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排放交易机制下减排技术投资的生产库存 被引量:14
1
作者 范体军 杨鉴 骆瑞玲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6期14-21,共8页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成为国际共识。为此推出的减排机制——碳排放交易机制必将对企业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为探讨碳排放交易机制以及减排技术投资对制造型企业的生产库存决策的影响,基于Arrow...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成为国际共识。为此推出的减排机制——碳排放交易机制必将对企业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为探讨碳排放交易机制以及减排技术投资对制造型企业的生产库存决策的影响,基于Arrow-Carlin模型建立碳排放交易机制下的动态生产库存模型,分析减排技术投资可变时制造型企业的最优生产率、库存水平、成本、碳交易量与碳排放量,并与不存在碳排放交易机制的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碳排放交易机制下,制造商倾向于减少碳排放,出售部分碳排放配额,生产计划波动性减少,生产库存成本增加,总成本下降;增加减排技术投资,制造商会出售更多的碳排放配额,生产计划波动性增加,库存下降,总成本进一步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交易机制 减排技术投资 生产和库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碳排放交易机制的减污降碳效应 被引量:73
2
作者 陆敏 徐好 陈福兴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1-133,共13页
碳排放交易机制作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政策工具,其减污降碳的政策效应引起广泛关注。文章将二氧化碳减排与环境污染治理纳入同一研究框架,基于2010—2019年中国30省份面板数据,以碳排放交易机制为政策背景,采用改进熵权-TOPSI... 碳排放交易机制作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政策工具,其减污降碳的政策效应引起广泛关注。文章将二氧化碳减排与环境污染治理纳入同一研究框架,基于2010—2019年中国30省份面板数据,以碳排放交易机制为政策背景,采用改进熵权-TOPSIS模型计算环境污染指数测度当地生态环境质量和环境污染程度,以碳排放量与环境污染指数的交乘项表征减污降碳水平,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与合成控制法实证检验碳排放交易机制的减污降碳效应。研究结果发现:①与非试点省份相比,从政策的平均处理效应来看,碳排放交易机制降低了试点省份二氧化碳和环境污染物的排放,在加入相关控制变量后,试点省份的减污降碳水平提升了16%。从试点个体的政策效应来看,北京、上海、天津、重庆表现较优即碳污排放呈显著下降趋势,广东表现次之,而湖北表现较差。②作用机制分析和异质性检验发现,碳排放交易机制通过能源消耗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水平的提升,同时,减污降碳水平呈现区域异质性,东部和西部地区表现最优,中部地区表现不佳。③进一步,以灰色关联模型探究各省份碳排放与环境污染物的减污降碳水平协同减排潜力,计算结果发现,上海、广东、广西、贵州、新疆等5个省份的平均关联度值大于其他省份,呈现较高的减污降碳潜力。因此,要加快推进并完善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发挥市场激励型的碳排放交易政策对二氧化碳排放和环境污染物的协同减排作用,通过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和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制定区域差异化的减污降碳政策,加快实现碳排放交易政策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污降 碳排放交易机制 双重差分模型 改进熵权-TOPSIS模型 灰色关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交易机制与生态效率关系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2
3
作者 陆敏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8-122,共5页
生态效率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指导作用。文章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从生态效率视角,选取6个碳交易试点地区为处理组、10个非试点地区为对照组,分别计算生态效率值,研究碳... 生态效率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指导作用。文章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从生态效率视角,选取6个碳交易试点地区为处理组、10个非试点地区为对照组,分别计算生态效率值,研究碳排放交易机制对生态效率的促进作用,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对产生促进作用的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剔除地区、时间等固定效应影响因素后,碳排放交易机制对生态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碳排放交易机制经由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来提高生态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交易机制 生态效率 双重差分法 稳定性检验 中介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交易机制下的供应链运作策略及协调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覃艳华 曹细玉 曹磊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42,共7页
碳排放权交易是控制和减少碳排放的有效工具,同时也使得企业的运作成本增加,供应链的决策管理更复杂。考虑由零售商和制造商组成的二阶段供应链,研究不同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供应链成员内部碳排放权交易、外部市场碳排放权交易)下基于数... 碳排放权交易是控制和减少碳排放的有效工具,同时也使得企业的运作成本增加,供应链的决策管理更复杂。考虑由零售商和制造商组成的二阶段供应链,研究不同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供应链成员内部碳排放权交易、外部市场碳排放权交易)下基于数量折扣契约的供应链协调问题,并与无碳排放约束的情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下,数量折扣契约能够实现供应链的协调;无碳排放约束的供应链最优订货量大于外部碳排放权交易的供应链最优订货量,成员内部碳排放交易下的供应链最优订货量和供应链期望利润随着碳排放配额的增加最终等于无碳排放约束下的供应链最优订货量和供应链期望利润;外部市场碳排放交易政策下供应链的期望利润随着碳排放配额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 排放交易机制 运作策略 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二代涉入与家族企业绿色创新的理论融合框架阐释
5
作者 郑智勇 许永斌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25,103,共9页
