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愈合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47
1
作者 张立同 成来飞 +4 位作者 徐永东 刘永胜 曾庆丰 董宁 栾新刚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26-232,共7页
为了满足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长时热力氧化环境的使用需求,连续纤维增韧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正朝自愈合方向发展。本文介绍自愈合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微结构与性能,自愈合与强韧化机理,制造方法和工艺特点及其在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 为了满足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长时热力氧化环境的使用需求,连续纤维增韧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正朝自愈合方向发展。本文介绍自愈合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微结构与性能,自愈合与强韧化机理,制造方法和工艺特点及其在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的应用情况,表明多元多层微结构形成了“层层设防,就地消灭”的氧化防御体系,是复合材料实现自愈合与强韧化的关键。自愈合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能够满足发动机高温服役环境要求,显著降低发动机的结构重量,从而有效提高发动机的推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愈合 碳化硅陶瓷复合材料 应用 多元多层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6
2
作者 张立同 成来飞 徐永东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4-32,共9页
介绍了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应用和发展现状 ,阐述了CVI -CMC -SiC制造技术在我国的研究进展 ,开展了CVI -CMC -SiC的性能与微结构特性的研究和CVI过程控制及其对性能影响的研究 ,研制了多种CMC -SiC和其构件。
关键词 碳化硅陶瓷复合材料 制造 航天材料 航空发动机 航空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3
作者 王晶 成来飞 +2 位作者 刘永胜 刘小瀛 张青 《航空制造技术》 2016年第15期50-56,共7页
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CMC-Si C)是一种新型战略性热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核能等高新技术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但CMC-Si C材料硬度高、不导电等特性决定了实现其高精度、高质量加工较为困难。综述了CMC-Si C材料的传统加工和特种... 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CMC-Si C)是一种新型战略性热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核能等高新技术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但CMC-Si C材料硬度高、不导电等特性决定了实现其高精度、高质量加工较为困难。综述了CMC-Si C材料的传统加工和特种加工工艺的研究现状与进展,重点阐述了激光加工陶瓷及CMC-Si C材料的加工机理和加工效果。最后,指出了CMC-Si C材料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陶瓷复合材料 激光加工 加工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合成多孔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宇民 张建寒 +1 位作者 韩杰才 赫晓东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03年第4期14-17,共4页
采用燃烧合成技术制备多孔碳化硅基复合材料。利用Si、C、Ti体系的放热反应得到SiC/TiC复相陶瓷,其中Ti+C含量要大于25%,否则燃烧反应无法完全进行。燃烧合成产物中含有α—SiC、β-SiC、TiC和少量Si。所研究体系的产物致密度为理论密... 采用燃烧合成技术制备多孔碳化硅基复合材料。利用Si、C、Ti体系的放热反应得到SiC/TiC复相陶瓷,其中Ti+C含量要大于25%,否则燃烧反应无法完全进行。燃烧合成产物中含有α—SiC、β-SiC、TiC和少量Si。所研究体系的产物致密度为理论密度的45%~64%。对燃烧合成产物进行了XRD相分析和SEM断口形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合成 多孔碳化硅陶瓷复合材料 XRD SEM 自蔓延高温合成 多孔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在航空发动机上的应用 被引量:37
5
