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边际减排成本的集装箱船碳中和路径和碳价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弓 周万利 +2 位作者 倪志锋 陈伟民 王丹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0-147,共8页
为研究集装箱单船碳中和路径,以及分析碳价对碳中和路径的影响,文章以一艘拟建的12000 TEU集装箱船为研究对象,采用边际减排成本理论评估方法,基于三型方案开展技术措施、营运措施和替代燃料组合的单船碳中和路径研究,分析边际减排成本... 为研究集装箱单船碳中和路径,以及分析碳价对碳中和路径的影响,文章以一艘拟建的12000 TEU集装箱船为研究对象,采用边际减排成本理论评估方法,基于三型方案开展技术措施、营运措施和替代燃料组合的单船碳中和路径研究,分析边际减排成本与碳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技术措施与营运措施的组合可实现约28.62%的减排;大多数技术措施和营运措施具有成本效益;随着碳价升高到有限值,甲醇双燃料和氨双燃料两种船型的后期额外成本也逐渐具有经济性;单靠碳税难以实现2050年碳中和;氨双燃料船具备和甲醇双燃料船商业竞争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路径 边际减排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碳中和目标的中国工业部门减排路径与战略选择 被引量:9
2
作者 陈诗一 王畅 郭越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0,共20页
工业部门(包含电力工业)是中国碳排放量最多的国民经济部门.探寻工业部门合理有效的碳减排路径是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本文分解了中国2000年—2019年工业碳排放历史演变路径的驱动因素,预测了三种情景下2019年—2060... 工业部门(包含电力工业)是中国碳排放量最多的国民经济部门.探寻工业部门合理有效的碳减排路径是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本文分解了中国2000年—2019年工业碳排放历史演变路径的驱动因素,预测了三种情景下2019年—2060年工业碳排放的潜在演变路径,估计了工业部门碳中和进程中所需的投资额,讨论了不同减排时点选择下投资需求的异质性.研究发现:1)规模效应和效率效应是历史演变路径中最关键的驱动因素,而化石能源清洁转化效应、化石能源内部结构效应和清洁能源替代效应的影响较小;2)非电力工业未来核心的碳减排技术路径为能源效率提升和清洁能源消费替代,电力工业未来核心的碳减排技术路径则为清洁能源发电替代;3)在当前的技术水平下,工业部门碳中和的进程中需要超过300万亿元的巨额投资,所需投资主要集中于高排放的非电力工业.本文最后提出了“以技术为核心,以市场为机制,以政策为引导”的中国工业部门实现碳中和的战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排放 碳中和路径 指数分解 情景分析 边际减排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实现碳中和:进程评估与实践困境 被引量:4
3
作者 袁晓玲 金中国 李朝鹏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106,共17页
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面临经济结构转型与能源结构调整等严峻挑战。根据2020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能源消费数据与土地利用数据核算得到其CO_(2)排放量与吸收量,对碳中和进程进行评估。研究认为,2020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平均碳中和进程... 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面临经济结构转型与能源结构调整等严峻挑战。根据2020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能源消费数据与土地利用数据核算得到其CO_(2)排放量与吸收量,对碳中和进程进行评估。研究认为,2020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平均碳中和进程为5.45%,区域碳中和进程差异较大,呈现出“阶梯状”特征;其中9个高碳中和进程型省市自治区平均碳中和进程为16.66%,而11个低碳中和进程型省市自治区平均进程仅为1.32%。目前,中国实现碳中和面临碳赤字严重、碳汇量缩减以及区域协同不足的实践困境,应根据区域CO_(2)排放与吸收特征,由经济与科研水平具有比较优势的省市自治区研发新型低碳技术,通过区域内部产业承接转移实现结构性减排,同时完善碳汇自然资源价值实现机制推进增汇,配合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实现区域协同的碳中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和进程 区域特征 实践困境 碳中和路径 区域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与探索
4
作者 施卫华 阮宁毅 +2 位作者 徐林东 张新娜 杨洪磊 《绿色科技》 2025年第14期229-234,共6页
分析云南省分布式光伏发电资源、技术应用、经济可行性及政策体系,结合实地调研与数据分析,揭示其在复杂地形与多元能源结构下的发展潜力与挑战。结果表明:云南全省年日照时数为1000~2800 h,大部分地区具备年太阳辐射量5000~6000 MJ/m^... 分析云南省分布式光伏发电资源、技术应用、经济可行性及政策体系,结合实地调研与数据分析,揭示其在复杂地形与多元能源结构下的发展潜力与挑战。结果表明:云南全省年日照时数为1000~2800 h,大部分地区具备年太阳辐射量5000~6000 MJ/m^(2)的优势,但受地形高差、电网结构等因素影响,项目经济性差异显著。通过智能跟踪、储能微网等技术应用,结合碳交易与补贴政策创新,可将内部收益率提升至8%~12%,助力“新能源+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提出“场景适配+技术迭代+政策激励”三位一体的优化路径,为其他可再生能源相似地区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伏 并网消纳 经济性评估 碳中和路径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