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烧结温度对碳化钨/高强钢复合材料界面微观组织和元素扩散的影响
1
作者 王超 张红梅 +4 位作者 李岩 贾宏斌 王渐灵 孟令浩 姜正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086-4092,共7页
利用"冷压成型-真空烧结法"制备了碳化钨/高强钢复合材料。结合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显微硬度计等分析测试技术对不同烧结温度下获得的复合材料以及界面的显微组织和硬度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烧结温度高于1 300℃时,... 利用"冷压成型-真空烧结法"制备了碳化钨/高强钢复合材料。结合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显微硬度计等分析测试技术对不同烧结温度下获得的复合材料以及界面的显微组织和硬度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烧结温度高于1 300℃时,碳化钨/高强钢复合界面存在明显的过渡层,且Fe、Co、Cr元素发生了明显的扩散,W元素在1 340℃时有微量扩散;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WC孔隙逐渐减少并趋于致密化;同时WC晶粒尺寸逐渐变大,且WC晶粒形状逐渐规则化。烧结温度为1 300和1 320℃时,WC晶粒尺寸均匀; WC的硬度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呈增大趋势,烧结温度为1 340℃时WC的硬度达到1 575 Hv_(0.1);在靠近结合界面处WC硬度明显高于碳化钨基体;在不同温度下,心部的高速钢材料硬度都在500 Hv_(0.1)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温度 碳化钨/高强钢复合材料 微观组织 界面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钢绞线网增强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抗弯加固损伤钢筋混凝土梁试验
2
作者 李可 葛辉 +1 位作者 徐朝阳 朱俊涛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88-1397,共10页
为进一步将高强钢绞线网增强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推广应用于既有工程结构加固,本文进行了该复合材料加固损伤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考虑原梁损伤程度、高强钢绞线直径、高强钢绞线配筋率的影响,对1个对比梁和7个卸载加固损伤梁进行抗弯性... 为进一步将高强钢绞线网增强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推广应用于既有工程结构加固,本文进行了该复合材料加固损伤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考虑原梁损伤程度、高强钢绞线直径、高强钢绞线配筋率的影响,对1个对比梁和7个卸载加固损伤梁进行抗弯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加固方法,可使加固层与原梁较好地协同工作,充分发挥高强钢绞线网增强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的优越力学性能,从而可显著提升卸载加固损伤梁的承载力、刚度、延性、韧性以及抗裂性,明显减小裂缝宽度;相比于加固无损梁,随着损伤程度的增加,卸载加固损伤梁的受弯承载力、截面刚度、延性以及韧性均呈降低趋势,且加固层对混凝土裂缝的控制能力亦降低;适当增加纵向钢绞线配筋率,可提高加固损伤梁受弯承载力、截面刚度、延性、韧性及加固层对裂缝的约束能力;纵向钢绞线配筋率相近时,钢绞线直径越小,加固层的控裂能力越强,能更好地减小裂缝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绞线网 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 结构加固 四点弯曲加载试验 损伤程度影响 受弯性能 钢筋混凝土梁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含量对建筑用高强钢基复合材料耐久性的影响
3
作者 王景霞 牛志强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3-108,共6页
以高强钢为基体材料,采用电镀技术在其表面制备镍-铬合金耐腐蚀涂层。为探究镍含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制备了镍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1.2%、1.5%、1.8%的系列样品,并评估了其在风蚀环境中的耐久性。结果表明:当镍的质量分数为1.5%时,复合... 以高强钢为基体材料,采用电镀技术在其表面制备镍-铬合金耐腐蚀涂层。为探究镍含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制备了镍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1.2%、1.5%、1.8%的系列样品,并评估了其在风蚀环境中的耐久性。结果表明:当镍的质量分数为1.5%时,复合材料的抗冲蚀性能最优。在吹沙角度为20°、速度为35 m/s的条件下,该材料表现出卓越的力学性能:弯曲模量为210 GPa,弯曲强度为850 MPa,拉伸模量为220 GPa,抗拉强度为950 MPa,各项性能均保持较高水平。微观结构分析显示,其组织结构均匀致密。即使在干湿循环与风蚀的双重作用下,材料仍保持完整结构,展现出优异的耐久性。这为开发高性能抗风蚀材料提供了重要的试验依据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含量 高强钢 复合材料 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钢绞线与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黏结性能试验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可 李思辰 +1 位作者 周擎威 王新玲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06-713,共8页
