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胺法碳捕集与电化学转化利用一体化模拟分析
1
作者 仇东亚 赵传文 +1 位作者 金冬玲 郭亚飞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9-255,共7页
当前过量的CO_(2)排放已经引发了严重的气候危机,其中燃煤电厂的CO_(2)排放占据了较大比例,因此针对烟气碳捕集的研究成为关键。化学吸收法在碳捕集领因其成熟的技术,有望成为大规模碳减排应用的技术之一,但是较高的能耗和投资成本限制... 当前过量的CO_(2)排放已经引发了严重的气候危机,其中燃煤电厂的CO_(2)排放占据了较大比例,因此针对烟气碳捕集的研究成为关键。化学吸收法在碳捕集领因其成熟的技术,有望成为大规模碳减排应用的技术之一,但是较高的能耗和投资成本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传统的碳捕集与利用(Carbon Capture and Utilization,CCU)工艺中,捕集与利用2个步骤往往是分开进行的,前人们通过研发新型吸收剂、开发节能工艺等手段对捕集过程进行优化,同时开发更加高效安全的CO_(2)利用和封存技术。但是单独优化每个过程带来的能源效率回报不断减少。因此研究人员开始考虑综合碳捕集和利用技术的经济和能源效益,有学者提出使用电化学转化代替传统的吸收剂在解析塔内升温再生,将CO_(2)捕集和电化学转化利用整合在一起。基于传统的MEA湿法捕集工艺,利用Aspen Plus对基于有机胺的电解质来实现CO_(2)捕集与转化利用一体化(Integrated Carbon Capture and Utilization,ICCU)的方法建模分析,对两种工艺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的CCU工艺,ICCU工艺的CO_(2)转化率和CO产量分别提升了6%和33%;同时ICCU工艺的能源效率(38.94%)也略高于CCU工艺(37.8%),伴随着电解能耗的相应增加,因此总体能源效益的改善并不显著。对电解温度进行灵敏度分析,发现当电解温度的升高,2种工艺的能源效率均呈下降趋势,但ICCU工艺的能效一直高于工艺;并且ICCU工艺的成本不断增加,当温度升高5℃,成本增加2%左右。在整体成本方面,ICCU工艺也具有一定的优势(6399.17元/t),并且系统能耗的下降是进一步降低成本的关键。综合来看,ICCU工艺在经济和能源效益都实现了一定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湿法 碳捕集与利用 工艺分析 Aspen Plus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能源生产单元的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价与技术经济性评估 被引量:13
2
作者 余潜跃 张玉琼 +1 位作者 赵强 孙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15-3124,I0015,共11页
综合能源生产单元(integrated energy production unit,IEPU)通过耦合可再生能源制氢与火电碳捕集技术,制备易于储运的绿色燃料,在协调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碳利用及氢能储运等问题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定量评价IEPU的技术经济性... 综合能源生产单元(integrated energy production unit,IEPU)通过耦合可再生能源制氢与火电碳捕集技术,制备易于储运的绿色燃料,在协调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碳利用及氢能储运等问题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定量评价IEPU的技术经济性与降碳潜力,该文通过构建IEPU工艺流程的仿真模型,模拟风电制氢、甲醇合成及压缩提纯等关键过程,建立多能流与物料流数据的全生命周期清单,进行碳足迹评价,并指出进一步碳减排的可行路径;通过对能量效率、电流密度等技术参数及风电价格、碳税等经济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开展不同技术经济性背景下的经济性评估,探究IEPU的盈利条件。碳足迹评价表明,年产39万t绿色甲醇IEPU的全生命周期净碳减排量达5.88万t。技术经济性评估表明,在良好的技术经济性背景下,当风电售价降低至0.21元/(kW×h),基于IEPU生产的绿色甲醇成本可与传统甲醇生产工艺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生产单元 碳捕集与利用 绿色燃料 全生命周期评估 技术经济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现碳中和目标的CCUS产业发展展望 被引量:7
3
作者 康佳宁 张云龙 +7 位作者 彭凇 崔鸿堃 田晓曦 纪一卓 戴敏 李小裕 谢鹏禛 刘兰翠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75,共8页
