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于电力系统的碳捕集技术及其带来的变革 被引量:67
1
作者 康重庆 陈启鑫 夏清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共7页
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技术是当前最为关键的低碳技术之一,协调了化石燃料利用与碳减排之间的矛盾,从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文中全面介绍了当前碳捕集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实施情况,描述了碳捕集电厂的发展前景,并结合电厂运行、电网运行、... 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技术是当前最为关键的低碳技术之一,协调了化石燃料利用与碳减排之间的矛盾,从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文中全面介绍了当前碳捕集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实施情况,描述了碳捕集电厂的发展前景,并结合电厂运行、电网运行、微观个体电厂投资与宏观整体电源规划中的实际需求,阐述了应用于电力系统的碳捕集技术将面临的主要挑战与亟待解决的问题,探讨了碳捕集电厂对于电力系统接纳大规模风电的促进作用,揭示了碳捕集技术的引入对于电力系统所带来的重大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技术 电厂 电力技术 经济 风电接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碳交易和碳税的碳捕集技术经济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彩庆 史惠卿 郑楠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87-795,共9页
采用经济学成本分析法对集成碳捕集封存技术(CCS)的1000 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进行技术经济性分析,以供电成本、净现值、动态回收期及内部收益率为评价指标,探究了煤炭价格、碳配额交易价格、碳税、通货膨胀率及CO_(2)售卖价格的影响。结... 采用经济学成本分析法对集成碳捕集封存技术(CCS)的1000 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进行技术经济性分析,以供电成本、净现值、动态回收期及内部收益率为评价指标,探究了煤炭价格、碳配额交易价格、碳税、通货膨胀率及CO_(2)售卖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CCS碳捕集装置建设成本较高,较常规机组总投资增加约24.54%,CCS系统能效惩罚较大,厂用电率增加19.31百分点;常规机组供电成本为0.3075元/(kW·h),CCS机组的供电成本增加35.87%;CO_(2)减排成本为171.47元/t;CCS机组净现值为138.06亿元,为常规机组的2.23倍;CCS机组的动态回收期为4.15 a,较常规机组提前1.94 a;综合考虑碳税、碳配额交易及CO_(2)售卖时,CCS机组的供电成本为0.1964元/(kW·h),较常规机组低43.17%;在碳交易、碳税政策和CO_(2)循环再利用市场完善建立后,CCS机组具有更强的盈利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易 碳捕集技术 技术经济性 净现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电厂溶液吸收法碳捕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叶舣 赵兴雷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5-59,65,共6页
用于燃煤电厂烟道气CO_(2)捕集的技术主要为溶液吸收法,根据吸收剂类型可分为混合胺吸收剂、两相吸收剂、无水吸收剂和离子液体吸收剂。描述了现有溶液吸收法的发展情况以及CO_(2)捕获过程,对不同吸收剂优缺点以及目前工业示范情况进行... 用于燃煤电厂烟道气CO_(2)捕集的技术主要为溶液吸收法,根据吸收剂类型可分为混合胺吸收剂、两相吸收剂、无水吸收剂和离子液体吸收剂。描述了现有溶液吸收法的发展情况以及CO_(2)捕获过程,对不同吸收剂优缺点以及目前工业示范情况进行了综合阐述;重点强调了不同技术路线的工业放大可能性以及捕集成本;最后,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技术 溶液吸收法 燃煤电厂 二氧化 工业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羊凌玉 刘宇 +1 位作者 张静 周梅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1523-11535,共13页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手段。然而,目前CCUS的部署规模尚未达到实现减排目标的预期需求,其发展受到技术经济性、环境风险以及政策支持等因素的制约。厘清CCUS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识别其经济性和潜...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手段。然而,目前CCUS的部署规模尚未达到实现减排目标的预期需求,其发展受到技术经济性、环境风险以及政策支持等因素的制约。厘清CCUS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识别其经济性和潜在环境风险,有助于深化CCUS的研究、推广和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2000—2024年CCUS相关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并进一步聚焦CCUS技术的经济和环境影响研究进行述评。