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山后碰撞阶段构造演化的新信息——来自阿吾拉勒山中段动力变质岩的证据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向东 王庆明 王克卓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43-448,共6页
中国大山阿吾拉勒成矿带形成于石炭纪—二叠纪裂谷地质背景之上,其中段已发现著名的式可市台富铁矿床以及伴生的一系列铜矿点,成矿围岩为浅变质岩系。笔者根据近年研究,确定该含矿岩系实际是区域性挤压构造形成的动力变质岩带,其中云母... 中国大山阿吾拉勒成矿带形成于石炭纪—二叠纪裂谷地质背景之上,其中段已发现著名的式可市台富铁矿床以及伴生的一系列铜矿点,成矿围岩为浅变质岩系。笔者根据近年研究,确定该含矿岩系实际是区域性挤压构造形成的动力变质岩带,其中云母片岩的绢云母经^(40)Ar/^(39)Ar定年,获得坪年龄220.6±3.4Ma和等时线年龄220.7±6.6Ma。这一成果揭示天山山脉在后碰撞地壳演化阶段,经历了晚三叠世构造热事件的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 碰撞阶段 构造演化 变质岩 动力变质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嘎波锂矿床白云母花岗岩及电气石地球化学:对喜马拉雅后碰撞伸展背景下稀有金属成矿作用的启示
2
作者 石洪召 张林奎 +3 位作者 刘洪 王艺云 郭伟康 付建刚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1-593,共13页
西藏嘎波锂矿是喜马拉雅成矿带首个经钻探验证的伟晶岩型锂矿床,具大型规模找矿潜力。该伟晶岩型锂矿体主要赋存于古生界雇孜组变质岩系中,受伸展拆离滑脱构造控制,与下伏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具有紧密的空间关系与成因联系,但目前对这套... 西藏嘎波锂矿是喜马拉雅成矿带首个经钻探验证的伟晶岩型锂矿床,具大型规模找矿潜力。该伟晶岩型锂矿体主要赋存于古生界雇孜组变质岩系中,受伸展拆离滑脱构造控制,与下伏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具有紧密的空间关系与成因联系,但目前对这套岩体的岩浆性质与成矿潜力仍缺乏深入研究。基于此,本文开展了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地球化学、电气石矿物学及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富硅(SiO_(2)含量为73.34%~74.46%),高铝(Al_(2)O_(3)含量为14.52%~14.94%),贫CaO(0.92%~1.06%),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高Rb(605×10^(-6)~633×10^(-6))、高Rb/Sr比值(8.01~8.59)特征,表明这套花岗岩起源于变泥质岩白云母脱水熔融,且经历了高度分异。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中电气石硼同位素δ^(11)B值介于(-11.61±0.38)~(-10.47±0.35),指示其来自较为单一的壳源源区。电气石原位微量元素分析显示,电气石具显著的高Li(900×10^(-6)~1821×10^(-6))、Zn(1835.39×10^(-6)~2871.81×10^(-6))及Sn(31.56×10^(-6)~87.83×10^(-6))特征,且元素含量从核部至边部具有逐渐升高的趋势,表明岩浆分异演化过程对稀有金属的富集具有促进作用,而电气石则可以作为稀有金属富集的“指针矿物”。综合研究表明,嘎波伟晶岩型锂矿床稀有金属的富集受控于岩浆分异演化,就位则受控于伸展拆离滑脱构造,该矿床是喜马拉雅成矿带后碰撞伸展背景下稀有金属成矿作用的典型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成矿作用 电气石 淡色花岗岩 碰撞伸展阶段 嘎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尼勒克县圆头山后碰撞花岗斑岩的同位素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7
3
作者 李宁波 牛贺才 +4 位作者 单强 姜玉航 曾令君 杨武斌 裴重举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402-3412,共11页
圆头山黑云母花岗斑岩位于尼勒克县城南,岩体普遍发育的铜矿化,以中部碎裂带中矿化最强。岩石具有典型的斑状结构,斑晶由碱性长石和黑云母组成,基质以长石、云母和石英为主,并合有少量的硫化物。圆头山黑云母花岗斑岩的轻重稀土分... 圆头山黑云母花岗斑岩位于尼勒克县城南,岩体普遍发育的铜矿化,以中部碎裂带中矿化最强。岩石具有典型的斑状结构,斑晶由碱性长石和黑云母组成,基质以长石、云母和石英为主,并合有少量的硫化物。