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陆-陆碰撞造山带双前陆盆地模式——来自大别山、喜马拉雅和乌拉尔造山带的证据 被引量:23
1
作者 李曰俊 陈从喜 +5 位作者 买光荣 曾强 罗俊成 黄智斌 郑多明 彭更新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16,共10页
大陆碰撞造山带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往往形成不同成因类型的周缘前陆盆地 (系统 )。根据对几个典型大陆造山带的研究 ,我们把大陆碰撞造山带的构造演化过程分为陆 -陆拼接和大规模陆内逆冲推覆 (陆内俯冲 )两个阶段 ;早期陆 -陆拼接阶段... 大陆碰撞造山带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往往形成不同成因类型的周缘前陆盆地 (系统 )。根据对几个典型大陆造山带的研究 ,我们把大陆碰撞造山带的构造演化过程分为陆 -陆拼接和大规模陆内逆冲推覆 (陆内俯冲 )两个阶段 ;早期陆 -陆拼接阶段直接在俯冲板块被动大陆边缘基础上形成的前陆盆地称为“原前陆盆地” ,后期大规模陆内逆冲 -推覆 (或陆内俯冲 )阶段在俯冲板块内部形成的前陆盆地称为“远前陆盆地”(它比原前陆盆地距主缝合带远 )。原前陆盆地和远前陆盆地是同一大陆碰撞造山带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产物 ,是两种不同成因类型的周缘前陆盆地 ,它们构成了同一大陆造山带的双前陆盆地 ,而不是传统概念的单一成因类型前陆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 周缘盆地 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构造事件研究 被引量:100
2
作者 刘树根 赵锡奎 +4 位作者 罗志立 徐国盛 王国芝 C.J.L.Wilson Dennis Arne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1-230,共10页
通过对构造事件形成的产物 (岩浆岩、各种矿物等 )进行氩 -氩年龄测定、裂变径迹年龄测定、ESR年龄测定和计算机模拟 ,得出龙门山造山带 -川西前陆盆地系统自印支期以来 ,共发生了 7次构造事件 :(1)卡尼期末的构造事件 (D1 ) ,形成 S1 ... 通过对构造事件形成的产物 (岩浆岩、各种矿物等 )进行氩 -氩年龄测定、裂变径迹年龄测定、ESR年龄测定和计算机模拟 ,得出龙门山造山带 -川西前陆盆地系统自印支期以来 ,共发生了 7次构造事件 :(1)卡尼期末的构造事件 (D1 ) ,形成 S1 和 F1 ,并有区域低温动热变质作用 ;(2 )诺利期末的构造事件 (安县运动 ,D2 ) ,产生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四段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和须四段砾岩的分布 ,并有较强的岩浆作用 ;(3)燕山期 (12 0~ 130 Ma,D3) ,有较强的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 ;(4 )喜马拉雅期 6 0 Ma左右的构造事件 (D4) ;(5 )喜马拉雅期 30~ 40Ma的构造事件 (D5 ) ;(6 )喜马拉雅期 2 0~ 2 5 Ma的构造事件 (D6 ) ;(7)喜马拉雅期 10 Ma的构造事件 (D7)。后 4次构造事件使龙门山造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年龄测定 裂变径迹年龄测定 ESR年龄测定 系统 事件 盆地 龙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苏鲁造山带南缘前陆盆地演化特征 被引量:6
3
作者 何明喜 杜建波 +3 位作者 曹建康 郭双亭 谢其锋 马荣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75-681,共7页