中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对CCUS技术需求巨大,亟须加快培育CCUS产业,赋能中国碳中和时代高质量发展。CCUS技术全链条产业体系建设将牵引制造业、采矿业、金融业等七大产业门类、25个大类和64个小类国民经济行业的技术、设备、材料、服务、... 中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对CCUS技术需求巨大,亟须加快培育CCUS产业,赋能中国碳中和时代高质量发展。CCUS技术全链条产业体系建设将牵引制造业、采矿业、金融业等七大产业门类、25个大类和64个小类国民经济行业的技术、设备、材料、服务、市场及政策等创新需求,培植碳核查、碳金融、碳资产管理等新产业。围绕中国CCUS产业化现存的技术基础薄弱、市场被国外厂商主导、政策体系不完善等挑战,建议未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搭建CCUS产业基础数据共享平台,加大产业关键技术研发投入,打造CCUS产业孵化基地,探索创新产业商业模式及市场机制,重视CCUS专业人才培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存与利用 产业化 技术需求 市场建设 新兴业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绿证-碳交易交互机制与合作博弈理论的IES系统低碳经济调度
4
作者 徐睿婕 任永峰 +3 位作者 祝荣 贺彬 方琛智 潘禹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1-100,共10页
从发电端、固碳端与市场端三端共同发力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基于合作博弈理论的综合能源系统(IES)绿证-碳交易交互模型。其中发电端通过综合能源系统集中调度的优势,实现碳捕集电厂主体与可再生能源发电主体的灵活互动;固碳端通过引入... 从发电端、固碳端与市场端三端共同发力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基于合作博弈理论的综合能源系统(IES)绿证-碳交易交互模型。其中发电端通过综合能源系统集中调度的优势,实现碳捕集电厂主体与可再生能源发电主体的灵活互动;固碳端通过引入碳捕集设备与电转气设备,实现IES的低碳经济运行;市场端通过建立绿证-碳交易交互机制,提高IES的整体经济性的同时利用合作博弈理论,讨论合作成立条件,并基于Shapley值法对合作剩余进行合理分配。算例以内蒙古东部某综合能源系统为实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显著减少系统弃电量,发挥火电机组深度调峰作用,实现IES低碳经济运行,并为探究存量火电与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合作可行性,探索燃煤电厂灵活性改造新途径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博弈 绿证市场 交易 火电机组 碳捕集与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驱油与碳减排双重效益的CCUS-EOR经济性及发展模式分析与探讨 被引量:7
5
作者 谭新 罗大清 宋欣和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78,共9页
双碳战略目标下,石油石化行业转型的重点、难点在于探寻低成本转型发展路径,这就要求系统研究各项转型技术的发展基础和规模潜力,统筹各项转型技术发展应用时序,形成支撑最优转型路径的技术组合和综合方案。碳捕集、封存与利用(CCUS)的... 双碳战略目标下,石油石化行业转型的重点、难点在于探寻低成本转型发展路径,这就要求系统研究各项转型技术的发展基础和规模潜力,统筹各项转型技术发展应用时序,形成支撑最优转型路径的技术组合和综合方案。碳捕集、封存与利用(CCUS)的技术成熟度较高,与石油石化产业协同耦合性较好,是石油石化转型的关键技术之一,但成本过高仍是目前阻碍CCUS技术规模化发展的主要问题。分析CCUS的经济性及探讨其发展模式,对于确定未来CCUS产业的发展布局,以及研究CCUS对石油石化行业转型的支撑潜力、石油石化行业的转型路径具有重要作用。为深入分析研究未来CCUS技术的经济性及在石油石化行业转型中的潜力和定位,本研究重点聚焦碳捕集与驱油封存(CCUS-EOR),提出了一套全新的分析研判思路。首先,通过CCUS-EOR的全流程梳理,详细分析介绍了各个环节的成本,包括碳捕集、运输、驱油封存等环节,研判了未来各个环节的成本下降空间。其次,通过对未来油价和碳价的研判,分析了驱油及碳减排带来的经济收益,并进行了成本收益对比。基于CCUS-EOR各环节的成本收益分析结果,本研究进一步对中国未来不同模式下的CCUS-EOR项目进行了全面的经济性评估,涵盖了不同的碳捕集技术、运输方式以及封存策略,揭示了在不同场景下CCUS-EOR项目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研究结果表明,CCUS-EOR的经济性深受碳价、油价、驱油效率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中从中长期来看,碳价的变化对未来CCUS-EOR收益影响较大。在碳价和油价均处于较高水平的情况下,CCUS-EOR项目的盈利空间更大,更具吸引力,同时驱油效率的提升也能显著提高项目的经济收益。当前中国各个项目经济性差异较大,无法完全保证明显盈利,但未来的经济性有较大提升空间。针对未来中国CCUS-EOR的发展,需要突破碳捕集环节的技术瓶颈,重点开发运用燃烧前捕集技术,降低捕集成本,提升捕集效率。此外,还需要优化产业布局,形成源汇匹配的产业集群,实现产业链的协同效应。同时,需积极推动碳交易市场的发展成熟,通过市场机制引导碳减排行为,为CCUS-EOR技术在石油石化行业的推广和应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 能源转型 、封存与利用 CO_(2)驱油 CCUS-E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战略背景下燃煤电厂CCUS技术发展:挑战与应对 被引量:18
