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墨烯及碳化硅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冲击力学行为 被引量:6
1
作者 杨宇凯 张宝 +3 位作者 王旭东 张虎生 武岳 关永军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22,共8页
采用微机控制电子万能实验机和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对石墨烯增强的铝基复合材料和碳化硅增强的铝基复合材料进行准静态压缩实验和动态冲击实验,研究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在不同应变率下的冲击力学性能,采用SEM扫描电镜研究石墨... 采用微机控制电子万能实验机和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对石墨烯增强的铝基复合材料和碳化硅增强的铝基复合材料进行准静态压缩实验和动态冲击实验,研究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在不同应变率下的冲击力学性能,采用SEM扫描电镜研究石墨烯增强的铝基复合材料和碳化硅增强的铝基复合材料的形貌特征。结果表明:在各个应变率载荷下,添加石墨烯和添加碳化硅都增强了铝合金的屈服强度,其中,添加石墨烯对铝合金的屈服强度提升更加明显,但不影响材料的应变硬化率;相较于在材料中添加碳化硅,添加石墨烯弱化了材料的应变率效应,在高应变率条件下,添加石墨烯降低了材料的强度极限;选取部分实验数据,拟合确定了添加石墨烯和添加碳化硅两种复合材料的J-C和Z-A本构方程的参数,并比较了两种本构模型的预测能力,对于本工作所研究的复合材料,J-C模型的预测能力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力学 石墨 碳化硅 复合材料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碳化硅和球形石墨含量对混杂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金延文 李泽琛 +4 位作者 孙海霞 宋保永 王君 王东 马宗义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1-108,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增强相配比对SiC_(p)与球形石墨颗粒混杂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以6092铝合金为基体,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球形石墨颗粒(Gr)、SiC_(p)单相增强以及SiC_(p)和Gr混杂增强的铝基复合材料,通过挤压塑性变形与T6... 目的研究不同增强相配比对SiC_(p)与球形石墨颗粒混杂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以6092铝合金为基体,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球形石墨颗粒(Gr)、SiC_(p)单相增强以及SiC_(p)和Gr混杂增强的铝基复合材料,通过挤压塑性变形与T6强化热处理进一步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所制备的复合材料无孔洞等缺陷,致密度达99%以上。通过XRD分析发现材料中存在Mg_(2)Si和脆性的MgAl_(2)O_(4),通过SEM和EDS对微观组织分析,未发现增强相与基体之间存在界面反应。室温拉伸实验表明,复合材料中随Gr含量的升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显著降低,当Gr体积分数为15%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相较于基体分别降低了13%,23%,87%;混杂增强的复合材料中,(10%SiC_(p)+5%Gr)/6092Al相较于基体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提高了3%和8%。结论复合材料在拉伸过程中微裂纹首先在Gr-Al界面形成;当Gr体积分数≥7.5%时,Gr容易聚集,使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严重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sic颗粒 球形石墨颗粒 混杂增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纤维补强增韧碳化硅基陶瓷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3
作者 闫联生 李贺军 +2 位作者 崔红 张晓虎 王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0-63,共4页
