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中和目标下技术进步与长三角碳减排效率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理想 王建民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4-213,共10页
关键碳减排技术进步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是提高碳减排效率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为深入开展碳中和目标下有关碳减排效率提升的技术进步理论研究与实践,本文将技术进步纳入可持续发展理论框架,建立长三角碳减排效率模拟分析动态可计算一般均... 关键碳减排技术进步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是提高碳减排效率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为深入开展碳中和目标下有关碳减排效率提升的技术进步理论研究与实践,本文将技术进步纳入可持续发展理论框架,建立长三角碳减排效率模拟分析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研讨持续投入下的技术进步对长三角碳减排效率动态演变的影响。研究发现:①增加技术投入资金能够有效提高长三角各阶段碳减排总量。既定情景下,长三角三省一市在2023—2060年间累计投入技术研发资金(以2023年为不变价)约8.2万亿元,能够实现长三角2060年CO_(2)减排增幅约1.11亿t。②持续投入下的技术进步对长三角GDP、单位GDP碳排放量以及碳减排效率动态演变的影响基本一致,尤其是前者随着资金的持续注入出现增强现象,且投入资金越多,递增发展态势越为强劲。③关键碳减排技术进步能够提高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结构占比,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结构占比在各政策情景中均出现下滑态势,且投入力度越大,下滑态势越明显。技术进步能够有效提升长三角碳减排效率,内生刺激区域经济正向增长,对实现经济与环境共赢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和 技术进步 碳减排效率 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率、要素禀赋对全要素碳减排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1
2
作者 刘婕 魏玮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2-48,共7页
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并运用产出距离函数建立以资本、劳动力和能源为投入要素,以GDP和CO2排放为产出要素的随机前沿模型,分别测度全国30个省区1995-2010年期间全要素CO2的排放效率。在此基础上,从城镇化水平、要素禀赋、人口规模、产... 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并运用产出距离函数建立以资本、劳动力和能源为投入要素,以GDP和CO2排放为产出要素的随机前沿模型,分别测度全国30个省区1995-2010年期间全要素CO2的排放效率。在此基础上,从城镇化水平、要素禀赋、人口规模、产业结构、技术因素等五个维度出发,运用Tobit面板模型对影响全要素碳减排效率的因素及其显著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结论表明,从全国层面看,城镇化率、资本深化程度与全要素碳减排效率均呈非线性影响关系,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资本的逐步深化,碳减排效率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能源密集度本身对碳减排效率无显著作用,但对城镇化水平促进碳减排效率提高有放大效应;人口规模的减小、二产占比的下降与能源强度的降低均会促使碳减排更有效率,人口规模因素对碳减排效率的影响系数为0.049,略高于产业结构因素和技术因素,相关系数分别是0.030 6和0.014 2。进一步将全国样本按照要素禀赋异质性分为资本密集型省区、能源密集型省区、劳动密集型省区,对三个子样本的回归结果显示只有能源密集型省区的城镇化率与全要素碳减排效率之间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存在相关关系。由以上结论得到的启示是,政府面对国际碳减排和全面推进城镇化建设双重压力下,要注意从不同省份要素禀赋的异质性出发,通过建立碳市场等措施倒逼能源型省份控制城镇化进程;疏通资本密集型省区资源向节能资源研发部门流动的通道;充分发挥劳动密集型省区的人口红利作用和第三产业对第二产业的挤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禀赋 城镇化率 全要素碳减排效率 随机前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不同地区碳减排效率评估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志学 徐程程 张民刚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87-192,共6页
本文概述了实行碳减排政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比较了碳减排效率评估的中外研究现状;考虑到碳减排的措施选择是一项多种输入和多种输出的决策规划行为,借助于数据包络分析(DEA)法,比较分析了我国各地区碳减排投入产出的效率,并针对低效率... 本文概述了实行碳减排政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比较了碳减排效率评估的中外研究现状;考虑到碳减排的措施选择是一项多种输入和多种输出的决策规划行为,借助于数据包络分析(DEA)法,比较分析了我国各地区碳减排投入产出的效率,并针对低效率的地区,参照高效率地区的投入指标,进行了各项资源的有效调整和合理配置,以期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 碳减排效率 DEA 效率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下我国绿色水电碳减排效率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沈心怡 马骏 卢玉钦 《水利经济》 2022年第4期23-27,92,共6页
