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3)C稳定同位素在陆地生态系统植物-微生物-土壤碳循环中的应用
1
作者 白雪娟 翟国庆 刘敬泽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5-190,共16页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_(2),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碳(C)源,量化光合C在植物-土壤系统间的分配,对于明确C的周转与存留、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植被和土壤C库潜力具有重要意义。^(13)C稳定同位素技术具有准确性和易操作性,在C...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_(2),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碳(C)源,量化光合C在植物-土壤系统间的分配,对于明确C的周转与存留、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植被和土壤C库潜力具有重要意义。^(13)C稳定同位素技术具有准确性和易操作性,在C循环研究中被广泛应用,为探究植物-土壤系统C分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C利用效率和土壤C矿化为CO_(2)通量变化等特性提供重要技术支撑。本研究首先介绍^(13)C稳定同位素的发展和标记方法,主要有^(13)C脉冲(单次与多次)标记、^(13)C连续标记、借助C_(4)土壤种植C_(3)植物确定^(13)C丰度以及不改变植被条件鉴定自然^(13)C丰度等。其次总结该技术在植物-微生物-土壤系统C循环中的应用:主要包括^(13)C同位素标记在植物-土壤系统C分配,^(13)C自然丰度技术在树木生长轮和植物群落水平C循环、土壤有机C形成与分解过程中的应用;在土壤微生物方面,概述^(13)C稳定同位素在磷脂脂肪酸、氨基糖、芯片-稳定同位素探针、纳米二次离子质谱同位素成像、荧光原位杂交-纳米二次离子质谱技术等微生物标志物上的应用。接着总结^(13)C稳定同位素方法的缺点,即^(13)C样品检测价格昂贵、由于^(13)C分馏作用影响^(13)C丰度检测不准确及^(13)C标记与微生物标志物技术结合对^(13)C标记丰度要求较高等。最后,对未来^(13)C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提出展望:在理论上,需探究^(13)C标记底物在植物-土壤-微生物系统C分配、转化和固持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机制,构建统计与验证模型;在应用上,应注重交叉学科的运用,将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地学技术与^(13)C稳定同位素相结合,从更广泛、更全面的角度推进陆地生态系统C循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c稳定同位素标记技术 陆地生态系统 循环 土壤有机 微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气田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的若干特征 被引量:3
2
作者 戴金星 倪云燕 +4 位作者 龚德瑜 黄士鹏 刘全有 洪峰 张延玲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3-233,共11页
勘探开发大气田是一个国家快速发展天然气工业的重要途径。1991年至2020年,中国新探明大气田68个,促进2020年产气1925×10^(8)m^(3),成为世界第4产气大国。基于中国70个大气田的1696个气样组分和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数据,获得中国大... 勘探开发大气田是一个国家快速发展天然气工业的重要途径。1991年至2020年,中国新探明大气田68个,促进2020年产气1925×10^(8)m^(3),成为世界第4产气大国。基于中国70个大气田的1696个气样组分和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数据,获得中国大气田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特征:①δ^(13)C_(1)、δ^(13)C_(2)、δ^(13)C_(3)和δ^(13)C_(4)的最轻值和平均值,随分子中碳数逐增而变重,而δ^(13)C_(1)、δ^(13)C_(2)、δ^(13)C_(3)和δ^(13)C_(4)的最重值,随分子中碳数逐增而变轻。②中国大气田δ^(13)C_(1)值的分布区间为−71.2‰~−11.4‰,其中生物气δ^(13)C_(1)值的分布区间为−71.2‰~−56.4‰;油型气δ^(13)C_(1)值的分布区间为−54.4‰~−21.6‰;煤成气δ^(13)C_(1)值的分布区间为−49.3‰~−18.9‰;无机成因气δ^(13)C_(1)值的分布区间为−35.6‰~−11.4‰;根据这些数据编制了中国大气田的δ^(13)C_(1)值尺图。③中国天然气δ^(13)C_(1)值的分布区间为−107.1‰~−8.9‰,其中生物气δ^(13)C_(1)值为−107.1‰~−55.1‰;油型气δ^(13)C^(1)值为−54.4‰~−21.6‰;煤成气δ^(13)C_(1)值为−49.3‰~−13.3‰;无机成因气δ13C1值为−36.2‰~−8.9‰;根据上述数据编制了中国天然气的δ^(13)C_(1)值尺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大气田 生物气 油型气 煤成气 无机成因气 烷烃气 同位素组成 δ_(13)c^(1)值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13)C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农田土壤碳循环和团聚体固碳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6