6
作者 马双忱 樊帅军 +2 位作者 武凯 杨鹏威 陈柳潼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3,共13页
现阶段煤电仍是我国主要能源,装机总量大,短时间难以被完全替代,未来燃煤电厂高效清洁燃烧的技术标准是低碳排放。当前,双碳战略已上升到国家生态文明的高度,煤电亟需适应未来需求的碳捕集封存与利用(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 现阶段煤电仍是我国主要能源,装机总量大,短时间难以被完全替代,未来燃煤电厂高效清洁燃烧的技术标准是低碳排放。当前,双碳战略已上升到国家生态文明的高度,煤电亟需适应未来需求的碳捕集封存与利用(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技术。但国内已有超低排放电厂投运的CCUS设备普遍存在捕集成本高、产物利用量有限等问题,开发成本低、捕集产物可有效利用的CCUS技术是电力环保的共同需求。为此,提出煤电CCUS未来技术发展方向应该是烟气污染物一体化耦合控制,如应用等离子体氧化技术,首先氧化烟气中还原性污染物SO_(2)、NO等,而后以氨水为吸收剂协同脱硫脱硝脱碳,整体污染物脱除流程简单,副产品具有广阔的化工转化空间。继而提出稳定的氨源供给是实现上述一体化脱除的物质保障,构建燃煤电厂自给自足的制氨过程为煤电未来开发更丰富的产品线(氨能、肥料、化工品等)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 封存与利用(CCUS) 烟气污染物一体化耦合控制 煤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电厂实施CCUS改造适宜性评估:以原神华集团电厂为例 被引量:28
7
作者 姜大霖 杨琳 +3 位作者 魏宁 刘胜男 聂立功 李小春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5835-5842,共8页
燃煤电厂结合碳捕集、封存与利用技术(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被视为未来实现全球2℃温升目标实施深度碳减排的必要技术路线。中国电源结构以煤电为主,评估现有燃煤电厂实施CCUS改造的技术可行性具有重要意义。... 燃煤电厂结合碳捕集、封存与利用技术(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被视为未来实现全球2℃温升目标实施深度碳减排的必要技术路线。中国电源结构以煤电为主,评估现有燃煤电厂实施CCUS改造的技术可行性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开发了适用于企业层面的燃煤电厂开展CCUS技术改造的评估方法,提出主要评估依据及核心参数,并以原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燃煤电厂实际运行情况为样本,开展了燃煤电厂进行全流程CCUS改造的适宜性评估。研究显示:原神华集团燃煤机组中约55.89 GW机组(约占总装机容量的77%)具备增加碳捕集装置的基础条件,其中约44.14 GW机组(约占具备捕集条件总装机容量的79%)具备CO2运输、利用与封存改造(仅考虑CO2-EOR和CO2-EWR技术)的基本条件。总体来看,约60%总装机容量的机组具备实施全流程CCUS的初步可行性。本研究将为制定国家CCUS技术发展路线图以及企业制定中长期CCUS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封存与利用技术改造 技术可行性 适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北地区超基性岩封存CO_(2)潜力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国强 李婷 +4 位作者 陈隽璐 孙吉明 朱涛 卜涛 黄博涛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6-193,共8页
超基性岩可通过碳酸盐化生成稳定的碳酸盐矿物,它是一种以地球化学手段有效且永久封存CO_(2)的矿物。在自然界中矿物封存CO_(2)可通过风化作用自发发生,人工干预能进一步提升碳酸盐化反应效率,促进工业化进程。笔者基于最新1∶100万西... 超基性岩可通过碳酸盐化生成稳定的碳酸盐矿物,它是一种以地球化学手段有效且永久封存CO_(2)的矿物。在自然界中矿物封存CO_(2)可通过风化作用自发发生,人工干预能进一步提升碳酸盐化反应效率,促进工业化进程。笔者基于最新1∶100万西北地质图及数据库,试图对西北地区分布的超基性岩的封存潜力进行理论评估。结果表明,西北地区超基性岩封存CO_(2)量可达963.23亿t,其中新疆超基性岩CO_(2)封存量最大,可达613.52亿t,占西北地区总封存量的63.69%。西北地区超基性岩封存CO_(2)量大致相当于全国2021年CO_(2)排放量的10倍,在完全释放其固碳潜力的情况下,初步静态估算可封存全国CO_(2)排放量约10年。因此,西北地区超基性岩封存CO_(2)潜力巨大。未来,应针对单个超基性岩体收集已有大比例尺精细基础地质调查数据,并补充性开展调查及研究工作,进一步圈定CO_(2)地质封存的有利靶区,促进超基性岩封存CO_(2)的地质解决方案成为未来碳中和目标在西北地区落地实现的最优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与利用 超基性岩 CO_(2)封存潜力 中国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