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解碳含量对碳/碳-聚酰亚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曾宏伟 李红 +4 位作者 姚彧敏 杨敏 陶银萍 任慕苏 孙晋良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8-154,共7页
通过化学气相渗透和浸渍-固化成型工艺制备碳/碳-聚酰亚胺复合材料。首先采用化学气相渗透法对碳毡进行热解碳的沉积,制得热解碳含量分别在7.33%(质量分数,下同),14.55%,22.00%的多孔碳/碳坯体,再经过特定的浸渍-固化工艺,依次制得碳/碳... 通过化学气相渗透和浸渍-固化成型工艺制备碳/碳-聚酰亚胺复合材料。首先采用化学气相渗透法对碳毡进行热解碳的沉积,制得热解碳含量分别在7.33%(质量分数,下同),14.55%,22.00%的多孔碳/碳坯体,再经过特定的浸渍-固化工艺,依次制得碳/碳-聚酰亚胺复合材料P1,P2,P3以及未添加热解碳的对照组P0。通过SEM、线膨胀系数测试和力学性能测试,探究不同热解碳含量对碳/碳-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微观形貌结构、平均线膨胀系数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300℃的温度区间,P0,P1,P2,P3的XY向平均线膨胀系数在(0.67~0.79)×10^(-6)℃^(-1)之间,四组XY向平均线膨胀系数基本相当。P1,P2,P3的Z向平均线膨胀系数较P0依次降低41.6%,41.8%,24.1%,热解碳显著降低了材料的Z向平均线膨胀系数。P0,P1,P2,P3的XY向压缩强度依次是243.91,244.73,216.65,210.79 MPa,Z向压缩强度依次是269.22,258.80,246.68,219.20 MPa,P1压缩强度与P0相当。P0,P1,P2,P3的Z向弯曲强度依次是92.77,77.11,80.71,86.06 MPa。不同的热解碳含量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不同,较低的热解碳含量基本保持了材料的压缩强度,而较高的热解碳含量可基本保持材料的弯曲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碳-聚酰亚胺复合材料 热解 微观形貌 平均线膨胀系数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离子体改性的碳纤维/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研究
2
作者 曹鹏宇 李娜 +1 位作者 王凯 李昕洋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45-250,共6页
分别采用O_(2)等离子体和Ar等离子体对两种具有不同表面特征的碳纤维进行改性处理,通过SEM、AFM、XPS、微脱粘测试等方法系统研究了等离子体改性对碳纤维表面物理化学特性及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界面结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纤维在等离... 分别采用O_(2)等离子体和Ar等离子体对两种具有不同表面特征的碳纤维进行改性处理,通过SEM、AFM、XPS、微脱粘测试等方法系统研究了等离子体改性对碳纤维表面物理化学特性及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界面结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纤维在等离子体刻蚀下形成微小沟槽并使得原有沟槽加深,表面粗糙程度增大,活性官能团含量最高分别提升38.99%和36.85%。等离子体处理后碳纤维/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界面结合性能均明显增强,其中O_(2)等离子体表现出最优的界面改性效果,对应两种纤维的界面剪切强度分别提高19.24%和23.58%。最后,结合界面剥脱断口的微观形貌及碳纤维表面物理化学特性变化,深入探究了界面改性机理。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通过物理啮合及化学键合的协同作用有效提高了碳纤维/聚酰亚胺界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纤维改性 复合材料 界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酰亚胺纳米纤维膜同步改善VARI成型CF/EP复合材料层间韧性和面内力学性能
3
作者 阳泽濠 宁博 +6 位作者 陈正国 徐学宏 刘卫平 薛怿 刘勇 张辉 俞建勇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212,共11页
研究了静电纺聚醚酰亚胺(PEI)纳米纤维膜对真空辅助树脂灌注(VARI)成型碳纤维/环氧树脂(CF/EP)复合材料层间韧性和面内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其内在微观机制。研究发现,PEI纳米纤维膜与环氧树脂浸渍性良好且不影响树脂流动,适用于灌注温... 研究了静电纺聚醚酰亚胺(PEI)纳米纤维膜对真空辅助树脂灌注(VARI)成型碳纤维/环氧树脂(CF/EP)复合材料层间韧性和面内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其内在微观机制。研究发现,PEI纳米纤维膜与环氧树脂浸渍性良好且不影响树脂流动,适用于灌注温度为70℃且灌注时间小于30 min的VARI成型工艺,在120℃的环氧树脂固化温度下6 min内完全溶解。PEI纳米纤维膜的引入可同时改善CF/EP复合材料的层间韧性和面内力学性能,15 g/m^(2)的PEI纳米纤维膜可以使CF/EP复合材料的Ⅰ型层间断裂韧度、Ⅱ型层间断裂韧度和层间剪切强度分别提升55.1%,65.4%和12.2%,20 g/m^(2)的PEI纳米纤维膜使CF/EP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模量分别提高了10.6%和9.3%,10 g/m^(2)的PEI纳米纤维膜使压缩强度和压缩模量分别增加24.3%和18.9%。