圆头山黑云母花岗斑岩的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并且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LLE)(除sr外)和Pb,同时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和Nb、Ta、P、Ti,显示出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圆头山黑云母花岗形成年龄为269±3Ma,其源区以具有弧火山岩特征的下地壳为主,同时含有少量的幔源物质,而且在岩体的侵位过程中有高(^87Sr/^86sr)i(0.706054~0.709228)和高Pb含量(5.05×10^-6~32.5×10^-6)的陆秃物质混梁。在下地元物质熔融过程中,位于下地元底邵的富水和成矿元索的MASH帝物质也被圈入,使原始岩浆富水和成矿物质。圆头山黑云母花岗斑形成于碰撞后阶段,岩石的形成主要受岩石圈地幔拆沉作用的控制,而岩石圈地幔的拆沉可能与中亚造山带的垮塌或塔里木地幔柱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云母花岗斑岩 碰撞阶段 岩石圈地幔拆沉 下地壳 MASH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行人碰撞接触中行人运动学规律仿真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范艳辉 许洪国 董金松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5-51,共7页
基于交通事故模拟分析PC-Crash软件及其内嵌多体系统动力学分析MADYMO模块,建立并验证了车辆多体模型和行人多体模型;对汽车与行人碰撞接触阶段的行人运动学具有较大影响的因素展开广泛分析,并构建汽车行人碰撞仿真试验方案;通过选取对... 基于交通事故模拟分析PC-Crash软件及其内嵌多体系统动力学分析MADYMO模块,建立并验证了车辆多体模型和行人多体模型;对汽车与行人碰撞接触阶段的行人运动学具有较大影响的因素展开广泛分析,并构建汽车行人碰撞仿真试验方案;通过选取对汽车与行人碰撞接触阶段具有较大影响的因素作为仿真试验的自变量,对不同碰撞环境下汽车与行人碰撞接触过程中的行人运动学规律(包括运动姿态和对应的碰撞车速阈值)进行深入研究;汽车行人碰撞仿真与真实事故以及碰撞试验对比具有较好的规律吻合性和一致性。研究表明,笔者采用的计算机建模仿真方法在汽车行人碰撞运动学研究中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行人碰撞 碰撞接触阶段 运动学规律 影响因素 车速阈值 建模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山造山带南缘下二叠统双堡塘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5
作者 慕洁 俞胜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3-522,532,共11页
北山造山带是古亚洲洋构造域一个重要的构造活动带,依据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测年等,探讨北山造山带南缘下二叠统双堡塘组火山岩的形成环境.结果表明,双堡塘组流纹岩形成时代为284.2±0.1 Ma,形成于早二叠世.流... 北山造山带是古亚洲洋构造域一个重要的构造活动带,依据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测年等,探讨北山造山带南缘下二叠统双堡塘组火山岩的形成环境.结果表明,双堡塘组流纹岩形成时代为284.2±0.1 Ma,形成于早二叠世.流纹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具有高硅(SiO_(2))、高碱(Na_(2)O+K_(2)O)、贫钙(CaO)、贫镁(MgO)的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Pb、K,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Ba、Nb、P、Ti.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双堡塘组流纹岩岩浆可能来自下地壳部分熔融,在后期演化过程中可能经历了较为强烈的斜长石、磷灰石和钛铁矿等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根据相关判别图解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双堡塘组流纹岩形成于后碰撞伸展拉张环境,说明北山造山带南缘在早二叠世进入后碰撞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堡塘组 火山岩 早二叠世 碰撞伸展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班怒成矿带中段雄梅地区碰撞后含铜岩浆岩类型、时代及成因 被引量:2
6
作者 黎心远 曲晓明 +2 位作者 马旭东 陈伟 孙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64-1281,共18页