为研究高强钢绞线与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的黏结性能,考虑钢绞线直径、相对锚固长度、加固层厚度及ECC抗压强度的影响,对84个棱柱体与12个薄板试件进行单轴拉拔试验.结果表明:拉拔荷载滑移曲线呈现三阶段变化规律;减小钢绞线直径或相对锚... 为研究高强钢绞线与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的黏结性能,考虑钢绞线直径、相对锚固长度、加固层厚度及ECC抗压强度的影响,对84个棱柱体与12个薄板试件进行单轴拉拔试验.结果表明:拉拔荷载滑移曲线呈现三阶段变化规律;减小钢绞线直径或相对锚固长度,或者增加ECC抗压强度,可以提高平均黏结强度;钢绞线在ECC中的临界保护层厚度为其直径的3.7倍.提出了考虑多因素的高强不锈钢绞线与ECC平均黏结强度及临界锚固长度计算公式,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绞线 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 黏结性能 拉拔试验 黏结强度 锚固长度 黏结滑移关系 临界保护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钢绞线网-水泥基复合材料抗弯加固RC梁试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袁方 邵昱稼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3-38,共6页
ECC是一种经过微观力学设计、在拉伸和剪切荷载下呈现高延性的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将ECC替代现有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中高强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中的聚合物砂浆,能有效提升结构的耐久性。本文对4根采用高强钢绞线网-ECC加固的... ECC是一种经过微观力学设计、在拉伸和剪切荷载下呈现高延性的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将ECC替代现有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中高强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中的聚合物砂浆,能有效提升结构的耐久性。本文对4根采用高强钢绞线网-ECC加固的钢筋混凝土(RC)梁,4根采用高强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加固的RC梁以及1根未加固RC梁进行了受弯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高强钢绞线网-ECC加固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升RC梁的受弯承载力及刚度,但延性会有所降低。相较于高强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加固方法,ECC加固层较聚合物砂浆加固层具有更好的裂缝限制能力,裂缝细而密,表现出了优越的加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 抗弯加固 试验研究 高强钢绞线网 裂缝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钢/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热冲压-连接一体化工艺可行性及试样弯曲性能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朱彬 刘旺 +2 位作者 田丰 刘勇 张宜生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2975-2980,共6页
提出一种高强钢/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的多材料零件连接成形一体化加工工艺,利用热冲压工艺对高强钢和CFRP预浸料进行连接并成形高强钢/CFRP多材料零件。研究热冲压过程中不同的淬火温度下多材料复合板的制备工艺,并对试样中钢板进... 提出一种高强钢/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的多材料零件连接成形一体化加工工艺,利用热冲压工艺对高强钢和CFRP预浸料进行连接并成形高强钢/CFRP多材料零件。研究热冲压过程中不同的淬火温度下多材料复合板的制备工艺,并对试样中钢板进行微观观测,最后对复合件进行弯曲试验。微观检测结果表明,该工艺下钢板组织为全马氏体组织。三点弯曲试验结果表明,未铺设CFRP试样、铺设2层CFRP试样和铺设4层CFRP试样的弯曲角度分别为130°、110°和104°。对弯曲试验的力位移曲线进行积分,计算试样的能量吸收量,得到如下结论:未铺设CFRP试样、铺设2层CFRP试样和铺设4层CFRP试样的能量吸收量分别为9410 J、9692 J和10050 J;铺设2层CFRP的试样和铺设4层CFRP的试样相比于未铺设CFRP的试样,能量吸收量分别增加2.9%和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 高强钢 热冲压 材料试件 弯曲性能 吸能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钨颗粒增强钢基复合材料的冲蚀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李秀兵 方亮 +1 位作者 高义民 邢建东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19,共4页
