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西碱性岩-碳酸岩型稀土矿床成矿模型 被引量:7
1
作者 翁强 牛贺才 +2 位作者 杨武斌 李宁波 单强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65-473,I0003,共10页
为构建碱性岩-碳酸岩型稀土矿床成矿模型,从源区及岩浆演化角度研究了川西牦牛坪和里庄两个典型稀土矿床。牦牛坪碱性正长岩元素和Sr、Nd、Pb、B同位素以及里庄基性脉岩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显示,来自俯冲板片熔/流体的共同交代使... 为构建碱性岩-碳酸岩型稀土矿床成矿模型,从源区及岩浆演化角度研究了川西牦牛坪和里庄两个典型稀土矿床。牦牛坪碱性正长岩元素和Sr、Nd、Pb、B同位素以及里庄基性脉岩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显示,来自俯冲板片熔/流体的共同交代使地幔源区发生稀土初始富集,切壳拉张性深大断裂引发的脉动式软流圈上涌,诱发富集地幔低程度部分熔融形成富稀土和挥发分的碱性母岩浆。牦牛坪云母原位主、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在地壳岩浆房中,幔源碱性母岩浆经适度演化后不混溶形成了碱性硅酸盐熔体与富SO_(3)和F的碳酸盐熔体。牦牛坪氟碳铈矿原位Th-Pb定年和单斜辉石、磷灰石成分和方解石C-O、Sr、Pb同位素及组成研究显示,不混溶的硅酸盐熔体与碳酸盐熔体经充分演化,分别形成碱性岩型、霓辉重晶伟晶岩型和碳酸岩型稀土矿体。里庄矿床霓长岩化研究显示,富稀土流体出溶和强烈的水-岩反应有利于稀土元素超常富集成矿。此外,牦牛坪矿床杂岩体中的碱性花岗斑岩锆石U-Pb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及Sr、Nd、Hf同位素研究显示,软流圈上涌导致的区域持续性地热异常对超大型稀土矿床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结合前人研究结果,本文认为源区稀土富集、熔体不混溶、充分的岩浆-热液演化及区域高热状态可能是形成超大型碱性岩-碳酸岩型稀土矿床的重要控制因素,并据此构建了川西碱性岩-碳酸岩型稀土矿床成矿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岩-碳酸岩型稀土矿床 源区过程 岩浆演化 成矿模 川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光谱(VNIR-SWIR-TIR)技术对碳酸岩型稀土矿床中氟碳铈矿的识别与应用
2
作者 郭东旭 史维鑫 +5 位作者 郭锐 高卿楠 任潇洒 刘军媛 郭雪 梅晓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00-1711,共12页
氟碳铈矿是碳酸岩型稀土矿床中最重要的稀土矿物之一,在矿床地质体成岩、蚀变、矿化过程中蕴藏了极其重要的地质信息,如何精确识别该矿物含量是地质学家一直关注的焦点之一。钻孔岩心、野外近地、机载或星载高光谱(VNIR-SWIR-TIR)技术,... 氟碳铈矿是碳酸岩型稀土矿床中最重要的稀土矿物之一,在矿床地质体成岩、蚀变、矿化过程中蕴藏了极其重要的地质信息,如何精确识别该矿物含量是地质学家一直关注的焦点之一。钻孔岩心、野外近地、机载或星载高光谱(VNIR-SWIR-TIR)技术,具有绿色、快速、无损探测物质成分的特点,前人应用该技术在稀土元素及其化合物,稀土矿物的定性识别,以及对稀土元素的定量反演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对氟碳铈矿定性、定量的系统研究相对有限,有待进一步深入开展。以牦牛坪、大陆槽和白云鄂博含氟碳铈矿矿石为研究对象,应用HyLogger型岩心光谱扫描仪,并辅以X射线粉晶衍射、电子探针实验测试分析,探究基于高光谱(VNIR-SWIR-TIR)技术对碳酸岩型稀土矿床中氟碳铈矿的识别与应用。大陆槽矿床和牦牛坪矿床的矿石矿物组合、方解石主量成分、氟碳铈矿主量成分具有相似性,矿石矿物均以氟碳铈矿为主,脉石矿物均以方解石-萤石-天青石-重晶石-石英-云母-霓辉石-钠铁闪石为主;方解石主量成分以CaO为主,含有极少量的FeO、MnO、MgO;氟碳铈矿含有较高的La_(2)O_(3)、Ce_(2)O_(3)、Pr_(2)O_(3)、Nd_(2)O_(3)、F。总结了氟碳铈矿在VNIR-SWIR-TIR波段高光谱的相对吸收深度(相对反射高度)、吸收面积、半高宽光谱参数。氟碳铈矿在400~1300 nm波段强吸收峰位于511、522、580、677、742、865、890、1094和1255 nm,且不随氟碳铈矿含量(≥10%)的变化而变化。氟碳铈矿这些强吸收峰的相对吸收深度、吸收面积与其含量强烈正相关,并以此建立氟碳铈矿定量反演的多类模型。其中,特征强吸收峰的相对吸收深度或吸收面积的一元二次回归模型(R^(2)为0.9885~0.9976)对氟碳铈矿含量的预测效果最好,通过所建算法模型对大陆槽碳酸岩型稀土矿床钻孔ZK3303的氟碳铈矿含量、REO含量进行预测,并与化学分析的REO含量对比,三者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趋势总体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研究认为,高光谱(VNIR-SWIR-TIR)技术在氟碳铈矿准确识别和含量探测方面优势突出,在碳酸岩型稀土矿床的野外矿产勘查、区域勘查、深边部资源预测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氟碳铈矿 碳酸岩 稀土 矿床勘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大陆槽碳酸岩型稀土矿床典型岩矿石高光谱(V-NIR-SWIR)特征与应用研究
3
