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乳液相色谱法对蓝莓叶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和测定 被引量:10
1
作者 赵丹 苏宁 +3 位作者 郑洪艳 杨丽 霍彤 王昌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91-95,共5页
目的:利用微乳液相色谱分离并测定蓝莓叶中儿茶素、芦丁、山柰酚、槲皮素和杨梅酮5种黄酮成分。方法:从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p H值、有机相4个方面对微乳液相色谱分离蓝莓叶黄酮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分离蓝莓叶黄酮的最优条件为... 目的:利用微乳液相色谱分离并测定蓝莓叶中儿茶素、芦丁、山柰酚、槲皮素和杨梅酮5种黄酮成分。方法:从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p H值、有机相4个方面对微乳液相色谱分离蓝莓叶黄酮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分离蓝莓叶黄酮的最优条件为:使用2.5%聚氧乙烯(23)月桂醚作为表面活性剂,8%正丁醇为助表面活性剂,0.8%乙酸乙酯为有机相,0.5%乙酸调节体系p H值为3.2,在以上条件下蓝莓叶黄酮在20 min内能够得到有效分离。结论:蓝莓叶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含有儿茶素9.76 mg/g、芦丁13.12 mg/g、山柰酚31.04 mg/g、槲皮素26.42 mg/g、杨梅酮20.30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叶 黄酮类化合物 微乳液相 分离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孔分子筛SBA-15作为液相色谱固定相以及在巯基化合物分离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高峰 赵建伟 +5 位作者 张松 周峰 金婉 张祥民 杨原 赵东元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494-1497,共4页
采用共表面活性剂法合成了孔道结构高度有序、孔径较大且粒径均匀的 SBA-1 5颗粒 ,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其作为毛细管液相色谱柱的填料基体的特性 .在 SBA-1 5材料上进行 C1 8官能团化前后 ,分别对 4种巯基化合物即半胱氨酸、谷胱甘肽、... 采用共表面活性剂法合成了孔道结构高度有序、孔径较大且粒径均匀的 SBA-1 5颗粒 ,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其作为毛细管液相色谱柱的填料基体的特性 .在 SBA-1 5材料上进行 C1 8官能团化前后 ,分别对 4种巯基化合物即半胱氨酸、谷胱甘肽、多巴胺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孔分子筛 SBA-15 高效液相 固定相 巯基化合物 分离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离鉴定树莓叶中黄酮类化合物 被引量:18
3
作者 叶晓珂 秦沛 +3 位作者 李伟 郭璐 唐伟伟 王硕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11年第5期271-277,共7页
树莓叶作为一种新的黄酮资源,为了分析鉴定其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离子阱多级质谱(HPLC-PDA-MSn)联用技术分离鉴定树莓叶乙醇提取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通过离子阱多级质谱提供的准分子离子峰和多级碎片离子... 树莓叶作为一种新的黄酮资源,为了分析鉴定其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离子阱多级质谱(HPLC-PDA-MSn)联用技术分离鉴定树莓叶乙醇提取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通过离子阱多级质谱提供的准分子离子峰和多级碎片离子信息,分析得到了黄酮类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黄酮糖苷的组成结构、黄酮糖苷中糖的类型和多糖链的连接次序等。结合液相色谱相对保留时间、标准品和相关文献对照,对树莓叶乙醇提取物中的15个黄酮类化合物的可能结构进行推断。结果表明,树莓叶中有8个槲皮素衍生化的黄酮化合物和7个山奈酚衍生化的黄酮化合物,这与树莓中主要含有槲皮素和山奈酚衍生化的黄酮化合物报道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莓叶 黄酮类化合物 分离鉴定 液相-质法(HPLC-MSn) 离子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水作用电色谱用于吡啶类化合物的分离 被引量:8
