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3+)对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复合体系性质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可 卢祥国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8-241,292,共5页
在由1.4 g/L HPAM、2.5 g/L石油磺酸盐、12 g/L Na2CO3组成的ASP污水溶液中分别加入0、17.5、35、70、140 mg/L(以Cr3+计)醋酸铬,在45℃下考察铬加量对驱油液多项性能的影响。加入铬交联剂使ASP驱油液的表观黏度~放置时间(0~20 h)曲线... 在由1.4 g/L HPAM、2.5 g/L石油磺酸盐、12 g/L Na2CO3组成的ASP污水溶液中分别加入0、17.5、35、70、140 mg/L(以Cr3+计)醋酸铬,在45℃下考察铬加量对驱油液多项性能的影响。加入铬交联剂使ASP驱油液的表观黏度~放置时间(0~20 h)曲线、界面张力~放置时间曲线、黏度~剪切速率曲线、储能模量~角频率曲线、损耗模量~角频率曲线均整体上移,铬加量越大则上移幅度越大。其中油水界面张力在放置时间≤5天时均在超低值范围(10-3mN/m),5天后加Cr3+17.5 mg/L的ASP的界面张力低于不加铬的体系。通过~1.27μm2的均质人造岩心的阻力系数特别是残余阻力系数,随加铬量的增加而大幅度增大。VK=0.89、K≈1.0μm2的层内非均质人造岩心在水驱后注入ASP时压力升高幅度随加铬量的增大而大幅增大,转水驱后注入压力的下降幅度则相差不多;水驱后注入0.38 PV不加铬和加Cr3+140 mg/L的ASP液,采收率增值分别为29.8%和34.1%,注入0.1 PV无铬ASP+0.18 PV加铬(140 mg/L)ASP+0.1 PV无铬ASP使采收率增值达到39.4%。图5表4参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驱油体系 交联ASP驱油体系 浓度 黏度性质 黏弹性 界面张力 渗流阻力 驱油效率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和表面活性剂影响聚合物溶液性质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姜维东 王洪涛 +1 位作者 赵兰兰 卢祥国 《中国海上油气》 CAS 2007年第5期323-326,共4页
在聚合物溶液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和碱能够大幅度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但表面活性剂和碱的加入会对聚合物分子形态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和粘弹性,并最终影响驱油效果。通过室内实验和理论分析,就碱和表面活性剂对聚合物分子形... 在聚合物溶液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和碱能够大幅度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但表面活性剂和碱的加入会对聚合物分子形态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和粘弹性,并最终影响驱油效果。通过室内实验和理论分析,就碱和表面活性剂对聚合物分子形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碱与聚合物分子链上部分负电荷中和,使分子链发生蜷缩和粘贴,形成部分"带状"分子结构,导致聚合物溶液粘弹性和流变性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 聚合物 复合体系 粘弹性 界面张力 影响因素 机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羧基甜菜碱二元复合体系驱替水驱后残余油的机理 被引量:8
3
作者 夏惠芬 王刚 +2 位作者 鞠野 刘仁强 诸葛祥龙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7-361,共5页