雄梅地区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段申扎县,区内分布有舍索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雄梅斑岩型铜钼矿,以及桑日、苦嘎矽卡岩铜矿点,相应地发育多套含铜岩浆岩。本文通过系统的锆石U-Pb年龄、全岩Pb同位素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厘定了这些... 雄梅地区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段申扎县,区内分布有舍索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雄梅斑岩型铜钼矿,以及桑日、苦嘎矽卡岩铜矿点,相应地发育多套含铜岩浆岩。本文通过系统的锆石U-Pb年龄、全岩Pb同位素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厘定了这些含铜岩浆岩的时代和成因类型。初步查明它们先后形成于约110Ma(舍索,雄梅,苦嘎)和80Ma(桑日)两个岩浆活动阶段。雄梅地区岩浆活动的时代及源区具有明显的后碰撞阶段特征,其中雄梅矿区的含矿花岗闪长斑岩具高铝、钙碱性特征,为由泥砂质沉积岩生成的S型花岗岩。舍索、桑日、苦嘎矿区的含矿岩体均为I型,显示原岩为火成岩。岩石地球化学表明这些含矿岩体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Th、Pb),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显示出俯冲沉积物组分对岩浆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在早白垩世时期,俯冲板片断离,大量的软流圈物质上涌并参与岩浆活动,促使上地壳组分熔融,携带大量成矿元素形成含矿岩浆岩,在近地表形成雄梅、舍索及桑日矿床;晚白垩世时期,加厚的岩石圈在重力作用下拆沉,减薄的岩石圈在上涌地幔的底侵作用下发生熔融,形成桑日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梅地区含铜岩浆岩 锆石U-PB定年 岩石地球化学 PB同位素 碰撞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中段东福岩体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 被引量:5
7
作者 杜继宇 宋维民 +3 位作者 杨佳林 陶楠 庞雪娇 杨扬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19-928,共10页
对突泉地区东福岩体二长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其形成构造背景。结果显示,二长岩形成于161.8±1.1 Ma,时代为晚侏罗世早期;二长岩具有弱负Eu异常、富大离子亲石元素、贫高场强元素特征,原始岩浆应来... 对突泉地区东福岩体二长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其形成构造背景。结果显示,二长岩形成于161.8±1.1 Ma,时代为晚侏罗世早期;二长岩具有弱负Eu异常、富大离子亲石元素、贫高场强元素特征,原始岩浆应来自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较高的Sr含量表明源区有少量斜长石残留,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暗示源区富集重稀土元素矿物(如石榴子石)的残留,二者共同揭示二长岩形成于中-高压环境,是加厚陆壳坍塌或拆沉到一定阶段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区域资料,认为该区晚侏罗世二长岩的形成与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演化至后碰撞阶段构造环境有关,蒙古-鄂霍茨克洋南西段在晚侏罗世早期已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泉地区 地球化学 晚中生代 二长岩 蒙古-鄂霍茨克洋 碰撞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它温查汉西花岗闪长斑岩年代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涛 赵辛敏 +9 位作者 张洲远 杜亚龙 李智明 宋忠宝 张乐 张斌 王晓鹏 姜安定 詹小弟 王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47-1157,共11页
它温查汉西铁多金属矿床是东昆仑祁漫塔格成矿带新发现的又一典型矽卡岩型矿床。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获得矿区主要成矿岩体花岗闪长斑岩的成岩年龄为236.0±2.3Ma,该结果与前人利用^(40)Ar-^(39)Ar法获得的矽卡岩型磁铁... 它温查汉西铁多金属矿床是东昆仑祁漫塔格成矿带新发现的又一典型矽卡岩型矿床。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获得矿区主要成矿岩体花岗闪长斑岩的成岩年龄为236.0±2.3Ma,该结果与前人利用^(40)Ar-^(39)Ar法获得的矽卡岩型磁铁矿矿石中白云母229.9±3.5Ma的等时线年龄一致。花岗闪长斑岩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成因类型属于Ⅰ型;微量元素配分型式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中等负Eu异常的特征。花岗闪长斑岩形成于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岩浆旋回的碰撞-后碰撞阶段,与区域上大规模的幔源岩浆底侵及其与壳源岩浆的混合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型 I型 碰撞-后碰撞阶段 它温查汉西铁多金属矿床 东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小灶火地区钼矿化正长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陈静 胡继春 +3 位作者 逯永卓 卢世银 王树林 徐贝贝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8年第4期465-472,共8页