PEI纳米纤维膜通过原位溶解和环氧树脂固化诱导相分离,在CF/EP复合材料层间形成均匀分布的PEI/环氧树脂两相结构,提高了复合材料层间裂纹的扩展阻力和层间树脂基体的载荷转移能力,可能是复合材料层间韧性和面内力学性能得到改善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 真空辅助树脂灌注 纳米纤维膜 层间韧性 面内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基碳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郑浩宇 申知朋 +3 位作者 金璐 衡芳芳 张永刚 王雪飞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22,共6页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具有高功率密度和长循环寿命的能源存储系统,电极材料是超级电容器的核心部分。碳材料是目前已商业化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低的能量密度使其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聚酰亚胺具有易碳化、富含杂原子、碳收率高、结构设计...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具有高功率密度和长循环寿命的能源存储系统,电极材料是超级电容器的核心部分。碳材料是目前已商业化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低的能量密度使其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聚酰亚胺具有易碳化、富含杂原子、碳收率高、结构设计性强等诸多优点,是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潜在前驱体材料。介绍了基于聚酰亚胺碳材料的超级电容器电极的制备方法,以及聚酰亚胺基复合碳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进展,最后展望了聚酰亚胺基碳材料在超级电容器电极中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杂原子掺杂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基碳泡沫的制备及其隔热性能研究
5
作者 张振江 郝梦圆 +2 位作者 张永刚 钱鑫 张瑾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62,共6页
以聚酯铵盐粉末为原料,采用粉末发泡法制备聚酰亚胺泡沫(PIF),对其进行高温碳化处理得到聚酰亚胺基碳泡沫(CPIF)。利用热重-红外联用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共聚焦拉曼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研究了... 以聚酯铵盐粉末为原料,采用粉末发泡法制备聚酰亚胺泡沫(PIF),对其进行高温碳化处理得到聚酰亚胺基碳泡沫(CPIF)。利用热重-红外联用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共聚焦拉曼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研究了聚酰亚胺碳化过程中的微观结构演变,并使用同步热分析仪和激光热导仪分析了CPIF的热稳定性和隔热性能。结果表明,CPIF在1000℃以内的质量损失均小于10%,热稳定性优于PIF,且碳化温度越高,热稳定性越好;碳化温度为900℃和1400℃时制备的CPIF热导率均小于0.15W/(m·K),表明材料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 热稳定性 隔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MXene-CZIF/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制备与表征
6
作者 杨雪雪 晁敏 +3 位作者 刘石 张贝 骆春佳 颜录科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8-197,共10页
以二维过渡金属碳/氮化物(MXene)和碳化沸石咪唑骨架(carbonized 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s,CZIF)为功能填料,通过原位聚合法与热亚胺化工艺,成功制备兼具导电性与磁性能的MXene-CZIF/PI复合薄膜,并对复合薄膜的导电性、磁性能... 以二维过渡金属碳/氮化物(MXene)和碳化沸石咪唑骨架(carbonized 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s,CZIF)为功能填料,通过原位聚合法与热亚胺化工艺,成功制备兼具导电性与磁性能的MXene-CZIF/PI复合薄膜,并对复合薄膜的导电性、磁性能、力学性能、阻燃性能及热稳定性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填料MXene和CZIF含量的增加,复合薄膜的电导率和饱和磁化强度显著提升。当MXene和CZIF含量达到40%(质量分数)时,PMCo-40薄膜的电导率可达0.33 S/cm,饱和磁化强度可达6.95 A·m^(2)·kg^(-1)。另外,PMCo-40薄膜表现出优异的综合性能:拉伸强度达到47.83 MPa,极限氧指数高达37.7%(体积分数),酒精灯下燃烧60 s后薄膜几乎没有变化,展现出良好的阻燃性能;在氮气氛围下800℃时的残炭量可达80.76%,表明其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 MXene 化沸石咪唑骨架(CZIF) 原位 磁性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子结构聚酰亚胺基碳微球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7
