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内河船舶营运碳排放强度预测方法研究 |
刘清
聂凤铭
王磊
|
《中国航海》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2
|
中国省际碳排放强度时空演变与多因子驱动机制 |
郑德凤
李欢欢
郝帅
乌日娜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产业集聚对中国林产工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 |
侯方淼
李申睿
高帅印
吴成亮
|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4
|
绿灰基础设施空间配置与净碳排放强度的交互机制研究——以浙江省村镇组片为例 |
朱晓青
孙卓扬
徐剑
黄戈
钟月彬
|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5
|
碳排放强度对长江经济带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
张志坚
兰凯露
|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6
|
市场型环境规制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应和机制研究——基于碳交易试点政策的经验证据 |
哈梅芳
黄奕晗
|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7
|
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影响与中介效应研究 |
张然
苏婷
|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8
|
农业新质生产力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 |
陈培彬
黄可权
朱朝枝
|
《管理现代化》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9
|
黄河流域城市碳排放强度的动态演进、差异分解及影响因素 |
王一婕
史武莹
|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
2025 |
4
|
|
10
|
绿色金融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检验 |
姬新龙
王书玉
|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11
|
基于动态碳排放强度的电碳市场耦合建模方法及市场优化机制分析 |
赵彤
李雪松
周浩
丁羽
杨斌
王文涛
王鹏
|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2
|
成渝城市群碳排放强度与新型城镇化水平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 |
赵兴洪
帅红
|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3
|
数字新基建与碳排放强度:内在机制与经验证据 |
苏晨晨
王飞
|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4
|
中国农业碳排放强度的时空演化及其收敛性研究 |
翟璇
辛冲冲
刘丰睿
|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15
|
中部地区数字经济对种植业碳排放强度影响研究 |
谢婧
姜微
|
《热带农业工程》
|
2025 |
0 |
|
16
|
城市紧凑度与碳排放强度协调发展研究--以西北五省33个城市为例 |
曹欣然
王志强
|
《江西农业学报》
|
2025 |
0 |
|
17
|
新质生产力与农业碳排放强度的非线性关系——基于中国省级数据分析 |
唐重振
丁泽宇
唐明慧
|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8
|
黄河流域城市绿色技术创新影响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效应 |
慈福义
任围仓
|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9
|
考虑火电碳排放强度区间分异的火风光储系统低碳经济优化调度 |
谢平平
吕思宇
刘德旭
刘洋
陆秋瑜
杨银国
钟海旺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0
|
碳排放强度与经济增长的交互机制--基于GVAR模型的分析 |
毕玉江
石金海
桑瑞聪
|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