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标准研究进展与体系构建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龙妍 李小姗 +3 位作者 丁晴 熊卓 徐祖伟 赵永椿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28,共12页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是化石能源低碳零碳甚至负碳利用、工业深度脱碳的主要技术手段,对我国能源安全和工业体系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意义重大。国家出台《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要求研...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是化石能源低碳零碳甚至负碳利用、工业深度脱碳的主要技术手段,对我国能源安全和工业体系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意义重大。国家出台《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要求研究制定CCUS标准,加快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以助力CCUS等关键技术标准与科技研发、示范推广协同推进。围绕CCUS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目前面临的新机遇和挑战,系统梳理国内外CCUS标准现状,完善标准体系以支撑CCUS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迫在眉睫。然而,CCUS标准体系的缺失导致CCUS项目边界不清、产业发展不规范,科技创新链条受阻,配套政策缺乏规范指引。综合考虑CCUS行业特性、技术门类及功能序列,初步构建了CCUS标准体系框架。针对当下CCUS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提出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应对措施,并围绕亟需建设的4个重点方面展开讨论。结合已有科研基础,提出将标准体系布局、CCUS技术标准、CCUS量化标准和CCUS管理标准等作为重点方向,推动我国CCUS标准化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S技术 标准体系 利用 封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双碳’目标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专题特约主编寄语
2
作者 张立麒 方梦祥 +2 位作者 赵传文 杜振 王乐乐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I0001-I0004,共4页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是推动化石能源脱碳的有效手段,更是实现低碳电力的必要选择,被认为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战略性支撑技术。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已将CCUS技术纳入...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是推动化石能源脱碳的有效手段,更是实现低碳电力的必要选择,被认为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战略性支撑技术。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已将CCUS技术纳入《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中,旨在推动存量煤电机组的低碳改造及新建煤电机组的低碳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S 目标 利用与封存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碳市场实施现状与制度路径
3
作者 白洋 赵艺芳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16,共8页
在“双碳”背景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作为绿色负排放技术,对于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推动价值。通过厘清CCUS与碳市场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对CCUS碳市场实施的国内外现状进行检视,提出了CCUS碳市场价值实现的制度路径。研究... 在“双碳”背景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作为绿色负排放技术,对于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推动价值。通过厘清CCUS与碳市场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对CCUS碳市场实施的国内外现状进行检视,提出了CCUS碳市场价值实现的制度路径。研究认为,碳市场是支持CCUS发展的有效政策手段,可通过履约市场或自愿市场对CCUS进行支持。目前CCUS的碳市场实施面临核算标准不明、法律法规缺失、政策支持不足等多方面阻碍。国际上已有较为成熟的制度经验,如欧盟通过发放免费碳配额、美国通过低碳燃料标准支持CCUS发展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CCUS碳市场实施的制度路径,即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市场监管、健全司法保障、鼓励企业主动参与和开展国际合作等举措,以此推动我国CCUS在碳市场中的价值转化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与封存 市场 欧盟排放权交易体系 美国低燃料标准制度 市场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下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源汇匹配与集群布局研究