作者 郭东旭 史维鑫 +6 位作者 高卿楠 回广骥 张弘 任潇洒 原春雨 赵龙贤 刘军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2-752,共11页
近年来,高光谱技术因其可以绿色、快速、无损探测物质成分和提高勘查效率而备受关注,前人应用光谱对稀土元素及其化合物,稀土矿物的定性识别,以及对稀土元素的定量反演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但对碳酸岩型稀土矿床稀土含量定量反演的... 近年来,高光谱技术因其可以绿色、快速、无损探测物质成分和提高勘查效率而备受关注,前人应用光谱对稀土元素及其化合物,稀土矿物的定性识别,以及对稀土元素的定量反演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但对碳酸岩型稀土矿床稀土含量定量反演的研究相对缺乏。应用HyLogger型岩心光谱扫描仪,获取大陆槽碳酸岩型稀土矿床典型矿石和岩石样品的V-NIR-SWIR波段的高光谱反射率数据,通过镜下鉴定明确矿石、岩石的属性,并通过全岩微量实验测试获取稀土元素含量,进而总结归纳不同类型矿石、岩石的高光谱反射率数据特征,通过回归分析建立稀土元素定量反演模型。研究表明,矿石样品在511、523、580、676、740、798、865、890、1093和1252 nm的典型吸收,其相对吸收深度Dep511≥0.002、Dep523≥0.002、Dep580≥0.002、Dep676≥0.002、Dep740≥0.004、Dep798≥0.006、Dep865≥0.004、Dep890≥0.002、Dep1093≥0.003、Dep1252≥0.002等光谱参数,可作为矿化标志的重要信息。矿石样品的高光谱典型吸收位置及相对吸收深度,和15种稀土元素以及总稀土(含Y)含量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并以此建立多元线性回归反演模型,回归系数R 2位于0.759~0.987之间,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研究认为,V-NIR-SWIR波段的高光谱技术在快捷、无损、廉价探测碳酸岩型矿床矿石样品稀土含量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能够为该类矿床深边部矿产勘查、矿体圈定和资源预测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大陆槽 碳酸岩 稀土矿床 矿产勘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碳酸岩-碱性岩有关的铌-稀土矿床成矿作用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唯 应元灿 +2 位作者 柳加俊 杨帆 蒋少涌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铌和稀土资源主要来自与碳酸岩-碱性岩相关的矿床,加强碳酸岩-碱性岩系统铌和稀土成矿作用研究,对指导我国铌和稀土资源的找矿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与碳酸岩-碱性岩有关的铌-稀土矿床成矿作用及成因机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碳酸岩-碱... 铌和稀土资源主要来自与碳酸岩-碱性岩相关的矿床,加强碳酸岩-碱性岩系统铌和稀土成矿作用研究,对指导我国铌和稀土资源的找矿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与碳酸岩-碱性岩有关的铌-稀土矿床成矿作用及成因机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碳酸岩-碱性岩系统中铌和稀土的初始富集一般与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有关,地幔源区稀土和稀有金属、碱金属和挥发分的富集是成矿的关键。橄榄石、单斜辉石等早期岩浆矿物的高度分离结晶导致残余碱性岩浆中铌和稀土的进一步富集,结晶铌和稀土矿物;碳酸岩中铌矿物结晶有堆晶岩成因和交代成因两种机制。大多数与碳酸岩-碱性岩相关的铌-稀土矿床均经历了热液蚀变,岩浆铌矿物被原地蚀变成热液铌矿物;而碳酸岩-碱性岩中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中的轻重稀土在热液过程中均可被溶解迁移再沉淀为稀土矿物。包括物理富集、化学富集和/或生物富集过程在内的地表风化过程可进一步提升碳酸岩型铌-稀土矿床的品位;在碱性硅酸岩体系中,少数矿床通过物理富集提升铌和稀土品位,而大多数矿床的风化会导致稀土矿物的分解形成一些不易被经济利用的次生稀土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岩 碱性岩 矿床 稀土矿床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大格勒地区碱性岩-碳酸岩型铌矿勘查进展及找矿前景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涛 王秉璋 +9 位作者 袁博武 李玉龙 李积清 翟国良 马林 李五福 韩晓龙 封建平 王泰山 韩杰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60,共11页
