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凋落物配比对杉木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王珍 曹光球 +3 位作者 张月全 张海燕 王飞 陈爱玲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8-154,共7页
在4、15和32年生杉木人工林内采用网袋法布设不同配比杉木-火力楠凋落物网袋和空白对照样地,采用Biolog技术分析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内凋落物配比对表层(0~5 cm)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以及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林分... 在4、15和32年生杉木人工林内采用网袋法布设不同配比杉木-火力楠凋落物网袋和空白对照样地,采用Biolog技术分析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内凋落物配比对表层(0~5 cm)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以及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林分土壤微生物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表现为32 a>15 a>4 a;杉木-火力楠1∶2处理下4年生幼林表层土壤中整体代谢活性最强。3个林分土壤微生物的丰富度(Shannon指数)以及多样性(Simpson指数)差异较小,杉木-火力楠1∶2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的均一度(Mc Intosh指数)影响达极显著水平(P=0.001)。3个林分都以碳水化合物、氨基酸以及聚合物作为主要的碳源利用类型,其中4、15和32年生杉木人工林中杉木-火力楠2∶1、纯杉木处理下的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聚为一类,杉木-火力楠1∶2、杉木-火力楠1∶1与纯火力楠处理在15、32年生杉木人工林中聚为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凋落物配比 土壤微生物 碳代谢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对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杨俊 王星 +6 位作者 王彦芳 张荣琴 代真林 呼宝健 陈秀琼 姬广海 魏兰芳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6期28-36,共9页
为了解水稻在水稻条斑病发生的不同病理期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以对水稻条斑病抗性不同的两个水稻品种CG2和IR24为对象,利用Biolog-ECO对两个品种条斑病未发生的分蘖期和条斑病发生的孕穗期水稻根际土壤进行碳代... 为了解水稻在水稻条斑病发生的不同病理期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以对水稻条斑病抗性不同的两个水稻品种CG2和IR24为对象,利用Biolog-ECO对两个品种条斑病未发生的分蘖期和条斑病发生的孕穗期水稻根际土壤进行碳代谢多样性分析,表明两个水稻品种健康期的总碳源利用强度高于发病期,对各碳源的利用均明显高于孕穗期。抗性品种CG2健康期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群落比发病期根际土壤的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McIntos指数分别提高7.184%、54.568%和45.792%;感病品种IR24健康期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比发病期根际土壤的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McIntos指数分别提高4.646%、33.279%和41.134%。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两个水稻材料的不同生理期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发生了改变,氨基酸类、糖类和酸类碳源是区分水稻不同病理期的敏感碳源。水稻大面积条斑病发生的孕穗期相对于条斑病尚未发生的分蘖期,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有所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水稻根际微生物 碳代谢多样性 Biolog-ECO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碳基肥对烤烟生长及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多样性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1
3
作者 张志浩 陈思蒙 +5 位作者 任天宝 丁松爽 李阳 王欢欢 云菲 刘国顺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9-86,共8页
为探究施用高碳基肥对植烟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高碳基肥施用量(0、0.9、1.5和1.8 t/hm^2)处理对烟株生长发育、土壤理化性质和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并利用Biolog-ECO方法分析了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多样... 为探究施用高碳基肥对植烟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高碳基肥施用量(0、0.9、1.5和1.8 t/hm^2)处理对烟株生长发育、土壤理化性质和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并利用Biolog-ECO方法分析了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1)0.9~1.5 t/hm^2高碳基肥显著促进了烤烟株高、茎围、最大叶面积和根系干重等指标,1.8 t/hm^2施用量促进效果明显降低;(2)与对照相比,施用高碳基肥能够降低土壤含水率、提高土壤pH值和微生物量碳氮比;(3)Biologe-ECO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平均颜色变化率和多样性指数均以施用高碳基肥1.5 t/hm^2处理最高,同时土壤微生物对氨基酸类、聚合物类、碳水化合物类和羧酸类碳源利用率亦有显著提高。主成分分析表明,施用高碳基肥显著改变了土壤微生物功能群落结构,且以1.5 t/hm^2高碳基肥处理下微生物碳代谢多样性得分最高;(4)施用高碳基肥能够改善烤后烟叶化学品质,以1.5 t/hm^2处理效果最佳,总糖、还原糖和钾含量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22.81%、35.72%、25.61%。综合来看,许昌烟区高碳基肥的最适宜施用量为1.5 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肥 烤烟 生长 土壤微生物 碳代谢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9个典型板栗园土壤碳代谢微生物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26
4