实验研究在30℃下进行。实验聚表二元复合体系为1.0 g/L HPAM、2.0 g/L羧基甜菜碱在矿化度3.7 g/L的模拟大庆油田采出水中的溶液,与模拟大庆油(黏度10 mPa.s)间的界面张力为5.8×10-3mN/m,1-1000 s-1范围的表观黏度与1.0 g/L HPAM... 实验研究在30℃下进行。实验聚表二元复合体系为1.0 g/L HPAM、2.0 g/L羧基甜菜碱在矿化度3.7 g/L的模拟大庆油田采出水中的溶液,与模拟大庆油(黏度10 mPa.s)间的界面张力为5.8×10-3mN/m,1-1000 s-1范围的表观黏度与1.0 g/L HPAM溶液十分接近。在玻璃刻蚀大庆油藏仿真均质微观模型上,水驱20 PV的采收率为55.795%,注入20 PV二元体系使采收率增加39.724%;在二元复合体系驱替过程中,注入、采出口之间主流区域内的水驱后残余油在二元复合体系作用下发生变形,伸长并形成油丝,主要以油丝的形式被驱出;过渡区和边角区的残余油则主要以W/O乳状液的形式被驱出。W/O乳状液中的乳化水滴通过圈闭、Y型孔道挤压及水滴变形、断裂这3种方式形成并汇集为比较连续的W/O乳状液流,二元复合体系以W/O乳状液的形式由主流区扩展到两侧的过渡区,再进入边角区,启动死油区的残余油,从而扩大了波及体积,提高了驱油效率。图5参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表面活性二元复合体系 羧基甜菜 微观均质模型 化学驱油 驱油机理 残余油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复合驱油体系粘弹性及界面活性对驱油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4
4
作者 夏惠芬 刘春泽 +3 位作者 侯吉瑞 岳湘安 宋文玲 刘中春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1-64,93,共5页
实验研究了大庆油田所用ASP三元复合驱替液的驱油效率与碱浓度之间的关系。在45℃(大庆油藏温度)下,随碱浓度增大(0~1.5×104mg/L),NaOH/ORS 41/HPAM蒸馏水溶液在全部实验剪切速率范围内的粘度及在全部实验剪切振荡频率范围内的损... 实验研究了大庆油田所用ASP三元复合驱替液的驱油效率与碱浓度之间的关系。在45℃(大庆油藏温度)下,随碱浓度增大(0~1.5×104mg/L),NaOH/ORS 41/HPAM蒸馏水溶液在全部实验剪切速率范围内的粘度及在全部实验剪切振荡频率范围内的损耗模量、储能模量、松弛时间均不断下降,表明溶液粘弹性不断减小;溶液与原油间的动态界面张力(60min稳定值)基本上不受聚合物浓度的影响,而随碱浓度的增大而下降,在碱浓度≥8.0×103mg/L时达到超低值(10-3mN/m)。用注入水(矿化度3.7×103mg/L)配制的相同ORS 41和HPAM浓度、不同碱浓度(0、3.0×103、6.0×103、1.2×104mg/L)的ASP溶液在不同岩心上的驱油效率变化规律有很大不同,水驱后提高采收率的幅度,在人造非均质岩心上在碱浓度3.0×103和6.0×103mg/L时达到高峰值,在标准长度和加长至两倍长度的两组天然均质岩心上随碱浓度增大而逐步提高,在碱浓度增大至1.2×104mg/L时略有降低。高碱浓度ASP溶液尽管具有超低界面张力,但由于粘度低、粘弹性低,驱油效率也低;油水界面张力在10-1~10-2mN/m、粘弹性(和粘度)较高的ASP溶液在岩心上驱油效率最高;超低界面张力不是绝对必要的。图4表2参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 聚合物三元复合驱油体系 粘弹性 界面张力 粘度 驱油效率 浓度 界面活性 氢氧化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羧酸盐与烷基苯磺酸盐复配体系在弱碱、无碱条件下的界面活性 被引量:10
5
作者 黄宏度 陈友猛 +2 位作者 陈勇 何归 张群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7-190,共4页
系统地考察了质量比4:1的石油羧酸盐工业产品IC0439与烷基苯磺酸盐近期产品复配物的界面活性。所有实验表面活性剂体系均用大庆采油四厂污水配制,含有1500mg/L的HPAM和Na2CO3(弱碱体系)或NaCl(无碱体系)。当复配表面活性剂浓度(以活性物... 系统地考察了质量比4:1的石油羧酸盐工业产品IC0439与烷基苯磺酸盐近期产品复配物的界面活性。所有实验表面活性剂体系均用大庆采油四厂污水配制,含有1500mg/L的HPAM和Na2CO3(弱碱体系)或NaCl(无碱体系)。当复配表面活性剂浓度(以活性物计)为62.5~2000mg/L、Na2CO3浓度为6000~12000mg/L或NaCl浓度为2000~12000mg/L时,实验体系与大庆采油四厂原油间出现超低界面张力(45℃,稳定值),复配体系的界面活性比单一烷基苯磺酸盐体系明显改善,在无碱条件下改善幅度更大。认为该复配体系对加碱生成的天然表面活性物质的依赖性小,NaCl对表面活性剂在油水两相的分布影响更为有效。为达到相同岩心驱油水平所需的表面活性剂浓度,该复配驱油体系为1500~2000mg/L,大大低于烷基苯磺酸盐驱油体系(3000mg/L),表面活性剂费用可减少20%~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羧酸盐 烷基苯磺酸盐 复配表面活性 /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 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体系 超低界面张力 化学驱油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碱二元复合驱油体系室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马涛 邵红云 +3 位作者 王海波 蒋平 魏铁军 汤达祯 《中国海上油气》 CAS 2008年第1期41-43,47,共4页