4
作者 苏小宁 邱纪翔 +1 位作者 栾利民 梅应丹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3-386,共14页
解决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的源汇匹配问题能够为有序开展CCUS集群布局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中在充分考虑运输距离、捕集-运输-封存和利用成本的基础上,以碳中和目标为减排约束条件,基于CCUS部署成本最小化原则,构建了CCUS源汇匹配模型... 解决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的源汇匹配问题能够为有序开展CCUS集群布局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中在充分考虑运输距离、捕集-运输-封存和利用成本的基础上,以碳中和目标为减排约束条件,基于CCUS部署成本最小化原则,构建了CCUS源汇匹配模型,并对考虑碳利用场景前后的CCUS最优源汇匹配路径和集群布局方案的经济成本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实现碳中和目标要求CCUS的年捕集规模需达到513.33 Mt,与仅考虑咸水层封存、气田封存和CO_(2)强化石油开采为储碳方式的情景相比,考虑钢渣矿化利用和化学转化技术后,需要进行CCUS技术改造的碳源数量将从332个增加至434个,涉及碳汇数量从49个增加至276个,运输管道修建长度由21237.96 km增加至31473.33 km,部署CCUS在30年规划期内的总减排成本将从7604亿美元下降至5141亿美元,单位减排成本将从49.38美元/t CO_(2)减少至33.38美元/t CO_(2)。碳利用技术示范能够优化集群布局方案,发挥集群规模优势,降低布局成本,并有助于形成特色集群,其中苏-鲁集群、蒙-宁-陕-晋-冀集群是未来CCUS部署的重点区域,在环渤海湾集群、东北集群部署CCUS最具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和 、利用与封存(ccUS) 源汇匹配 群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关税全球化背景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价值评估与未来展望
5
作者 张悦泽 刘牧心 +3 位作者 黄菲菲 梁希 夏菖佑 王莉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6-187,共12页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多个发达国家均表示考虑制定类似欧洲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碳关税机制,该类机制的制定正在形成一种全球化的趋势,未来将严重影响我国高碳排放行业的国际贸易形势。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通过减少产品单位碳...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多个发达国家均表示考虑制定类似欧洲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碳关税机制,该类机制的制定正在形成一种全球化的趋势,未来将严重影响我国高碳排放行业的国际贸易形势。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通过减少产品单位碳排放强度,有望在碳关税机制下迎来较大的应用空间。为评估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在碳关税全球化背景下的应用价值与潜力,探究其对我国高碳排放行业应对碳关税机制的作用,本文聚焦水泥、电力、化肥、钢铁和铝五大优先纳入碳关税机制的行业,通过采用ARIMA模型、CCUS成本学习曲线等方法,结合行业出口数据与技术适配性分析,对各行业未来出口趋势、CCUS部署规模及成本下降趋势进行了预测。通过对比不同碳关税定价情景(低定价65.3元/t CO_(2)、高定价404.4元/t CO_(2)),量化评估各行业通过CCUS技术可避免的碳关税成本。本文将行业出口周期性波动、技术学习效应与碳关税政策动态衔接,构建双因素学习曲线模型,综合考量技术积累与研发投入对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泥、钢铁、化肥行业具备通过CCUS应对碳关税的潜力。其中,化肥行业因高浓度碳排放源的低成本捕集优势,在2030—2032年高定价情景下可节省32%-64%出口成本,成为短期最优应用场景;水泥行业CCUS部署规模虽超出口隐含碳排放,但需优化资源配置以避免过剩;钢铁行业受限于长流程工艺,CCUS覆盖范围仅8.8%,需结合氢能炼钢等技术协同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境调节机制 利用与封存 ARIMA模型 ccUS成本学习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发展现状及应用展望 被引量:37
6
作者 阳平坚 彭栓 +3 位作者 王静 王强 任妮 宋维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4-416,共13页