作者 周鑫 许成成 +2 位作者 俞娟 黄培 王晓东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1-127,共7页
为了获得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分别以1,6-己二胺(HMDA)、4,4′-二氨基二苯醚(ODA)和对苯二胺(PDA)为二胺单体,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为二酐单体,通过溶剂热的方法合成三种不同分子构型的聚酰亚胺(HMDA-PMDA、ODA-PMDA、PDA-PMDA)... 为了获得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分别以1,6-己二胺(HMDA)、4,4′-二氨基二苯醚(ODA)和对苯二胺(PDA)为二胺单体,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为二酐单体,通过溶剂热的方法合成三种不同分子构型的聚酰亚胺(HMDA-PMDA、ODA-PMDA、PDA-PMDA),经高温退火处理得到聚酰亚胺(PI)基碳微球材料。结果表明,ODA-PMDA型PI碳微球作为电极材料时,在较大的比表面积(752.3m^(2)/g),微介孔共存的孔道结构,以及丰富的N、O杂原子(N含量5.7%,O含量11.6%)掺杂多重协同作用下,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电流密度为0.5A/g时,实现了277.4F/g的高比电容,并在大电流密度下具有高倍率性能。即使在10000次充放电循环后,仍能保持其初始容量的98.7%,具有卓越的循环寿命。因此,ODA-PMDA型PI基电极材料展示了在超级电容器中广泛应用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球 电极材料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改性对碳纤维增强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在不同温度下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8
作者 董凤霞 侯国梁 +3 位作者 刘亮 曹凤香 刘昊 阎逢元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8-154,共7页
采用CSEM THT07-135高温摩擦试验机,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碳纤维增强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行为,重点考察了稀土改性对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改性处理可以提高复合材料在测试温度范围内的减摩耐磨性能.通过场发射扫... 采用CSEM THT07-135高温摩擦试验机,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碳纤维增强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行为,重点考察了稀土改性对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改性处理可以提高复合材料在测试温度范围内的减摩耐磨性能.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纤维改性前后的形貌进行分析,发现稀土溶液对纤维表面具有一定的刻蚀作用,进而提高了其比表面积;通过XPS测试分析,发现改性后的碳纤维表面的O、N含量增加,从而提高了纤维表面的极性,最终提高了纤维与树脂间的界面结合强度和材料的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溶液 纤维 摩擦 高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热塑性聚酰亚胺及其复合材料 被引量:15
9
作者 宋艳江 王晓东 +1 位作者 王伟 黄培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63-366,共4页
采用双螺杆共混挤出法,在热塑性聚酰亚胺(TPI)树脂中添加碳纤维(CF)进行复合增强,实验研究了碳纤维种类、加入量及成型方法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纤维的加入能显著提高材料的常温和高温力学强度,并与碳纤维种类有关;复... 采用双螺杆共混挤出法,在热塑性聚酰亚胺(TPI)树脂中添加碳纤维(CF)进行复合增强,实验研究了碳纤维种类、加入量及成型方法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纤维的加入能显著提高材料的常温和高温力学强度,并与碳纤维种类有关;复合材料的拉伸和弯曲强度均随着碳纤维加入量的增大而升高;相对于模压成型方法,注塑成型可获得更高强度的复合材料。由扫描电镜(SEM)观察到的材料拉伸和弯曲断面的微结构形貌,初步探讨了碳纤维的增强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 热塑性 增强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改性碳纤维对聚酰亚胺复合材料摩擦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杨长城 姚月雯 +1 位作者 王晓东 黄培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7-80,85,共5页