铌广泛应用在冶金工业、原子能工业、航空航天工业、军事工业、电子工业、超导材料及医疗仪器等方面,是全球高度关注的关键矿产。碱性岩-碳酸岩型矿床赋存了世界上大部分的铌资源,而我国铌资源禀赋差,对外依存度大于90%。2021年青海省... 铌广泛应用在冶金工业、原子能工业、航空航天工业、军事工业、电子工业、超导材料及医疗仪器等方面,是全球高度关注的关键矿产。碱性岩-碳酸岩型矿床赋存了世界上大部分的铌资源,而我国铌资源禀赋差,对外依存度大于90%。2021年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在东昆仑大格勒地区发现了碱性岩-碳酸岩型铌矿,通过三年的勘查工作,圈定5条铌矿体,矿体延伸长160~1280 m,控制最大斜深800 m,矿体厚度4.3~115.7 m,Nb_(2)O_(5)平均品位0.092%~0.156%,伴生P_(2)O_(5)平均品位3.8%~5.6%。通过资源量估算,Nb_(2)O_(5)推断资源量超过10万吨,已达大型矿床规模。目前铌矿体在走向和倾向上延伸稳定,显示出良好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资源 碱性岩-碳酸岩 勘查进展 找矿前景 大格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铌在碳酸岩-碱性岩体系中的地球化学行为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婉珠 凌明星 +10 位作者 魏颖 薛硕 丁兴 赖峰 卢文宁 陈加杰 成曦晖 徐建兵 许德如 邬斌 曹俊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42-1462,共21页
稀土、铌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至关重要的关键金属。碳酸岩-碱性岩型是极为重要的稀土、铌成矿类型,其成矿机制一直存在争议,主要在于碳酸岩-碱性岩体系中REE、Nb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和行为尚不清楚。本文系统综述了全球碳酸岩-碱性岩型稀... 稀土、铌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至关重要的关键金属。碳酸岩-碱性岩型是极为重要的稀土、铌成矿类型,其成矿机制一直存在争议,主要在于碳酸岩-碱性岩体系中REE、Nb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和行为尚不清楚。本文系统综述了全球碳酸岩-碱性岩型稀土、铌资源的基本情况和分布格局、碳酸岩-碱性岩的成因与成矿机制、REE和Nb元素在碳酸岩-碱性岩体系中的地球化学行为等研究进展,并对碳酸岩-碱性岩成因不明、REE和Nb元素富集沉淀机制不清、元素分配行为不明确、络合物结构和稳定性缺乏实验研究等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本文旨在通过系统总结碳酸岩-碱性岩体系REE、Nb的超常富集机制和碳酸岩-碱性岩体系稀土、铌成矿理论,为强化我国稀土资源优势,缓解铌资源被“卡脖子”困局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岩-碱性岩体系 关键金属 稀土元素 地球化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碳酸岩-正长岩杂岩体型REE矿床成矿模式--以大陆槽REE矿床为例 被引量:25
7
作者 刘琰 陈超 +4 位作者 舒小超 郭东旭 李自静 赵海璇 贾玉衡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978-2000,共23页
冕宁-德昌稀土(REE)矿带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受川西一系列走滑断裂控制,大陆槽矿床是矿带中唯一位于南部的大型REE矿床。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对整个稀土矿带地质填图和室内研究,重点对大陆槽矿床的成矿特征、赋矿围岩及其蚀变、... 冕宁-德昌稀土(REE)矿带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受川西一系列走滑断裂控制,大陆槽矿床是矿带中唯一位于南部的大型REE矿床。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对整个稀土矿带地质填图和室内研究,重点对大陆槽矿床的成矿特征、赋矿围岩及其蚀变、矿石类型、成矿流体来源和流体包裹体演化等方面与同一矿带内的其它矿床进行了详细对比,进一步总结了碳酸岩型(含碳酸岩-正长岩杂岩体)REE矿床的成矿过程。大陆槽矿床的No.1号和No.3号矿体均位于碳酸岩-正长岩杂岩体内,分别由不同隐爆角砾岩筒所控制。以往研究认为两个矿体的碳酸岩-正长岩杂岩体侵位的年龄都在12Ma左右,本次研究发现在26.49±0.63Ma已经存在碳酸岩-正长岩杂岩体岩浆活动。大陆槽REE矿床受隐爆角砾岩构造活动和风化作用的影响,矿石类型以角砾岩型和风化型为主,脉石矿物和矿石矿物在手标本尺度和镜下很难辨认。通过野外观察、镜下矿物共生组合、包裹体显微测温等研究发现,大陆槽矿化过程和牦牛坪矿床相似,只是矿化规模较小,矿化阶段分为岩浆岩阶段-伟晶岩阶段(>600℃)-高温热液阶段(450~350℃)-低温热液阶段(<350℃),氟碳铈矿形成于热液阶段的晚期。根据伟晶岩阶段至热液阶段氟碳铈矿中流体包裹体的特征,发现多期次隐爆角砾活动导致大气降水和碳酸岩中脱出的CO_2的加入,使得成矿流体的密度(0.732~0.631g/cm^3)、压力(2436~101bar)逐渐降低,直至成矿。此外,岩相学观察和拉曼测试分析也表明包裹体从熔融包裹体过渡到含重晶石、萤石、天青石子晶的富CO_2包裹体、气液两相包裹体,显示了成矿流体由岩浆至热液的转化过程。大陆槽矿床中的包裹体阴离子以SO_4^(2-)为主,气体以CO_2为主,成矿流体中阳离子主要为K^+、Na^+、Ca^(2+)、Sr^(2+)、Ba^(2+)和稀土元素阳离子,表明流体属于SO_4^(2-)-CO_2-H_2O体系,与矿带中其它矿床的成矿流体体系一致。成矿流体的主要成分是岩浆水、大气水和碳酸岩脱碳作用形成的CO_2,后者导致热液方解石和氟碳铈矿的O同位素(氟碳铈矿和方解石:δ^(18)O=5.8‰~12.5‰)值升高。