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CER机制下中国棉花碳信用潜力及其经济价值
1
作者 蔡路 张正贵 +3 位作者 兰雅琦 贾雨鑫 王占彪 高雷 《棉花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9-93,共15页
【目的】研究中国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hinese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CCER)机制下棉花碳信用开发,量化评估棉花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能够参与到CCER机制的部分,预测其可以产生的经济价值,并探讨棉花碳信用开发通过额外性... 【目的】研究中国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hinese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CCER)机制下棉花碳信用开发,量化评估棉花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能够参与到CCER机制的部分,预测其可以产生的经济价值,并探讨棉花碳信用开发通过额外性论证的思路。【方法】首先通过情景划分构建反事实分析框架,进而基于既有棉花成熟的生命周期评价系统边界,筛选出符合CCER机制要求的部分,对中国三大棉区棉花碳信用的开发潜力及其经济价值和未来趋势进行估算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运用CCER机制要求的一般性论证方法对棉花碳信用的额外性进行论证。【结果】中国三大棉区的棉花碳信用具有显著开发潜力和经济价值。2014―2023年棉花年均碳信用潜力和经济价值在最优情景下分别为793.24万t二氧化碳当量和7.29亿元,并呈上升趋势;在次优情景下分别为241.23万t二氧化碳当量和2.22亿元。西北内陆棉区是棉花碳信用开发的主力地区,占比超90%且将持续增高。推广和采纳低碳农业技术可帮助棉花碳信用通过CCER机制的额外性论证,且次优情景下的技术选择是更为务实的方案。【结论】中国三大棉区尤其是西北内陆棉区棉花碳信用开发极具潜力。在“增产即增收”的现实背景下,应发挥西北内陆棉区规模效益,并探索产业链后端与前端协同合作模式,以促进棉花碳信用的实践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碳信用 氧化亚氮 额外性 经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保持项目碳信用核算方法与应用——以长汀县罗地河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例
2
作者 李小燕 李智广 +4 位作者 成辉 吴娟 卢顺发 谢锦升 钟小剑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6-143,共8页
为了探索我国水土保持碳汇项目碳信用评估方法,促进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水土保持碳汇项目碳信用进入碳市场进行交易,以长汀县罗地河小流域综合治理碳汇项目为例,提出综合考虑碳汇效益、生物多样性测度及社区发展效益的水土保持碳... 为了探索我国水土保持碳汇项目碳信用评估方法,促进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水土保持碳汇项目碳信用进入碳市场进行交易,以长汀县罗地河小流域综合治理碳汇项目为例,提出综合考虑碳汇效益、生物多样性测度及社区发展效益的水土保持碳汇项目碳信用核算方法,分析该流域各碳库碳储量、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变化情况,计算罗地河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碳汇效益;通过参与式乡村评估、实地走访、文献资料调查等方法,评定罗地河小流域的生物多样性测度情况与社区发展效益。发现经过20 a的综合治理,罗地河小流域碳汇效益为3万571.05 t,年均1455.76 t/a。生物多样性与社区发展效益评定结果表明,罗地河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为Ⅰ类项目,无需对碳信用进行调整。罗地河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碳信用有效体现综合治理活动的固碳减排增汇、多样性恢复和消除贫困等多重效益。水土保持碳汇项目碳信用核算方法的开发,有助于利用碳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能为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代表的水土保持活动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加强对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综合治理 水土保持 碳信用 生物多样性 社区发展 罗地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M林业碳汇市场前景及碳信用的交易策略 被引量:12
3
作者 武曙红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2-157,共6页