根据实验筛选了适合无碱二元复合驱油体系的最佳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并在70℃下对该体系的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聚合物浓度为1 200mg/L、表面活性剂浓度为1 500mg/L形成的二元复合驱油体系,油水界面张力可达到0.002 17mN/m,粘度可... 根据实验筛选了适合无碱二元复合驱油体系的最佳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并在70℃下对该体系的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聚合物浓度为1 200mg/L、表面活性剂浓度为1 500mg/L形成的二元复合驱油体系,油水界面张力可达到0.002 17mN/m,粘度可达到16.8mPa·s;该体系具有一定的耐温性和耐盐性,适合在70℃、矿化度5 000~15 000mg/L的油藏使用;物模驱油实验结果表明,水驱后注无碱二元复合驱油体系可提高采收率32.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复合驱油体系 表面活性 聚合物 界面张力 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渗析处理后油田污水在聚合物驱和复合驱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康万利 孟令伟 +1 位作者 徐典平 包亚臣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7-159,163,共4页
利用电渗析法处理油田污水,研究了处理前后3种水所配制的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淡水所配制的聚合物溶液黏度最高;指出矿化度和阳离子是造成3种水聚合物溶液流变性不同的根本原因,淡水可以作为聚合物驱的配注水。通过3种水在不同质量分数碱... 利用电渗析法处理油田污水,研究了处理前后3种水所配制的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淡水所配制的聚合物溶液黏度最高;指出矿化度和阳离子是造成3种水聚合物溶液流变性不同的根本原因,淡水可以作为聚合物驱的配注水。通过3种水在不同质量分数碱(0 4%、0 6%、0 8%、1 0%、1 2%)的三元复合体系的界面张力曲线,得出浓水三元复合体系达到超低界面张力时碱的质量分数范围最宽(0 4%~1 1%)。根据现场三元复合体系配方(聚合物质量浓度为1350mg/L,ORS-41的质量分数为0 3%,碱的质量分数为1%)选择了浓水三元复合体系碱的质量分数为0 6%时,两个三元复合体系黏度相近。对两个三元复合体系配方在光刻模型上进行了微观驱油实验,结果表明:浓水低碱三元复合体系也能驱替各种残余油,具有良好的驱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 电渗析 三元复合体系 聚合物 复合 微观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浊度法用于检测大庆油田三元体系中的聚合物浓度 被引量:7
8
作者 赵洪洲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66-369,共4页
采用浊度法检测大庆油田三元复合体系中的聚合物浓度时,碱和表面活性剂会影响聚合物浓度的检测结果。为了更准确地测定三元复合体系中的聚合物浓度,开展了浊度法的改进研究,通过盐析-萃取分析法消除三元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影响,采用加... 采用浊度法检测大庆油田三元复合体系中的聚合物浓度时,碱和表面活性剂会影响聚合物浓度的检测结果。为了更准确地测定三元复合体系中的聚合物浓度,开展了浊度法的改进研究,通过盐析-萃取分析法消除三元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影响,采用加大醋酸用量的方法消除碱的影响,考察了改进浊度法在测定现场油井采出液中聚合物浓度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改进的浊度法消除了三元体系中表面活性剂和碱对聚合物浓度检测的干扰,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度。用改进的浊度法测定室内三元体系中的聚合物浓度,可使相对误差由未改进前的2.00%数50.25%降至-4.40%数2.00%;现场用于测量喇嘛甸油田强碱三元复合试验区油井采出液中的聚合物浓度的相对误差为1.90%数5.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体系 聚合物浓度 浊度法 表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对石油羧酸盐界面活性的影响
