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普定岩溶水-碳循环模拟试验场水体双碳同位素特征(δ^(13)C-Δ^(14)C)与碳足迹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栋
赵敏
+1 位作者
刘再华
陈波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5-166,共12页
河流输送到海洋的溶解无机碳(DIC)和有机碳(OC)受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的影响。了解DIC和OC的年龄、来源和转化,有助于掌握全球碳收支和提高现在以及未来自然和人类对河流碳循环影响的估算精度。本研究以普定岩溶水碳循环试验场泉(地下水)...
河流输送到海洋的溶解无机碳(DIC)和有机碳(OC)受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的影响。了解DIC和OC的年龄、来源和转化,有助于掌握全球碳收支和提高现在以及未来自然和人类对河流碳循环影响的估算精度。本研究以普定岩溶水碳循环试验场泉(地下水)池(地表水)耦联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双碳同位素(^(13)C-^(14)C)方法,结合水生植物生长和传统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揭示了地下水地表水系统中DIC和颗粒有机碳(POC)的来源及其转化机制。研究发现:(1)泉池系统中DIC和POC的Δ^(14)C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泉水中Δ^(14)C值低于池水中Δ^(14)C值,反映后者可能有“较年轻”的CO_(2)的加入;(2)池水水化学和碳同位素变化由土地利用类型和池中水生植物共同控制;(3)池水中颗粒有机碳(POC)浓度明显高于泉水,且其Δ^(14)C值表现出与沉水植物和DIC的一致性(表观年龄均为3200~900 a),说明池水POC主要源于池中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利用了碳酸盐风化产生的老碳(DIC),使新形成的有机质在表观年龄上“偏老”;(4)池水水体内源有机碳对水体POC的贡献在75%以上,内源有机碳通量(以C计)在250 t·km^(-2)·a^(-1)至660 t·km^(-2)·a^(-1)之间,相对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草地对应的地表水系统具有最大的内源有机碳占比和通量,指示了沉水植物控制型浅水水体初级生产对有机碳循环的重要作用。综上,我们认为在岩溶区通过土地利用调整来调控水生植物群落对于增加碳汇具有重要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无机碳
颗粒有机碳
内源有机碳
双碳同位素
碳足迹
普定岩溶水
碳循环模拟
试验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个地球系统模式模拟的气候变化对海洋碳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双晶
曹龙
李娜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08-416,共9页
使用维多利亚大学的地球系统模式进行模拟,选取1800-2500年间较高的CO2浓度情景(RCP8.5),分析由于CO2增加引起的气候变化对海洋碳循环的影响.当气候敏感度为3.0K时,相对于无气候变化,到2100年,由于大气CO2增加造成的气候变化导致海表...
使用维多利亚大学的地球系统模式进行模拟,选取1800-2500年间较高的CO2浓度情景(RCP8.5),分析由于CO2增加引起的气候变化对海洋碳循环的影响.当气候敏感度为3.0K时,相对于无气候变化,到2100年,由于大气CO2增加造成的气候变化导致海表面温度升高2.7K,北大西洋深水流量减少4.5 Sv,海洋对人为碳的年吸收减少0.8 PgC;比较人为溶解无机碳在海洋中的垂直累积分布,发现气候变化对海洋吸收大气CO2的影响在北大西洋区域最明显.1800-2500年,相对于不考虑气候变化的情景,模式模拟的气候变化导致整个海洋对人为碳的累积吸收总量减少23.1%,其中北大西洋减少32.0%.此外,比较不同气候敏感度(0~4.5 K,间隔为0.5 K)的模拟结果发现,气候敏感度越高,气候变化对海洋吸收CO2能力的抑制作用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海洋
碳循环
碳循环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额济纳荒漠河岸胡杨林叶片气孔导度与微环境因子关系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
15
3
作者
苏永红
朱高峰
+2 位作者
冯起
常宗强
司建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434-1439,共6页
以额济纳荒漠河岸胡杨(Populus euphratica)为研究对象,利用LI-6400光合测定仪于2005年5-9月份观测了胡杨叶片气体交换数据,研究了胡杨叶片气孔导度与光合速率、光合有效辐射与光合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胡杨叶片净光合速率...