基于对目前CDM林业碳汇市场交易量、碳信用价格、碳信用有效期、市场需求及未来承诺期《京都议定书》谈判进展的分析,分析未来承诺期CDM林业碳汇市场的前景及出售林业碳信用的交易策略。结果表明:目前CDM林业碳汇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在2... 基于对目前CDM林业碳汇市场交易量、碳信用价格、碳信用有效期、市场需求及未来承诺期《京都议定书》谈判进展的分析,分析未来承诺期CDM林业碳汇市场的前景及出售林业碳信用的交易策略。结果表明:目前CDM林业碳汇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在2012年以后的未来承诺期,其发展空间会更大。第一承诺期结束时,可实现的交易量至少达到7500万tCO2-e;2012年可能是CDM林业碳汇市场最为活跃的一年;鉴于CDM林业碳汇市场及项目的特点,我国项目开发商在签订ERPA时,应该选择灵活的交易量和交易期、灵活的付款方式、固定碳信用价格、出售lCER等交易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发展机制 林业汇市场 林业碳信用价格 林业碳信用交易期限 减排策略 交易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民碳信用交易体系初探 被引量:7
4
作者 张玉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7-54,共8页
在全球碳金融视野中,个人碳信用的金融和商业价值长期被忽视。文章通过对全球碳排放控制总目标的分解和个人基本碳排放权限配额的规定,合理地绕开了全球碳排放总量和个人间接能源消费量难以定量测量的难题,巧妙回答了人们关于个人碳排... 在全球碳金融视野中,个人碳信用的金融和商业价值长期被忽视。文章通过对全球碳排放控制总目标的分解和个人基本碳排放权限配额的规定,合理地绕开了全球碳排放总量和个人间接能源消费量难以定量测量的难题,巧妙回答了人们关于个人碳排放权量化难的困惑;并采用倒推分析方法量化了个人初始碳排放权,界定了个人碳信用及其金融和商业价值。在"碳币"和"碳汇"概念的基础上设计了"碳银"概念,勾画了全民碳信用交易的"碳银"模式和体系,探讨了我国构建全民碳信用体系的思路和途径,提出了将人民币与"碳银"绑定,推进碳交易人民币计价国际化进程等构建全民碳信用交易体系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民碳信用体系 个人碳信用金融价值 银交易模式 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碳信用价值量化与交易体系初探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玉华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53,91,共7页
本文通过对全球碳排放控制总目标的分解和个人基本碳排放权限配额的限定,合理地绕开了全球碳排放总量和个人间接能源消费量难以定量测量的难题,巧妙回答了人们关于个人碳排放权量化难的困惑;并采用倒推分析方法量化了个人初始碳排放权,... 本文通过对全球碳排放控制总目标的分解和个人基本碳排放权限配额的限定,合理地绕开了全球碳排放总量和个人间接能源消费量难以定量测量的难题,巧妙回答了人们关于个人碳排放权量化难的困惑;并采用倒推分析方法量化了个人初始碳排放权,界定了个人碳信用及其金融和商业价值。在"碳币"和"碳汇"概念的基础上设计了"碳银"概念,提出了将人民币与"碳银"绑定,推进碳交易人民币计价国际化进程等构建全民碳信用交易体系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 碳信用价值 量化 交易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洁发展机制下碳信用交易生产理论剖析与借鉴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秋莉 门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0-25,共6页
由于全球变暖导致的各种极端天气现象频繁发生,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碳排放是目前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碳信用交易的产生为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在国际碳信用交易市场上,我国是主要供给者,但参与交... 由于全球变暖导致的各种极端天气现象频繁发生,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碳排放是目前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碳信用交易的产生为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在国际碳信用交易市场上,我国是主要供给者,但参与交易尚处于CDM项目阶段,不能参与碳信用的二级市场交易并且没有自己的交易体系,这不利于在国际碳市场上争夺定价权。本文系统研究了CDM机制下我国企业参与碳信用交易的理论及实践问题。首先对Putty-Clay Vintage模型进行了深入分析,阐述此碳信用交易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评价其贡献和不足,重点在于提出了企业参与碳信用交易的分析框架,有助于他们在一定的碳减排成本约束下实现最优化生产。其次,我国是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效率低,要从根本上降低CO2排放量实现节能减排,必须为企业搭建平台实现国内碳信用交易。