9
作者 黄宏度 曹洁 谢东海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0-93,共4页
通过测定加入聚合物HPAM前后,不同浓度石油羧酸盐弱碱(Na2CO3)溶液和石油羧酸盐强碱(NaOH)溶液与大庆采油四厂原油间的界面张力,探讨了聚合物的加入对石油羧酸盐界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物的加入可显著改善石油羧酸盐弱碱(Na2CO3... 通过测定加入聚合物HPAM前后,不同浓度石油羧酸盐弱碱(Na2CO3)溶液和石油羧酸盐强碱(NaOH)溶液与大庆采油四厂原油间的界面张力,探讨了聚合物的加入对石油羧酸盐界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物的加入可显著改善石油羧酸盐弱碱(Na2CO3)溶液的界面活性,未加入聚合物时,石油羧酸盐只能在Na2CO3浓度为8 12 g/L的部分范围达到超低界面张力;加入1500 mg/L HPAM后,界面活性明显改善,尤其是在表面活性剂浓度较高(0.8 3.2 g/L)、Na2CO3浓度低至4 12 g/L区域的界面张力均可达到10-3数量级。聚合物的加入对石油羧酸盐强碱(NaOH)溶液界面活性的改善不如弱碱(Na2CO3)溶液明显。在低NaOH浓度(46 g/L)时,加入HPAM对石油羧酸盐强碱体系的界面活性尚有一定改善,当NaOH浓度为8 g/L时效果已不太明显,而当NaOH浓度分别为10、12 g/L时界面活性反而变差。此外,文中还对聚合物的上述影响从化学的角度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羧酸盐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 界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烷基甜菜碱-重烷基苯磺酸盐/碱复合体系与大庆原油的界面行为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寅 杨世忠 牟伯中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8-91,共4页
在50℃实验研究了以十二烷基甜菜碱(BS-12)+重烷基苯磺酸盐(HABS)为表面活性剂组分、等质量比的Na2SiO3+Na2CO3为碱组分的AS二元和ASP三元复合体系与大庆采油四厂原油之间的动态界面张力。当碱浓度为12g/L、表活剂浓度为0.5g/L、BS-12、... 在50℃实验研究了以十二烷基甜菜碱(BS-12)+重烷基苯磺酸盐(HABS)为表面活性剂组分、等质量比的Na2SiO3+Na2CO3为碱组分的AS二元和ASP三元复合体系与大庆采油四厂原油之间的动态界面张力。当碱浓度为12g/L、表活剂浓度为0.5g/L、BS-12、HABS质量比在0~1之间变化时,等BS-12、HABS质量比的AS体系的界面张力最低,最低值可达10-4mN/m数量级。在4~24g/L范围改变碱浓度,则最低界面张力出现在碱浓度为12g/L时,碱对界面张力的影响是双向的。在1~10g/L范围改变外加盐(NaCl)浓度,则盐浓度为3g/L时界面张力最低,1g/L时次之,均可达10-3mN/m。在AS二元体系中加入M=2.5×107的HPAM(加量0~1.6g/L),当HPAM浓度为0.4g/L时,ASP三元体系的动态界面张力在11min后即降至10-4mN/m数量级,当HPAM浓度为1.2g/L时,三元体系的黏度(7.921/s)为29.0mPa.s,界面张力最低值可达10-3mN/m数量级,为性能最佳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甜菜 重烷基苯磺酸盐 动态界面张力 协同作用 表面活性复合体系 弱复 聚合物 大庆原油 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P复合驱油体系瞬时界面张力的研究 被引量:32
11
作者 牟建海 李干佐 +2 位作者 李英 曹绪龙 曾胜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1776-1780,共5页
以胜利油田孤岛试验区原油为油相, 用正交试验筛选了碱/天然混合羧酸盐/聚合物驱油体系, 讨论了各组分对ASP复合驱油体系油水瞬时界面张力的影响, 并探讨了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在油水界面的吸附机理.