4
作者 付红靖 靳文海 +2 位作者 肖华 黄海伟 邹汉法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16-519,共4页
采用亲水电色谱对强极性吡啶类化合物进行了分离。以亲水性的强阳离子交换填料作固定相,乙腈 磷酸 三乙胺缓冲液作流动相,考察了流动相中有机改性剂含量、离子强度及流动相pH对吡啶类化合物保留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亲水电色谱模式下... 采用亲水电色谱对强极性吡啶类化合物进行了分离。以亲水性的强阳离子交换填料作固定相,乙腈 磷酸 三乙胺缓冲液作流动相,考察了流动相中有机改性剂含量、离子强度及流动相pH对吡啶类化合物保留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亲水电色谱模式下,流动相中有机改性剂含量对吡啶类化合物保留有较大影响,随着流动相中乙腈含量的增加,吡啶类化合物的保留迅速增强;较高pH值有利于吡啶类化合物的峰形改善。实验证明,亲水电色谱是一种适用于极性化合物分离的新型微分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水作用 毛细管电 吡啶类化合物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加压毛细管电色谱同时分离大黄提取液中5种蒽醌类化合物 被引量:12
5
作者 颜流水 王宗花 +1 位作者 罗国安 王义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27-830,共4页
建立了同时分离药用大黄提取液中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 5种蒽醌类活性成分的梯度加压毛细管电色谱的新方法 .实验结果显示 ,大黄提取液中的 5种蒽醌化合物可在 2 2 min内完全分离 ,梯度洗脱微柱液相色谱的柱... 建立了同时分离药用大黄提取液中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 5种蒽醌类活性成分的梯度加压毛细管电色谱的新方法 .实验结果显示 ,大黄提取液中的 5种蒽醌化合物可在 2 2 min内完全分离 ,梯度洗脱微柱液相色谱的柱效为等度洗脱微柱液相色谱的 6.63倍 ,梯度毛细管电色谱的柱效为梯度微柱液相色谱的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提取液 蒽醌类化合物 梯度加压毛细管电 同时分离 中药 有效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法分离制备环烯醚萜化合物 被引量:7
6
作者 彭密军 周春山 +2 位作者 董朝清 钟世安 刘斌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55-458,共4页
采用制备液相色谱技术 ,制备分离了环烯醚萜混合物中的金尼泊甙酸 (GPA)、金尼泊甙 (GP)和桃叶珊瑚甙 (AU) 3种产品。对制备色谱的洗脱方式、洗脱剂组成、添加剂浓度、洗脱速度等参数进行了优化 ,提出了流动相程序变速洗脱方式。确定以V... 采用制备液相色谱技术 ,制备分离了环烯醚萜混合物中的金尼泊甙酸 (GPA)、金尼泊甙 (GP)和桃叶珊瑚甙 (AU) 3种产品。对制备色谱的洗脱方式、洗脱剂组成、添加剂浓度、洗脱速度等参数进行了优化 ,提出了流动相程序变速洗脱方式。确定以V(乙醇 )∶V(水 )∶V(甲酸 ) =18∶82∶0 0 9为流动相 ;采用先 30mL/min ,后 5 5mL/min的程序变速法对反相C18柱进行洗脱。得到AU、GPA、GP纯度分别为 95 6 1%、98 2 2 %和 98 5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制备 环烯醚萜化合物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胶柱超临界流体制备色谱分离极性化合物 被引量:6
7
作者 赵锁奇 石铁磐 +1 位作者 王仁安 杨光华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9-231,共3页
建立了一套克级的制备型超临界流体色谱 ,采用全多孔空白硅胶为固定相 ,二氧化碳加极性携带剂及酸碱改性剂为三元流动相 ,在该设备上对黄酮类物质和生物碱混合物进行了分离 ,讨论了分离条件对分离组分产率和纯度的影响。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 分离 硅胶 极性化合物 黄酮类物质 生物碱 三元流动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杯[4]吡咯涂敷C_(18)反相色谱柱分离阴离子及酚类化合物 被引量:5
8
作者 何丽君 郭勇 +3 位作者 邵士俊 温博 刘霞 蒋生祥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87-489,共3页