受中三叠世以来中央造山带东段从陆缘碰撞造山—陆内造山的构造机制转换控制,大别-苏鲁造山带南缘前陆盆地具有从陆缘—陆内,从海相—陆相的连续过渡特征,经历了发生—兴盛—消亡的完整过程。依据造山带构造机制转换及前陆盆地构造层序... 受中三叠世以来中央造山带东段从陆缘碰撞造山—陆内造山的构造机制转换控制,大别-苏鲁造山带南缘前陆盆地具有从陆缘—陆内,从海相—陆相的连续过渡特征,经历了发生—兴盛—消亡的完整过程。依据造山带构造机制转换及前陆盆地构造层序所反映的盆地演化的阶段性,具体划分为4个阶段:即1)前造山期被动陆缘(P3—T1—T21)阶段,包括局部裂陷、持续沉降、萎缩残留3个亚阶段;2)陆缘主造山期周缘前陆盆地(T22—T3)阶段,具有海陆过渡相(T22)—陆相(T3)前陆盆地的连续演化特征;3)陆内造山期陆内前陆盆地(J1-2)阶段,发育陆内山前含煤碎屑岩沉积;4)后造山期转换伸展-伸展断陷盆地(J3—E)阶段,前陆盆地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转换 周缘盆地 盆地 大别-苏鲁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中西部中、新生代前陆盆地与挤压造山带耦合分析 被引量:132
4
作者 刘和甫 汪泽成 +3 位作者 熊保贤 李永林 刘立群 张建珍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3期55-72,共18页
中国中西部主要由中、新生代造山带与中、新生代盆地构成盆山格局 :秦岭造山带与南北两侧四川盆地与鄂尔多斯盆地 ;天山造山带与南北两侧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 ;哀牢山造山带与东西两侧楚雄盆地与兰坪思茅盆地等 ,总体上构成盆山耦合... 中国中西部主要由中、新生代造山带与中、新生代盆地构成盆山格局 :秦岭造山带与南北两侧四川盆地与鄂尔多斯盆地 ;天山造山带与南北两侧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 ;哀牢山造山带与东西两侧楚雄盆地与兰坪思茅盆地等 ,总体上构成盆山耦合。根据挤压造山带类型与前陆盆地类型 ,可以划分出 3种耦合类型 ,即 ( 1)碰撞造山带与周缘前陆盆地 ,( 2 )俯冲造山带与弧后前陆盆地及 ( 3)再生造山带与再生前陆盆地。因此前陆盆地是伴随着造山带的形成与演化而发育 ,造山带断滑系统直接控制前陆盆地结构、沉积层序及构造样式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 碰撞造山带-周缘前陆盆地 俯冲-弧后盆地 再生-再生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条早前寒武纪的陆-陆碰撞造山带——华北克拉通北缘中西部麻粒岩相带 被引量:3
5
作者 赵靖 钱祥麟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42-352,共11页
详细的野外调查、原岩建造、变质作用、变形作用以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华北克拉通北缘中西部麻粒岩相带是我国迄今能识别的最老的陆-陆碰撞造山带的根带,可与世界上著名的南非Limpopo碰撞造山带对比。
关键词 -碰撞 寒武纪 麻粒岩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和北塔里木前陆盆地与南天山造山带的耦合关系 被引量:83
6
作者 李曰俊 宋文杰 +3 位作者 买光荣 周黎霞 胡剑风 尚新路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5期376-381,共6页
一个完全发育的陆-陆碰撞造山带往往会形成双前陆盆地。库车前陆盆地和北塔里木前陆盆地构成了南天山造山带的双前陆盆地。前者是中生代南天山造山带陆-陆碰撞造山阶段的原前陆盆地,后者则是新生代南天山造山带大规模陆内逆冲推覆阶... 一个完全发育的陆-陆碰撞造山带往往会形成双前陆盆地。库车前陆盆地和北塔里木前陆盆地构成了南天山造山带的双前陆盆地。前者是中生代南天山造山带陆-陆碰撞造山阶段的原前陆盆地,后者则是新生代南天山造山带大规模陆内逆冲推覆阶段所形成的新前陆盆地。库车前陆盆地被后期的造山作用严重破坏,其楔顶带和前渊带的很大部分都已卷入了后期的造山作用。北塔里木前陆盆地是一个完整的前陆盆地,各沉积带发育齐全。分隔伊犁-中天山地块和塔里木古陆的古南天山洋盆于二叠纪末完全闭合(东部可能早一些),两陆壳地块完全碰撞到一起,库车前陆盆地形成;新生代喜马拉雅造山作用的远程效应导致南天山造山带重新活动,发生陆内造山,形成北塔里木前陆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盆地 南天褶皱 -碰撞 逆冲推覆 库车盆地 耦合关系 作用 油气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类前陆盆地盆-山耦合系统和沉积学响应 被引量:49
7
作者 郑荣才 李国晖 +2 位作者 戴朝成 李楠 王昌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0-180,共11页