因而,针对我国发展碳信用交易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探讨了该生产理论对我国的几点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M 碳信用交易 Putty-ClayVintage模型 减排成本 生产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信用项目风险评估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巍 朱春红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3-109,共7页
本文构建了中国企业碳信用项目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提出基于距离评判和支持向量数据描述的评估模型。实证分析得出:企业碳交易面临信用、监管、生产、市场、政治政策、决策、不可抗力等风险,减排成本和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是影响企业参与碳... 本文构建了中国企业碳信用项目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提出基于距离评判和支持向量数据描述的评估模型。实证分析得出:企业碳交易面临信用、监管、生产、市场、政治政策、决策、不可抗力等风险,减排成本和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是影响企业参与碳交易的重要指标。模型能够在缺乏完备先验数据条件下有效进行风险评估。最后针对重点风险,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信用项目 风险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保护碳汇项目碳信用计量方法——以深圳市福田红树林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陆日 王晨 +7 位作者 陈烨 许茜茜 胡玥 陈峥 曹镓玺 武曙红 李玲 高鹤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4-53,共10页
【目的】探索我国红树林保护碳汇项目碳信用计量方法,促进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红树林保护碳汇项目碳信用进入碳市场进行交易。【方法】提出综合考虑碳效益、生物多样性效益及社区效益的红树林保护碳汇项目碳信用计量方法,以深圳市... 【目的】探索我国红树林保护碳汇项目碳信用计量方法,促进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红树林保护碳汇项目碳信用进入碳市场进行交易。【方法】提出综合考虑碳效益、生物多样性效益及社区效益的红树林保护碳汇项目碳信用计量方法,以深圳市福田红树林保护区为例,运用PLUS模型Markov链方法,确定红树林保护碳汇项目基线情景及其各碳库碳储量、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变化情况,选用缺省因子计算自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建立起即1988—2060年(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年)的红树林保护碳汇项目碳效益。通过参与式乡村评估、实地走访、文献资料调查等方法,评定福田红树林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与社区效益。【结果】1988—2060年,福田红树林保护区红树林保护碳汇项目碳效益为350 231.91 t,年均4 864.33 t·a^(-1)。生物多样性与社区效益评定结果表明,福田红树林保护区红树林保护碳汇项目为A类项目,无需对碳效益进行调整。【结论】福田红树林保护区的碳信用有效体现了保护活动的多重效益,即项目活动除具有固碳减排增汇能力外,还协同应对与解决其他全球性问题。红树林保护活动碳信用核算方法的开发,有助于利用碳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为红树林保护活动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加强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保护 碳信用 生物多样性 社区 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财务报告多维度语义的企业信用风险预测研究——基于碳减排视角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湘州 龙志 滕熙玉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44-152,共9页