以直径为188~250um的石英砂为磨料,在自制颗粒冲蚀磨损试验机上对WC颗粒增强ZG45钢基表层复合材料的气-固两相冲蚀磨损性能进行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磨损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在相同冲蚀角条件下,增强相WC颗粒的直径越大... 以直径为188~250um的石英砂为磨料,在自制颗粒冲蚀磨损试验机上对WC颗粒增强ZG45钢基表层复合材料的气-固两相冲蚀磨损性能进行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磨损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在相同冲蚀角条件下,增强相WC颗粒的直径越大,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越差,复合材料在冲蚀角为45°时的冲蚀磨损率最大;而ZG45钢在冲蚀角为15°~30°范围内的冲蚀磨损率达到最大值,此后随着冲蚀角增加而减小;复合材料抗冲蚀磨损性能在较小冲蚀角(15°左右)下优于ZG45钢,在较大冲蚀角(≥30°)时劣于ZG45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钨 颗粒 冲蚀磨损 钢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电弧原位冶金制备粗晶碳化钨块体复合材料 被引量:5
8
作者 迟静 李惠琪 +4 位作者 王淑峰 李敏 李建楠 王梅 高旭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62-1268,共7页
利用直流电弧原位冶金技术制备粗晶碳化钨块体复合材料,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等对其物相组成、微观组织、W与C反应过程和WC生长形态演变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碳化钨复合材料的主要硬质相为WC和W2C;当自耗电极长度增加时,WC含... 利用直流电弧原位冶金技术制备粗晶碳化钨块体复合材料,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等对其物相组成、微观组织、W与C反应过程和WC生长形态演变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碳化钨复合材料的主要硬质相为WC和W2C;当自耗电极长度增加时,WC含量降低,但晶粒尺寸增大,最大晶粒尺寸约为100μm。在原位冶金过程中,W和C元素通过溶解进入熔池发生扩散反应,逐步形成W2C和WC。WC生长形态由六棱柱演变为三棱柱,生长方式为小平面晶体台阶侧向长大;当达到临界过冷度时,WC晶粒迅速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钨 复合材料 粗晶 直流电弧原位冶金 生长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钨/碳化二钨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催化活性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国华 陈丹 +2 位作者 郑翔 谢伟淼 程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077-2083,共7页
以偏钨酸铵为钨源,铁黄(FeOOH)为载体,将表面包覆法与原位还原碳化技术相结合,制备出了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化钨(WC)/碳化二钨(W2C)纳米复合材料;应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能量散射谱(EDS)等手段对不同阶段样品... 以偏钨酸铵为钨源,铁黄(FeOOH)为载体,将表面包覆法与原位还原碳化技术相结合,制备出了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化钨(WC)/碳化二钨(W2C)纳米复合材料;应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能量散射谱(EDS)等手段对不同阶段样品的晶相、形貌、微结构和化学组成等特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负载体经煅烧后,载体及包裹层的物相均发生了变化,形貌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经盐酸处理及还原碳化后,样品由WC和W2C纳米颗粒组成,并构成了以W2C为壳,以WC为核的典型核壳结构;结合表征结果对核壳结构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采用三电极体系循环伏安法测试了样品在酸性、中性和碱性溶液中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与颗粒状碳化钨和介孔空心球状碳化钨相比,样品的电催化活性有了明显的提高.这说明W2C与WC构成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后,其电化学性能有了明显的提升,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是提高碳化钨催化材料活性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钨 碳化二钨 纳米复合材料 核壳结构 电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钨颗粒─高铬铸铁表面耐磨复合材料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许斌 张晓辉 杨胶溪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6-129,共4页
