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狼山发现蛇绿混杂岩--华北克拉通与中亚造山带碰撞边界的关键证据 被引量:35
1
作者 吕洪波 冯雪东 +4 位作者 王俊 朱晓青 董晓朋 张海春 章雨旭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77-805,共29页
通过对内蒙古西部狼山地区进行野外调查,笔者等在狼山南缘的一系列构造逆冲片露头中发现了蛇绿混杂岩。根据野外观测、岩石薄片鉴定、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和锆石U-Pb定年等综合研究,确定了蛇绿混杂岩的基质为绿泥石片岩,而混杂岩块包括:紫... 通过对内蒙古西部狼山地区进行野外调查,笔者等在狼山南缘的一系列构造逆冲片露头中发现了蛇绿混杂岩。根据野外观测、岩石薄片鉴定、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和锆石U-Pb定年等综合研究,确定了蛇绿混杂岩的基质为绿泥石片岩,而混杂岩块包括:紫红色硅质岩、石英角斑岩、玄武岩、蚀变辉绿岩和变质辉长岩等。其中,绿泥石片岩、玄武岩、蚀变辉绿岩中年轻的岩浆锆石年龄将岩浆喷发时代锁定在早白垩世晚期到晚白垩世早期,而且该三种岩石都具有高铝(Al_2O_3>17%)玄武岩的特征,指示了本区白垩纪与俯冲带相关的构造环境。依据狼山白垩纪蛇绿混杂岩的发现笔者等尝试重新厘定华北克拉通与中亚造山带之间的碰撞时间和边界:作为华北克拉通西北重要组成部分的鄂尔多斯地块在晚白垩世向北俯冲并最终与中亚造山带碰撞拼合,从而造成了阴山造山带西段狼山的隆起。根据构造地貌相似性原理,华北克拉通北部边界可能要从白云鄂博至西拉木伦河一带向南移到阴山—燕山一带,而最后的碰撞时间则由晚古生代推迟到晚白垩世。华北克拉通与西伯利亚克拉通之间的中亚造山带的宽度也进一步向南加宽为整个蒙古南部与内蒙古高原区,构成新的中亚造山带。这一认识为华北克拉通和中亚造山带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研究以及重要成矿带成因机制探讨提供了新的大地构造模型,也为促进华北克拉通中生代破坏理论的改进提供新的信息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狼山 蛇绿混杂岩 华北克拉通 中亚造山带 碰撞边界 晚白垩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空大动压级间分离碰撞边界预示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彭迪 任怀宇 +2 位作者 刘辉 付秋军 尘军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4-509,共6页
以低空大动压级间分离过程为研究对象,基于组合优化策略,研究多种偏差耦合干扰下分离碰撞危险包络优化分析方法。确定分离过程仿真优化的具体流程,并建立低空大干扰条件下级间分离过程动力学模型和仿真模型,最后通过算例对比分析校验模... 以低空大动压级间分离过程为研究对象,基于组合优化策略,研究多种偏差耦合干扰下分离碰撞危险包络优化分析方法。确定分离过程仿真优化的具体流程,并建立低空大干扰条件下级间分离过程动力学模型和仿真模型,最后通过算例对比分析校验模型的合理性与仿真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组合优化策略可快速有效实现对随机偏差耦合干扰下低空大动压分离过程的碰撞危险包络进行定量预示,并为分离系统偏差量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级间分离 碰撞危险边界 组合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桥直流斩波变换器边界碰撞分岔和混沌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学梅 张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2-27,共6页
H桥变换器是一类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领域的重要拓扑,存在复杂的非线性现象,探索其非线性行为的产生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研究电流峰值控制型H桥直流斩波器的分岔和混沌现象,建立电流峰值控制H桥直流斩波器的离散映射模型,... H桥变换器是一类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领域的重要拓扑,存在复杂的非线性现象,探索其非线性行为的产生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研究电流峰值控制型H桥直流斩波器的分岔和混沌现象,建立电流峰值控制H桥直流斩波器的离散映射模型,分析平衡点的稳定性,给出了系统稳定运行参数域。分析边界碰撞分岔和混沌演化过程及其产生机理,推导出碰撞边界线的解析表达式,指出发生边界碰撞的根本原因在于开关变换器占空比的有界性。数值仿真和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桥直流斩波器 边界碰撞 离散映射 特征乘子 李亚普诺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uck-Boost DC/DC变换器中边界碰撞分岔现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胜男 张浩 +1 位作者 马西奎 李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4-458,共5页