文章以2011—2020年沪深A股制造型企业为例,对财务报告提取10种文本语义指标,采用5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企业碳减排信用风险预警模型,探究引入文本语义指标后模型的预测效果变化,并识别出影响企业碳减排信用风险的关键指标。研究发现:财... 文章以2011—2020年沪深A股制造型企业为例,对财务报告提取10种文本语义指标,采用5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企业碳减排信用风险预警模型,探究引入文本语义指标后模型的预测效果变化,并识别出影响企业碳减排信用风险的关键指标。研究发现:财务报告文本语义指标蕴含着碳减排信用风险增量信息。引入该指标可显著提升模型预测效果,如AUC、Type2 Error评估指标的提升幅度、降低幅度分别在1-10%、0-5%;碳减排信用风险预警中整体表现最佳的是RF模型,其次是XGBoost和LightGBM模型,然后是LR模型,最后是SVM模型;影响碳减排信用风险的关键文本语义指标是情感语调。当净语调1、净语调2、创新性、横向相似性、前瞻性指标越大时,模型预测为正常企业的概率越大;当风险性越大时,模型预测为财务困境企业的概率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排信用 制造型企业 财务报告 文本挖掘 可解释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MD&A多维度语义的企业碳减排信用风险预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湘州 龙志 滕熙玉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1-111,共11页
本文以2011~2022年制造型企业为例,将创新性、前瞻性、风险性等10种MD&A语义指标引入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的碳减排信用风险预警模型中,探究引入前后模型预测效果的变化,并使用SHAP可解释法揭示预警模型决策逻辑过程。研究发现:(1)M... 本文以2011~2022年制造型企业为例,将创新性、前瞻性、风险性等10种MD&A语义指标引入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的碳减排信用风险预警模型中,探究引入前后模型预测效果的变化,并使用SHAP可解释法揭示预警模型决策逻辑过程。研究发现:(1)MD&A语义指标可显著提升碳减排信用风险预警模型的预测效果,如P_(i)、CV_(i)评估指标的提升幅度、降低幅度分别在1%~11%、0.0029~0.1944。而相较于语义指标,碳减排信用指标对模型预测效果提升更为明显;(2)总体碳减排信用风险预警效果上,XGBoost模型最佳,其次是RF和SVM模型,LR模型最差;(3)净语调1、创新性、风险性是影响碳减排信用风险的关键语义指标。当净语调1、创新性指标增大时,模型预测为正常企业的概率增加;当风险性指标增大时,模型预测为违约企业的概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排信用风险 制造型企业 MD&A 文本分析 机器学习 因子分析 SHAP 风险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靶向激励的居民用电碳普惠套餐设计方法
11
作者 陈璐 郑天奥 +1 位作者 高辉 石家铮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9-215,224,共8页
建立公平合理的居民用电碳普惠机制是实现碳排感知和引导社会减碳的前提条件。在碳普惠套餐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计及居民差异用电特性,实现对居民碳峰谷时段用电的定向激励及引导。引入动态碳排因子,综合考虑碳配额、基础碳排量和奖惩碳... 建立公平合理的居民用电碳普惠机制是实现碳排感知和引导社会减碳的前提条件。在碳普惠套餐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计及居民差异用电特性,实现对居民碳峰谷时段用电的定向激励及引导。引入动态碳排因子,综合考虑碳配额、基础碳排量和奖惩碳排量,设计居民用电碳信用核算模型;考虑碳普惠套餐成本,以传统居民用电碳信用模型为参考,建立以碳信用偏差最小为目标的居民用电碳普惠套餐决策模型。结合基于碳排峰谷比的居民聚类结果,以5000户居民用电数据验证所提模型具有来源可溯、接受度强、成本可控、靶向激励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惠 碳信用 动态排因子 特性挖掘 聚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的净零排放之路 被引量:3
12
作者 叶丰滢 黄世忠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3,共9页
本文辨析了企业组织层面追求净零排放的两种不同路线,即个体净零路线和个体贡献集体净零路线。本文的研究表明,两种路线在要求企业尽力实施碳减排和碳移除方面理念一致,最大差别在于是否使用碳信用抵消碳足迹、是否考虑解决方案的避免... 本文辨析了企业组织层面追求净零排放的两种不同路线,即个体净零路线和个体贡献集体净零路线。本文的研究表明,两种路线在要求企业尽力实施碳减排和碳移除方面理念一致,最大差别在于是否使用碳信用抵消碳足迹、是否考虑解决方案的避免排放以及如何考虑价值链外的融资。本文认为,企业的最佳实践应当是在追求个体净零排放的同时追求个体贡献集体净零排放,可采取的气候行动关键步骤包括:第一,制定科学碳目标、规划脱碳路径,同时扎实开展碳核算;第二,努力减少企业自身和上下游价值链的碳排放;第三,有计划地使用高质量碳信用,大胆追求个体碳中和直至个体净零排放;第四,开展超越自身价值链减排的气候行动,包括努力转型为低碳或零碳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以及为价值链外的高质量低碳项目提供融资;第五,对迈向净零排放的规划、进展、方法和参数以及重要绩效指标等进行定期披露,以充分的透明度向社会资本和利益相关者展示自身的气候雄心,同时助力《巴黎协定》国家自主贡献的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零排放 中和 减排 避免排放 碳信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愿减排对构建国内碳排放交易市场的作用和对策 被引量:13