关键词 驱油 表面活性 聚合物 复合驱油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P三元复合体系驱油微观机理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刘建军 宋义敏 潘一山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26-328,共3页
为了深入研究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的微观驱油机理,利用平板夹砂模型和微观仿真模型,通过显微观察和录像的手段,直接观测流体在孔隙介质内的流动形态以及驱替过程中发生的现象.试验发现:三元复合驱具有很强的洗油能力,无论... 为了深入研究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的微观驱油机理,利用平板夹砂模型和微观仿真模型,通过显微观察和录像的手段,直接观测流体在孔隙介质内的流动形态以及驱替过程中发生的现象.试验发现:三元复合驱具有很强的洗油能力,无论亲水介质还是亲油介质,三元复合驱均具有很强的使残余油变形的能力,使油藏流体流动性增强,从而提高水驱开发的波及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P三元复合体系 微观驱油机理 平板夹砂模型 微观仿真模型 石油开采 表面活性 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驱油体系的界面剪切粘度与界面张力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尚林 张禹负 +2 位作者 刘华 戴乐蓉 丁马太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913-1914,1918,共3页
应用界面粘弹性测定仪和界面张力仪,测定了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三元复合驱油体系的油/水界面剪切粘度和界面张力。实验表明,在一般情况下,碱和表面活性剂的降低界面张力作用与提高界面剪切粘度作用相对应。聚合物HPAM大多数情况下都... 应用界面粘弹性测定仪和界面张力仪,测定了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三元复合驱油体系的油/水界面剪切粘度和界面张力。实验表明,在一般情况下,碱和表面活性剂的降低界面张力作用与提高界面剪切粘度作用相对应。聚合物HPAM大多数情况下都使界面张力略有升高。且可使极低的界面剪切粘度升高,很高的界面剪切粘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驱油体系 表面活性 聚合物 界面剪切粘度 界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心尺度对三元复合体系渗流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红 余华贵 +3 位作者 黄春霞 李鹏宇 朱庆祝 王维波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10-714,731,共6页
针对室内岩心尺度的局限性造成岩心中注入的三元复合体系无法完全真实地模拟其在实际油藏中渗流特性的问题,采用长度分别为30、100和240 cm的填砂管开展了三元复合体系渗流实验,研究了岩心长度对三元复合体系在渗流过程中发生的色谱分... 针对室内岩心尺度的局限性造成岩心中注入的三元复合体系无法完全真实地模拟其在实际油藏中渗流特性的问题,采用长度分别为30、100和240 cm的填砂管开展了三元复合体系渗流实验,研究了岩心长度对三元复合体系在渗流过程中发生的色谱分离规律和体系中各组分滞留损失的影响,分析了复合体系渗流前缘浓度和黏度的沿程变化。结果表明:岩心长度对三元复合体系在渗流过程中发生的色谱分离现象影响明显,各组分产出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为聚合物、碱、表面活性剂,稳浓时间先后顺序依次为碱、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与填砂管长度为30 cm时相比,填砂管长度为240 cm时复合体系中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的产出时间均滞后约0.3 PV,碱和聚合物的稳浓时间分别滞后约0.2 PV和0.4 PV,而表面活性剂的稳浓时间提前约0.5 PV;填砂管长度由30 cm增至240 cm时,碱和表面活性剂在填砂管中的滞留损失率变化较小,聚合物的滞留损失率由23.29%增至55.74%;随着复合体系渗流前缘向前延伸,渗流前缘上游区域浓度(黏度)升高并逐渐达到饱和,前缘浓度(黏度)逐渐降低,渗流前缘上游区域同一位置处各组分相对浓度大小顺序为: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心尺度 /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 色谱分离 滞留损失 渗流前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原油与三元复合体系的相态实验研究
15