连续纤维补强增韧碳化硅基陶瓷复合材料具有密度低、强度和韧性高、抗氧化、耐高温等综合性能,已在国外宇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综述了国内外连续纤维补强增韧 C/SiC 陶瓷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国内外在增韧机理、基体复合技... 连续纤维补强增韧碳化硅基陶瓷复合材料具有密度低、强度和韧性高、抗氧化、耐高温等综合性能,已在国外宇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综述了国内外连续纤维补强增韧 C/SiC 陶瓷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国内外在增韧机理、基体复合技术、界面技术以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复合材料 补强增韧 碳化硅 增韧机理 耐高温 连续纤维 C/sic 复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烧结制备碳化硅增强石墨复合材料及其性能 被引量:10
4
作者 韩永军 李青彬 +1 位作者 燕青芝 唐睿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2-96,共5页
以鳞片石墨和硅粉为混合原料,采用真空热压烧结工艺制备碳化硅增强石墨基复合材料。考察原料中硅粉含量对复合材料性能和结构的影响。XRD与SEM分析表明,经1900℃热压烧结后,硅粉与石墨发生原位反应生成碳化硅强化相,形成的碳化硅均匀分... 以鳞片石墨和硅粉为混合原料,采用真空热压烧结工艺制备碳化硅增强石墨基复合材料。考察原料中硅粉含量对复合材料性能和结构的影响。XRD与SEM分析表明,经1900℃热压烧结后,硅粉与石墨发生原位反应生成碳化硅强化相,形成的碳化硅均匀分散在石墨片层间。随着硅质量分数从28.06%提高到37.94%,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从112 MPa提高至206 M Pa。此外,当硅含量低于31.46%时,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恒定为0.1,与纯石墨的摩擦系数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复合材料 反应烧结 碳化硅增强 摩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硅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连接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5
作者 董月玲 黄继华 +1 位作者 闫久春 吕世雄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63-65,81,共4页
综述了SiC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包括SiCp/AlMMC和SiCw/AlMMC)连接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连接中存在的问题。简单介绍了用于该复合材料连接的传统焊接方法,如熔化焊、固相连接、钎焊等。重点介绍了SiC颗粒及SiC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一些... 综述了SiC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包括SiCp/AlMMC和SiCw/AlMMC)连接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连接中存在的问题。简单介绍了用于该复合材料连接的传统焊接方法,如熔化焊、固相连接、钎焊等。重点介绍了SiC颗粒及SiC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一些新型连接技术,并展望了SiC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连接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增强铝复合材料 连接技术 sic 力学性能 结构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增强铝基SiC复合材料的动态失效机理与抗侵彻性能 被引量:5
6
作者 徐豫新 眭明斌 +2 位作者 任杰 谢时雨 武岳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8-124,共7页
研究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失效机理以及抗侵彻性能.通过静、动态压缩测试掌握了材料在0.001~5 200.000 s^(-1)应变率范围内的力学性能,揭示了该材料的应变率效应,结合光学显微镜(OM)和扫描电镜(SEM)分析了该材料在... 研究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失效机理以及抗侵彻性能.通过静、动态压缩测试掌握了材料在0.001~5 200.000 s^(-1)应变率范围内的力学性能,揭示了该材料的应变率效应,结合光学显微镜(OM)和扫描电镜(SEM)分析了该材料在静、动态压缩下的断裂机理;通过弹道枪试验掌握了该材料与Q235钢面板层叠构成复合结构及12~18 mm厚Q235A钢板的弹道极限速度及极限比吸收能.试验结果表明,Q235A钢/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结构的极限比吸收能是12~14 mm厚度范围Q235A钢板的1.79倍,34.10 mm厚石墨烯增强铝基SiC复合材料的极限比吸收能与16.70 mm厚Q235A钢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增强铝sic复合材料 失效机理 抗侵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碳纤维增韧碳化硅基复合材料数据库