已有研究显示矿带中不同矿床的脉石矿物如重晶石、天青石的Sr-Nd-Pb同位素与碳酸岩-正长岩杂岩体的相关数值基本一致,表明这些脉石矿物来源于碳酸岩-正长岩杂岩体。多期次隐爆角砾岩化作用及大陆槽断裂相关的构造活动促进了成矿流体的循环,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大陆槽隐爆角砾岩型和风化型矿石的形成。尽管在大陆槽和牦牛坪矿床可以识别出表生氧化阶段,但这一过程并不伴随稀土矿化,热液阶段才是稀土沉淀的主要阶段。研究还强调了碳酸岩发育的大陆槽No.3矿体和里庄矿床主要出现的霓长岩化与矿化无关,而牦牛坪矿床地表并无霓长岩化蚀变。在以往和本次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川西碳酸岩-正长岩型稀土矿床的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槽矿床 碳酸岩-正长岩杂岩体 隐爆角砾岩稀土矿床 成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大陆槽稀土矿床碳酸岩-英碱正长岩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性质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3
8
作者 田世洪 侯增谦 +6 位作者 杨竹森 杨志明 袁忠信 王彦斌 谢玉玲 刘英超 李政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44-554,共11页
川西冕宁-德昌稀土成矿带是中国最重要的稀土成矿带之一,所有稀土矿床均与碳酸岩-正长岩杂岩体有关。前人研究表明,牦牛坪、木落寨和里庄碳酸岩-碱性杂岩体成岩年龄与其相应矿床的成矿年龄基本一致,而大陆槽正长岩年龄与REE 矿床的成矿... 川西冕宁-德昌稀土成矿带是中国最重要的稀土成矿带之一,所有稀土矿床均与碳酸岩-正长岩杂岩体有关。前人研究表明,牦牛坪、木落寨和里庄碳酸岩-碱性杂岩体成岩年龄与其相应矿床的成矿年龄基本一致,而大陆槽正长岩年龄与REE 矿床的成矿年龄相差甚远。本文对大陆槽碳酸岩、英碱正长岩进行了 SHRIMP U-Pb 锆石年代学和 LA-MC-ICPMS 锆石Hf 同位索原位测量,它们的形成年龄分别为12.99±0.94Ma、14.53±0.31Ma,表明两者是同时形成的,且与其成矿年龄基本一致。碳酸岩和正长岩的ε_(Hf)(t)值、Hf 模式年龄与它们的ε_(Nd)(t)值、Nd 模式年龄所展现出来的特征一致,说明在其形成过程中有地壳物质的加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RIMP U-Pb锆石定年 LA-MC-ICPMS锆石Hf同位素 碳酸岩-英碱正长岩 四川 大陆槽稀土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秦岭钼矿带内碳酸岩脉型钼(铅)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机制及成矿构造背景 被引量:80
9
作者 黄典豪 侯增谦 +2 位作者 杨志明 李振清 许道学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968-1984,共17页
东秦岭钼矿带位于华北板块南缘,NW—NWW向的固始?栾川深断裂带控制着钼矿床的空间分布。黄水庵碳酸岩脉型钼(铅)矿床的确定,为本矿带内已有碳酸岩脉型钼(铅)矿床(黄龙铺地区的大石沟、石家湾和桃园等)增添了又一新成员。本矿带不仅钼金... 东秦岭钼矿带位于华北板块南缘,NW—NWW向的固始?栾川深断裂带控制着钼矿床的空间分布。黄水庵碳酸岩脉型钼(铅)矿床的确定,为本矿带内已有碳酸岩脉型钼(铅)矿床(黄龙铺地区的大石沟、石家湾和桃园等)增添了又一新成员。本矿带不仅钼金属储量居世界已知单个钼矿带之首,而且碳酸岩脉和花岗斑岩两个成矿体系并存,亦是本区钼矿带的一大特色。业已查明,黄水庵和黄龙铺(大石沟)等碳酸岩脉型钼(铅)矿床的δ13C=-5.3‰~-7.0‰,87Sr/86Sr=0.7049~0.7065。同时,方解石富含轻稀土(LREE/HREE=1.8~2.9)。辉钼矿以富含Re(平均为110×10-6~244×10-6)为特征。基于含矿碳酸岩脉方解石的Sr、Nd、Pb同位素比值(87Sr/86Sr对206Pb/204Pb、207Pb/204Pb对206Pb/204Pb和143Nd/144Nd对87Sr/86Sr)的关系图,我们初步判断本矿带区域陆壳之下可能存在有EMI(富集地幔Ⅰ),这些含矿碳酸岩脉是源于EMI的碱性硅酸盐-碳酸盐熔体-溶液结晶分异的产物,成矿金属Mo、Pb主要来自EMI。根据黄水庵和黄龙铺(大石沟)钼(铅)矿床的成矿年龄(Re-Os年龄分别为209.5Ma和221Ma),我们推断,碳酸岩脉型钼(铅)矿床形成于华北和扬子两大板块三叠纪碰撞造山后伸展阶段的晚三叠世时期,而在侏罗纪陆内造山晚期的伸展阶段,形成了晚侏罗-早白垩世的斑岩型和斑岩-矽卡岩型钼矿床(Re-Os年龄介于147~116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岩钼(铅)矿床 稀土和同位素地球化学 RE-OS年龄 成矿机制及成矿构造背景 东秦岭钼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冕宁木落寨碳酸岩型稀土矿床流体演化对成矿的制约:来自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的证据 被引量:7
10
作者 郑旭 刘琰 +3 位作者 欧阳怀 付浩邦 贾玉衡 丁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89-1406,共18页
