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创新全链条的碳捕获、利用与封存领域技术机会预测
1
作者 毛荐其 陆高潮 +1 位作者 刘娜 魏延辉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0-172,共13页
[研究目的]旨在预测CCUS领域的技术机会,涵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商业化三个层面,为CCUS技术的创新发展提供系统性洞见和决策支持。[研究方法]搜集反映CCUS领域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商业化的多源异构数据,通过改进的TextRank算法对文... [研究目的]旨在预测CCUS领域的技术机会,涵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商业化三个层面,为CCUS技术的创新发展提供系统性洞见和决策支持。[研究方法]搜集反映CCUS领域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商业化的多源异构数据,通过改进的TextRank算法对文本数据进行关键词提取,构建多重关键词共现网络,计算单层及双层共现网络的11个相似性指标,将隐藏神经元数和训练周期数进行遍历,确定BP神经网络模型参数的最佳配置,运用最佳模型对CCUS领域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以及商业化的三个层面的技术机会进行预测。[研究结果/结论]基础研究层面识别出生态系统与碳循环研究的融合及催化作用在CO_(2)资源转化中的应用等关键方向;应用研究层面,识别了催化作用和高效CO_(2)吸收分离技术等创新潜力区域;商业化层面,突出了低碳氢的制备与存储、CO_(2)捕获运输存储与转化等商业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获利用与封存 创新链 BP神经网络 链路预测 技术机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双碳’目标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专题特约主编寄语
2
作者 张立麒 方梦祥 +2 位作者 赵传文 杜振 王乐乐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I0001-I0004,共4页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是推动化石能源脱碳的有效手段,更是实现低碳电力的必要选择,被认为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战略性支撑技术。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已将CCUS技术纳入...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是推动化石能源脱碳的有效手段,更是实现低碳电力的必要选择,被认为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战略性支撑技术。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已将CCUS技术纳入《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中,旨在推动存量煤电机组的低碳改造及新建煤电机组的低碳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集 CCUS 目标 利用与封存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地球物理监测技术研究进展与应用展望 被引量:3
3
作者 章月华 刘彦 +2 位作者 吕庆田 陈召曦 严加永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9-179,共21页
【研究目的】全球升温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应运而生的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是降碳减排的有效途径,但该过程对储层和盖层都可能带来一系列影响,存在二氧化碳泄露的风险。二氧化碳注入前后储层物性参数的改变为测井、地震、电磁及... 【研究目的】全球升温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应运而生的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是降碳减排的有效途径,但该过程对储层和盖层都可能带来一系列影响,存在二氧化碳泄露的风险。二氧化碳注入前后储层物性参数的改变为测井、地震、电磁及重力等地球物理监测方法奠定了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本文首先概述了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可能面临的风险及相应的地球物理监测方法,接着探讨了各种地球物理监测技术在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领域的研究进展,最后分析了当前地球物理监测技术面临的技术挑战和应用限制,同时也展望了其发展前景。【研究结果】面对二氧化碳地质封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地质力学问题,可以针对性地采用各种地球物理监测方法。如地表变形问题,可采用InSAR、微震及时延重力方法;诱发地震问题,可采用微震方法;破坏井筒完整性问题,可采用测井方法。而在追踪二氧化碳羽流运移及潜在泄露情况时,时延重力/地震、微震及电阻率层析成像等多种方法都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地球物理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给实际应用带来了很大信心,但技术本身的局限性、数据处理的复杂性以及现场环境制约等因素依然是不容忽视的挑战。随着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地球物理监测技术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此外,综合利用多源信息也将进一步推动地球物理监测技术的创新和发展。【结论】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是双碳目标为地球物理行业带来的新机遇,大力发展相适应的长期稳定的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监测体系,是地球物理开拓新市场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借助人工智能浪潮、综合运用多种地球物理方法来监测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项目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地质封存 地质力学风险 地球物理监测 人工智能 多源信息 捕获利用与封存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羊凌玉 刘宇 +1 位作者 张静 周梅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1523-11535,共13页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手段。