结果表明:(1)从发文量和学科类别来看,CCUS技术相关研究发文量持续上升,但研究主要聚焦自然科学领域,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有待丰富;(2)从研究国家来看,CCUS领域研究早期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近些年发展中国家的关注逐渐增多,目前美国、中国和英国在CCUS领域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但中国研究的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3)从研究主题来看,英文文献对环境风险、公众接受度以及BECCS、DAC等衍生技术的关注较多,而中文文献关于CCUS技术在电力领域的应用研究较为丰富;(4)从CCUS技术的经济和环境影响来看,CCUS环境风险研究主要聚焦污染物排放和碳泄漏两方面,经济影响研究集中在成本核算、CCUS与低碳技术经济性比较以及政府支持对CCUS成本影响三方面,但目前文献以微观研究为主,宏观视角研究有待丰富。在未来研究中,应注重CCUS技术及其经济和环境影响的内在联系探讨,推动工程技术模型与宏观经济模型的结合与拓展,构建面向碳中和目标的CCUS技术综合评估框架,为推动我国工业与能源部门低碳转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和 、利用与封存技术 文献计量 研究进展 经济和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法碳捕集节能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叶舣 李璐蕊 +2 位作者 穆亚鑫 杨川箬 赵兴雷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1,22,共6页
用于集中式低浓度碳排放源的大规模CO_(2)捕集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技术。溶剂吸收法作为现有技术中成熟度最高的低浓度碳捕集技术,依然存在着捕集成本和能耗偏高的问题。为解决现有碳捕集能耗过高的核心痛点,大量新型低能耗吸收... 用于集中式低浓度碳排放源的大规模CO_(2)捕集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技术。溶剂吸收法作为现有技术中成熟度最高的低浓度碳捕集技术,依然存在着捕集成本和能耗偏高的问题。为解决现有碳捕集能耗过高的核心痛点,大量新型低能耗吸收剂被开发。但是新型节能工艺作为捕集能耗另一大影响因素,相关介绍则相对较少。调研现有大规模示范项目报道,聚焦于新型节能工艺在已有碳捕集示范项目中的应用情况和实际效果。将现有节能技术进行分类:吸收过程强化技术、热量回收技术、再生过程强化技术。针对不同节能类型,分析现有节能工艺的优势与劣势。在此基础上,对未来节能工艺的发展进行展望,为今后捕集设备节能工艺的选择提供综合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技术 溶液吸收法 节能工艺 吸收过程强化技术 热回收技术 再生过程强化技术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驱动的从空气中直接捕碳的关键技术 被引量:3
6
作者 黎灿兵 王煌 +3 位作者 耿英会 孙良 曹一家 石海清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30-136,共7页
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碳捕集与封存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重要措施。从空气中直接捕碳需要消耗大量能源。捕碳装置负荷是柔性负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接受波动性能源驱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潜力巨大,... 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碳捕集与封存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重要措施。从空气中直接捕碳需要消耗大量能源。捕碳装置负荷是柔性负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接受波动性能源驱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潜力巨大,具有波动性的特点。利用其驱动捕碳装置从空气中直接捕碳,可以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可望成为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关键途径。文中分析了利用新能源驱动的从空气中直接捕碳的潜力,提出了新能源捕碳的关键技术。对新能源捕碳的规划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利用新能源捕碳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柔性负荷 方式 碳捕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电价型需求侧响应含碳捕集设备的电–气–热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调度 被引量:82
7
作者 崔杨 曾鹏 +3 位作者 王铮 王茂春 张节潭 赵钰婷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47-459,共13页