木落寨稀土矿床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扬子克拉通西南缘,属于典型的碳酸岩型稀土矿床。与其他成矿过程复杂的碳酸岩型稀土矿床相比,该矿床具有完整而连续的流体演化过程,且几乎不受热液蚀变和后期构造-岩浆事件的影响,因此是研究碳酸岩型稀... 木落寨稀土矿床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扬子克拉通西南缘,属于典型的碳酸岩型稀土矿床。与其他成矿过程复杂的碳酸岩型稀土矿床相比,该矿床具有完整而连续的流体演化过程,且几乎不受热液蚀变和后期构造-岩浆事件的影响,因此是研究碳酸岩型稀土矿床成矿过程的理想对象。本次研究结合详细的1∶5000矿区岩性-构造-蚀变-矿化野外地质调查和流体包裹体研究,将矿床形成过程划分为三期,即岩浆期、热液期和表生期。热液期作为主要的成矿期,又可细分为热液早阶段、热液中阶段和热液晚阶段三个阶段。对热液不同阶段的重晶石、萤石、石英和氟碳铈矿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主要分为以下6类:(1)熔体(M类)包裹体;(2)熔流包裹体;(3)富CO_2包裹体(WC类);(4)含子矿物富CO_2包裹体(SC类);(5)含子矿物水溶液三相包裹体(S类);(6)气液两相包裹体(W类)。热液早阶段为岩浆-热液过渡阶段,以粗粒萤石和重晶石为特征,发育熔融和熔流包裹体,指示成矿流体来自岩浆出溶。WC、SC和S类包裹体主要在热液中阶段石英和萤石中而W类包裹体大部分存在于热液晚阶段氟碳铈矿中。WC类包裹体具有不同的CO_2充填度,表明热液中阶段成矿流体发生不混溶作用。结合WC类包裹体端元组成的显微测温结果和等容线法,模拟计算出不混溶作用发生的温度为280~320℃之间,压力为120~180MPa,盐度范围较大,为2. 4%~42. 4%Na Cleqv。热液成矿期晚阶段氟碳铈矿中的W类包裹体具有稳定的气液比,说明成矿环境较均匀,其测温结果显示大规模稀土矿化主要发生在200~260℃之间,压力<200bars,盐度为6. 5%~11. 2%Na Cleqv。激光拉曼结果显示SC和S类包裹体中的子晶主要为重晶石、天青石和无水芒硝等硫酸盐,指示成矿流体富集Na^+、Ca^(2+)、K^+、Sr^(2+)、Ba^(2+)、SO_4^(2-)、F^-和Cl^-离子。成矿流体δD和δ^(18)O同位素组成分别为-96. 5‰~-50. 1‰和0. 9‰~6. 4‰,与区域上其他碳酸岩型稀土矿流体同位素组成相似,指示流成矿流体出溶过程中经历自岩浆脱气做作用,且晚阶段有大气降水加入。热液成矿期中阶段硫化物和硫酸盐的δ34SV-CDT分别为集中在-6. 10‰~-4. 77‰和4. 33‰~4. 90‰,与区域其他稀土矿床硫同位素值吻合,反应幔源岩浆硫特征。硫酸盐和硫化物的硫平衡分馏计算结果为16. 7‰~25. 1‰,远大于二者差值(9. 1‰~11. 0‰),显示成矿晚阶段为开放系统。以上研究结果和实验岩石学共同指示木落寨矿床稀土元素在热液中主要以[REE(SO4)2]-和[REECl]2+形式迁移,不混溶作用是流体演化的重要过程,提供成矿所需CO_2,而成矿流体冷却和大气降水混入致使络合物分解被认为是热液晚阶段稀土矿物大规模沉淀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稳定同位素 木落寨 碳酸岩稀土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干达苏库卢碳酸岩风化壳型磷铁铌稀土矿床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文辉 张占林 +3 位作者 李宗勇 刘飞 张春晓 郑旭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113-1114,共2页
乌干达苏库卢风化壳型磷铁铌稀土矿是国内矿企在东非开展矿产资源开发较为成功的案例。经勘探,矿床规模铁、磷、铌达大型,稀土达超大型,伴生钽等也有一定规模。该矿现已进入开发,一旦投产,将对乌干达乃至东非地区矿产资源开发产生巨大... 乌干达苏库卢风化壳型磷铁铌稀土矿是国内矿企在东非开展矿产资源开发较为成功的案例。经勘探,矿床规模铁、磷、铌达大型,稀土达超大型,伴生钽等也有一定规模。该矿现已进入开发,一旦投产,将对乌干达乃至东非地区矿产资源开发产生巨大影响。而该矿的勘查是在几乎没有第一手资料的前提下完成的,但还是取得了很好的找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矿床 稀土元素矿床 土状赤铁矿 方解石 磁铁矿 尖晶石 矿体分布 碳酸岩 碱性岩 岩体风化 云煌岩 煌斑岩 烧绿石 铌钽矿物 风化层 苏库 磷铁 乌干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牦牛坪稀土矿床成矿流体与碳酸岩正长岩杂岩体成因联系评述(英文) 被引量:2
12
作者 许成 黄智龙 漆亮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57-561,共5页
四川省牦牛坪稀土矿床是中国第二大原生轻稀土矿床 ,萤石是矿区主要脉石矿物之一 ,碳酸岩和正长岩在空间和时间上与稀土成矿存在密切联系 .在过去萤石和碳酸岩 -正长岩杂岩体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上 ,评述了稀土成矿流体与碳酸岩 正长岩... 四川省牦牛坪稀土矿床是中国第二大原生轻稀土矿床 ,萤石是矿区主要脉石矿物之一 ,碳酸岩和正长岩在空间和时间上与稀土成矿存在密切联系 .在过去萤石和碳酸岩 -正长岩杂岩体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上 ,评述了稀土成矿流体与碳酸岩 正长岩杂岩体的成因联系 .矿区碳酸岩和正长岩具有相似的REE配分模式、( 87Sr 86Sr)0 ,( 14 3 Nd 14 4 Nd)0 ,2 0 6Pb 2 0 4Pb ,2 0 8Pb 2 0 4Pb同位素比值 ,位于地幔端元EM1和EM2之间 ,它们是造山环境的产物 .与稀土矿化共生的萤石显示不同的稀土配分模式 ,但是它们具有一致的Sr、Nd、Pb同位素比值 ,与碳酸岩和正长岩相似 .这些表明不同稀土特征的萤石来自相同的源区 ,稀土成矿流体与碳酸岩和正长岩岩浆存在密切联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流体 碳酸岩-正长岩 萤石 牦牛坪稀土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哈维沙漠景区碳酸盐型稀土矿床分析