在以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峰值电流型Buck-Boost DC/DC变换器的非线性行为进行了深入的实验研究,搭建了变换器的功率电路及相应的数据采集系统,使用示波器直接显示和数据采集两种方法,获得了表征电路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的Poincar... 在以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峰值电流型Buck-Boost DC/DC变换器的非线性行为进行了深入的实验研究,搭建了变换器的功率电路及相应的数据采集系统,使用示波器直接显示和数据采集两种方法,获得了表征电路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的Poincaré截面和分岔图,通过这两种研究非线性动力学常借助的手段,对变换器在参数变化过程中出现的边界碰撞分岔现象的动力学行为及演化过程进行了辨识与分析.最后,将实验结果与数值仿真的结果进行了对照,实验图在分岔形状及分岔点上都与数值仿真相一致,验证了该实验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ck—Boost变换器 边界碰撞分岔 POINCARÉ截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非光滑映射的边界碰撞分岔 被引量:7
5
作者 秦志英 李群宏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5-29,共5页
对于一类分段映射讨论了非线性幂次z导致的不同非光滑性,推导了周期n解的边界碰撞分岔及光滑flip和fold分岔条件.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这些分岔条件的正确性,发现存在稳定周期窗的加周期分岔序列是非光滑映射的一个普遍现象,根本原因在于... 对于一类分段映射讨论了非线性幂次z导致的不同非光滑性,推导了周期n解的边界碰撞分岔及光滑flip和fold分岔条件.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这些分岔条件的正确性,发现存在稳定周期窗的加周期分岔序列是非光滑映射的一个普遍现象,根本原因在于边界碰撞分岔和光滑flip或fold分岔相互作用.当z取值不同分岔序列有很大的不同,而参数γ对于分岔序列的结构影响不大,因此令参数γ=0可简化映射的参数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光滑 非连续 边界碰撞 分岔条件 分岔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序列控制反激式变换器边界碰撞分岔与电路参数估计 被引量:1
6
作者 马正华 王国云 +2 位作者 包伯成 冯霏 曹秋娟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62-268,共7页
通过分析一个开关周期内输出电容电荷的变化量,建立了脉冲序列(PT)控制反激式变换器的一维离散映射模型,研究了负载电阻变化时的边界碰撞分岔行为。基于一维离散映射理论给出了PT控制反激式变换器在周期1-周期3等不同周期行为时的... 通过分析一个开关周期内输出电容电荷的变化量,建立了脉冲序列(PT)控制反激式变换器的一维离散映射模型,研究了负载电阻变化时的边界碰撞分岔行为。基于一维离散映射理论给出了PT控制反激式变换器在周期1-周期3等不同周期行为时的不动点表达式以及存在的负载电阻参数范围。研究结果表明,PT控制反激式变换器始终工作在稳定的多周期状态,不会出现混沌现象。利用PSIM电路仿真软件,给出了不同负载电阻时的时域波形。实验结果表明了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序列 反激式变换器 一维离散映射 边界碰撞分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有同号截距和负斜率的一维不连续分段线性映射的边界碰撞分叉曲线
7
作者 顾恩国 卢俊波 +1 位作者 罗阿木 刘阳庆 《应用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50-356,共7页
本文研究一维带有同号截距的分段线性映射动力系统的边界碰撞分叉问题.根据截距的位置关系,将问题分成两类,并采用Leonov方法来研究边界碰撞分叉曲线.另外确定了边界碰撞分叉曲线和flip分叉曲线所围成的周期区域.研究结果表明,当分段线... 本文研究一维带有同号截距的分段线性映射动力系统的边界碰撞分叉问题.根据截距的位置关系,将问题分成两类,并采用Leonov方法来研究边界碰撞分叉曲线.另外确定了边界碰撞分叉曲线和flip分叉曲线所围成的周期区域.研究结果表明,当分段线性映射具有同号截距时,其具有非常丰富的周期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线性映射 边界碰撞分叉曲线 周期递增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增加的分段线性不连续映射的边界碰撞分岔 被引量:1
8
作者 许宏飞 李群宏 +1 位作者 宁敏 商梦媛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04-609,共6页
利用Leonov方法研究了一类左右2侧都增加的分段线性不连续映射的动力学行为.通过调节系统的重要参数l,借助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发现映射存在周期数成等差数列增长的加周期现象,也存在混沌和发散现象;通过推导周期轨道的边界碰撞分岔曲线... 利用Leonov方法研究了一类左右2侧都增加的分段线性不连续映射的动力学行为.通过调节系统的重要参数l,借助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发现映射存在周期数成等差数列增长的加周期现象,也存在混沌和发散现象;通过推导周期轨道的边界碰撞分岔曲线,确定了稳定周期轨道区域.根据高复杂度水平周期轨道的边界碰撞分岔曲线,结合双参数分岔图,解释了加周期现象和周期叠加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碰撞分岔 加周期现象 周期叠加现象 高复杂度水平周期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找南极洲与澳大利亚二叠系(P)—三叠系(T)边界碰撞的证据