然而,目前CCUS的部署规模尚未达到实现减排目标的预期需求,其发展受到技术经济性、环境风险以及政策支持等因素的制约。厘清CCUS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识别其经济性和潜...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手段。然而,目前CCUS的部署规模尚未达到实现减排目标的预期需求,其发展受到技术经济性、环境风险以及政策支持等因素的制约。厘清CCUS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识别其经济性和潜在环境风险,有助于深化CCUS的研究、推广和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2000—2024年CCUS相关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并进一步聚焦CCUS技术的经济和环境影响研究进行述评。结果表明:(1)从发文量和学科类别来看,CCUS技术相关研究发文量持续上升,但研究主要聚焦自然科学领域,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有待丰富;(2)从研究国家来看,CCUS领域研究早期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近些年发展中国家的关注逐渐增多,目前美国、中国和英国在CCUS领域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但中国研究的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3)从研究主题来看,英文文献对环境风险、公众接受度以及BECCS、DAC等衍生技术的关注较多,而中文文献关于CCUS技术在电力领域的应用研究较为丰富;(4)从CCUS技术的经济和环境影响来看,CCUS环境风险研究主要聚焦污染物排放和碳泄漏两方面,经济影响研究集中在成本核算、CCUS与低碳技术经济性比较以及政府支持对CCUS成本影响三方面,但目前文献以微观研究为主,宏观视角研究有待丰富。在未来研究中,应注重CCUS技术及其经济和环境影响的内在联系探讨,推动工程技术模型与宏观经济模型的结合与拓展,构建面向碳中和目标的CCUS技术综合评估框架,为推动我国工业与能源部门低碳转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和 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 文献计量 研究进展 经济和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捕获与封存技术潜在的环境影响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39
5
作者 刘兰翠 曹东 王金南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10年第4期290-295,共6页
作为减缓气候变化行动的选择方案之一,碳捕获与封存(CCS)技术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格外关注,但是能否得到广泛应用,除了要取决于其技术成熟度、成本,在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普及和转让及其应用技术的能力,政策法规等因素外,其潜在... 作为减缓气候变化行动的选择方案之一,碳捕获与封存(CCS)技术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格外关注,但是能否得到广泛应用,除了要取决于其技术成熟度、成本,在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普及和转让及其应用技术的能力,政策法规等因素外,其潜在的环境影响及其管理也是目前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因此,针对CCS技术潜在的环境影响以及目前发达国家关于CCS技术环境影响的管理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未来CCS技术的环境管理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捕获与封存技术 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专利引用的碳捕获与封存技术发展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苗红 张伟 黄鲁成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7-32,共6页
碳捕获与封存(CCS)技术是一项新兴的低碳技术,把握CCS技术的发展过程及发展趋势对于企业研发投资、对于低炭技术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这一领域研究的不足,提出了基于专利引用分析方法的研究思路,即选取USPTO专利库,运... 碳捕获与封存(CCS)技术是一项新兴的低碳技术,把握CCS技术的发展过程及发展趋势对于企业研发投资、对于低炭技术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这一领域研究的不足,提出了基于专利引用分析方法的研究思路,即选取USPTO专利库,运用专利发展路径识别算法从专利引用的角度,绘制CCS技术发展图,识别CCS主要发展路径;并按不同发展阶段的CCS技术状态截面图分析CCS技术的特征和发展路径。研究发现了CCS领域的主要技术、发展路径特点、发展趋势及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获封存 新兴技术 专利引用 发展路径 低温蒸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捕获与封存技术应用中的国际法问题初探 被引量:8
7
作者 秦天宝 成邯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6-40,共5页
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的应用一方面有利于人类减缓温室效应,另一方面也蕴含了巨大的技术风险和可能造成新的国际社会的不公平,因此它的应用不仅提出了国内法上新的课题,也成为国际法关注的焦点。与此相关的国际法问题主要集中在气候变化、... 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的应用一方面有利于人类减缓温室效应,另一方面也蕴含了巨大的技术风险和可能造成新的国际社会的不公平,因此它的应用不仅提出了国内法上新的课题,也成为国际法关注的焦点。与此相关的国际法问题主要集中在气候变化、海洋环境保护及废弃物跨境转移等领域。目前已有部分国际法文件对此作出了针对性的修改。研究现行国际法体系如何适用于CCS技术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获与封存 国际法 气候变化 海洋环境 废物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背景下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纳入碳市场的立法经验及中国启示 被引量:9
