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化再生细骨料对再生砂浆与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钟传利 苏旭 +4 位作者 张亮 孔子航 李海天 朱庆楠 常洪雷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68-1476,共9页
为提升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制备的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采用碳化再生细骨料取代原始再生细骨料制备再生砂浆与混凝土,研究碳化再生细骨料对再生砂浆与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压汞仪(MIP)对碳化处理再生细骨料... 为提升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制备的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采用碳化再生细骨料取代原始再生细骨料制备再生砂浆与混凝土,研究碳化再生细骨料对再生砂浆与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压汞仪(MIP)对碳化处理再生细骨料和再生砂浆的物相组成和孔结构进行表征。研究发现:碳化处理(7、14、28 d)再生细骨料制备的再生砂浆的抗压强度与抗折强度均明显提升,且与再生细骨料碳化处理的时间呈正相关,28 d强度提升最大(抗压强度提升40.5%,抗折强度提升27.1%);碳化处理(28 d)再生细骨料制备的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有所提升(约15.4%)。XRD和MIP结果表明,碳化再生细骨料中的Ca(OH)_(2)等物质转变为CaCO_(3),通过填充孔隙和微裂缝降低基体孔隙率,并改善骨料颗粒形状和表面结构,增强其与水泥基体的结合,优化再生砂浆与混凝土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骨料 再生细骨料 再生砂浆 再生混凝土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再生粗骨料环保型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 被引量:13
2
作者 冷勇 余睿 +1 位作者 范定强 张学玉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85-1189,1218,共6页
提出了一种再生建筑废弃物的高效利用方法,并以此制备了生态型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基于改进的颗粒堆积模型(MAA模型),开发了最大粒径为4.75 mm的碳化再生粗骨料(CRCA)超高性能混凝土(CRCA-UHPC),评估了CRCA对UHPC宏观性能及纳微观结... 提出了一种再生建筑废弃物的高效利用方法,并以此制备了生态型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基于改进的颗粒堆积模型(MAA模型),开发了最大粒径为4.75 mm的碳化再生粗骨料(CRCA)超高性能混凝土(CRCA-UHPC),评估了CRCA对UHPC宏观性能及纳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将CRCA掺入UHPC中可以改善UHPC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降低UHPC的自收缩,优化骨料与基体间的界面过渡区(IT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粗骨料 超高性能混凝土 清洁建筑材料 再生粗骨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混凝土模型界面过渡区断裂行为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1
3
作者 武军 丁亚红 +1 位作者 郭猛 郭书奇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138-145,共8页
采用三点弯曲梁法研究了水灰比和碳化骨料对再生混凝土(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RAC)模型界面过渡区(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ITZ)棱柱体试件(40 mm×40 mm×160 mm)断裂行为的影响规律;并基于内聚力模型,采用ABAQUS... 采用三点弯曲梁法研究了水灰比和碳化骨料对再生混凝土(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RAC)模型界面过渡区(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ITZ)棱柱体试件(40 mm×40 mm×160 mm)断裂行为的影响规律;并基于内聚力模型,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研究了不同裂缝高度和界面强度对其断裂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模型ITZ断裂行为的荷载-位移曲线由上升直线段、上升曲线段、下降曲线段三个部分组成。随水灰比增大(0.40、0.45、0.50),模型ITZ的临界位移和最大荷载逐渐减小,而碳化骨料使得最大荷载分别提高64.40%、37.26%、32.02%。随裂缝高度增加(0、4、8、12、16 mm),荷载-位移曲线的临界位移逐渐增大,最大荷载和失稳韧度逐渐减小,并且这三者相邻裂缝高度间以及相邻界面强度间的变化百分比逐渐减小。随界面强度增大(0.6、1.2、2.8 MPa),这三者的变化趋势与随裂缝高度增大正好相反。本研究可为RAC力学性能与ITZ力学行为的关联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过渡区 断裂行为 荷载-位移曲线 失稳韧度 碳化骨料 内聚力模型 ABAQ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