13
作者 吴西顺 黄文斌 +1 位作者 杜晓慧 李莉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195-1196,共2页
1区域地质背景莫哈维沙漠(Mojave Desert)也叫莫哈韦沙漠,属于美国加利福尼亚东南部的不毛之地(图1),但却蕴藏了丰富的稀土矿产资源,其中包括著名的芒廷帕斯(Mountain Pass)矿山。莫哈维沙漠面积逾65,000 km2,由内华达山脉延伸至科罗拉... 1区域地质背景莫哈维沙漠(Mojave Desert)也叫莫哈韦沙漠,属于美国加利福尼亚东南部的不毛之地(图1),但却蕴藏了丰富的稀土矿产资源,其中包括著名的芒廷帕斯(Mountain Pass)矿山。莫哈维沙漠面积逾65,000 km2,由内华达山脉延伸至科罗拉多高原。莫哈韦沙漠(Mojave Desert)位于美国西南部,地跨加利福尼亚州(California)东南、亚利桑那州(Arizo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矿床 稀土元素矿床 莫哈维沙漠 碳酸岩 碱性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首例铁氧化物铜金铀稀土型矿床的厘定及其成矿演化 被引量:73
14
作者 李泽琴 胡瑞忠 +4 位作者 王奖臻 刘家军 李朝阳 刘玉平 叶霖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58-260,共3页
通过对拉拉矿床矿物共生组合、矿物生成顺序、矿石特征的研究,发现其矿石矿物以磁铁矿为主,铁和铜的硫化物次之,并含有大量稀土矿物和自然金。拉拉矿床至少经历了两期成矿作用:早期为区域变质成矿作用,晚期为热液成矿作用。早期形成Fe R... 通过对拉拉矿床矿物共生组合、矿物生成顺序、矿石特征的研究,发现其矿石矿物以磁铁矿为主,铁和铜的硫化物次之,并含有大量稀土矿物和自然金。拉拉矿床至少经历了两期成矿作用:早期为区域变质成矿作用,晚期为热液成矿作用。早期形成Fe REE P矿化,晚期为Cu Mo Au Co (U)矿化。根据这些特征,首次指出该矿床属于铁氧化物 铜 金 铀 稀土型矿床,而不是以往所称的块状硫化物型铜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拉拉铁氧化物----稀土矿床 扬子地台 成矿作用 磁铁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形成的矿物表/界面反应机制 被引量:20
15
作者 梁晓亮 谭伟 +2 位作者 马灵涯 朱建喜 何宏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9-41,共13页
华南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提供了全球超过90%的重稀土,是我国优势的战略性关键金属矿产资源。掌握这类矿床的成矿机制和禀赋特征,可为增加稀土资源储量和高效利用稀土资源提供理论支撑。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主要发育在富稀土花岗岩、浅变... 华南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提供了全球超过90%的重稀土,是我国优势的战略性关键金属矿产资源。掌握这类矿床的成矿机制和禀赋特征,可为增加稀土资源储量和高效利用稀土资源提供理论支撑。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主要发育在富稀土花岗岩、浅变质岩及火山岩的风化壳中。基岩中的(含)稀土矿物是风化壳中离子态稀土的主要来源,其矿物组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稀土矿床的禀赋和分异特征。在物理-化学风化和微生物作用下,造岩矿物、含稀土矿物和稀土独立矿物逐渐溶解,使稀土元素活化和再富集。一方面,母岩风化形成的黏土矿物和铁锰氧化物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一定的表面电荷密度,是稀土离子的主要载体;另一方面,稀土离子通过离子交换、表面吸附与络合、共沉淀,以及形成次生稀土矿物等途径富集在次生矿物表面,其富集-分异特征和赋存状态受矿物类型、pH、微生物活动等因素所控制。利用高分辨透射电镜结合选区电子衍射和电子能量损失谱,以及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有望在原子级尺度查明稀土的微观赋存状态。未来研究需更多关注基岩中(含)稀土矿物组合及其演化路径的制约因素、微生物风化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成矿作用的约束,以及稀土元素的微观赋存状态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吸附稀土矿床 矿物溶解 矿物演化 稀土元素富集-分异 微生物风化 矿物表/界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额尔古纳地区比利亚谷大型铅锌银矿床稀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意义 被引量:11
16
作者 马玉波 邢树文 +5 位作者 张彤 邵积东 肖克炎 王海坡 关继东 范建福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841-1852,共12页