作者 曹均 吴姬 +4 位作者 赵小蓉 李贵桐 孙明德 曹庆昌 林启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27-532,共6页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土壤质量存在密切联系,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从北京板栗主产区采取9个典型板栗园表层(0—20cm)土壤,采用BIOLOG生态微平板(BIOLOG Eco PlateTM)分析土壤微生物碳代谢群结构,旨在了解不同板栗园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功能...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土壤质量存在密切联系,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从北京板栗主产区采取9个典型板栗园表层(0—20cm)土壤,采用BIOLOG生态微平板(BIOLOG Eco PlateTM)分析土壤微生物碳代谢群结构,旨在了解不同板栗园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功能群结构的特点与差异。结果表明:9个土壤可分为3组:(1)1,6,9号土壤、(2)2,5,7号土壤、(3)3,4,8号土壤。组内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功能群结构相似,而每组之间有显著性的差异。其中,1,6,9号土壤利用D-羟基丁二酸等7种基质的微生物比较多;而利用葡萄糖-1-磷酸盐等14种基质的微生物比较少,2,5,7号土壤与1,6,9号土壤正好相反,3,4,8号土壤与1,6,9号土壤的相似之处表现在代谢D-羟基丁二酸等7种基质的微生物也比较多,而代谢i-赤藻糖醇、D-木糖、2-羟基安息香酸等基质的微生物比较少。但是,目前对于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功能群多样性在土壤可持续利用中的作用与意义,特别是与土壤CNP等生物化学过程之间的关系还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园土壤 代谢微生物多样性 BIOLOG生态微平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典型草原连续5年施用氮磷肥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变化 被引量:51
5
作者 齐莎 赵小蓉 +1 位作者 郑海霞 林启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5518-5526,共9页
以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典型草原施肥小区为对象,研究了连续5a施氮肥(不施肥对照-CK,N52.5、N105、N175和N280kghm-2)和磷肥(P9、P37和P75kghm-2)对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5a施氮磷肥,随施肥量增加,土... 以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典型草原施肥小区为对象,研究了连续5a施氮肥(不施肥对照-CK,N52.5、N105、N175和N280kghm-2)和磷肥(P9、P37和P75kghm-2)对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5a施氮磷肥,随施肥量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微生物活性和代谢熵显著降低,而土壤微生物量磷则显著增加。高氮(N280)和高磷(P75)处理,不仅显著降低了微生物利用碳源的能力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而且改变了微生物利用碳功能群结构,施氮肥处理更为明显。大量施用氮肥显著降低了土壤线虫总数和不同营养类群的数量,而施磷肥对线虫总数影响并不显著,相反,施磷肥和少量氮肥却提高了食细菌线虫的数量和比例。施用氮肥土壤原生动物总数呈下降趋势,而施磷肥则显著增加,但适度施用氮肥和磷肥时,土壤原生动物群落最为旺盛,尤其是施磷肥后肉足虫数量大幅度提高。氮磷肥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植被组成影响的差异,可能是土壤生物对不同肥料及其用量的响应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所在,其中施氮肥多以负效应为主,而施磷肥则多以正效应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氮磷肥 土壤微生物量 线虫 原生动物 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对青枯病不同抗性桑树根际微生物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董朝霞 郭瑶 +6 位作者 于翠 朱志贤 莫荣利 李勇 邓文 熊超 胡兴明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36-544,共9页
采用常规稀释平板法和Biolog Ecoplates微平板技术,研究单施氮肥(N)、氮肥配施有机肥(NO)、氮肥配施生物炭肥(NB)、未施肥(CK)对抗青枯病桑树品种抗青10号(KQ10)和易感青枯病桑树品种桂优62号(GY62)的根际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碳代谢能力... 采用常规稀释平板法和Biolog Ecoplates微平板技术,研究单施氮肥(N)、氮肥配施有机肥(NO)、氮肥配施生物炭肥(NB)、未施肥(CK)对抗青枯病桑树品种抗青10号(KQ10)和易感青枯病桑树品种桂优62号(GY62)的根际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碳代谢能力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桑园肥培管理和桑树青枯病的综合防治提供试验依据。不同施肥组的调查数据表明:与CK相比,NO和NB处理能够提高桑树根际细菌和放线菌数量(P<0.05),以及微生物对糖类、氨基酸类及羧酸类碳源的利用能力;随施肥时期延长,NO处理组的桑树根际细菌和放线菌数量,以及对糖类、氨基酸类、羧酸类碳源的利用能力和碳代谢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N处理组与CK组(P<0.05),NB处理组次之,而N处理组的桑树根际真菌数量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组(P<0.05),NO与NB处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根际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及土壤脲酶和中性磷酸酶的活性;细菌和放线菌数量与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含量及土壤脲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放线菌数量与根际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含量及中性磷酸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真菌数量与速效氮含量及脲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微生物碳代谢多样性指数与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抗性品种的调查数据显示,抗病桑树品种根际土壤中的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碳利用多样性指数及土壤有机质含量等均高于易感桑树品种,而真菌数量则显著低于易感桑树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品种 青枯病抗病性 施肥 根际土壤 微生物 碳代谢多样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