measurement system,PEMS)采集试验车车在不同等级公路行驶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运行工况以及环境信息,根据机动车比功率(vehicle specific power,VSP)及运行速度进行聚类分析,以速度、加速度、坡度和空气密度为自变量,二氧化碳排放量为因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得到试验车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影响因子之间的最优回归方程,分析了影响权重;以此分别建立了综合速度区间和不同速度区间建立了试验车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公路的速度区间上建立的二氧化碳模型比综合速度区间建立的模型精准度更高;在速度区间[20,40)内,坡度是对二氧化碳排放量影响最显著的因子,而在其他速度区间内,加速度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最大;在速度区间[2.0,20)内,速度是第二大的影响因子,而在速度区间[20,40)内,加速度成为第二影响因子;在不同速度区间内,速度和空气密度带来的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运输 车辆排放 排放预测模型 速度区间 排放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金企业碳排放核算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鞠丽萍 祝怡斌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1-85,共5页
黄金企业是主要的碳排放源,对于碳达峰有重要的意义。从化石燃料燃烧、炸药爆炸过程、脱氰过程、购入电力四个角度构建黄金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模型。以内蒙古某金矿为例核算碳排放,电力消耗是主要碳排放源,其次为化石燃料燃烧。过程排... 黄金企业是主要的碳排放源,对于碳达峰有重要的意义。从化石燃料燃烧、炸药爆炸过程、脱氰过程、购入电力四个角度构建黄金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模型。以内蒙古某金矿为例核算碳排放,电力消耗是主要碳排放源,其次为化石燃料燃烧。过程排放,即炸药爆炸和脱氰过程,不是黄金企业主要碳源,但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企业 排放核算模型 过程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原铝冶炼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模型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文娟 李会泉 +3 位作者 陈波 李强 韩永鹏 孙振华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32-1138,共7页
我国原铝冶炼行业产业集中度较低,生产水平参差不齐,随着国内原铝产量不断增加,原铝行业碳排放及其计算方法备受关注.针对我国原铝冶炼过程原料类型、能源结构复杂的特点,对国内外已有碳排放核算框架进行细化,从物料、工序、工艺3个层... 我国原铝冶炼行业产业集中度较低,生产水平参差不齐,随着国内原铝产量不断增加,原铝行业碳排放及其计算方法备受关注.针对我国原铝冶炼过程原料类型、能源结构复杂的特点,对国内外已有碳排放核算框架进行细化,从物料、工序、工艺3个层面构建了复杂的原铝冶炼系统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模型.在广泛文献调研的基础上,选取典型原铝冶炼企业开展现场调研及专家咨询,进而形成模型的基础数据库.利用上述模型对我国2011年原铝冶炼过程碳排放进行核算.结果表明:综合考虑氧化铝生产工艺结构、电解铝行业分布区域的电网能源结构,我国原铝冶炼系统CO2排放因子(以铝锭计)为14.70 t/t.电解铝生产过程电耗相关排放占70%,南方电网区域电解铝生产电耗相关CO2排放分别比华中、华北地区低13%、30%.原铝冶炼行业可通过优先选用碳排放因子较低的物料、淘汰落后氧化铝工艺、开发引进低温低电压工艺技术等手段,进一步实现物料、工序及工艺的多层次温室气体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原铝冶炼 碳排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命周期的工程翻新轮胎碳排放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强 焦生杰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4-148,共5页
构建了基于生命周期分析的工程翻新轮胎碳排放模型,提出了工程翻新轮胎生产阶段、运输阶段、使用阶段和再利用4个阶段碳排放的理论计算模型及计算方法,提出了工程翻新轮胎净碳盈余、碳削减模型及碳削减率等碳排放评价指标,定量分析了工... 构建了基于生命周期分析的工程翻新轮胎碳排放模型,提出了工程翻新轮胎生产阶段、运输阶段、使用阶段和再利用4个阶段碳排放的理论计算模型及计算方法,提出了工程翻新轮胎净碳盈余、碳削减模型及碳削减率等碳排放评价指标,定量分析了工程翻新轮胎生产阶段、运输阶段及使用阶段的碳排放清单,分析了二次翻新、燃烧分解、机械粉碎、燃烧发电、低温粉碎等5种典型再利用阶段的碳排放-削减清单,并进行了各阶段的碳排放对比分析及评价.结果表明:工程翻新轮胎生产阶段的碳排放最大,运输阶段的碳排放最小,二次翻新的碳排放削减效果最好,燃烧分解、低温粉碎的碳排放削减效果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翻新轮胎 生命周期 碳排放模型 排放分析 排放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量评估方法在低碳城市规划之应用 被引量:94