3
作者 金鑫鑫 汪景宽 +6 位作者 孙良杰 王帅 裴久渤 安婷婷 丁凡 高晓丹 徐英德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7-224,共8页
农田土壤有机碳库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积累和分解直接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贮藏与全球碳平衡。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物质基础和土壤肥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土壤有机碳的固定场所。稳定^(13)C同位素示踪技术是研究土壤碳动态变化... 农田土壤有机碳库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积累和分解直接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贮藏与全球碳平衡。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物质基础和土壤肥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土壤有机碳的固定场所。稳定^(13)C同位素示踪技术是研究土壤碳动态变化的有效手段,能够揭示新输入碳在土壤及团聚体中赋存状态、周转过程以及微生物的调节机制。本文主要归纳与阐述了稳定^(13)C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农田土壤有机碳循环及土壤团聚体固碳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13)C同位素示踪技术在未来土壤碳循环和固碳机制方面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c稳定同位素 有机 土壤团聚体 农田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碳同位素δ^(13)C_1在煤层气田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洪林 王红岩 +1 位作者 赵国良 李贵中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2-446,共5页
煤层气分布状态主要受控于两种地质效应:一种是热动力学机制控制下的同位素分馏效应,存在于煤层气生成期;另一种是甲烷δ13C1解吸-扩散-运移效应,存在于煤层气生成后,源于埋深变浅而造成的泄压条件下。文中以沁水煤层气田为例,探讨了沁... 煤层气分布状态主要受控于两种地质效应:一种是热动力学机制控制下的同位素分馏效应,存在于煤层气生成期;另一种是甲烷δ13C1解吸-扩散-运移效应,存在于煤层气生成后,源于埋深变浅而造成的泄压条件下。文中以沁水煤层气田为例,探讨了沁水煤层气田煤层气δ13C1解吸-扩散-运移效应。认为可以利用煤层气δ13C1特征来评价煤层气保存条件和开采稳定性,指导煤层气田的勘探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同位素 气田勘探 δ^13c1 油气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嘉湖平原典型水耕人为土的碳库构成与^(13)C稳定性同位素分布特征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兆云 章明奎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5-281,共7页
采集杭嘉湖平原的黄斑田、青紫泥田和烂青紫泥田3种代表性水耕人为土分层土样,测定土壤有机碳、颗粒态有机碳和黑碳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不同粒径团聚体与土壤颗粒中有机碳和黑碳的差异及13C稳定性同位素的剖面分异.结果表明:黄斑田土壤... 采集杭嘉湖平原的黄斑田、青紫泥田和烂青紫泥田3种代表性水耕人为土分层土样,测定土壤有机碳、颗粒态有机碳和黑碳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不同粒径团聚体与土壤颗粒中有机碳和黑碳的差异及13C稳定性同位素的剖面分异.结果表明:黄斑田土壤有机碳库低于青紫泥田和烂青紫泥田;颗粒态有机碳占土壤有机碳总量的10.6%~29.3%,并随剖面深度的增加而下降;黑碳占有机碳总量的4.2%~24.6%,在黄斑田和青紫泥田中随深度降低,而在烂青紫泥田中剖面上下差异不大;稳定性团聚体中有机碳和颗粒态有机碳含量随粒径增加而增加,而黑碳含量的高低与水稳定性团聚体颗粒大小无关;研究发现土壤中的黑碳颗粒较小,主要出现在粘粒"粒级中,随剖面深度增加黑碳颗粒趋向减小;同位素δ13C值:黑碳>总有机碳>颗粒态有机碳,随深度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耕人为土 颗粒态有机 13c稳定性同位素 剖面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大气中SO_2对植物碳同位素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黄雅娟 张成君 +1 位作者 殷树鹏 郭方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4期15170-15171,共2页
