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酸碱溶胀法制备聚合物中空微球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琚飞飞 汪谟贞 葛学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85-790,798,共7页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核壳结构的poly(methyl methacrylate)/polystyrene(PMMA/PS)和poly(butyl acrylate)/polystyrene(PBA/PS)微球,并以此作为前驱体,利用酸碱溶胀法成功地制备出PS中空微球.采用TEM和SEM对核壳微球和中空微...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核壳结构的poly(methyl methacrylate)/polystyrene(PMMA/PS)和poly(butyl acrylate)/polystyrene(PBA/PS)微球,并以此作为前驱体,利用酸碱溶胀法成功地制备出PS中空微球.采用TEM和SEM对核壳微球和中空微球的形貌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中空结构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壳层单体St包裹种子微球的聚合阶段,单体和引发剂的滴加速度及温度对最终的PS中空微球形态有着显著的影响:滴加速度过慢,反应温度过高均不利于中空微球的形成.另外,组成种子微球的单体和壳层单体的性质对中空微球的形态也有着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乳液聚合 碱溶胀法 聚苯乙烯 核壳结构微球 中空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碱渗透溶胀法制备微米/亚微米级中空聚合物微球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忠兵 詹晓力 陈丰秋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9-72,共4页
介绍了酸碱渗透溶胀法制备微米/亚微米级中空聚合物微球,以该方法制备中空聚合物微球的具体步骤为顺序,综述了现阶段该方法制备中空聚合物微球的研究现状,分析了该方法中有关微球中空形态及性质控制的影响因素,并对中空聚合物微球未来... 介绍了酸碱渗透溶胀法制备微米/亚微米级中空聚合物微球,以该方法制备中空聚合物微球的具体步骤为顺序,综述了现阶段该方法制备中空聚合物微球的研究现状,分析了该方法中有关微球中空形态及性质控制的影响因素,并对中空聚合物微球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溶胀 中空聚合物微球 乳液聚合 核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层对核包覆比对聚合物中空乳胶粒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邵庆辉 李辉 +2 位作者 胡剑青 王锋 涂伟萍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0-25,33,共7页
通过碱溶胀法制备了不同中间层对核包覆比的聚合物中空乳胶粒,然后通过粒径分析、粘度分析、SEM分析、TEM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等方法对制得的中空乳胶粒进行表征,研究了中间层对核包覆比对中空乳胶粒的形态和遮盖性影响.结果... 通过碱溶胀法制备了不同中间层对核包覆比的聚合物中空乳胶粒,然后通过粒径分析、粘度分析、SEM分析、TEM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等方法对制得的中空乳胶粒进行表征,研究了中间层对核包覆比对中空乳胶粒的形态和遮盖性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中间层对核包覆比从6到10的增加,中空乳胶粒的溶胀程度逐渐减小,强度逐渐增加,遮盖性先增加后减小;当中间层对核包覆比为6,7时,中空乳胶粒表面粗糙,溶胀程度较大,空腔较大,壳层较薄,有相当数量的乳胶粒塌陷甚至破裂;当中间层对核包覆比为9,10时,中空乳胶粒表面光滑,溶胀程度小,空腔较小,壳层较厚,几乎无乳胶粒塌陷和破裂;当中间层对核包覆比为8时,中空乳胶粒溶胀程度适中,遮盖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溶胀法 聚合物中空乳胶粒 中间层对核包覆比 遮盖性 溶胀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层厚度对中空苯丙乳胶粒结构形态及遮盖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袁腾 梁斌 +2 位作者 黄家健 杨卓鸿 邵庆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24-728,共5页
在利用三层交联型碱溶胀法制备中空苯丙乳胶粒的基础上,采用粒径分析仪、粘度计、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 spectrophotometry)等测试方法考察了壳层厚度对中空乳胶粒结构形态和遮盖性的影响。研究结... 在利用三层交联型碱溶胀法制备中空苯丙乳胶粒的基础上,采用粒径分析仪、粘度计、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 spectrophotometry)等测试方法考察了壳层厚度对中空乳胶粒结构形态和遮盖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壳层的厚度对中空聚合物乳胶粒的形态和遮盖性具有重要影响,随着壳层厚度的增加,乳胶粒粒径先减小后增大,并在壳/中间层包覆核的比值等于7时达到最小值,乳液粘度也一直减小。同时,在壳层厚度增加的过程中,中空聚合物乳胶粒表面粗糙程度逐渐降低,破裂和塌陷的乳胶粒逐渐减少,遮盖性先增强后减弱。壳/中间层包覆核的最佳比值为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苯丙乳胶粒 三层交联型碱溶胀法 层厚 结构形态 遮盖性 粒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空结构聚合物微球的制备 Ⅱ.核壳比和壳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白飞燕 方仕江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4-168,共5页
为了考察核壳比和壳组成对中空结构聚合物微球形态的影响,首先以种子乳液聚合法结合预乳化滴加工艺合成了一系列不同核壳比和壳组成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核壳乳液,经碱/酸溶胀法处理... 为了考察核壳比和壳组成对中空结构聚合物微球形态的影响,首先以种子乳液聚合法结合预乳化滴加工艺合成了一系列不同核壳比和壳组成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核壳乳液,经碱/酸溶胀法处理获得了不同中空度(8%~30%)的中空结构聚合物微球。实验发现,核壳比与壳组成对聚合物微球中空度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匹配性。一定核壳比下,为获得中空度最大的中空结构聚合物微球,壳组成存在一个最佳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结构聚合物微球 种子乳液聚合 颗粒形态 /酸溶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