梳理了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各关键环节的发展概况,阐述了全球和我国现阶段CCUS技术应用进展和挑战.结果表明,在当前的经济技术水平下,CCUS项目难以实现成本效益的平衡,因此必须转变思路,将CO_(2)视为一种基础工业原料,加快CO_... 梳理了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各关键环节的发展概况,阐述了全球和我国现阶段CCUS技术应用进展和挑战.结果表明,在当前的经济技术水平下,CCUS项目难以实现成本效益的平衡,因此必须转变思路,将CO_(2)视为一种基础工业原料,加快CO_(2)资源化利用布局.基于此,提出CO_(2)转化利用金字塔模型,通过优化组合高附加值碳基材料、化工利用、生物合成等CO_(2)转化利用路径,形成兼具减排和商业价值的新型碳经济.最后,根据我国未来在能源领域的领先性和电网的灵活度的实际需要,提出了加快我国CCUS技术布局和应用的政策建议,以期助力CCUS技术产业化落地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和 、利用和封存 经济 CO_(2)利用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化床技术:CCS和脱碳应用中的挑战与前景
7
作者 陆勇 李林 +1 位作者 孙镇坤 段伦博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6,共16页
流化床反应器(FBR)作为碳捕集与封存(CCS)及工业脱碳的核心技术,凭借其高效传热传质、操作灵活及规模化潜力,已成为降低工业CO_(2)排放的关键路径。系统梳理了FBR在燃烧前、中、后三阶段的碳捕集技术进展:燃烧前阶段通过气化工艺将固体... 流化床反应器(FBR)作为碳捕集与封存(CCS)及工业脱碳的核心技术,凭借其高效传热传质、操作灵活及规模化潜力,已成为降低工业CO_(2)排放的关键路径。系统梳理了FBR在燃烧前、中、后三阶段的碳捕集技术进展:燃烧前阶段通过气化工艺将固体燃料转化为高纯度合成气,结合钙基吸附剂强化CO_(2)分离效率;燃烧中碳捕集技术聚焦富氧燃烧与化学链燃烧(CLC),利用流态化特性优化燃烧条件,实现烟气中CO_(2)体积分数提升至80%以上;燃烧后技术则依托钙循环(CaL)与碱基吸附剂循环,通过FBR的连续操作实现高效吸附−再生循环。此外,太阳能与电加热技术的创新融合进一步拓展了FBR的低碳应用场景——太阳能驱动的高温煅烧与钙循环耦合可减少化石燃料供热产生的CO_(2)排放并降低30%的能耗,而电加热流化床通过精准温控与快速响应特性,为生物质气化、吸附剂再生及水泥煅烧等过程提供零碳解决方案。然而,FBR的规模化推广仍面临多重瓶颈:吸附剂循环稳定性不足(如烧结导致的孔隙结构坍塌与表面钝化使得钙基材料经10次循环后活性下降40%)、设备磨损与高温腐蚀(SiC涂层可降低70%磨损率但仍需优化)、高能耗(煅烧需900~950℃)及工艺集成复杂性(如CLC需同步控制燃料反应器、空气反应器与载氧体循环倍率)。面向碳中和目标,未来研究需多维度突破:①开发高稳定性吸附材料(如纳米改性钙基吸附剂、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②设计多级集成反应器(如鼓泡−输运耦合系统)以优化传质与热管理;③结合CFD多尺度建模与AI实时控制,提升系统动态响应能力;④推动跨领域协同创新,政策层面需完善碳定价机制、加大试点项目资助,并通过国际合作加速技术标准化进程。通过融合可再生能源、智能控制与材料创新,FBR技术有望在电力、水泥、钢铁等高碳行业实现深度脱碳,为全球能源结构转型提供兼具经济性与可持续性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反应器 与封存 技术 太阳能 电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我国煤化工行业的碳捕集封存(CCS)系统的实施障碍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永 邓蜀平 +1 位作者 蒋云峰 熊志建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301-304,共4页
如何在当前的能源形势下,合理地协调产业发展与CO2排放控制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目前我国煤化工产业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对我国煤化工产业的CO2排放现状以及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对现有的碳捕集封存系统(CCS)的技术发展现状... 如何在当前的能源形势下,合理地协调产业发展与CO2排放控制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目前我国煤化工产业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对我国煤化工产业的CO2排放现状以及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对现有的碳捕集封存系统(CCS)的技术发展现状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并指出目前在我国煤化工行业实施应用碳捕集封存系统(CCS)在技术、成本、安全与环境影响、法律与法规等方面所面临的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化工 CO2排放 与封存 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回族自治区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源汇匹配与集群部署 被引量:6
9
作者 刘世奇 莫航 +1 位作者 桑树勋 刘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83-1596,共14页