小灶火地区位于昆中岩浆弧北缘,北部与祁漫塔格弧后盆地区相邻,属于拉陵灶火整装勘查区众多铜钼多金属矿(化)点之一,该区含钼岩体为正长花岗岩。采用LA-ICP-MS锆石U-Pb法测得小灶火地区含矿正长花岗岩形成年龄为(226±1)Ma,形成于... 小灶火地区位于昆中岩浆弧北缘,北部与祁漫塔格弧后盆地区相邻,属于拉陵灶火整装勘查区众多铜钼多金属矿(化)点之一,该区含钼岩体为正长花岗岩。采用LA-ICP-MS锆石U-Pb法测得小灶火地区含矿正长花岗岩形成年龄为(226±1)Ma,形成于晚三叠世Carnian期。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岩石明显具有富硅钾的特点,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较弱的Eu负异常(0.75~0.86),Nb、Ta、Ti、P、Ba等元素亏损,Rb、Th、U、K等元素富集,Rb/Sr比值平均为1.90,Nb/Ta比值平均为11.33,上述特征均反映了岩石的壳源成因。结合区域上该期的火成岩岩石组合判断小灶火地区成岩成矿背景为晚三叠世后碰撞陆内造山阶段,与整个东昆仑造山带晚三叠世强烈壳—幔相互作用大背景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长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岩石地球化学 碰撞阶段 钼多金属矿 小灶火 东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天山南缘早二叠世酸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6
10
作者 罗金海 车自成 +1 位作者 曹远志 张敬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281-2288,共8页
南天山南缘小提坎里克组酸性火山岩高碱(Na_2O+K_2O=6.03%~7.70%)且富钾(K_2O/Na_2O=2.35~5.03),铝饱和指数A/CNK=0.89~1.59(平均1.24),里特曼指数(σ)为1.48,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火山岩系。轻稀土强烈富集,亏损Ba、Cs、Nb、Ta、Sr... 南天山南缘小提坎里克组酸性火山岩高碱(Na_2O+K_2O=6.03%~7.70%)且富钾(K_2O/Na_2O=2.35~5.03),铝饱和指数A/CNK=0.89~1.59(平均1.24),里特曼指数(σ)为1.48,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火山岩系。轻稀土强烈富集,亏损Ba、Cs、Nb、T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Hf、Zr等高场强元素基本无亏损,具有明显的负铕异常(δ_(Eu)=0.44~0.66),总体具有碰撞晚期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特点。岩石的Nd/Th(1.78~3.50)、Th/U(4.10~9.79)、La/Ta(17.69~35.77)和Nb/Ta(10.48~11.84)比值显示了壳源特征。对火山岩中锆石进行的激光探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U-Pb微区测定获得了289.4±5.5Ma的形成年龄。结合区域构造分析认为,早二叠世初南天山地区处于碰撞晚期冲断造山作用阶段,小提坎里克组火山岩是对南天山造山带南缘碰撞晚期冲断变形和前陆盆地发育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天山 早二叠世 小提坎里克组 酸性火山岩 碰撞晚期阶段 A型俯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萨吾尔地区扎合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涛 辛存林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共9页
