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因素作用下混凝土碳化模型及寿命预测 被引量:38
1
作者 刘志勇 孙伟 《混凝土》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3-7,共5页
 本文在回顾国内外混凝土碳化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包括荷载、温度、湿度及碳化速率系数时间依赖性等因素,结合试验结果初步建立了包括荷载在内的多因素作用下的混凝土碳化模型,并结合具体工程进行了寿命预测。
关键词 碳化模型 混凝土耐久性 MONTE CARLO方法 寿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混凝土碳化模型与结构耐久性设计 被引量:38
2
作者 肖建庄 雷斌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66-72,共7页
通过分析现有模型并结合各国试验结果,建立了再生混凝土碳化深度的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极限状态法和分项系数法2种再生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设计方法,并对再生混凝土梁使用寿命进行了可靠度分析。结果表明:增大再生混凝土强度等级... 通过分析现有模型并结合各国试验结果,建立了再生混凝土碳化深度的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极限状态法和分项系数法2种再生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设计方法,并对再生混凝土梁使用寿命进行了可靠度分析。结果表明:增大再生混凝土强度等级和再生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可以明显提高再生混凝土构件的耐久性;受力状态、钢筋位置对再生混凝土构件的耐久性有重要影响。综合考虑再生混凝土中钢筋开始锈蚀对结构使用功能的影响程度和再生混凝土的不同受力状态,提出了上海地区再生混凝土构件中钢筋的最小保护层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碳化模型 结构耐久性设计 可靠度分析 最小保护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非线性分析的粉煤灰混凝土碳化模型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赵永兴 杜应吉 +1 位作者 刘方琼 陈庆亚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4-77,81,共5页
随着粉煤灰混凝土技术的不断推广,对粉煤灰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也在不断的深入。为了研究粉煤灰混凝土自然碳化与快速碳化之间的数学关系,基于混凝土碳化试验,对影响粉煤灰混凝土碳化的主要因素水灰比、混凝土抗压强度、粉煤灰掺量、CO2... 随着粉煤灰混凝土技术的不断推广,对粉煤灰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也在不断的深入。为了研究粉煤灰混凝土自然碳化与快速碳化之间的数学关系,基于混凝土碳化试验,对影响粉煤灰混凝土碳化的主要因素水灰比、混凝土抗压强度、粉煤灰掺量、CO2浓度、温度、湿度和碳化时间进行了多元非线性分析,分别建立了粉煤灰混凝土快速碳化条件下和自然碳化条件下的多元非线性模型,并对模型准确性进行了检验。根据所建碳化模型,建立了在粉煤灰掺量和水灰比相同的条件下,混凝土自然碳化与快速碳化之间关于碳化时间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和方法可对混凝土碳化预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模型 粉煤灰混凝土 多元非线性 自然 快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桥梁实用碳化模型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明辉 王元丰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7-83,共7页
一般大气环境下,混凝土碳化是钢筋锈蚀的前提条件,也是衡量混凝土材料耐久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然而,由于实测碳化深度存在较大的离散性,为准确预测带来很大困难.本文基于混凝土成熟度理论和混凝土强度发展模型,结合在役钢筋混凝土桥梁... 一般大气环境下,混凝土碳化是钢筋锈蚀的前提条件,也是衡量混凝土材料耐久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然而,由于实测碳化深度存在较大的离散性,为准确预测带来很大困难.本文基于混凝土成熟度理论和混凝土强度发展模型,结合在役钢筋混凝土桥梁的历史检测数据,对目前混凝土碳化预测模型进行评估,选取合理的模型类型和参数,建立了钢筋混凝土桥梁实用碳化模型.通过与实际桥梁典型部位的碳化数据对比,表明模型计算结果符合实际桥梁碳化检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碳化模型 模型评估 强度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界面过渡区及集料因素的水泥基材料碳化模型
5
作者 沈奇真 潘钢华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4-162,共9页