15
作者 叶祖达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0-26,共7页
城市是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行动平台和载体,对城市进行碳排放审计是实施低碳城市规划工作必需的科学数据基础。然而,不少城市本身对其二氧化碳排放的基线分析、未来情景比较、减量方法和范畴等都还没有可以直接应用到城市规划编... 城市是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行动平台和载体,对城市进行碳排放审计是实施低碳城市规划工作必需的科学数据基础。然而,不少城市本身对其二氧化碳排放的基线分析、未来情景比较、减量方法和范畴等都还没有可以直接应用到城市规划编制流程的科学分析方法和工具。文章尝试把有关现有能源规划研究模型发展为城市空间规划方法。以碳排放模型Kaya公式为基础,分别从建筑部门、交通部门、工业部门、能源部门对模型进行分解。建议的模型可以把能源需求模块分解为三个部门:建筑部门、交通部门和工业部门。根据常规模式和低碳模式的分析,得到各部门在各模式下的能源使用结构和量。并根据IPCC对于各类能源的排放强度定义的缺省值,计算出各部门在常规模式和低碳模式下的2020年总的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经济 城市 碳排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碳排放的快递企业配送路径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代楚楚 徐菱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1-77,83,共8页
在传统的VRP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将车辆数、旅行时间及碳排放最少作为模型的3个目标函数,构建基于时间依赖车辆路径问题模型的快递企业低碳配送车辆路径选择模型,并设计多种群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以某快递企业在成都的网点布局及早... 在传统的VRP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将车辆数、旅行时间及碳排放最少作为模型的3个目标函数,构建基于时间依赖车辆路径问题模型的快递企业低碳配送车辆路径选择模型,并设计多种群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以某快递企业在成都的网点布局及早高峰配送数据为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多种群遗传算法求解基于时间依赖车辆路径问题的碳减排车辆路径问题具有较好收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递企业 车辆路径 碳排放模型 多种群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际能源消费隐含碳排放及其驱动测度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林芳 孙寰宇 +4 位作者 焦士兴 徐思琦 赵晓 赵荣钦 周生辉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9-124,共6页
运用隐含碳排放模型,结合Kaya恒等式和LMDI分解法,从时间和空间角度测算和分析2003—2020年中国内地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份在能源消费过程中产生的隐含碳排放,研究隐含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动态特征和总体状况。结果表明:(1)隐含碳排放变化... 运用隐含碳排放模型,结合Kaya恒等式和LMDI分解法,从时间和空间角度测算和分析2003—2020年中国内地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份在能源消费过程中产生的隐含碳排放,研究隐含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动态特征和总体状况。结果表明:(1)隐含碳排放变化趋势包括先升后降和波动上升两种类型,总体呈增长态势,增长速度存在显著的省际差异。(2)隐含碳排放空间差异明显,包括高值区、中高值区、中低值区和低值区4个等级。(3)驱动因素动态特征包括先升后降、波动上升、波动下降和先降后升4种类型,且经济产出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分别呈正向和负向驱动,能源结构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作用方向和大小均存在差异。通过优化经济增长方式、发展低碳清洁技术、推广清洁能源应用等措施,可以有效抑制隐含碳排放,促进经济低碳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含碳排放模型 能源消费 Kaya恒等式 LMDI分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驱动的污水处理曝气过程低碳优化控制方法 被引量:7