扎合岩体位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北缘,属于萨吾尔晚古生代岛弧带,岩石类型以花岗闪长岩为主。笔者通过对该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岩石类型、岩浆源区、构造背景研究表明,扎合岩体属于钙碱性系列侵入岩,在岩浆演化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分离... 扎合岩体位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北缘,属于萨吾尔晚古生代岛弧带,岩石类型以花岗闪长岩为主。笔者通过对该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岩石类型、岩浆源区、构造背景研究表明,扎合岩体属于钙碱性系列侵入岩,在岩浆演化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分离结晶作用且分异程度不高,暗示其原始岩浆的来源可能为上地幔,形成环境为后碰撞阶段的挤压环境;扎合岩体地球化学特征的确定为晚古生代西准噶尔地区地壳的垂向增生以及后碰撞岩浆活动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意义 碰撞阶段 地球化学 Ⅰ型花岗岩 萨吾尔地区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山地区中生代岩浆活动与成矿构造背景分析 被引量:53
12
作者 苗来成 朱明帅 张福勤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90-1204,共15页
中亚造山带是古亚洲洋演化与最终消亡的产物。北山地区处于该造山带中段南部,是中国重要的铜、钼、金、铁多金属成矿带。北山地区在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曾发生过2次碰撞造山作用,一次发生于晚古生代末,与古亚洲洋的最终闭合有关;另一次... 中亚造山带是古亚洲洋演化与最终消亡的产物。北山地区处于该造山带中段南部,是中国重要的铜、钼、金、铁多金属成矿带。北山地区在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曾发生过2次碰撞造山作用,一次发生于晚古生代末,与古亚洲洋的最终闭合有关;另一次发生于早中生代三叠纪,与北山南带发育的石炭纪一二叠纪裂谷封闭有关。因此,从时间演化看,中生代三叠纪北山地区为碰撞-碰撞后造山阶段,发育大规模剪切带和强烈的岩浆活动及伴生的金属成矿作用。北山地区中生代岩浆活动以深成侵入相发育并缺失相应的喷出相为特征;岩石类型以中酸性侵入岩为主,基性侵入岩局部可见,S、I、A型花岗岩均有产出。与中生代岩浆活动有关的矿床类型主要包括与I-A型花岗岩伴生的斑岩钼矿床、与S型花岗岩伴生的钨(锡)矿床、与中酸性侵入体有关的矽卡岩型金、银铜铅锌多金属矿床和与中酸性侵入体有关并受剪切带控制的金矿床。中生代印支期是该地区最晚一次大规模岩浆活动与金属成矿时期,其发育的范围、规模和强度均比原来认识的要广泛的多,值得进一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岩浆活动 碰撞阶段 成矿构造背景 北山 中亚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它温查汉西花岗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杨涛 李智明 +8 位作者 张乐 宋忠宝 张洲远 杜亚龙 赵辛敏 张斌 李金超 陈向阳 王宇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52-464,共13页
它温查汉西铁多金属矿床是东昆仑祁漫塔格成矿带新发现的又一典型矽卡岩型矿床,与成矿密切相关的花岗闪长斑岩和二长花岗斑岩成岩时代分别为236.0±2.3 Ma和229.9±2.0 Ma。二者均为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成因类型分别属于Ⅰ... 它温查汉西铁多金属矿床是东昆仑祁漫塔格成矿带新发现的又一典型矽卡岩型矿床,与成矿密切相关的花岗闪长斑岩和二长花岗斑岩成岩时代分别为236.0±2.3 Ma和229.9±2.0 Ma。二者均为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成因类型分别属于Ⅰ型和A型;二者稀土元素配分表现为富LREE、贫HREE以及中等Eu负异常的特征,微量元素具有Th、U、K、Zr、Hf相对富集和Nb、Ta、Ti、Sr、Ba相对亏损的特征。花岗闪长斑岩和二长花岗斑岩形成于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岩浆旋回的碰撞—后碰撞转化阶段,与区域上的大规模幔源岩浆底侵及壳—幔岩浆混合作用有关,从形成花岗闪长斑岩到二长花岗斑岩过程中地壳具有由厚减薄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 I型和A型花岗岩 碰撞-后碰撞转化阶段 壳-幔岩浆混合 它温查汉西铁多金属矿床 东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大神山印支期花岗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1
14
作者 张龙升 彭建堂 +2 位作者 张东亮 胡阿香 阳杰华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7-148,共12页