为提高农机具的耐磨性,采用铸造表面合金化工艺在铸铁表面获得一层碳化钨颗粒-高铬铸铁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影响复合材料质量的因素及其耐磨粒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对表面复合材料质量最有影响的是铁水的浇注温度;与淬火65Mn钢相... 为提高农机具的耐磨性,采用铸造表面合金化工艺在铸铁表面获得一层碳化钨颗粒-高铬铸铁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影响复合材料质量的因素及其耐磨粒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对表面复合材料质量最有影响的是铁水的浇注温度;与淬火65Mn钢相比,复合材料的耐磨粒磨损性能提高了1.8~5.3倍。田间试验也表明,在灰铸铁表面铸造耐磨复合材料工艺能明显提高农机具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碳化钨 高铬铸铁 磨粒 磨损 农机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碳化钨导电复合材料的合成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惠 许金泉 郭忠诚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0-34,共5页
以苯胺和过硫酸胺为原料,采用原位聚合方法合成了聚苯胺/碳化钨(PANI/WC)导电复合材料。研究了反应体系中碳化钨的含量对复合材料电导率的影响,确定了较佳的聚合条件,并且通过FT-IR、XRD、XPS和DSC-TGA等手段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 以苯胺和过硫酸胺为原料,采用原位聚合方法合成了聚苯胺/碳化钨(PANI/WC)导电复合材料。研究了反应体系中碳化钨的含量对复合材料电导率的影响,确定了较佳的聚合条件,并且通过FT-IR、XRD、XPS和DSC-TGA等手段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碳化钨(WC)的加入提高了聚苯胺的电子导电性能,复合材料中聚苯胺组分为无定型,WC的晶型在反应前后并未发生变化,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好并且质子化程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碳化钨 复合材料 原位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钛与碳化钨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活性 被引量:6
12
作者 胡仙超 陈丹 +1 位作者 施斌斌 李国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863-2871,共9页
以市售纳米二氧化钛(TiO2)为载体,六氯化钨为钨源,将浸渍法与原位还原碳化技术相结合制备了核壳结构碳化钨(WC)/TiO2纳米复合材料;应用X射线衍射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高分辨扫描透射成像和X射线能量散射谱等手段对样品晶相、形貌、微... 以市售纳米二氧化钛(TiO2)为载体,六氯化钨为钨源,将浸渍法与原位还原碳化技术相结合制备了核壳结构碳化钨(WC)/TiO2纳米复合材料;应用X射线衍射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高分辨扫描透射成像和X射线能量散射谱等手段对样品晶相、形貌、微结构和化学组成等特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样品的晶相由金红石型TiO2、Ti4O7、WC、W2C和WxC构成,钨碳化物负载于钛氧化物外表面,构成比较典型的核壳结构.采用三电极体系和循环伏安法测试了样品在碱性溶液中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相比于纯碳化钨和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电催化活性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样品电催化活性的提升与前驱体钨钛摩尔比、还原碳化时间、核壳结构壳层的完整性和晶相组成以及核壳结构中二氧化钛和碳化钨之间的协同效应有关.这说明金红石是能够提升碳化钨电催化氧化活性的载体材料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钨 二氧化钛 纳米复合材料 核壳结构 电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钨-高铬铸铁表面复合材料耐磨粒磨损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许斌 冯承明 杨胶溪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22-326,共5页