以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为研究对象,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2010—2019年绿色水电碳减排效率,分析比较了区域差异;采用泰尔指数计算区域内和区域间差距及其对总体差距的贡献度,并采用Malmquist指数对效率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绿色... 以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为研究对象,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2010—2019年绿色水电碳减排效率,分析比较了区域差异;采用泰尔指数计算区域内和区域间差距及其对总体差距的贡献度,并采用Malmquist指数对效率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绿色水电碳减排效率西部最高,中部次之,东部最低;效率的区域内差距高于区域间差距,且东部各省发展差距对总体差距的贡献最大;除规模效率外,其余效率均上升。建议我国应合理布局水电开发,重视省际互补协作,扩大水电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水电 碳减排效率 效率SBM模型 聚类分析 泰尔指数 MALMQUIST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工业全要素碳减排效率提升动力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郭枝 姚西龙 李晓瑜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3-60,共8页
为寻求中国地区性工业全要素碳减排效率的改善策略,采用DEA-SBM四阶段模型方法,将全要素碳减排效率解构为全要素碳减排管理效率和全要素碳减排环境效率,分析了中国30个省份2001—2015年期间工业全要素碳减排效率的现状、成因及提升路径... 为寻求中国地区性工业全要素碳减排效率的改善策略,采用DEA-SBM四阶段模型方法,将全要素碳减排效率解构为全要素碳减排管理效率和全要素碳减排环境效率,分析了中国30个省份2001—2015年期间工业全要素碳减排效率的现状、成因及提升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工业全要素碳减排效率处于较低水平,且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其中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工业全要素碳减排环境效率处于较高水平,表明中国工业全要素碳减排效率的提升更多是来自内部管理因素的优化,而对于中部地区,则需要同时改善外部环境与内部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要素碳减排效率 全要素管理效率 全要素环境效率 DEA-SBM四阶段模型 中国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碳减排效应研究
6
作者 李军军 黄馨郁 刘文心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1-221,共11页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设立旨在推动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和创新,探索符合国情并适应各地发展阶段的环境管理体制,对节能降碳实现“双碳”目标有积极作用。论文归纳了福建、江西、贵州和海南四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在生态环境制度创新方面的...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设立旨在推动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和创新,探索符合国情并适应各地发展阶段的环境管理体制,对节能降碳实现“双碳”目标有积极作用。论文归纳了福建、江西、贵州和海南四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在生态环境制度创新方面的改革举措和成果,并从绿色经济转型、能源消耗控制、能源结构调整和碳汇产业发展四个方面,探讨了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环境制度改革如何提升碳减排效率的机理。基于2010—2021年中国南方9个省份9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验证了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具有积极的碳减排效应,发现环境规制和绿色技术创新发挥了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环境规制 绿色技术创新 碳减排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减排“时-空-效-益”统筹理论:Ⅲ.效率统筹 被引量:3
7
作者 魏一鸣 王翔宇 +1 位作者 陈炜明 唐葆君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38,共9页
碳减排效率表现为在达成碳减排目标同时尽可能降低社会成本,实现碳减排效率最优的关键在于统筹政府管制与市场机制。作为碳减排“时-空-效-益”统筹理论系列论文的组成部分,构建了效率统筹方法框架,首先阐释了碳减排效率的概念内涵,提... 碳减排效率表现为在达成碳减排目标同时尽可能降低社会成本,实现碳减排效率最优的关键在于统筹政府管制与市场机制。作为碳减排“时-空-效-益”统筹理论系列论文的组成部分,构建了效率统筹方法框架,首先阐释了碳减排效率的概念内涵,提出了效率统筹的理论框架;进而采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视角,系统分析了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在碳减排过程中的互动机制与互补路径;并结合相对斜率决策准则,应用C3IAM/EcOp模型和CEEPA-CETA-FM模型深入探索了如何在不同减排机制下实现减排资源的优化配置,科学回答了碳减排混合机制的设计问题,为统筹政府管制与市场机制提供方法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减排效率 效率统筹 市场机制 政府管制 混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