用meso 八甲基杯[4]吡咯静态涂敷MN C18填料,制备了一种新型大环化合物涂敷固定相。以去离子水作为流动相,考察了有机阴离子(邻苯二甲酸氢根、水杨酸根、苯甲酸根离子)及酚类化合物(间苯三酚、对苯二酚、间氨基酚、间苯二酚、邻苯二酚... 用meso 八甲基杯[4]吡咯静态涂敷MN C18填料,制备了一种新型大环化合物涂敷固定相。以去离子水作为流动相,考察了有机阴离子(邻苯二甲酸氢根、水杨酸根、苯甲酸根离子)及酚类化合物(间苯三酚、对苯二酚、间氨基酚、间苯二酚、邻苯二酚、苯酚)的色谱分离。与未涂敷柱相比,新型涂敷固定相成功地实现了对3种阴离子的基线分离;对酚类化合物的保留显著增加,同时提高了分离度(尤其是间氨基酚与间苯二酚、间苯三酚与对苯二酚两对峰)。这可归因于杯吡咯与被分析物间存在的氢键相互作用,初步的实验结果也表明杯吡咯对阴离子及中性客体分子的选择性识别可用于高效液相色谱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杯[4]吡咯 涂敷固定相 反相 高效液相 分离 阴离子 酚类化合物 氢键 吡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稠油非烃馏分含氮硫氧化合物的综合色谱分离方法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原 康仁华 +2 位作者 廖永胜 张奎 李任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76-281,共6页
原油及油源岩非烃馏分的研究是有机地球化学的薄弱环节 ,至于有关重要稠油非烃馏分的地球化学研究报道更是寥寥无几。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重稠油非烃馏分含氮硫氧化合物的色谱分离分析方法主要与重稠油非烃馏分含氮化合物的种类 ,分子量和... 原油及油源岩非烃馏分的研究是有机地球化学的薄弱环节 ,至于有关重要稠油非烃馏分的地球化学研究报道更是寥寥无几。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重稠油非烃馏分含氮硫氧化合物的色谱分离分析方法主要与重稠油非烃馏分含氮化合物的种类 ,分子量和化学性质有关 ,因此分离方案常常是多步色谱分离方法的有机组合。本文采用多步分离 ,梯度洗脱的综合色谱分离方案 ,目的在于将主要杂原子化合物与组成原油总体的烃类和含硫芳香化合物分开 ,减少非烃杂原子与吸附剂的接触时间 ,该方案能很好的兼顾重稠油中化合物种类多、分子量跨度大、极性变化范围大等特性 ,并且有效地分离出重现性好可用于地球化学研究的含NSO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稠油 非烃馏分 含氮化合物 综合方法 地球化学 分离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分离3种黄酮类化合物对映体 被引量:6
10
作者 孙亚男 李彤 马辰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47-450,共4页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以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β-CD)作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建立了二氢黄豆苷原(dihydrodaidzein)、雌马酚(equol)和山姜素(alpinetin)3种黄酮类化合物的手性拆分方法。考察了环糊精的种类和浓度、有机相...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以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β-CD)作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建立了二氢黄豆苷原(dihydrodaidzein)、雌马酚(equol)和山姜素(alpinetin)3种黄酮类化合物的手性拆分方法。考察了环糊精的种类和浓度、有机相的种类和比例、缓冲盐的种类和浓度以及pH对3种化合物手性拆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Kromasil 100-5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10 mmol/L SBE-β-CD水溶液(含20mmol/L KH2PO4,pH值到4.0)(体积比为20∶80)的条件下,二氢黄豆苷原、雌马酚和山姜素的对映体都达到了基线分离,分离度分别为1.8,1.9和1.4。该方法简便,分离效果好,对黄酮类化合物的拆分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分离 反相高效液相 磺丁基醚β-环糊精 黄酮类化合物对映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胺类化合物的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优化分离 被引量:4
11
作者 熊辉 李向军 袁倬斌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2-44,共3页