8
作者 潘晓滨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24,共12页
中国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为碳捕获与封存技术(CCS)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当下中国针对CCS的专门立法仍然空白,与碳市场相衔接的规则不足,相关配套立法对CCS纳入碳市场的支撑作用有限。与此同时,欧盟和美国对CCS技术纳入碳市场采取了不... 中国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为碳捕获与封存技术(CCS)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当下中国针对CCS的专门立法仍然空白,与碳市场相衔接的规则不足,相关配套立法对CCS纳入碳市场的支撑作用有限。与此同时,欧盟和美国对CCS技术纳入碳市场采取了不同的立法路径,在欧盟持谨慎态度并将CCS项目纳入碳市场配额补贴范围之时,美国则致力于通过直接立法建立CCS技术纳入碳市场的衔接规则,让其项目运营商直接参加碳市场交易获益。欧美国家的差异性立法启示中国在推进CCS项目纳入碳市场体系过程中应采取渐进性策略,首先健全中国碳市场立法与配套法律体系,通过财政支持与技术进步推动CCS技术商业化应用,并适时引入与碳市场法相衔接的CCS项目减排专门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和 捕获与封存 市场 燃料标准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捕获与封存技术法律规制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韩敏 俞金香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5-101,共7页
当前,由于化石能源的大规模使用带来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加速变暖,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社会生活。为解决这一问题,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节能减排"措施,其中碳捕获与封存技术因具有减排能力强、成本低廉等优势而备受... 当前,由于化石能源的大规模使用带来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加速变暖,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社会生活。为解决这一问题,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节能减排"措施,其中碳捕获与封存技术因具有减排能力强、成本低廉等优势而备受青睐。但该技术也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必须对该技术依法进行规制,然而由于这是一个新兴的技术项目,世界各国在法律规制方面都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安全方面、管辖权方面、责任归属和诉讼管辖权方面的法律规制不健全,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技术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获与封存技术 技术风险 法律规制 管辖权 责任归属 诉讼管辖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达国家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及其启示 被引量:20
10
作者 仲平 彭斯震 +1 位作者 张九天 贾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5-28,共4页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被认为是进行温室气体深度减排最重要的技术路径之一。文章总结了当前欧美等发达国家CCUS技术发展特点,包括加强国家层面技术政策的指导和宏观协调;加大政府投入以引导私有投资开展全流程CCUS项目示范;建立跨...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被认为是进行温室气体深度减排最重要的技术路径之一。文章总结了当前欧美等发达国家CCUS技术发展特点,包括加强国家层面技术政策的指导和宏观协调;加大政府投入以引导私有投资开展全流程CCUS项目示范;建立跨行业、跨领域的CCUS合作平台,加速技术成果的转化和知识、经验的共享;重视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和规范、技术标准、公众接受度等技术应用"软环境"的建设等。通过对比中国CCUS技术发展现状,指出我国存在的主要不足,并提出应加强国家层面的技术政策指导和宏观协调,推动建设行业间技术合作平台,适时启动全流程示范项目计划,重视技术应用软环境建设和加强国际合作等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集与封存(CCS) 捕集 利用与封存(CCUS) 减缓 气候变化 技术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研发与示范 被引量:40
11
作者 仲平 彭斯震 +1 位作者 贾莉 张九天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41-45,共5页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一项新兴的、具有大规模减排潜力的技术,有望实现化石能源使用的CO2近零排放,被认为是进行温室气体深度减排最重要的技术路径之一。开展CCUS技术的研发和储备,将为中国未来温室气体减排提供一种重要的战略性...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一项新兴的、具有大规模减排潜力的技术,有望实现化石能源使用的CO2近零排放,被认为是进行温室气体深度减排最重要的技术路径之一。开展CCUS技术的研发和储备,将为中国未来温室气体减排提供一种重要的战略性技术选择,受到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CCUS技术产生和发展的背景出发,概括了该技术的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了当前中国CCUS技术政策,介绍了中国CCUS技术研发、试点示范、国际合作等的开展情况,并通过与欧美等发达国家CCUS技术发展与示范活动现状的对比,初步分析了中国CCUS技术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不足。为进一步推动我国CCUS技术的研发与示范,文章提出应加强国家层面的技术政策指导和宏观协调、引导资源有效配置;推动建设行业间的CCUS技术合作平台;重视CCUS未来技术应用软环境建设等有针对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集与封存(CCS) 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 CO2减排技术 应对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陆上碳捕获和封存的立法及其启示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慧 魏圣香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8-73,共6页