7
作者 姚磊江 童小燕 +2 位作者 吕胜利 孙龙生 程起有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9-93,共5页
连续碳纤维增韧碳化硅基复合材料(C/SiC)数据库为C/SiC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一个高效的数据存储、管理和访问的平台,实现了从材料制备、试样加工到性能试验的全过程的信息管理,包含了物理性能、力学性能、热物理化学性能等多种类... 连续碳纤维增韧碳化硅基复合材料(C/SiC)数据库为C/SiC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一个高效的数据存储、管理和访问的平台,实现了从材料制备、试样加工到性能试验的全过程的信息管理,包含了物理性能、力学性能、热物理化学性能等多种类型的数据,并提供了数据管理功能和一些应用工具。系统采用了最先进的软硬件平台以延长系统的生命周期,应用了一些新的数据库技术,如对像数据类型、统一建模语言(UML)等,简化了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制定了数据规范、约束、触发器等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并建立了严格的安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ic 复合材料 数据库 数据库系统 碳化硅复合材料 C/sic复合材料 材料数据库 纤维增韧 统一建模语言(UML) 研究和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覆改善低成本SiC基石墨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马思源 王晓刚 +1 位作者 段晓波 张蕾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1-144,共4页
将碳化硅(SiC)基石墨用作负极材料,并以沥青和酚醛树脂作为包覆剂,进行改性。沥青包覆的效果优于酚醛树脂,当沥青与石墨的质量比为8∶100时,电化学性能最好。以0.1 C在0.005~2.000 V循环,首次充放电比容量达343.5 mAh/g,库仑效率为94.1... 将碳化硅(SiC)基石墨用作负极材料,并以沥青和酚醛树脂作为包覆剂,进行改性。沥青包覆的效果优于酚醛树脂,当沥青与石墨的质量比为8∶100时,电化学性能最好。以0.1 C在0.005~2.000 V循环,首次充放电比容量达343.5 mAh/g,库仑效率为94.14%,高于原料石墨及AML400商业石墨负极,且成本优势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 碳化硅(sic)石墨 包覆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与球形石墨颗粒混杂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金延文 曲彦平 +4 位作者 王东 肖伯律 王全兆 倪丁瑞 马宗义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4-343,共10页
以6092铝合金为基体,通过粉末冶金法分别制备了球形石墨颗粒(Gr)以及SiC_(p)和Gr混杂增强的铝基复合材料,并采用田口模型结合方差分析,对复合材料与铜合金摩擦副之间的干滑动摩擦磨损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载荷从10 N增至20 ... 以6092铝合金为基体,通过粉末冶金法分别制备了球形石墨颗粒(Gr)以及SiC_(p)和Gr混杂增强的铝基复合材料,并采用田口模型结合方差分析,对复合材料与铜合金摩擦副之间的干滑动摩擦磨损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载荷从10 N增至20 N,3种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磨损率均相应增加;随滑动速率从0.5 m/s增至1.0 m/s,15%Gr/6092Al和(5%Gr+20%SiC_(p))/6092Al的摩擦系数先减小后增大;而(5%Gr+10%SiC_(p))/6092Al的摩擦系数呈递减趋势.相同条件下,单一石墨颗粒增强的复合材料的磨损率大于混杂增强的复合材料的磨损率.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增强相百分比单独作用、增强相百分比和滑动速率相互作用以及滑动速率单独作用3个因素对磨损率和摩擦系数产生了显著的影响.随SiC_(p)含量增加,材料硬度增加,SiC_(p)对基体起到支撑保护作用,磨损面上的磨痕变浅,分层剥落现象明显减轻,磨屑变得细小,摩擦系数更为稳定,磨损机制由剥层磨损向磨粒磨损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混杂增强 球形石墨颗粒 sic颗粒 田口法 方差分析 干滑动摩擦磨损 磨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碳化硅纳米线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电磁屏蔽性能 被引量:2