作者 王鸣 董志国 +1 位作者 张晓越 姚博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13,共4页
本研究通过对国外连续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分析,结合航空发动机设计对于复合材料构件的使用要求,从发动机材料工程化应用的角度,提出国内连续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中还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碳化硅陶瓷复合材料 航空发动机设计 连续纤维增强 应用 复合材料构件 发动机材料 工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自愈合及结构吸波一体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6
作者 马晓康 殷小玮 +2 位作者 范晓孟 成来飞 张立同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9,共9页
为满足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在长时热力氧化环境下的使用需求和航空发动机关键热结构部件的隐身需求,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正朝着自愈合抗氧化、兼具承载和吸波性能的结构吸波一体化发展。本文分别介绍了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在强韧化、... 为满足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在长时热力氧化环境下的使用需求和航空发动机关键热结构部件的隐身需求,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正朝着自愈合抗氧化、兼具承载和吸波性能的结构吸波一体化发展。本文分别介绍了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在强韧化、自愈合抗氧化、电磁波吸收三方面的设计原则,综述了在这三方面的研究现状。一种材料同时具有高强度高韧性、自愈合抗氧化和吸收电磁波三方面的性质将是结构功能一体化CMC-SiC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陶瓷复合材料 强韧化 自愈合抗氧化 电磁波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含量对反应熔渗法制备SiC晶须增强碳化硅陶瓷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东旭 侯红臣 +2 位作者 陈建军 傅肃嘉 方宁象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007-4012,共6页
以SiC晶须作为增强体,通过酚醛树脂高温碳化裂解获得碳包覆的SiC晶须,与纳米碳化硅粉体、炭黑混合均匀形成复合陶瓷乙醇浆料。经过干燥、造粒、成型和排胶后获得SiCW-C-SiC素坯,利用反应熔渗法制备高体积分数的SiC晶须增强SiC陶瓷基复... 以SiC晶须作为增强体,通过酚醛树脂高温碳化裂解获得碳包覆的SiC晶须,与纳米碳化硅粉体、炭黑混合均匀形成复合陶瓷乙醇浆料。经过干燥、造粒、成型和排胶后获得SiCW-C-SiC素坯,利用反应熔渗法制备高体积分数的SiC晶须增强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了碳黑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与显微结构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照片显示,碳包覆的SiC晶须经高温反应熔渗后仍保持表面的竹节状形貌,且晶须与碳化硅基体间形成适中的界面结合强度,材料断口处有明显的晶须拔出;当炭黑含量为15wt%时,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达到最高值分别为315 MPa和4. 85 MPa·m1/2,比未加晶须的SiC陶瓷抗弯强度提高了25%,断裂韧性提高了15%;当炭黑含量为20wt%时,复合材料中残留部分未反应的炭黑,制约其力学性能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晶须 反应熔渗 碳包覆 碳含量 碳化硅复合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碳含量对碳/碳化硅陶瓷的机械加工性及与玻璃熔体润湿性的影响
8
作者 陆有军 王燕民 +2 位作者 潘志东 黄振坤 吴澜尔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9-432,共4页
采用无压烧结法制备纳米碳颗粒(nano-Cp)改性碳化硅陶瓷(Cp/SiC),研究了不同纳米碳含量对Cp/SiC陶瓷的机械加工性及与玻璃熔体润湿性的影响。通过XRD和SEM对Cp/SiC陶瓷进行物相和显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可加工相纳米碳含量的增加,C... 采用无压烧结法制备纳米碳颗粒(nano-Cp)改性碳化硅陶瓷(Cp/SiC),研究了不同纳米碳含量对Cp/SiC陶瓷的机械加工性及与玻璃熔体润湿性的影响。通过XRD和SEM对Cp/SiC陶瓷进行物相和显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可加工相纳米碳含量的增加,Cp/SiC陶瓷的机械加工性能得到明显改善。根据陶瓷材料的机械加工指数(M)综合评价,M15=0.921>M25=0.547>M5=0.056>M0=0.021(下标数字代表碳含量),且15wt%Cp/SiC中的碳颗粒预先被氧化,抑制了Cp/SiC陶瓷基体表面形成SiO2,阻止了Cp/SiC陶瓷与玻璃熔体的润湿,使夹具材料与玻璃熔体不发生粘接,适合用作玻璃夹具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复合陶瓷 机械加工性 润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纳米线增强反应烧结碳化硅陶瓷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曾凡 陈建军 +1 位作者 姜敏 方宁象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86-590,共5页