目前,通过各类低碳技术辅之合理的市场机制是实现综合能源系统低碳运行的重要手段。将碳捕集技术引入综合能源系统低碳调度中,并考虑到碳捕集设备高能耗导致难以在峰荷额定运行的问题,将电价型需求侧响应引入系统,综合系统经济性和低碳... 目前,通过各类低碳技术辅之合理的市场机制是实现综合能源系统低碳运行的重要手段。将碳捕集技术引入综合能源系统低碳调度中,并考虑到碳捕集设备高能耗导致难以在峰荷额定运行的问题,将电价型需求侧响应引入系统,综合系统经济性和低碳性。首先,以负荷波动性为目标构建电价型需求侧响应模型,对原始负荷曲线"削峰填谷"。其次,建立以综合成本最低为目标含碳捕集电厂的电–气–热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调度模型,并将需求侧响应结果引入模型,构建双阶段模型。最后,利用CPLEX优化软件,基于改进的IEEE-30节点电网模型、7节点气网模型和6节点热网模型对文中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兼顾低碳性和经济性,可为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调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碳捕集技术 电价型需求侧响应 削峰填谷 CPLE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捕集技术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44
8
作者 张艺峰 王茹洁 +6 位作者 邱明英 崔岩 王建华 朱繁 任乐 张传波 史光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82-1086,共5页
针对目前主要的CO_(2)捕集技术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并阐述了各种方法目前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可能的改进方法,并提出未来CO_(2)捕集技术研究的重点以及方向。
关键词 二氧化 碳捕集技术 化学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捕集系统在火电厂中的优化配置 被引量:15
9
作者 卢志刚 祁艳君 +2 位作者 杨俊强 杨丽君 张晓辉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4-37,85,共5页
从火电厂CO2排放现状和对碳捕集系统的需求情况出发,定量分析了碳捕集技术对火电厂能耗和发电成本的影响。在考虑发电成本和技术不相容性约束下,建立了以最大化CO2减排量为目标的碳捕集系统优化配置模型,并给出了基于改进离散粒子群算... 从火电厂CO2排放现状和对碳捕集系统的需求情况出发,定量分析了碳捕集技术对火电厂能耗和发电成本的影响。在考虑发电成本和技术不相容性约束下,建立了以最大化CO2减排量为目标的碳捕集系统优化配置模型,并给出了基于改进离散粒子群算法的碳捕集系统优化配置算法。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 优化配置 CO2排放 与封存技术 电厂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化成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重点实验室 被引量:2
10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0-80,共1页
2021年7月5日,中国石化启动了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将齐鲁石化煤制气装置工业尾气浓度超90%的二氧化碳提高到99%后,运输到胜利油田进行驱油和埋存,以实现二氧化碳捕集、驱油与封存一体化应用。2... 2021年7月5日,中国石化启动了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将齐鲁石化煤制气装置工业尾气浓度超90%的二氧化碳提高到99%后,运输到胜利油田进行驱油和埋存,以实现二氧化碳捕集、驱油与封存一体化应用。2021年7月20日,中国石化重点实验室——“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重点实验室”在胜利油田揭牌,CCUS重点实验室下设5个专业实验室,包括碳捕集技术实验室、CO_(2)驱油实验室、地质封存实验室、碳捕集工程实验室、碳足迹实验室,涵盖中国石化CCUS技术链相关单位,胜利油田和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负责驱油和封存部分,南京化学工业公司负责碳捕集部分,石油工程建设公司负责捕集工程部分,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负责碳足迹与碳中和部分,胜利油田为牵头依托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实验室 重点实验室 石油工程建设 二氧化 石油勘探开发 专业实验室 南京化学工业 碳捕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CCUS技术发展与政策体系对比 被引量:7
11