18
作者 韩红桂 赵雅倩 +1 位作者 杨宏燕 伍小龙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139,共9页
针对现有的污水处理过程存在碳排放机理不清且难以评估,无法通过有效的调控方式降低碳排放总量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数据驱动的污水处理曝气过程低碳优化控制方法。首先,通过深入分析碳排放影响因素及其与水质指标的相互关系,获得了曝气过... 针对现有的污水处理过程存在碳排放机理不清且难以评估,无法通过有效的调控方式降低碳排放总量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数据驱动的污水处理曝气过程低碳优化控制方法。首先,通过深入分析碳排放影响因素及其与水质指标的相互关系,获得了曝气过程各水质指标和碳排放之间的关联关系;其次,采用数据驱动的方法,设计了曝气过程能耗与碳排放的优化模型,以获取曝气过程最优化的控制策略;最后,将获取的曝气过程低碳优化控制方法应用于基准仿真模型。测试结果说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跟踪控制曝气过程,降低能耗与碳排放量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温室气体排放 曝气能耗 碳排放模型 优化控制 数据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碳烟排放的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成晓北 黄荣华 +1 位作者 鞠洪玲 王兆文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54-659,663,共7页
考虑碳烟粒子生成速率同时受控于涡团破碎速率和化学反应速率,提出一种输运控制率与碳烟氧化率混合控制模型进行碳烟计算,并用此模型对一台直喷式柴油机燃烧与排放生成过程进行了多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计算模拟结果与试验测量结果吻... 考虑碳烟粒子生成速率同时受控于涡团破碎速率和化学反应速率,提出一种输运控制率与碳烟氧化率混合控制模型进行碳烟计算,并用此模型对一台直喷式柴油机燃烧与排放生成过程进行了多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计算模拟结果与试验测量结果吻合较好,且使用该模型能够预测柴油机研究样机的碳烟生成与氧化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排放模型 数值模拟 排放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双碳”战略的印染污泥干化焚烧技术经济环境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吕洪炳 陈理帅 +7 位作者 吴光华 陈东波 俞彩孟 柳兆印 张东明 田金平 陈亚林 陈吕军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77-1884,共8页
污泥干化焚烧热电联产是印染行业减污降碳的重要举措,污泥焚烧过程中控制煤炭添加比例(煤泥比)是这类项目核准和运行考核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旨在解决污泥低煤炭掺烧面临的经济收益和减碳绩效平衡问题,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依托华东... 污泥干化焚烧热电联产是印染行业减污降碳的重要举措,污泥焚烧过程中控制煤炭添加比例(煤泥比)是这类项目核准和运行考核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旨在解决污泥低煤炭掺烧面临的经济收益和减碳绩效平衡问题,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依托华东某印染园区2500t/d污泥焚烧项目,基于煤泥比不超过20%的管理要求,构建集成技术经济分析和生命周期评价的多目标优化模型,运用NSGA-II算法,揭示热电比、污泥含水率、固体回收燃料(SRF)掺烧比例等指标对项目经济性和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当案例项目的热电比从50%提高到100%时,价格差异使经济效益提高22.0%,但碳排放平均增长约8.0%。②在稳定运行前提下,当入炉污泥含水率由45%提高到55%,入炉混合燃料量由36.7 t/h提高到41.8 t/h,原煤用量分别为7.3和8.3 t/h时,可使供热量增加28.1%、供电量增加18.1%,项目经济性提高,但该工况下化石碳排放增加。③可通过提高入炉污泥含水率使Pareto前沿面向项目经济效益提高且碳排放水平减少的方向移动,同时较高入炉污泥含水率下可通过恰当的经济性的降低获得较大的碳减排,污泥焚烧项目不应单纯追求入炉污泥的低含水率。④针对因污泥量不足导致的锅炉负荷低的情况,可通过掺加SRF稳定锅炉负荷,保持运行经济性;在污泥足量情况下,掺加SRF可替代部分煤炭,降低煤炭掺烧的碳排放。研究显示,印染污泥干化焚烧热电联产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减污降碳效应,面向“双碳”战略,需要加快建立工业园区能源系统整体优化和污泥焚烧处置长效机制,优化技术模式,加强区域资源优化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染污泥 低煤炭掺烧 碳排放模型 经济模型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