采用硝酸氧化法和涂层复合改性法分别对碳纤维(CF)进行表面改性,并制备CF改性聚酰亚胺(PI)复合材料。考察材料在不同滑动速度和载荷下的摩擦磨损行为,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磨损表面形貌。结果表明:CF与PI基体的界面结合强度对PI复合... 采用硝酸氧化法和涂层复合改性法分别对碳纤维(CF)进行表面改性,并制备CF改性聚酰亚胺(PI)复合材料。考察材料在不同滑动速度和载荷下的摩擦磨损行为,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磨损表面形貌。结果表明:CF与PI基体的界面结合强度对PI复合材料在不同滑动速度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影响较大,涂层复合处理法比硝酸处理法能更有效提高CF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强度,提高复合材料在高滑动速度下的摩擦磨损性能。CF的强度是影响复合材料在不同载荷下摩擦磨损性能的主要因素,CF经过表面处理后强度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导致在高载荷条件下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下较未处理的CF/PI复合材料相比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 表面改性 工况条件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表面改性碳纤维增强热塑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长城 俞娟 +1 位作者 王晓东 黄培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0-93,共4页
采用硝酸氧化改性和涂层复合改性法分别对碳纤维(CF)进行了表面处理,并制备了CF增强热塑性聚酰亚胺(TPI)复合材料;对CF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研究了表面改性方法对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磨损表面形貌... 采用硝酸氧化改性和涂层复合改性法分别对碳纤维(CF)进行了表面处理,并制备了CF增强热塑性聚酰亚胺(TPI)复合材料;对CF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研究了表面改性方法对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磨损表面形貌。结果表明:硝酸氧化改性增大了CF的表面粗糙度,随处理时间的延长粗糙度增大;经涂层复合改性后,CF表面包覆了一层聚酰亚胺(PI),保护了CF并提高了其与基体界面的结合强度;经表面改性后的CF增强TPI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均得到提高,以涂层复合改性的效果最好;硝酸氧化改性后的CF在摩擦过程中易断裂,复合材料的磨损形貌以磨粒磨损为主,而涂层复合改性后的CF断裂得到抑制,与基体结合更为牢固,磨损表面较为平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 纤维 表面改性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和碳纤维改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 被引量:6
12
作者 姚月雯 高鑫 +1 位作者 王晓东 黄培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44-47,共4页
以石墨、碳纤维(CF)、聚酰亚胺(PI)三元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考察了CF体积含量对PI三元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并采用了拟二元体系模型探讨了石墨和CF填充PI复合材料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CF的加入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 以石墨、碳纤维(CF)、聚酰亚胺(PI)三元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考察了CF体积含量对PI三元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并采用了拟二元体系模型探讨了石墨和CF填充PI复合材料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CF的加入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CF含量(VCF)为11.8%(体积分数,下同)时,拉伸强度可达66.37 MPa;弯曲强度随着VCF的增加而增加,当VCF为24.6%时,弯曲强度可达103.3 MPa。复合材料热导率呈非线性增长,表明石墨和CF间存在协同效应;当VCF为34.1%时,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CF与石墨能很好地搭接,增大了传热面积,复合材料热导率可达0.512 W/(m.K),约是其计算值的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 石墨 热导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型工艺对碳纤维增强热塑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宋艳江 章刚 +2 位作者 来育梅 王晓东 黄培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9-62,共4页