研究了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分离对_氯苯胺、对_溴苯胺、2 ,4_二氯苯胺、对_碘苯胺 ;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 ,各化合物迁移时间的相对偏差 (RSD)<0.5 % ,峰面积RSD<3.0 % ,苯胺化合物的检出限为(1.2~4.2)×10 -6mol/L ;方法用... 研究了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分离对_氯苯胺、对_溴苯胺、2 ,4_二氯苯胺、对_碘苯胺 ;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 ,各化合物迁移时间的相对偏差 (RSD)<0.5 % ,峰面积RSD<3.0 % ,苯胺化合物的检出限为(1.2~4.2)×10 -6mol/L ;方法用于实验室废水分析 ,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束电动毛细管 苯胺类化合物 废水分析 有机污染物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素键合硅胶柱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酸性芳香族化合物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丽丽 林泽玲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3-187,共5页
本文以传统的C18和苯基柱为参比,将自制的大黄素键合硅胶液相色谱柱(ESP柱)应用于14种芳香族酸性化合物,以及实际样品复方水杨酸搽剂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分析,考察了流动相pH值和甲醇含量对ESP柱分离芳香族酸性化合物的影响,研究ES... 本文以传统的C18和苯基柱为参比,将自制的大黄素键合硅胶液相色谱柱(ESP柱)应用于14种芳香族酸性化合物,以及实际样品复方水杨酸搽剂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分析,考察了流动相pH值和甲醇含量对ESP柱分离芳香族酸性化合物的影响,研究ESP柱对酸性化合物的选择性和分离机理。结果表明,在甲醇-0.02mol·L-1KH2PO4(pH=2.5)流动相体系中,三组酸性物质混合样品和实际样品中四种主要成分在ESP柱上实现基线分离。与C18和苯基柱相比,在相同条件下,ESP柱对这类酸性化合物具有较好的选择性,部分芳香酸类化合物的洗脱顺序与C18和苯基柱具有显著差异,其中6种溶质在ESP柱上的保留明显强于C18柱和苯基柱,这说明不同保留机理的存在。研究表明ESP与酸性化合物之间除了存在疏水作用外,p-π和π-π作用、氢键作用、电荷转移作用、偶极-偶极作用对分离也有贡献。与C18和苯基柱相比,丰富的作用机制使ESP柱对极性、电离性物质如对甲苯磺酸、对氨基苯磺酸、苦杏仁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和水杨酸等具有较强的保留,且分离度有一定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 大黄素键合硅胶固定相 酸性芳香族化合物 分离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环化合物色谱固定相分离机理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来祥华 吴采樱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82-87,共6页
简要介绍了近年来被用于大环化合物色谱固定相保留机理研究的一些新的方法和理论 ,重点对几种典型大环超分子主体化合物作为色谱固定相时其分离机理研究的近况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大环化合物 固定相 分离机理 超分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制备型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茶叶鲜叶中7种儿茶素类化合物 被引量:6
14
作者 龚智宏 陈思 +4 位作者 高江涛 李梅红 汪厦霞 林军 俞晓敏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92-1197,共6页
建立了从茶叶鲜叶中分离纯化7种儿茶素类化合物(没食子儿茶素(G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儿茶素(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3-O-(3-O-甲基)没食子酸酯(EGCG3"Me)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 建立了从茶叶鲜叶中分离纯化7种儿茶素类化合物(没食子儿茶素(G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儿茶素(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3-O-(3-O-甲基)没食子酸酯(EGCG3"Me)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的半制备色谱法。铁观音鲜叶经甲醇超声浸提、浓缩、氯仿萃取后,向水相中加入碱式醋酸铅沉淀,得到茶多酚粗品。分别以甲醇-水、乙腈-水作为流动相,采用半制备色谱法纯化7种儿茶素类化合物,纯度均达到90%。