大气中SO2通过降低植物叶片的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影响叶片碳同位素组成(δ13C),因此可以运用碳同位素技术反映大气SO2的污染情况,为控制城市大气SO2的污染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研究兰州市槐树叶片的碳同位素组成(δ13C)来揭示大气中SO2对... 大气中SO2通过降低植物叶片的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影响叶片碳同位素组成(δ13C),因此可以运用碳同位素技术反映大气SO2的污染情况,为控制城市大气SO2的污染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研究兰州市槐树叶片的碳同位素组成(δ13C)来揭示大气中SO2对叶片碳同位素组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叶片δ13C值与大气SO2浓度具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2 同位素组成(δ13c) 分馏模式 兰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同位素质谱(GC-C-IRMS)测定饮料酒中乙醇^(13)C/^(12)C比值方法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陈文斌 钟其顶 +4 位作者 王道兵 陶宏兵 武竹英 熊正河 蒙健宗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0-93,共4页
建立了以有机溶剂稀释法为前处理方法测定饮料酒中乙醇碳稳定同位素比率的气相色谱-燃烧-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法(GC-C-IRMS)。通过条件优化,在将乙醇稀释至8 g/L并采用Wax色谱柱进行有效分离后,可实现对乙醇中碳同位素比值的有效测定。... 建立了以有机溶剂稀释法为前处理方法测定饮料酒中乙醇碳稳定同位素比率的气相色谱-燃烧-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法(GC-C-IRMS)。通过条件优化,在将乙醇稀释至8 g/L并采用Wax色谱柱进行有效分离后,可实现对乙醇中碳同位素比值的有效测定。结果表明,该法操作简便,稳定性好,准确度高,可为通过乙醇同位素比值差异实现饮料酒的真实性鉴别提供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料酒 乙醇 同位素 δ13c IR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有机碳同位素组成在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发东 栗照鑫 +5 位作者 乔云峰 刘山宝 田超 朱农 Hubert Hirwa Simon Measho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4-205,共12页
土壤有机碳是地球表层储量最高且储存周期最长的生态系统碳库之一。如何提高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和增强土壤固碳减排能力,是陆地生态系统碳管理可持续战略的关键科学问题。国际学术界一致认为农田生态系统在固碳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实... 土壤有机碳是地球表层储量最高且储存周期最长的生态系统碳库之一。如何提高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和增强土壤固碳减排能力,是陆地生态系统碳管理可持续战略的关键科学问题。国际学术界一致认为农田生态系统在固碳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实现碳中和的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农田管理实践方式会扰动土壤碳循环过程,采取有效的管理方式会使其成为碳汇。目前,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耕作方式、施肥和灌溉水平、秸秆还田对农田生产力、碳固持速率、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影响,但就农田生态系统有机碳稳定性对不同农田管理方式的响应机制以及与土壤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认识尚未明确。^(13)C同位素技术是研究农田土壤碳循环过程的有力工具,通过测定土壤碳排放过程中不同有机碳组分的同位素丰度,能够精准区别土壤呼吸组分和来源,从而更好地揭示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对农田管理措施的响应机制,为增强土壤碳汇效应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模拟试验以及小范围、短时间监测,与实际差距较大,测量结果会高估或低估实际值。因此,在未来的农田土壤碳循环研究过程中要采取多点、长时间实时原位监测,并结合^(13)C同位素技术,实现土壤CO_(2)排放实时分解,达到揭示土壤有机碳稳定性机制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 ^(13)c同位素 农田生态系统 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北坡土壤有机碳δ^13C组成随海拔梯度的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许文强 罗格平 +2 位作者 陈曦 冯异星 李超凡 《同位素》 CAS 2016年第3期140-145,共6页
本文选择天山北坡三工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基于碳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土壤有机碳(SOC)δ^(13)C值随降雨量的变化,研究不同海拔梯度土壤剖面δ^(13)C值随采样深度的变化。结果显示,三工河流域降雨量在300mm以下的采样点,SOCδ^(13)C值随降... 本文选择天山北坡三工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基于碳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土壤有机碳(SOC)δ^(13)C值随降雨量的变化,研究不同海拔梯度土壤剖面δ^(13)C值随采样深度的变化。结果显示,三工河流域降雨量在300mm以下的采样点,SOCδ^(13)C值随降雨量的增加呈递减趋势(R2=0.97),而降雨量在300mm^500mm的采样点,δ^(13)C值随降雨量变化不明显(R2=0.04);三工河流域纯C3植物采样点土壤剖面δ^(13)C值随采样深度呈现明显的富集效应,即土壤剖面下层δ^(13)C值大于上层,其平均差值为1.01‰,与其他相关区域研究结果一致;而沙质荒漠和土质荒漠采样点剖面下层与上层SOCδ^(13)C平均差值为4.33‰,其变化趋势与纯C3植物采样点相反,且其表层δ^(13)C值接近C4植物来源,底层接近C3植物来源,推断其地上历史植被可能经历了由C3到C4的演替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 δ^13c c3和c4植物 δ^13c富集效应 三工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分离碳-13同位素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秀兰 钟曼英 +2 位作者 吴莹敏 陈锡荣 张存浩 《激光杂志》 CAS 1987年第3期147-151,共5页