采用双螺杆挤出共混的方法,制备了热塑性聚酰亚胺(TPI)/碳纤维(CF)复合材料,考察了注射和热模压两种成型工艺对 TPI/CF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应力-应变曲线、线性膨胀系数以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射成型试样的各项力学性能均... 采用双螺杆挤出共混的方法,制备了热塑性聚酰亚胺(TPI)/碳纤维(CF)复合材料,考察了注射和热模压两种成型工艺对 TPI/CF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应力-应变曲线、线性膨胀系数以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射成型试样的各项力学性能均比模压成型的高,达到1.5~2.0倍;相比模压成型,注射成型试样具有较高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其应力-应变曲线斜率也较大;由于纤维在注射流动方向上高度取向,注射成型试样具有最佳的高温尺寸稳定性;注射成型试样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为模压成型的1.7倍和1.5倍;扫描电镜分析表明,纤维在注射流动方向上高度取向,模压成型试样呈现黏着磨损,注射成型试样以磨粒磨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 纤维 增强 成型工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颖 周华 程先华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7-170,共4页
为改善碳纤维表面活性,提高碳纤维增强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分别采用稀土改性剂和空气氧化处理方法对碳纤维表面进行改性处理,研究了在干摩擦条件下载荷、往复滑动频率以及不同改性处理方法对碳纤维/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 为改善碳纤维表面活性,提高碳纤维增强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分别采用稀土改性剂和空气氧化处理方法对碳纤维表面进行改性处理,研究了在干摩擦条件下载荷、往复滑动频率以及不同改性处理方法对碳纤维/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纤维表面改性处理能够提高碳纤维/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在干摩擦条件下,未处理与空气氧化处理的复合材料摩擦系数和磨损量均随载荷和往复滑动频率的上升而显著上升;与空气氧化改性处理相比,稀土改性处理能够有效地改善碳纤维与聚酰亚胺树脂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性能,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经过稀土处理的碳纤维/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纤维 表面改性 稀土溶液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处理碳纤维改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 被引量:7
15
作者 靖长亮 何春霞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6,共3页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高温氧化和超声波+偶联剂复合方法(简称超声复合方法)分别对碳纤维(CF)进行表面处理,制备不同表面处理的CF改性热塑性聚酰亚胺(PI)复合材料,研究表面处理CF对CF/PI复合材料力学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高温氧化和超声波+偶联剂复合方法(简称超声复合方法)分别对碳纤维(CF)进行表面处理,制备不同表面处理的CF改性热塑性聚酰亚胺(PI)复合材料,研究表面处理CF对CF/PI复合材料力学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PI复合材料磨损表面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与纯PI相比,CF的加入提高了PI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经超声复合处理的CF的增强效果较好;磨损表面表明:超声复合处理CF改性PI复合材料磨损表面的犁沟和磨屑较少,且平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 表面处理 机械性能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模碳纤维M40/聚酰亚胺预成型膜层合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詹茂盛 郑文海 鲁云华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12,77,共8页
采用膜层压方法,制备了单向高模碳纤维增强共聚聚酰亚胺复合材料;考察了共聚聚酰亚胺结构、纤维表面处理和成型工艺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膜层压复合材料的孔隙小,力学性能高,分子链柔顺的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高;纤维... 采用膜层压方法,制备了单向高模碳纤维增强共聚聚酰亚胺复合材料;考察了共聚聚酰亚胺结构、纤维表面处理和成型工艺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膜层压复合材料的孔隙小,力学性能高,分子链柔顺的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高;纤维表面处理对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影响不大;成型温度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模纤维 层合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H-304热固性聚酰亚胺树脂及其碳纤维复合材料高温热稳定性的研究