依据四川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期至白垩纪盆地构造和沉积演化史的综合分析结果,认为该盆地属于发育在大型周缘前陆盆地基础上的陆内压性叠合盆地,具类前陆盆地性质。盆地形成和演化受周边龙门山、米仓山-大巴山和雪峰山3个造山带多期次非... 依据四川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期至白垩纪盆地构造和沉积演化史的综合分析结果,认为该盆地属于发育在大型周缘前陆盆地基础上的陆内压性叠合盆地,具类前陆盆地性质。盆地形成和演化受周边龙门山、米仓山-大巴山和雪峰山3个造山带多期次非同步异方位的逆冲推覆活动控制,可划分为受盆缘造山带逆冲推覆作用控制的川西、川东北和川东南3个盆-山耦合次系统,区域上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三坳围一隆"构造-沉积格局。对应各造山带异方位的交替逆冲推覆活动,盆-山耦合过程又可划分为早期周缘前陆盆地(T3m→T3xt)、中期类前陆盆地(T3x→J3)、晚期萎缩衰亡(K)3个演化阶段。各演化阶段盆-山耦合过程的沉积学响应具有特征的异同性:差异性为对应各造山带逆冲推覆应力方位的变化,各亚阶段沉降-沉积中心位置各异,往复迁移于川西、川东北和川东南3个坳陷带;相似性为各次系统地层分布都呈自前缘坳陷带向前陆斜坡带和前陆隆起带上超减薄变细的楔状体,具有相似的沉积组合、相带展布和油气地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类盆地 -耦合系统 -沉积格局 沉积学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山耦合与前陆盆地成藏区带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刘和甫 李晓清 +1 位作者 刘立群 李小军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89-403,共15页
经济全球化导致油气勘探全球化,板块学说在理论上提供全球油气勘探基础,亚洲大陆与北美大陆盆山体系在实践上提供全球油气勘探经验。盆山耦合体系存在3类造山带与3类前陆盆地即:(1)俯冲造山带与弧后前陆盆地;(2)碰撞造山带与周缘前陆盆... 经济全球化导致油气勘探全球化,板块学说在理论上提供全球油气勘探基础,亚洲大陆与北美大陆盆山体系在实践上提供全球油气勘探经验。盆山耦合体系存在3类造山带与3类前陆盆地即:(1)俯冲造山带与弧后前陆盆地;(2)碰撞造山带与周缘前陆盆地;(3)陆内造山带与陆内前陆盆地。前陆盆地成藏区带勘探中,在空间上应将造山带前麓褶皱—冲断带层与前陆盆地作为统一应变场,在时间上应将前冲断作用沉积层序,同冲断作用沉积层序和后冲断作用沉积层序作为整体来进行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冲 弧后盆地 碰撞 周缘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西部前陆盆地的构造格局和演化规律 被引量:7
9
作者 王海荣 王英民 +2 位作者 刘振湖 周爱华 黄奇志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5-282,共8页
基于对台湾岛、台湾海峡和周边海域(南海、东海)的盆山系统、相应动力学机制、构造单元以及其他诸多造山带和毗邻前陆盆地的研究,提出了台湾西部前陆盆地演化的4阶段模式,即:①增生楔发育-单向物源阶段;②挠曲响应-双向物源阶段;③前陆... 基于对台湾岛、台湾海峡和周边海域(南海、东海)的盆山系统、相应动力学机制、构造单元以及其他诸多造山带和毗邻前陆盆地的研究,提出了台湾西部前陆盆地演化的4阶段模式,即:①增生楔发育-单向物源阶段;②挠曲响应-双向物源阶段;③前陆盆地系统形成阶段;④造山带坍塌-前陆衰退阶段。并对各阶段的构造特征、沉积特征和物源供给方式的差异给予了探讨,认为在增生楔发育-单向物源阶段,尽管增生楔业已推覆至陆缘层序之上,但盆地依然呈被动陆缘的外廓特征,以大陆方向为盆地的唯一物源;在挠曲响应-双向物源阶段,盆地开始明显出现挠曲响应,增生楔开始具备并逐步加大向盆地供应沉积物质的能力,但依然以大陆方向为主要物源方向;在前陆盆地系统形成阶段,前渊和前隆区逐步形成,在来自唯一物源、后陆方向造山带物质的快速充填下,前陆期层序快速向前隆方向超覆,形成典型的前陆楔形体;在造山带坍塌-前陆衰退阶段,伸展作用出现并快速扩展,前渊抬升,前陆层序遭受剥蚀,火山作用重新出现。并探讨了该模式是否具有周缘前陆盆地的普遍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化模式 阶段划分 增生楔 周缘盆地 台湾西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山转换及其成矿作用——以昌都-思茅盆地和金沙江-哀牢山带为例 被引量:18