此外,利用同样的方法分离纯化另外两种茶叶鲜叶中的7种儿茶素类化合物,得到相似的结果。该方法以溶剂提取、离子沉淀结合半制备色谱,适于简单、高效地同时分离制备多种儿茶素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制备 离子沉淀 分离纯化 儿茶素类化合物 茶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氢化牛脂基)二甲基季铵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及色谱分离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峰 卫敏 +2 位作者 杨瑜榕 陈金泉 连秋燕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63-570,共8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HPLC-ESI-MS/MS)联用技术快速鉴定和检测双(氢化牛脂基)二甲基季铵化合物(DHTDMAC)的方法。通过对双(氢化牛脂基)二甲基氯化铵标准品的质谱解析,由一级质谱中各成分的特征母离子峰和二级质谱裂解碎片...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HPLC-ESI-MS/MS)联用技术快速鉴定和检测双(氢化牛脂基)二甲基季铵化合物(DHTDMAC)的方法。通过对双(氢化牛脂基)二甲基氯化铵标准品的质谱解析,由一级质谱中各成分的特征母离子峰和二级质谱裂解碎片,得出质谱裂解规律,并推断出标准品中所包含的16种DHTDMAC组分。通过中性丢失扫描、母离子扫描和子离子扫描对质谱解析和裂解规律进行了验证。通过色谱条件的优化,采用电喷雾电离正离子(ESI+)、多反应监测(MRM)模式,建立了色谱分离、质谱检测的方法。本研究鉴定出不同链长烷基和碳数的DHTDMAC组分,并建立了DHTDMAC单个组分的简便、高效的检测方法,对准确研究该类化合物,以及加强环境、化工产品和消费品中DHTDMAC的监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氢化牛脂基)二甲基季铵化合物(DHTDMAC) 高效液相-电喷雾串联质(HPLC-ESI-MS/MS) 裂解规律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碱性物质分离的酰胺型反相色谱键合相的制备及评价 被引量:17
16
作者 黄晓佳 刘莺 +2 位作者 丛润滋 刘学良 王俊德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3-296,共4页
采用先对硅胶进行氨丙基化 ,然后与辛酰氯键合的方法 ,在国内首次制备了“内嵌”极性官能团酰胺键的反相色谱填料。以甲醇 水为二元流动相 ,用含有中性、酸性和碱性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评价了该固定相的疏水性、选择性和亲硅醇基效应 ,... 采用先对硅胶进行氨丙基化 ,然后与辛酰氯键合的方法 ,在国内首次制备了“内嵌”极性官能团酰胺键的反相色谱填料。以甲醇 水为二元流动相 ,用含有中性、酸性和碱性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评价了该固定相的疏水性、选择性和亲硅醇基效应 ,并考察了该填料适用的 pH值范围及水解稳定性。结果表明 ,该固定相具有较好的色谱性能 ,且在 pH 2 5~ 7 5时稳定性能良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 酰胺型键合相 碱性化合物 分离 分析 硅胶 填料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键合硅胶固定相HPLC分离碱性化合物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来生 许丽丽 +1 位作者 杨汉荣 刘妙芬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5-100,共6页
研究了11种碱性化合物在姜黄素键合硅胶固定相(CCSP)上的色谱行为,以ODS为参比,考察了流动相中甲醇含量、pH值对CCSP分离碱性物质的影响及CCSP的亲硅醇基活性,探讨了碱性物质在新固定相上的保留机理。结果表明,用不加缓冲盐的甲醇(含量... 研究了11种碱性化合物在姜黄素键合硅胶固定相(CCSP)上的色谱行为,以ODS为参比,考察了流动相中甲醇含量、pH值对CCSP分离碱性物质的影响及CCSP的亲硅醇基活性,探讨了碱性物质在新固定相上的保留机理。结果表明,用不加缓冲盐的甲醇(含量分别为55%、40%、30%水)-二元流动相,未经封尾处理的姜黄素键合固定相能实现三组碱性化合物的基线分离。在相同色谱条件下,与ODS柱相比,CCSP对碱性物质具有较高的选择性,且N,N-二甲基苯胺和β-萘胺、N-甲苯胺和间硝基苯甲醛的洗脱顺序与ODS不一致,说明二者的保留机理有差异。新固定相对碱性化合物的分离除与疏水作用有关外,还与nπ-和π-π作用、偶极-偶极作用、氢键作用和电荷转移等作用有关。新固定相对碱性化合物分离具有两大优势:一是由于其较弱的疏水性和多种作用位点,有利于碱性化合物的快速分离;二是偶联剂间隔臂的屏蔽作用和配体的立体保护效应使硅醇基效应得到有效抑制,使得用单纯的甲醇-水流动相就能得到比在ODS上更对称的峰形,且碱性化合物的容量因子k′均随甲醇含量的增大而减小,并未出现"U"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 姜黄素键合硅胶固定相 碱性化合物 保留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壳聚糖修饰的开管毛细管电色谱柱的制备及对碱性蛋白质的分离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欢欢 陈继涢 周孙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31-637,共7页