比利亚谷铅锌银矿位于海拉尔-根河中生代火山盆地北西缘。该矿床赋存于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酸性火山岩中,受NW向断裂构造控制,主矿体呈脉状产出。火山岩围岩及主要矿石矿物的微量稀土特征相似:具有富集Rb、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Sr... 比利亚谷铅锌银矿位于海拉尔-根河中生代火山盆地北西缘。该矿床赋存于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酸性火山岩中,受NW向断裂构造控制,主矿体呈脉状产出。火山岩围岩及主要矿石矿物的微量稀土特征相似:具有富集Rb、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Sr、Nb、Ta等高场强元素的特点,表明其均产于板内构造环境。不同之处为:1矿石矿物的稀土微量元素总量明显小于火山岩围岩;2火山岩围岩呈现出明显的负Eu异常,而矿石矿物则具有强弱不等的正Eu异常。综合分析认为比利亚谷铅锌银矿为火山-次火山热液型矿床,其主要成矿作用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40Ma左右)火山活动有着密切联系,区域地质背景上对应于构造体制大转折的晚期,但是成矿期后矿体受到了120Ma大规模岩浆活动的影响,本期岩浆活动是区域岩石圈快速减薄引起,产生了一期深变质作用以及壳幔相互作用有关的深部流体活动,受其强烈改造,引起了矿石矿物微量稀土元素含量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次火山热液矿床 稀土-微量元素 地球化学特征 成矿意义 比利亚谷铅锌银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喀拉昆仑山大黄山稀土-铌-铁钛多金属矿化带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辉 范玉海 +4 位作者 廖友运 张少鹏 杨晨 许将 陈瑞丽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88-1000,共13页
对喀喇昆仑山大黄山稀土-铌-铁钛多金属矿化带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研究,为该区找矿勘查工作部署提供依据。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在总结大黄山稀土-铌-铁钛多金属矿化带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配合镜下鉴定、矿床地球化学分析,探讨矿床... 对喀喇昆仑山大黄山稀土-铌-铁钛多金属矿化带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研究,为该区找矿勘查工作部署提供依据。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在总结大黄山稀土-铌-铁钛多金属矿化带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配合镜下鉴定、矿床地球化学分析,探讨矿床成因类型与成矿作用,分析成矿期后的构造变形,预测矿化体的空间就位,提出找矿方向和找矿思路。大黄山稀土-铌-铁钛多金属矿化带含矿建造沉积环境为近陆滨-浅海碳酸盐岩台地相。矿化带处于石炭系帕斯群灰岩组(a组)上段(含矿泥质灰岩段)上部,区内延伸大于30km,西段发现2条矿化体(Ⅰ-1、Ⅰ-1),东段发现7条矿化体(Ⅱ-1~Ⅱ-7)。单矿化体一般长170~2000m,厚度10~32 m,矿化体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层控特征明显。矿石化学测试结果表明,矿化体内含Fe、Al、Ti、LREE、Nb、Ta等多种金属成矿元素。矿床成因类型为近陆滨海相沉积型。矿源为古陆源区红土型风化壳,以沉积物重力流和胶体溶液混合流体形式快速搬运,并在近陆滨岸地带以事件沉积作用快速卸载堆积而成。成矿期后,含矿建造遭受了强烈的构造改造,形成了总体呈NWW向展布的断褶带,带内发育的复式-叠加反"S"型褶皱构造构成了区内最特征的控矿构造样式。该带找矿前景好,找矿潜力大,通过进一步的矿产地质工作,有望在该带实现Fe、Al、Ti,尤其是稀有、稀土元素的重要找矿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钛多金属矿化带 石炭系 帕斯群 浅海碳酸盐建造 大黄山 喀喇昆仑山 沉积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冕宁-德昌稀土成矿带壳源混染促进稀土成矿作用
18
作者 司渊龙 赵云 +4 位作者 王瑞 周利敏 孙英才 王俊达 朱志敏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6-650,共15页
川西冕宁-德昌稀土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稀土成矿带之一,然而壳源混染与稀土成矿之间的关系尚缺乏有效制约。辉钼矿Re-Os同位素体系已发展成为示踪壳源混染作用的灵敏指示剂。为了揭示壳源混染在川西碳酸岩型稀土成矿中的作用,对牦牛坪和... 川西冕宁-德昌稀土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稀土成矿带之一,然而壳源混染与稀土成矿之间的关系尚缺乏有效制约。辉钼矿Re-Os同位素体系已发展成为示踪壳源混染作用的灵敏指示剂。为了揭示壳源混染在川西碳酸岩型稀土成矿中的作用,对牦牛坪和木落寨稀土矿床开展了辉钼矿Re-Os同位素研究。岩相学特征表明,辉钼矿在岩浆期产出于方解石间隙中,在伟晶岩期产出于石英间隙中,在热液期与热液矿物、硫化物共生。牦牛坪稀土矿床2件辉钼矿样品Re-Os模式年龄分别为25.93和26.05 Ma,Re含量(质量分数,下同)分别为44.933×10^(-6)和28.678×10^(-6);木落寨稀土矿床的辉钼矿样品Re-Os模式年龄为28.90 Ma,Re含量为38.765×10^(-6)。辉钼矿形成年龄与稀土矿床成岩成矿年龄一致,说明辉钼矿沉淀与稀土成矿同期,3件辉钼矿样品Re含量均为10-5数量级,表示其成矿物质具有壳幔混合特征。壳源混染中和了稀土成矿流体pH值,使稀土-氯化物和稀土-硫酸盐失稳,富CO 2含钼流体的混合促进了成矿流体中CO^(2-)_(3)与稀土元素结合,导致氟碳铈矿的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岩稀土矿床 RE-OS同位素 成矿时代 壳源混染 沉淀机制 冕宁-德昌稀土成矿带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牦牛坪稀土矿床萤石稀土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22