13
作者 丁浩 张朋程 霍国辉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149-151,共3页
自愿减排指自愿碳减排市场中,个人、企业、政府为了对自己排放的温室气体作出抵偿,力图实现"碳中和",而购买碳信用额的一种交易模式。目前,我国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碳排放交易市场,自愿减排是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前的有力尝试... 自愿减排指自愿碳减排市场中,个人、企业、政府为了对自己排放的温室气体作出抵偿,力图实现"碳中和",而购买碳信用额的一种交易模式。目前,我国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碳排放交易市场,自愿减排是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前的有力尝试,具有重要意义。从自愿碳减排的角度,分析了自愿碳减排在建立国内碳排放交易市场中的重要作用,结合自愿碳减排现状,分析其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愿减排 排放交易市场 碳信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期权理论视角下的企业内部碳交易机制定价策略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璟珉 岳杰 魏东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6-94,共9页
前期的研究提供了一套具有自我加强性质的促进企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机制,即企业内部碳交易机制。该机制引入了市场机制,将企业内的各部门作为减排单位参与碳交易市场,在减少本部门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情况下达到企... 前期的研究提供了一套具有自我加强性质的促进企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机制,即企业内部碳交易机制。该机制引入了市场机制,将企业内的各部门作为减排单位参与碳交易市场,在减少本部门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情况下达到企业整体的节能降耗。在此基础上引入期权理论,利用金融工具建立的相对合理、实用的期权定价模型,可以解决该机制中温室气体排放权初始分配市场定价问题,从而达到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风险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交易机制 定价策略 期权理论 碳信用市场 初始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本位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新趋势——兼论中国的应对策略 被引量:3
15
作者 肖奎喜 蓝芳 徐世长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130-134,共5页
当前,低碳经济成为了各国追逐的热点,由此引申出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新一轮变更的话题。以碳信用为货币基准的"碳货币"的"碳本位"货币体系,将是未来货币体系发展的新趋势。通过分析碳本位货币体系的含义、碳货币的属性... 当前,低碳经济成为了各国追逐的热点,由此引申出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新一轮变更的话题。以碳信用为货币基准的"碳货币"的"碳本位"货币体系,将是未来货币体系发展的新趋势。通过分析碳本位货币体系的含义、碳货币的属性,考察碳本位货币体系所具有的优势,并探讨碳本位货币体系将遇到的潜在问题,同时提出了我国应对碳本位货币体系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 碳信用 本位 国际货币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碳汇权融资担保的法律思考 被引量:23
16
作者 张冬梅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17,166,共8页
林业碳汇权是一种新型的森林资源财产权利,属于准物权的范畴。利用林业碳汇权的经济价值和可转让性,将其作为融资的担保,不仅可以解决碳汇林业发展的资金问题,还有利于促进林业经营者和金融机构参与绿色信贷和低碳经济的发展。依据我国... 林业碳汇权是一种新型的森林资源财产权利,属于准物权的范畴。利用林业碳汇权的经济价值和可转让性,将其作为融资的担保,不仅可以解决碳汇林业发展的资金问题,还有利于促进林业经营者和金融机构参与绿色信贷和低碳经济的发展。依据我国碳汇权融资的实践及法理的分析,林业碳汇权适宜以出质的方式设立担保,其法律规范的重点在于解决权利的客体范围界定、碳汇权价值评估及质权的公示与实现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汇权 碳信用 权利质权 担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金融的基础性法律问题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夏梓耀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1-65,70,共6页