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得纳米壳聚糖粒子溶液,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将其修饰于石英毛细管内表面形成涂层毛细管柱.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毛细管内壁有小丘状突起,表明纳米壳聚糖粒子已吸附于柱内层.检测了不同p H值下的电渗流变化趋势... 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得纳米壳聚糖粒子溶液,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将其修饰于石英毛细管内表面形成涂层毛细管柱.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毛细管内壁有小丘状突起,表明纳米壳聚糖粒子已吸附于柱内层.检测了不同p H值下的电渗流变化趋势并与裸柱比较,结果显示修饰后的柱电渗流受到明显抑制,并在p H<4.7的环境中能产生反向电渗流,该柱在不同p H值下电渗流的相对标准偏差(RSD)<6%,日内、日间和柱间的RSD分别为1.46%,4.64%和14.43%,表明柱稳定性较好.通过分离3种中性物质甲苯、苯酚和硫脲考察了该柱的色谱行为,出峰顺序与其极性大小顺序一致,表明纳米涂层起到极性固定相的作用.用该柱成功分离了3种碱性蛋白质溶菌酶、细胞色素c和核糖核酸酶A,柱效分别为39481,42610和245373Plate/m,重现性良好,表明纳米涂层可有效抑制碱性蛋白质的吸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壳聚糖 开管毛细管电 碱性蛋白质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内嵌三嗪环酰胺极性基团新型固定相的制备及其在碱性化合物分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沈从华 李萍 +4 位作者 唐涛 孙元社 雷武 王风云 李彤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35-1039,共5页
以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偶联剂,三聚氯氰为反应物,采用固液表面连续反应法,依次与乙二胺、十二酰氯进行亲核取代反应,制备了一种嵌入三嗪环酰胺极性基团的新型反相色谱固定相,并采用元素分析法进行了表征。用制备的固定相装填色谱柱... 以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偶联剂,三聚氯氰为反应物,采用固液表面连续反应法,依次与乙二胺、十二酰氯进行亲核取代反应,制备了一种嵌入三嗪环酰胺极性基团的新型反相色谱固定相,并采用元素分析法进行了表征。用制备的固定相装填色谱柱,以商品化C18色谱柱作为参考,对比考察了碱性化合物的分离情况。结果表明,极性三嗪环酰胺基团被成功地键合到硅胶表面,连续制备3次所得固定相的C、N、H含量的最大相对偏差均小于5%,说明制备工艺重现性良好;用制备的固定相装填的色谱柱分离5种苯胺类、4种吡啶类碱性化合物的选择性好,峰形对称。该结果为进一步推进该新型固定相的商品化提供了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固定相 三嗪环酰胺 制备 应用 碱性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其在氨基酸等小分子化合物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何蓉 《西部林业科学》 CAS 1992年第1期67-72,共0页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氨基酸误差甚微,具有准确,快速、微量之优点。此方法在林业上的应用处于初级阶段。中国林科院用反相HPLC法分离、提取泡桐中的赤敏素GA_3,吲哚—3—乙酸、激动素,分析分离植物样品中的水解氨基酸,都取得了较好的...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氨基酸误差甚微,具有准确,快速、微量之优点。此方法在林业上的应用处于初级阶段。中国林科院用反相HPLC法分离、提取泡桐中的赤敏素GA_3,吲哚—3—乙酸、激动素,分析分离植物样品中的水解氨基酸,都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 氨基酸 小分子化合物 分析分离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