以工业上广泛应用的氟里昂F-22为工作介质,用TEA CO_2 9P(32)激光对F-22进行多光子选择解离分离^(13)C同位素。反应池中焦点处的能量密度约3-5J/Cm^2,在室温下工作,F-22的气压增加到一个大气压以上时,^(13)的富集系数β值可达150以上。
关键词 激光分离 c同位素 -13 F-22 工作介质 能量密度 富集系数 ^13c 大气压 T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测定白酒中乙醇的碳同位素比值 被引量:9
11
作者 钟其顶 王道兵 +4 位作者 张倩 谢正敏 陈林 熊正河 肖冬光 《酿酒科技》 2016年第11期49-53,共5页
特定化合物稳定同位素分析是近年来研究的重点,基于液相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LC-IRMS)技术建立了白酒中乙醇δ13C值的测定方法。分析了白酒挥发性组分对乙醇δ13C值测定的干扰,研究了流动相流速和色谱柱温度对白酒中乙醇分离及对δ... 特定化合物稳定同位素分析是近年来研究的重点,基于液相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LC-IRMS)技术建立了白酒中乙醇δ13C值的测定方法。分析了白酒挥发性组分对乙醇δ13C值测定的干扰,研究了流动相流速和色谱柱温度对白酒中乙醇分离及对δ13C值测定的影响,优化后的色谱条件为流速0.35 mL/min,柱温30℃,样品中乙醇浓度范围为0.14~1.08 g/L。方法的重复性和再现性标准偏差均优于0.09‰(n=10)。用该法和气相色谱-燃烧-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技术同时测定10个白酒样品,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具有显著相关性关系(R2=0.999)。该法操作简单,检测限可低至0.14 g/L,且结果更稳定、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 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 乙醇 白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树稳定碳同位素分辨率与水分利用效率和生长的关系 被引量:19
12
作者 尹伟伦 万雪琴 夏新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5-22,共8页
测定7个1.5年生杨树无性系的功能叶、当年生枝和树干的Δ13C,并转换成WUE,同时用气体交换法测定这些无性系的瞬时WUE。结果表明:杨树叶、枝、干的Δ13C依次显著降低,对应的不同时间尺度的WUE则依次显著增大;用气体交换法和叶Δ13C评价7... 测定7个1.5年生杨树无性系的功能叶、当年生枝和树干的Δ13C,并转换成WUE,同时用气体交换法测定这些无性系的瞬时WUE。结果表明:杨树叶、枝、干的Δ13C依次显著降低,对应的不同时间尺度的WUE则依次显著增大;用气体交换法和叶Δ13C评价7个参试无性系的结果基本一致,用当年生枝Δ13C与用树干Δ13C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但用气体交换法、叶Δ13C的评价结果与用枝Δ13C、干Δ13C的评价结果差异很大;枝Δ13C和干Δ13C与树高、胸径间有显著正线性相关,而叶Δ13C与生长的相关性不明显。枝、干Δ13C不仅可作为评价不同杨树无性系整株水平长期水分利用效率的良好指标,而且还有可能被用于预测和评价良好水分条件下杨树的生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水分利用效率(WUE) 稳定同位素分辨率(Δ^13c)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桉树品种稳定碳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洪伟 黄锦湖 +3 位作者 李键 林晗 陈灿 吴承祯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3-197,共5页
测定了10个不同品种桉树的叶、枝干、根的稳定碳同位素(δ13C值)。结果表明,同种桉树的叶、枝干、根的δ13C值差异显著且依次降低。δ13C值在无性系之间差异显著,叶、枝干δ13C值在种间差异不显著,根的δ13C值在种间差异显著。各个器官... 测定了10个不同品种桉树的叶、枝干、根的稳定碳同位素(δ13C值)。结果表明,同种桉树的叶、枝干、根的δ13C值差异显著且依次降低。δ13C值在无性系之间差异显著,叶、枝干δ13C值在种间差异不显著,根的δ13C值在种间差异显著。各个器官的δ13C值和植物半致死温度之间的相关性都在0.3以下,因此δ13C值能否作为品种或抗寒性的判定指标,还需要对δ13C值和其他抗寒性指标的关系做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无性系 稳定同位素(δ^13c值) 耐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稳定碳同位素比的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分析——以鄱阳湖湿地为例 被引量:9
14
作者 曹夏禹 张翔 +2 位作者 肖洋 任杰宇 潘国艳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20,25,共5页