以单晶SiC纳米线作为增强体,碳化硅-碳为陶瓷基体,在1550℃下,采用反应烧结制备碳化硅基陶瓷复合材料(SiCnf/SiC)。结合X射线衍射、万能试验机和扫描电镜等检测和分析,研究SiC纳米线对复合材料的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与未... 以单晶SiC纳米线作为增强体,碳化硅-碳为陶瓷基体,在1550℃下,采用反应烧结制备碳化硅基陶瓷复合材料(SiCnf/SiC)。结合X射线衍射、万能试验机和扫描电镜等检测和分析,研究SiC纳米线对复合材料的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与未加入SiC纳米线的反应烧结碳化硅陶瓷相比,添加SiC纳米线的复合陶瓷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都得到显著的提高,抗弯强度提高了52%,达到320 MPa(SiC纳米线含量为12wt%),断裂韧性提高了40.6%,达到4.5 MPa·m1/2(SiC纳米线含量为15wt%);反应后的SiC纳米线仍然可以保持原有的竹节状结构,且随着SiC纳米线的加入,复合陶瓷的断口可以观察到SiC纳米线拔出现象。但由于SiC纳米线"架桥"的现象,添加过量的纳米线会降低复合陶瓷的密度和限制复合陶瓷力学性能的提高。同时还讨论了SiCnf/SiC的增强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复合陶瓷 SIC纳米线 反应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硅切割废料在碳化硅及其复合材料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昱桢 向道平 +2 位作者 吕鑫禹 丁雷 潘艳林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9-54,共6页
光伏产业晶硅切割废料的传统回收工艺复杂且高纯硅的分离难度大、回收率低。而将废料提纯后直接制备碳化硅及其复合材料不仅方法简单、有效避开了硅难于分离的问题,且废料利用充分、制品多样化。从利用废料制备碳化硅粉体、碳化硅致密... 光伏产业晶硅切割废料的传统回收工艺复杂且高纯硅的分离难度大、回收率低。而将废料提纯后直接制备碳化硅及其复合材料不仅方法简单、有效避开了硅难于分离的问题,且废料利用充分、制品多样化。从利用废料制备碳化硅粉体、碳化硅致密陶瓷、碳化硅多孔陶瓷、碳化硅/氮化硅复合材料、碳化硅基高温红外发射涂料以及碳化硅颗粒增强合金等方面综述了这一方向的研究进展,并基于该领域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硅切割废料 碳化硅 粉体碳化硅 多孔陶瓷碳化硅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基复合材料可磨耗环境障涂层制备及性能
11
作者 袁世峰 郭婧 +3 位作者 郭孟秋 赵春玲 崔永静 焦健 《航空材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94,共13页
随着碳化硅陶瓷基复材制备的涡轮外环的逐步应用,与其匹配的可磨耗涂层技术需求迫切。本工作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4层结构的BSAS(Ba_(0.75)Sr_(0.25)Al_2Si_2O_8)-聚酯基可磨耗环境障涂层(A/EBCs),探究工艺参数对可磨耗面层孔隙... 随着碳化硅陶瓷基复材制备的涡轮外环的逐步应用,与其匹配的可磨耗涂层技术需求迫切。本工作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4层结构的BSAS(Ba_(0.75)Sr_(0.25)Al_2Si_2O_8)-聚酯基可磨耗环境障涂层(A/EBCs),探究工艺参数对可磨耗面层孔隙率的影响规律以及涂层在1300℃下的相结构和组织演变。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透射电镜(TEM)对涂层相结构、微观组织及成分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BSAS-聚酯基可磨耗面层的孔隙率为26.4%~36.8%,BSAS-聚酯粒子温度敏感的参量是主气(氩气)流量、辅气(氢气)流量和喷涂距离,速度敏感的参量是主气(氩气)流量;其中主气(氩气)流量同时对BSAS-聚酯的粒子温度和速度具有反向影响作用。该可磨耗面层在1300℃高温氧化300 h保持单斜相结构,组织和成分稳定,局部析出球状非晶氧化硅颗粒。采用高温高速刮削实验对涂层可磨耗性能进行评价,涂层表面发现纳米高温合金微粒黏附,叶片高度磨损比(IDR)为20%,达到可磨耗封严涂层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磨耗环境障涂层 等离子喷涂 碳化硅陶瓷复合材料 BSAS 高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材料所在推进碳化硅复合材料绿色低成本技术研发方面取得进展
12
