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CO_(2)-H_(2)循环地下生物甲烷化过程中生物地球化学作用模拟
1
作者
吴林
侯正猛
+1 位作者
张烈辉
LÜDDEKE Truitt Christian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73-982,共10页
提出PHREEQC-MATLAB耦合模拟方法,研究CO_(2)-H_(2)循环地下生物甲烷化过程中生物地球化学相互作用下岩石孔隙度、储气能力、地层水矿化度及储层温度的动态变化规律,并定量分析上述参数演化对CH_(4)生成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CO_(2...
提出PHREEQC-MATLAB耦合模拟方法,研究CO_(2)-H_(2)循环地下生物甲烷化过程中生物地球化学相互作用下岩石孔隙度、储气能力、地层水矿化度及储层温度的动态变化规律,并定量分析上述参数演化对CH_(4)生成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CO_(2)-H_(2)循环地下生物甲烷化过程中,地层水呈酸-碱动态交替,导致矿物发生周期性溶解和沉淀,对岩石孔隙度影响不大;在不同矿物组成体系的各次循环中,最大CH_(4)生成速率均约为3.6×10^(-3)mol/(L·d)。(2)随着循环次数增加,高初始矿化度条件下产甲烷菌代谢生成的水可显著降低地层水矿化度,使CH_(4)生成速率逐渐增大并趋近于低初始矿化度环境的水平;此外,产水量增加会降低储层储气能力,CO_(2)-H_(2)初始压力越高储气能力下降越明显,CH_(4)生成速率增幅越大。(3)产甲烷菌代谢产热会引起储层温度上升,其增幅受热损失影响显著,忽略热损失时,5次循环(10年)后储层温升幅度达17.1℃;储层初始温度较高时,高温环境会降低CH_(4)生成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生物甲烷化
生物地球化学相互作用
碳循环利用
储气能力
CH_(4)生成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碳捕集燃气热电机组碳循环及其虚拟电厂优化运行
被引量:
28
2
作者
周任军
邓子昂
+2 位作者
徐健
朱疆生
王仰之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66-171,共6页
针对新型含碳捕集热电联产燃气机组的碳利用和经济运行问题,构建其与风电、电转气(powerto-gas,P2G)聚合的虚拟电厂。将所排放的CO2捕集并输送至P2G,作为电转气的碳原料,产气为燃气机组提供燃料补充,从而在虚拟电厂中实现碳循环利用。...
针对新型含碳捕集热电联产燃气机组的碳利用和经济运行问题,构建其与风电、电转气(powerto-gas,P2G)聚合的虚拟电厂。将所排放的CO2捕集并输送至P2G,作为电转气的碳原料,产气为燃气机组提供燃料补充,从而在虚拟电厂中实现碳循环利用。以虚拟电厂收益最大为目标,以CO2捕集率、热电比、热电厂电出力以及电转气功率为决策变量,建立虚拟电厂优化运行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这种聚合模式的虚拟电厂,可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更好的风电消纳效果、更低的碳排放。这种虚拟电厂及其碳循环利用方式,是一种有效的减少弃风、降低排放、增强碳利用的能源运转途径,具有显著经济及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机组碳捕集
电转气
碳循环利用
风电消纳
虚拟电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海洋退役油气平台低碳化改建方案构想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国荣
黄泽奇
+6 位作者
周守为
刘清友
钟林
郭欣承
陈勇
陈义哲
黄春海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5-258,共14页
海洋退役油气平台低碳化改建是集约利用资源、充分挖掘退役平台经济及生态效益的优选模式,是维护和提升海洋领域碳减排能力的重要举措;然而,我国海洋领域绿色低碳开发进程刚刚起步,退役海洋油气平台低碳化改建多停留在概念设想层面,亟...