10
作者 阮景 杨金山 +6 位作者 闫静怡 游潇 王萌萌 胡建宝 张翔宇 丁玉生 董绍明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79-584,共6页
碳化硅纳米线具有优异的电磁吸收性能,三维网络结构可以更好地使电磁波在空间内被多次反射和吸收。通过抽滤的方法制备得到体积分数20%交错排列的碳化硅纳米线网络预制体。然后采用化学气相渗透工艺制备热解炭界面和碳化硅基体,并通过... 碳化硅纳米线具有优异的电磁吸收性能,三维网络结构可以更好地使电磁波在空间内被多次反射和吸收。通过抽滤的方法制备得到体积分数20%交错排列的碳化硅纳米线网络预制体。然后采用化学气相渗透工艺制备热解炭界面和碳化硅基体,并通过化学气相渗透和前驱体浸渍热解工艺得到致密的SiCNWs/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甲烷和三氯甲基硅烷分别是热解炭和碳化硅的前驱体,随着热解碳质量分数从21.3%增加到29.5%,多孔SiCNWs预制体电磁屏蔽效率均值在8~12GHz(X)波段从9.2d B增加到64.1d B。质量增重13%的热解碳界面修饰的SiCNWs/SiC陶瓷基复合材料在X波段平均电磁屏蔽效率达到37.8 d B电磁屏蔽性能。结果显示,SiCNWs/SiC陶瓷基复合材料在新一代军事电磁屏蔽材料中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纳米线 电磁屏蔽 陶瓷复合材料 热解碳 s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硅纳米线增强多孔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英文) 被引量:1
11
作者 阮景 杨金山 +6 位作者 闫静怡 游潇 王萌萌 胡建宝 张翔宇 丁玉生 董绍明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59-466,共8页
构建多孔碳化硅纳米线(SiCNWs)网络并控制化学气相渗透(CVI)过程,可设计并获得轻质、高强度和低导热率SiC复合材料。首先将SiCNWs和聚乙烯醇(PVA)混合,制备具有最佳体积分数(15.6%)和均匀孔隙结构的SiCNWs网络;通过控制CVI参数获得具有... 构建多孔碳化硅纳米线(SiCNWs)网络并控制化学气相渗透(CVI)过程,可设计并获得轻质、高强度和低导热率SiC复合材料。首先将SiCNWs和聚乙烯醇(PVA)混合,制备具有最佳体积分数(15.6%)和均匀孔隙结构的SiCNWs网络;通过控制CVI参数获得具有小而均匀孔隙结构的SiCNWs增强多孔SiC(SiCNWs/SiC)陶瓷基复合材料。SiC基体形貌受沉积参数(如温度和反应气体浓度)的影响,从球状颗粒向六棱锥颗粒形状转变。SiCNWs/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孔隙率为38.9%时,强度达到(194.3±21.3) MPa,导热系数为(1.9±0.1) W/(m·K),显示出增韧效果,并具有低导热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复合材料 碳化硅纳米线 CVI参数 孔隙率 热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基陶瓷卫星反射镜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2
作者 张玉娣 张长瑞 +1 位作者 周新贵 曹英斌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9期37-39,共3页
从各种卫星反射镜材料的性能和特性出发,得出SiC及其复合材料作为反射镜材料的性能最佳的结论,阐述了SiC反射镜制备工艺及方法特点,详细介绍了SiC陶瓷基卫星反射镜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最后对SiC基陶瓷卫星反射镜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 sic陶瓷 卫星反射镜 碳化硅 碳/碳化硅复合材料 制备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颗粒氧化行为及SiC_p/铝基复合材料界面特征 被引量:28
13
作者 刘俊友 刘英才 +2 位作者 刘国权 尹衍升 施忠良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961-966,共6页
界面反应和界面产物对SiCp/Al基复合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对SiCp 的高温氧化行为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SiCp 氧化起始温度为 80 0~ 85 0℃ ,其氧化增量和氧化产物SiO2 的体积分数及厚度与高温氧化处理的保温时间呈抛物线关系... 界面反应和界面产物对SiCp/Al基复合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对SiCp 的高温氧化行为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SiCp 氧化起始温度为 80 0~ 85 0℃ ,其氧化增量和氧化产物SiO2 的体积分数及厚度与高温氧化处理的保温时间呈抛物线关系。以氧化处理的SiCp 为增强体 ,含Mg铝合金为基体 ,通过挤压铸造工艺制备复合材料。利用TEM和FE TEM对所得的复合材料界面进行观察 ,结果表明 ,在SiCp 表面形成了一定数量的尖晶石(MgAl2 O4 ) ,其数量和尺寸与Mg含量有关。由此 ,通过控制SiCp 的氧化处理工艺参数和基体合金成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颗粒增强金属复合材料 碳化硅颗粒 氧化处理 界面特征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和SiC混杂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与铸铁的摩擦磨损性能对比 被引量:7