“双碳”(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是实现化石能源大规模低碳化利用的关键技术之一。近年,CCUS技术呈现出规模化和集群化发展趋势,而科学、合理的源汇匹配是CCUS集群部署工程选址的重要依据,能够建立高... “双碳”(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是实现化石能源大规模低碳化利用的关键技术之一。近年,CCUS技术呈现出规模化和集群化发展趋势,而科学、合理的源汇匹配是CCUS集群部署工程选址的重要依据,能够建立高效CO_(2)输运管网、降低减排成本。宁夏是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布局的重要保障基地,能源结构偏煤、工业结构偏重特征明显,面临着巨大的碳减排压力。针对宁夏CCUS集群部署的源汇匹配问题,调研评估了宁夏工业碳排放源特征和地质碳汇潜力,构建了CCUS源汇匹配模型,在充分考虑源汇性质、捕集-输运-封存成本、CO_(2)运输距离、区域地理条件、土地利用类型、人口密度等因素基础上,应用改进的节约里程法和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最低成本路径优化法,结合ArcGIS平台和优化求解软件,获得了宁夏CCUS源汇匹配优化和应用方案,并提出宁夏CCUS集群部署建议。结果表明,截止2021年,宁夏工业碳排放源107个,碳排放总量2.26亿t/a,以化工(含自备电厂)和电力行业碳排放为主。宁夏主要封存地质体包括深部咸水层、深部不可开采煤层和油气藏,CO_(2)理论地质封存容量151.55亿t,以深部咸水层封存潜力最大。宁夏CCUS源汇匹配效果较好,在源汇直接相连的情况下,区内年排放量10万t以上的大型工业排放源CCUS集群部署(30 a规划期)总成本约2.45万亿元,并以捕集成本为主,占比83.65%,单位减排成本402.32元/t,共需建设CO_(2)运输管道2 459 km;改进的节约里程法和基于GIS的最低成本路径优化法可大幅降低CCUS集群部署成本,优化后CCUS单位减排成本降至381.76元/t,节约管道建设里程938 km。宁夏应聚焦电力、化工等“两高”(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在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为重点的北部、东部地区超前应用CCUS技术,打造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银川—吴忠、石嘴山、中卫和固原5个CCUS特色集群,构建宁夏特色的工程化CCUS全流程技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与封存 源汇匹配 管网优化 ccUS群部署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CO_(2)捕集、驱油和封存技术的黏度预测模型
10
作者 康凯 杨树 +1 位作者 王晓坡 谷雅秀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6-114,共9页
针对CO_(2)捕集、驱油和封存技术中混合流体的黏度随组分和工况变化剧烈、现有黏度模型无法准确描述其变化规律的问题,探究了目标混合物热力学参数与黏度性质间的内在联系,并提出了修正剩余熵理论黏度预测模型。首先以热物理性质差异显... 针对CO_(2)捕集、驱油和封存技术中混合流体的黏度随组分和工况变化剧烈、现有黏度模型无法准确描述其变化规律的问题,探究了目标混合物热力学参数与黏度性质间的内在联系,并提出了修正剩余熵理论黏度预测模型。首先以热物理性质差异显著的CO_(2)/中高碳烷烃非对称体系为研究载体,采用扰动链统计缔合流体理论状态方程获得密度、相平衡性质、熵等关键热力学参数,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熵变量和黏度参考项,同时验证了目标混合物的无量纲黏度与流体剩余熵间存在明确的单值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与扩展对比态和摩擦理论黏度模型相比,所提出的修正剩余熵黏度模型能够更准确地描述所涉及高度非对称系统黏度性质的变化规律,而对比的两个模型对高度非对称体系的预测能力有限;在摩擦理论引入额外修正系数的前提下,两种对比模型与实验数据的整体平均偏差分别为33.49%和12.71%,且随着烷烃碳原子数的增加和混合物各组分间非对称性的增强,其预测表现进一步恶化,而所提出的修正剩余熵黏度模型与实验数据间的整体平均偏差优于6.03%,且相对偏差分布未随工况变化出现系统误差,验证了所提模型的可靠性。该研究可为揭示CO_(2)驱替作用机理、开发驱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提供基础热物性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度模型 驱油 封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图谱的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领域研究历程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华洋 邓金根 +5 位作者 谭强 陈家傲 董保宏 朱施杰 严科 白炜政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219-5234,I0017,共17页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and storage,CCUS)技术是目前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对实现碳减排目标、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首先梳理我国有关CCUS政策的发展历程,然后通过文献计量和科学知识图...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and storage,CCUS)技术是目前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对实现碳减排目标、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首先梳理我国有关CCUS政策的发展历程,然后通过文献计量和科学知识图谱相结合的方法,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中2000年至2022年CCUS领域的研究文献(期刊论文和专利),利用VOSviewer和Excel软件统计分析论文的年度发文趋势、载文期刊、资助基金、研究机构、发文作者和研究热点以及专利的年度公开数量、主题及学科分布和发明人,并以二氧化碳吸收剂和二氧化碳驱油技术为例分析CCUS流程中的若干重点技术的发展进程和趋势。