作者 史明威 高仕康 +3 位作者 吕昊东 马乔 张贤 李佳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31,共13页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是指能够将二氧化碳从能源利用、工业生产等排放源或生物质利用尾气、空气中等不同碳源捕集分离,并输送到适宜的场地加以利用或封存,最终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的技术组合,是各国实现气候目标所不可或缺的重要...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是指能够将二氧化碳从能源利用、工业生产等排放源或生物质利用尾气、空气中等不同碳源捕集分离,并输送到适宜的场地加以利用或封存,最终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的技术组合,是各国实现气候目标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后,中国已初步建立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政策体系,积极推进各行业深度技术创新和系统性变革。CCUS技术既是可以实现化石能源的大规模低碳利用的重要技术选择,又是推进钢铁、水泥等难减排工业行业深度脱碳的可行技术方案,更是未来抵消剩余温室气体排放的托底技术手段。为实现中美两国气候目标,两国最终需要通过CCUS技术实现每年数十亿吨的二氧化碳减排量。美国是全球CCUS技术的先行者之一,在政策法规制定、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工程运营方面具有相对优势。为支撑净零排放目标,美国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财税激励机制加快了CCUS项目大规模部署进展,相关经验值得借鉴。文章通过比较中美两国在CCUS技术领域的潜力需求、政策法规、研发示范等情况,为我国CCUS技术及配套政策环境发展提供参考,并提出中美在CCUS技术领域开展合作的潜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与封存 中和 CO_(2)减排 直接空气技术 生物质耦合碳捕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酐酶固定化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潘富军 周作明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17,58,共8页
目前以有机胺为吸收剂脱除CO2的化学吸收法多存在氨基易分解、再生能耗高等不足。新型的IVCAP工艺采用碳酸钾水溶液吸收CO2,可大幅节能降耗,但吸收速率较有机胺慢。碳酸酐酶是至今发现的最有效的CO2水合酶催化剂,将该酶添加至IVCAP工艺... 目前以有机胺为吸收剂脱除CO2的化学吸收法多存在氨基易分解、再生能耗高等不足。新型的IVCAP工艺采用碳酸钾水溶液吸收CO2,可大幅节能降耗,但吸收速率较有机胺慢。碳酸酐酶是至今发现的最有效的CO2水合酶催化剂,将该酶添加至IVCAP工艺中,可显著提高CO2吸收速率。文中综述了固定化碳酸酐酶在碳捕集与封存技术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并对其选用磁性载体材料强化IVCAP工艺对CO2的捕集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酐酶 与封存技术 磁性微球 固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储二氧化碳泄漏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13
作者 王晓桥 马登龙 +3 位作者 夏锋社 张晓明 王瑜 毛维高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34,共12页
二氧化碳(CO2)的持续排放被认为是目前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而CO2捕集与封存(CCS)技术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大规模、低成本的碳减排技术。在CCS技术中,由于封存在地下的CO2可能会发生逃离封存区域、向封存位置以外的区域泄漏或渗漏的现... 二氧化碳(CO2)的持续排放被认为是目前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而CO2捕集与封存(CCS)技术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大规模、低成本的碳减排技术。在CCS技术中,由于封存在地下的CO2可能会发生逃离封存区域、向封存位置以外的区域泄漏或渗漏的现象,一旦发生泄漏,将会对环境以及周围生物造成影响,甚至破环生态环境平衡,所以对于可能泄漏或渗漏CO2的监测与识别是CCS系统安全保障的重要环节。概述了CCS技术及其发展历程,分析了CO2地质封存潜在的泄漏风险,并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在封储CO2泄漏监测技术或方法方面的研究进展,为CO2以及天然气等其他气体封储安全监测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与封存技术 CO2泄漏 风险识别 监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实可行且成本可负担的中国电力低碳转型路径 被引量:41
14
作者 李政 陈思源 +3 位作者 董文娟 刘培 麻林巍 何建坤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共7页
电力行业的脱碳对于实现《巴黎协定》的减排目标至关重要,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为了给出现实可行且成本可负担的电力低碳转型路径,建立了具有足够时空分辨率和技术准确度的“自下而上”能源系... 电力行业的脱碳对于实现《巴黎协定》的减排目标至关重要,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为了给出现实可行且成本可负担的电力低碳转型路径,建立了具有足够时空分辨率和技术准确度的“自下而上”能源系统模型来模拟与优化中国电力行业的未来发展路径。通过设置3种典型情景(基准情景、2℃情景和1.5℃情景),分析电力脱碳技术路径以及相应的实施方案。结果表明,若按照当前的电力发展趋势,将不能实现《巴黎协定》规定的2℃/1.5℃目标,必须在当前基础上加大可再生能源扩张、加快燃煤电厂退出以及大规模部署碳捕集技术。未来30 a,风电和光伏发电需要逐渐转变为主力电源,年均装机增速达到当前水平的2~4倍。