10
作者 李兴振 杜德勋 王义昭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1998年第A01期5-20,共16页
大陆岩石圈构造与大陆地球动力学研究仍是当代地学领域的前沿学科之一。大陆岩石圈的构造单元由造山带系统和盆地系统构成。造山带系统是古洋盆地、古岛弧与古大陆边缘系列盆地的俯冲、消减和碰撞而产生的盆地向山脉的转换带,并叠加有... 大陆岩石圈构造与大陆地球动力学研究仍是当代地学领域的前沿学科之一。大陆岩石圈的构造单元由造山带系统和盆地系统构成。造山带系统是古洋盆地、古岛弧与古大陆边缘系列盆地的俯冲、消减和碰撞而产生的盆地向山脉的转换带,并叠加有继生或衍生的盆地,以及碰撞造山期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 兰坪-思茅盆地 晚古生代 哀牢 盆地 沉积盆地 拉分盆地 昌都 弧后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山带研究中有关复理石和磨拉石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6
11
作者 侯泉林 郭谦谦 方爱民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885-1896,共12页
在造山带研究中,碰撞方式和时限的争议是全球造山带研究中的一个共同现状或面临的难题。利用复理石和磨拉石时代来限定碰撞时限是造山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首先综述了复理石和磨拉石从提出到广泛应用以及不同历史时期被赋予的构... 在造山带研究中,碰撞方式和时限的争议是全球造山带研究中的一个共同现状或面临的难题。利用复理石和磨拉石时代来限定碰撞时限是造山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首先综述了复理石和磨拉石从提出到广泛应用以及不同历史时期被赋予的构造含义;其次,根据其可能发育的构造环境,指出复理石和磨拉石纪录造山带的相关信息及其演变过程。被动陆缘复理石可能纪录了参与碰撞拼贴块体的亲缘性,而且被动陆缘、活动陆缘或者岛弧环境的复理石均形成于碰撞作用之前,因此最年轻的复理石时代可提供碰撞时间的下限;(周缘)前陆盆地的磨拉石形成于碰撞造山作用过程中,因此其最早的磨拉石沉积时代可用于限定碰撞时间的上限。从复理石到磨拉石地层的渐变过程(连续沉积)指示了碰撞构造事件的发生、以及之后的碰撞造山作用是均变过程,会发育不同尺度规模的不整合。因此,造山带中的不整合未必代表有重大构造事件的发生,而连续沉积并不表明没有大的构造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时限 复理石 磨拉石 (周缘)磨拉石盆地 浊积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天山区域大地构造与演化 被引量:144
12
作者 李曰俊 杨海军 +3 位作者 赵岩 罗俊成 郑多明 刘亚雷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4-104,共11页
塔里木和中天山之间的南天山造山带,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与地壳增生过程。综合分析南天山造山带的构造、地层、古生物、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等方面的资料,特别是放射虫、蛇绿岩、蓝片岩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讨论了南天山的... 塔里木和中天山之间的南天山造山带,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与地壳增生过程。综合分析南天山造山带的构造、地层、古生物、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等方面的资料,特别是放射虫、蛇绿岩、蓝片岩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讨论了南天山的区域构造格局和演化过程。南天山主体为一上百公里宽的增生-碰撞混杂带-南天山(蛇绿)混杂带;其北侧为中天山岛弧,是仰冲壳楔;南侧为塔里木陆块,是俯冲壳楔。古南天山洋为一广阔的大洋,南天山碰撞造山作用起始于二叠纪末-三叠纪初,新近纪-第四纪进入陆内造山作用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天 (蛇绿)混杂 增生楔 放射虫化石 高压变质 盆地 碰撞 印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部绣峰组下部砾岩的形成时代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60