集料和界面过渡区对水泥基材料抗碳化性能有显著影响。基于Fick第二定律,提出一种考虑集料和界面过渡区影响的CO_(2)扩散模型,模型中首次引入界面过渡区的扩散系数并给出相应参数的计算方法,并基于质量守恒定律给出CO_(2)反应模型,利用... 集料和界面过渡区对水泥基材料抗碳化性能有显著影响。基于Fick第二定律,提出一种考虑集料和界面过渡区影响的CO_(2)扩散模型,模型中首次引入界面过渡区的扩散系数并给出相应参数的计算方法,并基于质量守恒定律给出CO_(2)反应模型,利用该模型研究荷载作用下C30和C50混凝土中CO_(2)的浓度分布。结果表明,考虑集料和界面过渡区影响能更准确地计算CO_(2)在水泥基材料中的扩散系数及碳化深度值。通过与文献中的试验数据进行比较,进一步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可靠性。模型将集料和界面过渡区作为评价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因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寿命预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基材料 界面过渡区 集料 碳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循环和硫酸盐侵蚀作用下混凝土碳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千葶 刘明 王志强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9-73,共5页
为研究冻融循环和硫酸盐侵蚀作用下混凝土的碳化性能,分别通过单一碳化试验、碳化冻融交替循环试验以及碳化、冻融和硫酸盐侵蚀试验,分析其对混凝土碳化性能的影响机理和演变规律,建立碳化、冻融循环和硫酸盐侵蚀共同作用下碳化深度预... 为研究冻融循环和硫酸盐侵蚀作用下混凝土的碳化性能,分别通过单一碳化试验、碳化冻融交替循环试验以及碳化、冻融和硫酸盐侵蚀试验,分析其对混凝土碳化性能的影响机理和演变规律,建立碳化、冻融循环和硫酸盐侵蚀共同作用下碳化深度预测模型,并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实现参数优化。结果表明:混凝土碳化深度与水胶比、粉煤灰掺量、聚丙烯纤维掺量、硫酸盐溶液质量分数及交替循环次数有关,在冻融先发生的情况下对混凝土的碳化性能影响更为严重,可为考虑碳化、冻融循环和硫酸盐侵蚀共同作用下混凝土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硫酸盐侵蚀 交替作用 深度预测模型 粒子群优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O_(2)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赵燕茹 李传华 +1 位作者 贾宗明 张杰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6-120,共5页
纳米TiO_(2)以同等质量代替水泥(0、1%、3%、5%)掺入混凝土中,对纳米TiO_(2)混凝土进行抗压试验和碳化试验,研究了纳米TiO_(2)的掺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和碳化深度的影响,建立了考虑纳米TiO_(2)掺量和碳化龄期的混凝土碳化深度模型。结果... 纳米TiO_(2)以同等质量代替水泥(0、1%、3%、5%)掺入混凝土中,对纳米TiO_(2)混凝土进行抗压试验和碳化试验,研究了纳米TiO_(2)的掺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和碳化深度的影响,建立了考虑纳米TiO_(2)掺量和碳化龄期的混凝土碳化深度模型。结果显示:掺入适量的纳米TiO_(2)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碳化性能的改善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且随着纳米TiO_(2)掺入量的增加对两者的促进作用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纳米TiO_(2)掺量为1%时对混凝土性能促进作用最好。通过引入纳米TiO_(2)对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影响系数,改进碳化深度模型。模型预测数据和试验数据吻合度较高,可应用于纳米TiO_(2)混凝土碳化深度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模型 纳米TiO_(2) 混凝土 性能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混凝土碳化理论模型参数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牛建刚 张缜 翟海涛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50,共3页
在水泥水化、粉煤灰二次水化机理以及传统的混凝土碳化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对混凝土碳化理论模型中的重要参数——完全碳化时单位体积混凝土吸收二氧化碳的量m0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粉煤灰混凝土碳化深度计算所用模型参数m0的计算公式,该公... 在水泥水化、粉煤灰二次水化机理以及传统的混凝土碳化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对混凝土碳化理论模型中的重要参数——完全碳化时单位体积混凝土吸收二氧化碳的量m0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粉煤灰混凝土碳化深度计算所用模型参数m0的计算公式,该公式对进一步研究粉煤灰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混凝土 碳化模型 模型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混凝土碳化预测模型参数及其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兵 朱平华 许飞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9-81,共3页