随着“双碳”战略的持续推进,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作为一种市场型环境规制工具,利用市场供求手段与价格机制,激励着家族企业积极地进行绿色创新,并且在家族一代创始人与家族二代继承者之间表现出显著的行为差异,以最终实现家族企业的基业... 随着“双碳”战略的持续推进,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作为一种市场型环境规制工具,利用市场供求手段与价格机制,激励着家族企业积极地进行绿色创新,并且在家族一代创始人与家族二代继承者之间表现出显著的行为差异,以最终实现家族企业的基业长青与可持续发展。文章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动态演变视角出发,尝试结合组织合法性理论与社会情感财富理论,通过构建四维度理论与二代“嵌入性”理论的融合框架进行深度阐释,研究发现:碳配额与碳调控下,家族企业更加关注适应维度与声誉维度以进行绿色创新。碳交易政策下,家族企业更加关注绩效维度与控制维度以进行绿色创新;二代涉入包括家族一代的“父爱关怀”、家族一代的控制权集中、家族二代的利他主义与职业经理人的委托代理四个维度。并将二代所有权涉入的特征归纳为权力传承与权力分配,二代管理权涉入的特征归纳为权力帮扶与权力协同;总体来看,适应维度表现为权威合法性的构建与风险承担水平的变化;声誉维度表现为对家族声誉的重视;绩效维度表现为财务绩效与社会情感财富的双重提升;控制维度表现为努力守护控制权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交易机制 二代涉入 四维度理论 “嵌入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与企业审计费用
6
作者 陶春华 张资政 孙凯 《审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32,共14页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作为推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政策工具,是否能够切实发挥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的有效性,是当前亟须解答的问题。本文选取2010-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从企业审计费用视角检验碳排放权交...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作为推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政策工具,是否能够切实发挥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的有效性,是当前亟须解答的问题。本文选取2010-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从企业审计费用视角检验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微观经济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能够显著降低企业审计费用。中介机制分析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能够通过缓解企业信息不对称、降低企业风险及改善企业环境绩效进而降低企业审计费用。扩展性分析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降低企业审计费用的效应在所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采取初始配额付费方式、非履约主体较活跃以及年碳均价较高时更显著;同时,此效应在审计师行业专长较强以及所在地区的政府对环保问题的关注程度较高的企业中也更为显著。本文为政府相关部门进一步推进与完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交易机制 审计费用 信息不对称 企业风险 环境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煤炭行业碳减排效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梁冬青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共7页
碳排放权交易已成为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各国碳减排政策的重要选择。针对煤炭行业碳排放量较高的现状,探讨了煤炭行业中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及其对减排效果的影响,分析了碳排放权交易在推动行业清洁、高效、可持续发展中的作... 碳排放权交易已成为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各国碳减排政策的重要选择。针对煤炭行业碳排放量较高的现状,探讨了煤炭行业中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及其对减排效果的影响,分析了碳排放权交易在推动行业清洁、高效、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碳排放权交易机制通过市场手段激励企业减排,促进低碳技术发展和应用,但也面临市场不健全、成本负担等挑战。通过构建3E模型分析了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煤炭行业碳减排效果的影响,并提出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加强监管和创新,推动煤炭行业低碳转型,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建议。同时,强调煤炭行业应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行业低碳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交易机制 减排 可持续发展 交易市场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和绿色信贷制度支持低碳技术创新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张修凡 范德成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1-83,共13页
绿色信贷制度和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在促进低碳技术创新和经济低碳转型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和绿色信贷制度快速发展的视角,通过对绿色信贷制度、碳交易市场、CCER项目等方面进行政策梳理、实践应用和机理研究,给出二者可... 绿色信贷制度和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在促进低碳技术创新和经济低碳转型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和绿色信贷制度快速发展的视角,通过对绿色信贷制度、碳交易市场、CCER项目等方面进行政策梳理、实践应用和机理研究,给出二者可能存在的政策协同途径。在此基础上,利用2014—2019年的省级统计数据,考察绿色信贷制度和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在促进低碳技术创新过程中是否具有协同作用,并对可能提高协同效果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绿色信贷制度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提高低碳技术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协同效应,并且绿色信贷制度与CCER的协同效果优于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协同效果,而环境规制能够显著促进绿色信贷制度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信贷制度 排放交易机制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法律政策思考 被引量:48