作者 葛凤雁 高树棠 李华斌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9-33,共5页
本文研究了碱(NaOH)/表面活性剂(TRS18)/聚合物(V228)三元复合体系与大庆原油相态特征以及碱和聚合物的加入对相行为影响。结果表明,NaOH/TRS18/V228三元复合体系与大庆原油能形成WinsorⅢ... 本文研究了碱(NaOH)/表面活性剂(TRS18)/聚合物(V228)三元复合体系与大庆原油相态特征以及碱和聚合物的加入对相行为影响。结果表明,NaOH/TRS18/V228三元复合体系与大庆原油能形成WinsorⅢ型体系,原油与中相微乳液的相间界面张力达到了10-3~10-4mN/m数量级的超低值;碱和聚合物的加入,增加了能形成WinsorⅢ型体系的表面活性剂浓度和体系矿化度范围以及油水比的范围,并降低了相间界面张力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相驱油 油田 表面活性 聚合物 复合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驱油剂在聚驱后二维非均质物理模型上的驱油效果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云宝 卢祥国 +1 位作者 任艳滨 张运来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2-245,254,共5页
在模拟大庆油田条件下,在3种VK值的二维纵向非均质人造岩心上,在45℃考察了水驱、1.0 g/L普浓聚合物驱之后,3种聚驱后驱油剂的驱油效果。所用聚合物为M=2.5×107,HD=26.5%的HPAM。这3种驱油剂的组成(g/L)为:12/5/1.4的Na2CO3/烷基... 在模拟大庆油田条件下,在3种VK值的二维纵向非均质人造岩心上,在45℃考察了水驱、1.0 g/L普浓聚合物驱之后,3种聚驱后驱油剂的驱油效果。所用聚合物为M=2.5×107,HD=26.5%的HPAM。这3种驱油剂的组成(g/L)为:12/5/1.4的Na2CO3/烷基苯石油磺酸盐/HPAM溶液(ASP);加入17.5 mg/L Cr3+的ASP(铬交联ASP);2.5 g/L高浓HPAM溶液。两种ASP体系与原油间界面张力在10-4mN/m量级。随岩心VK值增大,水驱采收率大幅度降低,普浓聚驱采收率增值显著升高,聚驱后驱油剂的采收率增值与岩心VK值和驱油剂类型有关。高浓聚合物、ASP、铬交联ASP的采收率增值,在VK=0.50岩心上分别为7.7%、10.6%、12.1%,在VK=0.65岩心上分别为7.8%、12.3%、22.5%,在VK=0.72岩心上分别为10.3%、9.8%、11.2%。铬交联ASP注入压力升幅大,后续注水压力维持高值;高浓聚合物溶液注入压力升幅较大或很大,但后续注水压力迅速下降;ASP注入压力升幅最小,后续注水压力不断下降。因此,聚驱后采用洗油效率特别是扩大波及体积能力更强的驱油剂,可以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图3表4参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壤面活性僳合物(ASP)复合体系 碱/表面活性剂/铬交联聚合物复合体系 高浓度聚合物溶液 驱油效率 二维非均质人造岩心 聚合物驱后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州9-3油田二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刘义刚 卢琼 +2 位作者 王江红 王成胜 吴文祥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8-70,73,共4页
随着锦州9-3油田的不断开发,含水率上升很快,为了在平台有效期内开采更多的原油,针对该油田的油藏条件,进行了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的研究。结果表明,低质量分数的OS表面活性剂及二元复合体系均可使油水界面张力稳定... 随着锦州9-3油田的不断开发,含水率上升很快,为了在平台有效期内开采更多的原油,针对该油田的油藏条件,进行了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的研究。结果表明,低质量分数的OS表面活性剂及二元复合体系均可使油水界面张力稳定地保持超低水平(10^(-3)mN/m),与二元复合体系配伍性好、粘度保持率高(大于90%)、耐高矿化度。质量分数为0.10%的OS表面活性剂与质量分数为0.12%的3640C聚合物构成了二元复合体系,运用该体系比单独使用质量分数为0.12%的3640C聚合物驱油可提高采收率4.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聚合物二元复合体系 超低界面张力 二元复合 甜菜表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蓬勃开展的三元复合驱油现场试验
18
作者 刘奕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2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油体系 聚合物 表面活性 采出液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