最后,针对现阶段CCUS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一定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与封存 文献计量 大数据 统计分析 现状和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羊凌玉 刘宇 +1 位作者 张静 周梅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1523-11535,共13页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手段。然而,目前CCUS的部署规模尚未达到实现减排目标的预期需求,其发展受到技术经济性、环境风险以及政策支持等因素的制约。厘清CCUS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识别其经济性和潜...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手段。然而,目前CCUS的部署规模尚未达到实现减排目标的预期需求,其发展受到技术经济性、环境风险以及政策支持等因素的制约。厘清CCUS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识别其经济性和潜在环境风险,有助于深化CCUS的研究、推广和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2000—2024年CCUS相关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并进一步聚焦CCUS技术的经济和环境影响研究进行述评。结果表明:(1)从发文量和学科类别来看,CCUS技术相关研究发文量持续上升,但研究主要聚焦自然科学领域,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有待丰富;(2)从研究国家来看,CCUS领域研究早期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近些年发展中国家的关注逐渐增多,目前美国、中国和英国在CCUS领域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但中国研究的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3)从研究主题来看,英文文献对环境风险、公众接受度以及BECCS、DAC等衍生技术的关注较多,而中文文献关于CCUS技术在电力领域的应用研究较为丰富;(4)从CCUS技术的经济和环境影响来看,CCUS环境风险研究主要聚焦污染物排放和碳泄漏两方面,经济影响研究集中在成本核算、CCUS与低碳技术经济性比较以及政府支持对CCUS成本影响三方面,但目前文献以微观研究为主,宏观视角研究有待丰富。在未来研究中,应注重CCUS技术及其经济和环境影响的内在联系探讨,推动工程技术模型与宏观经济模型的结合与拓展,构建面向碳中和目标的CCUS技术综合评估框架,为推动我国工业与能源部门低碳转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和 、利用与封存技术 文献计量 研究进展 经济和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治理视角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政策的中国样本审视 被引量:5
13
作者 曾丽渲 邢鸿飞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7-160,共14页
探究中国现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政策的特征与不足,可为我国将来的政策制定及体系优化提供参考。以2006年2月至2022年12月中央和地方发布的143份有效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政策工具-目标领域-政策主体”的三维分析框架模型。结... 探究中国现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政策的特征与不足,可为我国将来的政策制定及体系优化提供参考。以2006年2月至2022年12月中央和地方发布的143份有效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政策工具-目标领域-政策主体”的三维分析框架模型。结合统计学方法、结构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别探究了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政策的演进历程、政策工具、政策目标领域、政策主体、政策力度等内容特征。结果表明,在“双碳”目标导向下,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政策正在展开布局,战略目标逐步明晰,但仍然存在专项政策缺位、政策工具结构分布不均衡、政策主体合作联系密度不高、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流程技术标准不完善等问题。基于此,未来应当强化政策力度,构建面向碳中和目标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专项政策;高效配置多元政策工具,构建政策工具的综合应用模式;完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产业链,优化产业布局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治理 、利用与封存政策 清洁能源 达峰 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捕集及封存技术探索研究——以陕煤集团榆林化学公司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肖江 宋世杰 +1 位作者 刘兰兰 白治学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6-323,共8页