9
作者 冷罗生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25,共6页
虽然2009年12月19日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达成了《哥本哈根协议》,但该协议不具法律约束力,且未解决2013年后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实质性问题。2013年后温室气体减排的走势也因此变得扑朔迷离。为了避免中国企业利益在国际贸易中受到损害... 虽然2009年12月19日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达成了《哥本哈根协议》,但该协议不具法律约束力,且未解决2013年后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实质性问题。2013年后温室气体减排的走势也因此变得扑朔迷离。为了避免中国企业利益在国际贸易中受到损害,中国企业除了在国际贸易谈判中要谨慎之外,中国政府应参考、借鉴欧盟"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从法律和政策的角度深入研究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设立目的、碳减排目标、交易的对象、交易的配额、机制运行时间、交易所的设置等问题,为中国日后顺利进入"全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做好充分的法律政策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交易机制 交易配额 国际竞争力 法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法律构建 被引量:17
10
作者 白洋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6-89,共4页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作为推动低碳经济的重要市场化手段,不仅有助于实现我国的自愿减排目标,亦可积极应对未来如若承担减排义务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当前我国已经具备构建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政策和市场基础,可以考虑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从管理...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作为推动低碳经济的重要市场化手段,不仅有助于实现我国的自愿减排目标,亦可积极应对未来如若承担减排义务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当前我国已经具备构建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政策和市场基础,可以考虑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从管理机构设置、具体运行机制等法律层面来构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交易机制 国际形势 法律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全球气候治理有效性研究——低碳经济学术前沿进展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璟珉 窦晓铭 季芮虹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4-184,共11页
作为全球气候治理重要手段与措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受到了广泛关注与讨论,其中不乏诸多质疑。目前,此类研究主要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围绕碳交易机制的减排效率和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作用效果,以及造成气候变化问题的根源等方面展开探讨... 作为全球气候治理重要手段与措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受到了广泛关注与讨论,其中不乏诸多质疑。目前,此类研究主要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围绕碳交易机制的减排效率和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作用效果,以及造成气候变化问题的根源等方面展开探讨。这些研究可以被归纳到西方主流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两大视域之内。通过对这些领域研究的梳理和分析,能够辨析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逻辑瑕疵和历史阶段价值,为从根本上重塑"资本-气候"二重关系、优化中国碳交易市场方案设计、探寻适合中国国情的气候变化治理路径提供积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交易机制 交易市场 减排效率 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媒体压力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基于湖北省碳交易市场的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江涛 陶思源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69-74,共6页
文章基于2008—2019年湖北省碳交易市场企业绿色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探究媒体压力对碳交易机制和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有效... 文章基于2008—2019年湖北省碳交易市场企业绿色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探究媒体压力对碳交易机制和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有效激励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媒体压力弱化了碳交易机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媒体压力越小,正面报道倾向性越高,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意愿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交易机制 绿色技术创新 媒体压力 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交易对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fsQCA组态的分析
13
作者 李玉超 张立杰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7-132,共6页