海洋退役油气平台低碳化改建是集约利用资源、充分挖掘退役平台经济及生态效益的优选模式,是维护和提升海洋领域碳减排能力的重要举措;然而,我国海洋领域绿色低碳开发进程刚刚起步,退役海洋油气平台低碳化改建多停留在概念设想层面,亟需立足低碳化技术提出切实可行的综合性改建方案。本文完成了我国退役油气平台处置现状和低碳化技术水平的调研分析,提出了构建海上碳循环利用枢纽的改建主导形式以及3条低碳化改建路线,明确了平台安全评估、改建方案选取策略、全生命周期环境保护等平台改建的关键工程实施策略。针对平台改建法规及政策缺失、海洋领域低碳化技术应用存在短板、跨产业合作机制不明确等现实问题,建议健全平台改建法规及引导政策;聚焦核心技术装备的海上应用性能,优化技术理论支撑,加紧国产装备转型;优先开展退役平台的改建示范工程,以推动我国海洋退役平台低碳化改建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役油气平台
低碳化改建
碳循环利用
枢纽
平台改建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CO_(2)-H_(2)循环地下生物甲烷化过程中生物地球化学作用模拟
1
作者
吴林
侯正猛
张烈辉
LÜDDEKE Truitt Christian
机构
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地下能源系统研究所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
出处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73-982,共10页
基金
欧盟地平线计划项目(101129729)
四川海聚计划项目(2024JDHJ0012)
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202208080058)。
文摘
提出PHREEQC-MATLAB耦合模拟方法,研究CO_(2)-H_(2)循环地下生物甲烷化过程中生物地球化学相互作用下岩石孔隙度、储气能力、地层水矿化度及储层温度的动态变化规律,并定量分析上述参数演化对CH_(4)生成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CO_(2)-H_(2)循环地下生物甲烷化过程中,地层水呈酸-碱动态交替,导致矿物发生周期性溶解和沉淀,对岩石孔隙度影响不大;在不同矿物组成体系的各次循环中,最大CH_(4)生成速率均约为3.6×10^(-3)mol/(L·d)。(2)随着循环次数增加,高初始矿化度条件下产甲烷菌代谢生成的水可显著降低地层水矿化度,使CH_(4)生成速率逐渐增大并趋近于低初始矿化度环境的水平;此外,产水量增加会降低储层储气能力,CO_(2)-H_(2)初始压力越高储气能力下降越明显,CH_(4)生成速率增幅越大。(3)产甲烷菌代谢产热会引起储层温度上升,其增幅受热损失影响显著,忽略热损失时,5次循环(10年)后储层温升幅度达17.1℃;储层初始温度较高时,高温环境会降低CH_(4)生成效率。
关键词
地下生物甲烷化
生物地球化学相互作用
碳循环利用
储气能力
CH_(4)生成效率
Keywords
underground bio-methanation
biogeochemical interaction
carbon circular utilization
gas storage capacity
CH_(4)production efficiency
分类号
TE31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碳捕集燃气热电机组碳循环及其虚拟电厂优化运行
被引量:
28
2
作者
周任军
邓子昂
徐健
朱疆生
王仰之
机构
湖南省清洁能源与智能电网协同创新中心(长沙理工大学)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鹰潭供电分公司
出处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66-171,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智能电网环境下面向需求响应的电价机制设计及市场行为研究,71331001)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源荷特性指标与新能源消纳建模及数据驱动随机优化方法研究,2019JJ40302)。
文摘
针对新型含碳捕集热电联产燃气机组的碳利用和经济运行问题,构建其与风电、电转气(powerto-gas,P2G)聚合的虚拟电厂。将所排放的CO2捕集并输送至P2G,作为电转气的碳原料,产气为燃气机组提供燃料补充,从而在虚拟电厂中实现碳循环利用。以虚拟电厂收益最大为目标,以CO2捕集率、热电比、热电厂电出力以及电转气功率为决策变量,建立虚拟电厂优化运行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这种聚合模式的虚拟电厂,可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更好的风电消纳效果、更低的碳排放。这种虚拟电厂及其碳循环利用方式,是一种有效的减少弃风、降低排放、增强碳利用的能源运转途径,具有显著经济及社会效益。
关键词
燃气机组碳捕集
电转气
碳循环利用
风电消纳
虚拟电厂
Keywords
gas-power plant carbon capture
power to gas
carbon recycling
wind power consumption
virtual power plant
分类号
X77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海洋退役油气平台低碳化改建方案构想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国荣
黄泽奇
周守为
刘清友
钟林
郭欣承
陈勇
陈义哲
黄春海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能源装备研究院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成都理工大学
中海油深圳海洋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湘潭大学化学学院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油田分公司
出处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5-258,共14页
基金
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海洋碳汇贡献于碳中和战略研究”(2021-JZ-11)
“海上油气平台延寿与新能源综合利用战略研究”(2023-HZ-25)。
文摘
海洋退役油气平台低碳化改建是集约利用资源、充分挖掘退役平台经济及生态效益的优选模式,是维护和提升海洋领域碳减排能力的重要举措;然而,我国海洋领域绿色低碳开发进程刚刚起步,退役海洋油气平台低碳化改建多停留在概念设想层面,亟需立足低碳化技术提出切实可行的综合性改建方案。本文完成了我国退役油气平台处置现状和低碳化技术水平的调研分析,提出了构建海上碳循环利用枢纽的改建主导形式以及3条低碳化改建路线,明确了平台安全评估、改建方案选取策略、全生命周期环境保护等平台改建的关键工程实施策略。针对平台改建法规及政策缺失、海洋领域低碳化技术应用存在短板、跨产业合作机制不明确等现实问题,建议健全平台改建法规及引导政策;聚焦核心技术装备的海上应用性能,优化技术理论支撑,加紧国产装备转型;优先开展退役平台的改建示范工程,以推动我国海洋退役平台低碳化改建进程。
关键词
退役油气平台
低碳化改建
碳循环利用
枢纽
平台改建逻辑
Keywords
decommissioned oil and gas platforms
low-carbon transformation
carbon cycle utilization hub
platform transformation logic
分类号
TE9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石油机械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CO_(2)-H_(2)循环地下生物甲烷化过程中生物地球化学作用模拟
吴林
侯正猛
张烈辉
LÜDDEKE Truitt Christian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碳捕集燃气热电机组碳循环及其虚拟电厂优化运行
周任军
邓子昂
徐健
朱疆生
王仰之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0
2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我国海洋退役油气平台低碳化改建方案构想
王国荣
黄泽奇
周守为
刘清友
钟林
郭欣承
陈勇
陈义哲
黄春海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