碳捕获和封存技术正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重视,很多国家通过立法推动碳捕获和封存技术的发展。其中,陆上碳捕获和封存的发展较为引人注目。陆上碳捕获和封存涉及CO2的捕获、运输、注入和封存4个流程,其中捕获和运输可以由各国现行的法律... 碳捕获和封存技术正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重视,很多国家通过立法推动碳捕获和封存技术的发展。其中,陆上碳捕获和封存的发展较为引人注目。陆上碳捕获和封存涉及CO2的捕获、运输、注入和封存4个流程,其中捕获和运输可以由各国现行的法律加以规范,而注入和封存则需要新的法律予以制约。根据国外陆上碳捕获和封存技术的立法经验,以及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来看,为了推动陆上碳捕获和封存在我国的健康发展,应当构建注重监管的公法体系和注重救济的私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获封存 监管性公法 救济性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建议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冬梅 陈颖 李瑶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6-109,共4页
深入分析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捕集、运输、利用与封存等环节的主要环境问题,并借鉴现行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体系,提出中国CCUS项目环评技术建议,包括CCUS项目工程分析、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项目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深入分析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捕集、运输、利用与封存等环节的主要环境问题,并借鉴现行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体系,提出中国CCUS项目环评技术建议,包括CCUS项目工程分析、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项目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跟踪监测方案制定等方面。最后分析了中国目前推行CCUS项目环评制度存在的障碍:超临界CO2管道运输泄漏的风险评价模型尚未建立、封存导致的CO2渗漏的概率和规模尚不清楚以及温室气体排放影响评价所需的基本数据缺乏等,旨在为环境管理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集 利用与封存 环境影响评价 技术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捕获与封存活动对现行国际环境法的挑战及其回应 被引量:6
14
作者 秦天宝 张萌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25,共8页
碳捕获与封存(CCS)活动首先作为一项极具潜力的减排技术方案而被引入到当前的全球气候变化议题之中,国际社会也已经充分意识到,对CCS活动做出合理明确的国际法律制度安排,是破除其发展路上障碍性因素的核心所在。但是,上述问题的全面解... 碳捕获与封存(CCS)活动首先作为一项极具潜力的减排技术方案而被引入到当前的全球气候变化议题之中,国际社会也已经充分意识到,对CCS活动做出合理明确的国际法律制度安排,是破除其发展路上障碍性因素的核心所在。但是,上述问题的全面解决,不仅仅是要关注到CCS活动的技术运行环节(捕获、运输、封存)对现行国际环境法的冲突与挑战,更为重要的是应当从纵向维度的:前端评估机制、末端监测与管理机制,以及全过程的:国际开发利用合作平台、统一技术标准体系以及公众参与机制,对CCS活动的完整过程链所牵涉的国际法问题,进行通盘的架构检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获与封存 国际环境法 法律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海碳捕获和封存的法律问题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慧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8-91,共4页
近海碳捕获和封存(CCS)在国际海洋环境保护公约中尚不具有完全的合法性地位。从推动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伦敦公约》应当确立近海CCS的合法地位。近海CCS具有破坏海洋环境的风险,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法律监管,为... 近海碳捕获和封存(CCS)在国际海洋环境保护公约中尚不具有完全的合法性地位。从推动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伦敦公约》应当确立近海CCS的合法地位。近海CCS具有破坏海洋环境的风险,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法律监管,为此可以借鉴《保护东北大西洋海洋环境公约》的近海CCS环境风险监管模式。为了有效防控近海CCS产生的环境风险,规制近海CCS运营行为,应当创设完善的近海CCS法制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海捕获封存 海洋环境 环境公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各国与碳捕获和地质封存(CCS)相关的126项法律/政策/标准一览表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冰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57-1360,共4页