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是表征植物生长状态的一个综合性生理生态指标,对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变化条件下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通过在鄱阳湖湿地上布设的3个断面,测定了典型植物样品的稳定碳同位素比δ^(13)C以及断面土壤组成,... 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是表征植物生长状态的一个综合性生理生态指标,对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变化条件下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通过在鄱阳湖湿地上布设的3个断面,测定了典型植物样品的稳定碳同位素比δ^(13)C以及断面土壤组成,探究了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植物的δ^(13)C值差异较为明显,变化范围为-14.302‰^-33.134‰,δ^(13)C值的大小可以作为鄱阳湖湿地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表征指标;植物类型和土壤水分含量是影响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鄱阳湖湿地内南荻的δ^(13)C值最大,属C4植物,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在水分胁迫条件下更容易生存下来,从而发育为鄱阳湖地区的优势植物种群。研究结论对变化环境下鄱阳湖湿地植被的演变趋势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利用效率 稳定同位素 δ13c 鄱阳湖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碳同位素在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昊 李建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94-400,共7页
利用稳定碳同位素来追踪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定量示踪生态系统中碳元素的转移,明确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其驱动机制,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生态系统碳循环的一个重要手段。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在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判定生... 利用稳定碳同位素来追踪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定量示踪生态系统中碳元素的转移,明确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其驱动机制,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生态系统碳循环的一个重要手段。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在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判定生态系统中碳的来源和同化,植物—土壤系统中碳的转移和固定,草地深层土壤有机碳变迁过程,不同类型草地δ13 C值分布特征以及同位素模型判别生态系统碳及贡献比例。通过梳理和分析稳定碳同位素在草地生态系统中的利用方法和关键技术,为明确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驱动机制和全球气候变化对碳流动的响应机理提供依据。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对生态系统干扰很小,检测快速、准确,对研究生态系统碳素流动,植被变迁及生态系统组分碳来源判定和贡献比例提供可靠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δ13 c 综述 植被演替 同位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碳同位素判别浓香型白酒的品牌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倩 谢正敏 +3 位作者 安明哲 魏金萍 叶华夏 黄箭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34-240,共7页
为了辨别浓香型白酒(strong-flavor Baijiu,SFB)的品牌,利用稳定同位素质谱仪(stable isotope ratio mass spectrometry,IRMS)测定了来自13个品牌共计301个浓香型白酒样品的乙醇、风味物质(异戊醇、己酸乙酯、乳酸乙酯、己酸)稳定碳同... 为了辨别浓香型白酒(strong-flavor Baijiu,SFB)的品牌,利用稳定同位素质谱仪(stable isotope ratio mass spectrometry,IRMS)测定了来自13个品牌共计301个浓香型白酒样品的乙醇、风味物质(异戊醇、己酸乙酯、乳酸乙酯、己酸)稳定碳同位素比值(stable carbon isotope ratios,δ^(13)C)。结果发现,不同品牌浓香型白酒拥有不同稳定碳同位素特征,单独利用乙醇δ^(13)C对浓香型白酒品牌进行判别时,总正确判别率较低,只有44.5%,结合4种风味物质δ^(13)C后,总正确判别率提升到82.7%,说明浓香型白酒中多种物质δ^(13)C相联合的方法能有效的辨别浓香型白酒的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品牌判别 稳定同位素(δ~(13)c) 乙醇 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酒粮食发酵蒸馏乙醇碳稳定同位素的变化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倩 谢正敏 +3 位作者 安明哲 叶华夏 魏金萍 黄箭 《酿酒科技》 2020年第3期47-51,共5页