燃煤机组的容量需要逐渐减少,部分机组甚至要提前退役,这将导致燃煤机组的平均寿命降低0.42~1.93 a,对应1050亿元~6550亿元的搁浅成本。碳捕集技术需要大规模应用,尤其是煤炭生物质掺烧再加碳捕集装置的技术,到2050年,电力行业的二氧化碳年捕集量达到8.9亿t~10.8亿t。为了保障上述转型路径的实现,需要处理好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煤电有序退出、碳捕集技术的部署以及转型投资成本的问题。通过加大储能等先进技术研发力度、建立存量煤电有序退出机制、加快碳捕集相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示范以及建立和完善绿色投融资机制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应当从现在起就超前部署相关措施和政策,以实现2℃/1.5℃目标下的中国电力低碳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协定 转型 能源系统建模 碳捕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西欧到挪威,欧洲规划全新海底CO_(2)输送管道
15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19,共1页
2024年11月,西北欧CO_(2)管道项目开始了现场调查。该项目预计会建设一条长1000km的海底管道,用于欧洲大陆和挪威之间CO_(2)的输送。项目背景西北欧CO_(2)管道项目计划建设一条连接比利时、法国与挪威地区的海底管道,这根管道会将比利... 2024年11月,西北欧CO_(2)管道项目开始了现场调查。该项目预计会建设一条长1000km的海底管道,用于欧洲大陆和挪威之间CO_(2)的输送。项目背景西北欧CO_(2)管道项目计划建设一条连接比利时、法国与挪威地区的海底管道,这根管道会将比利时和法国两地通过碳捕集技术收集到的CO_(2)输送到挪威的海底中进行封存。油气田碳存储技术利用现有油气田封存CO_(2)是未来减碳技术的一个主流发展方向,油气田封存CO_(2)可分为废弃油气田封存和现有油气田封存2种方法。其中,使用现有油气田封存CO_(2)的技术也被称为CO_(2)强化采油技术,因为将CO_(2)注入现有油气田后,除了实现碳封存外,还能起到驱油作用,提高油田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技术 项目背景 西北欧 海底管道 管道项目 输送管道 油田采收率 封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优化运行模型 被引量:47
16
作者 李嘉祺 陈艳波 +1 位作者 陈来军 梅生伟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190-3200,共11页
工业园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高达全国的31%,并呈现出持续增长势头,因而工业园区成为科学精准碳减排、践行碳中和的重要抓手。首先建立了考虑碳捕集技术的电、气、热、冷多能耦合的工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模型,降低碳排放的同时为新能源的利... 工业园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高达全国的31%,并呈现出持续增长势头,因而工业园区成为科学精准碳减排、践行碳中和的重要抓手。首先建立了考虑碳捕集技术的电、气、热、冷多能耦合的工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模型,降低碳排放的同时为新能源的利用提供新途径;接着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ife cycle assessment,LCA)分析了园区中不同能源链的温室气体排放并对园区碳足迹进行核算,计算出奖惩阶梯型碳交易机制下的碳交易成本;最后,基于碳捕集技术和奖惩阶梯型碳交易机制,以系统总成本最小为目标构建工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优化运行模型。算例分析表明,所提优化模型的总成本增加8.56%,但碳交易成本降低58.46%,证明碳捕集技术的引入与奖惩阶梯型碳交易机制能够促进园区的节能减排,在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践行“双碳”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工业园区 碳捕集技术 生命周期评价 交易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下中国碳排放路径研究 被引量:222
17
作者 余碧莹 赵光普 +3 位作者 安润颖 陈景明 谭锦潇 李晓易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24,共8页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全球性挑战。中国是第一大碳排放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起着关键作用。继2015年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之后,中国在2020年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和气候雄心峰会等重要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争取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全球性挑战。中国是第一大碳排放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起着关键作用。