17
作者 苏文成 李家泽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1996年第3期9-11,共3页
用热重分析仪分析了KH-304热固性聚酰亚胺树脂及其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氮气和空气中的热分解过程,计算了它们在氮气和空气中的热分解活化能,比较了两者的高温热稳定性。
关键词 树脂 纤维 复合材料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粘结剂对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复合材料循环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何旻雁 杨志伟 +5 位作者 王振宇 任小龙 刘鑫雨 王烉然 罗加悦 朱凌云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1-24,28,共5页
如何通过粘结剂有效抑制硅碳复合材料的体积膨胀一直是锂离子电池行业的研究热点。本文针对传统聚偏氟乙烯(PVDF)树脂无法有效抑制硅基复合材料体积膨胀的问题,利用高强度的改性聚酰亚胺树脂作为硅碳复合材料的粘结剂,通过不同基团的有... 如何通过粘结剂有效抑制硅碳复合材料的体积膨胀一直是锂离子电池行业的研究热点。本文针对传统聚偏氟乙烯(PVDF)树脂无法有效抑制硅基复合材料体积膨胀的问题,利用高强度的改性聚酰亚胺树脂作为硅碳复合材料的粘结剂,通过不同基团的有效引入对电池性能进行提升。结果表明:使用聚酰亚胺类树脂作为硅碳复合材料的粘结剂时,可明显提高硅碳复合材料的循环性能,而采用具有羟基基团的PI-3聚酰亚胺树脂作为粘结剂时,硅碳复合材料的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改性 循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碱腐蚀对聚酰亚胺/碳纤维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穆丽柏 俞娟 +1 位作者 王晓东 黄培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78-82,共5页
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ATR)、环境扫描电镜(SEM)、摩擦磨损试验机,对聚酰亚胺/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质量分数为10%的HCl和NaOH溶液中腐蚀不同时间后的红外光谱及摩擦磨损性能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材料的耐酸性明显优于耐碱性;酸碱处理后... 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ATR)、环境扫描电镜(SEM)、摩擦磨损试验机,对聚酰亚胺/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质量分数为10%的HCl和NaOH溶液中腐蚀不同时间后的红外光谱及摩擦磨损性能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材料的耐酸性明显优于耐碱性;酸碱处理后材料表面的基团结构发生了相应变化;HCl溶液和NaOH溶液腐蚀环境对材料摩擦因数的影响程度基本相同,处理后摩擦因数都降低,酸蚀环境对材料磨损率的影响不大,而碱蚀环境影响较大;腐蚀环境对材料的裂纹扩展有较明显的加速作用,酸碱处理后材料的磨损机制主要是磨粒磨损和疲劳磨损的综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 酸碱腐蚀 红外光谱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纺碳纳米纤维短纤增强的高介电常数聚酰亚胺复合材料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小燕 许文慧 侯豪情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1-224,共4页
通过碳化电纺纳米纤维研磨和超声破碎制备碳纳米纤维短纤(SCNFs),并用作填料制备碳纳米纤维短纤/聚酰亚胺(SCNFs/PI)复合材料.研究了SCNFs/PI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SCNFs既对这种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具有显著的改善,也... 通过碳化电纺纳米纤维研磨和超声破碎制备碳纳米纤维短纤(SCNFs),并用作填料制备碳纳米纤维短纤/聚酰亚胺(SCNFs/PI)复合材料.研究了SCNFs/PI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SCNFs既对这种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具有显著的改善,也是制备高介电常数复合材料的良好导电填料.与纯PI相比,含SCNFs质量分数为1%复合材料的抗拉伸强度提升了39.43%;同时,这个复合材料也显示了一个质量分数为4%的SCNFs低渗流阈值,此时的介电常数为60.79@100 Hz.这些电纺碳纳米纤维短纤增强的PI复合材料有望作为高性能介电材料在现代电子器件行业中得到良好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纺纳米纤维 化纳米纤维短纤 高介电常数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