践行减排降碳措施,落实“双碳”目标是煤化工企业走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型发展的重要转型契机。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谋划400万t/a二氧化碳捕集、运输及封存(CCS)示范项目及开展40万t/a先导试验项目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 践行减排降碳措施,落实“双碳”目标是煤化工企业走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型发展的重要转型契机。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谋划400万t/a二氧化碳捕集、运输及封存(CCS)示范项目及开展40万t/a先导试验项目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在借鉴神华10万t CCS示范项目经验基础上,依据已建180万t/a乙二醇项目中产生的CO_(2),设计了高纯(98.94%)和低纯(77.78%)2种超临界CO_(2)封存流程;结合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三叠系、二叠系咸水层的认识,找寻了3套物性较好且CO_(2)封存潜力巨大的地质咸水层(刘家沟组、石千峰组、石盒子组);在深入CO_(2)储存层盖层及存储容量评估分析,认为CO_(2)在超过1000 m的咸水层封存环境最佳;通过设计4口注入封存井并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对40万t/a CO_(2)的封存运行机制进行研究分析得出理论可行;设计采用PNX测井、井下光纤传感及地表InSAR等监测方法搭建起CO_(2)从井筒到储层再到储层扩散一体化的监测监控管理平台;从CCS当前经济技术成本、产业政策发展以及机遇挑战现状展望出煤化工开展CCS非常具有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运输及封存 咸水层 “双”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对比学习网络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过程临界物性预测
15
作者 蔡一涵 崔乐雨 +3 位作者 李欣 苏智青 何秀娟 李应成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8-524,共7页
针对获取化合物临界温度(T_(c))的传统实验和计算方法成本高的问题,将图对比学习(GCL)算法应用于原油组分T_(c)的预测中,结合现有的Tc数据集与补充的原油组分相关数据比较了GCL算法和传统计算模型区别。计算结果表明,GCL算法可捕捉图结... 针对获取化合物临界温度(T_(c))的传统实验和计算方法成本高的问题,将图对比学习(GCL)算法应用于原油组分T_(c)的预测中,结合现有的Tc数据集与补充的原油组分相关数据比较了GCL算法和传统计算模型区别。计算结果表明,GCL算法可捕捉图结构中的节点和边特征,同时对训练数据量要求较小,适用于分子性质预测;GCL算法具有更高的预测准确度,同时调整分子二维和三维结构编码可对GCL的预测性能起到提升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性质预测 图对比学习 利用与封存 CO_(2)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碳封存环境风险的监测监管进展及对策分析
16
作者 杨正先 韩建波 +1 位作者 陈虹 杨文超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0,共5页
系统分析了海底碳封存潜在的泄漏途径及其可能引发的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并在回顾国际典型案例潜在风险问题及项目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梳理了“岸碳入海”项目的环境监管需求。结合国内外海底碳封存环境风险监测监管进展,提出了开展海底碳... 系统分析了海底碳封存潜在的泄漏途径及其可能引发的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并在回顾国际典型案例潜在风险问题及项目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梳理了“岸碳入海”项目的环境监管需求。结合国内外海底碳封存环境风险监测监管进展,提出了开展海底碳封存环境风险监测监管的关键技术攻关、系统构建环境监管法规标准体系,以及通过示范项目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封存 环境风险 、利用与封存 监管 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CC AR6报告解读:全球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发展评估 被引量:49
17
作者 彭雪婷 吕昊东 张贤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80-590,共11页
近年来,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作为减缓气候变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三工作组报告对CCUS进行了重新定位,并围绕减排潜力、减排成本、综合效益及应用前景等方面,... 近年来,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作为减缓气候变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三工作组报告对CCUS进行了重新定位,并围绕减排潜力、减排成本、综合效益及应用前景等方面,对CCUS相关技术进行了系统全面评估。结论显示,CCUS技术是全球气候目标实现不可或缺的减排技术组合,到21世纪中叶有潜力实现累积千亿吨级减排效应,但当前CCUS技术成熟度整体处于示范阶段,成本较高,减排潜力有待进一步释放。综合考虑CCUS可以有效降低巨额资产搁浅风险、具有良好社会环境效益等因素,我国应结合自身“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和基本国情,将CCUS作为战略性技术,统筹政策顶层设计、加速技术体系构建、探索市场激励机制、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促进CCUS技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与封存(ccUS) 技术评估 减排潜力 综合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研发与示范 被引量:40