在现有再生混凝土碳化预测模型研究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给出了实用数学模型中的再生粗骨料影响系数建议值;采用数学回归分析方法,校订了经验模型中的拉应力影响系数;参数敏感性分析表明,再生混凝土碳化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保护层厚... 在现有再生混凝土碳化预测模型研究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给出了实用数学模型中的再生粗骨料影响系数建议值;采用数学回归分析方法,校订了经验模型中的拉应力影响系数;参数敏感性分析表明,再生混凝土碳化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保护层厚度、混凝土强度、湿度、温度、拉应力比、CO_2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碳化模型参数 再生粗骨料影响系数 拉应力影响系数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灰石粉-矿渣混凝土的碳化性能及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聂超柱 吕恒林 +2 位作者 唐鹏 周淑春 刘克芳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107,共7页
为探究石灰石粉及矿渣对混凝土碳化性能以及可靠性的影响,以掺合料比例、水胶比、石粉比表面积以及龄期为参数进行快速碳化试验,得出了试验环境和自然环境下的碳化预测模型,由此展开自然碳化下的可靠性预测分析,并以分析得到的可靠度指... 为探究石灰石粉及矿渣对混凝土碳化性能以及可靠性的影响,以掺合料比例、水胶比、石粉比表面积以及龄期为参数进行快速碳化试验,得出了试验环境和自然环境下的碳化预测模型,由此展开自然碳化下的可靠性预测分析,并以分析得到的可靠度指标为因变量,选取混凝土的水胶比、保护层厚度、石粉的掺量以及龄期4个自变量设计正交试验,对4个因素的重要性进行判定。结果表明:掺加石粉或矿渣后混凝土抗碳化能力均有所降低,其中以单掺20%石粉的混凝土抗碳化能力下降最为明显。石灰石粉-矿渣混凝土抗碳化能力随着水胶比的减小、石灰石粉比表面积的增大而变强。掺加不同比例的矿物掺合料对碳化结构可靠性均有一定减弱影响,对碳化结构可靠性的影响程度为水胶比>碳化龄期>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石灰石粉掺量,其中水胶比大小、石灰石粉掺量大小、碳化龄期长短与可靠度指标大小负相关,保护层厚度大小与可靠度指标大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水胶比 碳化模型 可靠度 失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结构碳化寿命预测模型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润记 刁波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7,共4页
混凝土碳化是影响结构耐久性的重要因素。根据碳化寿命准则,对现有混凝土结构碳化寿命预测模型进行分析比较,并用试验值或实测值验证。还对混凝土结构碳化寿命预测模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以及施工和维护期间... 混凝土碳化是影响结构耐久性的重要因素。根据碳化寿命准则,对现有混凝土结构碳化寿命预测模型进行分析比较,并用试验值或实测值验证。还对混凝土结构碳化寿命预测模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以及施工和维护期间应控制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结构 耐久性 碳化模型 寿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碳化深度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建超 裘子铭 +1 位作者 陆佳韦 周静海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03-1510,1516,共9页
在碳化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气体扩散理论和分形理论,基于一般正常环境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产生影响的因素(粉煤灰、矿渣微粉及工作应力),研究单一因素下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的碳化性能规律。同时,将烧重试验、压汞试验和碳化试验所得数... 在碳化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气体扩散理论和分形理论,基于一般正常环境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产生影响的因素(粉煤灰、矿渣微粉及工作应力),研究单一因素下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的碳化性能规律。同时,将烧重试验、压汞试验和碳化试验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上述相关因素与有效扩散系数De^c的量化关系。此外,考虑到粉煤灰、矿渣微粉和工作应力的存在对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的碳化性能影响,引入了粉煤灰影响系数、矿渣微粉影响系数和工作应力影响系数。通过模型计算值和试验结果的比较验证碳化深度预测模型的可行性,建立适用于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碳化深度预测的实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纤维再生混凝土 深度 分形维数 深度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矸石粗集料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易成 马宏强 +4 位作者 朱红光 董作超 苏振晋 张宇婷 褚震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87-793,共7页
