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粮食种植业碳效应时空演化及碳排放公平性 被引量:6
1
作者 赵玉 陈霖波 +1 位作者 张玉 吴志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059-5069,共11页
农业低碳转型背景下,准确把握粮食种植业碳效应时空演化及碳排放公平性特征对实现地区生态正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21年省域面板数据,采用碳排放因子法测算中国30个省区的粮食种植业碳效应,利用核密度估计方法探析时空演化,运用D... 农业低碳转型背景下,准确把握粮食种植业碳效应时空演化及碳排放公平性特征对实现地区生态正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21年省域面板数据,采用碳排放因子法测算中国30个省区的粮食种植业碳效应,利用核密度估计方法探析时空演化,运用Dagum基尼系数法刻画并解构全国粮食种植业碳排放公平性。研究表明:(1)从时空特征看,粮食种植业碳效应呈现波动上升的净碳汇特征,具体表现为“东强西弱,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且伴随明显的“马太效应”。在碳效应结构上,秸秆燃烧与玉米种植分别是粮食种植业最主要的碳源与碳汇。(2)从演化趋势来看,全国粮食种植业碳效应的非均衡性呈扩大趋势;在三大主粮中,水稻碳效应非均衡性有所减弱,小麦与玉米碳效应非均衡性均持续上升。(3)从碳排放公平性来看,区域间碳排放差异已成为影响公平性的最主要因素,基尼系数呈“快速上升-波动震荡-缓慢回落”特征,全国粮食种植业碳排放始终处于较公平区间,整体公平性呈改善态势;在三大主粮中,水稻碳排放公平性最低,玉米碳排放公平性最高。最后,提出了采取差异化固碳减排策略、构建低碳发展跨区协作机制、完善碳排放责任分摊机制、探索粮食碳汇交易试点等建议,以期推动我国粮食种植业实现低碳转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种植业 碳排放公平 时空演化 Dagum基尼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背景下中国省域能源碳排放公平性多维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先鹏 余福强 +1 位作者 方恺 何思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0688-10698,共11页
在碳中和目标背景下,厘清省域能源碳排放公平性状况,对于增强省域碳减排增汇的协同性而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区域碳排放公平性内涵进行了拓展,从生态空间占用、经济产出、人口规模三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揭示了中国省域能源碳排放公... 在碳中和目标背景下,厘清省域能源碳排放公平性状况,对于增强省域碳减排增汇的协同性而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区域碳排放公平性内涵进行了拓展,从生态空间占用、经济产出、人口规模三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揭示了中国省域能源碳排放公平性时空变化特征,并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能源碳排放公平性的内在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1)中国省域能源碳排放压力程度呈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且随时间呈递增态势,超过2/3省份增速随时间有所放缓。(2)能源碳排放公平性在生态、经济和社会等维度之间存在权衡关系,而在经济和社会维度之间存在协同关系,其中,能源碳排放生态承载贡献呈由西向东递减态势,能源碳排放经济贡献和人口支撑贡献均呈由南向北递减态势,且省际格局均保持相对稳定。(3)能源碳排放公平性在生态、经济、社会等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主要表现为失调状态,失调省份主要位于东部和中部地区,而协调省份协调程度较低,主要位于西部和西南部地区,且能源碳排放公平性耦合协调度随时间整体呈降低态势。中国能源碳排放在生态承载、生产效率、人口支撑等领域均具有潜在的省际协作空间,应基于此分区分类施策以实现优势互补,进而增强碳减排增汇的协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公平 能源足迹 承载力 耦合协调度 净初级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域碳排放公平、转移与分配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欧元明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4-47,共4页
通过构建碳洛伦兹曲线来计算碳基尼系数的方式,从年度人均排放、单位社会总产出排放、单位国土面积排放三个视角动态化研究省域碳排放公平性问题,发现基于不同指标计算的碳基尼系数差别悬殊、结论也相异。还基于碳排放规模转移指数和强... 通过构建碳洛伦兹曲线来计算碳基尼系数的方式,从年度人均排放、单位社会总产出排放、单位国土面积排放三个视角动态化研究省域碳排放公平性问题,发现基于不同指标计算的碳基尼系数差别悬殊、结论也相异。还基于碳排放规模转移指数和强度转移指数分析了省域碳排放的转移问题,发现我国碳排放转移的基本方向是从能源密集区域和重化工基地分布区域向能源非密集区域、非重化工基地分布区域转移。在碳排放公平与转移分析的基础上,文章给出了基于单年度世袭原则、GDP排放强度原则、人均排放原则、行政区国土面积原则下的省域排放权分配系数,发现不同分配原则下各省区的配额差距很大。以2011年的实际排放量系数为比较基准,东部地区在GDP排放强度原则上配额量增加较为明显,在行政区国土面积原则上配额量下降非常明显;西部地区在行政区国土面积原则上配额量增加最为明显;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则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公平 排放转移 排放权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规制促进了我国碳排放公平性吗?——基于环境规制工具分类视角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平 罗艳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5-25,共11页
基于2005—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工具对碳排放公平性影响的空间差异性;进一步采用门槛模型探讨环境规制对碳排放公平性影响的非线性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促进了本地区... 基于2005—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工具对碳排放公平性影响的空间差异性;进一步采用门槛模型探讨环境规制对碳排放公平性影响的非线性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促进了本地区碳排放公平,但降低了周边地区碳排放公平性;市场型环境规制对本地区和相邻地区碳排放公平都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对地区碳排放公平性影响并不显著;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对碳排放公平性影响存在基于市场型环境规制的"双重门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碳排放公平 动态空间杜宾模型 门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平和效率视角的中国碳排放区域差异及其固化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周迪 周丰年 郑楚鹏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61-1469,共9页
分别从公平和效率的角度考察中国省际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可以比较区域碳减排配额分摊中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重要性大小。论文选取1997-2015年中国29个省级地区数据,首先通过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算出各地区的碳排放效率,并用... 分别从公平和效率的角度考察中国省际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可以比较区域碳减排配额分摊中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重要性大小。论文选取1997-2015年中国29个省级地区数据,首先通过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算出各地区的碳排放效率,并用人均碳排放量来衡量各地区的碳排放公平情况。随后基于Dagum基尼分解方法以及Markov链方法,分别从整体差异程度和内部差异固化两个方面比较了中国碳排放公平和效率的区域差异情况。研究发现:(1)中国碳排放公平和碳排放效率呈现出不一致的空间非均衡格局。(2)不管是整体、还是三大地区之间,中国碳排放效率的差异程度都大于碳排放公平,二者差异没有缩小的趋势。(3)各地区间碳排放效率的差异固化程度也要高于碳排放公平,中国碳排放的区域"长期低效率"固化问题比区域"长期不公平"固化问题更严重。因此,在计算中国区域碳减排潜力以及进行碳减排配额分摊时,效率原则比公平原则更加重要。中央政府也应更加重视区域碳排放效率的差异问题,更多的从碳排放效率上入手,挖掘其存在的更大碳减排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公平 排放效率 区域差异 Super-SBM模型 Dagum基尼系数 MARKOV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