作者 新型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90-290,共1页
先驱体转化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CMCs)主要应用于制备具有耐高温、抗氧化、耐磨性好、热膨胀率小、导电导热性好、硬度高和耐腐蚀等优异性能的,并可近净尺寸成型的高性能陶瓷材料和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高端科... 先驱体转化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CMCs)主要应用于制备具有耐高温、抗氧化、耐磨性好、热膨胀率小、导电导热性好、硬度高和耐腐蚀等优异性能的,并可近净尺寸成型的高性能陶瓷材料和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高端科技与国防军事领域,如空间遥感成像光学系统轻量化支撑结构件、航空航天发动机热端部件、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器热防护材料、高超音速运输推进系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复合材料 低成本技术 纤维增强陶瓷复合材料 碳化硅陶瓷复合材料 高性能陶瓷材料 研发 宁波 成像光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渗法制备C_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MoSi_2—SiC—Si防氧化涂层 被引量:17
13
作者 刘荣军 周新贵 +1 位作者 张长瑞 周安郴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5-48,共4页
采用包渗法制备了C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MoSi2 —SiC—Si防氧化涂层 ,研究了渗层同埋粉关系、包渗时间对包渗结果的影响 ,并对涂层防氧化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包渗法制得的涂层致密、无裂纹 ,涂层起到了良好的防氧化作用 ,140 0℃... 采用包渗法制备了C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MoSi2 —SiC—Si防氧化涂层 ,研究了渗层同埋粉关系、包渗时间对包渗结果的影响 ,并对涂层防氧化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包渗法制得的涂层致密、无裂纹 ,涂层起到了良好的防氧化作用 ,140 0℃在空气中氧化 1h后试样的质量保留率为 94.1% ,保留强度为2 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SIC MoSi2-SiC-Si涂层 防氧化 包渗法 碳化硅陶瓷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温度对SiC-Al_(2)O_(3)-Y_(2)O_(3)-MgO陶瓷性能影响的研究
14
作者 孔维静 鹿桂花 周恒为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29,共6页
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硬度计研究了烧结助剂在最佳烧结温度下对SiC陶瓷的结构、形貌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无压液相烧结合成SiC复合陶瓷,样品颗粒较为均匀,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样品的质量损失,气孔率和线收缩率均增... 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硬度计研究了烧结助剂在最佳烧结温度下对SiC陶瓷的结构、形貌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无压液相烧结合成SiC复合陶瓷,样品颗粒较为均匀,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样品的质量损失,气孔率和线收缩率均增加,而硬度先增加后减小。当烧结温度为1850℃时,陶瓷的硬度最高为30.4 GPa,热膨胀系数为3.68×10^(-6)/℃(室温至500℃温区范围内),最接近单晶硅的热膨胀系数(3.5×10^(-6)/℃),介电常数约为24.63,介电损耗最低,tanδ约为0.006,是一种致密性好,硬度高的碳化硅复合陶瓷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复合陶瓷 烧结温度 热膨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钎焊金刚石磨粒钻钻削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孔时切屑对钻削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邵国栋 史振宇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8-355,共8页