18
作者 仲平 彭斯震 +1 位作者 贾莉 张九天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41-45,共5页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一项新兴的、具有大规模减排潜力的技术,有望实现化石能源使用的CO2近零排放,被认为是进行温室气体深度减排最重要的技术路径之一。开展CCUS技术的研发和储备,将为中国未来温室气体减排提供一种重要的战略性...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一项新兴的、具有大规模减排潜力的技术,有望实现化石能源使用的CO2近零排放,被认为是进行温室气体深度减排最重要的技术路径之一。开展CCUS技术的研发和储备,将为中国未来温室气体减排提供一种重要的战略性技术选择,受到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CCUS技术产生和发展的背景出发,概括了该技术的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了当前中国CCUS技术政策,介绍了中国CCUS技术研发、试点示范、国际合作等的开展情况,并通过与欧美等发达国家CCUS技术发展与示范活动现状的对比,初步分析了中国CCUS技术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不足。为进一步推动我国CCUS技术的研发与示范,文章提出应加强国家层面的技术政策指导和宏观协调、引导资源有效配置;推动建设行业间的CCUS技术合作平台;重视CCUS未来技术应用软环境建设等有针对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与封存(ccs) 、利用与封存(ccUS) CO2减排技术 应对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达国家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及其启示 被引量:20
19
作者 仲平 彭斯震 +1 位作者 张九天 贾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5-28,共4页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被认为是进行温室气体深度减排最重要的技术路径之一。文章总结了当前欧美等发达国家CCUS技术发展特点,包括加强国家层面技术政策的指导和宏观协调;加大政府投入以引导私有投资开展全流程CCUS项目示范;建立跨...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被认为是进行温室气体深度减排最重要的技术路径之一。文章总结了当前欧美等发达国家CCUS技术发展特点,包括加强国家层面技术政策的指导和宏观协调;加大政府投入以引导私有投资开展全流程CCUS项目示范;建立跨行业、跨领域的CCUS合作平台,加速技术成果的转化和知识、经验的共享;重视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和规范、技术标准、公众接受度等技术应用"软环境"的建设等。通过对比中国CCUS技术发展现状,指出我国存在的主要不足,并提出应加强国家层面的技术政策指导和宏观协调,推动建设行业间技术合作平台,适时启动全流程示范项目计划,重视技术应用软环境建设和加强国际合作等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与封存(ccs) 利用与封存(ccUS) 减缓 气候变化 技术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生物质能-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应用潜力分析 被引量:44
20
作者 樊静丽 李佳 +9 位作者 晏水平 余春江 张贤 肖平 王涛 王晓龙 曾子慧 申硕 马湘山 方梦祥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17,共11页
生物质能-碳捕集与封存(BECCS)技术有望通过实现负排放,使全球温室气体稳定在较低甚至近零排放水平。为了评估BECCS在我国的应用及减排潜力,本文梳理了BECCS技术的发展现状,系统阐述了生物质资源量、技术成熟度、经济性和政府政策等因素... 生物质能-碳捕集与封存(BECCS)技术有望通过实现负排放,使全球温室气体稳定在较低甚至近零排放水平。为了评估BECCS在我国的应用及减排潜力,本文梳理了BECCS技术的发展现状,系统阐述了生物质资源量、技术成熟度、经济性和政府政策等因素对BECCS技术部署的影响,评估了基于农林废弃物燃烧发电、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和生物天然气的BECCS技术减排潜力,对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最后以黑龙江地区典型秸秆燃烧生物质燃料发电厂的BECCS技术应用为例,使用全生命周期的方法评估了该技术应用的减排潜力和环境影响,结果表明,BECCS技术可实现1.55~1.58 kg/(kW·h)的负碳排放,其减排潜力受生物质运输方式影响较大。综上,火力发电部门BECCS技术,尤其是生物质混燃发电可作为我国BECCS发展的早期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生物质能-与封存 减排潜力 生物质能 CO2与封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