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化石碳同位素与长链正构烷烃单体分子碳同位素对比研究
1
作者 伊海生 伊帆 +2 位作者 田康志 石宇翔 徐学敏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43-1757,共15页
【目的】现代陆地植物叶片碳同位素值(δ^(13)C_(现代植物))的变化受大气CO_(2)浓度和大气CO_(2)同位素(δ^(13)CCO_(2))以及陆表气温、降水量的控制,δ^(13)C_(现代植物)与这些参数之间已经建立了数学函数关系式,这为应用古植物叶片碳... 【目的】现代陆地植物叶片碳同位素值(δ^(13)C_(现代植物))的变化受大气CO_(2)浓度和大气CO_(2)同位素(δ^(13)CCO_(2))以及陆表气温、降水量的控制,δ^(13)C_(现代植物)与这些参数之间已经建立了数学函数关系式,这为应用古植物叶片碳同位素(δ^(13)C_(古植物))定量重建古气候参数提供了可能。然而,δ^(13)C_(古植物)分析资料稀少,且古植物化石在地层中间断分散出现,难以建立连续的δ^(13)C_(古植物)随剖面深度或时间的曲线,同时成岩埋藏过程中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还可能对古植物叶片的碳同位素值产生干扰。来源于陆生木本和草本植物叶片的长链高碳数正构烷烃单体分子碳同位素(δ^(13)C_(正构烷烃))记录了陆地δ^(13)C_(古植物)变化过程,但两者之间缺乏系统的对比研究。【方法】系统采集了柴达木盆地侏罗纪、古近纪植物化石叶片和茎秆样品14件,同步测量了古植物化石和化石围岩的正构烷烃的碳同位素。【结果】古植物化石围岩样品的长链正构烷烃单体分子nC_(27)、nC_(29)、nC_(31)碳同位素平均值(δ^(13)Cn_(C27-nC29-nC31))比14件植物化石叶片同位素偏负约为-5.0‰,侏罗系大煤沟组与煤层互层产出的沼泽相黑色泥岩δ^(13)Cn_(C27-nC29-nC31)较全岩有机质碳同位素δ^(13)C_(TOC)偏负-5.3‰,古近纪下干柴沟组与盐湖相蒸发岩共生的黑色泥岩δ^(13)Cn_(C27-nC29-nC31)较干酪根有机质碳同位素δ^(13)C_(干酪根)偏负-5.1‰。【结论】鉴于全岩有机质中存在一定量的腐泥质组分,而干酪根组分中镜质体、惰质体和壳质组碳同位素存在差异,提出地质历史时期古植物叶片的碳同位素可按下式简化计算获得,即δ^(13)C_(古植物)=δ^(13)Cn_(C27-nC29-nC31)+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生古植物 叶片化石 长链正构烷烃 碳同位素差值 校正计算 侏罗纪 古近纪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