用铸造表面合金化工艺在灰铸铁表面制备了碳化钨-高铬铸铁复合材料,用MM-200型试验机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耐磨粒磨损性能,并与球墨铸铁、淬火态45#钢及Fe2B相硼化物层的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当合金粉剂中含碳化钨颗粒... 用铸造表面合金化工艺在灰铸铁表面制备了碳化钨-高铬铸铁复合材料,用MM-200型试验机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耐磨粒磨损性能,并与球墨铸铁、淬火态45#钢及Fe2B相硼化物层的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当合金粉剂中含碳化钨颗粒质量分数为20%时,碳化钨-高铬铸铁复合材料的耐磨性最佳;磨粒硬度和尺寸增大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钨颗粒 高铬铸铁 复合材料 磨粒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钨/碳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硝基苯的电催化活性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晓娟 马淳安 +1 位作者 李国华 沈田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904-2909,共6页
采用表面修饰技术和原位还原碳化技术制备了纳米碳化钨(WC)/碳纳米管(CNT)纳米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热重-差热分析(TG-DTA)等手段对WC/CNT纳米复合材料的晶相组成、形态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结果显... 采用表面修饰技术和原位还原碳化技术制备了纳米碳化钨(WC)/碳纳米管(CNT)纳米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热重-差热分析(TG-DTA)等手段对WC/CNT纳米复合材料的晶相组成、形态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样品是由WC和CNT两相构成,纳米WC颗粒均匀地分散在碳纳米管上,粒径细小;在空气气氛中,WC/CNT纳米复合材料在470℃以下保持稳定。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WC/CNT纳米复合材料对硝基苯的电催化活性和电化学稳定性。结果表明,WC/CNT纳米复合材料对硝基苯的电催化活性优于纳米WC和CNT,且WC/CNT纳米复合材料在硝基苯电还原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钨 碳纳米管 纳米复合材料 粉末微电极 电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钨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涂层组织及其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19
15
作者 王振廷 陈华辉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3-206,共4页
以Ni60A自熔合金粉末和微、纳米碳化钨粉末为原料,利用感应熔敷技术在Q235钢表面制备了微、纳米碳化钨复合材料耐磨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谱仪及X射线衍射仪观察分析了复合材料涂层的显微组织结构;考察了复合材料涂层在室... 以Ni60A自熔合金粉末和微、纳米碳化钨粉末为原料,利用感应熔敷技术在Q235钢表面制备了微、纳米碳化钨复合材料耐磨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谱仪及X射线衍射仪观察分析了复合材料涂层的显微组织结构;考察了复合材料涂层在室温滑动干摩擦条件下的耐磨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涂层主要由团聚状纳米碳化钨颗粒、微米WC颗粒和γ-Ni固溶体组成,其组织结构均匀,与基体之间形成完全冶金结合;复合材料涂层在滑动干摩擦条件下表现出优异的耐磨性能及良好的承载能力,其磨损率随载荷增加变化不大,这主要归因于微米WC增强相和团聚状纳米WC增强相的良好固溶强化、弥散强化及细晶强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熔敷 镍基复合材料涂层 微米和纳米碳化钨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铬铸铁基碳化钨粒子增强表面复合材料的研制 被引量:8
16
作者 许斌 吕钊钦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951-954,共4页
采用熔覆铸造工艺在灰铸铁、球墨铸铁表面得到一层高铬铸铁基WC粒子增强复合材料 ,并研究了影响复合材料质量的工艺因素、复合材料的组织和耐磨粒磨损性能以及在农机具上的应用。结果表明 ,对表面复合材料质量最有影响的是铁水的浇注温... 采用熔覆铸造工艺在灰铸铁、球墨铸铁表面得到一层高铬铸铁基WC粒子增强复合材料 ,并研究了影响复合材料质量的工艺因素、复合材料的组织和耐磨粒磨损性能以及在农机具上的应用。结果表明 ,对表面复合材料质量最有影响的是铁水的浇注温度 ;与淬火 65Mn钢相比 ,复合材料的耐磨粒磨损性能提高 2 .9~ 4 .7倍。田间试验也表明 ,在灰铸铁表面熔覆铸造耐磨复合材料工艺能明显提高农机具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钨粒子 高铬铸铁 表面复合材料 研制 农机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制体中添加碳化钨的C/C复合材料结构与烧蚀性能 被引量:2
17
作者 尹健 张红波 左劲旅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0-363,共4页