湘西大溶溪钨矿床在空间、成因上与大神山花岗岩关系密切,但目前大神山花岗岩的研究程度较低,这严重制约了对其成岩机理、形成地质背景、以及对大溶溪钨矿矿床成因与成矿机理的认识。本文对大神山花岗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 湘西大溶溪钨矿床在空间、成因上与大神山花岗岩关系密切,但目前大神山花岗岩的研究程度较低,这严重制约了对其成岩机理、形成地质背景、以及对大溶溪钨矿矿床成因与成矿机理的认识。本文对大神山花岗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并揭示了该花岗岩的成因及其成岩的构造背景。研究表明,大神山花岗岩呈岩株产出,主要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其锆石LA-ICP-MSU-Pb年龄为(224.3±1.0)Ma。相比于华南地区其它印支期花岗岩,大神山花岗岩具有酸度、碱度偏低,而富含MgO、CaO的特点,属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系。该花岗岩稀土总量较低,表现出富轻稀土、弱负铕异常、轻重稀土分馏明显的特征;成矿元素W含量极高,Ba/Rb、Ni/Co、Rb/Sr值普遍较低,显示其岩浆结晶分异不充分。从成因上看,大神山花岗岩为I型花岗岩,形成于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强烈会聚之后的后碰撞晚造山阶段,可能是幔源岩浆底侵与下地壳局部熔融所形成的幔、壳混熔岩浆不断演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大神山花岗岩 印支期I型花岗岩 碰撞晚造山阶段 湘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四子王旗地区中二叠世火山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琦 唐建洲 +5 位作者 程建 段铁军 丁聪 张怀惠 孟芸西 张志诚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53-468,共16页
对华北克拉通与兴蒙造山带结合部位的内蒙古四子王旗地区出露的一套原定为中‒下侏罗统的流纹岩进行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和Hf同位素组成研究,确定其岩石成因及地球动力学意义。新获得的流纹岩和流纹斑岩LA-ICP-M... 对华北克拉通与兴蒙造山带结合部位的内蒙古四子王旗地区出露的一套原定为中‒下侏罗统的流纹岩进行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和Hf同位素组成研究,确定其岩石成因及地球动力学意义。新获得的流纹岩和流纹斑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62±2和261±2 Ma,表明流纹岩的时代应为中二叠世晚期。四子王旗地区流纹岩多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和钾玄岩系列岩石,具有高硅、高碱、富铝以及贫钙、贫镁的特征。稀土元素总量较大,配分曲线明显右倾,具有中度到重度Eu负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和轻稀土元素,亏损Nb,Ta,Sr和Ba等元素。火山岩的εHf(t)为负值(−25.97~−11.94),可能主要来源于古老地壳熔融岩浆。该套火山岩具有高硅流纹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浆经历过结晶分异过程,岩浆喷出与深部幔源岩浆的加热有关。结合相关构造判别图解,判断该套火山岩可能形成于后碰撞伸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子王旗地区 火山岩 中二叠世 岩石成因 碰撞伸展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北山马山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易鹏飞 李宁 +6 位作者 高峰 冯伟华 唐力 高云鹏 李琦 刘渭 宋得郓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31-341,共11页
对内蒙古北山南带东段的马山花岗岩体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马山花岗岩以花岗闪长岩为主,偏铝质-过铝质,中钾钙碱性特征,具有较高的SiO_2(64.85%~79.17%)、Na_2O+K_2O(5.13%~6.62%),富钠(Na_2O/K_2... 对内蒙古北山南带东段的马山花岗岩体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马山花岗岩以花岗闪长岩为主,偏铝质-过铝质,中钾钙碱性特征,具有较高的SiO_2(64.85%~79.17%)、Na_2O+K_2O(5.13%~6.62%),富钠(Na_2O/K_2O>1);在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上,配分曲线相对平缓,富集轻稀土元素,重稀土元素分馏不明显且相对亏损,δEu=0.65~0.91,具有弱Eu负异常;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亏损Ba、Nb、Ta、P、Ti,富集Rb、Th、U、K。通过LA-ICP-MS锆石U-Pb测年,马山花岗岩体的侵位年龄为281.8±3.2Ma。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马山花岗岩体是壳幔混合成因的,形成于早二叠世后碰撞伸展体制之下,北山南带于早二叠世晚期进入后碰撞裂谷伸展发育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北山南带 花岗岩 LA-ICP-MS锆石U-PB年龄 碰撞伸展阶段 马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