14
作者 卢德宏 金燕萍 +1 位作者 吴桢干 顾明元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2-35,共4页
对比研究了碳化硅 ( Si C)、石墨 ( Gr)混杂增强铝硅合金复合材料 ( Al- Si/Si C+ Gr)与铸铁、以及基体铝硅合金的干摩擦磨损性能。 Al- Si/Si C+ Gr显现了优异的耐磨性 ,分别是基体铝硅合金的 6~ 8倍和铸铁的 1~ 3倍。同样 ,其抗咬... 对比研究了碳化硅 ( Si C)、石墨 ( Gr)混杂增强铝硅合金复合材料 ( Al- Si/Si C+ Gr)与铸铁、以及基体铝硅合金的干摩擦磨损性能。 Al- Si/Si C+ Gr显现了优异的耐磨性 ,分别是基体铝硅合金的 6~ 8倍和铸铁的 1~ 3倍。同样 ,其抗咬合性能明显比铸铁好。 Al- Si/Si C+ Gr对配偶钢的磨损非常轻微 ,在 40 N( 1 .44MPa)载荷时配偶钢的磨损分别是铝硅合金基体情况下的 1 /39和铸铁情况的 1 /5。Al- Si/Si C+ Gr-钢摩擦副的总磨损率也很微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石墨 复合材料 铸铁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Ti基复合材料中纤维排布方式对残余热应力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马志军 杨延清 +1 位作者 朱艳 陈彦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4-187,共4页
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 SCS-6 SiC/Ti-24Al-11Nb复合材料的残余热应力进行数值模拟,重点分析了纤维排布对残余热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温和热等静压成型的工艺条件下,与四方纤维排布模型相比,六方纤维排布模型的残余热应力较... 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 SCS-6 SiC/Ti-24Al-11Nb复合材料的残余热应力进行数值模拟,重点分析了纤维排布对残余热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温和热等静压成型的工艺条件下,与四方纤维排布模型相比,六方纤维排布模型的残余热应力较小,应力分布也较均匀,不易导致基体开裂。研究结果为SiC纤维增强 Ti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工艺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排布方式 复合材料 sic纤维 残余热应力 有限元模拟 碳化硅纤维 航空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渗法制备C_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MoSi_2—SiC—Si防氧化涂层 被引量:17
16
作者 刘荣军 周新贵 +1 位作者 张长瑞 周安郴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5-48,共4页
采用包渗法制备了C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MoSi2 —SiC—Si防氧化涂层 ,研究了渗层同埋粉关系、包渗时间对包渗结果的影响 ,并对涂层防氧化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包渗法制得的涂层致密、无裂纹 ,涂层起到了良好的防氧化作用 ,140 0℃... 采用包渗法制备了C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MoSi2 —SiC—Si防氧化涂层 ,研究了渗层同埋粉关系、包渗时间对包渗结果的影响 ,并对涂层防氧化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包渗法制得的涂层致密、无裂纹 ,涂层起到了良好的防氧化作用 ,140 0℃在空气中氧化 1h后试样的质量保留率为 94.1% ,保留强度为2 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sic MoSi2-sic-Si涂层 防氧化 包渗法 碳化硅陶瓷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禁带SiC肖特基势垒二极管的研制 被引量:6
17