采用在炭纤维预制体中添加WC粉末和基体炭增密的方法,制备了添加WC粉末的C/C复合材料。采用电弧驻点烧蚀试验,考察了材料烧蚀性能,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其结构和烧蚀后表面形貌,探讨了其烧蚀机理。结果表明,添加WC粉末的C/C复合材料的高... 采用在炭纤维预制体中添加WC粉末和基体炭增密的方法,制备了添加WC粉末的C/C复合材料。采用电弧驻点烧蚀试验,考察了材料烧蚀性能,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其结构和烧蚀后表面形貌,探讨了其烧蚀机理。结果表明,添加WC粉末的C/C复合材料的高温烧蚀包括:C/C复合材料中炭纤维和炭基体中炭与烧蚀气流中氧化气氛的反应;WC的氧化及熔融;WC的熔化;钨的氧化物和WC液膜的形成与剥蚀,以及C/C复合材料的剥蚀。融熔的WC和氧化物液膜不能抵挡烧蚀气流的冲刷,也未能起到提高C/C复合材料烧蚀性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碳化钨 烧蚀性能 烧蚀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碳化钨/炭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英文) 被引量:2
18
作者 夏燎原 胡云楚 吴义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9-143,共5页
碳化钨作为一种潜在的催化剂可广泛应用于电化学催化和有机合成反应.本文通过一种简单可行的"软模板"法制备了介孔碳化钨/炭纳米复合材料,主要包括"油包水"微乳液形成、模板诱导自组装、高温碳化还原过程.采用X-射... 碳化钨作为一种潜在的催化剂可广泛应用于电化学催化和有机合成反应.本文通过一种简单可行的"软模板"法制备了介孔碳化钨/炭纳米复合材料,主要包括"油包水"微乳液形成、模板诱导自组装、高温碳化还原过程.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和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等方法对材料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蠕虫状的介孔结构、高的比表面积、碳化钨粒子(约40 nm)均匀的分布在炭载体上.介孔碳化钨/炭纳米复合材料可用于燃料电池、化学传感器和电催化有机合成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模板法 介孔 碳化钨/炭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鞋铸造碳化钨铁基复合材料堆焊层强化技术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承杰 邱亚玲 +2 位作者 宋振华 庄稼 刘清友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45-148,共4页
依据磨鞋硬质合金堆焊层断裂、磨损及剥落的失效形式,自制4种堆焊焊条并对铸造碳化钨堆焊层进行淬火或淬火+深冷处理。试验证实自制焊条碳化钨和管皮重量比直接影响到抗冲击磨损性能及碳化钨的剥落。碳化钨和管皮重量比恰当,堆焊层硬质... 依据磨鞋硬质合金堆焊层断裂、磨损及剥落的失效形式,自制4种堆焊焊条并对铸造碳化钨堆焊层进行淬火或淬火+深冷处理。试验证实自制焊条碳化钨和管皮重量比直接影响到抗冲击磨损性能及碳化钨的剥落。碳化钨和管皮重量比恰当,堆焊层硬质相的阴影效应和基体、粘结相对硬质相支撑效应的相互作用是提高抗冲击磨损的原因。淬火及淬火+深冷处理磨鞋堆焊层,其抗冲击磨损性能比铸造碳化钨堆焊层分别提高17.4%和43.0%。组织分析表明深冷处理对堆焊层硬质相影响不大,其组织仍为η+M6C+M23C6+M7C3。其粘结相成分、形态、分布的变化是深冷处理提高抗冲击磨损性能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造WC/Ni或Fe基合金复合材料 碳化钨颗粒 抗冲击磨损性能 深冷处理 磨鞋 堆焊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钨与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催化活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潘剑明 杨威 +2 位作者 孙海标 郑翔 李国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98-1006,共9页
具有类铂催化性能的碳化钨(WC)催化材料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与难点.本文以六氯化钨为钨源,用剥离后的蒙脱石片层为载体,将化学浸渍法与原位还原碳化法技术相结合制备了碳化钨与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由碳化钨、碳化二钨(W2C)和蒙脱石... 具有类铂催化性能的碳化钨(WC)催化材料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与难点.本文以六氯化钨为钨源,用剥离后的蒙脱石片层为载体,将化学浸渍法与原位还原碳化法技术相结合制备了碳化钨与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由碳化钨、碳化二钨(W2C)和蒙脱石(MMT)组成,碳化钨呈颗粒状分散或呈层状负载于MMT外表面;样品的晶相组成与其还原碳化时间有关;样品的微结构特征与前驱体中钨与蒙脱石的比例有关.采用三电极体系和循环伏安法测试了样品在酸性溶液中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碳化钨与蒙脱石复合之后对甲醇的电催化性能明显提升,并具有类铂电催化活性;当钨与蒙脱石质量比为4的前驱体经5 h还原碳化后,样品中WC占绝对主导,WC和W2C的质量分数分别为82%和18%,两者的比值为4.556,且在MMT外表面形成均匀的负载层.此时样品的电催化活性最高.这为制备具有类铂催化活性的高性能碳化钨催化材料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钨 蒙脱石 纳米复合材料 电催化活性 类铂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