碳交易机制是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重要抓手。基于碳排放权交易视角,采用汇总型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碳交易机制对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影响的多元路径。研究表明:价格、规模、结构和效率因素都不能单独成为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绿色低碳技... 碳交易机制是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重要抓手。基于碳排放权交易视角,采用汇总型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碳交易机制对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影响的多元路径。研究表明:价格、规模、结构和效率因素都不能单独成为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效应的必要条件;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影响共有5条组态,可以归纳为“碳价格+碳交易企业规模+国有企业占比”主导型和“碳配额交易规模+碳交易企业规模+碳市场行业结构”主导型两种适配模式;碳价格、碳配额交易规模、碳交易企业规模、碳市场行业结构和国有企业占比是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效应的核心驱动机制,碳价格波动率和碳市场流动性则为重要的补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交易机制 绿色低技术创新 能源强度 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与企业碳透明度 被引量:8
14
作者 沈洪涛 戴云 张洁静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1-161,共11页
以我国在"两省五市"开展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12~2015年我国A股市场155家试点企业,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使用内容分析法构建企业碳透明度评价指标体系,实证检验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实施能... 以我国在"两省五市"开展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12~2015年我国A股市场155家试点企业,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使用内容分析法构建企业碳透明度评价指标体系,实证检验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实施能否提高企业碳透明度、通过何种渠道提高其碳透明度以及具体提高哪方面内容的碳透明度,并进一步跨越"宏观—微观"的思路,检验市场化程度和产权性质对其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碳透明度,企业更倾向于通过社会责任报告提高其碳透明度及其碳绩效透明度;市场化程度越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实施越能推动企业提高碳透明度,其中,企业更倾向于通过年报提高其碳透明度及其碳绩效透明度;相对于非国有企业,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实施更能推动国有企业提高其碳透明度,且国有企业更倾向于通过社会责任报告提高其碳透明度及其碳绩效透明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交易机制 企业透明度 市场化程度 产权性质 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评估及机制研究综述 被引量:13
15
作者 窦晓铭 庄贵阳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5-52,共8页
论文回顾、梳理近年来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评估及机制研究,主要围绕研究方法、政策效应和影响路径进行文献分析述评。随着碳排放交易政策评估方法和数据的不断丰富,研究从先验的模拟分析过渡至后验的实证研究。大量成果集中在技术创新效应... 论文回顾、梳理近年来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评估及机制研究,主要围绕研究方法、政策效应和影响路径进行文献分析述评。随着碳排放交易政策评估方法和数据的不断丰富,研究从先验的模拟分析过渡至后验的实证研究。大量成果集中在技术创新效应、减排效应、经济效应和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等方面,技术创新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中介效应。同时,碳交易政策效应还受到机制设计、“信号—预期”机制、成本效应以及效应间强弱关系的影响。综上,论文提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评估的研究视角从宏观逐渐演进到微观企业层面,碳市场的有效性是政策效应产生与作用的基础等研判,为及时调整机制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交易机制 政策评估 文献综述 减排效应 经济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 ETS碳排放交易的动态套期保值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维泉 许余洁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5-124,共10页
本文采用一个二元跳跃广义条件异方差模型(ARMA-GARCH-Jump,以下简称GARCH-Jump)研究欧盟碳排放配额(EUA)期货的套期保值作用。研究表明,EUA价格出现跳跃的强度、幅度是时变的,且EUA现货价格波动对基差的影响是非对称的,GARCH-Jump模型... 本文采用一个二元跳跃广义条件异方差模型(ARMA-GARCH-Jump,以下简称GARCH-Jump)研究欧盟碳排放配额(EUA)期货的套期保值作用。研究表明,EUA价格出现跳跃的强度、幅度是时变的,且EUA现货价格波动对基差的影响是非对称的,GARCH-Jump模型能有效刻画EUA价格的波动聚类和尖峰特征,能更准确分析EUA现货价格与基差的联合动态特征。套期保值分析表明,通过GARCH-Jump模型得到的最优套期比率是时变的,GARCH-Jump套期比率能有效地降低投资组合收益的方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盟碳排放交易机制 欧盟配额 动态套期保值 跳跃GARCH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能否兼顾企业效益与绿色效率? 被引量:156
17
作者 胡玉凤 丁友强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6-64,共9页