19
作者 许成 黄智龙 +3 位作者 漆亮 肖化云 李文博 刘丛强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0-190,共11页
萤石是四川牦牛坪稀土矿床最重要的脉石矿物之一,本身已具有工业价值。根据稀土元素含量、有关参数及分布模式,将矿区萤石分为LREE富集型、LREE平坦型和LREE亏损型三种。不同REE类型中的萤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具有连续变化的规律。... 萤石是四川牦牛坪稀土矿床最重要的脉石矿物之一,本身已具有工业价值。根据稀土元素含量、有关参数及分布模式,将矿区萤石分为LREE富集型、LREE平坦型和LREE亏损型三种。不同REE类型中的萤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具有连续变化的规律。萤石与围岩REE、同位素分析对比结果表明,LREE富集型、LREE平坦型和LREE亏损型萤石为同源不同阶段形成的产物;萤石成矿流体具有地幔特征,与矿区正长岩-碳酸岩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萤石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同位素地球化学 正长岩-碳酸岩 四川 稀土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牦牛坪稀土矿床成因研究——来自包裹体的证据 被引量:11
20
作者 秦朝建 裘愉卓 +1 位作者 温汉捷 许成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155-2162,共8页
四川牦牛坪稀土矿床是中国的第二大轻稀土矿床。碳酸岩—正长岩杂岩体是矿区主要的围岩,萤石是主要的脉石矿物。在四川冕宁牦牛坪稀土矿床霓辉重晶石型矿体早期萤石中笔者发现了大量的流体—熔体包裹体,对萤石矿物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 四川牦牛坪稀土矿床是中国的第二大轻稀土矿床。碳酸岩—正长岩杂岩体是矿区主要的围岩,萤石是主要的脉石矿物。在四川冕宁牦牛坪稀土矿床霓辉重晶石型矿体早期萤石中笔者发现了大量的流体—熔体包裹体,对萤石矿物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牦牛坪矿床的晚期萤石矿物中至少存在6种类型包裹体:(1)气液包裹体(V-L);(2)含CO_2三相包裹体(L-L-V);(3)含有少量子晶的多相包裹体(L-V-D 或 L-L-V-D);(4)流体-熔体包裹体或多子晶包裹体(L-L-V-MS);(5)固体包裹体(S)和(6)已经爆裂的高压包裹体等。各种类型的包裹体代表了不同的成岩阶段,并存在成因上的内在联系。气液包裹体(V-L)初融温度为-24.5~-22.0℃,冰点温度为-2.5~-6.0℃,盐度为4.2%~9.2%,均一温度集中在142~146℃。含 CO_2三相包裹体(L-L-V)T_(m-CO_2)为-56.6℃,T_(m-clathe)为+2.1~+10.0℃,盐度为0.1%~13.0%;T_(h-CO_2)为+25~+30.3℃,均一温度为230~265℃。含子晶的多相包裹体(L-V-D 或 T-L-V-D)子晶溶化温度在260~285℃之间,与前两类包裹体具有明显的成因上联系。流体—熔体包裹体或多子晶包裹体(L-V-MS)CO_2含量约为10vol%;固相成分含量30vol%到90vol%,为长板状或立方体子晶,有些子晶呈圆形,正高突起,一轴负晶,可能为稀土碳酸盐矿物;T_(m-CO_2)为-65.0~-58.0℃,初熔温度为-55.0~-52.0℃,T_(h-CO_2)为+26.5~+28.3℃,气体水合物溶解温度为+26.0~+31.0℃;CO_2相在220~276℃均一到水溶液相。固体组分一般会出现4次明显的溶解过程,即200~240℃、240~300℃、270~370℃和370~720℃四个阶段。包裹体的显微测温和拉曼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早期流体中富含H_2O、CO_2、H_2S 和 N_2等挥发分,并富含大量的重晶石、氟碳铈矿的子矿物,晚期成矿流体中则以 H_2O和 CO_2为主。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和矿物包裹体的研究结果,我们认为源区地幔岩石的低程度部分熔融形成富集稀土的碱性碳酸岩岩浆,侵位过程中产生液态不混熔现象,分异出携带大量高度富集 REE 的富 F 和 CO_2的高温流体,并主要以气相形式迁移稀土元素,在气成热液阶段 REE 富集成矿。矿床的成矿作用是由碳酸岩岩浆气液流体的沸腾、充填和交代过程而实现的。萤石的形成经历了气相迁移、深部成岩、上升交代、侵位成岩的过程。萤石的形成与稀土矿化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萤石 流体-熔体包裹体 碳酸岩 稀土矿床 牦牛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