13
作者 李锦轶 和政军 +1 位作者 莫申国 AndreyA.Sorokin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0-129,共10页
对漠河盆地南缘绣峰组下部砾岩的野外观察,发现其碎屑物除了主要来源于被前人置于新元古代的花岗岩外,还含有火山岩砾石;与上部砂岩之间被断层分隔而不是连续沉积。作为该砾岩主要源岩的花岗岩中的锆石蒸发法年龄为354~164Ma,锆石SHRIM... 对漠河盆地南缘绣峰组下部砾岩的野外观察,发现其碎屑物除了主要来源于被前人置于新元古代的花岗岩外,还含有火山岩砾石;与上部砂岩之间被断层分隔而不是连续沉积。作为该砾岩主要源岩的花岗岩中的锆石蒸发法年龄为354~164Ma,锆石SHRIMP定年揭示其最后一次岩浆活动可能发生在早侏罗世(180~190Ma);全岩-长石-黑云母内部Rb-Sr等时线年龄为177~191Ma,黑云母Ar-Ar年龄为171~175Ma,表明该岩基在中侏罗世还深埋地下没有出露地表。其中的火山岩砾石的岩石学和岩石化学特征与区域上晚侏罗世塔木兰沟组火山岩类似。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推测该砾岩的形成时代不是中侏罗世,而可能是早白垩世;漠河盆地是与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有关的前陆盆地,而不是侏罗纪陆内断陷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漠河盆地 绣峰组下部砾岩 早白垩世 侏罗纪盆地 蒙古-鄂霍茨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北缘新元古代重大地质事件年代格架 被引量:47
14
作者 李怀坤 陆松年 +3 位作者 赵风清 李惠民 于海峰 郑健康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24-225,共2页
近年来柴达木北缘地质研究逐渐得到了地学界的广泛关注,已经取得许多重要进展。赖绍聪等1993年提出在柴达木北缘发现大型韧性剪切带,并认为柴达木北缘是加里东晚期古洋盆闭合后的陆陆碰撞型造山带。我们将之进一步确定为新元古代... 近年来柴达木北缘地质研究逐渐得到了地学界的广泛关注,已经取得许多重要进展。赖绍聪等1993年提出在柴达木北缘发现大型韧性剪切带,并认为柴达木北缘是加里东晚期古洋盆闭合后的陆陆碰撞型造山带。我们将之进一步确定为新元古代早期造山的产物(陆松年等,19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事件 年代 -碰撞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花垣铅锌矿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指示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云 段其发 +1 位作者 曹亮 甘金木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751-,共1页
湘西花垣矿集区位于扬子地块东南边缘与雪峰(江南)造山带的过渡部位,构造上位于NE向湘黔断裂带中部,经历了晋宁期碰撞造山、加里东期拉张裂陷-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前陆盆地以及印支期-燕山期陆内变形等演化过程,形成了多种沉积/层控金属... 湘西花垣矿集区位于扬子地块东南边缘与雪峰(江南)造山带的过渡部位,构造上位于NE向湘黔断裂带中部,经历了晋宁期碰撞造山、加里东期拉张裂陷-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前陆盆地以及印支期-燕山期陆内变形等演化过程,形成了多种沉积/层控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金属矿产 被动大边缘 盆地 碰撞 加里东期 锌矿 裂陷 晋宁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