钎焊金刚石磨粒钻适合钻削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孔,但大量切屑会对孔的钻削过程产生不利影响。为此,针对切屑排出过程,分析切屑形貌,研究钻削时切屑对轴向钻削力、孔加工质量、钻头磨损的影响。结果表明:切屑对轴向钻削力有影... 钎焊金刚石磨粒钻适合钻削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孔,但大量切屑会对孔的钻削过程产生不利影响。为此,针对切屑排出过程,分析切屑形貌,研究钻削时切屑对轴向钻削力、孔加工质量、钻头磨损的影响。结果表明:切屑对轴向钻削力有影响,尤其钻削深孔时影响显著。切屑对孔进口的加工质量几乎没有影响,只表现为孔进口处的轻微崩边;切屑对孔出口的加工质量影响显著,可引起严重的纤维断裂、撕裂缺陷以及基体的大区域脱落。同时,切屑加剧钻头磨损,使钻头不仅出现崩刃、微裂纹等轻微磨损,而且还产生基体剥落、金刚石剥落等严重磨损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复合材料 钎焊金刚石磨粒钻 切屑 轴向钻削力 钻头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型压力对SiC_(nf)增韧SiC陶瓷基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侯红臣 郑旭鹏 +2 位作者 楼永伟 程伟强 陈建军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525-1533,共9页
研究采用不同成型压力制备不同体积分数的SiC纳米纤维预制体,并通过前驱体浸渍裂解和反应熔渗联用工艺制备了SiC纳米纤维增韧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了成型压力对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模压成型可实现高体... 研究采用不同成型压力制备不同体积分数的SiC纳米纤维预制体,并通过前驱体浸渍裂解和反应熔渗联用工艺制备了SiC纳米纤维增韧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了成型压力对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模压成型可实现高体积分数的SiC纳米纤维预制体的制备。当成型压力为40 MPa时,预制体SiC纳米纤维体积分数高达22.13%,但过高的成型压力也会导致SiC纳米纤维断裂。相较于单一前驱体浸渍裂解工艺,采用前驱体浸渍裂解和反应熔渗联用工艺制备的复合材料孔隙率显著降低,材料平均孔隙率从14.19%降至1.43%。当成型压力为30 MPa时,复合材料中游离硅含量低且SiC纳米纤维断裂少,材料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达到最大值178 MPa和21.6 MPa·m^(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纳米纤维 成型压力 前驱体浸渍裂解 反应熔渗 碳化硅陶瓷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f/SiC复合材料Ti_xO_y-TiC_x-Ti_5Si_3/微晶玻璃抗氧化涂层
17
作者 郑晓慧 堵永国 +3 位作者 肖加余 张为军 周文渊 芦玉峰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4期76-81,共6页
提出一种用于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Cf/SiC)的成本低、工艺简单的复合抗氧化涂层:采用熔盐渗金属法在Cf/SiC表面制备钛金属化层,在其上通过涂覆烧结法获得MgO-Al2O3-SiO2(MAS)微晶玻璃层。通过立体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X射... 提出一种用于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Cf/SiC)的成本低、工艺简单的复合抗氧化涂层:采用熔盐渗金属法在Cf/SiC表面制备钛金属化层,在其上通过涂覆烧结法获得MgO-Al2O3-SiO2(MAS)微晶玻璃层。通过立体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等测试手段对复合涂层的形貌、成分和相组成进行分析,采用静态氧化法测试其在1000℃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复合涂层结构相对致密,主要成分为:TixOy-TiCx-Ti5Si3/微晶玻璃;涂层具有过渡、封孔、阻碳、自愈合、阻氧、抗挥发的功能;带有复合涂层的Cf/SiC在1000℃保温12h,热冲击12次后,涂层保持致密无裂纹,单位面积失重为0.0039g/cm2,强度保留率为99.3%,有效提高Cf/SiC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复合材料 抗氧化涂层 熔盐渗金属法 微晶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等离子喷涂Si/Mullite+BSAS/Yb_(2)Si_(2)O_(7)环境障涂层的制备与水氧腐蚀行为
18
作者 崔永静 郭孟秋 +4 位作者 马玉洁 周邦阳 范尚武 焦健 成来飞 《航空材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45,共9页