碳金融为应对气候变化而推进温室气体减排提供资金支持,在国内外均呈现蓬勃发展之势。碳排放权是碳金融体系的基础,其意为权利人对碳配额或碳信用所表征的容许碳排放量进行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财产权利,此应在立法中明确。立法还... 碳金融为应对气候变化而推进温室气体减排提供资金支持,在国内外均呈现蓬勃发展之势。碳排放权是碳金融体系的基础,其意为权利人对碳配额或碳信用所表征的容许碳排放量进行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财产权利,此应在立法中明确。立法还应明确碳金融的监管主体及其市场准入监管权、信息披露监管权、调查取证权、违规处罚权等监管权限,为维护碳金融市场秩序提供有效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 排放权 配额 碳信用 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森林碳汇贸易的法制保障——从森林生态效益有效供给的角度 被引量:6
18
作者 韩从容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2-106,共5页
森林生态效益的有效供给取决于森林生态效益的价值实现。森林碳汇贸易通过市场交易,充分实现了森林生态效益的商品化,为林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融资平台。基于森林碳汇贸易的公益性、公开性、风险性以及交易客体的"可转让性",必... 森林生态效益的有效供给取决于森林生态效益的价值实现。森林碳汇贸易通过市场交易,充分实现了森林生态效益的商品化,为林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融资平台。基于森林碳汇贸易的公益性、公开性、风险性以及交易客体的"可转让性",必须通过完善标准合同、建立碳交易所、设立碳汇林保险以及建立合理的林权制度来保障森林碳汇贸易的有序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森林汇贸易 森林生态效益 碳信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国际碳金融体系 被引量:9
19
作者 卢现祥 郭迁 《山东经济》 2011年第5期13-20,共8页
国际碳金融体系由以下五个子体系构成:国际碳信用体系、国际碳交易体系、国际碳金融市场、国际碳服务体系和国际碳监管体系。从时间上看,国际碳金融体系具有新生性和阶段性;从空间上看,国际碳金融体系具有分散性;从格局上看,国际碳金融... 国际碳金融体系由以下五个子体系构成:国际碳信用体系、国际碳交易体系、国际碳金融市场、国际碳服务体系和国际碳监管体系。从时间上看,国际碳金融体系具有新生性和阶段性;从空间上看,国际碳金融体系具有分散性;从格局上看,国际碳金融体系具有重塑性。国际金融体系和国际碳金融体系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国际碳金融体系发展面临的挑战有:一是未来政策的不确定性,二是市场预期的波动性,三是国家利益之间的相互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碳信用体系 国际交易体系 国际金融市场 国际服务体系 国际监管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碳交易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6
20
作者 吴昌政 谢全模 +3 位作者 刘可 闫志成 万金泉 林逸宁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6,共7页
在“后疫情”和“双碳目标”时代,我国碳交易市场的研究重点由基础框架设计转向了实践过程中的问题解决和发展路径。国外各大碳交易市场已经发展多年,又经历了金融危机和新冠肺炎疫情等的冲击,拥有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全面分析欧盟、... 在“后疫情”和“双碳目标”时代,我国碳交易市场的研究重点由基础框架设计转向了实践过程中的问题解决和发展路径。国外各大碳交易市场已经发展多年,又经历了金融危机和新冠肺炎疫情等的冲击,拥有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全面分析欧盟、美国、新西兰、韩国、日本等具有代表性的组织或国家在碳交易过程中遇到的重要问题和应对措施,归纳国外碳交易实践的宝贵经验,同时对比中外碳交易国情的异同,结合中国目前的碳交易市场发展情况,提出选择合适排放上限、平衡调控、制定价格稳定机制、留有接口国际合作等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又充分具有中国特色的碳交易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交易 价波动 碳信用 国际链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