继2015年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之后,中国在2020年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和气候雄心峰会等重要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争取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2030年碳强度下降65%、非化石能源比重达到25%等中长期战略目标。这一系列里程碑意义的新目标,彰显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担当,也是实现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为支撑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实施,围绕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利用自主研发的国家能源技术经济模型(C3IAM/NET),从自下而上的行业视角,研究了中国中长期CO2排放的总体目标和实现路径;分析了不同经济增速和减排力度情景下,能源系统、碳捕集与封存技术以及碳汇的贡献程度。研究发现:全国CO2排放量有望于2025年实现达峰,峰值约108亿吨,最晚于2030年达峰。通过能源系统实施不同减排努力,并结合碳捕集与封存技术部署,到2060年,与能源相关的CO2排放量仍将存在3亿~31亿吨,主要来自电力、钢铁、化工、交通等行业,需要森林、海洋碳汇来吸收。并针对电力、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和行业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中和 达峰 能源系统 与封存技术 减排路径 行业责任 技术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长输管道投产置换过程模拟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建武 李毅 +2 位作者 龚霁昱 张千昌 胡其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8期12109-12116,共8页
CO_(2)管道是碳捕集、利用及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技术中连接CO_(2)排放地和封存地或注入地的关键环节,CO_(2)管道投产置换主要是利用N_(2)惰性且高吸水性的特点完成管道清洗干燥并为随后管道调试做好准... CO_(2)管道是碳捕集、利用及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技术中连接CO_(2)排放地和封存地或注入地的关键环节,CO_(2)管道投产置换主要是利用N_(2)惰性且高吸水性的特点完成管道清洗干燥并为随后管道调试做好准备。目前关于CO_(2)管道投产置换的研究较为缺乏,通过SPS软件研究了延长石油某CO_(2)管道在不同输送介质组成、封存压力条件下的投产置换过程,并与天然气管道的投产置换过程进行对比,比较分析了CO_(2)与天然气投产置换过程所需N_(2)量、时间和升压所需气量的不同。结果表明:在压力升至CO_(2)临界点附近时,CO_(2)密度会发生突变大幅上升,且升高单位压力所需气量减少,并在升压结束时CO_(2)消耗量小于天然气消耗量。管内介质组成变化对N_(2)置换的影响不大,CO_(2)在管道内更易发生相变,不宜在置换完成之后直接升压投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及封存(CCUS)技术 CO_(2)管道 投产置换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撑电力系统全环节碳流追踪的节点导纳矩阵算法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毕瀚文 范晓舟 +3 位作者 肖海 方连航 律方成 耿江海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7881-7891,共11页
为助力电力系统低碳化改革,电力系统碳计量应在测量发电侧直接碳排放的基础上,将碳排放责任从发电侧扩展至负荷侧和线路侧,得到电力系统全环节碳排放分摊责任。该文提出一种利用节点导纳矩阵运算实现碳流追踪的解析算法。结合潮流与碳... 为助力电力系统低碳化改革,电力系统碳计量应在测量发电侧直接碳排放的基础上,将碳排放责任从发电侧扩展至负荷侧和线路侧,得到电力系统全环节碳排放分摊责任。该文提出一种利用节点导纳矩阵运算实现碳流追踪的解析算法。结合潮流与碳流的换算关系,经矩阵运算得到电源、负荷及线路网损三者之间碳排放量分布关系的解析表达式。通过IEEE 30节点系统算例及与其他算法的对比分析,验证碳流追踪模型的正确性。此外,比较发电侧、负荷侧及线路侧计量方式下的节点和线路碳排放量,以及引入可再生能源及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后系统全环节碳排放量的分布变化,并针对影响碳减排比例的因素展开分析,为后续碳排放责任分摊及系统低碳改造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点导纳矩阵 潮流追踪 排放流 排放强度 可再生能源 与封存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氢技术发展现状及新技术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2
20
作者 李子烨 劳力云 王谦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6-89,94,共5页
介绍了当前制氢工业中各项技术的发展现状,包括以甲烷蒸汽重整为主的化石燃料制氢以及各种电解水制氢方法;简述了过程强化技术,展示了超重力技术与超声波技术在制氢工业中的应用;最后指出了低碳制氢技术发展的新方向。
关键词 氢能 与封存技术 电解水制氢 过程强化 超重力 超声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