对混合原料总δ13C→总糖δ13C→发酵乙醇δ13C→蒸馏乙醇δ13C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酵粮食的种类、比例决定了发酵原材料的总δ13C,进而影响发酵粮食的总糖δ13C,最终影响发酵乙醇δ13C,这种影响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性,使... 对混合原料总δ13C→总糖δ13C→发酵乙醇δ13C→蒸馏乙醇δ13C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酵粮食的种类、比例决定了发酵原材料的总δ13C,进而影响发酵粮食的总糖δ13C,最终影响发酵乙醇δ13C,这种影响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性,使酿酒原料δ13C决定发酵乙醇δ13C;当酿酒原料为混合粮食时,发酵乙醇δ13C反映但不可准确辨别酿酒原料;蒸馏过程微弱影响着白酒不同摘酒段的乙醇δ13C,使酒头>一级酒>二级酒乙醇δ13C,但在大生产上对不同品级成品酒乙醇δ13C无显著影响。本研究为白酒及其原料真实性的鉴别工作添砖加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粮食 发酵 蒸馏 乙醇稳定同位素(δ13c) 高粱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碳同位素比值质谱法在橙汁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花德 崔楠 +2 位作者 王燕 王英俊 徐锦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21期204-205,215,共3页
[目的]初步建立一种橙汁鉴假的方法。[方法]利用液相色谱-碳同位素比值质谱法,检测纯正橙汁中果糖、葡萄糖、二糖、寡糖的δ13 C值。[结果]纯橙汁中上述4种组分δ13 C值分别为-26.77‰^-29.90‰、-26.46‰^-30.51‰、-23.45‰^-28.12‰... [目的]初步建立一种橙汁鉴假的方法。[方法]利用液相色谱-碳同位素比值质谱法,检测纯正橙汁中果糖、葡萄糖、二糖、寡糖的δ13 C值。[结果]纯橙汁中上述4种组分δ13 C值分别为-26.77‰^-29.90‰、-26.46‰^-30.51‰、-23.45‰^-28.12‰、-23.39‰^-28.33‰。然后研究橙汁中添加3种类型的糖浆后δ13 C值变化,发现纯正橙汁在添加玉米糖浆后δ13 C值变化最显著。[结论]该研究可用于对市售橙汁鉴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汁 δ13 c 糖浆 鉴假 液相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性碳同位素对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指示作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钟兰芳 《广东林业科技》 2008年第2期92-97,共6页
碳同位素技术已在地质学、生态学和植物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文章概述了稳定碳同位素的基本理论,从不同植物类型、空间尺度和抗旱节水植物材料选育等方面对稳定碳同位素对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指示作用进行了简要总结,对碳同位素技术进... 碳同位素技术已在地质学、生态学和植物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文章概述了稳定碳同位素的基本理论,从不同植物类型、空间尺度和抗旱节水植物材料选育等方面对稳定碳同位素对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指示作用进行了简要总结,对碳同位素技术进行评价,并就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碳同位素分辨率与植物水分利用效率高度相关,因而利用碳同位素分辨率来衡量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必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同位素组成(δ^13c) 同位素分辨率(△^13c) 水分利用效率(WU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乙醇中^(13)C/^(12)C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道兵 钟其顶 +5 位作者 李国辉 程涛 武竹英 戴祁 黄占斌 陈文斌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9,共4页
乙醇的碳稳定同位素组成(13C/13C,δ13C)对饮料酒的真实性鉴别具有重要意义。实验研究发现,乙醇δ13C比发酵原料偏负,且偏负程度随δ13C的变小而增大,但二者呈现显著正相关(R2=0.997);正交试验结果显示,对于乙醇δ13C变化影响较大的发... 乙醇的碳稳定同位素组成(13C/13C,δ13C)对饮料酒的真实性鉴别具有重要意义。实验研究发现,乙醇δ13C比发酵原料偏负,且偏负程度随δ13C的变小而增大,但二者呈现显著正相关(R2=0.997);正交试验结果显示,对于乙醇δ13C变化影响较大的发酵条件依次为发酵温度(20~30℃),糖浓度(60~200 g/L)和酵母种类,而初始p H值(4.0~5.0)的影响最小,但F检验表明,4种因素对乙醇δ13C的影响均不显著。本研究为今后应用δ13C识别乙醇的原料来源奠定了应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 乙醇 发酵原料 酒精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