以额济纳荒漠河岸胡杨(Populus euphratica)为研究对象,利用LI-6400光合测定仪于2005年5-9月份观测了胡杨叶片气体交换数据,研究了胡杨叶片气孔导度与光合速率、光合有效辐射与光合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胡杨叶片净光合速率随气孔导度的增大而升高,但当气孔导度增加到一定值后,光合速率的增加变缓慢直至平稳,并主要是非气孔限制因素造成的;Ball-Berry模型(B-B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气孔导度与光合速率之间的关系(R2=0.92).(2)叶片净光合速率随着有效辐射的变化符合非直角双曲线规律(R2=0.99).(3)B-B模型和非直角双曲线光合模型耦合后模拟值与观测值之间存在很好的正相关性(r=0.93),但耦合模型的模拟值还是较实测值偏大.因此,在干旱区还必须考虑水分限制因素对气孔开闭的控制作用,进一步构建适合干旱区生态系统特点的水-碳耦合循环机理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济纳
胡杨
气孔导度
生态系统水-
碳循环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普定岩溶水-碳循环模拟试验场水体双碳同位素特征(δ^(13)C-Δ^(14)C)与碳足迹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栋
赵敏
刘再华
陈波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大学
贵州财经大学
出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5-166,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30501,42177248,U1612441)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XDB40000000)
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黔科合支撑[2021]一般456)。
文摘
河流输送到海洋的溶解无机碳(DIC)和有机碳(OC)受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的影响。了解DIC和OC的年龄、来源和转化,有助于掌握全球碳收支和提高现在以及未来自然和人类对河流碳循环影响的估算精度。本研究以普定岩溶水碳循环试验场泉(地下水)池(地表水)耦联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双碳同位素(^(13)C-^(14)C)方法,结合水生植物生长和传统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揭示了地下水地表水系统中DIC和颗粒有机碳(POC)的来源及其转化机制。研究发现:(1)泉池系统中DIC和POC的Δ^(14)C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泉水中Δ^(14)C值低于池水中Δ^(14)C值,反映后者可能有“较年轻”的CO_(2)的加入;(2)池水水化学和碳同位素变化由土地利用类型和池中水生植物共同控制;(3)池水中颗粒有机碳(POC)浓度明显高于泉水,且其Δ^(14)C值表现出与沉水植物和DIC的一致性(表观年龄均为3200~900 a),说明池水POC主要源于池中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利用了碳酸盐风化产生的老碳(DIC),使新形成的有机质在表观年龄上“偏老”;(4)池水水体内源有机碳对水体POC的贡献在75%以上,内源有机碳通量(以C计)在250 t·km^(-2)·a^(-1)至660 t·km^(-2)·a^(-1)之间,相对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草地对应的地表水系统具有最大的内源有机碳占比和通量,指示了沉水植物控制型浅水水体初级生产对有机碳循环的重要作用。综上,我们认为在岩溶区通过土地利用调整来调控水生植物群落对于增加碳汇具有重要潜力。
关键词
溶解无机碳
颗粒有机碳
内源有机碳
双碳同位素
碳足迹
普定岩溶水
碳循环模拟
试验场
Keywords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autochthonous organic carbon
dual carbon isotopes
carbon footprint
the Puding Karst Water-Carbon Cycle Test Site
分类号
P597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P595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个地球系统模式模拟的气候变化对海洋碳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双晶
曹龙
李娜
机构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出处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08-416,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607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102XZZX012)
文摘
使用维多利亚大学的地球系统模式进行模拟,选取1800-2500年间较高的CO2浓度情景(RCP8.5),分析由于CO2增加引起的气候变化对海洋碳循环的影响.当气候敏感度为3.0K时,相对于无气候变化,到2100年,由于大气CO2增加造成的气候变化导致海表面温度升高2.7K,北大西洋深水流量减少4.5 Sv,海洋对人为碳的年吸收减少0.8 PgC;比较人为溶解无机碳在海洋中的垂直累积分布,发现气候变化对海洋吸收大气CO2的影响在北大西洋区域最明显.1800-2500年,相对于不考虑气候变化的情景,模式模拟的气候变化导致整个海洋对人为碳的累积吸收总量减少23.1%,其中北大西洋减少32.0%.此外,比较不同气候敏感度(0~4.5 K,间隔为0.5 K)的模拟结果发现,气候敏感度越高,气候变化对海洋吸收CO2能力的抑制作用越明显.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海洋
碳循环
碳循环模拟
Keywords
climate change
ocean carbon cycle
carbon cycle modeling
分类号
P46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额济纳荒漠河岸胡杨林叶片气孔导度与微环境因子关系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
15
3
作者
苏永红
朱高峰
冯起
常宗强
司建华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流域水文及应用生态实验室/阿拉善荒漠生态-水文试验研究站
兰州交通大学数理与软件工程学院
出处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434-1439,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01054
40671010
40501012).
文摘
以额济纳荒漠河岸胡杨(Populus euphratica)为研究对象,利用LI-6400光合测定仪于2005年5-9月份观测了胡杨叶片气体交换数据,研究了胡杨叶片气孔导度与光合速率、光合有效辐射与光合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胡杨叶片净光合速率随气孔导度的增大而升高,但当气孔导度增加到一定值后,光合速率的增加变缓慢直至平稳,并主要是非气孔限制因素造成的;Ball-Berry模型(B-B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气孔导度与光合速率之间的关系(R2=0.92).(2)叶片净光合速率随着有效辐射的变化符合非直角双曲线规律(R2=0.99).(3)B-B模型和非直角双曲线光合模型耦合后模拟值与观测值之间存在很好的正相关性(r=0.93),但耦合模型的模拟值还是较实测值偏大.因此,在干旱区还必须考虑水分限制因素对气孔开闭的控制作用,进一步构建适合干旱区生态系统特点的水-碳耦合循环机理模型.
关键词
额济纳
胡杨
气孔导度
生态系统水-
碳循环模拟
Keywords
Ejin Populus euphratica Oliv stomatal conductance coupling cycle of water-carbon in ecosys tem
分类号
Q945.79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普定岩溶水-碳循环模拟试验场水体双碳同位素特征(δ^(13)C-Δ^(14)C)与碳足迹
李栋
赵敏
刘再华
陈波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一个地球系统模式模拟的气候变化对海洋碳循环的影响
王双晶
曹龙
李娜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额济纳荒漠河岸胡杨林叶片气孔导度与微环境因子关系的模拟研究
苏永红
朱高峰
冯起
常宗强
司建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