国际能源署数据库汇总了近年来各国与CCS相关的法律、政策与标准,见表1。这些规划与政策合计有126部,其中,1990年代前2项(1991年挪威政府通过的针对海上石油和天然气的二氧化碳税,仍在实施中),2000年代29项,2010年代28项,2020年代67项... 国际能源署数据库汇总了近年来各国与CCS相关的法律、政策与标准,见表1。这些规划与政策合计有126部,其中,1990年代前2项(1991年挪威政府通过的针对海上石油和天然气的二氧化碳税,仍在实施中),2000年代29项,2010年代28项,2020年代67项。随着中国各类企业走出去,要了解所在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碳中和的最新法律法规,以规避不必要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能源署 企业走出去 地质封存 捕获 中和 挪威政府 CCS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巴黎时代中国碳捕获与封存技术风险的监管进路
17
作者 杨博文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66-71,156,共7页
《巴黎协定》成为继《京都议定书》后,全球气候治理新模式下又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后巴黎时代"提出的国家自主贡献对发展中国家也做出新的要求,2017年中国首颗碳卫星发射成为全球CO2监测的"中国担当"。碳... 《巴黎协定》成为继《京都议定书》后,全球气候治理新模式下又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后巴黎时代"提出的国家自主贡献对发展中国家也做出新的要求,2017年中国首颗碳卫星发射成为全球CO2监测的"中国担当"。碳捕获与封存技术是碳减排的有效方法,中国在该技术的开展运行中尚处于初级水平,其中在捕捉、运输与储存阶段存在地下资源破坏、碳泄漏等风险。因此,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技术监管体系,在环境风险评价、技术检测标准方面制定相关法规、条例,构建中国的技术监管体系,更好地保障环境人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获与封存技术 监测 风险监管体系 泄漏 气候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电厂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储能技术的平准化度电成本比较 被引量:17
18
作者 魏世杰 樊静丽 +2 位作者 杨扬 贾莉 张贤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3-42,共10页
作为同样可调可控的稳定低碳电源,燃煤电厂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与可再生能源储能技术的成本竞争性值得进一步探究。本文利用学习曲线模型比较了二者平准化度电成本(CLCOE)在2020—2030年间的竞争性变化,也进一步厘清了弃风弃光省... 作为同样可调可控的稳定低碳电源,燃煤电厂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与可再生能源储能技术的成本竞争性值得进一步探究。本文利用学习曲线模型比较了二者平准化度电成本(CLCOE)在2020—2030年间的竞争性变化,也进一步厘清了弃风弃光省份中二者的CLCOE水平。结果表明:目前,燃煤电厂CCUS较可再生能源储能系统具有竞争优势,如果燃煤电厂CCUS难以得到快速发展,到2028年,将丧失与可再生能源储能竞争的可能;到2030年,燃煤电厂CCUS平价上网的碳价需求水平为136~189元/t,但就目前的碳价发展趋势而言,通过碳收益实现平价上网存在难度;在弃光省份,燃煤电厂CCUS可通过调整发电小时数扩大与光伏储能技术的竞争优势;在绝大多数弃风省份,如河北、山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贵州、陕西、宁夏、甘肃和新疆,其燃煤电厂CCUS在现有条件下较风电储能具有绝对的CLCOE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集、利用与封存 可再生能源储能技术 平准化度电成本 学习曲线 弃风 弃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CC AR6报告解读:全球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发展评估 被引量:49
19
作者 彭雪婷 吕昊东 张贤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80-590,共11页
近年来,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作为减缓气候变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三工作组报告对CCUS进行了重新定位,并围绕减排潜力、减排成本、综合效益及应用前景等方面,... 近年来,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作为减缓气候变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三工作组报告对CCUS进行了重新定位,并围绕减排潜力、减排成本、综合效益及应用前景等方面,对CCUS相关技术进行了系统全面评估。结论显示,CCUS技术是全球气候目标实现不可或缺的减排技术组合,到21世纪中叶有潜力实现累积千亿吨级减排效应,但当前CCUS技术成熟度整体处于示范阶段,成本较高,减排潜力有待进一步释放。综合考虑CCUS可以有效降低巨额资产搁浅风险、具有良好社会环境效益等因素,我国应结合自身“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和基本国情,将CCUS作为战略性技术,统筹政策顶层设计、加速技术体系构建、探索市场激励机制、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促进CCUS技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 技术评估 减排潜力 综合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捕获与碳封存机制下跨界污染控制微分博弈 被引量:8
20
作者 程粟粟 易永锡 李寿德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64-872,共9页
考虑碳捕获与碳封存过程中知识积累的影响,扩展Bertinelli等的跨界污染控制微分博弈模型,分析两个对称国家在开环战略、马尔科夫纳什均衡战略以及合作3种博弈战略下的碳捕获与碳封存博弈行为及博弈结果。研究发现,在合作战略下博弈参与... 考虑碳捕获与碳封存过程中知识积累的影响,扩展Bertinelli等的跨界污染控制微分博弈模型,分析两个对称国家在开环战略、马尔科夫纳什均衡战略以及合作3种博弈战略下的碳捕获与碳封存博弈行为及博弈结果。研究发现,在合作战略下博弈参与国捕获与封存的二氧化碳数量最多,马尔科夫纳什均衡战略次之,开环战略下捕获与封存的二氧化碳数量最少。此外,知识积累对跨界污染治理行为具有重要影响,随着知识积累的增加,碳捕获与碳封存的成本降低,尤其是知识积累效率的提高,促使博弈参与国进行更多的碳捕获与碳封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界污染 捕获与封存 微分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