9
作者 GregoryJ.Retallack 孙萍 《海洋地质动态》 1999年第11期9-11,共3页
关键词 地层 二叠系 三叠系 边界碰撞 南极洲 澳大利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十年代以来台湾地质构造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金振民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9-17,共9页
本文主要阐述了自70年代以来台湾地质构造研究的进展,包括台湾地质特点,台湾基础地质和地球物理的研究成果以及能源矿产情况,着重介绍了它作为欧亚板块与菲律宾板块的碰撞边界在研究太平洋西缘地质构造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地质特点 碰撞边界 能源矿产 构造图 海岸山脉 菲律宾板块 欧亚板块 地球物理 火山活动 辉石安山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级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中的低频不稳定现象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戴栋 李胜男 +1 位作者 张波 马西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5,共5页
研究了由Boost变换器和Forward变换器级联构成的单级功率因数校正(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变换器中的低频不稳定现象。通过数值仿真观察了系统随着输出功率增大时出现的低频振荡现象及其对输入电流总谐波畸变的影响。根据Forward... 研究了由Boost变换器和Forward变换器级联构成的单级功率因数校正(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变换器中的低频不稳定现象。通过数值仿真观察了系统随着输出功率增大时出现的低频振荡现象及其对输入电流总谐波畸变的影响。根据Forward变换器电感电流导电模式的临界条件得到了相应的稳定性边界,并对低频不稳定现象的边界碰撞分岔本质进行分析和讨论。通过实验研究,验证仿真结果。该文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单级PFC变换中的动力学行为,对该系统参数设计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级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 低频不稳定 边界碰撞 功率因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连续电流型Buck-Boost变换器二参数分岔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明 戴栋 马西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48-351,共4页
基于分段光滑映射方程,得到了输入电压E和负载电阻R同时变化时,不连续运行模式下电流型Buck Boost变换器的二参数分岔动力学行为图,得到了发生分岔时映射雅可比矩阵特征值的跃变特征———以不连续的方式跳出复平面上的单位圆.结果表明... 基于分段光滑映射方程,得到了输入电压E和负载电阻R同时变化时,不连续运行模式下电流型Buck Boost变换器的二参数分岔动力学行为图,得到了发生分岔时映射雅可比矩阵特征值的跃变特征———以不连续的方式跳出复平面上的单位圆.结果表明,映射总有某个或某些轨道点位于相平面中不同区域的边界上,即映射随着输入电压和负载电阻的变化会发生边界碰撞分岔现象,如由周期态到周期态以及由周期态到混沌态的分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光滑 二参数 边界碰撞分岔 混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反馈控制的TCP-RED网络混沌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77-981,共5页
研究了基于RED控制的单一TCP网络的离散反馈系统模型,采用解析及数值方法分析了不同系统参数下TCP-RED工作点及其稳定性,借助分岔图讨论了不同RED参数的变化对网络系统特性的影响,给出了产生边界碰撞分岔的条件.结果表明系统出现边界碰... 研究了基于RED控制的单一TCP网络的离散反馈系统模型,采用解析及数值方法分析了不同系统参数下TCP-RED工作点及其稳定性,借助分岔图讨论了不同RED参数的变化对网络系统特性的影响,给出了产生边界碰撞分岔的条件.结果表明系统出现边界碰撞分岔和混沌,且系统稳定性对各类控制参数和系统参数相当敏感,为设计控制方案及产生网络动态特性的期望形式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P-RED 反馈控制 分岔 混沌 边界碰撞 拥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连续导电模式Boost PFC变换器中快尺度不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笑天 张浩 马西奎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8-62,共5页