基于碳减排治理全球变暖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探讨了碳交易能否兼顾企业效益与绿色效率,及企业减碳优化策略。通过匹配2006—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及所在地区数据,首先运用双重差分方法,总体衡量碳交易对企业要素投入产出及全要素生产率的... 基于碳减排治理全球变暖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探讨了碳交易能否兼顾企业效益与绿色效率,及企业减碳优化策略。通过匹配2006—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及所在地区数据,首先运用双重差分方法,总体衡量碳交易对企业要素投入产出及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然后运用平行趋势、滞后两期、工具变量及安慰剂,检验碳交易双效模型的稳健性,并利用三重差分检验是否存在因企业性质不同而造成差异化影响。最后运用中介与调节效应方法,检验碳交易与全要素生产率的中介效应,并考察了绿色创新、市场化与政府补贴影响下有调节的中介作用。实证结果显示:碳交易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均有显著负向影响。碳交易促进碳减排,导致营业成本增加、劳动生产率降低,但同时也显著正向影响资本生产率,促进企业利润与收入增长。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绿色创新、市场化和政府补贴显著的调节影响下,对碳交易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研究表明,碳交易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实现绿色效率和企业效益双赢,碳交易的作用在于依次实现碳减排、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而绿色效率和企业效益协同尚处于“遵循成本”阶段。因此,要建立一套集市场化、政府奖惩和绿色创新为核心的碳交易体系,进一步健全绿色低碳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绿色创新补偿,增强企业自主研发和协同创新能力,提升绿色技术转化率,优化绿色产业结构,完善配套环保标准和管理规范,诱导企业完成“创新补偿”的蜕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交易机制 绿色创新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是否能够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基于碳排放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欢 王之扬 +1 位作者 夏凡 张娱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2-38,共17页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是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在国内的“先试先行”,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和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通过选取2010—2020年沪深两市745家上市公司8195个观测样本为数据,利用多时点双重差分考察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企业可...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是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在国内的“先试先行”,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和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通过选取2010—2020年沪深两市745家上市公司8195个观测样本为数据,利用多时点双重差分考察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能够显著提升试点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即财务、生产和环境绩效,其结果为验证“波特假说”提供了中国证据,在考虑平行趋势检验和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旧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非试点地区碳市场的建设同样能够显著提升控排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绩效,而从发电行业来看,全国碳市场启动提升了其环境绩效却降低了其生产绩效和财务绩效,该影响具体在试点地区和非试点地区则存在一定的差异。规模、环境执法力度和履约率不同的地区,企业的财务绩效、环境绩效和生产绩效存在一定的异质性。研究结论可为推动全国统一碳市场建设和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交易机制 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 “波特假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与全要素碳效率——来自我国碳交易试点的证据 被引量:16
19
作者 贾智杰 温师燕 朱润清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34,共14页
碳排放权交易对全要素碳效率(TFCE)的影响研究文献较少,且存在争议,研究碳交易试点对TFCE的影响及机制具有现实意义。利用2002—2017年264个城市的数据,通过SBM模型测算了TFCE,并通过PSM-DID模型分析了碳试点对其的影响。结果显示,碳试... 碳排放权交易对全要素碳效率(TFCE)的影响研究文献较少,且存在争议,研究碳交易试点对TFCE的影响及机制具有现实意义。利用2002—2017年264个城市的数据,通过SBM模型测算了TFCE,并通过PSM-DID模型分析了碳试点对其的影响。结果显示,碳试点对TFCE具有很强的异质性。一线城市和直辖市具有更便捷的条件进行技术创新、产业调整和资源配置,因此,碳试点促进了这些城市的TFCE。然而,碳试点对普通城市的TFCE并没有显著的影响,可能是对创新的挤出效应导致的。因此,为了顺利实现双碳目标,应尽快建立完善的碳交易机制,促进企业培训碳市场相关人才,提高碳市场信息透明度与可得性,扩大低碳技术与管理手段的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交易机制 全要素效率 交易试点 目标 SBM模型 PSM-DID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交易和产品回收机制下多产品制造系统中产品生产计划研究
20
作者 桂丽芹 李军 +2 位作者 胡东兰 洪进 王善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90-698,共9页
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为减少企业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企业需改变和调整相关生产计划.本研究在考虑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产品回收机制以及企业面临有限生产容量、工作时间和碳排放权配额的情形下,对多产品制造系统中... 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为减少企业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企业需改变和调整相关生产计划.本研究在考虑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产品回收机制以及企业面临有限生产容量、工作时间和碳排放权配额的情形下,对多产品制造系统中产品生产计划问题进行了研究.在量-本-利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一个利润最大化模型来刻画生产优化问题.在该模型中,成本结构包括产品生产成本、产品持有或短缺成本、产品回收成本和碳成本;收入结构包括产品销售收入和产品回收收益.根据利润最大化模型和数值算例,本研究分析了企业最优生产和回收决策.同时,进一步探究了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和产品回收机制对产品产量、碳排放总量和利润总额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和产品回收机制下,较高的碳排放权价格可以激励企业生产绿色产品;产品回收机制有利于降低企业总碳排放量,增加企业利润.根据研究结论,本研究进一步提出了管理建议与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计划 排放交易机制 产品回收机制 排放权价格 利润最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