探究了水灰比(质量比)、煤矸石粗集料掺量(质量分数)、碳化时间以及煤矸石粗集料是否煅烧等对煤矸石粗集料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响规律,借助扫描电镜分析了煅烧与未煅烧煤矸石粗集料混凝土微观结构对其抗碳化性能的影响机理,建立了适用... 探究了水灰比(质量比)、煤矸石粗集料掺量(质量分数)、碳化时间以及煤矸石粗集料是否煅烧等对煤矸石粗集料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响规律,借助扫描电镜分析了煅烧与未煅烧煤矸石粗集料混凝土微观结构对其抗碳化性能的影响机理,建立了适用于不同水灰比、煤矸石粗集料掺量以及碳化时间下的多参数混凝土碳化模型,并将碳化模型在隧道工程结构的耐久性设计中进行了应用.结果显示:煅烧与未煅烧煤矸石粗集料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均随煤矸石粗集料掺量增加而增大,且均与煤矸石粗集料掺量和碳化时间的平方根呈线性正相关;在低水灰比(0.35)时,煅烧煤矸石粗集料混凝土抗碳化性能明显优于未煅烧煤矸石粗集料混凝土.扫描电镜显示,煅烧煤矸石粗集料混凝土内部结构比未煅烧煤矸石粗集料混凝土更密实,二氧化碳的渗入通道减少;在进行隧道工程结构耐久性设计时泵送混凝土中未煅烧煤矸石粗集料的掺量不应大于25%.研究结果为煤矸石粗集料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分析及其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水灰比 深度 碳化模型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因素作用下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6
14
作者 杨林德 潘洪科 +1 位作者 祝彦知 伍振志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45-348,共4页
综合考虑了外荷载、环境腐蚀介质、材料性状及龄期等影响因素,并从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因素如应力大小、CO2作用、水灰比、碳化龄期等,设计试验方案,进行混凝土的碳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碳化速度随时间缓慢减小;拉应力可促进混凝土碳... 综合考虑了外荷载、环境腐蚀介质、材料性状及龄期等影响因素,并从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因素如应力大小、CO2作用、水灰比、碳化龄期等,设计试验方案,进行混凝土的碳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碳化速度随时间缓慢减小;拉应力可促进混凝土碳化,而压应力则抑制其碳化;在一定范围内,水灰比越大,则碳化速度越快.经过对试验数据的拟合回归,建立了多因素交叉影响下的碳化模型,经工程验证,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因素作用 混凝土 碳化模型 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碳化研究综述 被引量:115
15
作者 肖佳 勾成福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0-44,52,共6页
混凝土碳化是混凝土耐久性研究极其重要的一个内容,对混凝土碳化机理、影响因素、碳化模型及其预防处理措施进行了综述。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混凝土碳化机理,所得结论基本一致。影响混凝土碳化的因素较多,主要是:材料因素、环境... 混凝土碳化是混凝土耐久性研究极其重要的一个内容,对混凝土碳化机理、影响因素、碳化模型及其预防处理措施进行了综述。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混凝土碳化机理,所得结论基本一致。影响混凝土碳化的因素较多,主要是:材料因素、环境因素和施工因素。混凝土碳化深度与碳化时间的平方根成正比,形式如下x:c=k.t^(1/2)。对碳化系数k的研究形成了不同的碳化模型:基于气体扩散理论的理论模型和基于试验结果的经验模型以及基于扩散理论和试验结果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理 影响因素 碳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细观尺度上考虑化学反应影响的混凝土碳化速度 被引量:7
16
作者 巴明芳 钱春香 +1 位作者 柳俊哲 贺智敏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412-2418,共7页
基于二氧化碳气体在混凝土部的传输机制和有效介质理论,提出考虑等效孔隙率和碳化反应阻滞因子(1+K′CO2)影响的非线性二氧化碳传输模型,采用有限差分的格式计算混凝土中二氧化碳浓度分布的时空分布,并结合所建立的混凝土孔隙溶液p H的... 基于二氧化碳气体在混凝土部的传输机制和有效介质理论,提出考虑等效孔隙率和碳化反应阻滞因子(1+K′CO2)影响的非线性二氧化碳传输模型,采用有限差分的格式计算混凝土中二氧化碳浓度分布的时空分布,并结合所建立的混凝土孔隙溶液p H的计算公式,确定混凝土在不同碳化龄期的碳化程度。通过对混凝土加速碳化试验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加速碳化深度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而且相同碳化龄期时二者的数值最大差仅为0.95 mm,可知所建立的微细观尺度上考虑碳化反应影响的混凝土碳化模型可以很好对低水胶比混凝土的碳化深度特征进行分析及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观尺度 反应 孔溶液碱度 混凝土碳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制砂掺量对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碳化性能的影响机理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淑云 陈猛 +2 位作者 杨旭龙 刘建波 代慧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4-320,共7页