导出了不连续导电模式Boost PFC变换器的异步切换映射数值模型。数值模拟发现,系统在输入电压周期里会出现快尺度边界碰撞分岔现象。通过研究电路系统模式的切换临界角的变化对快尺度不稳定性现象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同时分析了快尺度不... 导出了不连续导电模式Boost PFC变换器的异步切换映射数值模型。数值模拟发现,系统在输入电压周期里会出现快尺度边界碰撞分岔现象。通过研究电路系统模式的切换临界角的变化对快尺度不稳定性现象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同时分析了快尺度不稳定性对器件应力及系统功率因数的影响,给出了系统稳定性随一些参数变化的稳定性区域图。最后,实验验证了这种快尺度不稳定性现象的存在。这些结果对于实际电路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尺度不稳定性 异步切换映射 BOOST PFC变换器 不连续导电模式(DCM) 边界碰撞分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滤波H6结构逆变器离散模型简化与动力学行为 被引量:7
15
作者 代云中 何凯瑞 +2 位作者 杜程茂 周春华 曾蕊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313-3321,共9页
LC滤波H6结构逆变器(LCI–H6)广泛应用于高压电力设备中,为了解决其精确离散模型运算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将精确离散模型简化的新方法。首先,采用频闪映射法建立了电感电流和电容电流双闭环控制H6结构逆变器(ICDLCI–H6)系统的精确离... LC滤波H6结构逆变器(LCI–H6)广泛应用于高压电力设备中,为了解决其精确离散模型运算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将精确离散模型简化的新方法。首先,采用频闪映射法建立了电感电流和电容电流双闭环控制H6结构逆变器(ICDLCI–H6)系统的精确离散模型;接着,采用简化方法对精确离散模型进行了简化,并推导了电感电流i的2个工作边界;然后,对外环比例系数kp变化的动力学行为进行了分析。最后,采用Simulink仿真和实验对简化模型及动力学行为分析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ICDLCI–H6系统呈现由稳定的周期1态经倍周期分岔进入周期2态,再由周期2态经边界碰撞分岔进入混沌态的动力学演化过程;新型简化方法可有效简化离散迭代计算的运算过程、提高运算速度,降低了数值仿真占用的计算机内存空间。研究得出的稳定域可为ICDLCI–H6系统控制参数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滤波H6结构逆变器 精确离散模型 简化方法 动力学行为 边界碰撞分岔 稳定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早期检测算法的网络拥塞控制系统的分岔及混沌
16
作者 刘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34-638,共5页
基于传输控制协议和随机早期检测拥塞控制算法,提出多路由器网络拓扑下系统的改进型离散时间映射,采用解析及数值方法研究该映射中出现的分岔现象及混沌,给出系统的稳定性条件.借助分岔图讨论稳定区域附近参数变化对系统特性的影响,给... 基于传输控制协议和随机早期检测拥塞控制算法,提出多路由器网络拓扑下系统的改进型离散时间映射,采用解析及数值方法研究该映射中出现的分岔现象及混沌,给出系统的稳定性条件.借助分岔图讨论稳定区域附近参数变化对系统特性的影响,给出边界碰撞分岔产生的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参数的微小变化会导致系统动力学特性的频繁改变;边界碰撞分岔导致队列长度的大幅度振荡,在增大端到端的时延抖动、降低链路利用率的同时,使得系统对参数表现出极端敏感性;在配置系统参数时,应尽量避免亚临界分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岔 混沌 边界碰撞 随机早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东段白垩纪混杂岩归属及其构造意义
17
作者 张朝凯 李祥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236-2245,共10页
采用野外地质点观察、岩相分析及碎屑锆石U-Pb定年方法,对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东段南侧的朗县白垩纪混杂岩(KL)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以乃东-金东-莫洛断裂为界,该断裂南侧具有以板岩/千枚岩为主夹砂岩、粉砂岩的特征,属于海底扇沉积,其... 采用野外地质点观察、岩相分析及碎屑锆石U-Pb定年方法,对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东段南侧的朗县白垩纪混杂岩(KL)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以乃东-金东-莫洛断裂为界,该断裂南侧具有以板岩/千枚岩为主夹砂岩、粉砂岩的特征,属于海底扇沉积,其碎屑锆石年龄谱有230Ma和530Ma 2个峰值,与南部的上三叠统复理石郎杰学群极其相似;而该断裂北侧狭长地带的KL则主要为陆棚相板岩与大理岩,属于拉萨南缘沉积。为此认为,南部主体属于上三叠统郎杰学群,暗示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在西藏东南部的缝合碰撞边界可能是乃东-金东-莫洛断裂,而不是北侧的泽当-加查-朗拉岗则断裂或南侧的乃东-曲松-白露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分析 碎屑锆石 朗县白垩纪混杂岩 郎杰学群 上三叠统 印度-亚洲碰撞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