以固相烧结法制备的Yb_(2)Si_(2)O_(7)粉体作为原材料,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工艺在SiC基体表面制备Si/Mullite+BSAS/Yb_(2)Si_(2)O_(7)三层结构环境障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分析仪、纳米压痕试验机等设备研究涂层... 以固相烧结法制备的Yb_(2)Si_(2)O_(7)粉体作为原材料,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工艺在SiC基体表面制备Si/Mullite+BSAS/Yb_(2)Si_(2)O_(7)三层结构环境障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分析仪、纳米压痕试验机等设备研究涂层的显微组织、相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粉体材料由83%Yb_(2)Si_(2)O_(7)相和17%Yb_(2)SiO_(5)相(质量分数)组成,等离子喷涂获得的Yb_(2)Si_(2)O_(7)层孔隙率为(6.61±0.65)%,涂层结合强度达(22.82±3.55)MPa,涂层断裂韧度达(1.98±0.12)MPa·m1/2。此外,涂层1350℃条件下水氧耦合腐蚀测试结果显示Yb_(2)Si_(2)O_(7)单斜相含量先降低后提高,硅黏结层高温氧化形成的热生长氧化物SiO_(2)与Mullite+BSAS界面相容,未发现Mullite+BSAS与Yb_(2)Si_(2)O_(7)层互扩散现象,硅层的损耗是涂层使用寿命的主要限制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障涂层 等离子喷涂 碳化硅陶瓷复合材料 Yb_(2)Si_(2)O_(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等离子喷涂BSAS环境障涂层性能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崔永静 洪智亮 +3 位作者 郭孟秋 王长亮 焦健 成来飞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9-66,共8页
采用自制的固相烧结BSAS粉体,利用大气等离子喷涂工艺在SiC基体表面制备Si/Mullite+BSAS/BSAS三层结构环境障涂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分析仪等研究环境障涂层在不同热处理温度下涂层的相结构、显微组织演变规律。... 采用自制的固相烧结BSAS粉体,利用大气等离子喷涂工艺在SiC基体表面制备Si/Mullite+BSAS/BSAS三层结构环境障涂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分析仪等研究环境障涂层在不同热处理温度下涂层的相结构、显微组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喷涂态BSAS涂层主要由单斜结构BAS相和非晶相组成;经过1100℃热处理后,涂层内部非晶相转变为六方结构BAS相;1200℃热处理后六方结构BAS相逐渐向单斜结构BAS相转变,在1300℃热处理后单斜结构BAS相的含量达到最大;随着热处理温度的进一步上升,出现鳞石英结构的SiO_(2)相和高钡含量的Ba3SiO5相以及副钡长石结构BAS相,1400℃热处理过程中发现硅液滴渗出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障涂层 等离子喷涂 碳化硅陶瓷复合材料 BS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rrosion behavior of SiC foam ceramic reinforced Al-23Si composites in NaCl solution 被引量:1
20
作者 诸建彬 闫洪 +1 位作者 叶何远 艾凡荣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9期1934-1940,共7页
SiC foam ceramic reinforced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s(SFCAMCs)were prepared by squeeze casting aluminum alloy(Al-23Si)into the SiC foam ceramic with different pore sizes,and the corrosion behavior of the SFCAMCs was ... SiC foam ceramic reinforced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s(SFCAMCs)were prepared by squeeze casting aluminum alloy(Al-23Si)into the SiC foam ceramic with different pore sizes,and the corrosion behavior of the SFCAMCs was studied in NaCl solutions.Static immersion corrosion tests were conducted at 20°C,50°C and 80°C,respectively.Corrosion morphology and products were analy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energy dispersive system and X-ray diffraction.It was found that the corrosion rate of SFCAMCs increases as the temperature rising,and the bigger pore size of SiC foam ceramic reinforcement,the better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SFCAM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 ceramic foam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s corrosion NAC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