为探究机制砂掺量对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碳化性能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采用固定砂石体积法和改进的全计算法配制了5组机制砂掺量(0、30%、60%、80%、100%)的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并与2组机制砂掺量(0、100%)的自密实混凝土对比,测试了各龄... 为探究机制砂掺量对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碳化性能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采用固定砂石体积法和改进的全计算法配制了5组机制砂掺量(0、30%、60%、80%、100%)的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并与2组机制砂掺量(0、100%)的自密实混凝土对比,测试了各龄期下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对比研究了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和机制砂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碳化前后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随着龄期的增长,混凝土碳化深度不断增加,但碳化速率前期较大,后期较小;机制砂的掺入能够细化孔结构,提高硬化浆体和骨料过渡界面区的密实度,轻骨料特有的内养护机制能够改善骨料水泥石过渡区界面结构,均可提高混凝土的碳化性能。最后,得到了关于机制砂掺量的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碳化深度预测模型,可为机制砂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耐久性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砂 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 深度 微观结构 碳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工结构混凝土碳化耐久性和剩余使用寿命评估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延红 刘在今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9-70,共2页
根据混凝土碳化深度的Fick第一扩散定律的碳化模型 ,提出了基于小样本实测碳化深度的混凝土碳化系数的参数统计方法 ,据此由可靠性计算方法预测水工混凝土结构剩余使用寿命。在不改变结构的使用功能的条件下 。
关键词 水工结构 混凝± 耐久性 使用寿命 碳化模型 概率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矿渣基地聚物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 被引量:13
19
作者 原元 赵人达 +3 位作者 占玉林 李福海 成正清 李健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75-1282,共8页
F级粉煤灰-矿渣基地聚物混凝土,即GPC-10(矿渣掺量10%,80°C高温养护)和GPC-50(矿渣掺量50%,标准养护)力学性能良好,为进一步研究其抗碳化性能,首先,对这两种地聚物混凝土进行了快速碳化试验,并与作为对照组的普通水泥混凝土(OPCC)... F级粉煤灰-矿渣基地聚物混凝土,即GPC-10(矿渣掺量10%,80°C高温养护)和GPC-50(矿渣掺量50%,标准养护)力学性能良好,为进一步研究其抗碳化性能,首先,对这两种地聚物混凝土进行了快速碳化试验,并与作为对照组的普通水泥混凝土(OPCC)进行了比较,通过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评价了碳化对混凝土的损伤;其次,为分析损伤原因,分别通过X射线能谱分析(EDS)和压汞测试(MIP),对碳化后的成分和孔结构进行了研究;最后,建立了两种地聚物混凝土的碳化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相比OPCC,地聚物混凝土的抗碳化能力薄弱,尤其是钙含量较高的GPC-50,其主要产物C—A—S—H会与CO2反应而发生分解,导致孔隙率增大,进而加快了碳化速率,且碳化深度与时间呈线性关系;OPCC、GPC-10以及GPC-50的28 d碳化深度分别达到了2.0、9.2、18.8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级粉煤灰 矿渣 地聚物混凝土 快速 孔结构 碳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20
作者 糜人杰 潘钢华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73-480,共8页
通过分析已有文献,本文评述了再生混凝土(RAC)抗碳化性能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混凝土的碳化机理与碳化分区理论。分析了影响RAC抗碳化性能的因素,并列举了RAC碳化深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已有文献研究了不同因素对RAC抗碳化性能的影响,并... 通过分析已有文献,本文评述了再生混凝土(RAC)抗碳化性能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混凝土的碳化机理与碳化分区理论。分析了影响RAC抗碳化性能的因素,并列举了RAC碳化深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已有文献研究了不同因素对RAC抗碳化性能的影响,并根据实验数据拟合得出了碳化深度预测模型。但是,加速碳化作用下不同因素对RAC微结构影响的研究报道较少,且已有的RAC碳化模型中,均属于经验模型或基于扩散理论与试验结果的模型。因此,建议未来系统地研究加速碳化作用下不同因素对RAC碳化区及其微结构的影响,并建立基于微结构演变的理论碳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机理 区域 性能 影响因素 碳化模型 微结构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