作者 徐军 谢家纯 +3 位作者 董小波 王克彦 李垚 易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20-323,共4页
采用微电子平面工艺 ,高真空电子束蒸发金属Ni作肖特基接触 ,多层金属Ni、Ti、Ag合金作欧姆接触 ,SiO2 绝缘环隔离减小高压电场集边效应等技术 ,制作出Ni/4H SiC肖特基势垒二极管 (SBD) .该器件在室温下反向击穿电压大于 450V ,对应漏... 采用微电子平面工艺 ,高真空电子束蒸发金属Ni作肖特基接触 ,多层金属Ni、Ti、Ag合金作欧姆接触 ,SiO2 绝缘环隔离减小高压电场集边效应等技术 ,制作出Ni/4H SiC肖特基势垒二极管 (SBD) .该器件在室温下反向击穿电压大于 450V ,对应漏电流为 6× 1 0 -6 A .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模拟 ,理想因子为 1 .73 ,肖特基势垒高度为 1 .2 5V ,实验表明 ,该器件具有较好的正向整流特性和较小的反向漏电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禁带sic肖特势垒二极管 碳化硅 半导体器件 微电子平面工艺 正向整流特性 反向漏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柱石基材料中添加SiC细粉的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廖桂华 李柳生 蒋明学 《耐火材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61-363,共3页
在以高纯红柱石和活性Al2O3细粉为主要原料的试样中,分别加入0、3%、6%、9%和12%的SiC细粉(粒度<0.088 mm),试样经1600℃3 h烧成后,用XRD、SEM等方法分析试样的相组成和显微结构,并检测试样的体积密度、显气孔率、抗折强度、烧成线膨... 在以高纯红柱石和活性Al2O3细粉为主要原料的试样中,分别加入0、3%、6%、9%和12%的SiC细粉(粒度<0.088 mm),试样经1600℃3 h烧成后,用XRD、SEM等方法分析试样的相组成和显微结构,并检测试样的体积密度、显气孔率、抗折强度、烧成线膨胀率、抗热震性及蠕变率等,研究了添加SiC细粉对高纯度红柱石基材料的矿物组成、显微结构、烧结状况以及抗热震性与抗蠕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SiC细粉的加入能提高材料中的莫来石含量,促进基质中莫来石晶体的生长,改善材料的组织结构并促进材料的烧结,改善其抗热震性和抗蠕变性;SiC细粉在高纯红柱石基材料中的加入量以6%~9%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柱石材料 碳化硅 显微结构 sic 红柱石 细粉 材料 添加 莫来石晶体 分析试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切削表面分形维数及其与抗磨损性能的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亚俊 汤勇 +1 位作者 万珍平 叶邦彦 《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7-20,共4页
做为一种耐磨性能很好的材料 ,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切削加工表面具有分形特征。实际研究表明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切削加工表面分形维数与抗磨损性能有密切关系 ,本文还分析了表面分形维数越大其抗磨损性能越强的机理。
关键词 sic颗粒增强铝复合材料 切削表面 分形维数 分形表面 抗磨损性能 碳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自蔓延高温合成SiC颗粒为增强体的光学/仪表级铝基复合材料 被引量:9
20
作者 崔岩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2-15,共4页
尝试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 (SHS)、具有近球形特征且表面粗糙的新型 Si C颗粒 ,以替代传统的角状磨料级 Si C颗粒 ,作为光学 /仪表级的高体分 Si Cp/Al复合材料的增强体。研究结果表明 :与传统角状 Si C颗粒相比 ,SHS- Si C颗粒的无棱角... 尝试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 (SHS)、具有近球形特征且表面粗糙的新型 Si C颗粒 ,以替代传统的角状磨料级 Si C颗粒 ,作为光学 /仪表级的高体分 Si Cp/Al复合材料的增强体。研究结果表明 :与传统角状 Si C颗粒相比 ,SHS- Si C颗粒的无棱角、近球形几何特征 ,使其附近铝基体中的应力集中程度显著降低 ,进而使材料的强度包括表征尺寸稳定性的微屈服强度明显提高 ;SHS- Si C颗粒所特有的粗糙表面形貌 ,使 Si C- Al之间的界面结合通过机械镶嵌机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跨越界面的载荷传递效率进一步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仪表级铝复合材料 自蔓延高温合成 sic颗粒 性能 碳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